一、敦煌种业(600354)制种企业排头兵(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伟,邢云[1](2021)在《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出台在即 龙头企业当发挥排头兵作用》文中提出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有望在近期印发实施。这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我国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被业内视为中国种业的第三次系统性改革升级。今年,个别地区遭受严重涝情,《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在此背景下?
陈佳伟,俞勤[2](2017)在《杜邦分析体系的优化与应用——以农业行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财务分析工具主要有沃尔评分法、平衡计分卡、杜邦分析法等,这些分析工具中又以杜邦分析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使得杜邦分析越发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要求。鉴于此,为了更加客观了解企业财务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杜邦体系进行优化,使其满足当前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过程中的要求。文章结合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特点,以股东权益增长率作为核心指标,对杜邦体系进行优化,并进行了案例研究。在新体系中,增加了对农业行业现金流量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农业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从而更加契合农业行业的财务信息分析。
李想[3](2016)在《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多元化作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经营方式已暴露出许多潜在的问题。农业类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资本市场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国家对农业上市公司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优惠政策,然而众多农业上市公司却走上了背农经营的道路。因此,深入研究背农经营的动机与根源,无论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还是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的动机,然后进一步以股权结构为出发点,通过探讨股权结构、背农经营和公司价值三者关系后提出研究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2009-2014年间的数据,验证了股权结构与背农的相关关系、并从股权结构引发代理问题角度对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折价作了解释。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与背农程度正相关,背农程度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小,法人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大,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小。农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正相关。背农公司中存在的股权结构与背农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释了背农折价的原因。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采用了SPSS统计方法,并对影响因素作了回归分析。股权结构理论不仅解释了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的动机与背农折价的原因,也展示了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点。
张宁宁[4](2015)在《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位于生产链条的最前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我国种业市场开放较晚,国内种业竞争力较弱,同时,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跨国种业巨头不断进入我国种业市场,给国内种子企业带来先进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对其发展造成了极大压力,政府从维护粮食安全及提升国内种子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种业发展的相关规定,颇有几分壮大自身实力应对“狼来了”的意思。1997年《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种业市场的开放,2000年《种子法》正式实施以及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种业市场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到今天为l止,我国种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到底如何?跨国种业公司对我国种业安全产生了哪些影响?制约国内种业竞争力提升主要因素是什么?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政策效果如何?是当前学术界关注也是本研究拟回答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种业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以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为研究的出发点,首先运用经济学等理论对跨国种业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分析,理论上剖析了跨国种业公司的并购行为及对国内种业市场的影响机制,接着选取了种业市场中两个重要的微观行为主体——企业、农户分别进行分析。在对56家国内骨干种子企业2010—2012年的经营绩效进行描述性分析后发现,整体看,国内种子企业经营绩效维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体现在经营利润、品种审定数以及种子销售额都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找出了影响国内种子企业净利润的因素,发现科研投入、企业净资产越多以及成立时间越早的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国有控股企业较非国有控股企业获利能力强。另外还对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了案例分析,剖析了发展模式,总结了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针对影响玉米种植农户品牌选择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假种子的存在以及报纸或传单及乡农技站的推荐或号召等因素会对农户选择外资品牌种子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①跨国种业公司的并购行为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行为,在国内种子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背后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及规模化研发效率。国内种子企业应对并购的前提是企业研发能力足够强大,现阶段可能的途径是做到国内种子企业间的强强联合。②通过对56家国内种子骨干企业经营绩效比较及实证分析后认为:科研投入增加确实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且能够实现国内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目的,但如何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研发能力还需要更加明确的政策措施,简单的增加投入效果不一定最好,如何优化、完善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是企业及政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③当前的科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环境下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强化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相结合是未来科企合作的新方向。④基于对影响玉米种植农户品牌选择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后发现,随着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品牌的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假种子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外资品牌种子在国内种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乡农技站的推荐或号召对农户选择行为会产生影响。上述结论能部分解释作为外资品牌代表的“先玉335”推广面积迅猛增加的原因,那就是在保证种子品质的基础上做好产权保护及品种防伪工作,积极拓展品牌宣传渠道,针对玉米种植大户开展一对一重点服务。相反,国内种子企业在上述方面做得不够,这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以上研究发现对种业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是:一是继续推动种业市场改革,建立“公平、透明”的种业市场环境。二是探索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新机制。三是积极开展科企合作交流活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四是加大基层种子监管力度,加大对制售假种不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当前的我国种业市场而言,机遇与风险并存,可喜的是政府及时认识到可能产生的风险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外资的进入应客观地从经济学角度来认识,而不应该增加太多个人臆断,重要的是集所有力量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强品种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种业市场竞争力,维护粮食安全。
马静逸[5](2015)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会计政策经历了从简单到较为完善的发展历程,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我国的会计政策和准则逐渐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基础上逐渐与国际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和政策不断发展完善,也赋予了上市公司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对规范资本市场有重要意义,而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对特殊行业的研究较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代表着我国的先进农业生产力,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但是,农业是弱质性行业,具有资金投入周期长、利润率低的特点,因此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不突出,造成很多农业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所以,对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整理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概念,进而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讨论,然后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沪深两市37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样本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年报数据,对样本公司的农产品发出计价政策、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政策、生物资产减值政策和生物资产成本结转政策选择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分析了它们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分析得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中有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流于形式,对农业会计政策信息的披露并不充分,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操控利润等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包括:(1)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明确监事会职能,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来改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2)通过加强农业会计政策研究,完善农业会计的相关准则制度,进一步缩小农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3)通过提高农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4)通过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来强化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监督体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农业会计准则在农业上市公司的实施效果和不完善的地方,使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详细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业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建议。
安磊[6](2015)在《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及其调整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关注到了粮食安全问题。“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料,其质量从源头上决定了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农业生产的延续和发展依靠的是优良作物种子的保留和选育。农作物种子的研究、生产和经营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麦是我国主食原料之一,对于国民食品供应与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大小麦生产基地,小麦种植面积、产出量,均居全国之首。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7300万亩左右,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1/6,总产量2300万吨左右,占全国小麦总产1/4强。小麦的稳产丰产,对于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突出贡献。河南省内小麦生产的规模、结构以及质量,直接由上游的小麦种子研发、生产和经营决定。本文对于河南省小麦种业的考察和分析,采用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即SCP经典分析范式,首先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市场壁垒等构成要素方面对小麦种业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了小麦种业公司的企业定价、非价格竞争等市场行为;最后对小麦种业企业的市场绩效加以评论。在集中度上,小麦种业市场相当分散,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但各企业的主推产品已经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竞争激励;制种加工、销售环节的甚至出现了过度竞争的情况。于是,各麦种公司为增强市场势力,取得竞争优势,采取了诸多差异化的市场行为,尤其是在非价格竞争方面。由此形成的市场绩效是可观的。在充分和较为全面的剖析了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两两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尝试结合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调整的经典论断与国内种业及其他行业相关探索实践,提出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调整优化的政策建议。
湛育红,宁钟,张芮[7](2014)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种业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外国资本通过对中国种业企业开展并购、合作经营、建立合资公司,从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环境等方面影响到种业产业的发展。该文借助菲德模型(Feder Model)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对种业产业安全影响模型,从实证数据的角度分析外资对种业产业安全的影响,为种业如何应对外国资本、种业企业成长路径以及种业产业安全、产业政策问题提供方法和建议,有益于构建中国农业产业政策调控框架和和外商直接投资安全审查保障机制,为政府推进和完善外国涉农资本防范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王晓明[8](2011)在《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
王晓明[9](2011)在《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种业市场的不断渗透,挤压了我种子企业的经营空间,一些企业生存艰难,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而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外资种业巨头拥有深厚的国外政治背景,业内人
吕先国[10](2011)在《先锋国际良种有限公司的定位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种子产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稳定。中国是种业大国,但不是种业强国。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国种业完全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篱笆,进入到一个全面开发与竞争的年代。如何面对全球种业巨头的打压;如何面对因选择的激增让我们的农户由“无可选择”变到“无从选择”的窘态;如何让企业站稳脚跟,不被市场所淘汰,并取得长足发展,这些问题都逐渐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了归纳演绎、比较分析、案例解读等研究方法。首先闸述了定位理论的起源、发展与表现。随后回顾了中国种业的历史、概括了中国种业的现状。紧接着重点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先锋国际良种是如何在产品、价格、渠道和服务上进行差异化定位。同时,通过对比国内一线种子企业的定位策略,找出了我国种子企业在定位战略上的缺失,并引入相关的市场定位钻石图,来告诉我们一条通往成功的定位战略路径。最后,面对中国种业的问题,提出了自已的建议与忠告:面对高度分散且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中国种业市场,中国种子企业要稳步前行,就必须在产品、价格、渠道、服务上进行差异化定位,让企业获得与竞争者之间的区隔,而赢得消费者。
二、敦煌种业(600354)制种企业排头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敦煌种业(600354)制种企业排头兵(论文提纲范文)
(1)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出台在即 龙头企业当发挥排头兵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多地加码种业振兴 |
种业安全与粮食安全 |
企业要发挥更大作用 |
种业振兴需长期发力 |
(3)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1.6 文献综述 |
1.6.1 股权结构与多元化—基于代理角度文献回顾 |
1.6.2 多元化与公司价值文献回顾 |
1.6.3 背农研究文献回顾 |
1.6.4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农业上市公司 |
2.1.2 公司多元化 |
2.1.3 背农 |
2.1.4 股权结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司治理理论 |
2.2.2 股权结构理论 |
第三章 农业上市公司背农动机及现状 |
3.1 背农经营动机分析 |
3.1.1 客观动因 |
3.1.2 主观动因 |
3.2 背农经营现状分析 |
3.2.1 总资产偏少,差距逐渐拉大 |
3.2.2 地域分布不均,子行业发展不平衡 |
3.2.3 股权相对集中 |
3.2.4 主营业务偏离比重大 |
第四章 背农经营实证分析 |
4.1 背农折价的模型分析 |
4.2 研究假设 |
4.2.1 背农程度与公司价值 |
4.2.2 股权结构与背农程度 |
4.2.3 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 |
4.3 变量说明 |
4.4 样本选取 |
4.5 数据分析 |
4.6 回归检验 |
第五章 建议与展望 |
5.1 政府层面 |
5.1.1 监督农业企业上市条件及资金流向 |
5.1.2 制定切合实际的灵活的农业补贴政策 |
5.1.3 适当减少国有股持股比例 |
5.1.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机制 |
5.2 企业层面 |
5.2.1 优化农业上市公司本业,培养核心竞争力 |
5.2.2 培养流通股股东理性的投资观 |
5.2.3 适当增加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比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相关概念及理论回顾 |
1.2.2 与种业发展相关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创新及不足 |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
2.1 种业发展的全球化背景 |
2.1.1 世界种业发展历程 |
2.1.2 世界种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
2.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种业发展 |
2.2.1 中国种业发展历程 |
2.2.2 中国种子市场规模 |
2.2.3 中国种业发展及研发特征 |
2.2.4 中国种子贸易概况 |
2.2.5 中国种业市场中的跨国种业公司 |
2.3 中国的种业发展政策 |
2.3.1 关于促进中国种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
2.3.2 关于外资进入国内种业市场的政策法规 |
2.3.3 良种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及评价 |
2.4 中国种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三章 跨国种子公司并购行为及影响机制分析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相关研究及综述 |
3.3 跨国种业公司进入影响机制分析 |
3.3.1 基本假定 |
3.3.2 基于利润函数的经济学分析 |
3.4 结论及政策含义 |
第四章 我国种子企业经营绩效及比较分析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国内骨干种子企业及经营状况 |
4.2.1 研究对象及企业的基本情况 |
4.2.2 国内骨干种子企业经营绩效 |
4.3 影响种子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分析 |
4.3.1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 |
4.3.2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4.3.3 研究发现和政策含义 |
4.4 国内典型种子企业案例剖析与经验借鉴 |
4.4.1 中种集团典型案例分析 |
4.4.2 隆平高科典型案例分析 |
4.4.3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种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我国种业科企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5.2.1 传统科企合作模式 |
5.2.2 现代种业合作模式 |
5.3 产学研合作联盟相关理论 |
5.4 种业产学研合作联盟的探索与实践 |
5.4.1 产学研合作联盟——“1+5”玉米联合体产生背景及现状 |
5.4.2 “1+5”玉米联合体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5.4.3 小结 |
5.5 政策含义 |
第六章 玉米种植农户品牌选择行为及影响分析 |
6.1 背景及相关研究 |
6.2 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 |
6.3 影响农户外资品牌选择行为因素的统计分析 |
6.4 影响农户外资品牌选择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 |
6.5 稳健性检验 |
6.6 研究发现和政策含义 |
第七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内容框架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2 会计政策选择的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概念 |
2.1.1 会计政策 |
2.1.2 会计政策选择 |
2.2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 |
2.3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
2.4 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
2.5 农业会计政策 |
2.5.1 农业会计政策概念 |
2.5.2 国外农业会计政策 |
2.5.3 我国农业会计政策 |
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及行业特点分析 |
3.1 农业上市公司的界定 |
3.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
3.2.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
3.2.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 |
3.2.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 |
3.2.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 |
3.3 农业的特点与会计政策选择 |
4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统计分析 |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4.2 农产品发出计价政策选择 |
4.3 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政策选择 |
4.4 生物资产减值政策选择 |
4.4.1 生物资产减值政策的特点 |
4.4.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减值政策选择 |
4.5 生物资产成本结转政策选择 |
本章小结 |
5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1 农业会计政策选择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
5.1.2 农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较大 |
5.1.3 农业会计政策相关信息的披露不充分 |
5.1.4 农业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操控利润 |
5.2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内部原因 |
5.2.2 外部原因 |
6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主要对策建议 |
6.1 加强农业会计政策研究,完善农业会计的相关准则制度 |
6.1.1 扩大准则确认生物资产的范围 |
6.1.2 完善生物资产的折旧政策 |
6.1.3 完善生物资产减值政策 |
6.1.4 完善农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披露制度 |
6.2 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6.3 提高农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
6.4 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
6.5 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局限性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及其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种子行业的重要性 |
1.1.2 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
1.1.3 河南省小麦生产与种业发展 |
1.1.4 研究对象 |
1.1.5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内容 |
2 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 |
2.1 市场结构的划分标准 |
2.1.1 完全竞争市场 |
2.1.2 垄断竞争市场 |
2.1.3 寡头垄断市场 |
2.1.4 完全垄断市场 |
2.2 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集中度 |
2.2.1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 |
2.2.2 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集中度及类型 |
2.3 小麦种业的产品差异化与同质化 |
2.3.1 小麦种业的产品差异分析 |
2.3.2 小麦种业产品同质化问题 |
2.4 河南省小麦种业的市场壁垒 |
2.4.1 进入壁垒 |
2.4.2 退出壁垒 |
3 河南省小麦种业的市场行为 |
3.1 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的定价行为 |
3.1.1 定价原则和价格的构成 |
3.1.2 麦种市场供求的影响因素与基本状况 |
3.2 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的非价格竞争行为 |
3.2.1 技术创新 |
3.2.2 品牌推广行为 |
3.2.3 产业整合行为 |
3.3 场结构与市场行为 |
4 河南省小麦种业的市场绩效 |
4.1 场绩效指标 |
4.2 南省小麦种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及评价 |
4.2.1 绩效水平 |
4.2.2 绩效水平评价 |
4.3 南省种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 |
5 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调整策略 |
5.1 麦种业市场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
5.2 麦种业市场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
5.2.1 完善法制体系,规范竞争行为 |
5.2.2 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合理化措施 |
5.2.3 鼓励小麦企业技术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种业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文献回顾与评析 |
2外商直接投资对种业安全影响实证研究 |
2. 1数据获取 |
2. 2描述性分析 |
2. 3模型推导 |
( 1) 菲德模型 |
( 2) 柯布道格拉斯模型 |
2. 4分析过程 |
2. 5分析结果 |
3种业产业安全政策建议 |
3. 1完善种业安全审查体系 |
3. 2建立种业研发支持体系 |
3. 3建立种业制种规范体系 |
3. 4建立种业市场发展体系 |
3. 5建立种业金融支持体系 |
4结论与前瞻 |
(8)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表面看是内资, 实际被外资控制 |
跨国巨头加速向我产业上游逼近 |
曲线进入的三种方式 |
研发与推广脱节缺乏核心竞争力 |
只负责生产根本拿不到核心科研成果 |
外资种业采取小规模进入以点带面 |
建议建立“安全审查机制” |
(9)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现象—表面看是内资, 实际被外资控制 |
动向—跨国巨头加速向我产业上游逼近 |
警惕—曲线进入的三种方式 |
研发与推广脱节缺乏核心竞争力 |
外资种业采取小规模进入、各个击破、再形成合力的方式对国内种业展开包围。而这种方式对我国种业的杀伤力是显而易见的, 不加以遏止就会为外资种业以点带面、形成大规模优势提供机会。 |
建议建立“安全审查机制” |
(10)先锋国际良种有限公司的定位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定位理论的演变 |
2.1.1 产品至上 |
2.1.2 形象至上 |
2.1.3 定位至上 |
2.2 定位理论的解读 |
2.2.1 定位的核心 |
2.2.2 定位的起点 |
2.2.3 定位的表现 |
2.3 小结 |
第3章 中国种业概况 |
3.1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种业 |
3.1.1 "就地原则"阶段(1949年—1957年) |
3.1.2 "四自一辅"阶段(1958年—1977年) |
3.2 市场经济初期的中国种业 |
3.2.1 "四化一供"阶段(1978年—1994年) |
3.2.2 种子工程阶段(1995年—1999年) |
3.3 2000年至今的中国种业 |
3.3.1 国内种业间纷纷兼并重组 |
3.3.2 跨国种业巨头积极抢滩中国市场 |
3.3.3 生物技术日新月异 |
3.4 小结 |
第4章 先锋国际良种有限公司定位战略的运用 |
4.1 先锋国际良种有限公司简介 |
4.2 先锋国际 差异化定位 |
4.2.1 产品差异化 |
4.2.2 价格差异化 |
4.2.3 渠道差异化 |
4.2.4 服务差异化 |
第5章 中国主要种子企业定位战略的分析 |
5.1 整合定位 德农种业 |
5.2 OEM定位 敦煌种业 |
5.2.1 从自身优势出发 |
5.2.2 从市场导向出发 |
5.3 重新定位 隆平高科 |
5.3.1 重新定位自身的性质 |
5.3.2 重新构建自己的产品线 |
5.4 模糊定位 中种集团 |
5.4.1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历史 |
5.4.2 中种集团的模糊定位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对品种审定的建议 |
6.2.2 对种子产业扶持的建议 |
6.2.3 对企业有关价格的建议 |
6.2.4 对企业有关服务的建议 |
6.2.5 对我们大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敦煌种业(600354)制种企业排头兵(论文参考文献)
- [1]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出台在即 龙头企业当发挥排头兵作用[N]. 王小伟,邢云. 证券时报, 2021
- [2]杜邦分析体系的优化与应用——以农业行业为例[A]. 陈佳伟,俞勤. 会计转型与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24届学术年会(2017)论文集·上册, 2017
- [3]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研究[D]. 李想.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4]开放环境下中国种业发展研究[D]. 张宁宁.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5]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马静逸. 河南大学, 2015(06)
- [6]河南省小麦种业市场结构及其调整研究[D]. 安磊.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7]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种业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J]. 湛育红,宁钟,张芮. 中国发展, 2014(01)
- [8]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J]. 王晓明. 北京农业, 2011(32)
- [9]我国种业市场现状调查分析[J]. 王晓明. 北京农业, 2011(11)
- [10]先锋国际良种有限公司的定位策略研究[D]. 吕先国. 浙江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