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寒离湿方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甘寒离湿方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一、甘寒利湿组方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论文文献综述)

薛秀荣[1](2021)在《中药退黄洗剂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药退黄洗剂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中药退黄洗剂药浴。比较两组新生儿干预疗效、干预前后两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改善,且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退黄洗剂药浴可在一定程度提高新生儿黄疸疗效,改善患儿黄疸症状,患儿康复更快,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毛玉萍,王玲,汪柳君[2](2020)在《茵栀黄颗粒与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疸新生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照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茵栀黄颗粒,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汁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具备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汁酸水平(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短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P <0.05),同时具备更高的每天胆红素下降值(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取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不仅临床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少,风险低。

刘晓燕,王亚彬,信雅威,王海燕,耿少怡,荣潇,赵莉[3](2020)在《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蓝光照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和直肠滴入治疗。连续治疗7 d。期间,若黄疸消退、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则终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胆红素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gA和IgG,比较皮疹、腹泻和体温升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的84.00%(63/75)(P<0.05);研究组患儿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水平显着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4/75)低于对照组的16.00%(12/75)(P<0.05)。结论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可有效的降低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快速消退黄疸,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预后有利,该治疗方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刘文志[4](2020)在《基于文献研究国医大师治疗黄疸的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归纳分析国医大师诊治黄疸的辨证、用药特点,为中医药治疗黄疸提供理论与临床指导。方法:收集国医大师治疗黄疸的医案,采集医案中的症状、舌脉、证素、中药等信息,将文字内容统一规范化处理,转换为数据信息,建立数据表格。运用WPS Office 6.2软件中的Excel数据透视表功能对症状、舌脉、证素、中药等进行频数分析;运用Weka 3.8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26位国医大师的107例医案,共204诊次,获得有效处方204首。(1)症状体征频数分析:医案首诊共出现症状体征70种,频数共792次。主要症状体征是目黄(91次)、尿黄(70次)、身黄(68次)等;具有实热性质的症状有大便干结(32次)、发热(26次)、口苦(25次)、口干(23次),共计106次;具有脾虚性质的症状有乏力(44次)、大便溏泻(23次)、面色晦暗(19次)、消瘦(13次),共计99次。(2)舌脉频数分析:170诊次记载有舌脉,舌质与舌苔表现有24种,频数共451次;脉象12种,频数共295次。舌色以舌质红(48次)、舌质暗红(23次)、舌质紫(17次)和舌质淡红(15次)较常见;舌形有舌体胖大(16次)和舌边有齿痕(9次);舌苔以苔腻(86次)、苔黄(80次)、苔薄(57次)和苔白(42次)较为多见。脉象以脉弦(84次)、脉数(49次)、脉滑(49次)、脉细(47次)和脉缓(26次)较为多见;反映实热证的舌脉象频次共计177次;反映湿证的舌脉象共计135次;反映脾虚证的舌脉象共计142次;反映血瘀证的舌脉象共计40次。(3)证素频数分析:107例医案首诊共出现证素15种,频数共219次。其中湿热(73次)、血瘀(42次)、气滞(34次)和脾虚(29次)较常见。(4)药物频数分析:204首处方共出现药物252种,频数共2727次。主要药物是茵陈(165次)、郁金(89次)、茯苓(88次)、大黄(78次)、白术(76次)、甘草(71次)、栀子(57次)、柴胡(54次)、猪苓(52次)、厚朴(51次)、金钱草(47次)、赤芍(43次)、陈皮(43次)和黄芩(41次)。(5)药性、药味、归经和类别频数分析:分析使用比例超过5%的药物,共68种中药,频数共2106次。(1)药性方面,有寒药32种,共1116次;温药20种,共526次;平药10种,共350次;凉药5种;共102次;热药1种,共12次。(2)药味方面,苦味药37种,共1308次;甘味药31种,共868次;辛味药25种,共836次;淡味药7种,共252次;酸味药5种,共130次;咸味药3种,共75次。(3)归经方面,药物以归脾、胃、肝、肺经为主。有归脾经的药物33种,共1162次;有归胃经的药物33种,共1082次;有归肝经的药物31种,共1003次;有归肺经的药物28种,共875次。(4)药物类别方面,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气健脾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和消食药为主。有利水渗湿药13种,共547次;清热药15种,共406次;补气健脾药5种,共217次;理气药8种,共187次;活血化瘀药5种,共174次;化湿药5种,共154次;消食药5种,共100次。(6)关联规则分析:分析204首处方,得出常用9种中药组合,郁金-白术-甘草-茯苓,白术-甘草-茯苓,郁金-栀子-茵陈,郁金-厚朴-茵陈,大黄-栀子-茵陈,郁金-大黄-茵陈,大黄-厚朴-茵陈,栀子-茵陈,大黄-茵陈。结论:(1)黄疸病以身目尿黄为主症,纳差、腹胀、大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为兼症。舌脉象以舌红、苔黄、苔腻、脉弦、脉数最常见。(2)黄疸病以湿热证候为主;虚实夹杂证候亦不少见,仍以湿热为主,兼有脾虚、血瘀、气滞等。(3)国医大师治疗黄疸时注重清热利湿,但不忘顾护脾胃、行气活血。常用清热利湿药物组合为茵陈-栀子-大黄,健脾益气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甘草,行气活血药物组合为郁金-厚朴。由此可得出基础方药:茵陈、栀子、大黄、郁金、厚朴、茯苓、白术、甘草。

吴爱珍,高丽娟,蒋慧玲[5](2020)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湿热熏蒸型病理性黄疸患儿,研究人员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包括中药药浴、小儿推拿。2组均观察10 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胆红素降低幅度及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3~6天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胆红素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

杨磊[6](2020)在《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指导思路。方法:本研究将选取的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常规组予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则予以中药灌肠联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每个疗程为5天,总共治疗1个疗程,研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对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①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常规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提示中药组在改善患儿胎黄中医症候方面有明显优势。③两组治疗后TBIL、I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TBIL、IBIL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④两组治疗后ALT、AST、y-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γ-GT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⑤两组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K、CK-MB、LDH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⑥两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RP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⑦中药组患儿住院及光照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退黄灌肠方联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儿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治疗及蓝光照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灌肠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对药效的影响,从而有效改善肝功能损害,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杨磊,阮为勇[7](2020)在《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通过对近五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湿热郁蒸证、寒湿阻滞证、气滞血瘀证)和中医治法(中药汤剂口服、灌肠治疗、针刺按摩、泡浴外洗)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与单纯西医治疗对比具有一定的特色,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李洁,莫宗举,马飞[8](2019)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分析抚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口服苯巴比妥;治疗组30例口服药物基础上采用抚触结合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测量观察两组患儿7 d内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定的经皮胆红素值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采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洋,刘晓鹰,贾俊岭,陈爱明,张凌[9](2019)在《蓝光光疗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蓝光光疗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蓝光光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日均降幅、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A)、总胆汁酸。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81.67%)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胆红素日均降幅[(46.85±14.71)μmol/L]高于对照组[(38.65±13.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值(3.3±1.4)低于对照组(4.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胆汁酸[(9.3±2.4)μmol/L]低于对照组[(17.7±3.9)μmol/L]。结论:蓝光光疗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着、快捷,能降低胆红素脑病风险,同时改善患儿肝脏代谢功能。

韩姗姗[10](2019)在《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GRADE研究方法,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原则,参考当前最佳证据,制定中国《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减少母婴分离,增加人文关怀。方法:1.召开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进行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2.运用网络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中成药的检索,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9.1.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获得最终目标文献,并形成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特征提取表。3.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应用不同的条目/量表进行偏倚评估:对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予AMSTAR-2量表评估;对于RCT予ROB风险偏倚评估,对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予MINORS量表评估。4.运用Revman5.3软件对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获得相应森林图。5.专家共识:1)德尔菲法: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各地正高职称以上的儿科/新生儿科中西医专家,以邮件方式对其展开三轮问卷,统计其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指标,同时针对中成药的推荐意见进行投票表决;2)共识会议:对通过问卷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讨论,最终达成一致。6.运用GRADE系统对经循证研究和专家共识达成一致的中成药进行质量评价形成证据总结表,并综合德尔菲票数、患者利益对中成药作出最终推荐。结果:1.循证研究:最终10种中成药67项研究纳入证据,包括41项茵栀黄制剂研究(口服液23、颗粒18)、9项清肝利胆口服液、4项四磨汤口服液、6项黄疸茵陈颗粒、2项清开灵冲剂、2项茵陈五苓糖浆、1项消炎利胆片、1项黄栀花口服液、1项肝舒乐颗粒。2.专家共识:明确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用人群对象、时机和范围、优势证型、用法用量、副作用相关等描述。3.质量评价:最终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黄疸茵陈颗粒、茵陈五苓糖浆、四磨汤口服液5种中成药纳入GRADE研究,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茵栀黄制剂/清肝利胆口服液的总体质量证据等级为C级,其余均为D级。4.形成推荐意见:推荐单独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光疗发生率(1B);推荐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1C),降低黄疸消退失败率(2C),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考虑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益生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失败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效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热重于湿(专家共识)。考虑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日均胆红素下降率,缩短黄疸消退时间(2C);中医属阳黄湿重于热。推荐服用茵陈五苓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IV类证据,D级推荐),中医属阳黄,小便不利(专家共识)。暂不建议黄疸茵陈颗粒(2D)、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2D)。结论:依据GRADE系统和共识结果,最终对茵栀黄口服液予以强推荐,对茵栀黄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给予弱推荐,对茵陈五苓糖浆给予D级推荐,暂不推荐黄疸茵陈颗粒和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二、甘寒利湿组方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寒利湿组方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退黄洗剂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干预后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2)茵栀黄颗粒与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水平对比
    2.4 两组患者光疗时间、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每天胆红素下降值对比
3 讨论

(3)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指标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基于文献研究国医大师治疗黄疸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硏究对象
        1.2 医案来源
        1.3 检索方法
        1.4 医案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建立医案数据库
        2.2 四诊规范
        2.3 证素规范
        2.4 药名规范
    3 数据录入
    4 数据挖掘方法
        4.1 频数分析
        4.2 关联规则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医案来源
    2 症状体征分析
    3 舌脉分析
    4 证素分析
    5 药物分析
        5.1 药物分布
        5.2 药性、药味、归经、类别分布
        5.3 关联规则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四诊讨论
    2 证素讨论
    3 用药讨论
        3.1 常用中药讨论
        3.2 性味讨论
        3.3 归经讨论
        3.4 类别讨论
        3.5 药物组合讨论
    4 总结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概述中医黄疸证治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5)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干预措施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研究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临床效果比较
    4.3 2组治疗后黄疸指数比较
    4.4 2组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住院时间和胆红素降低幅度比较
    4.5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5 讨论

(6)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及历史沿革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3 中医辨证治法
        1.4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诊断及干预标准
        2.3 西医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和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退出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案
        2.2 研究方法
    3. 观测指标
        3.1 安全性观测
        3.2 疗效观测
    4. 疗效评定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临床疗效比较
        6.3 实验室指标
        6.4 住院天数及光疗时间
        6.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清热退黄灌肠方的研究
        1.1 组方依据
        1.2 中药灌肠法依据
        1.3 单味药研究
    2. 结果分析与评价
    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辨证论治
    2.1 治疗原则
    2.2 证治分类
        2.2.1 湿热郁蒸证
        2.2.2 寒湿阻滞证
        2.2.3 瘀积发黄证
3 中医治法
    3.1 中药、中成药口服治疗
    3.2 灌肠治疗
    3.3 针刺、按摩
    3.4 中药泡浴、外洗及其他
4 预防保健
5 总结与展望

(8)抚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黄疸新生儿出生后1~7 d皮测黄疸指数比较
    3.2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抚触过程中排胎便情况
    3.3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比较
4 讨论

(9)蓝光光疗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日均降幅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B/A值、总胆汁酸比较
3 讨论

(10)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和缩略语
2.0 引言
2.1 研究现状
    2.1.1 流行病学
    2.1.2 机制
    2.1.3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1.4 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的原因
    2.1.5 常见的新生儿黄疸类型
    2.1.6 诊断
    2.1.7 治疗
    2.1.8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
    2.1.9 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及不足
2.2 指南制定过程
    2.2.1 构建临床问题
    2.2.2 循证研究
    2.2.3 专家共识
    2.2.4 形成证据概要表
    2.2.5 形成推荐意见
    2.2.6 形成初稿
2.3 讨论
    2.3.1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分析
    2.3.2 关于中医证型、时机问题
    2.3.3 关于原始研究的设计质量
    2.3.4 关于干预措施的相关问题
    2.3.5 关于结局指标的相关问题
    2.3.6 关于发表偏倚的问题
    2.3.7 关于调查问卷的问题
    2.3.8 关于指南制定方法学问题
2.4 结论
    2.4.1 茵栀黄口服液
    2.4.2 茵栀黄颗粒
    2.4.3 清肝利胆口服液
    2.4.4 茵陈五苓糖浆
2.5 创新点及意义
2.6 不足与展望
    2.6.1 存在不足
    2.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甘寒利湿组方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退黄洗剂药浴对新生儿黄疸的效果[J]. 薛秀荣.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9)
  • [2]茵栀黄颗粒与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J]. 毛玉萍,王玲,汪柳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27)
  • [3]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 刘晓燕,王亚彬,信雅威,王海燕,耿少怡,荣潇,赵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07)
  • [4]基于文献研究国医大师治疗黄疸的经验[D]. 刘文志.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研究[J]. 吴爱珍,高丽娟,蒋慧玲. 新中医, 2020(07)
  • [6]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D]. 杨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J]. 杨磊,阮为勇.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2)
  • [8]抚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 李洁,莫宗举,马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19(25)
  • [9]蓝光光疗配合中药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 刘洋,刘晓鹰,贾俊岭,陈爱明,张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04)
  • [10]基于GRADE系统方法的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韩姗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甘寒离湿方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