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作文备课格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惠娜[1](2021)在《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一个连续、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个系统里又划分出不同的学段,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异。因此,就产生了教学衔接问题,写作教学也产生相应的衔接问题。基于中小衔接研究七年级写作教学,能提高七年级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六年级升至七年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就不能实现顺利过渡,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也不能有机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笔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衔接视角下的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联系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教材,结合实际分析了导致中小学写作教学对接不畅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写作教学策略。本文第一章梳理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和教材写作板块,找到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突破口。第二章是对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存在写作不适应问题,而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不得要领也加剧学生不适应现象。究其原因有源于教学意识形态的,也有源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能力断层。第三章提出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首先要转变观念,构建起基于中小学衔接的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其次,要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因材施教,关注写困生,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第三,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写作过程指导,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以期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写作能力衔接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文体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
林静[2](2021)在《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具有高度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的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后文中将简称《课标》)将小学低段定位为“写话”阶段,小学中段定位为“习作”阶段。小学中段作为学生习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生习作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过渡及奠基意义。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选编形式上,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设计理念和单元整体的设计思路;选编内容上,大量增加了习作小练习次数,特别设置了习作单元,总体呈现出编排立体化、能力序列化、题材生活化、指导具体化的特点。已有研究中,针对各大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中习作选编和习作教学情况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由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时间不长,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及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全新的部编教材缺乏深度研究意识。此外,部编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导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教学的难度增加。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法,以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的习作系统和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师生为研究对象,以教材习作系统为理论基础,围绕W小学师生对部编版小学中段的习作教与学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认知上虽比较到位,但同时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缺乏对习作系统的深入研究;2.习作系统要素未得到有效利用;3.忽视习作系统的训练指导要求。教学实施上,云南省昆明市W小学的习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2.关注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3.采取“指导、批改、讲评”的教学方法;4.习作评价后的教学工作落实得当。但是,教学实施也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1.习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2.习作教学过程开展不透彻;3.习作教学方法钻研不到位;4.习作评价标准和主体单一。而教师教材研究意识相对淡薄、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教学资源和方法的限制、评价指导体系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调查显示的部编版习作教学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四方面的教学促进建议:一、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二、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三、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四,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本研究希望通过上述研究找到促进部编版习作教学的突破点,以提升部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教与学的质量。
刘雪然[3](202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正融入教育领域,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语文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科目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所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研究现状更有利于找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而明确问题才能提出解决方案,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科学地被应用,进而推动信息化与课程的整合。本研究从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CNKI等知名数据库,多方搜集中外文学术期刊论文等大量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核心概念界定,了解了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方面的研究状况,以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自主编制的问卷和课堂观察表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问卷从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实践、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反应四个维度编制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一、不同地区小学设备配置种类不均衡,新旧程度差别较大。二、小学语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欠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小学语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别大。三、小学语文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不科学,学校设置的多种现代信息设施成摆设。第四,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够专注,在语文教学中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在分析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后,本研究从区域经济发展、学校管理、语文教师自身等几方面深度剖析造成问题的成因。最后参考专家、教师、行政人员的意见,得出了改进策略,包括小学语文教师、学校及教育局、国家三个层面应进行的改进,从而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科学有效,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也使得教育现代化有更深一步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也能有进一步地发展。
田昌莉[4](2021)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图像和文字并存、以层级发散的方式呈现人脑思维的工具,在工作和学习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近年来很多一线教师也把它运用到了教学当中。提纲设计作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主要是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语文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以期让一线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找到一个可用和好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本文主要有五个部分,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内容的的选题缘起和价值、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拟解决问题的阐述。第一章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思维、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提纲设计的特征、提升学生记叙文写作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等方面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对初中作文教学情况、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情况、思维导图在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第三章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传统提纲设计教学与思维导图提纲设计教学之间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制定提纲后的作文成果展示。第四章主要从把握思维导图制图规律、提高制图水平、发展学生思维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应用建议。
徐慧妍[5](2021)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国着名教育家东尼·博赞提出的思维导图是转变教师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工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改善学生死记硬背现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借助思维导图会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学习以及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会带来怎样的价值,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又会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笔者阅读并整理了有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前沿。其次,笔者对来自江苏、山东及上海三省市运用过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121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4位教师和15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总结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最后,根据问题与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通过研究,笔者归纳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具有辅助阅读教学和培养学生思维两方面价值:明确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梳理文章结构,辅助文本理解;简化教学步骤,优化学习方法;提高识记效率,促进课后迁移;培育整合思维,构建阅读体系;训练发散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增添阅读想象;聚焦逻辑思维,提升阅读品质。在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不明晰、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不科学、对思维导图的评价不合理;在学生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缺乏积极性、学生思维导图作品质量有待提高、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完善迁移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学校为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提供条件、教师提高对思维导图的认知、运用与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建构高质量思维导图。
李婷[6](2020)在《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问题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Z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朝鲜族小学学生在三年级刚刚接触汉语写话,尝试着将小碎片似的文字粘贴成漂亮的锦缎,但是,学生却不能以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本文以“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问题”为核心,了解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水平,探讨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技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技能的因素,提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有效建议。延吉市Z朝鲜族三年级小学生的汉语写话技能总体水平处于一般水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技能、仿写技能的水平处于一般水平;书写技能的水平处于一般偏低;应用文写作技能、修改写话技能的水平都处于比较差。通过问卷数据、文本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笔者总结出了以下的结论:1.学生在汉语写话中常出现错别字、书写不工整、混淆形近字、掌握不好汉字的间架结构等情况。2.学生不太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条件,以至于不能根据句子的内容判断语气从而选择恰当的符号。在进行汉语写话时又受到了朝鲜语文写话格式的干扰,使得在汉语写话时也习惯用空格代替标点符号。3.学生虽然能用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进行模仿或者看图写话,但是却不能以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前后连贯,以至于出现写话质量不高的现象。4.学生应用文写作训练次数较少,导致学生不能从基本的交际需要出发进行创作,并且在写应用文时出现的错误较多。5.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对汉语写话进行修改,导致学生的写话水平停滞不前或进步缓慢。根据对结论的分析,针对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汉语写话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提高学校对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利用句子对比法、修改病句法、朗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组织汉语教师参加汉语写话培训,丰富教师汉语写话的训练内容,优化写话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写话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提升学生的仿写技能和应用文写作技能。组织多种评价汉语写话的评价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写话评价,提升汉语写话的修改技能。
何伶[7](2020)在《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作文教学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倡导作文训练应该多读、多写、多改,其中修改作为习作的重要环节,是十分必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第二学段起,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且在教学具体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均有提到。习作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在许多教学实践中,受“文章多做而后工”的影响,对“多改”有所忽视。本研究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学生习作训练次数不少,但写出来的作文仍然欠佳,这是本研究者实习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小学四年级正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四年级习作训练更接近一篇完整的作文,是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善作不如善改,本研究立足于小学四年级,从习作修改的角度,探究其修改问题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为高学段的习作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以搜集到的云南省昆明市C小学四年级学生所做的381篇习作文本为基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常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为:习作字数不足、字词使用欠规范、语句欠通顺、标点符号欠规范、段落结构混乱。原因分析表明学生习作兴趣低、习作过程较粗心、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弱、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为:习作题目欠恰当、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语言平铺直叙、开头结尾平淡。原因分析表明学生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教师课后批改与课堂讲评对学生习作修改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教师层面探究了习作批改和习作讲评中的特色和常见问题。研究表明教师批改中呈现出批改方式多样化、多就少改、启发修改、针对性批改等优点,教师习作讲评中呈现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讲评主体多元化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为: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习作批改耗时长、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日常教学任务太重、批改标准欠具体、习作批改形式化。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为:指导欠具体、习作讲评时间短、忽视习作修改评价。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课时有限、淡化作后讲评。基于以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研究者以《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依据,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建议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从词汇教学、语感训练、培养学习习惯、与阅读相结合方面着手,促进学生习作修改正向迁移;加强指导性修改,从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合理规划批改时间、优化习作讲评、重视修改评价方面着手,完善评改过程。作为学生,应积极主动修改,加强积累、敢于表达、总结修改心得,从而通过习作修改不断提升作文水平。小学四年级正处于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所分析的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和改进方法是对习作教学相关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引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修改问题的重视,以改促写,提升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从修改的角度为教师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供更多参照。
曹洋洋[8](2020)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过程体裁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写作为例》文中指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变革,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写作教与学方式的影响作用。诚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优势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呈现内容更加丰富,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愿写、写不出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基于科学理论的指导,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写作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本研究试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领域中,以过程体裁教学理论为主要指导,有机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支架教学理论等科学理论及文献的启示,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过程体裁教学模式,并在小学语文写作中应用。因此,研究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有序开展三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文献梳理的结果,提出理论假设模型并进行验证。通过对编制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接着对正式问卷的数据回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确立出信息技术应用于过程体裁教学的理论模型。其次,立足于理论模型,以“教师的应用态度”、“主观规范”和“教师的应用能力”为前提条件,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学习支架”,提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过程体裁教学模式。该模式由课前准备、课中指导及课后反馈三部分构成:1)课前,教师和学生进行写作教与学的相关准备;2)课中,教师基于写作情境分析写作目标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同时借助典型范文的系统分析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在学生进一步尝试模仿范文写作时给予过程性指导;3)课后,教师对学生经过独立写作形成的最终作品进行反馈评价。最后,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过程体裁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检验模式的应用效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均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且作品书面工整,实验班学生的最终作品在思想/内容、组织、选词、规范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达到显着性差异,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同时结合教师和实验班部分学生的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写作信心增强了,教师对主观规范等认识更加深刻了,模式通过了实际教学的检验。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以信息技术与过程体裁教学有效融合为基准,让信息技术作为必要手段,有效补充且丰富了过程体裁教学的研究;研究的现实意义是给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最终达到优化写作教学的目的。
陈雅婷[9](2020)在《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难点,但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作文教学一直不容乐观,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假大空”现象严重,教师评改作文呈应付了事趋势,作文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等问题。于永正作为我国小学语文界着名的特级教师,研究其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作文教学中,图式是学生加工信息的基本知识框架,写作就是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字词篇文法等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从而形成意义的过程。人在与社会环境相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平衡,进而导致个人内部图式的变化。因此,基于现代图式理论看作文教学,图式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有直接的影响,能否完成一篇作文,关键在于头脑中有没有具备能够同化外部信息的认知结构,能否不断优化个人内部图式。本文将基于现代图式理论探究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以期为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找寻一条道路。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展开研究。首先,简析图式理论及其在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中的价值,于永正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主要涉及到的图式有主题图式、生活图式、文体图式、语言图式、策略图式。其次,对于永正“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践的教学目标、训练策略和训练程序进行研究,训练程序从图式角度看可分解为出示例文,形成图式;口头作文,运用图式;作中指导,巩固图式;多读多作,润色图式四部分。接着,从图式理论看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在遵循学生图式活动的规则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文评改的教学实践。最后通过归纳总结,从一线教师谈谈对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的相关思考,以期启发青年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上的困惑,能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想法。
孙倩瑶[10](2020)在《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现状研究 ——以N市L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文评语是学生获得写作反馈的来源,也是联系师生情感的桥梁。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或是通过教师评语调整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快乐地成长。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作文书面评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问卷与访谈调查法,从作文书面评语的形式、内容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以小见大,了解目前作文书面评语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为作文书面评语的书写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发现L小学的高年级作文评语有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点,例如眉批与总评相结合、评语详细具体、一次习作点出一个主要问题、激励性评语占主导、评语因人而异等。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也呈现出一些高年级作文评语的共性问题,例如评语文面不规范、教师反思作文评语较少、学生对作文评语的再反馈程度低、批评性评语使用不恰当、“评人”“评文”分离、教师批改作文所需时间长、教师参与作文评语的学习活动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引起每一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因此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对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中出现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师需要重视作文书面评语的文面规范性、加强对作文评语的反思意识、重视学生对作文评语的再反馈、合理使用批评性评语、“评人”“评文”相结合、学校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积极开展关于作文评语的教学研究活动等对策,以期能为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研究献出微薄之力。
二、小学作文备课格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作文备课格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教学依据 |
第一节 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 |
一、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梳理 |
二、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提升点 |
第二节 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 |
一、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梳理 |
二、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内容的突破点 |
第二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内容和结果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节 问题归因 |
一、教学意识形态影响教学行为 |
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
三、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写作内容脱节 |
四、写作能力出现断层 |
五、教师缺少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
第三章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转变观念,构建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 |
一、主动衔接,树立“大教学”观念 |
二、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衔接方向 |
三、开发教材资源,做好写作知识的衔接 |
第二节 有的放矢,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 |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
二、尊重学生差异,推进分层教学 |
第三节 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
一、加强审美教育,推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衔接 |
二、落实实践指导,推进学生构思能力、修改能力的衔接 |
三、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推进学生文体运用能力的衔接 |
第四节 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 |
一、巧借互评,唤醒读者意识 |
二、借用文体,明晰读者对象 |
三、创设平台,强化读者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案例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七年级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2)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选编分析 |
第一节 选编内容分析 |
第二节 选编形式分析 |
第三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认知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背景说明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节 问题原因探讨 |
第四章 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促进建议 |
第一节 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教学经验 |
第二节 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研读教材 |
第三节 探索资源方法,促进教学实施 |
第四节 完善指导评价,增设体系标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A W小学教师调查问卷 |
附B W小学学生调查问卷 |
附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D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3)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1.信息技术发展应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改变 |
2.当下我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状况 |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国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2.国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3.国内外研究研究述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信息技术 |
2.信息技术应用 |
3.小学语文教学 |
(五)理论依据 |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方法简介 |
1.课堂观察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二)研究工具的设计 |
1.观察表的设计及应用 |
2.问卷的设计及应用 |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应用 |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调查与分析 |
1.学校现代信息设施拥有情况 |
2.现代信息设施的新旧情况 |
(二)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的调查与分析 |
1.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情况 |
2.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 |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
1.小学语文教师对现代信息设施的看法及依赖程度 |
2.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使用现代信息设施情况 |
3.不同课型使用的现代信息设施及其应用 |
4.小学语文教师利用现代信息设施备课的情况 |
(四)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
1.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专注度情况 |
2.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回答问题情况 |
3.学生的语文形成性练习完成情况 |
4.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变化情况 |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及成因 |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
1.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2.教师的知识及元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
3.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4.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反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2.学校现代信息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 |
3.缺乏完备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
4.语文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高 |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不足 |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改善对策 |
(一)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
1.制定帮扶政策或财政支持政策 |
2.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考核 |
(二)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改进的方面 |
1.制定完善的现代信息设施使用计划 |
2.为教师减少非教学工作负担 |
3.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有的改进 |
1.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
2.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观察表 |
附录B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D 访谈记录1 |
附录E 访谈记录2 |
附录F 访谈记录3 |
附录G 访谈记录4 |
致谢 |
(4)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及价值 |
二、研究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一章 思维导图在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初中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
第二节 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情况分析 |
第三节 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情况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一节 传统记叙文提纲设计教案展示 |
第二节 思维导图提纲设计案例展示 |
第三节 思维导图提纲设计的优势 |
第四节 思维导图辅助记叙文提纲设计作文效果呈现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
第一节 教师主体方面 |
第二节 学生主体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1.1.2 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现实期待 |
1.1.3 学生阅读学习和发展思维的现实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 |
1.3.2 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思维导图 |
2.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左右脑分工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双重编码理论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
3.1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
3.1.1 明确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 |
3.1.2 梳理文章结构,辅助文本理解 |
3.1.3 简化教学步骤,优化学习方法 |
3.1.4 提高识记效率,促进课后迁移 |
3.2 思维导图在思维培养中的价值 |
3.2.1 培育整合思维,构建阅读体系 |
3.2.2 训练发散思维,提高阅读兴趣 |
3.2.3 发展创新思维,增添阅读想象 |
3.2.4 聚焦逻辑思维,提升阅读品质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4.1 研究设计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问卷设计 |
4.1.4 访谈提纲设计 |
4.2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4.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5.1.1.1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认知不明晰 |
5.1.1.2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不科学 |
5.1.1.3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评价不合理 |
5.1.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5.1.2.1 学生对运用思维导图缺乏积极性 |
5.1.2.2 学生思维导图作品质量有待提高 |
5.1.2.3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完善迁移不足 |
5.2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5.2.1 学校方面的原因 |
5.2.2 教师方面的原因 |
5.2.3 学生方面的原因 |
第六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
6.1 学校为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提供条件 |
6.1.1 构建导图研究平台,促进导图推广运用 |
6.1.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给予系统制度保障 |
6.2 教师提高对思维导图的认知、运用与评价能力 |
6.2.1 明确思维导图理论与价值 |
6.2.2 优化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设计 |
6.2.3 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评价系统 |
6.3 引导学生自我建构高质量思维导图 |
6.3.1 增强学生心理认同,调动学生运用意愿 |
6.3.2 科学辅导学生绘制,提高学生作品质量 |
6.3.3 提高学生完善意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6)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问题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Z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汉语写话技能培养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理论依据 |
2.2 政策依据 |
第三章 汉语写话技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2 延吉市Z朝鲜族小学生汉语写话技能现状调查结果 |
3.3 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技能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
3.4 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技能影响因素与学生汉语写话技能现状的相关分析 |
3.5 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技能影响因素与汉语写话技能现状的回归分析 |
第四章 汉语写话技能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学生的书写技能不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
4.2 学生使用标点符号不合理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
4.3 学生不擅仿写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
4.4 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一般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
4.5 学生不擅修改写话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技能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汉语教师写话教学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D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师访谈提纲 |
(7)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选题缘由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修改要求 |
(二)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习作教学效率 |
(三)重视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 |
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习作 |
(二)习作修改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关于写作修改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文章修改的研究 |
(一)古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
(二)近代关于文章修改研究 |
(三)当代关于作文修改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
(二)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建议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的重要性分析 |
第一节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教学目标与习作修改目标 |
(一)习作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
(二)习作修改目标要求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习作编排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板块编排情况传递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
(二)习作板块与其他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需要重视习作修改 |
三、习作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教学有利于积累和巩固学生语文知识 |
(二)习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 |
(三)习作教学有利于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的关键作用要求重视习作修改 |
一、习作内容与习作技能方面注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
(一)巩固和运用学到的字词句 |
(二)合理规范运用标点符号 |
(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
(四)逐步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
(五)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象 |
二、习作过程与习作方法方面注意提高学生习作技巧和求新意识 |
(一)掌握习作方法和习作技巧 |
(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三、习作品质与习作态度方面注意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生活态度 |
(一)提高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
(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
第三节 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四年级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
一、习作修改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一)增加语言词汇量 |
(二)增强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性 |
(三)丰富语言表达方式 |
二、习作修改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
(一)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三、习作修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真善美品质 |
(一)有利于鼓励学生真实具体地描写生活 |
(二)有利于内化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
(三)有利于形成个人特色和风格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习作形式上常见问题 |
(一)习作字数不足 |
(二)字词使用欠规范 |
(三)语句欠通顺 |
(四)标点符号欠规范 |
(五)段落结构混乱 |
二、学生习作形式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习作兴趣较低 |
(二)习作过程较粗心 |
(三)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四)表达能力较弱 |
(五)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习作内容上常见问题 |
(一)习作题目欠恰当 |
(二)习作体裁要素描述欠充分 |
(三)语言平铺直叙 |
(四)开头结尾平淡 |
二、学生习作内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生活观察不够,素材积累不足 |
(二)缺乏习作方法,习作技巧训练不足 |
(三)应试思维明显,创新思维不强 |
第三节 教师课后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习作批改中常见问题 |
(一)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形式方面的要求 |
(二)忽略个别学生习作内容的充实具体 |
(三)习作批改耗时长 |
(四)评语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
二、教师习作批改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日常教学任务较重 |
(二)批改标准欠具体 |
(三)习作批改形式化 |
第四节 教师课堂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师习作讲评中常见问题 |
(一)习作讲评指导欠具体 |
(二)习作讲评时间短 |
(三)忽视习作修改评价 |
二、教师习作讲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一)教学课时有限 |
(二)淡化作后讲评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改进方法建议 |
第一节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保持完善亮点 |
一、教师保持习作批改亮点 |
(一)批改方式多样化 |
(二)尊重学生文本,多就少改 |
(三)批注设疑,启发修改 |
(四)准确把握,针对性批改 |
二、教师保持习作讲评亮点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讲评主体多元化 |
第二节 教师加强课堂教学,促进习作修改有效迁移 |
一、加强词汇教学,规范习作字词修改 |
(一)夯实词汇基础,合理运用字词 |
(二)语言规范训练,纠正表达 |
二、加强语感训练,促进习作语句修改 |
(一)在品词析句中积累语感 |
(二)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
(三)从个性表达中生成语感 |
(四)从读写结合中表现语感 |
三、培养学习习惯,提髙习作修改质量 |
(一)培养观察习惯,生动具体修改 |
(二)培养写字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
(三)培养阅读习惯,激发修改灵感 |
(四)培养书面表达习惯,规范语言文字应用 |
四、阅读与习作修改相结合,以读促改 |
(一)精彩开头,结尾有力 |
(二)刻画细节,形象立体 |
(三)锤炼语言,优美出彩 |
(四)掌握顺序,条理清晰 |
(五)对比修改,感受详略 |
第三节 教师加强指导性修改,完善评改过程 |
一、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修改 |
(一)善于发现亮点,感受习作乐趣 |
(二)培养读者意识,促进修改动力 |
(三)创造发表机会,激发修改热情 |
(四)借用信息技术,丰富修改形式 |
二、合理规划批改时间,增强评改时效性 |
(一)明确习作教学要求,分散批改 |
(二)细化习作修改目标,分层修改 |
三、优化习作讲评,有效指导修改 |
(一)优化讲评时间,创新讲评方式 |
(二)立足学生文本,及时记录总结 |
四、重视修改评价,加强有效反馈 |
(一)强化习作修改行为,经常反馈 |
(二)采用激励性评价言语,及时反馈 |
第四节 学生积极主动修改,完善作文 |
一、加强积累,奠定修改基础 |
(一)积累语言和素材 |
(二)积累语法和修辞知识 |
二、敢于表达,激活修改意识 |
(一)课堂勇于发言,乐于表达 |
(二)积极参加活动,及时表达 |
三、总结修改心得,提高习作水平 |
(一)明晰修改目标,自主修改评价 |
(二)总结修改问题,积累修改经验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探究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中的常见问题 |
二、分析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原因 |
三、提出了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本研究的特色 |
二、本研究的适用性 |
三、本研究对统编本教科书的教学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过程体裁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写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发展的普及性 |
1.1.2 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的使命感 |
1.1.3 小学写作教学矛盾日益凸显 |
1.2 问题陈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息技术 |
2.1.2 过程体裁教学 |
2.1.3 教学模式 |
2.2 研究现状 |
2.2.1 信息技术应用对小学写作教学的影响研究 |
2.2.2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写作过程体裁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3 对本研究的启示 |
2.3 研究理论基础 |
2.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2.3.2 过程体裁教学理论 |
2.3.3 计划行为理论 |
2.3.4 支架教学理论 |
2.4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 |
3.2.2 调查研究 |
3.2.3 准实验研究 |
3.3 小结 |
4 模式的构建 |
4.1 理论假设模型的提出 |
4.2 理论假设模型的验证 |
4.2.1 问卷编制 |
4.2.2 前期调查 |
4.2.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2.4 信度分析 |
4.2.5 正式问卷的确立与发放 |
4.2.6 教师个体差异对各因素的差异分析 |
4.2.7 教师的行为意愿各影响因素对实际教学行为表征的回归分析 |
4.2.8 教师的行为意愿各影响因素作用于实际教学行为表征路径分析 |
4.3 理论模型的确立 |
4.4 应用模式的提出 |
4.4.1 模式的基本构成 |
4.4.2 模式的实施内容 |
4.5 小结 |
5 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假设 |
5.3 实验方法 |
5.3.1 研究对象 |
5.3.2 实验环境 |
5.3.3 实验变量 |
5.3.4 实验时间安排 |
5.3.5 实验研究工具 |
5.4 实验过程 |
5.4.1 实验前测 |
5.4.2 第一次写作教学 |
5.4.3 第二次写作教学 |
5.4.4 实验后测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5.5.1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写作成绩对比分析 |
5.5.2 实验访谈结果分析 |
5.6 实验结论 |
5.7 小结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贡献 |
6.2.1 理论贡献 |
6.2.2 现实意义 |
6.3 主要创新点 |
6.4 写作教学启示 |
6.4.1 明确主观规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
6.4.2 重视典型范文的分析过程,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指导 |
6.4.3 借助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益 |
6.5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五年级语文“6+1”特质写作评价量表 |
附录 B 调查问卷(初稿) |
附录 C 调查问卷(正式稿) |
附录 D 实验前测与后测的写作题目 |
附录 E 优秀学生作品节选 |
附录 F 不同教龄的教师对各维度重要性认知的均值图 |
附录 G 不同最高学历的教师对各维度重要性认知的均值图 |
附录 H 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图式理论及其在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中的价值 |
第一章 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践 |
第一节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践的教学目标 |
一、“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课题缘起 |
二、“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目标 |
第二节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践的训练策略 |
一、走入生活 |
二、走入活动 |
三、走入交往 |
第三节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践的训练程序 |
一、出示例文,形成图式 |
二、口头作文,运用图式 |
三、作中指导,巩固图式 |
四、多读多作,润色图式 |
第二章 于永正的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实践 |
第一节 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目标设计 |
一、“举重若轻”,考虑解读先结构 |
二、“下水文”,最好的作文备课 |
第二节 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命题设计 |
一、“小题大做”,立足主题图式培养素材意识 |
二、“一题多用”,同主题图式多角度训练 |
第三章 于永正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实践 |
第一节 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
一、以图式创设情境导入,再现生活 |
二、以图式提炼真实生活,开门见山 |
第二节 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课堂语言 |
一、引导语言明晰质朴 |
二、对话语言轻松幽默 |
三、评价语言真诚及时 |
第三节 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
一、层层追问,推行阻遏性情境 |
二、巧妙过渡,组成作文提问链 |
第四节 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课堂方法 |
一、例规法和规例法 |
二、练习和变式练习 |
三、情境教学法 |
第四章 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评改实践 |
第一节 于永正小学语文作文评价语 |
一、评价语的针对性 |
二、评价语的真实性 |
第二节 于永正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方法 |
一、作中指导 |
二、互动评改 |
第五章 对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的相关思考 |
第一节 一个青年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专业成长的借鉴 |
一、留心观察,作文因需而作 |
二、争当示范,亲“下水”作例子 |
三、善用作中指导,学生互评 |
第二节 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素质提升的启示 |
一、从“生”出发 |
二、以“情”灌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词 |
(10)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现状研究 ——以N市L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1.语文课程改革对作文评价的要求 |
2.小学高年级作文评语的重要性 |
3.个人经历与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文献检索 |
2.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小学高年级 |
2.作文书面评语 |
3.作文书面评语的形式 |
4.作文书面评语的内容 |
5.作文书面评语的有效性 |
(五)研究方法 |
1.文本分析法 |
2.访谈法 |
3.问卷法 |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书写依据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要求 |
1.写作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2.写作评价的实施建议 |
(二)高年级语文教科书关于习作内容的有关要求 |
三、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文本分析 |
(一)作文书面评语的形式 |
1.书写位置 |
2.评语字数 |
3.语言形式 |
4.文面规范 |
(二)作文书面评语的内容 |
1.文章角度 |
2.作者角度 |
四、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调查分析 |
(一)小学高年级教师与学生对作文书面评语的观念态度 |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有效性 |
1.喜爱程度 |
2.重视程度 |
3.再反馈情况 |
五、L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主要特点分析 |
(一)L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优点与启发 |
1.L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优点 |
2.L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启发 |
(二)L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1.L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存在的问题 |
2.L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问题原因分析 |
六、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优化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
1.教师重视作文书面评语的文面规范性 |
2.教师加强作文评语反思意识 |
3.教师重视学生对作文评语的再反馈 |
(二)以人为本,发挥作文评语的人文价值 |
1.合理使用批评性评语 |
2.“评人”“评文”相结合 |
(三)提供有力的外在保障 |
1.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
2.学校积极开展关于作文评语的教学研究活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小学作文备课格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D]. 王惠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 ——以昆明市W小学为例[D]. 林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D]. 刘雪然.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提纲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田昌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 徐慧妍.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朝鲜族小学三年级学生汉语写话问题对策研究 ——以延吉市Z小学为例[D]. 李婷. 延边大学, 2020(05)
- [7]小学语文四年级学生习作修改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 ——以昆明市C小学为例[D]. 何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过程体裁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写作为例[D]. 曹洋洋.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D]. 陈雅婷.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10]小学高年级作文书面评语的现状研究 ——以N市L小学为例[D]. 孙倩瑶.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