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健美操力量感训练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健美操力量感训练的初步研究

一、初级健美操运动员的操化动作力度感训练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茗[1](2020)在《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中芭蕾转体动作的研究》文中认为舞蹈啦啦操集体花球项目作为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成套动作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成套编排中增加了很多来自芭蕾项目的转体类难度动作。芭蕾转体动作能够在集体手持花球、提踵旋转的同时留头甩头、髋肩四点对应平行旋转的同时变换多种舞姿,将难度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既能体现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成套的编排水平,又能更好的体现舞蹈啦啦操所提倡的团队凝聚力。随着舞蹈啦啦操成套编排的多样性和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转体类难度动作选用芭蕾转体难度动作的种类趋于多样化,对芭蕾转体动作在成套动作中的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对成套中芭蕾转体难度动作的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提高队伍整体实力,从而推动我国舞蹈啦啦操项目的发展,进行了技术层面的分析。为了探索芭蕾转体动作在舞蹈啦啦操集体花球项目中的运用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和逻辑分析法,对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届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舞蹈啦啦操集体花球项目决赛中,获得前八名国家队成套动作中的芭蕾转体动作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同时对照ICU 2017-2020年版啦啦操竞赛规则,对芭蕾转体动作在舞蹈啦啦操中的价值、完成情况、编排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结论:1.芭蕾转体动作对成套的总分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短转动半径,单脚支撑地面主力腿单次发力的难度动作仍然是被使用频数最多的转体类难度动作,长转动半径的难度在逐渐增加。在技术规格上,出现失误率最高的是一致性的问题;3.在成套动作的第一段依然是单一芭蕾转体动作的高峰,中间段落以组合形式出现的频率更高;4.单一芭蕾转体动作的完成频率逐渐降低,以组合形式出现的频率更高,且在组合中新增了难度高的长转动半径的芭蕾转体动作类型。我国舞蹈啦啦操花球项目要想跻身世界前列,持续培养啦啦操运动员的芭蕾专业素养是必要的选择。根据集体花球项目的成套编排趋势,既要不断丰富转体动作类型,又要培养队员之间默契度,使成套动作展现一致性的同时不失多样性的表现。

邢倩[2](2020)在《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在这一关键时期我们的体育教育新思想、新观念要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如今健美操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正规教学内容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与体育课、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紧密相连,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随着音乐对健美操的不断渗透,对于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而言,音乐节奏与动作韵律的融合,能使健美操这项运动的表演效果达到最佳水平。但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健美操技术和体能方面的教学,对学生节奏感培养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和研究,健美操动作“健”与“美”的展现还有欠缺,而健美操节奏感培养恰恰是提高健美操成套动作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以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为研究对象,以桓台县实验中学健美操社团课的60名初三女生为实验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并把节奏感强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前,通过数据收集,对比学生基本情况、音乐节奏感、健美操动作完成质量的差异,可以看出本次实验分组及控制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满足实验开展无显着性差异的要求。2、实验后,通过节拍器测试学生听音乐正确识别节拍的时间,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学生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可得出在中学健美操课程中融入节奏感强化训练12周后对学生节奏感的提升有一定帮助。3、实验后,对广东省学生健美操规定动作一级套路的考核结果表明,两组成绩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从考核的各个指标来看,实验组学生在成套动作准确性、动作幅度、动作力度、身体协调性、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动作表现力和美感六项的平均成绩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着性;动作熟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的平均成绩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对照组各方面考核成绩较实验前相比成绩有所进步,但是8个指标差异都不显着,说明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强化训练有利于中学生对健美操成套动作的领悟、掌握和展现。4、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进行套路动作教学,待学生熟练掌握动作后再配上成套音乐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实验组通过语言、音乐、听觉和动作相结合、学生自我语言提示、音乐与素质练习相结合、游戏等强化节奏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实验。实验证明,在中学健美操教学中融入节奏感强化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及其提高成套动作质量有实效。5、在实验组学生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音乐和游戏的节奏感强化方法,使学生受到音乐节奏的感染,学习和练习时保持精神饱满、激奋的情绪,达到更好的运动和欣赏音乐美的效果,实验组比对照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进而陶冶情操也就成为了现实,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李冰冰[3](2019)在《竞技健美操手臂操化动作生物力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竞技健美操手臂操化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目的是发现竞技健美操手臂操化动作的运动学及肌肉用力特征,解决操化动作过程中手臂动作的轨迹和控制等问题。方法:本研究运用三维高速摄像(CASIO-FH25)和sEMG(MegaWin6000)同步测量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竞技健美操队15人的手臂操化动作的特征进行研究,对15名运动员完成3组组合动作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分为AB两组,使用Excel2007、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探究两组运动员手臂操化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八块肌肉(左右两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中束、背阔肌)的肌肉用力特征。结果:(1)运动学:(1)从动作的完成时间来看,在三个组合动作中,总体而言A组的动作完成时间比B组长,其中在组合一中B组与音乐节奏每拍0.5s之间,其中两拍具有差异性(P<0.05),两拍动作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三个组合动作幅度的排序为:组合1>组合2>组合3,三个组合的动作幅度A组均比B组大,组合3中的轨迹长度及相对轨迹长度具有差异性(P<0.05)。(3)AB两组在组合1、组合2、组合3中的各拍动作的制动中,A组运动员的手臂操化的制动能力强于B组。(2)sEMG:三个组合特征的RMS和iEMG特征为:A组在三个组合动作中主要参与的肌肉为背阔肌,组合1、2中B组主要参与的肌肉分别是左侧肱三头肌和右侧肱二头肌,组合3中主要参与的肌肉为肱三头肌。(3)相关性分析:AB两组肌电的RMS、iEMG与动作轨迹长度具有非常显着的相关关系,RMS与动作轨迹长度呈低等程度的相关关系(r=0.497,P<0.01),iEMG与动作轨迹呈低等程度的相关关系(r=0.616,P<0.01)结论:(1)在竞技健美操手臂操化组合动作中,A组运动员的动作完成时间与音乐节奏较接近,A组的动作与节奏的一致性优于B组。相对运动轨迹越大,动作幅度越大,动作舒展程度高,A动作轨迹长度大于B组与评分结果相符。(2)“制动”技术在健美操中十分重要,在手臂操化动作是评价其动作完成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AB组的制动情况对比分析,A组运动员的制动能力优于B组。(3)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AB两组的手臂操化组合动作的RMS和iEMG的标准化值,右侧肌肉的肌肉用力程度大于左侧。在手臂操化组合动作中主要用力的肌肉为左右两侧的背阔肌,A组主要用力的肌肉为背阔肌,B组主要是两侧肱三头肌,右侧的肱二头肌等。(4)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B组运动员的动作完成时,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动作技能没有掌握好,没有达到能量的节省化。

崔雨薇[4](2019)在《芭蕾基础训练对促进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舞蹈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的不断更新与修缮,根据《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竞赛规则》(舞蹈啦啦操项目)的总则可得知,对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要求和重视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在舞蹈啦啦操项目上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其艺术表现力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偏向于难度动作和身体素质的训练,而忽略了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反映出了运动员艺术素养较低,在训练中缺少对艺术表现力的针对性训练而导致自身能力受限。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凸显了对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进行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因素进行归类总结,再通过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与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训练内容的技能相似度进行分析,探寻芭蕾基础训练可促进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内容与方法,用以提升我国舞蹈啦啦操运动员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发展的全面性,为培养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影响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发挥的因素有:成套总体设计(成套动作的总体印象、成套动作的创新性、成套动作的复杂与多样性)、舞蹈动作内容(舞蹈动作的风格特点与项目特征、舞蹈动作创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成套动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音乐的运用(音乐的选择、音乐的使用)、心理素质(自我认同、性格气质、临场应变能力)、身体素质(柔韧、力量、灵敏、速度、耐力),都是可以通过芭蕾基础训练后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2.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与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训练内容是有一定程度上的相通性。芭蕾地面训练对舞蹈啦啦操身体基本姿态训练技能迁移较多,芭蕾把上训练、把下训练对舞蹈啦啦操身体基本姿态、专项技术训练有较多技能迁移,与舞蹈啦啦操面部表情、音乐感觉训练的技能迁移较少。3.可将芭蕾基础训练中许多内容运用到提高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训练之中。通过地面、把下训练可促进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身体姿态方面的养成;通过把上、把下训练可促进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通过把下训练可促进舞蹈啦啦操运动员专项技术、音乐感觉方面的培养。

冯孟强[5](2017)在《越南健美操国家队混双项目备战2013年世运会训练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哥伦比亚卡利世界运动大会,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的组合在混双项目上超越世界优秀的选手,赢得世界运动会的冠军。本文以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备战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会的竞赛及训练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进行整体分析训练过程、训练过程及参加竞赛之后的结果,进行经验及训练总结。找出过去训练过程中被限制、不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克服的措施。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两位运动员武伯东及陈氏秋河在最佳竞技训练阶段里,各训练内容间的训练比例是不同的,其中专项体力训练内容及专项技术训练内容占了训练时间的大部分。两位运动员一年里的训练课程总数大约是280-300堂课。2)两位运动员武伯东及陈氏秋河在一年中各训练内容的训练比例如下:基本体力训练内容占20%,专项体力训练内容占30%,专项技术训练内容占40%,其他内容占10%。在专项素质训练中,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占了两位运动员的专项体力训练总时量45%的高比例,而专项技术训练中,各难度技术组的训练占了65%的最高训练比例。3)越南国家选手队两位运动员武伯东及陈氏秋河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大会时的训练过程中,基本准备期里的力量训练占了整个时期总训练时量的最高比例35%。专项准备期,专门体力训练占了总训练时量的31%,专门技术训练占了42%,难度技术组训练占了两位运动员专门技术训练总时间的75%。比赛时期,完善竞赛训练内容占了最高比例33.87%,专项技术及专项体力训练都占了25.81%。这个训练期所采用的运动量维持在两位运动员身体能力70%-80%的程度,而运动量在第15个竞技周达到最高,达到两位运动员身体承受度的95%。4)影响到两位运动员武伯东及陈氏秋河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大会时的训练过程的各缺陷如下:运动员难度组中的一些技术展现能力仍有缺陷,未到达要求的技术准度;音乐及音乐使用和表演艺术的问题,竞技时期中教练员的指导还不够优越。

李雅茹[6](2017)在《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健美操角度来看,大学当中开展健美操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健美操课程特点,采用多元教学策略或者手段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必须通过改进原有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设立健美操多元组合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必然诉求。将多元组合教学运用到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对高职院校选修健美操的女生身体素质、健美操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探索在高职院校选修课教学中实施多元组合教学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促进发展学生的健美操一般素质,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参考,丰富和完善多元组合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采用文献法、教学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大一女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运用多元组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实验后实验组高职学生的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项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和专项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均显着优于对照组;且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速度素质对比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组间对比中,实验组的提高幅度显着优于实验前,对照组则不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在健美操中实施多元组合教学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次,运用多元组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健美操单个动作质量。实验后实验组高职学生在脚步动作、组合动作质量和成套动作质量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说明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的单个动作完成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能够在熟练单个动作的基础上掌握组合动作连接技术,最终多元组合教学能够在动作技术的四个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促进泛化向分化过度,通过不同角度呈现健美操动作,进一步使动作巩固并达到自动化阶段。第三,多元组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姿态控制技术。实验组高职学生的身体姿态控制技术和健美操操化动作控制技术上均显着优于对照组;从组内对比来看,实验组的身体姿态提高幅度与对照组对比大致相当。实验组在总体印象的提高幅度上则高于对照组;在组内对比中,实验组的动作方向和动作幅度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在动作力度上则基本相当。多元组合教学通过设置多种教学素材,能够对高职学生进行感知觉训练,使高职学生能够体会到保持正确身体姿态唤醒的肌肉感觉,促进实验组高职学生提高健美操身体姿态控制水平。

杨晓[7](2016)在《提升少儿健美操操化动作完成力度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求动作的准确性和力度性。该文从少儿健美操操化动作力度提升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少儿运动员操化动作力度的形成过程进行初步探究,分析影响少儿运动员操化动作完成力度的各种因素。

李特[8](2014)在《竞技健美操的运动技术特征》文中认为本文从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的身体重心节律性弹动技术、身体姿态控制技术、操化动作准确控制技术和步伐落地缓冲控制技术四个方面,系统详尽地探讨了竞技健美操的运动技术特征,以期更好地提升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认识、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训练技术水平。

施晓红[9](2013)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表现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对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未来的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的《体育课程方案》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应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和社会指导工作等多能一专的复合型人才。健美操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一般偏重于健美操基本动作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健美操表现力的培养,而健美操表现力是体现健美操动作质量的重要方面。同时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表现力培养是深化健美操教学改革的一方面。因此,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表现力的培养,对促进健美操运动技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表现力培养进行实验研究,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健美操表现力培养提供思路。研究结果:1、实验后尽管对照组健美操表现力有提高,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针对健美操表现力而采用了专门的一系列教学与训练方法证明有效。2、实验组比对照组动作技能有明显提高,其中动作力度、动作幅度、身体姿态均有显着性差异,特别是面部表情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表现欲增强和心理素质也有了提高。3、实验组加强了身体素质训练,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比对照组有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健美操动作的力度、幅度等控制力均有显着性提高,积极影响了表现力的质量。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周鑫[10](2012)在《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创新的实证分析 ——以新规则前后两届世锦赛三人操为例》文中提出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包括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托举与配合动作,通过过渡与连接动作组合而成。操化动作是竞技健美操项目的根本,它是将与同群的竞技项目区分开来的一项动作技术指标之一。在成套动作中起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将难度动作、托举配合动作与过渡与连接动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想使成套动作空间位置的转换流畅、完整、和谐,其中”创新性"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操化动作创新"是竞技健美操项目特色的主要亮点,是反映竞技健美操整套动作的生命力,它代表着潮流和方向。本研究结合2005-2008年和2009-2012年版竞技健美操比赛规则操化内容修改前后的规则相对比,采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十、十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三人操前6名参赛队成套动作中的操化动作进行分析。分析指出了世界三人竞技健美操操化的创新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1、操化动作的本质特征有8拍组合的时间特征和动作定位的空间特征以及时空组合的律动特征。它反映竞技健美操项目的本质特征。2、操化动作的创新在成套动作的创新中举足轻重,动作姿态、动作力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动作幅度、动作路线、动作方向、动作节奏、动作风格、主题思想与音乐、运动员身体素质、运动的表演再创作是影响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创新的可行因素。3、第十届三人操前六名的操化动作和第十一届三人操前六名的操化动作相比,其操化动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操化数量的增加、操化方向的转变多样、移动路线更加丰富多变、操化非对称性的复杂多样。

二、初级健美操运动员的操化动作力度感训练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级健美操运动员的操化动作力度感训练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中芭蕾转体动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录像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芭蕾转体动作在舞蹈啦啦操中的运用价值
        4.1.1 芭蕾转体动作总则分析
        4.1.2 芭蕾转体动作评分标准分析
    4.2 世锦赛舞蹈啦啦操芭蕾转体动作完成情况
        4.2.1 世锦赛芭蕾转体动作各难度应用频数
        4.2.2 世锦赛芭蕾转体动作组合应用特征
        4.2.3 世锦赛芭蕾转体动作完成技术规格
    4.3 世锦赛集体花球项目中芭蕾转体动作编排特点
        4.3.1 芭蕾转体动作在集体花球项目中布局特征
        4.3.2 芭蕾转体动作在集体花球项目中衔接动作分析
    4.4 舞蹈啦啦操芭蕾转体动作在竞赛中运用趋势
        4.4.1 芭蕾转体动作在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中所占比例
        4.4.2 芭蕾转体动作在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中视觉效果分析
        4.4.3 芭蕾转体动作在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中运用趋势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理由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健美操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2.1.1 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2.1.2 健美操特点
    2.2 健美操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健美操的概念
        2.2.2 健美操的音乐节奏
        2.2.3 健美操的动作节奏
    2.3 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2.1 节奏感培养方面的有关研究
        2.3.2.2 健美操节奏感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2.3 健美操基本技术动作质量的评价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实验假设
    3.4 教学实验设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比较与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音乐节奏感测试结果比较与分析
        4.1.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健美操动作成绩比较与分析
    4.2 音乐节奏感测试结果比较与分析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内比较与分析
        4.2.2 实验前后对照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内比较与分析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间比较与分析
        4.2.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音乐节奏感测试组间比较与分析
    4.3 成套动作成绩比较与分析
        4.3.1 实验前后实验组成套动作成绩组内比较与分析
        4.3.2 实验前后对照组成套动作成绩组内比较与分析
        4.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套动作成绩组间比较与分析
        4.3.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套动作成绩比较与分析
5 研究结论、建议和局限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局限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致谢

(3)竞技健美操手臂操化动作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对相关专有名词的界定
        2.1.1 竞技健美操的界定
        2.1.2 制动技术的界定
    2.2 对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及操化动作编排影响研究
        2.2.1 对竞赛规则分析和研究
        2.2.2 竞赛规则对操化动作编排的影响
    2.3 我国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的研究现状
        2.3.1 操化动作编排的研究
        2.3.2 操化动作存在的问题
    2.4 运动生物力学在竞技健美操中的应用
        2.4.1 运动生物力学在其他体育项目的研究
        2.4.2 竞技健美操运动学分析研究
        2.4.3 动力学分析研究
        2.4.4 sEMG分析研究
    2.5 总结与展望
3.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实验过程
        3.3.1 实验步骤
        3.3.2 测试动作的主要肌肉
        3.3.3 各肌肉选取的依据
        3.3.4 sEMG标准化测试动作
        3.3.5 实验分组
4.结果与分析
    4.1 手臂操化动作的运动学特征
        4.1.1 动作完成时间
        4.1.2 手臂操化动作幅度变化
        4.1.3 手臂动作制动效果
    4.2 sEMG分析
        4.2.1 组合一sEMG特征
        4.2.2 组合二的sEMG特征
        4.2.3 组合三的sEMG特征
    4.3 运动学与sEMG相关性分析
        4.3.1 AB组运动学与sEMG相关性分析
        4.3.2 AB两组之间运动学与sEMG相关性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芭蕾基础训练对促进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芭蕾基础训练
        2.1.2 舞蹈啦啦操
        2.1.3 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
    2.2 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相关研究
    2.3 运动技能迁移的相关研究
    2.4 芭蕾基础训练与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对影响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因素分析
        4.1.1 成套创编对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4.1.2 舞蹈动作内容对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4.1.3 音乐运用对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4.1.4 心理素质对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4.1.5 身体素质对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4.2 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与舞蹈啦啦啦操艺术表现力训练内容的技能迁移分析
        4.2.1 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与舞蹈啦啦操身体姿态的技能迁移分析
        4.2.2 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与舞蹈啦啦操专项技术的技能迁移分析
        4.2.3 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与舞蹈啦啦操面部表情的技能迁移分析
        4.2.4 芭蕾基础训练内容与舞蹈啦啦操音乐感觉的技能迁移分析
    4.3 芭蕾基础训练在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中的运用
        4.3.1 芭蕾地面训练在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中的运用
        4.3.2 芭蕾把上训练在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中的运用
        4.3.3 芭蕾把下训练在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中的运用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越南健美操国家队混双项目备战2013年世运会训练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竞技运动的重要性及其目的
        1.1.2 关于越南政府发展运动的观点
        1.1.3 健美操运动的特点
        1.1.4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的成绩情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越南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情况
        2.1.1 越南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情况
        2.1.2 越南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情况
        2.1.3 越南国家健美操队的发展情形
        2.1.4 越南体育运动的研究现状
    2.2 国外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情况
        2.2.1 国外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情况
        2.2.2 中国的研究现状
    2.3 关于健美操项目概况
        2.3.1 健美操运动的定义
        2.3.2 健美操运动的起源及发展
        2.3.3 健美操运动的特点
        2.3.4 健美操运动的分类
    2.4 关于运动训练
        2.4.1 决定体育竞技成绩的一些因素
        2.4.2 身体发育生长的规律特点
        2.4.3 身体的生物学发展规律及运动素质的发展
        2.4.4 年龄规律及运动成绩的发展
        2.4.5 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2.4.6 运动训练过程的意义
        2.4.7 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的科学基础
        2.4.8 系统及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本
    2.5 关于健美操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
        2.5.1 健美操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的概况
        2.5.2 体能能力及其训练
        2.5.3 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2.5.4 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2.5.5 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2.6 研究任务
    2.7 研究的路线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观察研究方法
        3.2.5 内容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全程多年训练过程研究
        4.1.1 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全程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安排分析
        4.1.2 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全程多年训练过程中最佳竞技阶段的训练内容分析
        4.1.3 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全程多年训练过程的最佳竞技训练阶段的训练时间分析
        4.1.4 小结
    4.2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会的全年竞技训练安排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9月)
        4.2.1 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全年竞技训练过程总体安排分析
        4.2.2 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全年训练过程中训练内容安排分析
        4.2.3 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全年训练中力量训练工作总体安排分析
        4.2.4 小结
    4.3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2013年在哥伦比亚世界运动会训练大周期各阶段安排分析(2013年5月-2013年9月)
        4.3.1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大会阶段训练时期总体划分分析
        4.3.2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大会的准备时期训练计划分析
        4.3.3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大会的比赛时期训练计划分析
        4.3.4 越南国家队健美操运动员武伯东和陈氏秋河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的世界运动大会的恢复时期训练计划分析
        4.3.5 小结
    4.4 参加2013年在哥伦比亚举办世界运动大会的训练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及克服措施的建议
        4.4.1 参加世界运动大会的训练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
        4.4.2 提出一些克服参加世界运动大会竞技中的训练过程还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4.4.3 专家、教练员为了克服所有缺陷所提出的一些的建议的调查结果
        4.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多元组合的概念界定
        2.1.2 教学的概念界定
        2.1.3 多元教学
        2.1.4 健美操多元组合教学
    2.2 多元教学的相关研究
        2.2.1 多元组合教学在其他领域的研究
        2.2.2 多元组合训练法在运动训练领域的实践研究
        2.2.3 多元组合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3 讨论
        2.3.1 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项课程中的有效性
        2.3.2 高职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和健美操一般素质与多元组合教学的关系
        2.3.3 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健美操选项课的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测试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实验过程
    4.1 实验分组
    4.2 实验目的
    4.3 实验假设
    4.4 实验测量工具
        4.4.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定表
        4.4.2 健美操身体素质测试评定表
        4.4.3 大众健美操等级评分标准评定表
    4.5 实验变量
        4.5.1 自变量
        4.5.2 因变量
        4.5.3 控制变量
    4.6 实验前的基础性测试
    4.7 实验步骤
        4.7.1 实验结构
        4.7.2 实验内容
    4.8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身体素质培养的实施方法
        4.8.1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柔韧素质的应用方法
        4.8.2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的应用方法
        4.8.3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耐力素质的应用方法
        4.8.4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灵敏素质的应用方法
        4.8.5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速度素质的应用方法
    4.9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单个动作培养的实施方法
        4.9.1 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学生健美操单个动作培养的应用方法
        4.9.2 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学生健美操组合动作培养的应用方法
        4.9.3 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培养的应用方法
    4.10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身体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
        4.10.1 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学生健美操身体姿态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
        4.10.2 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学生健美操操化动作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5.1.1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柔韧素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5.1.2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结果的对比分析
        5.1.3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耐力素质结果的对比分析
        5.1.4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灵敏素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5.1.5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身体素质-速度素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5.2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对比分析
        5.2.1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单个动作对比分析
        5.2.2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组合动作对比分析
        5.2.3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对比分析
    5.3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身体控制技术的对比分析
        5.3.1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身体姿态控制技术的对比分析
        5.3.2 多元组合教学对高职学生健美操操化动作控制技术的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提升少儿健美操操化动作完成力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健美操操化动作的定义
2 操化动作力度的定义
3 少儿健美操操化动作力度完成分析
    3.1 从少儿生理特征方面分析
    3.2 从少儿心理方面分析
4 少儿健美操操化动作完成力度存在的问题
    4.1 注意力不集中
    4.2 缺乏动作力度
    4.3 动作用力不当
    4.4 音乐节奏感不强
    4.5 肢体不协调
    4.6 动作缺乏延伸和制动
5 提升少儿健美操操化动作力度训练的主要策略
    5.1 针对少儿注意力不集中的解决策略
    5.2 针对少儿缺乏操化动作力度意识的解决策略
    5.3 针对少儿操化动作用力不当的解决策略
    5.4 针对少儿音乐节奏感不强的解决策略
    5.5 针对少儿肢体不协调的解决策略
    5.6 针对少儿肌肉力量弱、动作缺乏延伸和制动的解决策略

(8)竞技健美操的运动技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竞技健美操的身体重心节律性弹动技术
    1. 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中弹动技术是核心
    2. 弹动律动性与音乐节奏融合是最高境界
二竞技健美操的身体姿态控制技术
    1. 身体姿态位置要“标准”
    2. 身体重心位置要“正确”
三竞技健美操的操化动作准确控制技术
    1. 动作的准确性
    2. 动作的幅度感
    3. 动作的力度感
四竞技健美操的步伐落地缓冲控制技术

(9)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表现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意义
        1.1.1 是为了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需要
        1.1.2 是为了改进健美操表现力训练方法的需要
        1.1.3 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技能的需要
    1.2 研究的意义
        1.2.1 良好表现力是提高健美操技术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
        1.2.2 培养健美操良好表现力是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备的技能
        1.2.3 培养健美操良好表现力的实验研究可检验其训练方法的优劣及提高训练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表现力概念的表述
        1.3.2 健美操表现力概念的诠释
        1.3.3 对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方面的研究
        1.3.4 健美操表现力训练方法的研究
        1.3.5 健美操教学方法的研究
        1.3.6 健美操教学手段的研究
        1.3.7 健美操实践部分评价方法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比较分析法
        2.2.7 实验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动作技能、身体姿态、音乐节奏、面部表情、性格气质等表现力因素比较
    3.2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的自身比较
        3.2.1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动作技能比较
        3.2.2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2.3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2.4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2.5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2.6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总成绩的比较
        3.2.7 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方面的比较
    3.3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的自身比较
        3.3.1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动作技能比较
        3.3.2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3.3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3.4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3.5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3.6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总成绩比较
        3.3.7 实验组第一阶段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方面的比较
        3.4.1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运动技能方面的比较
        3.4.2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4.3 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4.4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4.5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4.6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的总成绩比较
        3.4.7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阶段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3.5 对照组实验后第一、二阶段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方面的比较
        3.5.1 对照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运动技能比较
        3.5.2 对照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5.3 对照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5.4 对照组第一、二次阶段实验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5.5 对照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5.6 对照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总成绩的比较
        3.5.7 对照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3.6 实验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方面的比较
        3.6.1 实验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运动技能比较
        3.6.2 实验组第一、二次阶段实验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6.3 实验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6.4 实验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6.5 实验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6.6 实验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总成绩的比较
        3.6.7 实验组第一、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3.7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的比较
        3.7.1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的运动技能比较
        3.7.2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7.3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7.4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7.5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7.6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的总成绩的比较
        3.7.7 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3.8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的比较
        3.8.1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动作技能比较
        3.8.2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8.3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8.4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8.5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8.6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总成绩比较
        3.8.7 对照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3.9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健美操表现力影响因素的比较
        3.9.1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动作技能比较
        3.9.2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姿态比较
        3.9.3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音乐节奏感比较
        3.9.4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面部表情比较
        3.9.5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心理素质比较
        3.9.6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总成绩比较
        3.9.7 实验组实验前与第二阶段实验后的身体素质比较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
        4.2.2 加强学生美感意识
        4.2.3 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4.2.4 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5 参考文献
6 附件
7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 致谢

(10)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创新的实证分析 ——以新规则前后两届世锦赛三人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2 研究的意义
        1.2.1 国际比赛操化动作发展趋势
        1.2.2 国际规则变化的趋势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成套操化动作方面的研究
        1.3.2 有关创新方面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象观察法
        2.2.3 比较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的概念与本质特征
        3.1.1 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的概念
        3.1.2 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的本质特征
        3.1.2.1 8拍动作组合的时间特征
        3.1.2.2 动作定位与运动方向的空间特征
        3.1.2.3 操化动作时空组合的律动特征
    3.2 操化动作在成套创编中的地位与作用
        3.2.1 操化动作在成套创编中的地位
        3.2.2 操化动作在成套创编中的作用
    3.3 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创新性的因素
        3.3.1 内化因素
        3.3.1.1 动作姿态
        3.3.1.2 动作力度
        3.3.1.3 动作速度
        3.3.1.4 动作频率
        3.3.1.5 动作幅度
        3.3.1.6 动作路线
        3.3.1.7 动作方向
        3.3.1.8 动作节奏
        3.3.2 外化因素
        3.3.2.1 动作风格
        3.3.2.2 主题思想与音乐
        3.3.3 综合因素
        3.3.3.1 运动员身体素质
        3.3.3.2 运动员的表演再创作
    3.4 新规则前后两届世界锦标赛三人操前六名操化动作分析
        3.4.1 操化动作在成套创编中的数量分析
        3.4.2 操化动作在成套创编中的方向变化分析
        3.4.3 操化动作在成套创编中移动路线变化的分析
        3.4.4 操化动作创编的非对称性分析
        3.4.5 操化动作创编的审美分析
    3.5 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的创新性启示
        3.5.1 控制好操化动作创新的影响因素
        3.5.2 注重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3.5.3 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3.5.4 积累丰富的相关素材
4 结论
    4.1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初级健美操运动员的操化动作力度感训练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中芭蕾转体动作的研究[D]. 王一茗.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2]节奏感强化训练对中学生健美操成套动作影响研究[D]. 邢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竞技健美操手臂操化动作生物力学分析[D]. 李冰冰.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4]芭蕾基础训练对促进舞蹈啦啦操艺术表现力的研究[D]. 崔雨薇. 广州大学, 2019(01)
  • [5]越南健美操国家队混双项目备战2013年世运会训练过程研究[D]. 冯孟强. 北京体育大学, 2017(04)
  • [6]多元组合教学在高职院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 李雅茹.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7]提升少儿健美操操化动作完成力度的策略研究[J]. 杨晓. 当代体育科技, 2016(06)
  • [8]竞技健美操的运动技术特征[J]. 李特. 学园, 2014(33)
  • [9]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表现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 施晓红. 苏州大学, 2013(02)
  • [10]竞技健美操操化动作创新的实证分析 ——以新规则前后两届世锦赛三人操为例[D]. 周鑫.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健美操力量感训练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