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FCA:积极采用PKI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司壮豪[1](2021)在《基于PKI体系的安全电子签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基于PKI(Public Key Infrastrcuture,公钥基础设施)体系的电子签章脱离了传统签章方式的纸质媒介,其便捷易用性、完整性及防抵赖性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也使得电子签章能够被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便利,但恶意网络行为也层见迭出。2019年12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开始实施,网络安全监管等保2.0时代拉开帷幕,对网络安全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电子签章应用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应用需要以及等保2.0的相关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PKI体系和数字签名技术,结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等相关技术要求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同时支持符合国密算法标准和国际密码算法标准数字签名的安全电子签章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本文基于等保2.0体系设计并应用了较为全面的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完成了对安全电子签章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为满足实际应用中一些场景和用户对于不同签章算法的需求,进行了同时支持符合国密算法标准和国际密码算法标准的签章应用设计,以实现同时支持两种算法标准数字签名的在线签章管理。二、对安全电子签章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功能、性能测试,并委托和配合第三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对系统进行了等级保护测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测试的结果与期望一致,满足预期的性能指标,符合等级保护三级系统要求。本文设计与实现的安全电子签章系统结合当前的网络安全监管要求应用了较为全面的安全防护方案,在密码算法选择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姜丽莉[2](2020)在《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点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运营和服务场所,银行网点的存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以及同业竞争深度叠加的环境下,银行网点受到严重冲击。人们资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已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金融需求,应如何升级网点运营能力,以强化银行市场开发潜能,是银行业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重点聚焦邮储银行的Q分行营业网点,以之为实例开展分析。首先,对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学习国内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同时查阅关于运营管理相关理论并进行学习掌握,确定银行网点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深入探析了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的现状,对网点运营管理工作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在剖析网点当前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在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点运营管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再次,以运营管理、4Rs营销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达成邮储银行总体发展目标,从网点建设、内部管理、客户营销、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运营管理工作的具体优化措施。最后,基于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存在的其他问题,同时促进网点运营管理优化措施的有效实施,使运营管理的优化工作更具有前瞻性,从组织、财务、人力、风险角度提出了配套保障。本文成果既能辅助该行破除当前的运营瓶颈,又能为同类或有相似困境的银行给予问题解决方式参考。
石连松[3](2020)在《基于PKI体系的多功能安全签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写签名作为个人意愿表达的一种方式也快速地走向了电子化,不仅助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无纸化办公在各个行业中的普及,节省了纸张资源,助力了环境保护。然而,手写电子签名不同于纸质版的手写签名,其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鉴别性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其可以被广泛应用的基本要求。目前,这些特性大多是通过公开密钥体系(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技术进行保障的,因此与PKI体系相关的核心密钥和数字证书的安全存储变得尤为关键。尽管国际标准ISO7816规定了这些核心文件存储的逻辑结构,但并未明确要求文件的存储方式和数据组织结构,也未对安全控制机制做出明确说明,加上安全芯片的特点各异,导致厂商仍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和安全芯片的特点来自主开发片内操作系统(Chip Operating System,COS)实现对核心文件的安全存储和使用。本文从手写电子签名的安全性考虑,在现有手写电子签名终端设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主设计的安全加密模块用于存储相关密钥和数字证书,提供数据加解密的运算环境,最终实现了一种基于PKI体系的多功能安全签名终端。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利用国产AS508H256安全芯片和汉王电磁触控板模组,完成了多功能安全签名终端的硬件电路设计,并加入了USB-hub电路为终端设备的功能扩展做好了准备。2.完成了COS逻辑功能层的设计,包括通信管理、命令处理、文件管理、安全控制四大功能模块。其中通信管理模块支持多种安全保护机制;命令处理模块中设计了命令数据格式及命令集;文件管理模块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安全签名终端的文件管理系统;安全控制模块实现了对签名终端设备内密钥文件及数字证书文件的安全管理。同时,完成了COS应用层电子签名应用的设计,详细说明了COS系统内密钥文件的管理方式及安全签名终端的主要工作状态和工作流程。3.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了完整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COS系统符合多功能安全签名终端的预期要求,可以投入生产使用。本文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在了北京安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多功能安全签名终端产品上,并已经投入到了银行、医院、招标中心等行业使用。
于玉霞[4](2020)在《PKI技术在电子发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票安全和真实性是电子发票得以普及使用的基本条件。在手撕发票和定额发票应用时期,税务局无法对购票方进行身份验证,购票方和发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税务局对发票无法溯源。另一方面,企业的营收状况和发票之间也是脱离的,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时税务局也无法跟踪和验证。对于发票而言,消费者关心的是他从商家拿到的发票是真实的;商家或企业关心的是方便企业财务管理;而税务机关关心的是领用发票主体是可信的,发票信息在生成、流通过程中没有被窃取和篡改,能够实时监控企业营收状况。电子发票参与实体身份可信、发票信息传输安全是电子发票得以普及应用的基础。无论是税务局、企业还是消费者对发票存在诸多顾虑的根本原因在于发票生成、流通各环节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导致的。论文对某省电子发票系统进行安全加固设计与实现,通过引入基于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的电子认证体系,为企业用户及税务局发票服务平台分别颁发数字证书,实现企业及税务局的身份认证;通过采用数字签名及加密技术,解决发票生成和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和篡改问题,从而保证了发票的真实性,消除各方顾虑,从而实现发票申领、开具、流转到查验过程中参与各实体身份认证、发票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发票开具行为防抵赖。论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论文通过分析发票系统登录认证流程,引出发票系统在身份认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KI数字证书技术解决身份认证问题的可行性,并重新设计了基于数字证书的登录认证流程。(2)在发票信息及其他敏感信息传输方面,论文分析了明文传输中存在的信息窃取及篡改问题,通过采用PKI数字签名与信息加密技术,解决了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3)电子发票生成方面,论文对电子签章和可信时间戳工作方式介绍的基础上,与电子发票系统融合,增强了发票安全性。(4)论文对电子发票系统从申领、开具、流转到查验过程分析梳理的基础上,运用PKI技术与电子发票系统无缝集成,对电子发票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与实现。经测试实验表明,经过安全加固后的电子发票系统,消除了纳税人身份伪造、虚假发票信息流通及入库的顾虑,系统使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发票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刘志亭[5](2020)在《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医药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将全省的中医药信息资源整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需要从更高层面对平台的整体体系架构进行规划和统筹设计,开展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后简称“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目的:在分析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增量需求,开展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的研究,为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指导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文献资料和标准文件,学习信息化建设的框架理论,了解新信息技术在平台建设中的创新应用,梳理出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企业框架架构理论,运用现场调研法收集整理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不同利益相关者所需实现的功能需求。最后根据调研需求,结合企业架构框架开发方法(ADM),构建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总体框架,并对总体框架深入研究形成体系。整个研究过程从最开始的需求调研,到总体框架的构建,到最后初稿形成后都离不开专家咨询法,这也是保证研究成果可信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结果:(1)深入梳理了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需求。深入业务应用分析,梳理了医疗服务、管理、公众服务和区域协调等方面的需求;深入数据和技术要求分析,梳理了数据交换与共享、互联互通、数据治理、信息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需求。(2)构建了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在企业框架架构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健康信息平台总体框架,研究了总体框架下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结论:本研究立足实际需求,以业务为根本出发点,在企业框架架构理论指导下,充分考虑健康信息平台的中医特色,考虑创新性的同时满足实际需求。但在健康信息平台的公众云服务、数据挖掘结果应用于辅助业务改进方面研究深度还不够,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王佳贺[6](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身份认证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伴随计算机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张,网络空间中用户与信息服务实体(Information Services Entity,ISE)交互愈发频繁,主体身份难以确认及资源非法访问等潜在威胁日益突显。作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中心化身份认证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下的认证接入需求。因此,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快速高效的分布式身份认证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作为建立信任的分布式系统,尤其是以共识为基础的联盟链架构,充分满足了网络空间中多方协作条件下的身份认证要求。因此为了解决中心化身份认证技术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分布式身份认证问题展开研究,并结合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两个创新性的身份认证方案,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协同身份认证方案及协议。针对基于可信第三方的“一步”认证方式导致的密钥泄露问题,依托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请求→身份共识→认证”分步认证方案。鉴于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技术大都通过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架构开展工作,难免存在区块链系统中节点数目过多带来的证书管理困难,本文借鉴基于身份密码学(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IBC)思想对系统节点进行管理。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协同身份认证协议,证明和分析了协议的安全性,通过实验对比讨论了协议性能的优势。第二,本文为了解决IBC系统架构下固有的身份即时撤销困难问题,改进了一种基于安全仲裁的身份签名算法。该方案增设仲裁服务器,将实体部分私钥分割给仲裁方来保存,当实体请求获取完整签名时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从而控制用户访问权限达到撤销实体身份的目的,最后从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证明了该身份签名方案的可行性。第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和区块链的跨域认证方案及协议。针对异构网络环境中用户与信息服务实体跨域认证需求,本文在IBC系统基础上,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架构设计了区块链证书以实现跨域认证,并给出一种IBC信任域间跨域认证方案。接下来,本文设计了一个IBC信任域间跨域认证协议,在保证IBC域内认证架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联盟链架构完成跨域认证,最后利用博弈论机制证明了协议安全性,性能分析对比其计算量和通信量开销,验证协议能满足大规模环境下用户与信息服务实体间的跨域认证需求。
郑孚东[7](2019)在《某地市级政府政务办公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某地市级政府部门服务的对象主要就是一些居民,在实际的政务处理过程中,有很多相关的业务需要处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多的资源都是通过手工记录的形式来对自己的相关事务进行安排处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实时的提醒,很容易导致一些重要事务的延误。不仅如此,很多业务处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来完成。传统的模式下“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协同办理,导致同一事务重复办理现象大量存在,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在信息化时代,通过政务办公平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论文主要就是围绕某地市级政府政务办公平台而展开研究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某地市级政府在日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的问题。对所涉及到的用户进行角色划分和提取,采用用例图的形式对这些用户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出系统的功能需求:个人助理、沟通平台、公务邮件、公文管理、投诉管理、督查督办等。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系统的性能需求,系统平均响应时间要控制在5秒以内,能够满足200人的并发访问需要。其次,采用JavaEE平台、SSH架构以及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政务办公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采用时序图的形式对具体的功能操作流程进行说明。采用Java语言对具体的功能进行编程实现,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于每一个阶段的主要事务进行了详细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可知,系统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实际业务处理需要,而且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通过系统在某政府部门的投入使用可知,该系统不仅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而且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的解决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问题。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对于提升政府的工作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叶大埔[8](2017)在《基于PKI技术的社保申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保业务系统已经更新,但是企业申报却跟不上,很多申报业务还是使用原始的纸质申报方式。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社保申报系统已经迫在眉睫。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安全技术,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其它互联网的安全领域广泛应用。PKI技术即可以对社保的参保企业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又可以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对企业申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还可以保证申报信息不可抵赖。从法律的角度上看,电子签名保障了所有使用数据签名人的自身利益。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讨论基于PKI技术社保申报系统研究目的和意义;深入了解实现系统所需要的相关技术,特别是PKI的技术以及密码算法知识;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实现企业网上申报、信息查询以及各类证明的打印;对完成的系统进行详细的测试,保证系统业务正常,性能稳定、可靠。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MVC设计模式,使用Struts、Spring、Ibatis技术实现了MVC的核心思想,进一步将业务逻辑、数据持久化独立分层。以此技术框架来开发社保申报系统,实现了系统的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应用J2EE技术和PKI技术构建系统,详细地阐述了各部分的设计思想、技术实现原理以及实现方法。系统设计方案完全满足了企业与社保之间的信息交互功能需求,社保可以便捷地向企业发送通知、公告以及提供参保信息,企业可以方便进行各种业务申报以及信息查询。以PKI技术为基础搭建的社保申报系统,完全满足了系统的安全需求,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李锦[9](2013)在《“超级网银”PKI认证技术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级网银"是PKI交叉认证技术在我国金融业的具体应用。在传统PKI交叉认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超级网银"的交叉认证模型的技术构成和特点,并希望以此对建立全国PKI认证体系有所启示。
陈宽飞[10](2012)在《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也成为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网络的各种威胁中,身份认证、数据保密、访问控制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在开放的Internet网络环境下完整、有效地传输敏感数据成了其中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PKI(公钥基础设施)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本文以宁波CA中心基于PKI的宁波银行数字认证项目为实践基础,分别论述了PKI系统的体系结构、相关标准以及发展状况,在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开发及实施等阶段对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论述了银行应用系统在使用PKI系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其中对关键节点、设计方案提出了改进措施,强化安全认证技术,并论述了在PKI认证系统开发中的两个核心即身份认证、安全传输,重点详细阐述了基于PKI技术的金融企业RA中心的设计思路及数据库构架,最后完成了基于PKI的认证系统的整体设计并在实际应用中部署实现。本系统中选用安全中间件是采用J2EE架构所开发的,系统后台采用C#开发实现,RA的系统架构与数据库设计基于数据库Oracle10i,基本实现了包括加密传输、以数字证书为身份认证介质,同时能够为银行的客户及员工提供身份认证。还能够为银行应用系统的安全提供支撑服务。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我们按照项目开发流程进行开发。在各个阶段进行过程中,我们注重文档的质量,在提高系统维护便利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的可靠性及与银行业务体系的切合度。
二、CFCA:积极采用PKI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FCA:积极采用PKI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KI体系的安全电子签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平台介绍 |
2.1 PKI体系相关概念 |
2.2 相关密码算法 |
2.2.1 对称加密算法 |
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
2.2.3 单向加密算法 |
2.3 数字签名与电子签章技术 |
2.4 公钥密码管理服务平台 |
2.4.1 认证机构 |
2.4.2 证书库和证书吊销 |
2.4.3 交叉认证 |
2.4.4 不可否认 |
2.4.5 时间戳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子签章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电子签章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需求概述 |
3.1.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1.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1.4 系统安全性需求 |
3.2 电子签章系统设计 |
3.2.1 电子签章系统整体规划与设计 |
3.2.2 电子签章系统功能设计 |
3.2.3 支持国际/国密算法的签章应用设计 |
3.2.4 电子签章系统数据库设计 |
3.2.5 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系统安全方案设计 |
3.2.6 根据系统安全方案设计网络拓扑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子签章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1 电子签章系统的实现 |
4.1.1 主要模块实现 |
4.1.2 主要功能实现 |
4.1.3 数据字典 |
4.2 电子签章系统测试 |
4.2.1 系统功能测试 |
4.2.2 系统性能测试 |
4.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 |
4.3.1 测评目标 |
4.3.2 测评方法 |
4.3.3 测评过程 |
4.3.4 总体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键代码示例 |
附录2 数据字典说明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2)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运营管理 |
2.1.2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银行再造理论 |
2.2.2 新网点主义理论 |
2.2.3 4Rs营销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现状 |
3.1 邮储银行Q分行概况 |
3.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概述 |
3.1.2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发展概述 |
3.2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的运营管理现状 |
3.2.1 网点运营管理目标 |
3.2.2 网点运营管理发展历程 |
3.2.3 前期网点运营管理效果 |
3.3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网点分布不合理 |
3.3.2 特色金融产品较少 |
3.3.3 市场反应迟缓 |
3.3.4 业务经办速度缓慢 |
3.3.5 智能建设滞后 |
3.3.6 客户流失严重 |
3.3.7 经营模式落后 |
3.3.8 监管统计工作质量较差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点运营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1 外部因素 |
4.1.1 行业竞争加剧 |
4.1.2 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
4.1.3 客户基础比较薄弱 |
4.2 内部因素 |
4.2.1 网点建设落后 |
4.2.2 作业处理模式粗放 |
4.2.3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
4.2.4 客户营销不到位 |
4.2.5 内部监管不力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优化措施 |
5.1 网点建设科学化 |
5.1.1 合理规划网点分布 |
5.1.2 塑造网点形象 |
5.1.3 科技支撑及时落实 |
5.2 内部管理精细化 |
5.2.1 重构运营组织体系 |
5.2.2 优化业务流程 |
5.2.3 推行柜面无纸化 |
5.3 客户营销精准化 |
5.3.1 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
5.3.2 对客户科学分层 |
5.3.3 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 |
5.4 营运团队规范化 |
5.4.1 优化网点人力资源 |
5.4.2 推进网点文化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施网点运营管理优化措施的配套保障 |
6.1 组织保障 |
6.1.1 适当调整组织结构 |
6.1.2 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
6.2 财务保障 |
6.2.1 提供合理财务支撑 |
6.2.2 发挥财务管控作用 |
6.3 人力保障 |
6.3.1 人才队伍建设 |
6.3.2 提升培训工作 |
6.3.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6.4 风控保障 |
6.4.1 重视监管因素 |
6.4.2 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
6.4.3 制定应急预案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邮储银行客户满意度调研 |
致谢 |
(3)基于PKI体系的多功能安全签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基础简介 |
2.1 电磁式手写技术 |
2.2 PKI技术基础 |
2.2.1 加密算法 |
2.2.2 数字证书 |
2.3 安全芯片内操作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设计原则及整体设计 |
3.1 设计原则 |
3.2 工作原理 |
3.3 硬件整体设计 |
3.4 软件整体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硬件平台设计 |
4.1 多功能签名终端的电磁手写模块 |
4.1.1 电磁轨迹采集原理 |
4.1.2 汉王电磁触摸板模组 |
4.2 多功能签名终端的安全加密模块设计 |
4.2.1 安全加密模块 |
4.2.2 电源控制模块 |
4.2.3 USB扩展模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OS核心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5.1 通信管理模块 |
5.1.1 模块功能定义 |
5.1.2 报文组织形式 |
5.1.3 具体工作过程 |
5.2 命令处理模块 |
5.2.1 模块工作原理 |
5.2.2 命令处理过程 |
5.2.3 命令集封装 |
5.3 文件管理模块 |
5.3.1 文件系统结构 |
5.3.2 物理存储空间分配 |
5.3.3 文件的数据结构 |
5.3.4 文件的基本操作 |
5.4 安全控制模块 |
5.4.1 模块工作原理 |
5.4.2 安全状态 |
5.4.3 安全属性 |
5.4.4 安全机制 |
5.5 辅助模块 |
5.5.1 手写轨迹处理模块 |
5.5.2 密码服务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子签名安全性实现 |
6.1 密钥管理 |
6.2 主要工作状态 |
6.3 主要工作流程 |
6.3.1 主守护流程 |
6.3.2 生成设备证书流程 |
6.3.3 设置会话密钥流程 |
6.3.4 安全手写流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测试与分析 |
7.1 系统测试环境 |
7.2 安全控制功能测试 |
7.3 文件系统功能测试 |
7.4 安全手写功能测试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PKI技术在电子发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 |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2 论文的关键技术 |
1.3.3 取得的成果 |
1.3.4 创新点 |
1.3.5 论文的结构 |
2 业务分析 |
2.1 业务流程分析 |
2.2 登录认证流程分析 |
2.3 资格注册流程分析 |
2.4 发票购票流程分析 |
2.5 发票开票流程分析 |
2.6 发票报销流程分析 |
2.6.1 密文发票 |
2.6.2 版式文件发票 |
2.7 本章小结 |
3 电子发票系统电子认证整体设计与实现 |
3.1 总体设计 |
3.2 部署架构设计 |
3.3 逻辑结构设计 |
3.4 PKI系统设计 |
3.4.1 系统组成 |
3.4.2 证书生成流程设计 |
3.5 应用安全支撑体系 |
3.6 移动证书签发流程设计 |
3.7 登录认证实现 |
3.7.1 业务流程设计 |
3.7.2 身份认证流程设计 |
3.8 电子发票资格认定及购票实现 |
3.9 电子发票安全生成与传输实现 |
3.9.1 业务实现设计 |
3.9.2 数字签名服务器 |
3.9.3 电子印章设计 |
3.9.4 时间戳服务器 |
3.10 整体安全性提高 |
3.11 本章小结 |
4 测试与分析 |
4.1 功能测试 |
4.1.1 PKI系统功能测试 |
4.1.2 应用支撑测试 |
4.2 性能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5)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意义 |
4.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4.1 研究方法 |
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5.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部分 相关概念、理论与相关技术 |
1.相关概念 |
2.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架构框架理论 |
2.2 标准和标准化 |
2.3 相关技术 |
第三部分 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
1.需求分析方法 |
1.1 文献研究法 |
1.2 问卷调查法 |
2.需求分析 |
2.1 业务及应用需求分析 |
2.1.1 医疗服务需求 |
2.1.2 管理需求 |
2.1.3 公众服务需求 |
2.1.4 区域协同需求 |
2.2 数据及技术需求分析 |
2.2.1 数据交换与共享的互联互通需求 |
2.2.2 数据治理的需求 |
2.2.3 信息综合利用的需求 |
第四部分 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体系架构 |
1.总体架构 |
2.标准体系 |
3.安全体系 |
3.1 物理安全 |
3.2 网络安全 |
3.3 系统安全 |
3.4 数据安全 |
3.5 应用安全 |
3.6 管理安全 |
4.业务架构 |
4.1 健康信息服务 |
4.2 数据应用服务 |
4.3 综合管理服务 |
4.3.1 医疗服务管理 |
4.3.2 公共卫生管理 |
4.3.3 医疗保障管理 |
4.3.4 药品与耗材管理 |
4.3.5 生育管理 |
4.3.6 综合管理 |
4.4 运营维护服务 |
5.数据架构 |
5.1 基础数据字典库 |
5.2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 |
5.3 中医电子病历库 |
5.4 公共医疗资源数据库 |
5.5 基础资源库 |
5.6 业务数据库 |
6.技术架构 |
6.1 数据接口层 |
6.2 数据资源层 |
6.3 服务总线层 |
6.4 业务服务层 |
6.5 应用展示层 |
6.6 平台管理层 |
7.应用架构 |
7.1 基础服务 |
7.2 接入服务 |
7.3 分发服务 |
7.4 数据采集服务 |
7.5 数据交互服务 |
7.6 数据综合应用服务 |
第五部分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
附录 B 主要参与的科研工作及成果 |
综述 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研究 |
参考文献 |
(6)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身份认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区块链研究现状 |
1.2.2 身份认证研究现状 |
1.2.3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简析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背景知识和相关技术 |
2.1 椭圆曲线和双线性映射 |
2.1.1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
2.1.2 双线性映射和双线性对 |
2.1.3 相关困难问题 |
2.2 密码学基础 |
2.2.1 单向散列函数 |
2.2.2 数字签名 |
2.3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 |
2.3.1 基于身份加密的形式化定义 |
2.3.2 基于身份签名的形式化定义 |
2.3.3 IBC与 PKI技术对比分析 |
2.4 区块链技术 |
2.4.1 区块链结构 |
2.4.2 共识机制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联盟链的协同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
3.1 基于联盟链的协同身份认证模型设计 |
3.1.1 模型构建目标 |
3.1.2 协同认证模型设计 |
3.1.3 安全认证交易发布实现 |
3.2 基于联盟链的协同身份认证协议设计 |
3.2.1 联盟链初始化阶段 |
3.2.2 注册阶段 |
3.2.3 登陆阶段 |
3.2.4 认证阶段 |
3.3 安全性分析 |
3.3.1 安全性证明 |
3.3.2 安全性分析 |
3.4 协议性能分析 |
3.4.1 实验环境搭建 |
3.4.2 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和区块链的跨域认证技术研究 |
4.1 域内基于身份的签名算法 |
4.1.1 基于仲裁的IBC域结构设计 |
4.1.2 基于仲裁的身份签名方案实现 |
4.1.3 安全性证明 |
4.2 基于区块链的跨域身份认证模型 |
4.2.1 跨域认证模型设计 |
4.2.2 区块链证书设计 |
4.3 基于区块链的跨域认证协议 |
4.3.1 跨域认证协议设计 |
4.3.2 安全性证明与分析 |
4.3.3 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某地市级政府政务办公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JavaEE |
2.2 SSH架构 |
2.3 Oracle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整体概述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个人助理需求分析 |
3.2.2 沟通平台需求分析 |
3.2.3 公务邮件需求分析 |
3.2.4 公文管理需求分析 |
3.2.5 投诉管理需求分析 |
3.2.6 督查督办需求分析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体系架构设计 |
4.1.1 整体架构设计 |
4.1.2 网络架构设计 |
4.1.3 功能架构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E-R图设计 |
4.2.2 数据库表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3.1 个人助理功能设计 |
4.3.2 沟通平台功能设计 |
4.3.3 公务邮件功能设计 |
4.3.4 公文管理功能设计 |
4.3.5 投诉管理功能设计 |
4.3.6 督查督办功能设计 |
4.4 PKI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个人助理功能实现 |
5.2.2 沟通平台功能实现 |
5.2.3 公务邮件功能实现 |
5.2.4 公文管理功能实现 |
5.2.5 投诉管理功能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方法 |
5.3.2 功能测试 |
5.3.3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基于PKI技术的社保申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 |
2.1 J2EE概述 |
2.2 MVC概述 |
2.3 Struts概述 |
2.4 Ibatis概述 |
2.5 PKI概述 |
2.5.1 PKI的概念 |
2.5.2 PKI的基本组成 |
2.5.3 PKI的技术标准 |
2.6 数字证书 |
2.7 加密技术理论 |
2.7.1 密码学基本概念 |
2.7.2 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
2.7.3 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运行架构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用户登陆 |
3.2.2 业务申报 |
3.2.3 数据交换 |
3.2.4 数据查询 |
3.2.5 电子证明 |
3.2.6 防伪查询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身份认证需求 |
3.3.2 安全性需求 |
3.3.3 标准化需求 |
3.3.4 可靠性需求 |
3.3.5 性能优化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项目背景 |
4.2 系统总体概述 |
4.2.1 系统建设思路 |
4.2.2 系统建设目标 |
4.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4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5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6.1 系统数据流设计 |
4.6.2 数据存储概念设计 |
4.6.3 数据存储物理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实现的环境 |
5.1.1 所需软件 |
5.1.2 环境搭建 |
5.2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5.3 PKI认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3.1 证书签发的实现 |
5.3.2 客户端接口的实现 |
5.3.3 电子签名的实现 |
5.3.3.1 电子签名的流程 |
5.3.3.2 加密算法的实现 |
5.3.3.3 签名与验签的实现 |
5.4 申报业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5 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6 查询业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目的 |
6.2 测试对象 |
6.3 测试范围及内容 |
6.3.1 测试范围 |
6.3.2 主要测试内容 |
6.4 系统环境 |
6.4.1 硬件环境 |
6.4.2 软件环境 |
6.4.3 测试工具 |
6.5 测试用例设计 |
6.5.1 测试用例一 |
6.5.2 测试用例二 |
6.5.3 测试用例三 |
6.6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超级网银”PKI认证技术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银中的PKI技术 |
2 传统PKI及其交叉认证体系解决方案 |
2.1 PKI体系及其交叉认证 |
2.2 传统PKI交叉认证模式 |
2.3 传统交叉认证模型分析 |
3“超级网银”交叉认证模型分析 |
3.1 模型架构 |
3.2 认证过程分析 |
3.3“超级网银”交叉认证模型特点分析 |
4 结束语 |
(10)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1 PKI 体系综述 |
1.1.2 PKI 体系的核心服务 |
1.1.3 基于 PKI 的认证系统组成 |
1.2 PKI 体系应用背景 |
1.2.1 PKI 体系应用现状 |
1.2.2 金融行业 PKI 应用现状 |
1.2.3 目前主要的应用类型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 PKI 的银行认证系统相关技术 |
2.1 密码技术 |
2.2 安全中间件的开发技术 |
2.2.1 中间件的主要功能 |
2.2.2 中间件的特性 |
2.3 数字证书技术 |
2.3.1 数字证书结构 |
2.3.2 数字证书签发 |
2.4 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技术 |
2.4.1 身份认证技术 |
2.4.2 访问控制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银行认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认证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的性能需求 |
3.1.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1.3 认证系统业务流程 |
3.2 认证系统的流程设计 |
3.2.1 CA 的类型 |
3.2.2 系统流程设计 |
3.3 系统的其它设计 |
3.3.1 RA 管理系统模块划分 |
3.3.2 数据库表功能设计 |
3.3.3 系统界面设计 |
3.3.4 RA 设计小结 |
3.4 客户端证书载体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PKI 的银行认证系统的实现 |
4.1 CA 的实现 |
4.1.1 CFCA 证书服务 |
4.1.2 RA 管理系统实现 |
4.1.3 本地 CA 算法实现 |
4.2 其他辅助设计实现 |
4.2.1 系统权限控制 |
4.2.2 数据安全措施 |
4.2.3 网络安全措施 |
4.3 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认证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要求 |
5.1.1 软件要求 |
5.1.2 硬件要求 |
5.2 验证方法 |
5.3 系统测试结果 |
5.3.1 性能测试结果 |
5.3.2 系统功能验证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CFCA:积极采用PKI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KI体系的安全电子签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司壮豪. 广西大学, 2021(12)
- [2]邮储银行Q分行网点运营管理研究[D]. 姜丽莉. 燕山大学, 2020(06)
- [3]基于PKI体系的多功能安全签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石连松. 河北大学, 2020(08)
- [4]PKI技术在电子发票中的应用研究[D]. 于玉霞.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省级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研究[D]. 刘志亭.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身份认证技术研究[D]. 王佳贺.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7]某地市级政府政务办公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郑孚东.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8]基于PKI技术的社保申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叶大埔. 福州大学, 2017(05)
- [9]“超级网银”PKI认证技术分析与研究[J]. 李锦. 信息网络安全, 2013(02)
- [10]基于PKI的银行认证系统设计[D]. 陈宽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