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金佩玉[1](2020)在《砷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造成多器官、系统的损伤。我们学院和瑞士联邦水研究院合作开发的“砷污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我国高砷暴露人口可能高达2000万。砷是国际癌症研究属确定的人类致癌物,可引起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研究显示,不仅持续性砷暴露可引起肿瘤,而且在停止砷暴露几十年后,膀胱癌和肺癌的发生风险仍然很高。我们研究组体外细胞实验已观察到长期低浓度亚砷酸钠处理的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出现恶性转化倾向。因此,探索砷致膀胱癌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由于砷本身不引起点突变,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后生化机制,即通过扰乱特殊位点的外遗传控制,导致异常基因表达而致癌。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低浓度砷能够诱导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原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增高。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成员,其活化后,可激活多条与细胞增殖、生存、侵润和血管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膀胱癌、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由于HER2在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侵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果能以HER2为切入点,探索砷诱导膀胱上皮细胞HER2增加在其下游肿瘤发生相关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揭示砷致膀胱癌的机制,为制定高砷暴露人群膀胱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数据。研究方法:体内实验:本研究选用60只健康F344初断乳5周雌性大鼠(70-80g),经一周适应环境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经饮水染毒。三组分别为饮蒸馏水的对照组;50mg/L亚砷酸盐iAsⅢ染毒组;200mg/L DMAV染毒组。各组大鼠自由饮水,染毒12周处死。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尿中三个处理组不同形态砷含量。用HE染色检测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情况,用RT-PCR检测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ER2活化上述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尿液中生长因子(EGF、TGFα、s E-cad)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本研究选用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编号:CRL-9520),常规培养于F12K完全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中,隔日换液,待细胞生长至85-90%融合后,以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短期砷处理细胞培养:细胞消化传代后,将细胞接种至60 mm培养皿中,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以F12K完全培养基配置各染毒浓度(0、1、2、4、8、10μM)NaAsO2溶液,持续培养24 h。细胞分别加入30 nM NC阴性对照,E-cad或EGFR siRNA,预处理4h后,对细胞进行短期砷处理;加入10μg/ml EGF中和抗体,5μg/ml TGFα中和抗体,10μM GA(HSP90抑制剂),50 ng/ml EGF重组蛋白,5 ng/ml TGFα重组蛋白,50 ng/ml E-cad重组蛋白,10 ng/ml HSP90重组蛋白,100 ng/ml IL-6重组蛋白和10 ng/ml NDRG1重组蛋白,预处理30 min后,对细胞进行短期砷处理。用RT-PCR检测HER2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R2活化上述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HER2活化与伴侣蛋白HSP90之间共表达情况。长期砷处理细胞培养:细胞消化传代后,培养于无NaAsO2的完全培养液中24 h,待细胞完全贴壁,恢复生长状态后,将培养液换成含0.5μM NaAsO2的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24-48 h。如此反复,长期培养40周,建立砷诱导的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同时设立长期培养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30 nM NC阴性对照,EGFR或HER2 siRNA,加入10μg/ml EGF中和抗体,5μg/ml TGFα中和抗体,10μM GA(HSP90抑制剂),50 ng/ml E-cad重组蛋白,100 ng/ml IL-6重组蛋白和10 ng/ml NDRG1重组蛋白,预处理24h后,细胞收板测定。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R2活化上述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生长因子(EGF、TGFα、sE-cad)的表达水平。我们采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均数±标准差表示。我们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来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组间的比较采用Dunnett’s T3检验。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F344大鼠尿中砷形态含量亚砷酸盐和DMAV处理组的大鼠24h尿中各种形态砷的浓度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长期砷处理导致F344大鼠膀胱上皮增生在DMAV治疗的大鼠中,膀胱上皮细胞增生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亚砷酸盐处理组的大鼠。两个染毒组细胞增生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R和HER2蛋白及磷酸化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亚砷酸盐和DMAV处理组大鼠膀胱细胞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和磷酸化表达均显着升高,但两个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TGFα,E-cad,s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砷处理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E-ca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DMAV处理组的EGF和E-cad与亚砷酸盐组相比,蛋白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5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SP90,IL-6,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砷处理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HSP9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NDRG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6蛋白表达水平不变。DMAV处理组的HSP90与亚砷酸盐组相比,蛋白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6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砷处理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CCND,COX-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CND,COX-2,PCNA,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CNA mRNA表达水平不变。7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HER2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短期亚砷酸盐能刺激SV-HUC-1细胞HER2磷酸化;用2μM亚砷酸盐处理细胞24h时,HER2的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8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EGFR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短期亚砷酸盐能刺激SV-HUC-1细胞EGFR磷酸化;用2μM亚砷酸盐处理细胞24h时,EGFR的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与HER2的磷酸化变化趋势完全一致。9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R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亚砷酸钠活化的HER2依赖EGFR的激活作用,EGFR参与HER2的活化过程。10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在砷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sE-cad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cad的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11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GF配体能刺激HER2磷酸化。12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TGFα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TGFα配体能刺激HER2磷酸化。13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cad不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cad与HER2磷酸化存在相互抑制,而且E-cad降低不是刺激HER2磷酸化的原因,而是HER2磷酸化可以抑制E-cad。14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内HSP90,NDRG1,IL-6表达的影响在砷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HSP9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DRG1,IL-6的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15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HSP90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HSP90作为分子伴侣蛋白与磷酸化HER2相互作用。16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IL-6,NDRG1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NDRG1,IL-6与p-HER2水平呈负相关。此外,砷暴露的SV-HUC-1细胞p-HER2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亚砷酸盐抑制IL-6表达之后下调NDRG1蛋白水平所致。17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活力,增殖迁移水平的影响SV-HUC-1细胞经0.5μmol/L NaAs O2处理40周后,细胞活力,增殖迁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影响SV-HUC-1细胞经0.5μmol/L NaAsO2处理40周后,EGFR和HER2的磷酸化、TGFα、HSP90、增殖因子COX2、PCNA和CCND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细胞中的E-cad,IL-6和NDRG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在培养液中TGFα、EGF和sE-cad蛋白也显着增加。而EGFR和HER2总蛋白表达始终不变。19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EGFR和HER2作用EGFR和HER2的基因敲除都可显着抑制长期亚砷酸盐处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20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参与EGFR和HER2激活的相关因子作用在亚砷酸盐处理的SV-HUC-1细胞中,HER2可以通过与EGFR的异源二聚化作用被激活,并且由于EGFR和HER2的活化,引起E-cad、sE-cad、NDRG1、IL-6、COX2、CCND和PCNA的表达的改变,而TGFα、EGF和HSP90的上调表达可能不能通过EGFR和HER2的激活来介导。21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GF,TGFα,HSP90激活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TGFα、EGF和HSP 90均能参与调控EGFR和HER2的磷酸化。22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cad,IL-6,NDRG1抑制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IL-6和NDRG1均能参与调控EGFR和HER2的磷酸化。且过程可逆。结论:1、体内外实验均证明长期、低剂量砷处理能够诱导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发生增殖。2、动物实验:饮水12周染砷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sE-cad,HSP90,EGFR,HER2,p-EGFR,p-HER2和增殖因子PCNA、CCND和COX2表达升高;IL-6不变;NDRG1,E-cad表达降低。3、细胞实验:短期和长期染砷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sE-cad,HSP90,p-EGFR,p-HER2和增殖因子PCNA、CCND和COX2表达升高;EGFR,HER2不变;IL-6,NDRG1,E-cad表达降低。4、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TGFα、EGF和HSP 90参与调控EGFR和HER2的磷酸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调节作用。5、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IL-6,NDRG1抑制EGFR和HER2的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相互调节的作用。

杜善梅[2](2020)在《HPV阳性和阴性头颈部鳞癌细胞对As2O3的不同反应及其机制》文中认为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它目前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和阴性两个不同类型,HPV阳性的HNSCC约占20%左右,病毒致瘤蛋白E6和E7是该型的主要驱动蛋白。目前的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除了对血液系统疾病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外,它还对多种实体肿瘤也具有抗癌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As2O3对HNSCC的药理作用和抗癌机制的研究鲜有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系统的研究了As2O3在HPV16-阳性和-阴性HNSCC细胞中的抗癌活性和潜在的作用机制。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HPV阴性HNSCC细胞相比,As2O3对HPV-16阳性HNSCC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两种类型HNSCC细胞对As2O3反应敏感性的差异可能与细胞的遗传背景和发病机制不同有关。通过对HNSCC细胞中关键基因/蛋白基础表达检测的结果表明,与HPV-16阳性HNSCC细胞相比,HPV阴性HNSCC细胞中存在明显的基因组改变,TP53为突变型,p16低表达或缺失以及EGFR高表达对HPV阴性HNSCC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HPV-16阳性HNSCC细胞中具有较少的基因改变,HPV致瘤基因在HNS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As2O3除了可以抑制HNSCC细胞的增殖,还具有抑制HNSCC细胞的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诱导HNSCC细胞凋亡并改变细胞生长周期,发挥对HNSCC的抗肿瘤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As2O3具有抑制HNSCC移植瘤生长的作用。As2O3对HNSCC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细胞中关键基因/蛋白的表达改变有关。在HPV阴性的HNSCC细胞中,As2O3可以抑制EGFR、cyclin D1和p53(突变型)蛋白表达、上调Rb蛋白表达。而在HPV-16阳性的HNSCC细胞中,As2O3可以抑制E6、E7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上调p16、p53(野生型)和Rb蛋白表达。以上实验结果表明As2O3是一种潜在的治疗HNSCC的药物。

汪斌,丁佑铭[3](2009)在《原发性胆囊癌基因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胆囊癌是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较高,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今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基因学出发研究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原发性胆囊癌发病过程中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胆囊癌转移、预后及治疗相关基因,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状况作以综述.

周立[4](2008)在《新肿瘤相关基因LAPTM4B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胆囊癌来源于胆囊上皮,其发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不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胆囊癌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更加凸现出对于其发生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迄今,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胆囊癌细胞中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存在表达异常或突变,如K-ras、P53、P27kipl、cyclin D1和β-catenin等。但是,近年在肝细胞癌中成功克隆的新肿瘤相关基因LAPTM4B(lysosome-associatedprotein transmembrane 4β)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以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在相关前期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首次探讨LAPTM4B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并进一步着眼于该基因在胆囊癌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了机制,从而达到深化对胆囊癌发病和进展的了解及探索胆囊癌新的治疗靶点的目的。方法:第一部分LAPTM4B编码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免疫印迹:应用LAPTM4B-EC2多克隆抗体检测配对癌和癌旁组织LAPTM4B编码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特异性识别LAPTM4B-35蛋白的LAPTM4B-N1-99多克隆抗体检测其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相联系。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第二部分LAPTM4B编码蛋白在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应用特异性识别LAPTM4B-35蛋白的LAPTM4B-N1-99多克降抗体检测其在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的表达。免疫印迹:应用LAPTM4B-EC2多克隆抗体验证LAPTM4B编码蛋白在该细胞系中的表达。第三部分LAPTM4B基因在胆囊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质粒扩增及鉴定:大肠杆菌DH5α转化法扩增包含LAPTM4B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RF)的质粒pcDNA3-AE和空载质粒Mock(pcDNA3),核酸内切酶BamH1和EcoR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质粒转染: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上述质粒瞬时转染至胆囊癌细胞系GBC-SD。MTT检测:检测转染和亲本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和亲本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和亲本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河实验:检测转染和亲本细胞的迁移。免疫印迹:应用多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相关蛋白在转染和亲本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免疫印迹法检测的3对癌和癌旁组织中,LAPTM4B-35蛋白在2例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而癌旁组织中均未见阳性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LAPTM4B-35蛋白在57例(76%)胆囊癌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累及、分期和分化程度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癌旁组织未见阳性染色。第二部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LAPTM4B-35蛋白在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呈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证实了这一发现但同时提示其表达较弱。第三部分:扩增后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扩增结果正确。转染pcDNA3-AE后细胞呈现明显增殖加速和细胞周期演进、迁移和侵袭增强及表阿霉素所诱导细胞凋亡的显着减轻。这些表型出现的同时伴有c-myc、c-fos、c-jun、cyclin D1、cyclin E、MMP-2、MMP-9、uPA、Bcl-2和Bcl-xL表达上调及P16、P27、Bax、Bid、剪切型caspase-3和剪切型caspase-9表达下调。然而,转染Mock质粒后及亲本细胞则无类似效应。结论:LAPTM4B-35蛋白在大多数胆囊癌患者中表达阳性并具有重要的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LAPTM4B-35蛋白在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呈阳性表达。LAPTM4B基因可促进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抑制其凋亡。这些作用可通过调节其下游多种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因此,LAPTM4B基因在胆囊癌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李晓云[5](2006)在《PCNA和P53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胆囊癌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五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早期诊断存在诸多困难,又因其恶性行为高,预后极差,而备受医学界的关注。本课题旨在探讨胆囊癌的相关基因和肿瘤标志物,寻求提高早期诊断的方法,以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 clear antigen,PCNA)为研究对象。目的:研究PCNA和P53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和结果: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68例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石蜡标本(A组:胆囊癌37例;B组:胆囊腺瘤9例;C组:胆囊腺肌症12例;D组:慢性胆囊炎10例)进行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PCNA和P53在A组细胞中阳性表达率(97.3%、54.1%)最高,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此外,PCNA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41,P<0.01)。结论:PCNA过表达与P53基因突变均参与胆囊癌的发生,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PCNA与P53可为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姚德生[6](2005)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k-Ras/c-Myc小鼠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抑癌基因OPCML的克隆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功能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卵巢癌是妇科肿瘤当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绝大部分是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由于缺少能早期发现的敏感高和特异强的方法,同时因为其对化疗药容易产生耐药,因而其预后仍然不理想。动物模型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各种各样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因子,而且可以作为探讨新的干预手段的基础。来源于腹水和原发灶的卵巢癌细胞系被有效地广泛用来在体内外对卵巢癌的研究以及保持对化疗药的敏感、发现一些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肿瘤的发生发展普遍被认为是多步骤、多阶段发生的,其中包括了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丢失。癌基因k-Ras 和c-Myc 在卵巢上皮癌中有很高的检出率,因而被认为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为了明确k-Ras 和c-Myc 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使用重组的小鼠莫洛尼逆转录病毒转基因系统,将k-Ras 和c-Myc 单独和联合转导到小鼠正常的卵巢上皮细胞(MOSE),研究转基因后MOSE 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在动物体内成瘤的情况。OPCML 定位于人染色体11q25,在这个区域常常发现有杂合子的缺失(LOH)。OPCML 与肿瘤的关系目前了解不多,有人认为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为了进一步了解OPCML 在卵巢癌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通过从正常组织中克隆OPCML 基因,利用慢病毒转基因系统,将OPCML 转导入卵巢癌细胞,研究转基因前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同时了解所建立的慢病毒转基因系统在转基因工程中的可行性和优点。[材料和方法](1) 用胰酶消化法从小鼠卵巢上分离收集MOSE,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MOSE 细胞株,将正常的c-Myc 基因和突变的k-Ras 基因分别插入莫洛尼逆转录载体,构建了携带有c-Myc 基因和突变的k-Ras 基因的表达质粒:pLPC-mMyc 和pLHC-kRas。将pLPC-mMyc 和pLHC-kRas 分别转入嗜野生性

凌丹[7](2004)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及其抑制因子(PAIs)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探讨中药苦参碱在体外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作用。方法:1、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检测43例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tPA、PAI-1、PAI-2mRNA的表达;2、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同时分析uPA、PAI-1与恶性卵巢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FIGO分期、腹水、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Log Rank分析和COX模型分析uPA、PAI-1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3.采用MTT法及细胞计数法,在体外实验条件下,研究中药苦参碱对人类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的影响;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观察苦参碱对SKOV3细胞uPA、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 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mRNA阳性率分别为74.42%、65.1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分别为35%和15%)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25%和15%),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② 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67.5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分别为20%和30%)及正常组织 (分别为15%和25%),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③ 在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腹水的多少及有无肝转移无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术后残余灶密切相关。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uPAmRNA的表达率为90%,明显高于ⅠⅡ期的38.46%;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PAI-1mRNA的表达率为76.67%,明显高于ⅠⅡ期的38.46%;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uPA、PAI-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8.5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26.67%、40%,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大网膜转移者uPAmRNA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大网膜正常者,P<0.05 ;而PAI-1mRNA在大网膜转移者中的表达与大网膜正常中的表达无显着差异。uPA、PAI-1mRNA在术后残存灶>2cm中的表达分别为95.24%、90.48%,明显高于残存灶≤2cm中的表达63.64%、4.55%,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④在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腹水的多少、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术后残余灶密切相关。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uPA蛋白的表达率为68%,明显高于ⅠⅡ期的26.67% ;ⅢⅣ期卵巢患者癌组织中PAI-1蛋白的表达率为80% ,明显高于ⅠⅡ期的46.67%,相比较差异均<WP=8>有显着性,P<0.05。有大网膜转移者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2.86%,明显高于大网膜正常者的30.77%,P<0.05 ;而PAI-1蛋白在有大网膜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大网膜正常者相比,差异无显着性。在有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57%,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的38.46%,P<0.05;而在有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P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无肝转移者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AI-1蛋白在术后残存灶>2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75%,明显高于残存灶≤2cm中的50%,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uPA蛋白在术后残存灶>2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残存灶≤2cm者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⑤卵巢恶性肿瘤中,uPA、PAI-1表达与恶性卵巢肿瘤的总生存期有关,表达者预后差, COX模型综合分析提示:uPA、PAI-1表达可作为一独立的预后指标。⑥苦参碱对人类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结论:uPA、PAI-1基因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因此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苦参碱作用后卵巢癌细胞株SKOV3 uPA、PAI-1蛋白的表达下降,苦参碱的抗肿瘤机制可能通过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参与,并可能与下调uPA、PAI-1蛋白的表达有关,基于此理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将会有广阔的前景。

国长军,苏志慧,郑泽霖[8](2001)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TGF α和P5 3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 3例胆囊癌和 10例胆囊腺瘤及 5例正常胆囊组织TGF α、P5 3表达。结果 :TGF α在正常胆囊组织中表达阴性 ,在腺瘤中表达阳性率为 2 0 % ,在腺癌中为 37 2 % ,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5 3蛋白在正常胆囊组织和腺瘤中表达均阴性 ,在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 5 1 2 % ,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P <0 0 5 )。TGF α、P5 3表达与胆囊癌病人年龄、性别是否合并胆囊结石无关 ,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或P <0 0 1)。胆囊癌 1 5年生存率在P5 3和TGF α同时阳性表达者为 0 ,单一阳性表达者为 4 6 7% ,两者均阴性者为 92 3% ,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胆囊癌组织TGF α和P5 3对判定肿瘤恶性程度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马晓丽[9](2021)在《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研究其在食管癌中功能,为食管癌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1)采用meta分析评价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间的相关性;2)筛选ILK高表达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建立ILK慢病毒干扰序列。将ILK慢病毒干扰序列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用q RT-PCR检测干扰载体转染后ILK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增殖、克隆检测、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Transwell小室侵袭及划痕愈合等技术,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建立ILK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KYSE-150细胞。在裸鼠皮下分别接种sh ILK及对照细胞株,建立KYSE-1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在动物水平上,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RNA-seq技术筛选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中高表达,ILK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体外ESCC细胞水平,沉默ILK基因后,可显着抑制TE-1、KYSE-150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促进TE-1、KYSE-150细胞凋亡。ILK基因消减后,TE-1、KYSE-150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第三部分: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结果发现,ILK干扰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相比较于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偏小,ILK基因消减后影响了裸鼠成瘤的能力。基于RNA-seq技术,ILK基因干扰后挖掘到5540个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2839个,下调基因为2601个。上调的基因有SOD2、IRF6、PER1、PHLDB2、TNFAIP3等,下调的基因有RPL21、HYOU1、WARS、SUPT16H、DHCR24等。可能参与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结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ILK基因消减抑制E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致瘤研究证实,ILK基因消减会阻碍KYSE-150移植瘤的生长。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出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戴小凡[10](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作为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占癌症相关死亡率的13%,确定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高龄、遗传家族史和雄激素水平。在PCa的病理生理学方面,雄激素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类固醇激素,它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发挥效应,可以控制前列腺的发育、生长及分化,当撤除雄激素后,会造成前列腺细胞凋亡,在男性特征的发展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雄激素的调控失衡与PCa发病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PCa的治疗中经常使用AR拮抗剂和化学去势疗法控制PCa的进展,其中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方法。然而,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绝大多数原发性PCa最终获得ADT耐药性,从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这是目前临床上治疗PCa的难点与热点之一。因此,进一步探索PCa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PCa发生发展的机理,有助于我们开发PCa新的诊断标记物和预后指标,有助于我们寻找治疗PCa的新靶点,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随着ENCODE项目的发起和完成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并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更加的意识到Lnc RNA在生理病理条件下或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最近几年关于Lnc RNA在癌症中的研究最为广泛。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lung 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在2003年首次被发现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有关,随后大量的研究发现MALAT1也可以在不同系统器官的肿瘤中高表达,如消化系统肿瘤和泌尿系统肿瘤等,虽然MALAT1在PCa的研究中也有报道,但MALAT1在PCa中的作用机制仍然报道较少,并且MALAT1和AR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仍尚待阐明。目的意义:(1)通过研究MALAT1在PCa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ALAT1与PCa的临床相关性,明晰MALAT1在PCa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2)通过体外实验研究MALAT1如何影响PCa的发生发展以及MALAT1是否参与AR信号通路的调节,进一步探索MALAT1在PCa中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MALAT1对裸鼠体内PCa移植瘤的影响,进一步验证MALAT1在体内对PCa的作用。(3)通过研究MALAT1在PCa中的具体作用及内在机制,探讨MALAT1作为PCa新的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为PCa的诊断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ALAT1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PCa的临床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ALAT1在PCa中的诊断价值,基因富集分析预测MALAT1在PCa中可能发挥的作用。(2)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3)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4)CCK8检测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增殖的影响。(5)流式细胞术检测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的影响。(6)Western blot检测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7)查阅文献、查询生信分析数据库预测MALAT1的候选靶基因mi RNA,然后预测mi RNA的种子序列所结合的靶标3’UTR。(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挽救性实验验证MALAT1/mi R-1-3p/CORO1C,MALAT1/mi R-320b/AR信号轴在PCa细胞中的作用机制。(9)裸鼠移植瘤模型验证沉默MALAT1对体内PCa细胞成瘤的影响。结果:(1)MALAT1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ALAT1表达的高低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高表达MALAT1的PCa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ROC曲线分析MALAT1在PCa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预测了MALAT1显着富集在侵袭转移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中。(2)MALAT1在PCa细胞系LNCa P和22Rv1中高表达,沉默MALAT1可以抑制LNCa P和22Rv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能力。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都可以抑制LNCa P和22Rv1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3)生信分析和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 R-1-3p能够与MALAT1和CORO1C m RNA 3’UTR直接结合,并且MALAT1能够与CORO1C m RNA 3’UTR竞争性结合mi R-1-3p,促进CORO1C表达。挽救性实验验证了抑制mi R-1-3p或过表达CORO1C能够消除沉默MALAT1所诱导的LNCa P和22Rv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4)雄激素能够刺激LNCa P和22Rv1细胞中MALAT1和AR的表达,无论雄激素是否刺激,沉默MALAT1都能够抑制LNCa P和22Rv1细胞中AR的表达。生信分析和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了MALAT1能够与mi R-320b结合,MALAT1与AR m RNA 3’UTR能够竞争mi R-320b的结合位点。挽救性实验验证了抑制mi R-320b或过表达AR能够逆转MALAT1沉默所引起的PC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5)沉默MALAT1能够抑制裸鼠体内PCa移植瘤的生长,降低肿瘤组织中PSA和AR的表达。结论:(1)MALAT1在PCa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其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影响前列癌的发生发展,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对PCa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体外实验证明了MALAT1可以通过MALAT1/mi R-1-3p/CORO1C调控CORO1C表达以及通过MALAT1/mi R-320b/AR信号轴参与AR信号通路影响PCa的发生发展。(3)体内实验证实了沉默MALAT1可以抑制裸鼠体内PCa移植瘤的生长,该基因有望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二、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砷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长期砷处理对F344大鼠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增殖因子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及染毒
        2.2.2 尿中砷含量测定
        2.2.3 免疫荧光
        2.2.4 免疫组织化学
        2.2.5 ELISA实验
        2.2.6 RNA提取、RT-PCR和 Real-time PCR检测
        2.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F344大鼠的一般情况
        3.2 F344大鼠尿中砷形态含量
        3.3 长期砷处理导致F344大鼠膀胱上皮增生
        3.4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R和 HER2蛋白及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3.5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TGFα,E-cad,s 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SP90,IL-6,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
        3.7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因子蛋白表达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短期砷处理对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2.2.2 细胞免疫荧光
        2.2.3 RNA提取、RT-PCR和 Real-time PCR检测
        2.2.4 细胞免疫共沉淀
        2.2.5 蛋白提取
        2.2.6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
        2.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HER2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
        3.2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EGFR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
        3.3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R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3.4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3.5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3.6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TGFα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3.7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cad不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3.8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内HSP90,NDRG1,IL-6表达的影响
        3.9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HSP90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
        3.10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IL-6,NDRG1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长期砷处理对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增殖因子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2.2.2 细胞活力测定
        2.2.3 细胞划痕实验
        2.2.4 细胞迁移实验
        2.2.5 ELISA实验
        2.2.6 蛋白提取
        2.2.7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长期砷处理引起SV-HUC-1细胞明显增生
        3.1.1 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活力,增殖迁移水平的影响
        3.1.2 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影响
        3.2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导致EGFR和HER2激活的相关因素
        3.2.1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EGFR和HER2作用
        3.2.2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参与EGFR和HER2激活的相关因子作用
        3.2.3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GF,TGFα,HSP90激活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
        3.2.4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cad,IL-6,NDRG1抑制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HPV阳性和阴性头颈部鳞癌细胞对As2O3的不同反应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As_2O_3抑制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二章 As_2O_3抑制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体内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三章 As_2O_3抑制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
    第一节 材料
    第二节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3)原发性胆囊癌基因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与胆囊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
2 与胆囊癌转移、预后有关的基因
3 与胆囊癌治疗有关的基因
4 与胆囊癌有关的肿瘤标志物
5 结论

(4)新肿瘤相关基因LAPTM4B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LAPTM4B编码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LAPTM4B编码蛋白在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LAPTM4B基因在胆囊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文献综述 胆囊癌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5)PCNA和P53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6)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k-Ras/c-Myc小鼠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抑癌基因OPCML的克隆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主要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卵巢癌发病的生物学改变及分子机理(文献综述)
    1. 卵巢上皮的生物学特征
    2. 卵巢癌的细胞遗传学
        2.1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2 染色体结构改变
        2.3 11号染色体与卵巢上皮癌
    3 卵巢癌的分子遗传学
        3.1 癌基因
        3.1.1 ras 基因
        (1) ras 基因结构与功能
        (2) ras 基因活化机制
        (3) ras 基因与卵巢癌
        3.1.2 c-myc 基因
        (1) c-myc 癌基因结构
        (2) c-myc 基因的表达产物及功能
        (3) c-myc 癌基因与卵巢癌
        3.1.3 AKT2 基因
        3.1.4 erbB 基因
        (1) erbB 受体分类与结构
        (2) erbB 的信号传递机制
        (3) erbB 和卵巢肿瘤的关系
        3.1.5 PIK3CA
        3.2 抑癌基因
        3.2.1 P53 基因
        (1) P53 基因结构及表达
        (2) P53 基因产物及功
        (3) P53 的失活机理
        (4) P53 突变与卵巢肿瘤
        3.2.2 P16 基因
        (1) P16 基因结构及表达
        (2) P16 基因的表达产物及功能
        (3) P16 基因与卵巢肿瘤
        3.2.3 BRCA1 和BRCA2
        3.2 4 PTEN 基因
        3.2.5 nm23 基因
        3.2.6 OPCML
        (1) OPCML 基因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2) OPCML 基因对卵巢癌关系
    4 生长因子与卵巢癌
        4.1 生长因子的分类与作用途径
        4.2 表皮生长因子
        4.3 转化生长因子β
        4.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4.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4.6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4.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5 卵巢癌发生的动物模型
        5.1 自发性和非上皮性卵巢肿瘤动物模型
        5.2 体外转化卵巢上皮细胞的移植瘤
        5.3 人卵巢癌细胞异体移植瘤
        5.4 生殖内分泌因素导致的卵巢肿瘤
        (1) 排卵损伤诱发的卵巢癌
        (2) 高促性腺激素学说
        (3) 甾体类激素
        5.5 生殖细胞缺乏或耗尽诱导卵巢肿瘤
        5.6 环境因素致癌的动物模型
        5.7 转基因鼠巢癌动物模型
        (1) 转基因小鼠
        (2) 重组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直接囊内注射
    6 综述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k-Ras/c-Myc 转基因小鼠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前言
    第一部分 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MOSE)株的建立
        1 材料与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的分离
        1.4 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的鉴定
        (1) 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特征
        (2)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K19
        (3) 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imentin
        1.5 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的培养与筛选
        2 结果
        2.1 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2.2 CD1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的CK-19及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pLPC-m Myc、pLHC-kRas 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粒与菌株
        1.2 主要试剂与工具酶
        1.3 主要仪器
        1.4 质粒构建
        1.4.1 pLPC-m Myc 质粒构建
        1.4.1.1 构建步骤
        1.4.1.2 pLPC-mMyc 质粒DNA 的制备
        1.4.1.3 pLPC-m My质粒鉴定与序列测定
        1.4.2 pLHC-kRas的构建
        2 结果
        2.1 pLPC-mMyc 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结果
        (1) 酶切结果
        (2) 测序结果
        2.2 pLHC-kRas 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 酶切结果
        (2) 测序结果
        3 小结
    第三部分 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Myc 和k-Ras 基因在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改变
        1 材料
        1.1 包装细胞来源
        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重组逆转录病毒的制备
        2.2 筛选药物浓度的测定
        2.3 携带c-Myc 和k-Ras 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
        2.3.1 表达c-Myc 的细胞系(Myc)的建立
        2.3.2 表达k-Ras 的细胞系(Ras)的建立
        2.3.3 表达k-Ras 和c-Myc 细胞系(RM)的建立
        2.4 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c-Myc 和k-Ras 基因mRNA 转录的检测
        2.4.1 细胞总 RNA 的抽提
        2.4.2 逆转录
        2.4.3 PCR
        2.5 转基因CD1 小白鼠卵巢上皮细胞mMyc、k-Ras 及TsAg 基因蛋白表达检测(Western blot)
        2.6 细胞增殖试验
        2.7 软琼脂中克隆形成试验
        2.8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测定
        2.9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目的基因及其表达的检测
        (1) RT-PCR 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
        (2) Western blot 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3) TsAg 检测结果
        3.2 转基因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3.3 克隆形成
        3.4 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
        4 小结
    第四部分 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小鼠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及实验分组
        1.2 细胞培养
        1.3 体内成瘤试验
        1.4 荷瘤鼠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及c-Myc 和k-Ras 基因蛋白表达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转基因组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比较
        2.2 荷瘤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腹水细胞学情况
        2.3 荷瘤鼠肿瘤组织c-Myc 和k-Ras 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3 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1 卵巢癌动物模型建立的意义
        2 k-Ras 和c-Myc 诱导卵巢癌发的机理
        3 本研究所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小鼠卵巢癌动物模型的特点及价值
        4 小结
第三章 抑癌基因 OPCML 的克隆及其在卵巢癌中功能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OPCM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质粒构建
        1 材料
        1.1 组织来源
        1.2 细胞来源及培养
        1.3 质粒与菌种
        1.4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从小鼠正常组织中克隆 OPCML 基因
        2.1.1 克隆引物的设计
        2.1.2 OPCML 基因的克隆
        (1) 组织总RNA 的提取
        (2) RT-PCR
        (3) PCR
        (4) 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
        2.1.3 OPCML 基因表达质粒pcDNA3-OPCML 的构建
        (1) PCR 产物的磷酸化(插入片段)
        (2) 载体的准备
        (3) 将 OPCML 导入表达载体pcDNA3
        2.1.4 pcDNA3-OPCML 的测序
        2.1.5 pcDNA3-OPCML质粒DNA的制备
        2.2 OPCML 基因表达的检测
        (1) pcDNA3-OPCML 转染293T 细胞
        (2) Western blot 检测 OPCML 蛋白表达
        3 结果
        (1) OPCML 测序结果
        (2) 新构建的pcDNA3-OPCML 质粒结构图
        (3) Western blot 检测OPCML 蛋白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OPCML 重组慢病毒转基因系统的构建
        1 材料
        1.1 细胞来源及培养
        1.2 质粒与菌种
        1.3 主要试剂、试剂盒及工具酶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pWPI-GFP 和pcDNA3-OPCML 质粒DNA 提取
        (1) pcDNA3-OPCML 质粒 DNA 提取
        (2) pWPI-GFP 质粒 DNA 提取
        2.3 插入载体的制备
        2.4 插入片段(OPCML)的制备
        2.5 OPCML 与pWPI-GFP 的连结与转化
        2.6 pWPI-OPCML 质粒的扩增、筛选与鉴定
        2.7 pWPI-OPCML 质粒表达 GFP 的检测
        2.8 pWPI-OPCML 质粒表达 OPCML 蛋白的检测
        3 结果
        (1) PCR 筛选pWPI-OPCML 阳性克隆结果
        (2) 酶切鉴定正向插入和反向插入结果
        (3) 新建慢病毒表达质粒pWPI-OPCML 结构图
        (4) pWPI-OPCML 质粒GFP 和 OPCML 蛋白表达测定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OPCML 基因对卵巢上皮癌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卵巢上皮癌细胞系来源、培养及实验分组
        1.2 动物来源、饲养及实验分组
        1.3 质粒
        1.4 主要试剂、试剂盒期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携带OPCML 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的制备
        2.2 重组病毒介导 OPCML 基因导入靶细胞
        2.3 卵巢上皮癌细胞系 OPCML 基因表达检测
        2.3.1 基因转导效率的检测
        (1) 标记荧光蛋白GFP 的检测
        (2) FCM 检测 GFP 阳性细胞百分数
        2.3.2 目的基因蛋白质 OPCML 表达的 Western blot 检测
        2.4 OPCML 对卵巢上皮癌生物行为影响的体外实验
        2.4.1 细胞增殖试验
        2.4.2 细胞聚合力试验
        2.4.3 细胞周期测定
        2.5 OPCML 基因对卵巢上皮癌生物行为影响的体内实验
        2.5.1 体内移植瘤形成试验
        2.5.2 荧光显微镜检测移植瘤中 GFP 的表达
        2.5.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中 OPCML 蛋白质的表达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包装细胞293T 中 GFP 检测结果
        3.2 基因转导效率的检测结果
        3.3 Western blot 检测目的基因蛋白 OPCML 卵巢癌细胞系中表达结果
        3.4 OPCML 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5 OPCML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6 OPCML 对细胞聚合力影响
        3.7 OPCML 对体内移植瘤生长抑制的影响
        3.8 荧光显微镜检测移植瘤中 GFP 的表达结果
        3.9 荷瘤鼠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OPCML 蛋白表达结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 OPCML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2 OPCML 基因对卵巢上皮癌生物行为的影响
        3 慢病毒载体系统介导的基因转导的价值与意义
小结
论文参考文献

(7)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致谢
主要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 言(文献综述)
    1 、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1.1 卵巢恶性肿瘤流行病及病因概述
        1.2 卵巢恶性肿瘤分子病理
        1.3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进展概述
        1.4 卵巢恶性肿瘤治疗进展概述
    2 、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
        2.1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途径及发生率
        2.2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2.3 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步骤及分子机理
    3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4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测定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PCR实验条件建立结果
        3.2 PCR产物测序结果
        3.3 各类卵巢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
        3.4 卵巢恶性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3.5 卵巢恶性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
        3.6 卵巢恶性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4 、 讨论
第三章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蛋白表达测定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3 、 结果
        3.1 各类卵巢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蛋白表达
        3.2 卵巢恶性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
        3.3 卵巢恶性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蛋白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
        3.4 卵巢恶性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蛋白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第四章 苦参碱对卵巢癌细胞系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试剂来源及配置
        2.3 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四唑盐(MTT)比色法
        3.3 细胞生长曲线
        3.4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3.5 细胞免疫组化实验
        3.6 HE染色
    4 、结果
        4.1 苦参碱对卵巢癌细胞SKOV3形态学的影响
        4.2 苦参碱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
        4.3 苦参碱对SKOV3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的影响
        4.4 苦参碱对SKOV3细胞uPA、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8)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1.2 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TGF-α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
    2.2 P53蛋白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
    2.3 TGF-α和P53蛋白在胆囊癌中表达的关系
3 讨 论

(9)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LK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功能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细胞系及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背景回顾
        1.2.1 MALAT1的结构和生成
        1.2.2 MALAT1的定位
        1.2.3 调控MALAT1的机制
        1.2.4 MALAT1的调控机制
        1.2.5 MALAT1与肿瘤的关系
第2章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MALAT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资料收集
        1.2 数据整理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1.3 生存分析
        1.4 ROC曲线分析
        1.5 基因集富集分析
        1.6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MALAT1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2 MALAT1在不同临床特征的PC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2.3 MALAT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4 MALAT1对PCa的诊断价值
        2.5 MALAT1的功能富集分析
    第二节 MALAT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1、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来源
        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1.3 试剂配置
        1.4 细胞处理
        1.4.1 细胞复苏
        1.4.2 细胞传代
        1.4.3 细胞计数
        1.4.4 细胞冻存
        1.4.5 细胞转染
        1.4.6 单克隆细胞株的筛选和培养
        1.4.7 细胞加药
        1.5 质粒构建
        1.5.1 引物退火
        1.5.2 质粒提取
        1.5.3 基因重组
        1.6 荧光定量PCR
        1.6.1 总RNA提取
        1.6.2 RNA浓度检测
        1.6.3 反转录
        1.6.4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1.7 western blot
        1.7.1 蛋白质抽提
        1.7.2 蛋白质定量
        1.7.3 SDS-PAGE
        1.7.4 转印
        1.7.5 封闭
        1.7.6 孵育一抗
        1.7.7 孵育二抗
        1.7.8 ECL底物发光
        1.7.9 结果分析
        1.8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1.9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1.9.1 Transwell侵袭实验小室模型建立
        1.9.2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
        1.10 流式细胞仪检测有丝分裂
        1.10.1 细胞接种培养
        1.10.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1.11 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1.12 统计学分析
        2、实验结果
        2.1 MALAT1在PC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2 验证sh MALAT1在LNCa P和22Rv1 细胞中的转染效力
        2.3 沉默MALAT1对PCa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2.4 沉默MALAT1对PC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5 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增殖的影响
        2.6 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的影响
        2.7 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进程中相关蛋白的影响
    讨论
第3章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作用的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MALAT1的沉默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3p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1、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选择
        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1.3 细胞处理
        1.4 质粒的构建
        1.5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1.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6.1 细胞接种和培养
        1.6.2 细胞转染1
        1.6.3 细胞转染2
        1.6.4 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1.7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1.8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1.9 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蛋白
        1.10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MALAT1/miR-1-3p/CORO1C信号轴假说的建立
        2.2 miR-1-3p在 PCa细胞中表达情况
        2.3 沉默MALAT1 后,PCa细胞中miR-1-3p、CORO1C的表达水平
        2.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ALAT1/miR-1-3p/CORO1C信号轴
        2.5 miR-1-3p在 PCa细胞中对MALAT1和CORO1C表达的影响
        2.6 挽救性实验验证MALAT1/miR-1-3p/CORO1C信号轴
        2.7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抑制miR-1-3p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2.8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过表达CORO1C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第二节 沉默MALAT1抑制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阻止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2 细胞的处理
        1.3 质粒的构建
        1.4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1.5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1.6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1.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有丝分裂
        1.8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1.9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DHT刺激PCa细胞对MALAT1表达的影响
        2.2 雄激素刺激PCa细胞对AR表达的影响
        2.3 沉默MALAT1对AR表达的影响
        2.4 MALAT1与AR mRNA共享的miRNA
        2.5 雄激素刺激或沉默MALAT1对PCa细胞中miR-320b表达的影响
        2.6 miR-320b对 AR的影响
        2.7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抑制miR-320b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2.8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过表达AR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讨论
第4章 MALAT1对裸鼠体内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来源
        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1.3 动物模型
        1.4 免疫组化
        1.4.1 包埋切片
        1.4.2 切片脱蜡至水
        1.4.3 抗原修复
        1.4.4 过氧化氢孵育
        1.4.5 山羊血清封闭
        1.4.6 一抗孵育
        1.4.7 二抗孵育
        1.4.8 辣根酶标记
        1.4.9 DAB显色
        1.4.10 苏木素复染
        1.4.11 脱水、透明、封片
        1.4.12 镜检
        1.5 免疫荧光
        1.5.1包埋切片同1.4.1
        1.5.2 免疫荧光双染
        1.5.3 镜检
    2、实验结果
        2.1 沉默MALAT1 对体内PCa细胞形成肿瘤的影响
        2.2 沉默MALAT1 对肿瘤组织内的PSA及 AR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的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砷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金佩玉. 中国医科大学, 2020
  • [2]HPV阳性和阴性头颈部鳞癌细胞对As2O3的不同反应及其机制[D]. 杜善梅. 东南大学, 2020
  • [3]原发性胆囊癌基因研究现状[J]. 汪斌,丁佑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27)
  • [4]新肿瘤相关基因LAPTM4B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 周立.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7)
  • [5]PCNA和P53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 李晓云.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6]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k-Ras/c-Myc小鼠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抑癌基因OPCML的克隆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功能研究[D]. 姚德生. 广西医科大学, 2005(05)
  • [7]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抑制因子与卵巢癌的浸润转移[D]. 凌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04(04)
  • [8]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国长军,苏志慧,郑泽霖.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06)
  • [9]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10]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D]. 戴小凡. 吉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P5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