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yract复合树脂的小鼠颊囊黏膜刺激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锦冰[1](2021)在《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组织影响的体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拟在构建比格犬上颌金属支架修复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两种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在体内戴用后对肝肾功能、肝肾组织中金属离子蓄积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为临床诊疗工作中选用不同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方法:(1)按照随机区组法将9只比格犬分成3组,分别为钴铬(Cobaltchromium,Co-Cr)合金组、钛金属(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CP-Ti)组、空白对照组。将选区激光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作的钴铬合金支架和计算机数控铣削(Computer numeric controlled milling,CNC milling)制作的钛金属支架固定于比格犬上腭,构建上颌金属支架修复动物模型。并于金属支架戴后0天、3天、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离心获取血清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2)在第6月时间点采集血液样品后处死比格犬,收集肝脏和肾脏组织。部分组织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精准检测各组肝肾组织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3)部分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制成组织切片后,使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镜下观察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组织病理的影响。应用TUNEL(Td T-mediated d UTP nick-end labeling)法检测肝肾组织凋亡水平,通过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率大小,研究两种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组织凋亡水平的影响。(4)部分组织提取总蛋白后,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样品中自噬相关蛋白P62和Beclin1的表达,通过对比各组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分析两种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结果:(1)肝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点肝肾功能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戴用时长与分组均无交互作用(P均>0.05),SLM Co-Cr组、CNC milled CP-Ti组与空白对照组的肝肾功能水平差异显示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ICP-MS检测结果显示SLM Co-Cr组和CNC milled CP-Ti组肝肾组织中检出金属离子种类与空白对照组相同,且各金属离子浓度及金属离子总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SLM Co-Cr组和CNC milled CP-Ti组的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且和空白对照组对比均不具有显着差异。(4)TUNEL法结果表明SLM Co-Cr组和CNC milled CP-Ti组肝肾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均略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显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SLM Co-Cr组、CNC milled CP-Ti组与空白对照组肝肾组织中目的蛋白P62和Beclin1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显示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实验观察期内,两种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即SLM Co-Cr和CNC milled CP-Ti对肝肾功能、肝肾组织中的金属离子种类和浓度、组织病理、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均无显着性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续国强[2](2020)在《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相关microRNA的筛选鉴定与体外功能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动物模型,根据WHO的分级标准将动物模型中口腔黏膜癌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正常阶段(normal stage),单纯增生阶段(simple hyperplasia stage),异常增生阶段(abnormal hyperplasia stage),鳞癌阶段(squamous cell and invasive carcinoma,cancer);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测序并验证测序结果,构建各阶段microRNA(miRNA)表达谱,并预测其靶基因,进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筛选出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GO条目、信号通路及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此外,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明确候选基因miRNA-181a-5p对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和CAL-2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对其靶基因和下游相关互作基因进行验证。从非编码RNA层面和基因表达的角度深入探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揭示候选miRNA在肿瘤细胞凋亡、周期、增殖、迁移及侵袭中所参与的信号通路,以期对临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化学药物诱导法建立实验动物模型。首先,利用涂抹法将DMBA(9,10-Dimethyl-1,2-Benzanthracene,二甲基苯并蒽)以每周三次的频率均匀涂抹于中国地鼠口腔颊囊黏膜来建立中国地鼠口腔颊囊黏膜鳞状细胞癌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然后,根据WHO的分级规则将其分为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四个阶段。采用miRNA-seq技术构建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四个阶段的miRNA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各组中差异表达miRNA,进行GO与KEGG功能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部分差异miRNA进行验证。在体外实验中,利用瞬时转染技术构建miRNA-181a-5p过表达与敲低表达细胞模型,每种细胞系各分为五组:control(空白对照组)、mimics(模拟物组)、mimic NC(模拟物阴性对照组)、inhabitor(抑制物组)、inhabitor NC(抑制物阴性对照组)。使用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及基质胶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随后,通过miRNA靶基因预测工具预测miRNA-181a-5p可能的靶基因,并使用qRT-PCR验证靶基因的表达。最后利用qRT-PCR技术对miR-181a-5p/TIMP 1轴抑制口腔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成功构建中国地鼠口腔癌动物模型,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动物模型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形成过程,经历了由正常上皮、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到鳞状细胞癌四个阶段。随后分别构建了各个阶段的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各组差异表达miRNA进行了深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以及鳞状细胞癌阶段分别筛选出77、76、76个显着差异的miRNA;交互分析显示,在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以及鳞状细胞癌阶段中分别独有3、2、10个显着差异的miRNA。各阶段差异miRNA的功能分析显示: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与鳞状细胞癌阶段分别有11、10、42个条目与生物过程相关,24、36、18个条目与细胞组分相关,42、43、48个条目与分子组分相关。此外,各阶段显着富集的KEGG条目分别为107、107、110条。交互分析显示:在单纯增生阶段分别只存在3条细胞组分,2条分子功能,3条KEGG信号通路,无单独的生物过程;异常增生阶段中只存在4条细胞组分,2条分子功能和2条KEGG信号通路,无单独的生物过程;在鳞状细胞癌阶段,仅存在29条显着富集的生物过程,6条分子功能,9条KEGG信号通路,而无单独的细胞组分。最后我们发现miR-181a-5p在各阶段中表达丰度较高,与此同时其表达量在口腔癌形成的各阶段依次降低,所以选择miR-181a-5p作为后续功能验证的重点。体外细胞实验显示,高表达miR-181a-5p后可显着抑制Tca-8113细胞和CAL-27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与周期,而对细胞凋亡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然而,当抑制miR-181a-5p表达后呈现出与其高表达截然相反的结果。靶基因预测软件显示TIMP1为miR-181a-5p的潜在靶标之一,在后续的验证实验中发现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81a-5p模拟物组中,E-cadherin和Bax过度表达,而TIMP 1、MMP2、MMP9、Vimentin、Ki67、BCL2、cyclin D1、CDK6以及E2F1均表达下调。但在miR-181a-5p抑制剂组中,所有基因均呈完全相反的表达趋势。推测miR-181a-5p/TIMP 1轴可能通过影响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周期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口腔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本研究利用涂抹法成功构建了正常上皮、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四个阶段的中国地鼠口腔颊囊黏膜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并首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阶段动物模型进行了测序和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并筛选鉴定出在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差异miRNA、关键GO条目及关键KEGG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发现miR-181a-5p/TIMP 1轴可能是miR-181a-5p抑制口腔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信号通路,同时miR-181a-5p可能通过miR-181a-5p/BCL2/Bax信号转导轴来调控口腔癌细胞的凋亡。
林云志[3](2018)在《常用牙科合金对p62和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揭示在常用牙科合金的影响下,口腔黏膜组织、血清及肝、肾组织中不同时间点自噬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明确牙科合金对生物体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上选择不同生物相容性的牙科合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本课题根据ISO 10993和YY/T 0127.13-2009标准构建金黄地鼠动物研究模型,分别采用镍铬(Nickel-chromium,Ni-Cr),钴铬(Cobalt-chromium,Co-Cr),钛金属(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CP-Ti),钯基(Palladiumbased,Pd-based)和金铂(Gold-platinum,Au-Pt)合金等常用牙科合金持续刺激金黄地鼠口腔黏膜12周及24周,并用聚丙烯材料作为阴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与试件接触的口腔黏膜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p62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自噬相关蛋白p62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肾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p62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1.口腔黏膜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五种牙科合金组口腔黏膜组织12周和24周的p62表达强度均不同程度低于阴性组,而Beclin1表达强度则不同程度高于阴性组。其中,12周时五种牙科合金组口腔黏膜组织的p62表达强度与阴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期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Beclin1表达强度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而钛金属、钯基和金铂合金Beclin1表达强度与阴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24周时,镍铬和钴铬合金组口腔黏膜组织中p62表达强度较阴性组显着降低(P<0.05),Beclin1表达强度较阴性组显着升高(P<0.05),而钛金属、钯基和金铂合金组未对口腔黏膜组织中的p62和Beclin1表达强度造成明显影响(P>0.05)。2.血清ELISA结果显示,五种牙科合金组血清中12周和24周的p62表达强度均不同程度低于阴性组,而Beclin1表达程度则不同程度高于阴性组。其中,12周时五种牙科合金组血清中的p62和Beclin1表达强度与阴性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24周时,镍铬合金组血清中的p62表达强度较阴性组显着降低(P<0.05),镍铬合金组和钯基合金组血清中的Beclin1表达强度较阴性组显着升高(P<0.05),而钴铬合金组血清中的p62表达强度及钛金属、钴铬和金铂合金组血清中的p62和Beclin1表达强度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3.肝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除镍铬合金组外,其余4种牙科合金组肝组织12周和24周的p62表达强度均不同程度低于阴性组,而Beclin1表达程度则不同程度高于阴性组。其中,在12周时钴铬和钯基合金组肝组织中p62和Beclin1表达强度分别较阴性组显着降低和升高(P<0.05),而钛金属、镍铬和金铂合金组肝组织中p62和Beclin1表达强度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24周时,除了钴铬合金组(P<0.05)外,其余4种牙科合金组肝组织中p62和Beclin1表达强度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4.肾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除了镍铬和金铂合金组外,其余3种牙科合金组12周和24周肾组织p62表达强度低于阴性组,而Beclin1表达水平则不同程度高于阴性组。其中,只有钴铬合金组在12周和24周时肾组织p62表达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Beclin1表达强度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而钛金属、镍铬、钯基和金铂合金组两个时间点的肾组织中p62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与阴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5.在口腔黏膜组织、血清和肝肾组织中,p62和Beclin1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口腔黏膜组织与血清,以及肝组织与肾组织中的自噬变化呈正相关(P<0.05);然而,口腔黏膜组织和血清与肝肾组织中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均未见显着的相关性(P>0.05)。结论:五种常用牙科合金均会引起口腔黏膜组织、血清和肝肾不同程度的自噬水平改变。在口腔黏膜组织和血清中,镍铬和钴铬合金可显着上调其24周细胞自噬水平;此外,钴铬合金还可引起肝肾组织细胞自噬水平明显升高;而钛金属、钯基和金铂合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殷隽雅[4](2017)在《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瓷修复近年来在国内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并作为取代烤瓷修复的牙科修复方式,成为目前口腔修复材料研究的热点。新兴的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材料不但成本较低,弹性模量和硬度更接近天然牙牙本质,成为种植义齿冠部修复材料的更好选择。然而修复体边缘不可能做到完全密合,临床上也存在少量粘接剂残留的问题。种植义齿冠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要求较一般固定义齿会更高。为使CAD/CAM复合树脂陶瓷能成为国产化的树脂陶瓷材料,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模拟临床冠边缘少量粘接剂外露的状态,以光固化复合树脂陶瓷和氧化锆为对照,将修复材料与粘接剂作为结合体,对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冠部修复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的检测及评价,为其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依据国标和ISO相关标准对CAD/CAM复合树脂陶瓷材料(UR)、CAD/CAM氧化锆(UZ)、光固化复合树脂陶瓷材料(SC)及各自与树脂粘接剂的结合体(+)进行细胞增殖实验、溶血实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初步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1.标准试件的制备:将UR、UZ和SC制成直径5mm厚度2mm的圆柱形标准试件。各组分别取部分试件,每片试件仅一面薄薄涂布一层6mg Rely XTM U200树脂粘接剂,紫外光固化40s,制成UR+、UZ+及SC+组标准试件。使用内径5mm,厚度2mm的的聚四氟乙烯模具制作医用牙胶标准试件。取以上7种试件在中央打孔,孔径约为1mm,制成纽扣型试件。2.体外细胞增殖试验:将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配制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细胞悬液,根据其生长情况建立本实验室的L929细胞生长代谢标准曲线,从而确定接种细胞数和加药后的培养时间,并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UR、UZ、SC、UR+、UZ+和SC+6组材料浸提液,阴性对照组为培养基,分别观察1、3、5天后加入CCK-8溶液,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光吸收值,并计算细胞增殖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3.溶血试验:实验组为6组试件(同实验一)分别加入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仅为蒸馏水,阴性对照组仅为生理盐水。加入新鲜制备的稀释抗凝兔血0.2ml,培养离心后使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各组吸光度值,并计算溶血率。4.口腔粘膜刺激试验:60-70天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30只,分6组(n=5),分别按左侧对照组牙胶,右侧实验组试件缝合固定于颊囊上。观察2周后处死,肉眼观察试件周围黏膜组织,并取组织切片HE染色,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评分。研究结果1.通过细胞增殖试验显示:UZ、UR、SC组在观察期内细胞形态基本正常。L929细胞在分别与UZ、UZ+共培养的各时间段都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增殖率,其OD值与阴性对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和SC在培养5天后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7.1%和75.1%,其OD值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和SC+在第5天的细胞增殖率为70.6%和58.4%,两组OD值与阴性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溶血实验显示:以生理盐水组溶血率为0,蒸馏水组溶血率为100%。UZ、UZ+、UR、UR+、SC、SC+组材料溶血率分别为0.3%、1.6%、2.4%、3.7%、3.0%和4.4%,均小于5%,满足生物材料对溶血率的要求。3.通过口腔黏膜刺激实验结果显示:肉眼观察UZ、UZ+、UR、UR+、SC、SC+组试件与黏膜组织接触部位均正常,无红斑。镜下观察颊囊组织基本正常,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且镜下评分≤4,各实验组材料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性。结论1、CAD/CAM氧化锆和CAD/CAM树脂陶瓷较光固化树脂陶瓷具有更好的细胞相容性。粘接剂对树脂陶瓷材料,尤其对光固化树脂陶瓷的细胞增殖有略为明显的抑制作用。2、CAD/CAM氧化锆、CAD/CAM树脂陶瓷和光固化树脂陶瓷在使用粘接剂前后均具有良好的血细胞相容性。3、CAD/CAM氧化锆、CAD/CAM树脂陶瓷和光固化树脂陶瓷在使用粘接剂前后均对口腔黏膜各层细胞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杜鹃[5](2016)在《聚合物水凝胶义齿稳固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TT(四?盐)法、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及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对聚合物水凝胶义齿稳固剂的生物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其的临床学应用提供生物学方面的依据。方法:选取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金黄地鼠及ICR小鼠为对象进行研究。实验一中将实验材料的浸提液与L929细胞进行体外接触培养,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培养结束后采用MTT比色法,通过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测量细胞的吸光度值(A),将细胞毒性进行量化,进而根据已给的公式来计算该细胞的相对增值率(GRG),根据计算结果鉴定该材料细胞毒性的级别。实验二中,把医用牙胶制作成该实验国家标准尺寸的圆形小片,之后将实验材料抹在圆片上,缝合于黄金地鼠颊囊较低处,14天后观察颊囊大体形态并切除进行病理分析。实验三中,通过经口腔和腹腔两种方式,将实验材料浸提液对ICR小鼠进行注射,2周后解剖小鼠切除重要器官观察并进行病理分析。结果:1、MTT实验中,1号实验材料细胞毒性为3级,为中度毒性;2号实验材料细胞毒性为3级,为中度毒性。2、口腔黏膜刺激试验中,与实验材料接触的颊囊及其周围组织肉眼观未见异常,但将组织切除进行HE染色切片后,镜下观察则发现该染色切片部分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基底细胞空泡样变的异常表现。3、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中,ICR小鼠重要器官肉眼观未见异常,但将器官切除进行HE染色后,镜下观察则发现除脾外,心、肝、肾、胃等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结论:MTT法、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及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共同证实了这种聚合物水凝胶义齿稳固剂的生物安全性能不合格,不适宜运用于临床。
张雅琳[6](2016)在《“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作为义齿稳固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的刺激性,评价其生物相容性,为临床探索新的义齿稳固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及浸提液的制备:将经水煎法提纯的七叶一枝花粉剂0.156g溶于100ml纯水中搅拌溶解,在连续搅拌下缓慢加入经γ射线消毒后的水溶性壳聚糖2g,搅拌混匀后得到浅棕色透明混合物,每次实验均需配制新溶剂。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为浸提介质,将“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按0.1g/ml的标准放入浸提介质中,37℃条件下、浸提24h。2L929细胞培养及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复苏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并传代。将细胞制成10种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进行培养,分别在培养24h、48h、72h、96h、120h、144h和168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其光密度值(OD值),根据各组均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3 MTT实验:用根据细胞生长曲线确定的最佳细胞浓度接种96孔板,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24h、48h、72h和96h的OD值,统计分析不同浓度浸提液在不同时间对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4细胞周期实验: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阴性对照组、“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浸提液组培养细胞48h后L929细胞周期的差异。5细胞凋亡实验:阴性对照组、“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浸提液组培养细胞48h后,分别对细胞进行Annexin V,PI双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的细胞凋亡率。6口腔粘膜刺激试验:制备“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及浸提液,1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将浸有“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浸提液、p H为2的醋酸和生理盐水的棉球置于地鼠中央颊粘膜极低处,分别于1h、4h、6h、8h后肉眼观察动物有无不良反应;8h后处死动物,取与试样接触部位颊粘膜及周围结缔组织,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有无炎性反应。结果1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可知,本实验室条件下L929细胞在第三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五天达到增殖顶峰,第七天进入生长平台期,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的最适生长浓度为4×104/ml。2 MTT实验结果:实验条件下,第一天,毒性级别除100%实验组为0级外,浓度25%、50%、75%、100%实验组及Protefix组均为1级;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浓度25%、50%、75%、100%实验组和Protefix组均出现1级毒性反应,有极轻微细胞毒性。3细胞周期实验:48h后细胞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趋势,两组细胞均为正常二倍体细胞。“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浸提液组G2期细胞周期比例为(7.95±0.58)%,阴性对照组G2期细胞周期比例为(8.20±0.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相容性良好。4细胞凋亡实验:“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浸提液组早期凋亡率为(5.97±0.71)%,阴性对照组早期凋亡率为(5.90±1.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口腔粘膜刺激试验:肉眼观察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棉球接触部位黏膜均未出现红斑、糜烂、溃疡;阳性对照组棉球接触部位黏膜粗糙,白色皱褶,周围组织红肿。组织学检查,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上皮完整,无炎细胞浸润、无水肿及血管充血;阳性对照组黏膜上皮可见水肿、脓肿、糜烂及慢性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固有层可见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慢性炎细胞浸润。结论1本实验条件下,自制“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的增殖无毒性作用。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L92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3“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金黄地鼠口腔黏膜无刺激性。说明“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卢锦华,常建晖,刘庆萃[7](2015)在《人工唾液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口腔黏膜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试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口腔黏膜刺激试验和皮肤过敏试验观察人工唾液的刺激性和过敏性。结果人工唾液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结果阴性,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阴性。结论人工唾液无刺激性和过敏性。
张赢心[8](2013)在《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无机抗菌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有报道认为其可有效的抑制口腔常见致病菌。大多数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制作永久性义齿的热固化型义齿基托材料,但将其应用于室温固化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的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将RHA-1型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应用于日进“自然”系列义齿基托聚合物Ⅱ型材料中,已证明添加了抗菌剂的此种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对口腔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抗菌效果持久,且含量在2.0wt%左右时对其机械性能不会产生显着影响。经过课题组前期的一系列相关实验,认为此种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其生物安全性尚不知晓。为使纳米载银抗菌剂与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充分而均匀的混合,首先在实验中采用球磨法、水浴振荡法、研磨法制作试件,通过观察颜色的差别及电镜下银粒子的分布情况,评价以上几种机械混合方法的优劣,并根据其结果选择最佳方法进行后续实验试件的制作。生物安全性原则,即消除生物材料对人体器官的破坏性,如细胞毒性和致癌性等。而对于新型材料,生物安全性是其应用于临床的必备指标。溶血试验是评价材料在体外是否会产生急性溶血反应,可初步明确材料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在临床主要应用于全口义齿及局部义齿的重衬、正畸活动矫治器等,其将与患者的口腔黏膜直接接触,一旦黏膜破溃等特殊情况出现,如材料存在溶血作用则其会对机体产生一定损害,且材料对血液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因此对此种材料首先进行溶血试验是必要的。黏膜刺激试验是用于评价暂时或长期与口腔组织接触的口腔材料对口腔黏膜产生的刺激作用。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与黏膜的接触是长期而且直接的,如添加了抗菌剂的新型材料对黏膜存在刺激性,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组织保健,因此对其进行黏膜刺激试验是必须的。综上所述,本实验选择溶血试验和黏膜刺激试验对添加纳米载银抗菌剂的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作为其应用于临床的初步评价。实验通过对试件进行大体及电镜观察,分析结果认为球磨法是所选机械方法中最佳的,最终选择球磨法进行后续实验试件的制作。溶血试验中检测的是添加比例为2.0wt%的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测得溶血率为2.45%,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机体产生溶血反应。黏膜刺激试验中添加纳米载银抗菌剂的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在浓度0~2.5wt%对口腔黏膜均无刺激性。基于以上两项实验的结果,认为此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良好。
刘利君[9](2013)在《口腔修复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PEI/Nano-SiO2/PEEK三元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进行的初步检测,得出其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并为其以后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医药行业和国际标准,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体内及体外试验,依次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溶血试验,以此评价PEEK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1.将PEEK复合材料浸提液与细胞接触,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观察细胞活力及细胞形态的改变。2. PEEK复合材料浸提液按照5ml/kg的剂量给大鼠灌注,以生理盐水做对照。观察大鼠反应。一周后处死,组织学观察是否存在炎症或病理改变。3.将PEEK复合材料缝合固定在金黄地鼠(仓鼠)颊黏膜上,以牙胶作为对照。14天后,组织学检测黏膜组织是否存在病理改变。4.10ml PEEK复合材料浸提液加入0.2ml稀释兔血,37℃恒温水浴60min后,2500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测试其吸光度。蒸馏水作为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计算溶血率。结果:1.细胞毒性试验显示:PEEK复合材料浸提液组细胞生长良好,未见异常细胞,与阴性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可认为PEEK复合材料不具有细胞毒性。2.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显示:试验组全部大鼠在观察期内均无死亡、中毒反应,饮食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试验组大鼠心脏、肝脏、肾脏、脾脏重要器官肉眼及镜下观察无异常,组织切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未见病理改变。可以认为PEEK复合材料不会引起中毒反应。3.黏膜刺激试验显示:经肉眼观察,PEEK复合材料与黏膜接触部位组织正常,无红斑、糜烂、溃疡现象;镜下观察,黏膜组织正常,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镜下评分<4。综合肉眼及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EEK复合材料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性。4.溶血试验显示:PEEK复合材料组测得溶血率为0.663%,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规定的溶血率小于5%的要求,所以PEEK复合材料不会引起溶血反应。结论:PEEK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口腔材料。
张晟[10](2012)在《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研制及其抗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口腔正畸临床领域,固定矫治器作为一种高效能矫治器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但其主体成分托槽结构复杂,导致菌斑附着增加并影响口腔微环境,从而引起牙釉质脱矿及牙周损害。预防并控制菌斑附着是预防龋病及牙周炎症的关键,如何对托槽材料进行改进,抑制口腔致病菌的黏附与增生是目前口腔正畸学领域研究的方向之一。随着口腔材料学的发展,纳米抗菌材料的出现为开发新型托槽材料提供了新选择。绝大多数纳米抗菌材料使用的是单一纳米抗菌剂,如纳米TiO2、纳米银等,这些材料自身具有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以纳米TiO2为载体的复合银系无机抗菌剂成为新型抗菌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生物学相容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国内外尚无将纳米Ag/TiO2材料与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托槽的报导,本研究拟在普通金属托槽表面制备纳米Ag/TiO2涂层,研制具有美观、高强、耐磨及可见光催化甚至在黑暗环境中仍具有抑菌性能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通过理化性能、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检测,证实托槽具有纳米材料独特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为解决托槽周边牙釉质龋和正畸治疗引起的牙周损伤等正畸临床常见棘手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并推进纳米技术在口腔正畸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本研究包括以下三章内容:第一章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制备及理化性能检测目的:制备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检测。方法:本研究选择临床上常用的普通金属托槽,抛光、超声清洗、冲洗干燥后备用。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凝胶,用旋转涂敷法在普通金属托槽表面涂敷TiO2薄膜,然后浸渍在AgNO3溶液中,获得Ag/TiO2薄膜,经过120℃热处理后分别在120、200、300℃下退火,冷却,制备出不同退火温度下纳米Ag/TiO2涂层托槽A、B、C组。在扫描电镜下对普通金属托槽、纳米TiO2涂层托槽和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及A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断面形貌进行观察。测量普通金属托槽、纳米TiO2涂层托槽及A、B、C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划痕实验法检测纳米TiO2涂层和A、B、C组纳米Ag/TiO2涂层与基体托槽的结合强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纳米TiO2涂层托槽及A、B、C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涂层的晶体结构和物相。对纳米TiO2涂层托槽及A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石英玻璃片上纳米TiO2涂层及A、B、C组纳米Ag/TiO2涂层的透光率。结果:扫描电镜图片显示金属托槽表面虽经抛光,但仍较粗糙,存在较大的沟壑状和坑状凹陷。纳米TiO2涂层是由许多球形微小颗粒组成的颗粒膜,组成薄膜的Ti02颗粒粒径为10-30nm。纳米Ag/TiO2涂层也是由许多球形微小颗粒组成的颗粒膜,具有严整的组织结构;组成薄膜的Ti02颗粒粒径均匀;Ag颗粒均匀分布在薄膜上,粒径约为50-100nnm,很少出现团聚现象。A、B、C组托槽中纳米Ag颗粒的直径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且分布更密集。对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断面形貌观察显示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涂层的厚度约为120nm,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光滑,表面光洁度高,并可见Ag颗粒沉积在涂层上。粗糙度测试结果显示纳米TiO2涂层托槽和纳米Ag/TiO2涂层托槽与普通商业用金属托槽表面粗糙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米TiO2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为1.18kg, A、B、C组纳米Ag/TiO2涂层的结合强度分别为1.16、1.12、1.26kg。XRD谱图显示纳米TiO2和Ag/TiO2涂层的XRD曲线上均出现锐钛矿型TiO2的衍射峰;纳米Ag/TiO2涂层的XRD曲线上均出现Ag0的衍射峰,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g衍射峰的强度也增大。XPS全谱图显示纳米TiO2和Ag/TiO2涂层的主要成分分别为:Ti、O、C和Ag、 Ti、O、C; TiO2中的Ti2p能级分解为2个能级:Ti2p1/2和Ti2p3/2,中心峰值分别为464.6ev和458.9ev;2者峰值差为5.7ev;加入Ag后,Ti2p的结合能峰值向较高能值漂移;Ag/TiO2中的Ag3d能级分解为2个能级:Ag3d5/2和Ag3d3/2,其中心峰值分别为368.1ev和374.1ev;2者峰值差为6ev。纳米TiO2涂层及A、B、C组纳米Ag/TiO2涂层的透光率谱图显示TiO2涂层在波长<350nm的紫外光区有完全吸收;Ag沉积后,吸收边发生红移,透光率下降,且随着退火温度的降低,透光率也逐渐下降。结论:1.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金属托槽表面成功地制备了纳米Ag/TiO2薄膜涂层。2.该纳米Ag/TiO2涂层分布均匀,厚度和纳米Ag、TiO2颗粒均为纳米尺度,保证了纳米材料的特性;且表面光洁度高,具有足够的涂层基体结合强度,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的需要。3.纳米Ag/TiO2涂层中TiO2为锐钛矿型,Ag以单质形式存在,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g颗粒的结晶度提高且颗粒长大。4.Ag的沉积增加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并使其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5.随着Ag沉积颗粒粒径的减小,TiO2在可见光激发条件下的光催化活性增强。6.退火温度120℃较为合适,制成的纳米Ag/TiO2涂层中Ag和TiO2颗粒粒径较小,既具备足够的结合强度又有较强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第二章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抗菌性能研究目的:研究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抗菌性能,初步探讨抗菌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A组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照组为普通金属托槽和同条件下纳米TiO2涂层托槽,消毒后备用。使用同样方法在不锈钢17-4表面涂敷纳米TiO2薄膜涂层和Ag/TiO2薄膜涂层。复苏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中间型普氏菌,培养并制备成菌悬液。使用贴膜法检测纳米Ag/TiO2涂层对上述口腔常见菌的抗菌活性,计算抗菌率并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灭菌效果。将普通金属托槽、纳米TiO2涂层托槽和纳米Ag/TiO2涂层托槽浸泡于混合菌液中,培养48h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抗细菌黏附效果。将变形链球菌与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共同培养6h、18h、24h、48h,提取GTF粗酶,采用Somogyi-Nelson法测定上清液中还原糖含量,计算GTF活性单位,分析不同时间点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变形链球菌GTF活性的影响。向纳米Ag/TiO2涂层上滴加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分不同抗菌时间测量胞内外牙龈素的活性单位与蛋白含量,计算牙龈素比活,分析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胞内外牙龈素比活的影响。结果:抗菌实验结果显示纳米Ag/TiO2涂层在黑暗环境下对所有实验菌均有抗菌活性,20min后抗菌率达到了80.2%以上。黑暗环境下纳米Ag/TiO2涂层作用30-60min后即可完全杀死菌液中的口腔常见细菌,而纳米TiO2涂层作用240min后也未显示出抗菌活性。纳米Ag/TiO2涂层对不同菌种的杀菌时间存在差异,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杀灭时间最短,为20-30min;对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及中间型普氏菌的杀灭时间延长为30-60min。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明显少于普通金属托槽及纳米TiO2涂层托槽。普通金属托槽表面有大量的细菌黏附,呈致密片状分布,形成多层菌膜;纳米TiO2涂层托槽表面也见大量的细菌黏附,呈颗粒状,但未见多层菌膜形成;而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表面黏附的细菌明显少于前2者,呈散在分布。在各时间点,普通托槽组、纳米TiO2涂层托槽组和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组GTF活性依次下降;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组GTF活性比其余3组明显降低;除48h时间点外,TiO2托槽组GTF活性比空白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托槽组GTF活性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TiO2托槽对GTF活性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18h>24h>6h>48h,除18与24h时间点外,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Ag/TiO2托槽对GTF活性的抑制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纳米Ag/TiO2涂层作用下,牙龈卟啉单胞菌胞内外牙龈素比活随抗菌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10min内细菌胞内牙龈素比活明显大于胞外,10min后两者无明显差异;胞外牙龈素比活水平在20min内基本持平,之后随时间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胞内牙龈素比活20min内出现明显下降,之后下降趋势减慢。结论:1.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在黑暗环境下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2.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口腔常见细菌有较好的抗黏附作用。3.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对变形链球菌有良好抗黏附作用。4.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在杀死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同时还可降解细菌胞内外的牙龈素,显着抑制其活性。第三章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目的:对纳米Ag/TiO2涂层托槽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为其在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不锈钢17-4圆片表面涂敷纳米TiO2薄膜涂层和Ag/TiO2薄膜涂层,加入DMEM培养液制取浸提液,取复苏后的L929细胞与其共同培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使用MTT法计算细胞增殖度并进行材料毒性程度分级;用碘化丙啶染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细胞死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将纳米TiO2薄膜涂层和Ag/TiO2薄膜涂层试样用生理盐水浸泡提取浸提液,加入新鲜稀释抗凝兔血,测量吸光度值,计算材料溶血率,进行溶血试验。将纳米TiO2薄膜涂层和Ag/TiO2薄膜涂层试样用生理盐水浸泡提取浸提液,对小鼠灌胃,观察动物行为是否有毒性体征出现;对试验前后体重进行测量,观察体重变化;处死动物,进行病理解剖,肉眼观察动物重要脏器有无病理变化;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心、肺、脾、肺、肾有无病理改变,进行短期全身毒性试验。取涂敷纳米Ag/TiO2薄膜涂层的不锈钢17-4圆片和同样规格的口腔用牙胶圆片,缝合固定到金黄色仓地鼠的颊囊黏膜上,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有无全身不良反应;观察试件与口腔内黏膜接触处的局部黏膜反应;处死动物,对颊囊部全层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病理反应分级,进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结果:细胞毒性试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细胞形态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可见大量分裂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见只有极少量细胞被PI染成红色,可能为正常凋亡细胞,各组未见明显差异;MTT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增殖度较为接近,毒性等级均为0-1级;细胞周期分析未见异常,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溶血试验中试验组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TiO2组和Ag/TiO2组的溶血率分别为0.255%、0.637%,均小于5%,即均不会引起急性溶血。短期全身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60只小鼠无一例死亡,临床毒性体征分级都是无症状;试验组小鼠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解剖肉眼观察动物重要脏器未见充血、出血、水肿等明显病理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心、肺、脾、肺、肾未出现变性、萎缩、坏死等病理变化。口腔黏膜刺激试验中动物活动正常,饮食正常;与试验材料和对照材料接触的颊囊黏膜表面及其周围未见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等反应;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接触处颊囊黏膜组织切片基本相同,未见异常变化,病理反应评分除1侧为轻度外,其余均为0级。结论:1.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细胞不产生明显毒性。2.纳米Ag/TiO2涂层托槽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反应。3.纳米Ag/TiO2涂层托槽浸提液对小鼠产生的影响与生理盐水无差异,没有短期全身毒性。4.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对仓地鼠口腔黏膜没有刺激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研制出纳米Ag/TiO2涂层托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对口腔常见细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抗黏附作用;对机体无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以满足正畸临床需要,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后才能应用于临床。
二、Dyract复合树脂的小鼠颊囊黏膜刺激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yract复合树脂的小鼠颊囊黏膜刺激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组织影响的体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组织中金属离子蓄积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医用金属材料对肝肾组织影响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2)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相关microRNA的筛选鉴定与体外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肉眼观察 |
2.2 HE病理鉴定 |
2.3 透射电镜超微观结构观察 |
2.4 AFP、TNF-ɑ、SCC-Ag的血清含量检测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口腔黏膜癌病变各阶段差异表达miRNA表达谱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准备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组织RNA样本的质控 |
2.2 测序数据过滤及质控 |
2.3 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 |
2.4 差异miRNA靶基因的预测与筛选 |
2.5 GO富集分析 |
2.6 KEGG富集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候选基因在各阶段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q RT-PCR验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准备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miR-181a-5p对人类口腔鳞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细胞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qRT-PCR验证转染效率 |
2.2 最佳转染条件的探究 |
2.3 miR-181a-5p表达的改变调节OSCC细胞增殖 |
2.4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平板克隆的影响 |
2.5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周期的影响 |
2.6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
2.7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侵袭的影响 |
2.8 miR-181a-5p对 OSCC细胞系迁移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部分 miR-181a-5p靶向调控TIMP1 影响人类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细胞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miR-181a-5p靶基因的预测 |
2.2 靶基因的互作与预后分析 |
2.3 各处理组细胞中靶基因及其互作基因的表达验证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常用牙科合金对p62和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牙科合金对口腔黏膜组织中P62和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牙科合金对血清中P62和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 牙科合金对肝肾组织中P62和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实验材料列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细胞增殖实验 |
实验二 急性溶血实验 |
实验三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回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聚合物水凝胶义齿稳固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 MTT 法检测义齿稳固剂的细胞毒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 |
2.2 各组的吸光度值,相对增殖度及毒性分级 |
3 讨论 |
实验二 口腔黏膜刺激法检测义齿稳固剂的生物安全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每日观察 |
2.2 肉眼观察 |
2.3 显微镜观察标本 |
3 讨论 |
实验三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检测义齿稳固剂的生物安全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每日观察 |
2.2 肉眼观察脏器 |
2.3 显微镜观察标本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作为义齿稳固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1.1 细胞株 |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主要试剂的制备 |
1.2.2 细胞培养及传代 |
1.2.3 建立细胞生长曲线 |
1.2.4 MTT法测定“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L929细胞的毒性 |
1.3 实验结果 |
1.3.1 细胞生长曲线的建立 |
1.3.2“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毒性评级 |
1.4 讨论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L92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主要试剂的制备 |
2.2.2 细胞培养及传代 |
2.2.3 实验分组 |
2.2.4 接种细胞 |
2.2.5 细胞同步化 |
2.2.6 用等量浸提液置换培养基 |
2.2.7 流式细胞仪检测 |
2.2.8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2.3.2“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2.4.2 “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3章 “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主要试剂的制备 |
3.2.2 实验分组 |
3.2.3 肉眼观察 |
3.2.4 组织学观察 |
3.2.5 结果评价 |
3.3 实验结果 |
3.3.1 肉眼观察 |
3.3.2 组织学观察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综述 壳聚糖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
4.1 壳聚糖在口腔修复科中的应用研究 |
4.2 壳聚糖在牙体牙髓科中的研究 |
4.3 壳聚糖在儿牙科中的应用研究 |
4.4 壳聚糖在口腔黏膜病科中的应用研究 |
4.5 壳聚糖在牙周科中的应用研究 |
4.6 壳聚糖在口腔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人工唾液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
1. 1 供试样品 |
1. 2 试验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 1 分组 |
2. 2 给药 |
2. 3 观察和结果评价[4] |
2. 4 实验结果 |
2. 5 结论 |
3 讨论 |
(8)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回顾 |
2.1 抗菌剂的分类与机制 |
2.1.1 抗菌剂的分类 |
2.1.2 纳米载银抗菌剂的抗菌机制 |
2.2 抗菌剂对材料本身的影响 |
2.2.1 颜色 |
2.2.2 机械性能 |
2.2.3 抗菌性能 |
2.2.4 生物相容性 |
2.3 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在医用器械中的应用 |
第3章 实验研究 |
第1部分 无机抗菌剂 RHA-1 的添加方法的研究 |
第2部分 添加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的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的评价 |
实验一 溶血试验 |
实验二 口腔黏膜刺激试验 |
第4章 结论 |
4.1 试件的制备 |
4.2 溶血试验 |
4.3 黏膜刺激试验 |
4.4 生物安全性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口腔修复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细胞毒性研究 |
2.2 动物免疫反应的研究 |
2.3 PEEK 生物活性的改性研究 |
2.4 PEEK 在口腔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3章 试验研究 |
3.1 材料和仪器准备 |
3.1.1 主要材料 |
3.1.2 主要仪器 |
3.1.3 溶液配制 |
3.2 方法 |
3.2.1 成骨细胞的培养 |
3.2.2 细胞毒性试验 |
3.2.3 急性中毒试验 |
3.2.4 黏膜刺激试验 |
3.2.5 溶血试验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PEEK 复合材料体外培养细胞毒性 |
3.3.2 PEEK 复合材料体内急性毒性 |
3.3.3 PEEK 复合材料局部黏膜刺激反应 |
3.3.4 PEEK 复合材料溶血率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10)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研制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的制备及理化性能检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的抗菌性能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纳米Ag/TiO_2涂层托槽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四、Dyract复合树脂的小鼠颊囊黏膜刺激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成型的金属修复体对肝肾组织影响的体内研究[D]. 陈锦冰.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中国地鼠口腔黏膜癌发生发展相关microRNA的筛选鉴定与体外功能分析[D]. 续国强.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3]常用牙科合金对p62和Beclin1等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D]. 林云志.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4]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初探[D]. 殷隽雅. 首都医科大学, 2017(03)
- [5]聚合物水凝胶义齿稳固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D]. 杜鹃.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6]“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作为义齿稳固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 张雅琳. 华北理工大学, 2016(03)
- [7]人工唾液安全性研究[J]. 卢锦华,常建晖,刘庆萃. 今日药学, 2015(06)
- [8]纳米载银室温固化型PMMA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D]. 张赢心. 吉林大学, 2013(08)
- [9]口腔修复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生物安全性的研究[D]. 刘利君. 吉林大学, 2013(09)
- [10]纳米Ag/TiO2涂层托槽的研制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 张晟.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