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家庭整体护理实践

脑血管病家庭整体护理实践

一、脑血管病的家庭整体护理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别桂兰[1](2020)在《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疾病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责任制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干预可显着提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有效控制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获取优质护理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李天一[2](2020)在《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1.调查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分析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构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2.探讨制订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模式,评价该干预模式对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以期能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室提供兼具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分级心理干预模式与方法。[方 法]1.第一部分,以2019年1-7月入住云南省某州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医院建设“阳光医院”项目规划需求选取试点科室脑血管病科、妇科、肿瘤科、心内科四个非精神科室展开现况调查。“阳光医院”建设项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起,建立院-部-科三级管理体系,成立医护一体的三级临床心理服务团队,根据患者程度进行分级处理与床旁干预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患者入院24小时内使用华西心晴指数(HE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量表(MCMQ)和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对445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测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水平与医学应对方式。2.第二部分,最终将存在心理问题的121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级心理干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结束后,对2组病人再次进行HEI、MCMQ、SSRS量表评估,比较分级心理干预前后研究对象量表测评结果的异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使用SPSS22.0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参数检验的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统计描述使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率、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 果]1.所调查的445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有124例(27.87%),四个科室心理问题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妇科40.57%(43/106),心内科27.55%(27/98),脑血管病科24.60%(31/126),肿瘤科20%(23/115);不良心理状态主要为焦虑,表现为对疾病的担忧。2.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社会支持高、中、低水平占比分别为67例(15.06%)、370例(83.15%)、8例(1.80%);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问题的发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与医学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呈负相关(P<0.05);与屈服呈正相关(P<0.05);与回避无相关性(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款方式、性格、睡眠质量、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疗付款方式、性别、性格、睡眠质量。5.依托“阳光医院”建设项目,组建专家团队,初步构建分级心理干预模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干预后心理评估得分显着下降,社会支持水平提高,医学应对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心理问题情况较为常见。2.非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与心理问题的发生呈负相关,说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问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越低。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双向有效沟通,促进患者与家庭、社区等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能体会到理解、关爱与支持,从而缓解心理不良状态。3.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面对因子呈负相关,与屈服因子呈正相关。临床工作者应指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家庭、社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适当求助,减少或避免屈服、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出现,调节患者不良情绪。4.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为医疗付款方式、性别、性格、睡眠质量,说明医务工作者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5.本研究采取的分级心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非精神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促进其采取面对的积极应对方式,从而减少回避、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出现。因此,分级心理干预模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中推广应用。

王新宇[3](2020)在《接纳与承诺疗法在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初步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应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进行初步构建,并初步探索其应用效果,分析影响此类患者心理灵活性的其他因素。研究方法以接纳与承诺疗法及心理护理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初步构建接纳与承诺疗法心理护理方案;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4月住院的卒中患者筛选出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运用此方案进行心理护理,每次约40分钟,共7次。运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中文版第二版、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在心理护理前、心理护理后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方差齐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心理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灵活性比较:心理护理后接纳与行动第二版问卷和认知融合问卷得分明显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心理灵活性提高;2.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比较: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问卷得分明显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即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以缓解;3.心理护理前后患者失眠情况比较:心理护理后患者失眠症状得以改善,与心理护理前相比,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影响患者心理灵活性因素分析:“年龄”、“首次卒中或非首次卒中”对接纳与行动的效果有影响(P<0.05);“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对认知解离效果有影响(P<0.05);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陪护类型、卒中病程、因卒中入院次数、医疗付费方式等对心理灵活性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心理灵活性处于较低水平,“年龄”、“首次患病与否”和“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是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2.将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于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初步取得成效,通过提高心理灵活性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改善失眠。3.“接纳与承诺疗法→心理护理→心理灵活性→缓解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等)→改善不良症状(失眠等)”可以作为探究心理护理一种新思路,并可培养护理人员简单的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技术,将更加专业的心理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

孟宪梅[4](2019)在《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基于脑卒中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的健康社会问题日趋严重、而国内现有脑卒中护理实施尚不规范的现状,通过本研究制定基于最佳证据、涵盖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及健康问题的护理方案,为规范我国脑卒中整个疾病过程的护理实践,保障脑卒中康复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一—现况研究:通过在三家医疗机构进行田野研究及对服务于脑卒中不同疾病阶段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对国内脑卒中临床护理实践现况进行研究,并依据i-PARIHS框架,分析影响实施的促进及障碍因素。2.研究二—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基于国内脑卒中护理实践现况,对脑卒中护理相关循证指南及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进而运用AGREEⅡ及OQAQ对指南及系统评价文献进行再评价,依据JBI标准,统一证据分级及推荐分级。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本研究护理方案主题及相关证据推荐等级,形成方案的理论主干,并在5W1H指导下,具体形成护理方案初稿。3.研究三--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为保障护理方案在多学科合作的流畅性,采用立意取样法对不同学科专业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及组织四家转化基地的护理专家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别从不同学科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修订及讨论方案转化实施可行性。4.研究四--护理方案临床转化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及转化基地现况,选择代表全程性护理方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代表专科性护理方案的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在三个转化基地(包含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依据i-PARIHS框架,进行方案实施现况审查,发现障碍因素,并通过PDCA循环,予以解决障碍因素,对实施规范化,并从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个层面对临床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研究一:在三个田野地进行田野观察及对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结果显示,现有脑卒中护理实践涉及超急性期、急性期、及康复期疾病阶段,以基础护理为主,涉及康复护理实践内容有限,并存在护理实践不规范、与康复治疗师职责界定不清等问题。与最佳证据相比,从护理实践范畴及实践系统性上都存在很大差距。护士专业知识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庞杂、护理时间零散、学科成员间沟通缺乏等对方案实施带来困难。可考虑利用领导层的支持鼓励、护士改进康复护理的意愿、康复团队成员互动机会、及机动护理人员配备等有利因素推进护理方案实施。2.研究二:以“脑卒中”“护理”及相关检索词,从循证数据库及指南网站进行检索,最终纳入44篇指南文献及64篇系统评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终确定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四个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题(深静脉血栓预防、压力性损伤、跌倒预防、抑郁)、及五个康复护理主题(两便护理、吞咽障碍及营养、痉挛/挛缩、语言障碍康复、二级预防)的384条证据,形成方案理论主干,在此基础上,形成方案初稿。3.研究三:15名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半结构访谈及来自4个转化基地9名护理专家(专家权威系数为0.925)的焦点小组访谈,对护理方案进行以下修订:(1)不同疾病时期护理方案以不同医疗地点为导向;(2)根据国情,剔除院前护理实践内容;(3)精炼超急性期转诊内容;(4)在急性期护理方案中补充抑郁筛查及护理内容;(5)将两便护理及饮食护理重新命名为两便管理及吞咽障碍管理,纳入到“康复护理”条目中;(6)根据临床现况,对部分护理措施进行删除、补充、及更换等修订。4.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一(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运行结果:三个转化基地两轮PDCA循环研究,形成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记录规范:入院深静脉血栓筛查表,护理记录单,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方案实施管理规范:专人负责方案管理,入组患者管理方式,及明确方案实施各时间节点。5.研究四:临床转化方案二(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运行结果:在遵循转化方案一所制定的实施规范基础上,扩展吞咽康复管理规范:入院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表,言语治疗师及护士吞咽康复管理职责,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师/护士记录单,及现场示范---配合指导---独立完成的技能培训模式。6.研究四:临床转化效果评价:方案一临床转化效果显示,57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在健康教育后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Z=-6.457,P<0.01);26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有显着性差异(Z=-4.244,P<0.01);且方案实施后的护理行为,在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出血倾向、熟悉IPC使用注意事项及对皮肤评估等方面的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方案二临床转化效果显示,15名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后对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的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7.046,P<0.01);23名接受培训的护士,培训后知识掌握有显着性提高(t=-15.842,P<0.01);且方案实施后护理行为,在接受培训、入院及时筛查、跟进筛查、使用信效度高的筛查工具、吞咽筛查异常转介言语治疗师、跟进吞咽康复训练及效果等方面依从性较前有显着提高(P<0.05)。另外,对9名实施方案护士的半结构访谈结果分析:实施方案后,护理工作变得系统化、规范化、且主动及时;对自身的影响包括:扩充专科知识、增加专业自信心、增加护理实践意识、改善护患关系、及增加科研意识;可承受增加的工作量,并可通过常规化、碎片化服务、及优先筛查等策略解决。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理念,构建基于最佳证据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囊括超急性期、急性期、康复期三个疾病阶段的护理方案及九个健康问题护理方案,为脑卒中专科护士提供统一护理实践规范框架,使脑卒中科学性连续性护理服务成为可能。本研究所构建的护理方案遵循美国护士协会5W1H的护理实践要求,明确与其他学科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体现脑卒中护理专科性及专业价值。通过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及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的试点运行,从全程性及专科性层面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转化验证,制定了护理方案的实施规范,尤其是康复问题的护理规范模式,使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可能,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及临床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构建的脑卒中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谢裕芳[5](2019)在《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研制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Urban empty-nesters Home Safety Risk Factor Assessment Scale,简称Uen-HAS量表),并分析其信效度。2.应用研制的量表了解和分析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状况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月4月对福建省福州市13名社区空巢老人和10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资料分析过程中运用Nvivo11.0软件,同时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深入调查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的危险因素。2.在质性研究结果、查阅居家安全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参考现有评估工具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备选条目池,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修订后,形成Uen-HAS预试量表。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建省福州市530名城市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评估,对量表进行条目筛选、效度和信度检验。3.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经本研究研制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选取福建省福州市250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通过对质性访谈资料的分析,归纳出城市空巢老人发生居家安全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健康状况差、缺乏安全意识、不安全的环境因素、缺乏支持与帮助、不良的心理状态等5大方面。2.初步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函询,形成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78个三级指标的Uen-HAS量表。经过条目筛选、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课题组反复研究讨论删除23个条目,形成包含55个条目的正式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1)效度:专家内容效度为0.881、区分效度良好,均达到要求;结构效度:生理因素维度各条目因子载荷值为0.5540.909、心理因素维度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4700.846、社会支持因素维度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4270.855、安全知信行维度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4370.841、环境因素维度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4110.802;预测效度:当临界值选为99时,约登指数最高为0.571,此时量表的灵敏度为70.3%,特异度为86.7%,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2)信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96,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在0.6150.862之间;评定者间信度为0.804。3.234名城市空巢老人近一年居家安全问题的发生率为38.03%(89例),在居家安全问题的构成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三种安全问题是跌倒(30.18%)、用药错误(18.34%)、疾病急性发作(15.98%)。城市空巢老人Uen-HAS量表总得分为97.66±16.46分,得分最高的维度是安全知信行因素维度(2.11±0.85分),得分最低的为生理因素维度(1.41±0.88分)。4.经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城市空巢老人的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居住方式及子女居住地)之间在Uen-HAS量表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Uen-HAS量表得分的因素分别为年龄、个人月收入、婚姻状况(丧偶)。研究结论1.本研究研制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量表能反映设计时所依据的理论框架,经专家函询及大样本验证研究,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对居家安全问题预测性较好,适合作为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2.福州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问题发生率较高;Uen-HAS量表得分处于中上水平,个人月收入、年龄、丧偶是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滕玲红,王艳芬,俞明娜[6](2012)在《整体护理在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血性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一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实质内出血,自发性脑血管病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病死率50%左右。其特点为起病非常急,病情变化十分迅速,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脑出血的发病率为0.06%~0.08%,急性期的死亡率高达30%~40%,

张国琴,李颜,魏贤琴,张杰,张红梅[7](2001)在《脑血管病的家庭整体护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

朱晓萍[8](2021)在《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行动地当前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问题日趋凸显,而医院-社区-家庭的连续性照护方案尚不完善的现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计划、实施计划、方案评价等五个阶段,从多角度探索行动地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不断修正和优化,探讨该模式实施后的效果,为规范脑卒中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框架,按照行动研究“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以两轮行动循环的方式,优化并修订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一阶段,诊断阶段:通过临床实践现状调查了解脑卒中患者疾病照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照护需求。第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第三阶段,行动阶段:研究者选择脑卒中中心及神经内科实施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采用参与式观察法、焦点小组访谈方法收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结合研究者以及行动小组的反思、讨论共同对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第四阶段,评价阶段: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1月~12月实施修订后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与2017年11月~12月未实施该个案管理模式的68名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前后对比,通过对患者层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满意度等)、照顾者层面(照顾者照护能力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医护层面(医师、护士、社区护士满意度、对个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与接受度)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层面(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相关数据的前后对比,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1、3、6个月数据的差异性,评价个案管理实践模式对患者、照顾者、医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为第二轮行动循环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五阶段,反思阶段,回顾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行动小组成员、个案管理师及参与本阶段研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访谈,从患者、家庭照顾者、医护实践者、护理专业及卫生资源利用层面反思行动研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第二轮行动循环则根据第一轮行动循环的研究结果进行第二轮的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研究结果】1、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果:临床现状调研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存在较高照顾需求,包括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需求、连续性照护管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医院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管理目前仅局限于院外随访阶段,阻滞因素多而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脑卒中患者的连续性照护管理认知欠缺,医院社区的联动、引导是重要解决途径。文献回顾发现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欠佳、早期康复训练缺乏规范性、家庭照护者照护压力较大、院外连续性照护存在脱节现象、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个案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与环节质量把控有待提升;基于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以及行动小组头脑风暴,依据指导照护模式,初步构建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初步实施以及评价阶段不断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由专职个案管理师主导、兼职个案管理师辅助,包含医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重角色的学科协作团队,实施包括评估、监测、支持、提供教育、自我管理、沟通与协调的从入院到出院,再到社区、家庭等全程疾病照护管理流程。脑卒中个案管理实施后,在患者层面,显着改善患者疾病照护结局,患者的疾病康复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控制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不良预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等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照顾者层面,显着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远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亦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其生活质量测评指标总体健康状况(GHQ-28)亦显着改善,干预组GHQ-28各维度以及总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改善趋势除严重抑郁维度外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护层面,干预组医院医护对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及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p<0.05);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方面,干预组患者回诊次数、门诊访问次数、急诊访问次数、再次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针对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反思之处,如患者渴望上门医疗服务、纸质版宣教材料略显不足、护士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不足、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以及社区参与管理不足等维度进行优化和整改,形成最终版的脑卒中个案管理模式,着重于卒中宣教材料《脑卒中防治ABC》制定、增加社区上门服务、增加Hcy疾病指标收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及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等方面的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行动研究相比,社区参与力度提高,社区医生、护士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认知程度及接受程度皆显着提升(p<0.05)。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给患者及照顾者带来便捷,使其从中体验到更多关怀和照顾,个案管理护士专科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亦大幅提升。【研究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照护知识与技能、连续性照护管理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持续需求;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是以个案管理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多学科照护模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的疾病照护和管理,使患者及其照顾者及时获取疾病诊疗及照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疾病康复过程及结局,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在照顾者层面提高其照顾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亦起到积极作用;在医疗卫生系统层面可有效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度、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卫生服务模式;在护理专业层面使护士深刻感受到自身责任感和价值感、促进其专业学习和提升,最终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拓展脑卒中护理服务范围,使连续性护理服务有效延伸,为脑卒中患者持续、动态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提供可靠专业支持和照护,丰富临床护理实践范畴。

李敏[9](2021)在《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关怀需求、一线护理人员的临床人文护理举措,为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提供相关策略及依据。(2)构建适用于卒中病房的人文护理实践指引,以期为我国专科人文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现象学研究法,在文献研究、课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来自13个市的18位卒中专科人员(医生、护士、康复技师)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通过Colaizzi主题聚类分析数据。(2)通过现象学研究法,运用半结构式质性访谈,分别对21名脑卒中患者和21名家属进行调查,深度挖掘其关怀需求。(3)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全国24个城市65所医疗机构的100名卒中专科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运用自制问卷,了解其在照护脑卒中患者过程中的人文护理举措,并用词频分析和主题聚类分析处理数据。(4)通过专题研讨会,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名卒中专科临床护士,以圆桌讨论形式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构建草案修改讨论,形成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稿。(5)通过横断面调查,以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稿为内容制定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卒中平台二、三级综合医院卒中病房的265名护士和250名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和患者对该指引具体内容的重要性认知情况,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护患双方重要性认知差异。(6)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以目的抽样,采用函询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国15家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校的25名专家进行2轮的咨询,以最终确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结果(1)医、护、技的质性访谈共提取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具体为:(1)卒中病房工作人员对卒中患者的关怀行为逐步提升(卒中救治理念发生改变、关注解决患者的现存问题、主动营造关怀氛围)、(2)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者的关怀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自身职业价值感不强、主动关怀行为落实不够、全程康复欠重视)、(3)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中的主要困难和矛盾(医疗机构现行管理与需求有差距、康复条件与需求存在差距)、(4)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中工作人员的迫切需求(增设专职岗位、有效的人文关怀培训、构建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2)脑卒中患者与患者家属的质性访谈共提取出6个主题,14个亚主题。具体为:(1)生理关怀、(2)安全关怀(专业操守、应答及时)、(3)情感关怀(服务意识、正性激励、同理心、有效沟通、提供交流平台、个性化关怀)、(4)尊重权利、(5)康复关怀(康复计划、专业指导、康复配置、延续服务)、(6)家属关怀(身心支持、照护指导)。(3)共计收到610条临床人文护理举措,经主题归纳,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康复五大方面。排名前20的高频词组分别聚焦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卒中康复、环境改造、出院随访等方面,其中:(1)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具体项目开展和不同指导形式;(2)心理护理多体现在言语沟通和服务态度;(3)康复多为提供辅助器具和开展早期康复;(4)环境改造多为增设保护性安全措施;(5)出院随访集中在居家访视和居家改装,调查对象一致认为该部分是关怀中的短板。(4)专题研讨会共收到86条文字性建议,涉及45个条目。根据讨论意见,意见归类、主题分析,经课题组讨论决定,合并指标20项,修改语言描述36项,删除指标49项,初步形成了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初案,其中包含5个维度(生命关怀、安全关怀、情感关怀、尊严关怀、康复关怀),共46个条目。(5)在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中,护患双方各条目得分分别为(4.75±0.32)分和(4.50±0.35)分,在B2(安全管理方案)、B6(安全设置)、B7(辅具性能良好)、C4(认知障碍管理)、C6(亲属陪伴)、D2(知情告知)、D3(参与决策)、D6(不敬言行)、D7(满足需求)、E8(专业指导)等10个条目无统计学差异,余36个条目均有显着差异(P<0.05)。(6)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实践条目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2、0.10和0.09、0.11。2轮的修改建议分别为95和42条,分别修改条目36条和21条。2轮咨询后,所有指标赋值均在4.5分以上、变异系数在0~0.17之间。最终确立了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结构框架的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包含5个维度,共46条目。结论(1)人文关怀实践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但医务人员视角下的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并不乐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亦无法满足,临床护士眼中的人文护理多集中对患者的常规指导和日常护理操作,缺乏对患者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关怀措施、对人文护理实质内容的全面理解、对关怀实践的整体概念,建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迫在眉睫。(2)构建了包含生理关怀、安全关怀、情感关怀、尊严关怀、康复关怀5个维度、46个条目的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专家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等主要结果均体现出专家意见的一致性高、可靠性强,表明本研究方案有较高科学性,可规范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内容,为我国专科人文护理实践提供借鉴。

周立民[10](2020)在《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心理弹性及赋能心理护理感知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在医院环境中,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由于其封闭的环境、高科技的抢救设备,各种有创侵入性治疗,特别是当患者病情危及生命而入住ICU时,除患者本人外其家属面对患者的重病状态和生命随时存在危险等不确定因素时,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赋能心理护理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患者,国外仅有少数文献进行报道,在ICU患者家属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在ICU住院期间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弹性以及赋能心理护理感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目的调查ICU患者家属感知到的赋能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弹性的现状,并对ICU患者家属感知到的赋能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焦虑抑郁情绪、赋能心理护理及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ICU医护人员有预见性的采取合理有效护理干预提供依据,以减轻家属负性情绪,提供积极有效的心理引导,促进康复的同时和谐医患护患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郑州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三个病区的患者家属共3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U患者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危重症患者家属赋能心理护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ICU患者家属赋能心理护理得分总分为(51.48±4.20)分,其中自我支持维度为(4.47±0.48)分,专业支持维度为(4.25±0.60)分、情感支持维度为(4.15±0.64)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1.49±8.13)分,其中坚韧维度为(2.53±0.62)分,自强维度为(2.42±0.86)分,乐观维度为(2.31±0.53)分。ICU患者家属焦虑得分为(6.04±3.38)分,抑郁得分为(5.88±3.24)分。2.ICU患者家属感知的赋能心理护理水平在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是否存在宗教信仰以及ICU住院日数及医疗付费方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患者家属赋能心理护理高低分组在心理弹性及焦虑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U患者家属的心理弹性总分及三个维度均与赋能心理护理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与赋能心理护理总分及各个维度呈负相关(P<0.05);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4.对焦虑的回归分析显示:ICU患者家属赋能心理护理专业支持、自我支持、情感支持三个维度和心理弹性的自强、乐观两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对抑郁的回归分析显示:ICU患者家属赋能心理护理专业支持、自我支持、情感支持三个维度和心理弹性的自强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1)ICU患者家属感知的赋能心理护理处在较高水平。(2)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以及患者ICU住院日数等是ICU患者家属感知的赋能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3)ICU患者家属感知的赋能心理护理和心理弹性对ICU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

二、脑血管病的家庭整体护理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病的家庭整体护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2)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及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研究
    (一)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级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
        1 形成组织框架
        2 实施步骤
        3 质量督导
        4 形成分级心理干预模式
    (二) 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分级干预临床实施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医院非精神科患者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与分级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接纳与承诺疗法在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可行性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ACT的理论概述
    2.2 低心理灵活性问题
    2.3 ACT的实践过程
    2.4 心理护理的理论概述
    2.5 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
    2.6 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
第3章 研究报告
    3.1 研究对象
    3.2 心理护理
    3.3 研究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
    4.2 ACT应用于心理护理的优点
    4.3 患者心理灵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介

(4)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现况研究--田野研究及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一、田野研究
    二、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一、明确方案主题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指南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四、系统评价文献的检索及评价
    五、证据推荐等级评价
    六、脑卒中护理方案拟定
第五部分 基于专业判断及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护理方案修订
    一、基于专业判断的方案修订--多学科人员半结构访谈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方案修订--转化基地护理专家焦点小组访谈
第六部分 临床转化一全程性护理方案试点转化应用及评价研究:以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七部分 临床转化二专科性护理方案试点运行及评价研究:以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及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八部分 临床转化应用效果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质量控制
    五、伦理考虑
    六、研究结果
    七、小结
第九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纳入指南文献
    附录3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
    附录4 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方案
    附录5 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案
    附录6 专家咨询知情同意书
    附录7 脑卒中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8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9 深静脉血栓预防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修订版)
    附录10 深静脉血栓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出院前/一周)
    附录1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及营养护理行为调查表
    附录12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护理知识问卷(护士版)
    附录13 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健康知识问卷(病人版)--后测
    附录14 访谈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小结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理论框架
        4.1 研究理论框架
        4.2 操作性定义
    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抽样方法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样本量的确定
        2.4 资料收集方法
        2.5 资料分析方法
        2.6 科研质量控制
        2.7 科研伦理考虑
    3 结果
        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3.2 访谈结果
    4 讨论
        4.1 不良的健康状况影响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
        4.2 知信行因素影响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
        4.3 居家环境因素影响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
        4.4 社会支持因素影响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
        4.5 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空巢老人的居家安全
第二部分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德尔菲专家函询
        2.2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 结果
        3.1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结果
        3.2 Uen-HAS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4 讨论
        4.1 量表可以全面评估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
        4.2 量表研制的方法科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4.3 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4.4 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第三部分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现状调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纳入排除标准
        2.2 抽样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资料分析方法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空巢老人居家安全问题发生率
        3.3 城市空巢老人的Hen-HAS量表得分情况
        3.4 Uen-HAS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问题发生率的分析
        4.2 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4.3 Uen-HAS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改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状况的建议
总结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一)脑卒中防治是慢病管理系统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临床实践凸显脑卒中照护模式变革需求
        (三)个案管理是实现脑卒中连续性照护服务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依据---指导照护模式
    三、研究目的
    四、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与概述
        (二)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
        (四)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契合性分析
        (五)行动研究场所的选择
    五、研究内容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一)资料收集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人权保护措施
    九、技术路线
第三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阶段---问题的确认
        (一)田野研究---行动地临床现状调研
        (二)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居家照护体验
        (三)医护人员的知情者访谈
        (四)讨论
        (五)小结
    二、计划阶段---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一)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文献回顾
        (三)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构建的理论转化
        (四)成立行动研究小组
        (五)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构建
    三、行动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实施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初步实施与修订
    四、评价阶段---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指标与工具
        (四)干预措施
        (五)资料收集方法
        (六)资料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措施
        (八)研究结果
        (九)讨论
        (十)小结
    五、反思阶段---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七)小结
第四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阶段---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完善与修订
        (一)制定行动计划
        (二)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讨论修订
    二、行动阶段---修订版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三、评价阶段---第二轮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应用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措施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八)小结
    四、反思阶段---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综述 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相关理论阐述
    1.4 文献回顾
        1.4.1 人文护理的含义
        1.4.2 人文护理实践的相关理论
        1.4.3 人文护理实践的学者研究倾向
        1.4.4 人文护理实践的相关模式、标准、指引
        1.4.5 卒中专科人文护理实践
        1.4.6 小结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初步制定
    2.1 医、护、技对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体验的质性研究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关怀需求的质性研究
        2.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临床人文护理举措调查
        2.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构建研讨会
        2.4.1 参会对象
        2.4.2 实施过程
        2.4.3 结果
        2.4.4 讨论
        2.4.5 小结
第三章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样本量计算
        3.1.3 研究工具
        3.1.4 研究过程
        3.1.5 质量控制
        3.1.6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2 护、患双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得分情况
        3.2.3 护、患双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得分前后5 位的条目
        3.2.4 Cronbach'sα系数
    3.3 讨论
        3.3.1 护、患双方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认同度高
        3.3.2 护、患双方对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
        3.3.3 对卒中病房人文护理实践的启示
    3.4 小结
第四章 运用德尔菲法确立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
    4.1 研究过程
        4.1.1 形成函询问卷
        4.1.2 专家遴选
        4.1.3 调查方法
    4.2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专家基本情况
        4.3.2 积极系数和意见权威程度
        4.3.3 意见集中与协调程度
        4.3.4 数据汇总分析
    4.4 讨论
        4.4.1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4.4.2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方案的科学性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人文护理实践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同意书(医护版)
附录2 访谈同意书(患者及家属版)
附录3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举措调查问卷
附录4 专题研讨会知情同意书
附录5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调查(护士版)
附录6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条目重要性评价调查(患者版)
附录7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专家咨询问卷(第 1 轮)
附录8 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专家咨询问卷(第 2 轮)
附录9
附录10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心理弹性及赋能心理护理感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回顾
2 问题的提出
3 概念框架
4 研究目的、意义
5 技术路线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态原因与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脑血管病的家庭整体护理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别桂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14)
  • [2]综合医院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 李天一.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接纳与承诺疗法在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 王新宇. 长江大学, 2020(04)
  • [4]脑卒中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实践转化研究[D]. 孟宪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5]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 谢裕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整体护理在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 滕玲红,王艳芬,俞明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03)
  • [7]脑血管病的家庭整体护理实践[J]. 张国琴,李颜,魏贤琴,张杰,张红梅.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1(04)
  • [8]脑卒中个案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一项行动研究[D]. 朱晓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9]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D]. 李敏.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10]ICU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心理弹性及赋能心理护理感知的研究[D]. 周立民. 新乡医学院, 2020(12)

标签:;  ;  

脑血管病家庭整体护理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