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nder”氏钉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6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毅然[1](2020)在《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及治疗探究》文中提出骨折,特别是长骨骨折是犬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发病时往往伴随剧痛,骨形态改变,患部肿胀,患处运动异常和骨摩擦音等症状,轻者导致运动障碍,重者丧失运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宠物犬饲养规模增大及饲养环境改变,犬长骨骨折的发生呈增高趋势。长骨骨折的发生原因分为疾病性与机械性暴力,临床病例当中机械性暴力骨折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于机械性暴力骨折发病状况的报道,因不同地域饲养犬规模不同、犬种不同结果差异性较大,对地区性长骨骨折诊治的帮助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长骨骨折治疗在哈尔滨市地区开展的时间较短,临床中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手术内固定,固定方案主要为加压骨板固定和桥接骨板固定。为了对哈尔滨市地区犬骨折诊疗提供帮助,有必要对犬长骨骨折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进行细致的研究,因此通过对哈尔滨市部分宠物医院临床骨折病例进行统计,获得犬长骨骨折的发病情况,总结手术治疗的效果,为当地宠物医院有效诊治犬长骨骨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是,2018年10月-2019年12月门诊共收到病例3565例,机械性暴力骨折病例为203例(5.69%),其中长骨骨折为102例。得出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的发病情况为,临床发病率为2.86%,占骨折病例的50.24%。患犬平均年龄为1.91±1.93岁(4月龄-10岁)。小于1岁35例(34.31%)、1-8岁(含8岁)65例(63.73%)9岁以上(含9岁)犬2例(1.96%),可见幼犬与成年犬的发病率较高;而老年犬长骨骨折发生较少。骨折发生原因与发病部位关系为,高处跌落病例39例,其中前肢骨折29例,占74.35%,后肢骨折10例,占25.64%;车辆撞击病例31例,其中前肢骨折7例,占22.58%,后肢骨折24例,占77.41%;其他暴力因素导致病例32例,其中前肢骨折13例,占40.62%,后肢骨折19例,占59.37%。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骨折类型之间关系为,高处跌落39例中,横骨折24例,占61.53%;斜骨折12例,占30.76%;粉碎性骨折3例,占7.69%。车辆撞击导致的骨折的病例31例,其中横骨折10例,占32.25%;斜骨折8例,占25.80%;粉碎性骨折13例,占41.93%。其他暴力因素导致骨折的病例32例,其中横骨折14例,占43.75%;斜骨折13例,占40.62%;粉碎性骨折5例,占15.62%。对于长骨骨折发生的原因与犬体型之间关系为,高处跌落39例病例,小型犬36例,占92.30%,中型犬3例,占7.69%;车辆撞击31例,小型犬20例,占64.51%,中型犬8例,占32.00%,大型犬3例,占9.37%;其他暴力因素32例当中,小型犬24例,占75.00%,中型犬8例,占25.00%。长骨骨折治疗结果为,28例横骨折分别采用加压骨板固定(14例)和桥接骨板固定(14例),加压骨板固定术后恢复正常行走的平均时间10.85±1.29天,桥接骨板固定术后恢复正常行走平均时间为11.92±1.38天,加压骨板固定术后恢复时间短于桥接骨板固定。运动机能恢复方面加压骨板固定优略优于桥接骨板固定,但桥接骨板固定不仅能恢复运动机能,并且还可基本完成骨折骨组织的结构重建。12例粉碎性骨折皆采用桥接骨板固定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张防[2](2019)在《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我院创伤外科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为(39.57±3.73)岁;身高为(165.33±9.86)cm;体重为(51.46±2.21)Kg;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II型100例,III A型100例。主要针对皮肤破损不严重的Gustilo II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均可以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进行处理。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胫骨骨折的类型以及皮肤损伤程度,将入组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统计并记录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引流量,术后Hb的含量,红细胞压积(HCT),下肢周径,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的情况,采用Johner-Wruhs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畸形愈合、骨折迟缓愈合、关节功能受限等)。结果:本研究共有212例胫骨骨折的患者入组,12人失访,随访率为94.3%。(1)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胫骨骨折的左右侧,胫骨骨折的位置以及致伤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的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麻醉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要明显少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5)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红细胞压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1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7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30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AOF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早期正确的清创及固定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关键;(2)对于GuestiloII型、IIIA型骨折一期应用髓内钉固定是安全的;(3)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方法。
张宁宁[3](2019)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并对其对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肢体矫形外科一病区进行治疗的9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男性68例,女性30例,均为单侧胫腓骨骨折。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36例)和外固定组(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6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手术,术后均由相同的医师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在出院后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X线检查结果观察骨折的对位对线维持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进一步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或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通过长期随访至少6个月后使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且都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通过分析后得到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均显着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钢板外露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骨折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缺损4例;两个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使用Johner-Wruhs标准评分表评价各患者的患肢功能,内固定组优2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外固定组优5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6.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内固定组优3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外固定组优5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8.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可充分发挥外固定支架的优点,经皮穿针固定骨折块,可避免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有利于减少对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恢复;术后可依据X线片结合配套计算机软件精确复位骨折,纠正畸形,调整下肢力线,延缓甚至避免引力线改变而导致的骨关节炎的发生;Taylor空间支架为微动支架,可有效刺激骨折端骨痂形成,从而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带架时间;在术后通过阶段式的骨痂刚度轴向测定,不仅可以去除外固定支架的应力遮挡,并且为科学评判骨痂愈合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标准,更加适宜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减少骨折治疗周期及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固定可靠、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的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技术。
高哲健祎[4](2017)在《迟氏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迟氏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寻求治疗胫腓骨骨折合理有效的方式。材料与方法:对2014.5-2016.5期间入院后行髓内钉手术治疗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迟氏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45人,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49人。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的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评分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其加以分析。结果: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为11.4个月。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出现3例切口感染;“迟氏正骨”手法组在骨折在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术后平均愈合时间都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术后参照Johner-Wruhs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迟氏正骨”手法组评分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均为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式。结论:迟氏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术时短,感染风险低、术后肿胀消退快、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评分高的优势。同时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符合现代骨科学的“CO”理论。手术复位无需借助牵引床,操作简便,为基层医院治疗该疾病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高骏凯[5](2016)在《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下肢骨折,固定方式有髓内钉、钢板、外固定架。目前临床工作中多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环形外固定支架作为最终稳定的固定也有较多的使用。本文通过记录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出院后随访观察临床愈合时间和下肢力线、功能恢复,进行分析两种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患者,有4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参与研究,其中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分为治疗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分对照组。1.两组都是单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术前、术后及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的收集。2.记录手术时间;测量术前、术后胫腓骨的长度、力线,并进行比较。3.术后均给予接骨续筋方药煎剂口服治疗一周,术后1个月予以中药熏洗方熏洗治疗。4.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观察、评估。结果:42例纳入患者成功获得6个月的随访有39例。这些患者均在2月后达到临床愈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及钢板内固定组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Müller AO分类42、42,固定在位,无断裂及松动,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不连。手术时间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考虑由于手术的复位较为困难,导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临床愈合天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环形外固定支架组临床愈合时间优于钢板内固定组。术后6周与术后6个月两个时间点复查的X片,进行内翻畸形或外翻畸形的大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故两组患者术后6周、6个月内、外翻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周前后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后屈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环形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后屈角度大于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治疗随访至6个月,采用Johner-Wruh评估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优5例,良7例,中3例,差无,优良率达到80%,而钢板内固定组:优10例,良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75%,可见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疗效较优于钢板内固定组。结论:临床工作中对于要求解剖复位的患者,在软组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钢板螺钉固定。对于骨折复位要求不高,患肢软组织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选择Ilizarov外固定支架。Ilizarov外固定支架临床愈合时间优于钢板内固定。
史瑞明,冯世庆[6](2015)在《腓骨内固定修复胫骨干远端1/3骨折:可明显改善胫骨外翻畸形及踝关节功能》文中指出背景:胫腓骨干骨折是四肢骨干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腓骨固定在胫骨干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一直存在争论,各研究报道也不尽相同。目的:探讨腓骨内固定在胫骨干远端1/3骨折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于海洋石油总医院骨科治疗的64例胫骨干远端1/3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固定腓骨分为两组,其中腓骨固定组36例,腓骨非固定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及胫骨外翻角,根据Merchant-Dietz标准评估对比两组的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腓骨固定组的胫骨外翻角(5.42±1.16)°小于腓骨非固定组(7.54±1.9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6);腓骨固定组踝关节功能评分(93.58±0.97)分高于腓骨非固定组(90.57±3.92)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腓骨固定组中3例伤口浅部感染,抗炎换药后愈合良好。提示在胫骨干远端1/3骨折治疗中,腓骨内固定可明显缩小胫骨外翻角,改善踝关节功能。
徐佳明,艾自胜,张长青[7](2013)在《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背景:研究表明,血液供应和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存在不少冲突。胫骨和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人工内植物固定方式的选择,业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目的:回顾近年来不同类型胫骨和腓骨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文献研究,为胫骨和腓骨骨折临床治疗实践中客观合理地选择固定物提供参考和评价标准。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于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有关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检索关键词分别为"tibiofibularfracture,fixationmethod,researchprogress"和"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研究进展",排除发表时间较早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①胫骨和腓骨拥有自己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骨折固定稳定及血液供应保障,应在胫骨和腓骨骨折的治疗中首先考虑,手术之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骨折恢复所必要的过程,也将很大程度上依赖骨折固定的稳定性。②以何种方式固定胫骨和腓骨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创伤污染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③严格执行经典AO骨折的固定和生物骨折固定的改良理论和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新型系列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的出现亦是值得研究的临床方向,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使用以及序贯治疗概念的提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实践研究。④解剖复位困难或严重损害邻近关节的特殊病例,关节镜或关节置换可以有效地提高骨折的预后并改善术后生活功能。通过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间接复位技术,降低了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正逐渐成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最佳选择,而配合符合生物学骨折内固定原则的锁定加压钢板器械设计使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得以成为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技术。
赵宏普[8](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扬辉,龙勇[9](2001)在《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诊治的体会》文中提出
苟兴武,李永恒[10](2000)在《“Ender”氏钉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6例》文中研究表明
二、“Ender”氏钉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nder”氏钉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及治疗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骨及长骨组成与特性 |
1.1.1 骨的组成与特性 |
1.1.2 长骨组成与解剖结构 |
1.2 长骨骨折定义与分类 |
1.3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发病情况 |
1.3.1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 |
1.3.2 长骨骨折发病情况 |
1.4 长骨骨折症状与诊断 |
1.4.1 临床症状 |
1.4.2 骨折诊断 |
1.5 临床治疗 |
1.5.1 治疗原则 |
1.5.2 骨折固定AO原则与BO原则 |
1.5.3 长骨骨折的治疗 |
1.6 长骨骨折愈合 |
1.6.1 愈合的过程与分期 |
1.6.2 临床愈合标准 |
1.6.3 影响愈合因素 |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2.2.2 主要实验器械及耗材 |
2.2.3 主要实验药品 |
2.3 实验方法 |
2.3.1 发病情况调查 |
2.3.2 手术治疗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
3.1.1 长骨骨折发病率及发病原因结果 |
3.1.2 长骨骨折患犬年龄分布 |
3.1.3 长骨骨折患犬体型分布 |
3.1.4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骨折类型 |
3.1.5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部位 |
3.1.6 长骨骨折发生原因与体型 |
3.2 临床治疗效果指标测定 |
3.2.1 横骨折临床指标观察 |
3.2.2 粉碎性骨折临床指标观察 |
4 讨论 |
4.1 长骨骨折发病情况 |
4.1.1 长骨骨折与患犬年龄关系 |
4.1.2 长骨骨折与患犬体型关系 |
4.1.3 长骨骨折发病原因与骨折类型关系 |
4.1.4 长骨骨折发病原因与部位之间关系 |
4.2 治疗效果 |
4.2.1 术后患处按压痛持续时间 |
4.2.2 术后患肢跛行持续时间 |
4.2.3 术后患处肿胀持续时间 |
4.2.4 术后X线指标意义 |
4.2.5 术后愈合时期ALP监测意义 |
4.3 横骨折加压骨板与桥接骨板比较分析 |
4.4 桥接骨板与粉碎性骨折 |
4.5 本地区犬长骨骨折防治建议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
2.研究材料 |
3.实验分组 |
4.围手术期处理 |
5.观察指标 |
6.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2组患者胫骨骨折位置和致伤原因资料比较 |
3.2组患者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结果 |
4.2组患者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
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资料比较结果 |
6.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资料比较结果 |
7.2 组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结果 |
8.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NRS评分的比较结果 |
9.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AOFAS评分的比较结果 |
10.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
11.经典病例 |
讨论 |
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
2.带锁髓内钉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
3.带锁髓内钉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具有更好治疗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资料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骨折分型 |
1.2 治疗方法 |
1.2.1 外固定组 |
1.2.2 内固定组 |
1.3 观察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骨折术后一般指标比较 |
2.2 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
2.3 骨折术后患肢功能比较 |
3 讨论 |
3.1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 |
3.1.1 胫腓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 |
3.1.2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方案 |
3.2 外固定支架分类 |
3.3 TAYLOR空间支架的结构特点和临床优势 |
3.4 胫腓骨骨折的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方案 |
3.5 并发症情况 |
3.6 骨痂刚度及外固定支架力学分担比的测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胫腓骨中段骨折的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迟氏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 |
2 中医的辨证论治 |
2.1 骨折的三期治疗 |
2.2 中医的治疗原则 |
3 现代研究 |
4 小腿及局部解剖和胫腓骨的生物力学 |
4.1 胫腓骨骨性结构和功能 |
4.2 胫腓骨的血供 |
4.3 骨筋膜间隔 |
5 小腿筋膜间隔综合征 |
5.1 病因 |
5.2 自然病程 |
5.3 病史、体格检查 |
5.4 分型 |
6 胫腓骨骨折及分型 |
7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
7.1 非手术治疗 |
7.2 手术治疗 |
8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病例来源及纳入 |
2.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3.1 一般资料 |
3.2 治疗方案 |
3.3 资料的收集 |
3.4 评分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统计结果及分析 |
6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Ilizarov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研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腓骨内固定修复胫骨干远端1/3骨折:可明显改善胫骨外翻畸形及踝关节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引言Introduction |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andmethods |
2结果Results |
3讨论Discussion |
(7)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质量评估 |
1.5 数据提取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基本概况 |
2.2 解剖理论基础——胫腓骨骨折 |
2.3 固定方式讨论 |
2.3.1 外固定器 |
2.3.2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
2.3.3 交锁髓内钉 |
2.3.4 微创经皮钢板技术 (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 |
2.3.5 组合固定技术应用 |
2.3.6 关节镜辅助技术 |
2.3.7 关节固定和关节置换 |
3 讨论 |
(10)“Ender”氏钉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Ender”氏钉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哈尔滨市部分地区犬长骨骨折发病情况调查及治疗探究[D]. 孙毅然.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2]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 张防. 青岛大学, 2019(02)
- [3]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D]. 张宁宁.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3)
- [4]迟氏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的临床观察[D]. 高哲健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2)
- [5]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骏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腓骨内固定修复胫骨干远端1/3骨折:可明显改善胫骨外翻畸形及踝关节功能[J]. 史瑞明,冯世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31)
- [7]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J]. 徐佳明,艾自胜,张长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04)
- [8]《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 [9]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诊治的体会[J]. 扬辉,龙勇. 贵州医药, 2001(09)
- [10]“Ender”氏钉治疗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6例[J]. 苟兴武,李永恒.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