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薛茂婷[1](2021)在《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也在稳步提升,市场主体的信用问题逐渐突出,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缺失极大地阻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直至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和商业银行等。在建筑行业中,相关建筑企业已逐步建立起信用评价体系,而建筑主体人员职业信用方面虽已有大量学者开始着手研究,但还未形成完善的建筑市场从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体系。基于此,结合建筑市场职业信用现状,以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展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建筑行业信用发展现状及信用评价研究现状展开梳理,分析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的行业背景及政策背景,并从伦理层面、法律层面、货币经济三个层面描述造价人员的信用内涵;在此基础之上对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用及其对本文研究的指导作用进行阐述,梳理造价人员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主要职责并对其失信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法律法规、规范准则以及国家地方的政策文件进行指标收集整理,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择优选取信用评价指标;再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指标做进一步的确定,并对最终指标基于SPSS18.0进行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归类优化,构建最终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即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职业信用评估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述。最后,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前文论述的方法以某公司三名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为例,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信用评价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最终得出的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较强的应用性。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研究丰富了建筑行业主体人员的个人职业信用研究内容,构建一套统一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个人职业信用的把控意识,同时对用人单位个人职业信用的监管提供借鉴意义,促进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李科[2](2021)在《基于胜任力的H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巩浩[3](2021)在《Q北站站前中心广场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发展产业之一。建筑施工产业的健康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产业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国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甚至关系到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国企业对质量管理建设依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建筑行业现存的质量问题和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考察了Q北站站前中心广场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首先对Q北站站前中心广场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基于5M1E分析法,分别从人、机、料、法、测、环六个层面对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构建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依据指标设置情况进行问卷设计。同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Q北站站前中心广场项目实施施工阶段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发现机械、环境因素方面表现最差,其次是在测量、人的因素层面表现一般,材料和方法情况相对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最后分别从5M1E角度和组织保障层面给出Q北站站前中心广场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措施:加强设备质量监测、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健全采购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能,优化职责范围和构建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等。
周小姿[4](2021)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风险控制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理是保证项目收益和质量的关键,其中,对监理合同风险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资金损失。文章深入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风险控制措施,综合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的概念和监理合同的特点,明确了导致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风险的重要因素,从根源出发,提出了几点监理合同风险的控制措施,旨在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张聪[5](2021)在《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气是一种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近20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已在人民经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天然气运输管道属于压力容器,如果管道出现泄漏、堵塞、爆燃等质量问题,将使管道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我国仍处于油气运输管道事故多发时期,管道的质量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总结剖析天然气管道施工质量的影响要素,并针对这些影响要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管控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本项目质量管理实际情况充分调查、并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逻辑归纳法、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总结出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标准把控不严、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技能培训力度不够的问题。其次,本文对影响管道质量的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尽可能全面的识别出该项目的质量影响要素,并通过建立的评估公式评估出了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项目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最后,针对项目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关键质量影响要素的管控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主要影响质量管理的环节提出管理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针对性和适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对广西天然气管网项目工程乃至国内其他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
韩晏羽[6](2020)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经从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其中建筑行业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装配式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一种,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其本身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施工便捷等优点,但其建造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质量风险问题,比如图纸会审不到位、构配件质量不高、技术设备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因而进行科学有效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研究,对装配式建筑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相关文献,结合装配式建筑特殊的建造方式,在分析装配式建筑理论、质量风险理论的基础上,识别出装配式建筑在建造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问题,并利用云模型理论对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全过程识别,进而运用DEMATEL法筛选出关键质量风险因素,从而构建涉及装配式建筑设计、构件制作、运输、施工等各阶段的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拉开档次法相结合计算组合权重。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的主观赋权,克服传统层次分析法的弊端,采用拉开档次法进行指标的客观赋权,并通过理想点法进行主客观权重的融合。然后根据评语集确定标准云图,并将组合权重代入评价云参数中得到综合云,之后与评价标准云图对比,得出装配式建筑质量的风险等级,进而通过相似度计算进一步验证,完成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价工作。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运用云模型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价,确定其质量风险评价的等级,得出该项目整体的质量风险评价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为后续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黄欢[7](2021)在《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增加,对于建筑物的实际需求持续增加。相对低层建筑而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收益空间和艺术观赏性,近年来在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市场对超高层建筑项目的需求和供给日渐增加。但相对于一般低层项目而言,超高层建筑无论是项目自身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还是与项目安全相关的建筑防火防爆等,都存在较高的要求,这些都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超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等自身特点,运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明显存在不足。由于大量超高层建筑的涌现,总承包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还处于比较落伍的状态。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某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实际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说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理论后,结合拟建案例项目探讨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思考解决方案,提出有助于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可行路径。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思路及方法。其次,阐述项目精细化质量管理与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基础理论,奠定本文理论基础,并将精细化管理应用至超高层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中。再次,将某拟建超高层建筑作为实际案例,对案超高层建筑案例的质量管理的潜在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存在包括设计不合理、采购不过关、质量问题频发、监理和验收形式化等问题。最后依据精细化管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流程,对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提出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按照精细化目标关、精细化操作与管理、动态细节监测、管理体系调整完善四个步骤进行精细化质量管理。通过全文研究,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除遵循一般项目质量管理要求外,更需要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质量相关的各环节强化管理、明确质量管理要点与薄弱环节,从设计、采购、施工、现场、监理、验收等不同层面,整合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等,更好地达到质量精细化管理目标,确保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孙光旭[8](2020)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理探讨》文中提出文章对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理作用进行总结,并从提升监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加企业的资金投入、正确进行现场监理、增强对质量的控制力度、提升安全宣传力度、施工材料的监理控制六方面,论述了监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具体措施。
刘洋[9](2020)在《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文中认为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大,以前的人力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公司发展所需,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战略中关键的一部分,人力资源规划的优势也越显突出,并开始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如何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员素质,从而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开始成为企业重视的话题。电力监理公司在监理行业中有较强的行业特征,在人力资源规划上面临着传统国有企业管理的缺陷,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较为突出,并且监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根据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成效而体现出来的,所以监理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体规划,以及对人员数量、质量的具体规划都对监理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规划在监理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在通过对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等相关专业知识整理的基础上,以自身的工作经验为出发点,首先对本文需要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及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对本文所选取的H公司的具体的现状,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H公司目前具体人员的现状情况进行了对比,提出H公司在人力资源规划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必要性分析,再次,结合所选取的供给和需求方法对H公司的人员进行了供给和需求的预测,再根据预测结果对H公司具体人员情况对比分析的情况,进行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供需平衡分析,最后根据H公司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监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监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对象 |
1.2 文献综述 |
1.2.1 建筑市场信用研究 |
1.2.2 建筑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指标研究 |
1.2.3 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
1.2.4 综合评述 |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及职业信用分析 |
2.1 信用评价体系概述 |
2.1.1 信用体系的发展 |
2.1.2 信用评价原理 |
2.1.3 信用评价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 |
2.2 信用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用 |
2.2.2 信用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作用 |
2.3 信用分析 |
2.3.1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存在的问题 |
2.3.2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全过程主要职责及失信行为分析 |
2.3.4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影响因素与失信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
3.1 职业信用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及方法 |
3.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3.1.2 指标的选取方法 |
3.2 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1 信用评价指标的初始识别 |
3.2.2 信用评价指标的优化调整 |
3.2.3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 二级注册造价工程师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 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4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模型 |
4.1 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结构图 |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赋权方法的确定 |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4.2.3 熵权法确定权重 |
4.2.4 组合权重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和隶属函数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模型的实例分析 |
5.1 实例背景 |
5.2 实例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
附录B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C 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致谢 |
(3)Q北站站前中心广场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
1.2.2 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
1.2.3 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框架 |
2 质量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质量管理相关概念 |
2.1.1 质量的基本概念 |
2.1.2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
2.2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2.1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
2.2.2 全面质量管理 |
2.2.3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中心广场工程项目概况 |
3.1.1 区域特征 |
3.1.2 工程承包范围 |
3.1.3 项目特点 |
3.2 基于5M1E的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2.1 人的因素 |
3.2.2 机械因素 |
3.2.3 材料因素 |
3.2.4 方法因素 |
3.2.5 测量因素 |
3.2.6 环境因素 |
3.3 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组织保障 |
3.3.1 组织架构 |
3.3.2 企业文化 |
3.3.3 制度保障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质量问题调查与分析 |
4.1 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指标设计 |
4.1.2 多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
4.1.3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4.2.1 调查问卷的结构设计 |
4.2.2 调查问卷的预调研 |
4.2.3 调查问卷的正式实施 |
4.3 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 |
4.3.1 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
4.3.2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 |
4.3.3 调查问卷T检验 |
4.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1 调查问题总体分析 |
4.4.2 人口统计学分析 |
4.4.3 人的因素分析 |
4.4.4 机械因素分析 |
4.4.5 材料因素分析 |
4.4.6 方法因素 |
4.4.7 测量因素 |
4.4.8 环境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5M1E的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5.1 人的因素 |
5.2 机械因素 |
5.3 材料因素 |
5.4 方法因素 |
5.5 测量因素 |
5.6 环境因素 |
5.7 本章小结 |
6 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
6.1 组织架构 |
6.2 企业文化 |
6.3 制度保障 |
6.4 基于差异性检验结果的建议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风险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的概念 |
(1)进一步明确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的行为主体 |
(2)进一步明确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必须由项目法人委托 |
(3)赋予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新的任务 |
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的特点 |
(1)监理合同的标的特殊 |
(2)从合同性质 |
(3)建立合同履行周期较长 |
(4)监理具有经济合同和技术合同双重性质 |
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风险识别因素 |
3.1 监理合同签订风险 |
3.2 施工期风险 |
第一,施工条件改变。 |
第二,监理合同边界条件改变。 |
第三,建设单位主观因素的影响。 |
3.3 工程变更和索赔风险 |
3.4 分包合同风险 |
4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风险的控制措施 |
4.1 对合同签订时的风险控制 |
4.2 施工时风险的控制措施 |
第一,加强对施工时风险的预判。 |
第二,加强防范意识。 |
第三,加强监理合同的风险管控措施。 |
4.3 合同签订的及时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
(1)及时性。 |
(2)规范性。 |
(3)有效性。 |
4.4 监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
(1)身体素质。 |
(2)心理素质。 |
(3)专业素质。 |
5 结语 |
(5)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径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工程项目质量 |
2.1.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1.3 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1.4 全面质量管理 |
2.1.5 参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
2.2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
2.3 天然气管道项目管理的特殊性 |
第三章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3.1 项目背景 |
3.2 项目范围三角 |
3.2.1 项目规模 |
3.2.2 项目进度计划 |
3.2.3 项目质量目标 |
3.3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质量管理成效分析 |
3.3.1 项目管理界面明晰 |
3.3.2 质量管理过程依法依规实施 |
3.3.3 质量管理团队得到实践锻炼 |
3.4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
3.4.2 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标准把控不严 |
3.4.3 对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技能培训力度不够 |
第四章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关键影响要素评估 |
4.1 项目质量影响要素来源分析 |
4.1.1 天然气管道工程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2 天然气管道工程机械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3 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材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4 天然气管道工程工艺方法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1.5 天然气管道工程环境条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
4.2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质量影响要素的识别 |
4.2.1 识别的方法及过程 |
4.2.2 识别的结果及分析 |
4.3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项目关键质量影响要素评估 |
4.3.1 评估的方法及过程 |
4.3.2 评估的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关键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1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
5.1.1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
5.1.2 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 |
5.1.3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
5.2 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1 人员素质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2 机械设备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3 工程物料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4 工艺方法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2.5 环境条件方面的关键质量影响要素改进措施 |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
2.1.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
2.1.2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区别 |
2.2 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2.2.1 质量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
2.2.2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阶段划分 |
2.2.3 全过程质量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
2.3 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 |
2.4 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
2.4.1 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
2.4.2 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步骤 |
3.1.1 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3.1.2 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 |
3.2 全过程质量风险因素识别 |
3.2.1 质量风险识别的过程 |
3.2.2 设计阶段质量风险因素 |
3.2.3 构件制作阶段质量风险因素 |
3.2.4 运输阶段质量风险因素 |
3.2.5 施工阶段质量风险因素 |
3.2.6 其他质量风险因素 |
3.3 基于DEMATEL方法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因素的筛选 |
3.3.1 DEMATEL方法原理及步骤 |
3.3.2 关键质量风险因素筛选 |
3.3.3 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立组合赋权——云模型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模型 |
4.1 评价指标权重方法选择 |
4.2 组合赋权计算指标权重 |
4.2.1 主观赋权法—GA-AHP |
4.2.2 客观赋权法—拉开档次法 |
4.2.3 权重融合 |
4.3 云模型理论 |
4.3.1 云模型概念 |
4.3.2 云数学特征 |
4.3.3 云发生器 |
4.4 基于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4.4.1 云模型质量风险评价流程 |
4.4.2 确定评价标准云 |
4.4.3 确定评价指标云 |
4.4.4 确定综合评价云 |
4.4.5 确定评价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某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2 构建质量风险因素集和评语集 |
5.3 确定指标权重 |
5.3.1 改进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2 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3 权重融合 |
5.4 基于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 |
5.4.1 确定评价标准云 |
5.4.2 确定评价指标云 |
5.4.3 云模型综合评价 |
5.4.4 质量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5.5 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防范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录1 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影响因素DEMATEL问卷 |
附录2 DEMATEL运行结果 |
附录3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指标权重访谈问卷 |
附录4 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云专家访谈问卷 |
(7)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
1.1.2 当前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状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1.5 论文研究对象及视角界定 |
1.6 论文研究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2.1.2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1.3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1.4 精细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2.2 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2.3 精细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3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
3.1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 |
3.1.1 质量管理 |
3.1.2 超高层建筑 |
3.1.3 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 |
3.2 理论方法 |
3.2.1 常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
3.2.2 论文研究方法的确定 |
3.3 本章小结 |
4 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构架 |
4.1 精细化理念的基本原理 |
4.2 精细化管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思路 |
4.2.1 应用思路 |
4.2.2 应用中的关键要素 |
5 案例研究 |
5.1 案例基本情况 |
5.2 案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要求 |
5.2.1 案例质量管理要求 |
5.2.2 案例潜在问题分析 |
5.3 精细化理念在案例项目中的应用 |
5.3.1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流程 |
5.3.2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
5.3.3 精细化管理具体方案 |
6 结论及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理作用 |
1.1 让施工建筑质量管理显得更加规范 |
1.2 可以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
2 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1 监理数据不合理 |
2.2 监理人员专业素质有限 |
2.3 工程持续深入进展导致无法预见的问题出现 |
3 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表现形式 |
4 监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具体措施 |
4.1 提升监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
4.2 增加企业的资金投入 |
4.3 正确进行现场监理 |
4.4 增强对质量的控制力度 |
4.5 提升安全宣传力度 |
4.6 施工材料的监理控制 |
5 结语 |
(9)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1.3 论文研究方法 |
1.2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2.1 论文研究内容 |
1.2.3 论文技术路线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相关理论综述 |
2.1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
2.1.1 人力资源规划 |
2.1.2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
2.2 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 |
2.2.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 |
2.2.2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 |
2.3 人力资源规划研究的发展历程 |
2.3.1 人力资源规划的产生阶段 |
2.3.2 人力资源规划的发展阶段 |
2.3.3 人力资源规划的成熟阶段 |
第三章 H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3.1 H公司概况 |
3.1.1 H公司简介 |
3.1.2 H公司组织结构 |
3.1.3 H公司部门设置与职能 |
3.1.4 H公司经营情况 |
3.2 H公司战略以及发展优势 |
3.2.1 H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
3.2.2 H公司的发展环境 |
3.2.3 H公司发展的优势条件 |
3.3 H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3.3.1 H公司人员学历情况 |
3.3.2 H公司人员职称情况 |
3.3.3 H公司人员执业资格证书情况 |
3.3.4 H公司近年用工情况 |
3.3.5 监理行业人员资质的具体要求 |
3.4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
3.5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及原因 |
3.5.1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
3.5.2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H公司人员供需预测研究 |
4.1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
4.1.1 H公司总体目标 |
4.1.2 H公司定性目标 |
4.1.3 H公司定量目标 |
4.2 H公司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4.2.1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需求方法的选择 |
4.2.3 H公司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 |
4.3 H公司人力资源供应预测 |
4.3.1 人力资源供应预测的影响因素 |
4.3.2 人力资源供应预测方法的选择 |
4.3.3 H公司人力资源供应预测模型 |
4.3.4 H公司人员供需平衡分析 |
第五章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 |
5.1 针对H公司员工质量不足的措施 |
5.2 针对H公司员工素质不高的措施 |
5.3 针对H公司冗员的措施 |
5.3.1 建立消除冗员的机制 |
5.3.2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
5.3.3 建立灵活用工制度 |
5.4 针对留住优秀人才的具体措施 |
5.5 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保障措施 |
5.5.1 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
5.5.2 建立绩效薪酬激励机制 |
5.5.3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
5.5.4 其他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四、监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造价专业人员职业信用评价研究[D]. 薛茂婷. 西华大学, 2021(02)
- [2]基于胜任力的H公司薪酬体系优化研究[D]. 李科.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3]Q北站站前中心广场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D]. 巩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合同风险控制措施研究[J]. 周小姿. 水利技术监督, 2021(02)
- [5]广西北流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张聪. 广西大学, 2021(12)
- [6]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风险评价研究[D]. 韩晏羽.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7]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D]. 黄欢. 西华大学, 2021(02)
- [8]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理探讨[J]. 孙光旭. 智能城市, 2020(19)
- [9]H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 刘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