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豫州褐壳蛋鸡Ⅱ系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樊世杰,李光奇,吴桂琴,刘爱巧[1](2016)在《白来航蛋鸡纯系的主要性状遗传分析》文中认为引言准确的遗传参数估计是科学制定育种方案的必要条件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约束性最大似然法(REML)对育种核心群中的白来航纯系进行遗传分析,明确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采取针对性的育种方法,提高遗传选育效率。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心育种群中的一个白来航品系的纯系鸡群,连续记录第8至11世代的系谱资料和个体测定记录(记录数为20803),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BLUP对38周龄入舍鸡产蛋数(EN38)、开产至56周龄入舍鸡产蛋数(EN56)、开产日龄(AFE)、36周龄体重(BW36)、36周龄蛋重(EW36)、56周龄体重(BW56)和56周龄蛋重(EW56)等7个性状进行遗传力和育种值估计。具体模型为:Y=Xb+Za+e。
李闯[2](2016)在《优质鸡种鸡产蛋数选种方法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优质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优质鸡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便成为了畜牧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而同时育种工作者也期望通过对育种手段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种禽利用率。本试验利用温氏N502品系335只母鸡,根据记录的其产蛋性能,估计其产蛋性能的遗传参数,探讨两阶段选种法在该品系育种过程中的适用性。本试验还选用PRL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设计5对引物扩增其5’侧翼区、5’UTR、外显子3及内含子2等区域,探讨SNP位点与产蛋性能的关联性。此外,本试验利用杨宁模型、伍德模型及分室模型等三种数学模型,对产蛋率进行了曲线拟合分析,探讨数学模型的拟合效果,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试验主要结果如下:本试验结果表明EN56W(56周龄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053,EN46W的遗传力为0.049,均是低遗传力性状。EN40W、EN41W、EN42W、EN43W、EN44W、EN45W、EN46W等7个产蛋量性状与EN56W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都在0.900以上,其中EN40W与EN56W的遗传相关系数达到0.999,而表型相关系数,随着统计时间的推后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EN46W与EN56W的表型相关系数达到0.937。在总留种率30%不变的情况下,当第一阶段留种率固定的时候,随着留种周龄的增加,选种效果越来越好,与全期产蛋量育种值选种结果相关系数也逐渐增加,如:第一阶段40%留种率下,EN40W与EN56W之间育种值相关系数为0.995(p<0.01)。在第一阶段留种周龄不变的情况下,留种率增加,选种效果越来越好,与全期产蛋量育种值选种结果相关系数也逐渐增加,并最终趋于1,其中第一阶段选种时间定为40周龄,当30%留种率时,EN40W与EN56W之间育种值相关系数为0.746(p<0.01)。本试验仅对除T-448C、T-506G及一个插入缺失位点外的T-2411C、T-2201C、G-2170C、G-2143C、G-2071C、A-2049G、A-1953G、A-1893C、A-1766G、A-1655G、A-1249G、T-746G、A245T、A271T、T1783C、T1809C、A1926G、A1975G、T2033C和T1870G共20个SNP位点进行分型统计,在与56周龄产蛋量、43周龄产蛋量和开产日龄等繁殖性状的分析中,并未发现有显着相关的SNP位点(p>0.05)。在产蛋曲线拟合分析中,发现杨宁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度R2=0.992。
马猛,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郭军,卢建,胡玉萍[3](2015)在《鸡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文中认为为研究鸡开产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揭示其内在遗传规律,以绿壳蛋鸡黑羽纯系和白来航鸡为亲本构建资源群体,测定亲本P1、P2和F1、F2代的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软件SEA-G4F2对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开产日龄的遗传模型为模型E,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25.06%;开产体质量的适合模型为模型E-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力达到了63.28%,两个性状的多基因遗传率均很小,主基因对两个性状的调控作用远远大于多基因。
马猛[4](2014)在《鸡部分蛋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苏禽绿壳蛋鸡黑羽纯系和单冠白来航鸡为亲本构建资源群体,对资源群体F2代的开产蛋品质、32、36、40、44、48、52和56周龄蛋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其蛋品质在整个产蛋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并且运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软件G4F2对鸡部分蛋用性状进行分析,探讨鸡部分蛋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期为鸡蛋用性状的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为苏禽绿壳蛋鸡的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蛋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蛋壳颜色的L值在整个产蛋周期中大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a值和b值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蛋重、蛋黄重和蛋壳重在整个周期中的变化较为明显,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在整个产蛋周期中总体上是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在整个产蛋周期中的变化均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蛋黄颜色和蛋白高度的变化较为复杂,蛋黄颜色从开产至32周龄是下降的趋势,32周龄到36周龄又逐渐变大,36周龄至40周龄之间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40周龄后大体上是逐渐变大的趋势,而蛋白高度的变化则为从开产至40周龄期间是递增的趋势,40周龄至48周龄之间逐渐变低,48周龄后又逐渐上升至52周龄又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40周龄产蛋数的遗传模型为E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215。3)开产性状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为:开产日龄的遗传模型为模型E,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0.2506,;开产体重的适合模型为模型E-1,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力达到了0.6328,说明开产体重主要是由主基因控制的。4)40周龄蛋品质性状的主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结果为:40w蛋重、蛋壳颜色a、蛋壳重、蛋壳强度、哈氏单位和蛋形指数的遗传模型均为模型E,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对应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4307、0.9262、0.1233、0.1321、0.1471和0.1413,蛋重和蛋壳颜色a对应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254和0.0055,其他指标对应的多基因遗传力均为0;蛋壳颜色L、b、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和蛋黄重的遗传模型为模型E-1,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其对应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4991、0.7377、0.1932、0.358和0.2105,多基因遗传力为0。
吕敏芝,杨承忠,黄得纯,苏伟岳,朱锐海[5](2012)在《仙湖肉鸭B系产蛋量影响因子的相关及通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揭示影响仙湖肉鸭B系全程(64周龄)产蛋量的关键因子。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仙湖肉鸭B系的开产体质量、开产日龄、平均蛋质量和36周龄、50周龄、64周龄产蛋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6周龄产蛋量、50周龄产蛋量对64周龄产蛋量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其独立效应、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9.954%、0.4467、0.7244和11.202%、0.3347、0.7346;而开产体质量对64周龄产蛋量起着负的直接作用;开产日龄对64周龄产蛋量的间接效应最大(-0.5164),它主要通过与36周龄产蛋量的极显着负相关(-0.6338**)来实现。估测64周龄产蛋量最优回归方程为:^y=33.447-0.0118X1+0.5556X2+0.8417X4+0.5549X5。
张龙,刘益平,赵小玲,王彦,张姚,李江元,朱庆[6](2012)在《二郎山山地鸡两品系主要繁殖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统计与计算方法的不断完善,基于动物模型的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的遗传评定中[1]。畜禽评定的准确性取决与对这些性状遗传规律——性状遗传参数的了解。目前,建立动物模型进行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陈忠[7](2011)在《长连产作为地方鸡产蛋量早选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地方优质鸡蛋的价格持续走高,由此掀起地方优质鸡的选育热潮。尽管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地方鸡选育的过程中对产蛋量没有合适可靠的早选指标,造成世代间隔长、年遗传进展低,育种周期长。本文对我国的优质地方鸡(欣华鸡)两个世代的母鸡进行单笼饲养,对其产蛋性状、生长性状、蛋品质性状进行记录和测定,共得到2908只(其中第一世代1396只,第二世代1512只)有效记录的母鸡。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和分析,统计长连产结束时间,重点探究长连产与300天产蛋量和蛋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选育过程中的各性状之间的平衡关系。首先研究用长连产作为产蛋量早选指标的可能性。然后利用系谱记录和生产记录,来比较间接选择和直接选择的效果,最终确定利用长连产对地方鸡产蛋量进行早期间接选择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长连产集中发生在个体产蛋后的2-11周之内,在30周龄左右基本上结束,长连产长度(LCS)的遗传力为0.21(估计的现实遗传力为0.37),属中高遗传力,长连产长度(LCS)与300天产蛋量(300EN)的遗传相关为0.56,与蛋品质、生长性状无突出的不利相关。通过对两代的产蛋数据间接和直接选择效果分析发现,对第一世代和第二世代按长连产和300天产蛋量来选留的种鸡,发现间接和直接选择留下来的群体分别有76.4%和75.5%的个体是相同的;分析不相同的个体产蛋模式,其产蛋模式大多为双长连产模式,如果考虑双长连产蛋模式,间接选择和直接选择的符合率在90%以上长连产长度(LCS)观察周期短,与300天产蛋量强相关、与蛋品质性状无突出的不利相关,间接选择优势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我国地方鸡产蛋性状的早选指标加以应用,以缩短优质蛋鸡育种的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程。
金鹏[8](2010)在《欣华蛋鸡E系连产及蛋用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选取湖北欣华畜禽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欣华(土)蛋鸡配套系E系第一世代36个家系共1428只个体进行测定,收集7个连产性状及8个蛋用性状,应用Excel和DMU软件对其估计了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并利用分室模型(Compartmental Model)、伍德模型(Wood Model)及其修正形式模型和杨宁模型(Yangning Model)等四种模型,对欣华(土)蛋鸡配套系E系(以下简称欣华蛋鸡E系)的周产蛋率进行模拟。结果如下:1欣华蛋鸡E系周产蛋率曲线模拟四种模型的拟合度以杨宁模型为最好,拟合度R2高达0.95526。分室模型次之,拟合度R2为0.95097。伍德模型修正形式最差。欣华蛋鸡E系在开产后的第6周达到产蛋的高峰期,其产蛋率为87.19%,然后逐渐下降,到开产15周以后产蛋率下降到65%左右。这和杨宁模型曲线预测结果很接近。2蛋鸡长连产及其用于产蛋性状遗传改良的潜力利用DMU软件对连产及其他产蛋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最长连产长度(LCS)、平均连产长度(CL)、开产日龄(ASM)、最长连产开始的周期(LSC)及周次(LSW)、最长连产结束的周次(LPW)和300天总产蛋数(300EN)等性状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最长连产长度(LCS)与300天总产蛋数(300EN)的遗传相关为0.74。最长连产长度(LCS)与最长连产开始的周期(LSC)、最长连产开始的周次(LSW)、最长连产结束的周次(LPW)遗传相关分别为-0.28、-0.13、0.66。最长连产长度(LCS)的遗传力为0.21,属于中等遗传力,而最长连产开始的周期(LSC)、最长连产开始的周次(LSW)、最长连产结束的周次(LPW)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力分别为0.06、0.09、0.14,皆为低的遗传力。鉴于最长连产一般出现在开产(130天)后5~8周之间,该性状遗传力中等且与300天总产蛋数有较强的遗传相关,建议可在地方品种蛋鸡产蛋量的遗传改良中使用最长连产长度(LCS)作为间接选择的指标之一。3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最长连产长度(LCS)与蛋重(EW)、哈氏单位(HU)、蛋黄重(YW)、蛋黄颜色(YC)、蛋清重(AW)等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都不高,与蛋形指数(SI)、蛋壳重(SW)、蛋壳强度(SS)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49、-0.31。说明最长连产长度(LCS)和蛋形指数(SI)、蛋壳重(SW)、蛋壳强度(SS)有一定的关系,但与蛋壳重(SW)、蛋壳强度(SS)均为不利遗传相关,应在使用最长连产长度中予以注意。
彭勇波,杜金平,申杰,皮劲松,潘爱銮,梁振华,蒲跃进,吴艳[9](2010)在《黄羽鹌鹑产蛋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文中提出[目的]为进行鹌鹑产蛋性能分析及实现产蛋性状早期选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家系选择并结合个体选择的方法开展黄羽鹌鹑的选育,并以黄羽鹌鹑产蛋记录为材料,采用动物模型,运用MTDFREML软件对鹌鹑产蛋相关性状(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105日龄蛋数)进行了遗传力(h2)和遗传相关(r)的估计。[结果]经过5个世代的选择,105日龄的黄羽鹌鹑平均产蛋数G5代比G1代提高了5枚(P<0.05),变异系数由1世代的22.71%降低到12.33%;105日龄产蛋数的估计遗传力h2=0.05,为低遗传力性状,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蛋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0、0.11和0.31。产蛋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5日龄的产蛋数与开产日龄、开产体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6和0.83。[结论]该研究为黄羽鹌鹑优良性状的综合选择奠定了基础。
吴占福,刘海斌,王希翔[10](2009)在《塞北乌骨鸡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的初步估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估测了塞北乌骨鸡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为塞北乌骨鸡的系统化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测塞北乌骨鸡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43周龄蛋重、43周龄体重、43周龄产蛋量,72周龄蛋重、72周龄体重、72周龄产蛋量的遗传力。结果:开产日龄遗传力为0.6924,开产蛋重遗传力为0.8077,43周龄蛋重的遗传力为0.3701,体重的遗传力为0.0548~0.3331,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4136~0.4418,开产体重与43周龄产蛋量和72周龄产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9和-0.389,43周龄产蛋量与72周龄产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1。结论:塞北乌骨鸡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可以作为进一步选育的依据。
二、豫州褐壳蛋鸡Ⅱ系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豫州褐壳蛋鸡Ⅱ系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优质鸡种鸡产蛋数选种方法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 |
1 前言 |
1.1 优质鸡选种方法 |
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1.3 产蛋曲线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来源及配制和仪器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4 候选基因扩增及产物检测 |
2.5 SNP位点筛选和分型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阶段选种研究结果 |
3.2 产蛋性状与候选基因多态性位点关联分析 |
3.3 产蛋曲线拟合结果分析 |
4 讨论 |
4.1 两阶段选种法的适用性 |
4.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适用性 |
4.3 产蛋曲线模型的适用性 |
4.4 鸡群产蛋数中的不合格蛋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鸡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测定内容 |
1.3 数据的处理 |
1.4遗传模型简介 |
1.5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的次数分布 |
2.2 最适模型的确定及适合性检验 |
2.3 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的遗传参数估计 |
3 讨论与结论 |
(4)鸡部分蛋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资源群体的概述 |
1.1.1 资源群体的构建 |
1.1.2 鸡资源群体构建的意义 |
1.2 数量遗传的研究概述 |
1.2.1 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概念 |
1.2.2 QTL 的检测方法 |
1.2.3 数量遗传在动物育种中作用 |
1.3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研究进展 |
1.4 与鸡蛋用性状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资源群体的构建 |
2.1.3 鸡群的输精及种蛋的收集与孵化 |
2.1.4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
2.1.5 试验所用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体重的测定 |
2.2.2 蛋品质测定 |
2.2.3 蛋品质的测定时间 |
2.2.4 产蛋性状的统计 |
2.3 统计与分析 |
2.3.1 遗传模型 |
2.3.2 最适遗传模型的选择 |
2.3.3 遗传参数的估计 |
2.4 数据的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蛋品质的时序变化规律分析 |
3.1.1 不同周龄蛋品质的测定结果 |
3.1.2 不同周龄蛋品质的变化规律 |
3.2 40 周龄产蛋数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2.1 40 周龄产蛋数的次数分布 |
3.2.2 40w 产蛋数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
3.2.3 遗传参数的估计 |
3.3 开产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3.3.1 开产日龄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3.3.2 开产体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 40w 蛋品质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3.4.1 40w 蛋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3.4.2 40w 蛋壳颜色 L 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3 40w 蛋壳颜色 a 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4 40w 蛋壳颜色 b 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5 40w 蛋白高度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6 40w 蛋黄颜色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7 40w 蛋黄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8 40w 蛋壳重的主基因+多基因缓和遗传模型分析 |
3.4.9 40w 蛋壳强度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10 40w 哈氏单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3.4.11 40w 蛋形指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4 讨论 |
4.1 蛋品质的时序变化规律 |
4.2 40w 产蛋数 |
4.3 开产性状 |
4.4 40w 蛋品质 |
5 结论 |
5.1 蛋品质时序变化规律 |
5.2 40w 产蛋数 |
5.3 开产性状 |
5.4 40w 蛋品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仙湖肉鸭B系产蛋量影响因子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
1.3 管理 |
1.4 免疫 |
1.5 观测项目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分析 |
2.2 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 |
2.3 通径分析 |
2.4 决定程度分析 |
2.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6)二郎山山地鸡两品系主要繁殖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饲养管理 |
1.3 分析性状 |
1.4 统计模型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性状表型参数 |
2.2 各性状方差组分及遗传力 |
2.3 各性状表型及遗传相关 |
3 讨论 |
3.1 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力的比较 |
3.2 主要繁殖性状表型及遗传相关的比较与分析 |
3.3 育种方案的制定 |
(7)长连产作为地方鸡产蛋量早选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地方鸡育种现状 |
1.1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的趋势 |
1.2 我国地方蛋鸡育种的概况及问题 |
1.2.1 市场竞争混乱 |
1.2.2 育种技术水平低下 |
2 优质蛋鸡的育种目标性状 |
2.1 产蛋量 |
2.2 蛋重 |
2.2.1 优质鸡蛋蛋重选育的要求 |
2.2.2 蛋重的遗传特点 |
2.3 蛋品质 |
2.3.1 蛋壳颜色 |
2.3.2 蛋黄蛋白品质 |
2.4 优质蛋鸡制种中利用的其它性状 |
2.4.1 快慢羽性状 |
2.4.2 矮小性状 |
3. 优质蛋鸡育种的主选指标——产蛋量 |
4. 优质蛋鸡的早选指标 |
4.1 早选及其意义 |
4.2 早先指标的要求 |
4.3 优质蛋鸡的早选指标 |
4.3.1 早期产蛋量 |
4.3.2 连产 |
5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长连产作为地方鸡产蛋量早选指标的可能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欣华鸡E系的选育方法 |
1.1.1 基础群组建及第一世代繁育 |
1.1.2 第一世代的选留方法 |
1.1.3 第二世代的留种方法 |
1.2 记录和蛋品质性状测定 |
1.2.1 记录方法和和要求 |
1.2.2 蛋品质测定方法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1.3.1 产蛋记录的处理 |
1.3.2 连产及相关性状的计算方法 |
1.3.3 蛋品质数据的整理 |
1.4 遗传参数估计 |
1.4.1 遗传参数估计模型 |
1.4.2 数据整理格式 |
1.4.3 长连产现实遗传力的计算 |
1.5 长连产分布区间图和产蛋曲线图绘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记录和测定性状的结果及分析 |
2.2 连产及其它性状的表型值 |
2.2.1 表型值 |
2.2.2 长连产结束时间 |
2.3 蛋品质性状和其它性状的输入和处理分析 |
2.4 长连产与产蛋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
2.4.1 长连产与产蛋性状表型相关 |
2.4.2 各性状遗传相关 |
2.4.3 各性状遗传力 |
2.4.4 长连产现实遗传力 |
2.4.5 长连产与产蛋性状的遗传分析 |
2.5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2.5.1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表型和遗传相关 |
2.5.2 蛋品质性状的遗传力 |
2.6 第二世代不同长连产长度区间分布统计 |
2.7 产蛋曲线 |
2.7.1 产蛋曲线图 |
2.7.2 长连产长度与产蛋曲线的关系 |
3 小结 |
3.1 长连产长度现实遗传力与遗传力之间的差异 |
3.2 长连产作为产蛋量早选指标是可行的 |
第三章 长连产作为早期选择指标的应用效果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虚拟间接选择和直接选择符合度分析 |
1.1.1 第一世代利用长连产来选留 |
1.1.2 第二世代采用300天产蛋量来选留 |
1.2 以欣华鸡E系为例计算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的时间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个世代间接选择和直接选择符合度和效果分析 |
2.1.1 第一世代的符合度 |
2.1.2 第二世代的符合度 |
2.1.3 第一世代间接和直接选留的效果 |
2.2 针对第二世代出现差异的分析—双长连产模式的提出 |
2.3 以长连产为间接选择指标产蛋量的改良速度 |
3. 小结 |
3.1 间接选择的效果 |
3.2 长连产模式 |
第四章 结论 |
1. 优质(土)蛋鸡育种 |
1.1 优质(土)鸡蛋的概念 |
1.2 重视育种记录 |
1.3 优质(土)蛋鸡淘汰时间 |
2. 长连产可以作为地方优质蛋鸡产蛋量的早选指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计算连产程序 |
2 计算连产相关性状程序 |
3 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8)欣华蛋鸡E系连产及蛋用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蛋鸡产业及优质蛋鸡育种现状 |
1.1 我国蛋鸡产业现状 |
1.2 我国优质鸡育种现状 |
2 国外蛋鸡育种现状及方法 |
2.1 国外蛋鸡育种现状 |
2.2 数量遗传学与蛋鸡育种 |
2.2.1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
2.2.2 蛋鸡育种性状 |
4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产蛋曲线的数学模型分析 |
1 材料 |
1.1 试验鸡群 |
1.2 试验鸡群的育种方案 |
1.2.1 家系的建立 |
1.2.2 第一世代的培育及选择 |
1.2.3 第二世代的培育及选择 |
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产蛋性能统计 |
3.2 四种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与R~2值 |
3.3 周产蛋曲线拟合 |
4 讨论 |
4.1 产蛋性状分析 |
4.2 周产蛋曲线拟合 |
4.3 产蛋曲线的应用 |
第三章 蛋鸡长连产及其用于蛋用性状遗传改良的潜力 |
1 材料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数据记录时间 |
2.2 试验数据测定方法 |
3 数据整理和分析软件要求格式 |
3.1 选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
3.2 数据整理格式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群体连产及间歇规律 |
4.2 长连产与产蛋性状的遗传分析 |
4.2.1 各性状表型相关 |
4.2.2 各性状遗传相关 |
4.2.3 各性状遗传力 |
5 讨论 |
5.1 群体连产及间歇规律 |
5.2 长连产与产蛋性状的遗传分析 |
5.3 连产与日产蛋时间的关系 |
5.4 长连产与平均连产 |
5.5 长连产作为育种选择性状潜力 |
5.6 结论 |
第四章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
1 材料 |
1.1 试验鸡群 |
1.2 试验器材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数据测定内容 |
2.2 试验数据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蛋品质性状的统计分析 |
3.2 蛋品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3.2.1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表型和遗传相关 |
3.2.2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的遗传力 |
4 讨论 |
4.1 蛋品质性状的统计分析 |
4.2 蛋品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4.2.1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表型和遗传相关 |
4.2.2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的遗传力 |
4.3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 |
1 产蛋曲线的数学模型分析 |
2 蛋鸡长连产及其用于产蛋性状遗传改良的潜力 |
3 长连产与蛋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
4 所得结果的思考 |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黄羽鹌鹑产蛋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统计模型和分析方法 |
1.2.1 统计分析模型[6-8]。 |
1.2.2 统计分析方法[9-10]。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蛋数选择效果分析 |
2.2 产蛋相关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产蛋相关性状选择的效果 |
3.2 产蛋相关性状的遗传力估计 |
3.3 提高产蛋数性状的间接选择 |
四、豫州褐壳蛋鸡Ⅱ系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白来航蛋鸡纯系的主要性状遗传分析[A]. 樊世杰,李光奇,吴桂琴,刘爱巧.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2]优质鸡种鸡产蛋数选种方法的优化研究[D]. 李闯.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3]鸡开产日龄和开产体质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 马猛,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郭军,卢建,胡玉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 [4]鸡部分蛋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D]. 马猛. 广东海洋大学, 2014(01)
- [5]仙湖肉鸭B系产蛋量影响因子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吕敏芝,杨承忠,黄得纯,苏伟岳,朱锐海. 畜牧与兽医, 2012(11)
- [6]二郎山山地鸡两品系主要繁殖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及分析[J]. 张龙,刘益平,赵小玲,王彦,张姚,李江元,朱庆. 中国家禽, 2012(14)
- [7]长连产作为地方鸡产蛋量早选指标的研究[D]. 陈忠.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8)
- [8]欣华蛋鸡E系连产及蛋用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D]. 金鹏.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4)
- [9]黄羽鹌鹑产蛋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J]. 彭勇波,杜金平,申杰,皮劲松,潘爱銮,梁振华,蒲跃进,吴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10]塞北乌骨鸡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的初步估测[A]. 吴占福,刘海斌,王希翔.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