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一、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彬[1](2021)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信念和理想,为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更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是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对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教学现状,发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高职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发展方向和方法,推进高职公共体育课思政化建设。

谢亚雄[2](2021)在《湖南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及路径》文中研究指明

邵逸飞[3](2021)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谢润[4](2021)在《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时代带动了全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构建出了今日多样化网络课程模式。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定位也应随之发生变化,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作用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或者社会群众在无法获取线下公共体育知识时起主导作用,或在线下公共体育课程无法满足知识需求时起到辅导作用。高校自身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等模式,追求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化。高校传统公共体育课程搭上互联网的便车,使得普遍群众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公共体育知识。本文以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的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团队、选课人数、课程评价、学习资源、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等建设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并对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为之后我国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实践提供可参考和量化的依据,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根据对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现状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数量较少,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我国高校现阶段缺乏对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群体的建设。当前网上很大一部分体育课程属于体育专业课程,仅适应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不属于公共体育课程。2.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院校中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较少。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在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没有发挥出自身专项优势。3.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推广力度不足。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得到重视的同时,网络平台推广受限或者开设院校缺乏对新课程的推广和运营。4.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学习资源及学习支持服务功能不强。课程学习资源存在无法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情况;学习支持服务经常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习者积极性。5.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新颖性不足。在选取的59门课程中,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传统,仅仅将传统课堂通过视频的方式传送至线上,不经过加工和对知识点的细分处理,导致教学内容枯燥单调,新颖性不足,无法调动学习者线上学习的积极性。6.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平台建立的师生互动平台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不密切。针对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加快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首先,国家和教育部门应重视公共体育课程;其次,各院校应鼓励教师开发新项目线上课程;最后,院校成立研讨和开发团队。2.发挥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综合优势。充分发挥体育类院校的学科背景和地理优势及师范类院校的师资、教学经验和科研优势。3.开设院校和师生应多元推广和宣传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开设院校在校内进行新课程推广,结合“线上+线下”模式;加强各院校之间的洽谈,有条件的寻求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合作。4.完善课程平台功能设计,提高学习资源支持服务。课程平台方及时修补系统漏洞,更新和优化服务系统,其开设院校完善课程服务;学习资源应多维互动,帮助学习者巩固和复习学习内容。5.加强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研究,做好课程的统筹规划。明确自身定位,找准课程内容切入点。做好课程介绍;优化教学内容排版;加强政府、社区、学校和课程平台之间的合作。6.优化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师生互动体系,鼓励师生积极互动。整合有效信息,进行内容分类,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解答学习者的疑惑;建立多渠道沟通。

荀丽娟[5](2021)在《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强,不仅要承担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行为的责任。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需深挖公共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寻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两门课程同向同行,更好的发挥育人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三种研究方法,在认真阅读和梳理了大量有关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文献后,总结现下已有的经验,以大理大学为调查个案,重点对公共体育课教师、体育学院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同时选取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653份,通过对访谈材料、问卷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目前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现状,为文章提供现实写作基础。高校公共体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有效的将两者结合,实现“课程育人”,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利于更好的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撰写过程中以理论的概述——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对策的探析为主线,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以理论概述为主,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及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第二章以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发展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一是分析了教师、学生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二是总结了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具体形式;三是对目前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实效进行提炼;四是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结合大理大学目前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正确认识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制度规范、加强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经常性开展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公共体育课教师如何增强课程思政能力五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大理大学如何继续有效推进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

邹苑蓉[6](2021)在《疫情期间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线上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新时代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也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将网络教学与体育课程相结合是大势所趋,用好互联网,上好体育课,更是时代的要求。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使线上体育课全面进入人们的视野,略带被动地成为网络课程大提速时期的一个重要脚注。如何开展线上体育教学,保证线上体育教学的质量,让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用心学起来,积极动起来,自觉的进行居家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运动习惯,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市海湾区三所代表性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从课程建设现状,教师开展现状、学生参与现状、线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四个方面对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展开调查,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应对疫情反弹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三所学校能高度重视线上教学。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统筹,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线上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学期工作计划;并有专门用于线上教学的经费,对疫情防控期间超工作量教师有福利补贴;两所高校能够针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绩效考核,极大程度的保证线上公共体育教学顺利进行。2、三所学校公共体育课均能建班、建课。线上教学的内容倾向于体能、瑜伽、舞蹈等对于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运动项目,并有一部分教师开展了理论类教学。线上教学方式主要为自建慕课+线上翻转课堂,同时结合在线教学工具+会议系统;线上教学的平时成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式包括考勤、视频打卡、课程作业和在线测验等;阶段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小作业和小测试的反馈,学期末的考试通过在线平台的考试系统完成。3、大部分教师没有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教师们每天用于备课和批阅作业的平均时长较长,教学规模人数适中与线下教学持平,教学教学时长为稳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一般,空间和器材不足。教师们普遍认为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运动负荷呈下降趋势,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如线下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一般,课堂互动效果较差,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无法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4、大部分学生线上学习的态度较为积极,他们的学习环境较为理想,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对于线上学习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效能感的评价较为良好,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氛围等方面持认可的态度。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存在运动习惯和运动能力一般,不能很好的独立完成线上学习、缺少器械、网络不畅、师生互动困难等问题。5、开展线上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组织管理因子(实施方案)、教学保障因子(网络环境等)、课程内容因子(教学手段等)、教学因子(教学规模等)、教师因子(教学能力等)、学生因子(学习态度等)。

龙子祥[7](2020)在《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新媒体凭借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势,渗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并出现死亡情况且传播速度快。我国大多数省份发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所有学校相继延迟开学时间,并出台“停课不停学”政策,开启全面网络教学。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这进一步推进了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中的应用。高校公共体育作为培养人才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那么,新媒体在运用于高校公共体育的过程中会面临什么问题,学生又是如何看待新媒体在运用以及有什么措施解决新媒体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呢?文章为调查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中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并结合疫情背景,挖掘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在疫情面前所遇到的一些难题,然后结合新媒体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以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8所高校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与建议如下:(1)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评价以传统评价方式为主,对体育成绩给予重视,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关注,需要引起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男女比例失调;课时压力大。(2)当前,各高校均开展了以制作和使用PPT为主的新媒体培训活动,创建有官方媒体平台,部分学校还组建有新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提升对新媒体应用能力。(3)疫情下,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要求下,各高校都应用新媒体开展了线上教学,形式包括QQ群、云课堂、钉钉、慕课、腾讯会议等平台,最为广泛的是钉钉。整体上而言,学生对疫情期间体育线上教学比较认可。(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共体育教学对新媒体应用较少;新媒体应用于体育宣传相对落后;新媒体应用停留在初级阶段;新媒体应用缺乏系统策划。建议:(1)各个学校鼓励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积极使用新媒体创新公共体育工作方式,包括为其提供额外课时量、经费支持、精神鼓励、成果宣传,选择一些成功的影音视频案例、网络授课案例、微课程教学案例,作为学习、借鉴对象。(2)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必须形成常态化的新媒体应用机制,有规律、有节奏、有计划地应用新媒体。每一项宣传工作均要准确把握宣传对象特征,设定明确的宣传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整合选择和使用新媒体手段,制定宣传计划,实现不同媒介优势互补。(3)学校需要以“课程”和“工作内容”为导向,为体育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新媒体培训活动,制定详细的新媒体培训计划,设置一些前沿性、高水平的培训内容,安排实践性、操作性环节。(4)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公共体育活动将表现出新媒体成为支撑公共体育工作核心力量、新媒体将会被整合应用于公共体育活动、新媒体培训和应用将被制度性加以规范三方面趋势。

孙天尧[8](2020)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协同路径研究 ——以吉林省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仅肩负着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责任,而且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使命。新时代中国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从理论层面明确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涵,也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协同路径推进的现实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图从“知”“情”“行”三个层面,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吉林省高校为例,尝试研究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协同路径,为把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研究认为:(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论上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育人理论,“育体”“育德”的本质特征规定了学生的主体成长意蕴和高校协同育人的方向。(2)吉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表现出高度认同,但对立德树人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迫切需要落实路径策略支持;大学生群体亦理性接受体育课程的价值观引领,但期待立德树人能通过系统和协同施教而得以效果提升。(3)协同路径的体育课程育人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有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升立德树人效能,要根据导向性原则、中心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按照育人实践的有效衔接和育人资源的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通过组织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载体协同来予以统筹推进。建议:(1)在思想意识上:从思想意识上提升高校师生对大学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涵、功能和目标的认知,为协同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思想基础。(2)在实施主体上:加强高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思政中心、大学公共体育教研室的协同工作效率,从主体层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协同进程。(3)在实践内容上: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学校研究基地,以学生所在学院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实践需求为导向,加强体育、思政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建立跨学科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大体育”的育人观,从内容层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协同进程。(4)在方法手段上: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体系,让大学生在公共体育课上“练习真本领、求得真学问”,助力学生“锤炼意志、完善人格”,从方法层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协同进程。

李健达[9](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和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政策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给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尤其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2019年10月教育部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发现,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严重不足。学校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场域,在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现实是,青少年群体中有相当部分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鉴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在毕业后涌入社会就业岗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接受职业教育的三年很有可能是他们在进入社会前最后的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值得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由于其运动项目简单易学,不易受伤的特点,教师资源容易转化,对教学场地和器材的要求适应性也比较好等特点,气排球运动非常适合作为校本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宣传。本研究课题旨在根据所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特点,开发出一套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实际条件,教学特点的气排球运动教学课程。从理论意义来说,本课题通过构建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理论体系,可以充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体系。从实践意义来说,本课题结合学校的优势及学生的特点,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生多元化、职业化发展的课程需求,提高气排球项目融入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为职教部门和体育教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课题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气排球运动发展的研究现状、项目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条件进行梳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及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身体练习为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来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运动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和评价体系。研究发现(1)气排球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部分内容;(2)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项目融入校本课程体系是可行的,气排球项目融入中等职业学校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3)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阶段一:“玩”气排球——游戏激发兴趣;“学”气排球——运动技能习得是主要目的;“赛”气排球——实际比赛巩固运动技能;(4)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应注意练赛结合,充分利用气排球简单易学,容易组织比赛的特点,以赛促学,学赛结合;(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相比普通高中学生有所不同,他们每周体育的课时较少,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弥补教学时间的不足,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研究建议(1)学校和政府部门应该大力给予支持,为气排球引进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积极推广气排球,使气排球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校本课程;(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写教案,灵活调整教学组织;(4)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逐渐从硬式排球教学逐渐向气排球教学转型;(5)建议中等职业学校支持和鼓励学校体育教师编写校本课程;(6)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体育的习惯。

钟敏[10](2020)在《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自2016年以来,全民健身成为了我国重要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五年全民健身计划,同时学校体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定向运动作为智力与体力完美结合的一项运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野外生存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川省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四川省部分高校开展了定向运动课程,为了推动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的建设,提高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选取了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医科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旅游学院六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现状展开研究,深入分析与探寻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讨论结果提出改善建议。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经过十余年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满足基本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了完整的教学大纲且教学内容计划的实施情况较好。2.部分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当中增加定向运动,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且丰富了体育课程,但课程的普及和深度有待提高。3.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体育专业必修课和体育专业选修课程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分配不合理,过于注重实践而忽略理论教学。4.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师培训较少,缺乏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5.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效果较好,且教师和学生对定向运动课程呈积极状态,可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6.影响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场地的限制、定向地图不足、缺乏教学器材和学生安全问题。最后根据以上讨论结果,本文提出以下五个建议:1.在公共体育课程定向运动教学中提高深度,拓宽学生的学习场地,如学校附近公园或者山丘。2.增加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定期举行省级定向运动教师的培训和制图培训。3.补充定向运动电子器材和安全监控器材(实时GPS),满足定向运动课程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求。4.增强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模式。5.积极推动定向运动社团建设,营造校园定向运动氛围。分别从健全学生社团组织、学校定期组织定向运动比赛、打造校园定向运动文化名片三个方面进行。

二、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公共体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融合是高职学校思政改革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二、高职公共体育课在“课程思政”模式下的难点与不足
    (一)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数不足,师生比过高
    (二)公共体育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强
    (三)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固化严重
    (四)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完善
三、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在“课程思政”中的探索
    (一)公共体育课中引入体验式教育
    (二)“六步四结合”创新教材的使用
    (三)高水平运动队的助力
四、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一)探索多元化、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公共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贯彻终身学习
    (三)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加强教师思政教育意识
    (四)发挥党组织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体系
    (六)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要做到知行合一
五、结语

(4)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公共体育课程
        2.1.2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
        2.1.3 线上公共体育课程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有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
        2.2.2 有关线上体育课程的研究
        2.2.3 有关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网络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录像观察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4.1.1 教学团队情况分析
        4.1.2 选课人数情况分析
        4.1.3 课程评价情况分析
        4.1.4 学习资源情况分析
        4.1.5 教学内容情况分析
        4.1.6 师生互动情况分析
    4.2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存在问题
        4.2.1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数量较少,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4.2.2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院校中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较少
        4.2.3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推广力度不足
        4.2.4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学习资源及学习支持服务功能不强
        4.2.5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新颖性不足
        4.2.6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功能发挥不充分
    4.3 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策略探析
        4.3.1 加快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
        4.3.2 发挥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综合优势
        4.3.3 开设院校和师生应多元推广和宣传线上公共体育课程
        4.3.4 完善课程平台功能设计,提高学习资源支持服务
        4.3.5 加强线上公共体育课程研究,做好课程的统筹规划
        4.3.6 优化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师生互动体系,鼓励师生互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论文
致谢

(5)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调查法
    五、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一章 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公共体育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
        (三)课程思政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特点
        (一)健身性
        (二)普及性
        (三)实践性
        (四)基础性
        (五)灵活性
        (六)主体性
    三、课程思政的特点
        (一)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二)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
        (三)立体多元的教育结构
        (四)显隐结合的教育方法
        (五)严谨的方向性导向
        (六)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形式
        (七)强烈的教师个人育人意识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工作
        (二)有助于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育质量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有助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
第二章 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调查及其分析
    一、调查开展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
    二、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现状
        (一)师生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认知
        (二)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具体形式
        (三)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取得的实效
    三、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不够
        (二)课堂教学尚存在不足
    四、影响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
        (二)教师因素
        (三)学生因素
第三章 大理大学推进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一)学习文件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本质
        (二)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具有其独特性和一定优越性
        (三)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工作覆盖面广,影响重大
        (四)防止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出现片面错误做法
    二、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制度规范
        (一)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责任人制度
        (二)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教师培训制度
        (三)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
        (四)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三、加强对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监督管理和评价
        (一)公共体育课教师选聘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作为考核要素
        (二)要按相关制度要求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监管考核
        (三)要把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四)将课程思政列为公共体育课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树立典型,宣传表彰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师
    四、经常性开展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经验交流
        (一)建立校内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交流平台
        (二)建立校外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交流平台
        (三)公共体育课教师有意识主动开展非正式的交流
    五、公共体育课教师增强课程思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热爱学生的能力
        (二)扩充知识和视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三)参加培训研修,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
        (四)加强与学生交流,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
        (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六)挖掘鲜活题材,增强课程思政工作的感染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疫情期间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线上体育教学的概念界定
        2.1.2 公共体育课程的概念界定
    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2.2.1 关于我国建设网络课程政策的研究
        2.2.2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
        2.2.3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教学工具的研究
        2.2.4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相关资源平台的研究
        2.2.5 关于线上体育课程开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2.6 关于新冠疫情期间高校开展线上体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2.3 国外的相关研究
    2.4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
        4.1.1 课程建设现状
        4.1.2 教师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现状
        4.1.3 学生参与线上体育学习的现状
    4.2 上海市部分高校开展线上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
        4.2.1 因子分析的过程
        4.2.2 组织管理因子
        4.2.3 教学保障因子
        4.2.4 课程内容因子
        4.2.5 教学因子
        4.2.6 学生因子
        4.2.7 教师因子
    4.3 推进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的对策
        4.2.1 组建线上教学团队
        4.2.2 提高线上教学能力
        4.2.3 优化线上教学模式
        4.2.4 整合线上教学资源
        4.2.5 加强线上教学互动
        4.2.6 推进线上教学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络普及推动新媒体应用市场的发展
        1.1.2 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推动新媒体应用市场的发展
        1.1.3 新媒体对高校体育有重要作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有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
        1.3.3 有关新媒体的研究
        1.3.4 有关新媒体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
        1.3.5 有关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存在问题的研究
        1.3.6 有关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发展对策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高校现阶段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3.1.1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3.1.2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师资调查
        3.1.3 大学生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态度调查
        3.1.4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2 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中的运用现状
        3.2.1 新媒体在公共体育课程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3.2.2 新媒体在公共体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3.2.3 新媒体在课外体育训练中的运用现状
        3.2.4 新媒体在公共体育宣传中的运用现状
        3.2.5 新媒体在师资与设施建设中的运用现状
        3.2.6 新媒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3.3 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3.1 体育教学对新媒体应用比较少
        3.3.2 新媒体应用于体育宣传相对落后
        3.3.3 新媒体应用尚停留在初始阶段
        3.3.4 学校对新媒体应用呈现碎片化
    3.4 解决新媒体在高校公共体育运用的措施
        3.4.1 增加新媒体教学和app的应用
        3.4.2 明确新媒体宣传的主题
        3.4.3 加强对新媒体使用行为的激励和引导
        3.4.4 新媒体在训练和教学中应制定相应计划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运用调查问卷
    附录B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协同路径研究 ——以吉林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缘起
        1.1.1 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会和理解
        1.1.2 对高校公共体育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的关切
        1.1.3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现状的思考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立德树人
        1.4.2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
        1.4.3 协同路径
    1.5 相关文献综述
        1.5.1 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
        1.5.2 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现状研究
        1.5.3 立德树人工作机制的构建研究
        1.5.4 已有文献的评述
    1.6 研究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内涵
        3.1.1 立德树人的理论溯源
        3.1.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德育目标的本质属性
        3.1.3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指向
    3.2 吉林省大学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状分析
    3.3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协同思路
        3.3.1 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意义
        3.3.2 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原则
        3.3.3 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3.4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协同路径构建
        3.4.1 组织协同:筑牢立德树人合力教育的制度基石
        3.4.2 内容协同:构建立德树人“大体育”的教学体系
        3.4.3 方法协同:打造助力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立体支架
        3.4.4 载体协同:高校公共课题立德树人课程资源的再开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负责人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4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5 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学校体育政策导向和现实发展需求
        1.1.2 气排球项目校本课程开发适合中等职业学校
        1.1.3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资源体系有待完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校本课程
        1.3.2 关于课程开发
        1.3.3 关于气排球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地观察法
        2.2.4 问卷调查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建设要件及状况分析
        3.1.1 气排球课程建设的要件分析
        3.1.2 气排球课程建设的状况分析
    3.2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项目融入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2.1 气排球校本课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3.2.2 气排球校本课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3.2.3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课程创新能力的发展
        3.2.4 气排球项目对器材和场地的适应性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条件
    3.3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3.3.1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3.3.2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3.3.3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目标的构建
        3.3.4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内容的构建
        3.3.5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评价的构建
    3.4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标准的反思与建议
        3.4.1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目标的反思与建议
        3.4.2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内容的反思与建议
        3.4.3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评价的反思与建议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问卷效度检验一专家问卷
    附录 B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开发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一)
    附录 C 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课程教学实验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二)
    附录 D 气排球体育教学效果评价表
    附录 E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F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价值
        1.1.2 国家政策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定向运动
        2.1.2 课程
        2.1.3 课程实施
        2.1.4 体育课程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评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地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开展概况
        4.1.1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的普及情况
        4.1.2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情况
    4.2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2.1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设置情况
        4.2.2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目标
        4.2.3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内容
        4.2.4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4.2.5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考核方式
        4.2.6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资源
        4.2.7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评价情况
        4.2.8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竞赛情况
    4.3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师资力量现状调查与分析
        4.3.1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师基本情况
        4.3.2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师专业能力分析
        4.3.3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师对定向运动课程开设态度
    4.4 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学生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
        4.4.1 学生对于定向运动的认知
        4.4.2 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动机
        4.4.3 定向运动课程受学生欢迎程度
        4.4.4 学生对于定向运动课程的学习情况
    4.5 影响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
        4.5.1 定向运动教师认为影响定向运动课程实施因素
        4.5.2 学生认为影响定向运动课程实施因素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四、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孙彬.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2]湖南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及路径[D]. 谢亚雄.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3]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邵逸飞. 阜阳师范大学, 2021
  • [4]普通高校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 谢润.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大理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研究[D]. 荀丽娟. 大理大学, 2021(10)
  • [6]疫情期间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线上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邹苑蓉.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7]新媒体在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D]. 龙子祥. 河南大学, 2020(06)
  • [8]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协同路径研究 ——以吉林省高校为例[D]. 孙天尧.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9]中等职业学校气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 李健达. 河南大学, 2020(02)
  • [10]四川省高校定向运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钟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