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

门诊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

一、门诊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摘出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自芳,秦勤,陈晖,李一壮,解正高[1](2021)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法碎核手术与超声乳化术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碎核手术与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59例(60眼)分为小切口手法碎核30例(30眼)为A组, 超声乳化29例(30眼)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 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 d, A组视力优于B组(P<0.05);术后1周、3个月, 两组眼压、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A组出现晶状体后囊破裂者2眼。B组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1眼, 晶状体后囊破裂者3眼。术后1 d, A组、B组角膜水肿者分别为6眼及5眼,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法碎核和超声乳化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相似。

范永琦,申飞,张晨霞,朱珂珂[2](2021)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18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8例98眼联合CTR植入治疗(联合组),88例88眼未联合CTR植入治疗(对照组)。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3、6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视觉质量[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RMS)]、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评估术后1、3、6mo时前囊口面积、IOL倾斜角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前囊膜混浊、后囊膜混浊、囊袋收缩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两组BCVA具有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BCVA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BCV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高阶像差RMS具有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术后总高阶像差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前囊口面积具有交互效应(P<0.05),组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3、6mo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OL倾斜角具有交互效应(P<0.05),组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且联合组术后3、6mo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并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IOL植入+CTR植入术可改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张傲琦[3](2021)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屈光误差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血管源性疾病和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联合手术)的IOL度数预测误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IOL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收集216人216眼作为研究组进行分析,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IOL植入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10人110眼以对照。研究组分为视网膜血管源性疾病组(A组):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共107眼;玻璃体黄斑界面病变组(B组):包括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牵拉黄斑综合症,共109眼。收集的资料包括: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内压、平坦角膜曲率K1、陡峭角膜曲率K2、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生物测量方式、玻璃体填充物、术前与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术前预测值之差定义为预测误差(prediction error,PE),预测误差绝对值定义为绝对屈光误差(absolute refractive error,ARE)。分析各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PE及ARE差异,回归分析ARE值的影响因素。本实验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 组和 B 组的 PE 值分别为(-0.39±0.91)D、(-0.48±0.77)D,ARE值分别为(0.76±0.64)D、(0.70±0.58)D,与对照组的 PE(-0.11±0.58)D 及ARE(0.47±0.35)D相比,三组的PE及ARE有显着差异(P<0.001)。A组、B组的PE及ARE值均明显差异于对照组(PPA=0.025、PPB<0.001;PA<0.001、PAB=0.002),但A组与B组间PE及ARE均无显着差异(P>0.05)。根玻璃体填充物将研究组分为玻璃体内填充平衡液、惰性气体和硅油3个亚组,其中硅油填充及惰性气体填充患者的PE值(-0.60±0.76D vs.-0.11±0.58D,P油=0.020;-0.43±0.90D vs.-0.11±0.58D,P气=0.005)和ARE值(0.80±0.53D vs.0.47±0.35D,P油=0.026;0.76±0.65D vs.0.47±0.35D,P气<0.001)均显着差异于对照组,而平衡液填充患者的PE值(-0.37±0.73D vs.-0.11±0.58D,P=0.178)及 ARE 值(0.63±0.50D vs.0.47±0.35D,P=0.233)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发现,生物测量方式(β=0.212,P=0.009)、平均角膜曲率(β=0.077,P=0.006)及年龄(β=0.0.045,P=0.012)与 ARE 值成正相关,与患者性别、眼别、眼轴长度、是否术前伴有玻璃体积血、玻璃体腔填充物性质、术前BCVA、术前眼内压、疾病种类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黄斑界面疾病时,相比于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均会产生显着的IOL计算误差,术后结果均倾向于近视偏移。但这种预测误差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和黄斑界面疾病之间没有发现显着不同。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会导致IOL度数近视偏移。年长、角膜曲率大及A超测量眼轴会影响联合手术中IOL的预测准确性。

王洪亮[4](2020)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24眼。试验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对照组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手术均顺利完成,IOL均囊袋内植入。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IOL)偏心量、术后IOL倾斜度、主观视觉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22,P=0.729)。2个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6,P=0.939)。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患者IOL水平偏心量、垂直偏心量及总偏心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IOL在水平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IOL在垂直方向倾斜度和总倾斜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2.85±0.24、3.30±0.36和3.43±0.42,对照组分别为2.34±0.23、2.65±0.44和2.57±0.39,均较术前的1.31±0.22和1.19±0.1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大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1.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与否,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2.囊袋张力环植入应用于超高度并发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对患者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无影响。3.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植入囊袋张力环后能够维持晶状体稳定性。4.通过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植入囊袋张力环,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图13表7参43

李朝辉,李景兰,叶子[5](2019)在《解读《2017年APACRS白内障手术临床实践指南》》文中研究表明

虞茹静[6](2018)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Ex-PRES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联合Ex-PRESS植入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纳入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需要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连续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分别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联合Ex-PRESS植入术组(文中简称为Phaco Ex-PRESS组)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文中简称为Phaco-Trab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规律随访,评估手术的中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Phaco Ex-PRESS组和Phaco-Trab组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26.44±12.26mm Hg和27.19±12.73 mm Hg,两组间术前眼压无统计学差异(t=0.212,p=0.833);术后12个月眼压分别为15.80±6.04 mm Hg和15.47±3.20 mm Hg,与术前相比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26;t=3.261,p=0.005),但两组间术后12个月眼压无统计学差异(t=-0.169,p=0.846)。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手术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70.8%(Phaco Ex-PRESS组)和90.6%(Phaco-Trab组),两组完全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两组患者术前log MAR视力中位数分别为0.52(0.19,1.44)和0.40(0.22,0.9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U=296.5,p=0.944),术后12个月时视力分别为0.10(0.01,0.30)和0.22(0.10,0.40),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U=129.0,p=0.133)。两组患者术前平均杯盘比分别为0.73±0.22和0.75±0.1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325,p=0.747),术后12个月杯盘比分别为0.80±0.17和0.80±0.1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000,p=1.000),且与术前相比均无进展(t=-0.378,p=0.874;t=-0.805,p=0.439)。Phaco Ex-PRESS组术中(?2=8.000,p=0.005)并发症较Phaco-Trab组少,两组均无影响视功能的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角膜内皮计数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减少,但各随访时间点两组间角膜内皮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联合Ex-PRESS植入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与传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具有相近的降眼压效果,但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也不会产生更多的角膜内皮损伤。

蔡卫华,周小红,季小锋,陈诗雅[7](2014)在《表麻结膜下麻醉手法小切口超硬核白内障手术》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麻醉在手法小切口超硬核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58例(295眼)不宜行超声乳化的超硬核白内障在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麻醉的情况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258例(295眼)手术麻醉效果成功率达100%,术中均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导致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表麻联合结膜下麻醉在手法小切口超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祁涛,钟守国,高立,曾晓燕,曾先国,李倩[8](2013)在《白内障3mm小切口手法碎核乳化摘出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3.0 mm带球结膜蒂角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50眼)的ⅠⅢ级核的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3.0 mm带球结膜蒂角膜缘隧道式切口,经劈核、分核、捣核、搅核等碎核乳化后摘出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不包眼,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变化。结果术后6h视力≥0.3者为26眼(52%);术后1d视力≥0.5者41眼(82%);术后1周视力≥0.5者46眼(92%);术后1月视力≥0.5者48眼(96%)。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对ⅠⅢ级核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好而实用手术方式。

张志明,吕颖哲,高鑫[9](2011)在《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治疗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78例(78眼)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满意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表麻下无痛苦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d视力≥0.5者46例(46眼),占58.97%;术后1周视力/>0.5者58例(58眼),占74.35%。结论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是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石东风[10](2007)在《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在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表面麻醉对198例(212眼)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2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1周最佳视力≥0.5者176眼(83.02%),术后1月最佳视力者≥0.5者200眼(94.34%)。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6眼(2.83%),中度角膜水肿4眼(1.89%)。结论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二、门诊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摘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诊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摘出术(论文提纲范文)

(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1.2.2观察指标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BCVA比较
    2.2两组手术前后视觉质量比较
    2.3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2.4两组术后前囊口面积变化情况比较
    2.5两组术后IOL倾斜角变化情况比较
    2.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3)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屈光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检测仪器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术中准备
        1.2.3 术后护理
        1.2.4 测量方法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个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个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2.3 两个组患眼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2.4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2.5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偏心量比较
    2.6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IOL倾斜度的比较
    2.7 两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
    2.8 两个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3.1 本研究对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的意义
    3.2 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的选择
    3.3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眼科中的应用
    3.4 囊袋张力环在超高度近视中的使用安全性
    3.5 囊袋张力环对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
    3.6 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及科研获奖

(6)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Ex-PRES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说明
中文部分
    第一章 绪论
        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与房角关闭的机制
        1.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和分类
        1.1.2 原发性房角关闭的发生机制
        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常用手术方式
        1.3 Ex-PRESS植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受试对象
        2.1.1 患者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试验终止指征
        2.2 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术前准备
        2.2.3 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检查项目
        2.2.4 手术步骤
        2.2.5 术后随访时间点
        2.2.6 术后处理
        2.2.7 眼压失控处理
        2.2.8 手术成功标准
        2.2.9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资料
        3.2 Phaco Ex-PRESS与Phaco-Trab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3.2.1 手术疗效
        3.2.2 手术安全性
        3.3
        3.3.2 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 CACD)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部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CG and mechanism of primaryangle closure
        1.1.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1.1.2 The mechanism of primary angle closure
        1.2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1.3 Ex-PRESS implanta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1.4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Chapter 2 Subjects and Methods
        2.1 Subjects
        2.1.1 Source of patient
        2.1.2 Inclusion criteria
        2.1.3 Exclusion criteria
        2.1.4 Termination criteria
        2.2 Methods
        2.2.1 Grouping Method
        2.2.2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2.2.3 Main Inspection Items Used in the Study
        2.2.4 Surgical technique
        2.2.5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2.2.6 Follow-up
        2.2.7 IOP out of control
        2.2.8 Operational success criteria
        2.2.9 Statistical Analysis
    Chapter 3 Results
        3.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3.2 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Phaco Ex-PRESS andPhaco-Trab
        3.2.1 Efficacy of the surgeries
        3.2.2 Safety of the surgeries
        3.3 Phaco Ex-PRESS and Phaco-Trab Changes in Anterior Segment
        3.3.1 Corneal Endothelial Count
        3.3.2 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 (CACD)
    Chapter 4 Discussion
    Chapter 5 Conclusions
    References
致谢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10)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检查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2.2 并发症
3 讨论

四、门诊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摘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法碎核手术与超声乳化术效果比较[J]. 何自芳,秦勤,陈晖,李一壮,解正高.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10)
  • [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J]. 范永琦,申飞,张晨霞,朱珂珂.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9)
  • [3]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屈光误差分析[D]. 张傲琦.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囊袋张力环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研究[D]. 王洪亮.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5]解读《2017年APACRS白内障手术临床实践指南》[J]. 李朝辉,李景兰,叶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04)
  • [6]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Ex-PRES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随机对照研究[D]. 虞茹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5)
  • [7]表麻结膜下麻醉手法小切口超硬核白内障手术[J]. 蔡卫华,周小红,季小锋,陈诗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10)
  • [8]白内障3mm小切口手法碎核乳化摘出的临床应用[J]. 祁涛,钟守国,高立,曾晓燕,曾先国,李倩.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07)
  • [9]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治疗观察[J]. 张志明,吕颖哲,高鑫.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10)
  • [10]表面麻醉下晶状体超声乳化临床观察[J]. 石东风.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7(09)

标签:;  ;  ;  ;  ;  

门诊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