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新区正朝着建设稀土谷的目标大步迈进

稀土高新区正朝着建设稀土谷的目标大步迈进

一、稀土高新区 向建设稀土谷的奋斗目标迈进(论文文献综述)

赵玲艺[1](2020)在《民族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以包头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资源浪费加剧等问题,工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是解决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途径之一。同时,内蒙古要建成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客观上更加进一步促进包头市工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新中国成立时最先发展工业的城市。现如今,包头市由于过于依赖传统工业,科技水平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使得工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加上生态文明建设的增强,民族地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包头市的传统工业被迫面临转型。现阶段,我国宣传提倡绿色发展,为包头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地区的工业,在新形势下,工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以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入手,找到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进行分析之前,初步探讨了什么是民族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和工业绿色发展,介绍了相关理论依据,为本文展开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对包头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有的优势做了简单的介绍,为包头市工业走绿色发展道路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做铺垫。第三部分,通过查询资料和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包头市依赖传统工业、生态监管体制不健全、工业布局不合理、研发投入不足、政府宣传不到位五个方面制约着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第四部分,根据包头市自身的情况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包头市工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制约因素,从政府思想认识、生态监管体制、打造绿色工业园区、科研投入、生态宣传教育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孙嘉乐[2](2018)在《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般城市将会出现城市边缘区这一独特空间,作为城市中心城区与乡镇之间的过渡地带,它会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而逐渐向外推延,这个过程是动态持续的。边缘区一般是城镇化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剧烈和快速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交通和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变革,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也随之在不断演变,这是本研究的宏观背景。内蒙古包头市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发展各时期均有着不同的鲜明特征,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内外的经济发展和其他有关动力机制,同时,城市边缘区的产业布局和功能调整也推动着城市整体格局的演化变迁。近年来随着人口与产业的持续扩散,包头城市空间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转折路口,开始出现居住与就业、耕地保护与城市拓展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诸多矛盾,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包头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提出优化调整措施。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的范围和分析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演变。第二部分,对影响包头市城市边缘区演变的关键要素进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现状特征与问题。最后,第三部分,因包头市城市格局独特,地势狭长且南北部均受到生态廊道的制约,如何总结借鉴成功的城市边缘区发展经验并根据包头自身条件,探寻适宜且可持续的城市空间集约发展道路乃至推动大区域内呼包鄂城镇群一体化发展的方法成为本文力图探究和回答的问题。本研究将通过ArcGIS、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总结包头市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的变迁与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构发展规律的影响要素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进而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和策略。

么红杰[3](2012)在《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发展规划,是政府对未来科技活动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发展前景及科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战略预期。从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内蒙古一直不间断地分阶段进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与国家已经制订和实施了8个专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内蒙古至今制定和实施了4个科技发展五年计划,3个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不同时期科技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回顾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科技规划编制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1947—1978),以“奠定基础,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为目标,迅速建立起了强大的科研基础和完善的科研体系,这期间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改革开放后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着不同的发展特征。第一阶段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和“面向、依靠”的战略方针,努力破除经济与科技脱节的旧体制,先后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七五(1986-1990)”科技发展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八五”(1991-1995)科技发展规划》。第二个阶段通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确立“创新、产业化”指导方针,调整科技基础结构,建设区域创新体系。1996年,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条例》;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区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若干政策》。第三个阶段通过探索具有自治区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把向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努力作为面向未来的总体策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2006-2020)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五十年来,在国家宏观科技政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事业顺应经济发展背景、科技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的变化,不断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区情,始终以制订、完善、实施科技规划作为科技战略发展的载体,引领科技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由“促进”到“支撑”,由“推动”到“引领”的历史性转变。但在科技规划实施过程中,内蒙古仍然存在重设计决策、轻执行评估;重行政指令、轻市场指导;重省市级层面的科技战略、轻旗县级层面等问题。特别是在科技规划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广、评价原则、方法较难把握、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等原因,虽然内蒙古在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但对于科技发展规划后续的执行、执行过程中的评估、评估之后的改进和动态更新与修正,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来终结则关注不够,尤其是缺少对科技规划整体实施效果的评估,使得花费了很大精力制订的规划在指导科技实践和进步方面发挥的效力有限。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内部辑刊等史料的基础上,开创性地综合回顾与总结了内蒙古科技规划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这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对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区域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估的可行性路径选择与方法模型,为决策层今后树立开展科技规划绩效评价的理念提供了科学论证和方法选择。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而提出通过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评估规章制度和系列评估专业规范,加强评估方法的研究;加强科技评估环境建设,系统地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等措施加快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步伐的建议。

张玮[4](2003)在《稀土高新区 向建设稀土谷的奋斗目标迈进》文中提出本报讯(通讯员张玮)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建设“内蒙古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稀土谷)”项目专家论证会。 与会院士、专家在听取了稀土高新区贺海钧副主任对项目的详细介绍后,对“内蒙古稀土新材料产

二、稀土高新区 向建设稀土谷的奋斗目标迈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土高新区 向建设稀土谷的奋斗目标迈进(论文提纲范文)

(1)民族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以包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法
        3.调查法
一、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一)理论依据
        1.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2.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理论
        3.习近平生态思想理论
    (二)概念界定
        1.民族地区城市工业
        2.绿色发展
        3.工业绿色发展
二、包头市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包头市工业发展的历史
        1.基本建设阶段
        2.发展受阻阶段
        3.恢复发展阶段
        4.重新布局阶段
        5.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二)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的优势
        1.民族政策优势
        2.资源和区位优势
        3.其他优势
三、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依赖传统工业
    (二)政府管理缺陷
    (三)“工业围城”造成的环境问题
    (四)企业创新能力低
    (五)公民环境保护理念欠缺
四、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生态监管体制不健全
    (三)工业布局的不合理
    (四)研发投入不足
    (五)政府宣传教育不到位
五、包头市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政府思想认识
    (二)完善生态监管体制
        1.加快生态监管法治体系建设
        2.完善监督体制
        3.完善公众监督举报渠道
    (三)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四)加大科研投入
    (五)完善生态宣传教育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中文期刊类
    (三)其他类

(2)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基本概念
        2.1.1 城市空间
        2.1.2 城镇化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关于城市空间结构
        2.2.2 关于城市郊区化
        2.2.3 关于城市边缘区
        2.2.4 关于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的研究
    2.3 经典理论与参考案例
        2.3.1 经典理论及借鉴
        2.3.2 参考案例及评述
    2.4 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2.4.1 包头市边缘区界定的理论依据
        2.4.2 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的划分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的演变与规律
    3.1 包头市城市边缘区概况及发展历程
        3.1.1 城市边缘区的演变历程
        3.1.2 包头城市边缘区现状概况
    3.2 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的演进规律与特征
        3.2.1 工业导向式空间扩展
        3.2.2 东西轴向主导式生长
        3.2.3 内外向共同扩展模式
    3.3 包头市城市边缘空间扩展影响因素分析
        3.3.1 自然地理因素
        3.3.2 产业经济结构
        3.3.3 人口居住分布
        3.3.4 道路交通因素
        3.3.5 商业配套布局
        3.3.6 法律规划政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4.1 包头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优化原则
        4.1.1 整体化原则
        4.1.2 集约利用土地原则
        4.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4.2 包头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4.2.1 构建紧凑型城镇空间结构
        4.2.2 设置城市边缘区增长边界
        4.2.3 培育城镇区域内二级中心
        4.2.4 边缘区用地功能复合发展
        4.2.5 加强呼包鄂城镇群的联系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3)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理论层面
        1.1.2 现实层面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我国宏观科技政策的研究综述
        1.3.2 科技政策理论研究综述
        1.3.3 区域科技政策研究综述
        1.3.4 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1.3.5 少数民族科技政策研究综述
        1.3.6 内蒙古科技规划、政策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第二章 建国初期,内蒙古开始全面规划科技事业
    2.1 国家确定集中科技资源解决经济建设关键问题的政策
        2.1.1 “十二年”科技规划
        2.1.2 《科研工作十四条》和《十年规划》
    2.2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
    2.3 内蒙古自治区《1961——1962年科技发展纲要》和《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
第三章 内蒙古科技事业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规划更加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1 国家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确立
        3.1.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与《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3.1.2 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的确立——迎接新的世界产业革命的挑战
        3.1.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3.2 内蒙古科技事业从瘫痪到恢复
        3.2.1 建国以来自治区召开的第一次科学大会
        3.2.2 自治区科技工作进入全面快速恢复发展时期
第四章 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三个层次科技计划
    4.1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
        4.1.1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4.1.2 “科教兴国”战略确立
    4.2 内蒙古开始实施“八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科技三项改革稳步推进
        4.2.1 内蒙古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4.2.2 科研机构事业费管理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拨款制度改革政策
        4.2.3 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成果丰硕
        4.2.4 农村牧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4.2.5 民办科技机构崭露头角,成为科技改革新的“生力军”
    4.3 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3个层次科技计划
        4.3.1 星火计划与振兴农村经济
        4.3.2 火炬计划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3.3 攻关计划
        4.3.4 其它相关配套科技计划与政策
第五章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5.1 国家确立以创新为主线的科技政策
        5.1.1 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
        5.1.2 科技人才体系不断完善
    5.2 科技计划集中集成,六大领域重点突破,自治区全面推进“科教兴区”战略
    5.3 建立新型科研结构和区域创新体系
        5.3.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及科研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出台
        5.3.2 科研机构转制攻坚战
        5.3.3 全区技术创新大会
        5.3.4 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5.4 新世纪之初科技基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5.4.1 科技生产力布局136程
        5.4.2 科技计划5226体系
        5.4.3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从“科教兴区”到“科技强区”转变
        5.4.4 科技政策规划体系
        5.4.5 科技投资结构
第六章 内蒙古科技发展的经验与反思
    6.1 内蒙古科技事业五十年(1958-2008)的发展
    6.2 值得借鉴的几条经验
        6.2.1 以科技规划引领科技战略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6.2.2 加快原始创新步伐,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先发优势
        6.2.3 通过技术进步重大项目推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
        6.2.4 全力打造特色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取得显着成效
        6.2.5 强化高层次引进和培养,实现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6.3 有待反思的几个问题
        6.3.1 科技政策与宏观政策关联度大,宏观政策的偏差易致科技政策的盲动
        6.3.2 科技投入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受到制约
        6.3.3 研究开发能力仍然不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6.3.4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受制约
        6.3.5 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创新能力的发挥
        6.3.6 科技创新制度与环境不健全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6.4 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6.4.1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宏观体系
        6.4.2 在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研发平台和产业化载体的升级工作
        6.4.3 推动激励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6.4.4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6.4.5 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
        6.4.6 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科技观,整体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
第七章 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价
    7.1 科技评价综述
        7.1.1 科技评价的范畴和主要方法
        7.1.2 我国科技评价的发展
    7.2 内蒙古科技评价现状
    7.3 以“十一五”为例,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
        7.3.1 决策单元的界定与评价指标的选择
        7.3.2 样本归集
        7.3.3 样本运算及分析
    7.4 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
        7.4.1 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
        7.4.2 加强对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健全科技评估专业规范
        7.4.3 系统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统筹科技评估环境建设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稀土高新区 向建设稀土谷的奋斗目标迈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以包头市为例[D]. 赵玲艺.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包头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孙嘉乐.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02)
  • [3]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D]. 么红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07)
  • [4]稀土高新区 向建设稀土谷的奋斗目标迈进[N]. 张玮. 科技日报, 2003

标签:;  ;  ;  

稀土高新区正朝着建设稀土谷的目标大步迈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