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限元法计算环状供水管网的电算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亮[1](2021)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管道布置形式水力过渡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水锤是有压管道中的一种水力过渡现象,是影响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建筑给水管道水锤研究重心主要在对建筑水锤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防护等方面的介绍,而缺乏对于给水系统管网不同布置形式下水力过渡特性的深入探索,因而本文以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上行下给与下行上给管道布置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管道布置形式在事故停泵与快速关阀过程中的水锤影响。第一,分析水锤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依据水锤基本理论,介绍水锤波速以及水锤基本微分方程式推导过程,并且在特征线数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便于计算机编程处理的相容性方程,为后文水锤仿真模拟提供理论基础。第二,以给水系统中常见的上行下给与下行上给两种管道布置形式作为研究对象,将“最大压力包络线”和“最小压力包络线”作为水锤危害判别依据,并以停泵水锤为例,分析两种管道布置形式下的水力过渡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管道的安全余量较大,两种布置形式都可以承受水锤最大压力,但是对于水锤最小压力,上行下给供水方式更容易产生负压真空,发生水柱分离。再结合水力学相关知识,说明了水柱分离空腔形成条件,分析了上行下给更容易产生水柱分离的原因。第三,建立建筑给水系统水锤计算程序,介绍程序可以实现的计算功能,为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水锤防护提供了技术指导。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并进行水锤仿真实验,将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水锤计算程序的可靠性。第四,以某一高层建筑为例,构建两种管道布置形式的供水模型,并进行水力瞬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事故停泵中,下行上给与上行下给的最大水锤压力分别为120.2m、181.6m;在快速关阀中,下行上给与上行下给最大水锤压力分别为118.2m、136.9m。两种工况下,水锤最大压力都控制在管道承压值范围内,不会发生爆管风险;但从最小水锤压力分析中可知,两种工况下,上行下给水平干管更容易产生负压真空现象,发生水柱分离,因此在管道布置形式上下行上给要优于上行下给。针对建筑给水系统水锤影响,设计气压水罐及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水锤防护措施,结果表明,两者都能起到消减最高正压的效果,达到保护卫生器具和管路系统安全工作的目的,同时气压水罐还可以有效抑制负压的形成,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
李婷婷[2](2017)在《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给水管网的扩建或新建是解决城市供水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其关键是优化给水管网的管径组合设计方案。遗传算法是求解给水管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常用优化算法。但是,遗传算法及其改进算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把算法与优化问题的属性相结合,这可能导致算法在求解具体问题时搜索效率降低,难以直接应用于计算量大且复杂的实际给水管网工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明晰优化问题的属性和算法的欠缺之处,提出一种遗传算法与优化问题的属性相结合的新算法,合理地指导算法的搜索方向,进而提高进化效率。发现给水管网优化设计问题的各个参数在实际问题中都有相应的物理意义,各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例如流速和管径两者之间密切相关。而且,遗传算法在遗传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随机搜索相同管径范围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自适应遗传算法(AAGA)。该方法在遗传过程中以第n代中的管径和流速值为依据,调整n+1代中的管径可选范围,实现对管径范围的自适应调节。以小型管网为计算案例,验证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和EPANET水力搜索引擎建立的遗传算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自适应遗传算法和遗传算法均能成功获得计算案例的最低造价方案,证明了两种算法的切实可行性。采用纽约隧道扩建管网为较小规模管网应用案例,比较了自适应遗传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化效果。与文献中遗传算法相比,发现在获得相同的优化结果时,自适应遗传算法使用的遗传代数仅为7代,远远少于前人使用的遗传代数10000代,计算效率更高。与本研究的遗传算法相比,发现自适应遗传算法能仅进化7代获得较优的优化方案。以延安市某新建管网为较大规模管网应用案例,测试和评价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优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在低流速范围选取控制参数,种群中的部分个体参与自适应调节过程时,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自适应遗传算法仅用2代的遗传代数收敛到更优的结果。并且,通过优化新算法的关键参数,确定各个参数的最优值或者最佳取值范围,可以进一步提升算法的优化性能,为实际工作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参数设置建议。
万德民[3](2016)在《舟山LNG接收站装船管路系统典型工况水锤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接收站是借助LNG运输船,对转运来的LNG在站内完成接收、储存、气化以及外输(包括气态和液化)等作业过程的场站,其接收和储存的主要介质是LNG,其标准沸点约-162℃。由于LNG易燃易爆的特性,液化天然气作为优质的能源,带给人们便利同时,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危险性。而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中,最易发生事故的是站前的装船管路系统,在这段管路系统中,易发生由于流速变化引起的水锤事故,造成管路系统的疲劳损害,更有甚者产生爆管现象,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在LNG接收站建设过程中,研究有关液化天然气装船管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某LNG接收站装船管路系统进行研究,基于水力瞬变流分析理论,应用相关的工程软件,对管路系统进行建模;通过对管路系统的结构及运行工况的分析,确定系统的最不利工况;在分析不利工况的计算结果基础上,对管路系统的拓扑结果以及运行进行指导和优化。首先,本文分析了行业内成熟的水锤分析软件,通过对软件的比较,综合确定了本文分析所采用的软件为AFT Impulse软件;其次,分析并推导了所采用的稳态和瞬态数学模型和求解算法,分析了软件中的瞬态气穴模型、泵、阀门、瞬态汽锤力等数学模型;然后,对LNG接收站装船管线系统进行分析,确定了AFT Impulse软件输入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最后,对LNG装船管道系统建立求解模型,通过对工艺过程的分析,确定需要进行瞬态水力计算的工况条件,阀门启闭时间等,得出系统的稳态计算结果和瞬态水力计算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一套可行的LNG装船管道系统的分析方法;水锤分析结果表明,对选取的不利工况条件下,最大水锤波压力在合理设计范围内,最大静态压力安全性校核满足要求。
连建珑[4](2013)在《波速及其变化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输水管道工程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工程,同时它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供水和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供水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故跨流域、长距离输配水就成为保障生活、生产用水的有效措施。在输水管道中,由于水流速度的剧变极易发生水锤事故,水锤现象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水锤波速就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对水锤波速以及波速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波速对暂态过程的影响规律并提出改善管道水锤波动的有效措施。因此,分析研究波速及其变化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对输水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水锤波的波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大部分因素对波速的影响都不能够定量地表达,所以只能对其作近似的计算和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水锤波速大小的影响,来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水锤波速及其常用的计算表达式。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引起水锤波速改变的因素就是管材和管径的改变,其中管材的改变对波速大小的影响更为明显。本论文结合管路整体管材改变和局部管材改变两种典型的波速变化的工程实例来研究波速及其变化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利用水锤计算特征线法对工程实例暂态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当管线发生断流水锤时,水锤升压随着波速的增大而升高,当不发生断流弥合水锤时,波速对水锤升压的影响不明显;管道存在局部管材变化时,由于水锤波在分界面处发生散射现象,诱发产生新的水锤波动,导致管内水锤波动加剧,其中管道中部局部管材突变对水锤升压的影响最大;当波速发生变化时,相同的水锤防护措施并不能达到相同的水锤防护效果,故波速变化时应对管道水力过渡过程重新进行计算。本文的研究对输水管道的优化和水锤的防护具有参考价值。
欧楠[5](2010)在《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阀防护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距离输水工程越来越多。长距离输水有重力输水和水泵加压两种方式,重力输水系统不需要水泵加压,正常运行时测压管水头小于静水头,但是,当管路上的闸、阀关闭后,管中最大静水头即为地形最大落差,落差越大,管道承受的压力越高,当闸、阀发生非正常关闭时,若关闭程序不当,可能因关阀水锤造成管道破裂,甚至造成断流弥合水锤。巨大的水锤压力常常影响着管路的正常运行甚至是带来毁灭性的危害。因此伴之而来的输水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所以本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安全调度意义重大。对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路系统的水锤防护研究,国内外已有多种的解决方法和防护措施,其中阀门作为最常见的管道附件。本文主要通过对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路系统的水锤防护模拟计算,提出这类输水系统的有效水锤防护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气液两相流在输水管道中的各种流态以及流态间的转化,并对管道中气囊运动的升压问题、危害以及管道排气的问题进行了探讨。(2)阐述了重力流的概念、引起水锤的原因、水锤的特点和分类以及管路的压力特点。总结了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路的水锤防护技术,并对活塞式减压阀、两阶段缓闭蝶阀这两类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3)结合前人的研究,阐述了长距离重力流水锤计算的基本理论—水锤基本方程式和特征线法,以及有压管路中阀防护与阀调节的基本原理,并给出活塞式减压阀、两阶段缓闭蝶阀以及简单管路、复杂管路的边界条件条件。(4)探讨了进排气阀在长距离输水重力流水锤防护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进排气阀的防护原理、分类、技术性能以及设备选型、设置的技术要点,建立了进排气阀水锤计算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的边界条件。(5)采用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语言,开发了长距离重力流水锤防护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在设计单位提出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对活塞式减压阀和两阶段缓闭蝶阀关阀水锤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比较,提出了活塞式减压阀最优的关阀时间和相应的关阀指数。(6)对重力流输水管路中安设进排气阀的选型和安装位置进行了初步计算。应用水锤计算程序,对管路采用减压阀加进排气阀、蝶阀加进排气阀两种联合防护措施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管路的阀门防护关闭程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重力流输水管路中较合理的防护措施,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当然,水锤波速的合理确定、重力流输水管路气囊在管道中的运动模式、升压机理、模型的建立及复杂管道中的串联管道水锤计算模型的建立,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
秦芳芳[6](2009)在《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针对供热管网实际情况,建立了通用的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并进行编程求解。对节点方程法进行改进,构造了新的迭代方程式,提高了计算收敛性。运用Visual Basic语言结合Access数据库编制了水力计算软件,并实现了管网运行工况相关数据的图形显示及查询。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算法合理、收敛性好,可为热网的安全运行及设计改造提供有效依据。此外,利用编制的软件对多热源环状管网变工况实例进行了水力计算,得到了管网的管段流量、流速、水头损失、比摩阻等参数,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李晓将[7](2008)在《室内消火栓环状给水管网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室内消火栓系统作为国家规范强制要求设置的消防设施,是扑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重要手段。室内消火栓系统给水管道有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种形式。环状管网的各个竖管彼此相通,水流四通八达,供水能力比枝状管网大,在火场需要增大供水量时,通过水泵接合器和环状管网可以满足火场的需要;同时供水安全可靠,在管网某管段维修或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火场供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4.2条第1款规定:“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其消防给水管道应连成环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4,2005年)7.4.1条规定:“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由此可见,建筑物体积大于5000m3的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给水管道都要求是环状管网。本文在阐述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组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消火栓系统不同的环网供水方式。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建筑物结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供水方式。供水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系统的投资经济性、运行可靠性等多方面问题,关系到系统压力平衡以及水泵、水箱设置、管道布置等多方面的重要问题,往往决定着系统的成功与失败,是给排水设计人员在高层项目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室内消火栓环状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估算法,或将环状管网简化为枝状管网,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有较大误差,造成消火栓给水泵的选择或系统减压不合理。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的数学模型,建立管网整体矩阵,应用对称正定方程组的平方根法求解管网水力平衡方程,得出各项水力要素。编写通用电算程序,能快捷准确进行水力计算,在精度上远高于目前的近似计算。用有限元法建立消火栓系统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比较接近管网中水流形态,具有方法简单,输入原始数据少,迭代收敛速度快,计算精确的优越性。该方法也可以被借鉴到室内外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将极大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本论文只是提供了环网水力计算的一种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对于整套计算软件的编制还需与专业编程人员密切配合。此软件的开发将是管网设计工作的一次重大进步。
刘庆[8](2008)在《注水管网模拟仿真及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最优化理论、工程流体力学等相关理论,主要解决油田注水管网布局优化、注水参数优化,对油田注水管网进行模拟仿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优化。建立空间地理数据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对注水系统仿真模拟,应用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注水系统的空间查询和布局优化等。应用地理信息网上发布软件WebGis实现油田注水系统信息的矢量图形发布,实现了地面工程注水系统图形与生产动态信息的结合。对注水管网总体布局进行数学建模,实现布局优化,包括井组布局优化、配水间布局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等。利用最优化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注水系统的参数优化主要是考虑管材造价、管网动力能耗和热力能耗等,并对其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优经济管径。通过利用流体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压降方程等对注水管网进行平差计算,求解注水管网关键节点的流量和水头损失等数据,为生产管理、制定运行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水力计算基础上综合实施管网改造、注水井局部增压、泵减级、泵切轮、管网布局优化等措施,来降低油田注水系统能耗。
张金[9](2007)在《消火栓给水系统动态模拟》文中研究说明建筑消防是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又是建筑消防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灭火方式。长期以来,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习惯了环状管网按枝状管网计算,造成了计算结果有一定的人为误差。本文在介绍消火栓系统的组成、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消火栓系统常用的给水方式,并讨论了每种给水方式的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建筑物结构的不同进行组合和扩展。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消火栓给水系统超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消火栓给水系统超压的有效措施。讨论了在消防过程中,消火栓系统管网中水流的真实状态。认为某一点着火后,不仅是传统的计算管路有水流通过,其他的管路也有水流通过。在此基础上,根据消火栓系统出水的的特点,应用环状管网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建立数学模型。该方法在计算水头损失、管段流量、消火栓节点压力等方面比传统方法要更加准确,也可被借鉴用于室外给水管网的计算。编制了计算程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计算准确、使用方便的计算软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在按规范要求最小管径计算时,管道中水流的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因此消火栓系统管径有进步缩小的空间。
闫明[10](2007)在《大流量较平坦长距离有压输水管理水锤防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使我国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供水管网的老化,水体污染等引起的供水量的不足,这使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水资源的缺乏已严重阻碍了一些城市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和地方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长距离引水工程的建设。如近几年来的南水北调、内蒙古引黄、引黄济青、引黄入晋等等。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中,最常见而又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长距离输水管线的防护问题。为了对长距离输水管线水锤防护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本文以输平坦大管径大流量的长距离管线的水锤防护为研究方向,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长距离输水管的水力流态及演化进行了阐述,由此出发,对管道常用的各种水力设备及设施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分析,探讨了长距离输水工程中水锤防护对设备的要求,并结合珠海平岗输水管线、康平电厂输水管线、大伙房输水入连应急工程输水管线工程实例为较平坦长距离大流量输水管线的水锤防护提出参考意见。对于长距离输水工程的水锤防护设备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意义。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水力过渡过程中常用的特征线法,结合特征线法以及水锤防护设备的结构及性能特点,提出了在工程实际计算中设计人员对水锤防护设备性能了解的重要性,水力过渡分析过程中必须从设备性能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合理的边界条件,以几种排气阀为例分析了不同类型排气阀性能的不同,和采用的边界条件的不同。对长距离输水管线水力过渡分析提供了参考价值。本文结合长距离较平坦输水管线断流水锤的特点,分析了有压输水管道气囊运动特点以及断流水锤的最佳防护方式,结合大伙房输水入连应急工程等工程实例提出了在平坦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断流弥合水锤的最佳防护措施,不仅在大伙房输水入连应急工程方案分析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类似工程水锤防护提供了参考价值。
二、有限元法计算环状供水管网的电算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限元法计算环状供水管网的电算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管道布置形式水力过渡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锤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 |
1.2.2 建筑给水系统水锤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锤计算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水锤现象概述 |
2.1.1 水锤成因 |
2.1.2 水锤分类 |
2.1.3 水锤危害 |
2.2 水锤波速计算公式 |
2.2.1 Parmakian水锤波速计算公式 |
2.2.2 Halliwell水锤波速计算公式 |
2.3 水锤基本微分方程 |
2.3.1 运动方程 |
2.3.2 连续性方程 |
2.4 特征线数值计算方法 |
2.4.1 特征线方程推导 |
2.4.2 有限差分方程推导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层给水系统管道布置形式水力过渡研究 |
3.1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水锤产生的原因 |
3.2 高层建筑供水方式类型 |
3.2.1 水泵—水箱供水方式 |
3.2.2 变频调速供水方式 |
3.2.3 叠压供水方式 |
3.3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管道布置方式水力过渡研究 |
3.3.1 上行下给布置方式 |
3.3.2 下行上给布置方式 |
3.3.3 不同管路布置形式的水力过渡特性对比研究 |
3.4 水锤计算基本边界条件 |
3.4.1 高层建筑管路系统边界条件 |
3.4.2 高层建筑防护设备边界条件 |
3.5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水锤防护措施 |
3.5.1 常用防护措施 |
3.5.2 其他防护措施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锤计算程序与模型校核 |
4.1 程序开发利用 |
4.1.1 软件模拟水锤防护的意义 |
4.1.2 水锤计算软件的选择 |
4.1.3 程序功能介绍 |
4.1.4 水锤计算数值模拟 |
4.2 模型校核 |
4.2.1 实验平台搭建 |
4.2.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4.2.3 软件模拟仿真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案例研究 |
5.1 工程案例背景 |
5.2 不同管道布置形式的给水系统模型 |
5.2.1 计算参数设计 |
5.2.2 瞬态模拟仿真 |
5.2.3 水锤防护方案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见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传统优化算法 |
1.2.2 智能优化算法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2.1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概念 |
2.2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2.2.1 目标函数 |
2.2.2 水力约束条件 |
2.2.3 管径约束条件 |
2.3 约束条件的处理 |
2.3.1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求解条件 |
2.3.2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求解方法 |
2.3.3 给水管网的建模流程 |
2.4 优化问题的物理属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应用于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
3.1 遗传算法简介 |
3.2 自适应遗传算法构想 |
3.3 基础概念 |
3.4 基本流程 |
3.4.1 编码方式 |
3.4.2 种群的初始化 |
3.4.3 种群中个体的评价 |
3.4.4 约束条件的处理 |
3.4.5 自适应调节过程 |
3.4.6 遗传操作过程 |
3.4.7 终止条件 |
3.5 编码与操作 |
3.6 算例应用 |
3.6.1 算例简介 |
3.6.2 算例数学模型 |
3.6.3 算例优化结果 |
3.6.4 自适应调节过程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案例研究 |
4.1 纽约管网案例 |
4.1.1 案例简介 |
4.1.2 优化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
4.1.3 自适应调节过程 |
4.1.4 参数优化 |
4.2 延安管网案例 |
4.2.1 案例简介 |
4.2.2 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 |
4.2.3 自适应调节过程 |
4.2.4 参数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延安某管网案例中的节点基础数据 |
附录B 延安某管网案例中的管段基础数据 |
附录C 延安某管网案例中的相同初始种群中造价最低5059万元方案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舟山LNG接收站装船管路系统典型工况水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理论的发展状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水锤分析软件对比与优选 |
2.1 常见水锤分析软件的介绍 |
2.1.1 AFT Impulse管道系统水锤分析软件 |
2.1.2 Flowmaster软件 |
2.1.3 Pipe2010:surge软件 |
2.1.4 HAMMER水锤和瞬态分析软件 |
2.2 软件的评价及比选 |
2.3 AFT IMPULSE软件操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锤分析基础理论 |
3.1 稳态分析方法 |
3.1.1 稳态计算方法 |
3.1.2 压降计算方法 |
3.2 瞬态分析方法 |
3.2.1 压力波速度 |
3.2.2 特征线法 |
3.2.3 瞬态气穴模型 |
3.2.4 管道分段 |
3.2.5 泵的边界条件处理 |
3.2.6 瞬态水锤力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LNG接收站装船系统及边界条件 |
4.1 接收站工程概况及研究对象 |
4.2 LNG装船工艺流程 |
4.3 基本参数 |
4.3.1 操作条件 |
4.3.2 LNG物性参数 |
4.3.3 装船泵 |
4.3.4 管道参数 |
4.3.5 装船系统的阀门参数 |
4.4 LNG装船管道系统计算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LNG装船管道系统计算与结果分析 |
5.1 系统稳态工况分析 |
5.2 装船阀门关闭时间 |
5.3 模型需要分析的工况研究 |
5.4 系统瞬态工况分析及结果 |
5.4.1 装船工况管线水锤波压力 |
5.4.2 系统最大最小静态压力 |
5.5 防范水锤发生的措施及应急预案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及附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波速及其变化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水锤现象综述 |
1.2.1 水锤的一般理解 |
1.2.2 水锤的成因及分类 |
1.2.3 水锤的危害 |
1.3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1.3.1 国外水锤研究概述 |
1.3.2 国内水锤研究概述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水锤波的波速及其影响 |
2.1 水锤波速基本理论及公式推导 |
2.1.1 水锤波速的定义 |
2.1.2 水锤波速一般表达式的数学推导 |
2.2 水锤波波速的影响因素 |
2.2.1 管壁的约束对波速的影响 |
2.2.2 管道构造对波速的影响 |
2.2.3 压力对波速的影响 |
2.2.4 温度对管道内波速的影响 |
2.2.5 管材对水锤波速的影响 |
2.2.6 截面形式对水锤波速的影响 |
2.2.7 液体掺气量对水锤波速的影响 |
2.3 波速对管道内水锤压力波的影响 |
2.3.1 波速对水锤压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
2.3.2 水锤压力波的散射现象 |
2.3.3 波速对断流水锤弥合升压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水锤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确定 |
3.1 水锤计算的基本理论 |
3.1.1 水锤的基本微分方程 |
3.1.2 水锤计算的特征线法 |
3.1.3 简化的特征线有限差分方程式 |
3.2 常见的边界条件方程式 |
3.2.1 上游端为已知水位水池的边界条件 |
3.2.2 上游端的流量为时间的已知函数的边界条件 |
3.2.3 上游为正常运转的离心泵的边界条件 |
3.2.4 管路末端为水池的边界条件 |
3.2.5 管道中安装进排气阀的边界条件 |
3.2.6 箱式双向调压塔边界条件 |
3.2.7 管道下游端为阀门的边界条件 |
3.2.8 管道变管径、变管材串联连接的边界条件 |
3.2.9 超压泄压阀处的边界条件 |
3.2.10 离心泵事故停泵的边界条件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水锤综合防护的计算机数值模拟 |
4.1 计算机模拟的意义及软件的开发 |
4.2 管路水力暂态数值模拟的计算程序 |
4.2.1 简单管路水力暂态的计算程序 |
4.2.2 断流弥合水锤的计算程序 |
第五章 管路整管水锤波速变化的工程实例 |
5.1 张家口云州水库调水工程支线一级泵站输水实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主要计算参数 |
5.1.3 管线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停泵 |
5.1.4 采取在指定桩号处安装缓冲排气阀的措施 |
5.1.5 采取在指定桩号处加装调压塔和排气阀的措施 |
5.1.6 工程小结 |
5.2 杨凌重力流供水工程实例 |
5.2.1 工程概况 |
5.2.2 主要计算参数 |
5.2.3 无防护措施情况下末端关阀 |
5.2.4 采取在指定桩号处安装缓冲排气阀的措施 |
5.2.5 采取在指定桩号处加装调压塔和排气阀的措施 |
5.2.6 工程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管路局部水锤波速变化的工程实例 |
6.1 上海庙、红墩子能源化工基地供水工程 |
6.1.1 基本工程情况 |
6.1.2 主要计算参数 |
6.1.3 管线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停泵 |
6.1.4 采取在指定桩号处安装缓冲排气阀的措施 |
6.1.5 采取在指定桩号加装调压塔和排气阀的措施 |
6.1.6 工程小结 |
6.2 白水县“引石入白”供水工程实例 |
6.2.1 工程概况 |
6.2.2 主要计算参数 |
6.2.3 管线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末端关阀 |
6.2.4 采取在指定桩号处安装缓冲排气阀的措施 |
6.2.5 采取在指定桩号加装调压塔和排气阀的措施 |
6.2.6 工程小结 |
总结与建议 |
总结 |
建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阀防护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长距离输水管道水锤防护发展与现状 |
1.2.2 国内外重力流输水管路水锤防护概述 |
1.2.3 国内外重力流输水管路水锤防护研究的中若干技术问题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长距离输水工程管道的水流特性分析 |
2.1 长距离输水工程管道中的气液两相流 |
2.1.1 气液两相流的形成 |
2.1.2 气液两相流的六种基本形态 |
2.1.3 气液两相流形态的转化 |
2.2 长距离输水工程管道中的气囊升压问题及其危害 |
2.2.1 气囊的形成位置 |
2.2.2 气囊升压机理及其危害 |
2.3 长距离输水工程管道中各类排气方式 |
2.3.1 管道初次充水 |
2.3.2 管道运行阶段 |
2.3.3 关阀 |
2.3.4 开阀 |
2.4 长距离输水工程管道的进排气技术及要求 |
第三章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的特性研究 |
3.1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输水的特点分析 |
3.1.1 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的概念及特点 |
3.1.2 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的水锤分类及原理 |
3.1.2.1 末端关阀水锤 |
3.1.2.2 断流弥合水锤 |
3.2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防护水锤技术分析 |
3.2.1 消能减压防护技术分析 |
3.2.2 关阀水锤防护技术分析 |
3.2.2.1 关阀水锤的阀调节原理 |
3.2.2.2 关阀水锤阀防护技术分析 |
3.2.3 缓冲排气技术分析 |
3.3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的防护措施 |
3.3.1 两阶段缓闭蝶阀 |
3.3.2 减压阀 |
第四章 重力流水锤计算的理论方法及边界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 重力流水锤计算的基本理论 |
4.1.1 水锤波波速的计算 |
4.1.1.1 简单管道水锤波波速的计算公式 |
4.1.1.2 复杂管道水锤波波速计算 |
4.1.2 重力流水锤计算基本方程及特征线解法 |
4.2 重力流管道输水系统的常见边界条件 |
4.2.1 上游蓄水池或水库的边界条件 |
4.2.2 下游末端阀门的边界条件 |
4.2.3 管路中分叉连接点的边界条件 |
第五章 进排气阀在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防护中的应用 |
5.1 进排气阀原理及边界条件的建立 |
5.1.1 进排气阀在重力流输水中的防护原理 |
5.1.2 现有进排气阀的分类及原理介绍 |
5.1.3 进排气阀的数学模型及边界条件的建立 |
5.1.3.1 进排气阀的数学模型 |
5.1.3.2 进排气阀边界条件的建立 |
5.2 进排气阀的性能参数及特点介绍 |
5.2.1 高压微量排气性能曲线 |
5.2.2 低压大量进、排气性能曲线 |
5.2.3 高压限制和缓冲排气性能曲线 |
5.2.4 目前常用进排气阀的性能比较 |
5.3 进排气阀选型计算及设置的复核计算 |
5.3.1 进排气阀选型的技术要点 |
5.3.2 进排气阀选型计算 |
5.3.3 进排气阀的设置原则及复核计算 |
5.3.3.1 进排气阀的设置原则 |
5.3.3.2 进排气阀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防护计算数值模拟的工程案例 |
6.1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防护计算数值模拟简介 |
6.1.1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防护计算数值模拟的意义 |
6.1.2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防护计算数值模拟的内容 |
6.1.3 开发语言的选择 |
6.1.4 计算软件的功能界面 |
6.2 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防护数值模拟工程案例 |
6.2.1 防护措施的选择 |
6.2.2 简单输水系统重力流水锤模拟计算算例——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重力流段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 |
6.2.2.1 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重力流段工程概述 |
6.2.2.2 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重力流段水锤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 |
6.2.3 复杂管道系统重力流水锤模拟计算算例——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管线水锤压力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 |
6.2.3.1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工程概述 |
6.2.3.2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水锤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 |
6.2.4 误差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6)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管网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际管网的模型化 |
2.1 管网的简化与抽象 |
2.1.1 管网的简化 |
2.1.1.1 简化原则 |
2.1.1.2 简化方法 |
2.1.2 管网的抽象 |
2.1.3 管网的分解 |
2.2 图论在管网系统中的应用 |
2.2.1 基本概念 |
2.2.2 管网结构的矩阵表示 |
第三章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的建模及求解 |
3.1 供热系统管路水力计算基础 |
3.1.1 热负荷 |
3.1.2 管段压损 |
3.1.2.1 沿程损失 |
3.1.2.2 局部损失 |
3.1.2.3 管段阻力数 |
3.1.2.4 水泵水力特性公式 |
3.2 管路水力工况的计算 |
3.2.1 水力计算的基本方程 |
3.2.2 水力工况计算的基本方法 |
3.3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3.3.1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
3.3.2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的求解 |
3.3.2.1 算法实现 |
3.3.2.2 算法改进 |
第四章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软件的开发 |
4.1 Visual Basic 语言及 Access 数据库 |
4.2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软件的编制 |
4.2.1 关于计算程序的几点说明 |
4.2.1.1 利用矩阵存储各基本单元间的拓扑关系 |
4.2.1.2 管径的调整 |
4.2.1.3 采用自定义变量类型 |
4.2.2 软件功能实现 |
4.2.2.1 登陆及注册 |
4.2.2.2 管网参数 |
4.2.2.3 管段参数 |
4.2.2.4 计算结果查询 |
4.2.2.5 计算结果图示 |
4.3 实例验证 |
第五章 供热管网变工况水力计算 |
5.1 正常运行工况 |
5.2 无调峰热源工况 |
5.3 管段故障工况 |
5.4 管网扩建工况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热水网路局部阻力当量长度表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7)室内消火栓环状给水管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火灾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过程 |
1.1.1 燃烧的条件 |
1.1.2 火灾发展的过程 |
1.2 我国的消防现状 |
1.2.1 目前我国的消防模式 |
1.2.2 目前建筑消防的主要措施 |
1.2.3 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和耐火等级 |
1.3 消火栓灭火系统的地位及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2 消火栓给水系统综述 |
2.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
2.2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主要部件 |
2.2.1 消火栓 |
2.2.2 消防水箱 |
2.2.3 消防水泵 |
2.2.4 水泵接合器 |
2.2.5 消防水池 |
2.2.6 辅助供水设备 |
2.2.7 减压设备 |
3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供水方式及其性能研究 |
3.1 消火栓系统的供水方式 |
3.1.1 按用途 |
3.1.2 按压力 |
3.1.3 按管网形式 |
3.1.4 按建筑高度决定是否分区供水 |
3.2 不分区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
3.3 并联分区供水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
3.3.1 低区利用外网压力供水的并联分区 |
3.3.2 分泵供水的并联分区 |
3.3.3 变频调速泵供水的并联分区 |
3.3.4 多出口泵供水的并联分区 |
3.3.5 减压阀减压供水的并联分区 |
3.3.6 减压水箱减压供水的并联分区 |
3.4 串联分区供水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
3.4.1 串联水泵供水的串联分区 |
3.4.2 串联水箱供水的串联分区 |
3.5 消火栓系统的给水方式的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4 环状管网水力计算的研究 |
4.1 消火栓系统环状管网的水力计算 |
4.1.1 流量分配 |
4.1.2 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 |
4.2 室内消火栓管网的数学模型 |
4.2.1 数学模型 |
4.2.2 水力计算程序 |
4.2.3 电算程序框图 |
4.3 本章小结 |
5 工程验证 |
5.1 工程实例 |
5.2 计算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后续研究的一些意见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注水管网模拟仿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最优化技术 |
1.2 地理信息技术 |
1.3 注水系统优化 |
1.4 本文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 |
2.1 地理信息系统 |
2.2 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
2.3 GIS空间数据建模 |
2.4 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分析 |
2.5 空间分析 |
第三章 注水系统模型 |
3.1 工程流体力学 |
3.2 管网中的流动阻力 |
第四章 注水系统优化 |
4.1 优化总体数学模型 |
4.2 井组布局优化 |
4.3 配水间布局优化 |
4.4 注水站布局优化 |
4.5 空间量算 |
4.6 布局优化计算 |
4.7 经济管径 |
第五章 注水管网计算 |
5.1 注水管网模型 |
5.2 简单迭代法 |
5.3 牛顿-拉普森算法 |
5.4 HARDY CROSS法 |
5.5 解管段法 |
5.6 管网简化 |
5.7 管网计算 |
第六章 注水系统节能优化 |
6.1 注水能量分析 |
6.2 注水系统效率计算 |
6.3 注水系统优化节能方法 |
6.4 注水系统优化运行 |
第七章 软件解决方案 |
7.1 软件 |
7.2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
7.3 网上发布系统 |
7.4 水力计算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9)消火栓给水系统动态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
1.3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 |
1.3.1 建筑室内火灾的发展 |
1.3.2 建筑室内火灾的蔓延 |
1.4 国内外消火栓系统应用的发展现状 |
1.4.1 我国消防工作的现状 |
1.4.2 我国消火栓系统的地位 |
1.4.3 国外发展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消火栓系统综述 |
2.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分类 |
2.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 |
2.2.1 水枪、水带和消火栓 |
2.2.2 消防卷盘 |
2.2.3 消防水箱 |
2.2.4 消防水池 |
2.2.5 水泵结合器 |
2.2.6 消防水泵 |
2.2.7 远距离启动消防水泵设备 |
2.3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给水方式 |
2.3.1 不分区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
2.3.2 并联分区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
2.3.3 串联分区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
2.4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
2.4.1 水枪的充实水柱的长度 |
2.4.2 消火栓布置原则 |
2.4.3 消火栓的布置间距 |
2.4.4 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 |
2.5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水力计算 |
2.5.1 水枪喷嘴处的压力 |
2.5.2 水枪喷射流量 |
2.5.3 水龙带水头损失 |
2.5.4 消火栓栓口所需压力 |
2.5.5 确定消火栓给水管网的管径 |
2.5.6 消防给水管网的水头损失 |
2.5.7 消防水泵的扬程 |
2.5.8 高位水箱设置高度 |
第三章 消火栓系统的超压与减压 |
3.1 系统超压对使用的影响及产生原因 |
3.1.1 系统超压对使用产生的影响 |
3.1.2 系统超压产生的原因 |
3.2 消火栓系统的减压措施 |
3.2.1 正确选择消防水泵 |
3.2.2 消防干管减压 |
3.2.3 消防支管减压 |
3.2.4 选用减压稳压式消火栓 |
第四章 消火栓系统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 |
4.1 消火栓系统管网的动态状况 |
4.2 流量分配 |
4.2.1 流量分配的原理 |
4.2.2 流量分配的方法 |
4.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3.1 单元矩阵 |
4.3.2 单元矩阵的扩展 |
4.3.3 整体矩阵 |
4.3.4 解线性方程组 |
4.4 计算步骤与程序框图 |
4.5 对于本章简化管网的计算结果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5.1 工程简介 |
5.2 原始数据的输入工作 |
5.3 计算结果的输出 |
5.4 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大流量较平坦长距离有压输水管理水锤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主要概念和研究思路 |
1.2.1 本文所提到的主要概念 |
1.2.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有压供水管道水锤理论及防护问题研究现状 |
2.1 水锤防护理论基础——气液两相研究综述 |
2.1.1 气液两相流研究的发展 |
2.1.2 国内水锤研究的现状 |
2.2 国内外水锤计算方法的发展 |
2.2.1 水锤计算的分析方法的发展 |
2.2.2 水锤特征线方程及其解法简述 |
2.2.3 特殊点边界条件的确定 |
2.3 水锤防护措施分类 |
第三章 平坦输水管道断流水锤特点 |
3.1 平坦输水管道气水两相流态及转化 |
3.1.1 长直有压输水管道常见六种流态 |
3.1.2 六种流态的产生阶段 |
3.1.3 六种流态的相互转化 |
3.2 有压输水管路气囊的危害 |
3.2.1 显性危害 |
3.2.2 隐性危害 |
3.3 有压输水管道气囊升压机理 |
3.3.1 气囊在管内运动工况; |
3.3.2 气囊通过管道中连通阀门,管道出口等工况; |
3.3.3 断流弥合的水柱撞击工况 |
3.4 各工况预防压力波动分析和最佳排气方式 |
3.4.1 管道初次充水 |
3.4.2 运行阶段 |
3.4.3 停泵(或关阀) |
3.4.4 启泵(或开阀) |
3.5 有压输水管路对排气技术的要求 |
第四章 长距离输水管道水锤防护措施性能评价及边界条件分析 |
4.1 水锤消除器 |
4.1.1 结构原理 |
4.1.2 性能评价及边界条件分析 |
4.2 缓闭止回阀 |
4.2.1 结构原理分析 |
4.2.2 性能评价及边界条件分析 |
4.3 注排气阀 |
4.3.1 各类排气阀结构原理分析 |
4.3.2 排气阀性能评价 |
4.3.3 排气阀边界条件分析 |
4.4 超压泄压阀 |
4.4.1 结构原理分析 |
4.4.2 边界条件分析 |
4.5 单向调压塔 |
4.6 双向调压塔 |
4.7 分段水池 |
4.8 水锤防护其它方法 |
4.9 水锤防护设备分析及边界条件采用综合评价 |
第五章 平坦有压输水管道断流弥合水锤的计算 |
5.1 蒸气型空腔断流弥合水锤的计算 |
5.2 空气阀处空气型空腔断流弥合水锤的计算 |
5.2.1 安装注排气阀处空气型断流空腔的计算 |
5.2.2 安装单向进气阀处断流空腔的计算 |
第六章 大流量较平坦长距离输水工程实例 |
6.1 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程序的编制 |
6.1.1 计算机程序编制的意义及功能分析 |
6.1.2 计算机程序语言的选择 |
6.2 康平电厂输水一级管线水力分析 |
6.2.1 简述 |
6.2.2 输水管线主要技术资料 |
6.2.3 水力分析计算 |
6.2.4 小结 |
6.3 珠海平岗输水管线水力分析 |
6.3.1 简述 |
6.3.2 输水管线主要技术资料 |
6.3.3 水力分析计算: |
6.3.4 小结 |
6.4 大伙房输水入连应急工程一级管线水力简析 |
6.4.1 简述 |
6.4.2 输水管线主要技术资料 |
6.4.3 水力分析计算 |
6.4.4 小结 |
成果总结与建议 |
1. 成果总结 |
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 发表论文 |
2. 参加长距离输水工程水锤防护计算项目 |
致谢 |
四、有限元法计算环状供水管网的电算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管道布置形式水力过渡特性研究[D]. 赵永亮. 长安大学, 2021
- [2]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D]. 李婷婷. 清华大学, 2017(02)
- [3]舟山LNG接收站装船管路系统典型工况水锤分析[D]. 万德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5)
- [4]波速及其变化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研究[D]. 连建珑. 长安大学, 2013(06)
- [5]长距离输水工程重力流水锤阀防护的数值模拟[D]. 欧楠. 太原理工大学, 2010(01)
- [6]供热管网水力计算模型研究[D]. 秦芳芳.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11)
- [7]室内消火栓环状给水管网的研究[D]. 李晓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S1)
- [8]注水管网模拟仿真及优化[D]. 刘庆. 吉林大学, 2008(10)
- [9]消火栓给水系统动态模拟[D]. 张金.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
- [10]大流量较平坦长距离有压输水管理水锤防护研究[D]. 闫明. 长安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