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撞胸致心脏破裂一例

机动车撞胸致心脏破裂一例

一、利用机动车撞击胸部致心脏破裂死亡1例(论文文献综述)

缪麒[1](2021)在《基于事故重建的小型轿车与行人碰撞人体损伤特点研究》文中认为在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汽车的数量也逐年上升,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有超过1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约有2000万-5000万人因此而遭受非致命伤害,直接经济损失达5180亿美元。小型轿车与行人碰撞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比较常见的事故类型,也是车辆安全开发和急救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但目前鲜有关于行人损伤研究报道,而人体损伤作为交通事故的重要痕迹,正确分析损伤特点、成伤机制及损伤程度等对还原事故过程、正确划分责任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有监控视频的小型轿车前部与行人碰撞交通事故类型,研究行人损伤特点、成伤机制和致伤条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事故过程重建。结合车辆痕迹、道路痕迹、人体损伤及监控视频,明确人体和小型轿车的碰撞关系及运动轨迹;从二维的监控视频上提取时间信息,再结合人体结构模型计算出人体和车辆各个阶段的速度、动能等数据。2、尸体解剖、损伤分析、损伤程度评分。本课题对损伤程度的评价采用AIS-ISS损伤程度评分法,选择身体3个最严重损伤部位,取其最高AIS分值并计算平方和,所得为ISS值,即ISS=∑(AIS12+AIS22+AIS32),将损伤程度量化;头部损伤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针对头部损伤的评分本课题采用NISS评分。3、人体损伤发生过程及致伤条件。明确车辆损坏、人体损伤等情况,结合监控视频阐清一次性损伤、二次性损伤、三次性损伤发生的连续过程,并分析成伤机制、致伤条件;选取2例有监控视频的小型轿车-行人碰撞案例,经计算机软件PC-Crash再现致伤过程,明确人体损伤形态特征、部位、严重程度与事故车辆车速、动能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车速的提升,AIS-ISS评分越来越高,人体损伤程度越来越重。运用PC-Crash对典型案例进行事故过程重建,再现了小型轿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可见该事故重建方法可靠性。一般情况下,V<40 km/h,车辆对行人不产生严重伤(ISS>25);V>40 km/h,头部与前挡风玻璃发生碰撞,头部损伤严重,同时可形成严重的骨盆及肋骨骨折;V>60 km/h,头部与挡风玻璃碰撞除了致颅脑损伤外还可导致颈椎的损伤;人体损伤的形成与车速相关外,还与行人身高、发动机盖高度、发动机盖长度等因素有关。

刘珊珊[2](2020)在《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及社区预防》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钝性胸部创伤(Blunt Chest Trauma,BCT)的患者常会出现心肌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发生BCT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以期达到降低钝性心肌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以BCT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根据心肌损伤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分别对不同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8例BCT患者中,31例患者发生心肌损伤,117例患者未发生心肌损伤。其中,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烟龄、吸烟史、AIS-ISS创伤评分、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双侧肋骨受累、胸闷、气短、全身不适、心动过速、T波改变、ST段异常、年龄、受伤类型与BCT后心肌损伤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合并冠心病、吸烟史、高创伤评分的患者易在BCT后产生心肌损伤。结论1.合并冠心病、既往吸烟史、高创伤评分的患者在BCT后心肌损伤的风险较高;2.关于BCT后心肌损伤的社区预防,教育全体公民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创伤预防意识;既往有冠心病、糖尿病、吸烟史人群易产生心肌损伤,提醒应做好基础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改变生活习惯。

门颖群[3](2018)在《超声技术在交通事故无创尸检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尸体解剖是法医学最经典的、最重要的检验手段,在暴力性死亡案件中,为了确定死因,寻找损伤证据,还原事件真相,尸体解剖必不可少。但是,传统的尸体解剖具有破坏性,普遍遭到遇难者家属的抵制和排斥,因而不得不采用尸表检验代替,这一情况在交通事故中尤为突出。尸表检验仅能观察到尸体表面的创口、皮肤擦挫伤和浅部骨折等少量信息,无法获取深部骨折、脏器伤害和体内出血情况,导致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丢失,从而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处理这些案件。为此,陆军军医大学从2009年率先在国内对交通亡人事故中的遇难者采用64排CT扫描和三维重建方法获取人体损伤细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CT价格昂贵、设备庞大、维护保养复杂,无法随意移动,只能将遇难者遗体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扫描和分析,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因此探索一种新的便携式的无创解剖方法是一线法医多年的梦想。与X线、CT类似,超声波也可以穿透组织,获取尸体脏器、皮下组织、骨骼、甚至神经等诸多信息,且有成本低廉、便捷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不受场所的限制。为此,本文率先提出将便携式超声应用于无创解剖的方法,并利用动物创伤模型进行超声无创解剖的实验研究。本文利用新西兰兔建立动物撞击伤、气胸和骨折模型,过量麻醉剂致死后对实验动物尸体进行超声探查,并与解剖结果比对,试验超声无创解剖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动物撞击伤模型、气胸模型和锐器伤模型:选择健康新西兰兔,在BIM-Ⅰ型自制生物竖直撞击机下,采用重270g,直径50mm的钢球或重856g,直径40mm的钢管撞击机钢管在1.5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撞击实验动物的胸腹部和下肢,建立典型动物胸腹腔撞击伤模型和下肢骨折模型;胸腔注射5-25ml空气模拟气胸;手术刀等刺扎上腹部模拟锐器伤。2)对实验动物尸体的胸腹腔及骨骼肌肉系统进行超声无创检查,主要的结论如下:超声能快速检出骨折,对无移位的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还能明确骨折周围肌肉组织损伤、血肿等;在标准切面下观察到心脏轮廓、各腔室分界和心肌层厚度;气胸时肺部声像的A线消失,出现更大更粗的多重反射伪影,心脏显影欠清晰;胸腹腔积液、肝实质内出血以及心包积血诊断准确性较高,且能粗略估计出血量;脏器内的金属异物在超声下都能被检出;肝内混入气体后实质回声中有散在的强回声光团。本文利用动物尸体模型验证了超声在无创解剖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超声下可探查到实验动物的部分胸腹部及下肢损伤,探查结果能够满足交通事故中法医学检验的部分要求,证明超声无创解剖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意义的。

伏铄臻[4](2016)在《基于不同微型面包车前部结构的行人胸部损伤防护研究》文中认为微型面包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国内城市及农村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中,由于微型面包车设计风格及其低廉的价格,受到大众的青睐,但随着微型面包车数量的增加,与微型面包车相关的行人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多,本文主要以微型面包车及其所发生交通事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面包车事故特点,研究人体胸部损伤机理以及对行人的保护措施。本文首先对微型面包车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其次在此基础上,以微型面包车事故作为基础,对其进行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对微型面包车事故中的行人损伤特点,及车辆速度对行人损伤的影响进行分析。其次选取微型面包车与中型轿车进行对比,再次通过对比三款不同前部结构微型面包车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一款微型面包车有限元模型,在前部结构中增加气囊装置,分析气囊对行人损伤的影响,最后选取一例微型面包车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对事故进行重建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出几点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了微型面包车在国内外研究的情况,并利用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八益司法鉴定中心对微型面包车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了在微型面包车事故中车辆速度、行人损伤等级等。(2)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对人体的胸部结构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在该基础上介绍了对行人胸部损伤评价的几种评价机制,为研究分析行人-微型面包车事故中胸部损伤及动力学响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3)通过参加重庆市八益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心对微型面包车的深度调查项目,研究了各类对事故信息获取方法,并针对此方法总结研究出对获取事故信息能够更加全面的方法,同时提出了几种获得车辆事故信息的新方法和技术。通过该技术方法对微型面包车的事故重建及胸部损伤重建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4)首先通过对比微型面包车与轿车前部结构的不同,以及在此情况下对行人胸部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三款不同微型面包车前部结构与行人碰撞,对行人胸部损伤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前部结构的不同对行人胸部损伤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探讨了加载气囊机构是否能够对行人的防护产生效果,通过分别在前挡风玻璃下沿、发动机罩以及前保险杠处分别加载安全气囊可知,气囊加载位置的不同对胸部的防护有不同的效果,并总结出当气囊加载于前挡风玻璃下沿处时,能够对行人的胸部产生保护作用,而加载于发动机罩和前保险杠处并不能对胸部产生保护作用,反而会增加对胸部的伤害程度。最后在汽车被动安全的基础上,探讨行人碰撞过程中加载于气囊发动机罩和前保险杠处时,气囊点爆对行人的防护作用,得出碰撞过程中气囊点爆对胸部损伤程度较低于点爆后与行人接触后产生的损伤。(5)通过对微型面包车-行人的交通事故的案件信息、车辆损坏情况、行人伤情等信息,对事故进行有限元事故重建仿真工作。并对仿真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基于交通事故重建方法能够对案例中行人的实际损伤进行预测。

李靖[5](2016)在《事故车辆乘员约束系统鉴定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道路交通事故已然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社会公害,这就对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乘员约束系统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乘员约束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在事故中是否及时引爆以及无事故状态下是否该引爆等关于安全气囊纠纷的案件不断增多。由于缺乏事故后安全气囊检测标准化程序以及事故善后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事故中各方的责任认定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同时司法机关的介入以及事故赔偿问题的诉讼工作亦很难开展。基于以上原因,关于安全气囊部分的事故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研究迫在眉睫。目前,事故研究分析中计算机仿真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本文利用仿真软件MADYMO建立事故车辆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对事故过程进行仿真再现,在分析总结事故人数损伤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事故数据提出了关于事故中安全气囊纠纷案例的可行性解决办法,这为事故处理人员快速、高质量地进行事故分析、责任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基础理论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乘员约束系统建模、试验仿真以及实例分析四部分进行。在对国内外汽车乘员约束系统研究内容及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基础上,研究针对正面碰撞情况下乘员约束系统的数值计算仿真方法以及乘员碰撞损伤机理,统计分析了天津市最近几年道路交通事故碰撞类型及人员损伤情况,为接下来事故乘员约束系统建模及仿真计算提供理论基础。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利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MADYMO建立车辆正面碰撞驾驶员侧动力学分析的多刚体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具体建模包括HybridⅢ50th假人模型、汽车驾驶室模型、多体标准式安全带模型和安全气囊有限元模型。最后,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仿真并分析正面碰撞情况下的驾驶员动力学响应,检验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仿真结果与事故采集信息及法医学人伤鉴定结论等事故现场的多元信息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数值模型参数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体现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黄一,吴秋平,余祖滨,闵家新[6](2012)在《胸部撞击伤致心肺联合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建立胸部撞击伤致心肺联合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水平式小型生物撞击机,以170、220、270kPa驱动压使撞击弹头对大鼠前胸部和侧胸壁分别致伤,观察不同撞击力度和位置对心肺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心肺损伤程度与驱动压力和撞击位置明显相关,其中以220kPa驱动压,使弹头对大鼠剑突左侧0.5cm处心尖搏动最强位置进行撞击,可造成中-重度心肺联合损伤,肺损伤简明损伤定级(AIS)评分为(4.4±0.843)分,心脏损伤AIS评分为(3.33±0.516)分,死亡率20%,且可观察到伤后2h左心室功能明显下降,左心室收缩期末压、舒张期末压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特别是评价左心室收缩能力的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下降明显,与临床中-重度胸部撞击伤较为一致。结论所建立的大鼠胸部撞击伤致心肺联合损伤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便、物理参数可精确调整、撞击部位准确、可重复性好、病变典型等特点,适合中-小型动物的胸部创伤研究。

黄一[7](2012)在《严重胸部撞击伤后肺组织NIX表达与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交通事故伤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危害最大的当今“世界第一公害”,胸部撞击伤是交通事故伤中引起死亡的仅次于颅脑损伤的第2位原因。肺脏是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创伤后导致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细胞等广泛破坏,表现为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并可继续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ARDS)。胸部是人体易受撞击的部位,当受到暴力瞬间,器官组织受损,发生气管支气管断裂、肺撕裂伤、血气胸、肋骨骨折、肺挫伤等组织损伤,这些原发性损害相对是易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上由于胸部撞击伤多合并有其它部位的创伤,机体越接近致伤点伤情越重,并且存在外伤掩盖内脏损伤的情况,机体发生的继发性损伤,如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心脏挫伤等,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而贻误治疗。肺撞击伤不仅可导致肺泡细胞急性死亡,如果伤后肺脏处于长时间缺血的环境中,细胞严重缺氧,线粒体发生功能破坏,可引起迟发性的肺泡细胞死亡。这种细胞死亡的特点:(1)一般发生于致伤后72小时之后;(2)肺泡细胞的急性死亡与原发暴力相关,迟发性细胞死亡与创伤后缺氧最为相关;(3)细胞死亡的机制为非典型性凋亡;(4)肺泡细胞死亡后常由成纤维细胞充填而引起肺纤维化。因此,降低迟发性肺泡细胞死亡是肺创伤后减少肺纤维化和增强肺泡细胞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与这种细胞死亡特点相关的缺氧诱导基因,NIX作为Bcl-2家族中的非典型性凋亡基因,实验显示可能与ALI后迟发性肺泡细胞凋亡相关。NIX不同于其他Bcl-2家族成员,其引起的细胞凋亡发生时间较典型的细胞凋亡延迟,这与创伤后迟发性肺泡细胞凋亡特点相似。NIX由HIF-1诱导表达,能与Bcl-2、Bcl-X1、E1B19K等抗凋亡蛋白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凋亡。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在建立大鼠胸部撞击伤至肺脏中-重度损伤的基础上,应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伤后不同时间点NIX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利用Tunel法检测相应时间点肺泡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为临床防治继发性肺损伤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1.通过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BIM-Ⅲ,以水平撞击模式,220Kpa压力驱动弹头对立位大鼠胸部心尖搏动处撞击,可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肺联合损伤(Heart-lung injury)动物模型。心、肺损伤达到中-重度,符合临床特点及实验要求。2.通过实验发现,致伤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在各时间点均存在NIX蛋白表达,NIX在伤后6h开始表达增高,并在致伤后48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96h后接近致伤前水平。3.除肺泡细胞外,NIX在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纤维细胞中也有较强表达;4.伤后24h肺组织细胞凋亡以支气管、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细胞为主。伤后肺泡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伤前水平(P<0.01),于伤后72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5.肺组织中NIX蛋白表达变化与肺泡细胞凋亡率变化呈显着性正相关(r=0.303,P<0.01)。结论:NIX的上调参与了创伤后肺泡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曲线与肺泡细胞凋亡率变化呈现一致性。 NIX可能是导致ALI后迟发性肺泡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之一,这为进一步阐述创伤后肺泡细胞凋亡的细胞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陈小波[8](2011)在《地尔硫卓对大鼠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的保护效应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事故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世界性公害,全世界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造成120万人死亡,中国一年内因车祸丧生的人数已超过十万,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国家。在交通事故中,单纯胸部创伤与复合伤中的胸部创伤总的发生率超过1/3,是临床仅次于颅脑损伤的第二位外伤致死因素。交通事故中对胸部的高速撞击常造成心脏损伤,钝性胸部创伤(Blunt chest trauma,BCT)所致的心脏损伤临床发生率约8-76%,其中以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最常见。在临床上,MC因其发病隐秘,且缺乏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在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伤情时,往往容易忽略心脏损伤的严重性。目前对心脏撞击伤的研究主要针对胸部撞击后心脏损伤的诊断及严重损伤致心脏大血管破裂急救方面的研究,而对撞击后中至重度的心肌挫伤及其继发的心脏功能障碍方面的研究较少。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中至重度MC后可出现心功能障碍,伤后2-4h尤为明显,至伤后24h左心室收缩压已可恢复至伤前水平,舒张功能的恢复时间还要延长,同时研究还发现,MC后受损的心肌细胞出现钙超载现象,钙超载尤以伤后48h为明显,伤后24h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仍高于伤前。MC后心脏功能障碍与钙超载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了。本实验在建立大鼠胸部撞击伤致心脏中至重度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进行干预,观察其在伤后不同时相点减轻细胞钙超载、保护心功能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从细胞骨架结构的破坏方面探讨MC后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此类患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主要方法:因为MC患者伤情多较重,不适宜行临床研究,本实验应用自制的BIM-Ⅲ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建立大鼠胸部撞击致中至重度心肌挫伤动物模型,应用大体解剖AIS评分系统+左心室置管心功能检测综合评价致伤效果。于伤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进行干预,通过监测伤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及细胞内[Ca2+]i浓度,评价MC后应用地尔硫卓在改善心功能、保护受损心肌方面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心肌细胞结蛋白及结蛋白mRNA表达进行检测,评估心肌细胞骨架结构的破坏情况,通过伤后用药组与非用药组的比较,进一步探讨其与伤后心肌细胞钙超载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主要结果:①应用BIM-Ⅲ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220Kpa驱动压驱动弹头对大鼠胸部剑突左侧0.5cm处撞击,所建立的大鼠胸部撞击致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在伤后2h出现心功能下降、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损伤的AIS评分4-5分,符合胸部撞击伤中至重度心肌挫伤的临床特征。②大鼠伤后心肌细胞内[Ca2+]i显着升高,伤后4h达峰值后开始下降,但24h后仍高于正常(P<0.05),伤后应用地尔硫卓(D组)可显着降低伤后4-12h细胞内[Ca2+]i浓度;动物致伤初期出现心率下降,而后逐步升高,伤后8h心率最快、24h仍低于正常,D组显着降低动物伤后4-12h心率(P<0.01);单纯致伤(T组)左心室收缩期末压(LVESP)明显降低,4h达最低值后开始上升,伤后24h恢复至伤前水平, D组LVESP与T组对比无明显变化;T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 )伤后升高,4h达峰值,此后下降,但伤后24h仍未恢复至伤前水平,D组伤后24h降至正常范围。③T组心肌细胞结蛋白的表达降低,伤后8h最低,但伤后24h结蛋白表达增高明显,至伤后48h其表达量高于伤前(P<0.05);结蛋白mRNA伤后呈逐步增高趋势,伤后24h达峰值,D组结蛋白在伤后8h表达高于T组(P<0.01)、48h低于T组(P<0.05),结蛋白mRNA在伤后24-48h低于T组(P<0.05);心肌组织结蛋白免疫组化显示,伤后心肌细胞结蛋白表达在伤后初期呈灶状缺失,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降低,但伤后48h结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出现杂乱聚集。结论:①本实验建立的大鼠胸部撞击致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具有模拟伤情稳定,操作简便,可重复性良好等特点;②MC后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能显着降低伤后心肌细胞钙超载,有效保护受损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③MC后早期心肌细胞出现明显的结蛋白破坏,且随着伤后胞内[Ca2+]i浓度增高,其介导的心肌结蛋白降解增加,通过伤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降低[Ca2+]i浓度可有效减缓解伤后结蛋白的降解破坏;结蛋白基因在伤后出现明显的表达增高,结蛋白降解产物是否是上调结蛋白基因表达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唐铭[9](2007)在《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损伤机制与临床法医学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伤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人体胸腹部损伤机制;探讨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受伤人员的伤残发生、分布特点及合理的评定时限,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和临床法医学应用提供依据;探讨交通事故胸腹部受伤人员后期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并为此类案例后期医疗费用的法医学评估积累经验。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和法医学技术对2004年和2005年昆明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10例胸腹部损伤法医病理鉴定资料和247例胸腹部损伤法医临床检验鉴定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457例交通事故胸腹部伤亡案例男性297例(65.0%),女性160例(35.0%),年龄分布呈偏态分布,18~59岁占事故人数的74.4%。职业分布以农民所占比例最高。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以9~12时最高,占22.8%,少年儿童(1-17岁)事故时间以16—19时最高,占27.1%;老年人(60岁以上)事故时间以9—12时最高,占33.3%。肇事车辆在死亡分组中以大型机动车肇事为主,伤残分组则以微型车肇事最多。死亡原因以胸部损伤为主,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占事故损伤人员总数的60.7%。摔跌伤以摩托车驾驶员和乘客最为多见,碾压伤以车外人员多于车内人员,车外人员之间无差异。合并伤中,会阴部损伤在摩托车驾驶员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构成比最高。乘客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发生椎体损伤比例高。247例交通事故胸腹部损伤伤残评定中Ⅷ—ⅹ级占总数的94.4%,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伤残人数最多且伤残级别较高。伤残人员以青中年为主,占总数的75.1%。胸腹部伤残后遗症以活动障碍最为多见,且以非机动车驾驶员最易发生。后期伤残评定时间伤后3-6个月进行伤残评定的例数最多,占总数的66.8%,后期医疗费用多集中在2-4千,占63.4%。在3-4个月进行后期医疗费用评估的例数最多,占总数的34.0%。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伤亡年龄分布以18-59岁人群事故发生率最高,少年儿童事故时间以16—19时最高,老年人事故时间以9—12时最高;胸腹部损伤类型包括碰撞伤、碾压伤、拖擦伤、摔跌伤、挤压伤及砸压伤;不同车辆造成损伤的形成机制中,伤亡人员以碰撞伤为主。胸腹部伤残椎体损伤例数最多,且大型机动车造成椎体损伤例数多且损伤最为严重。伤残等级分布以轻度伤残为主,后期伤残评定时间和后期医疗费用评估均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综合判断。交通事故伤后3—6个月进行评定较合适。

张冬先[10](2007)在《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特征和法医学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摩托车交通事故伤亡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损伤特征;探讨摩托车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死亡和伤残的影响历素,分析受伤人员的伤情鉴定、伤残评定和后期医疗费用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创伤急救和法医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和法医学技术对2004年和2005年昆明地区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365例伤亡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365例摩托车交通事故案例中男女比例为4.14:1,年龄呈偏态分布,21~40岁占伤亡人数的62.7%。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19~0时最高,占36.4%。货车在肇事车辆中的构成比最大,肇事方式以机动车与摩托车相撞为主,事故方向多为相向所致。伤亡人员中,摩托车驾驶员最多。死亡原因以颅脑损伤多见;损伤多由碰撞和摔跌形成,损伤部位呈离心性分布。损伤程度以轻伤为主,头面部的损伤率在重伤中高于轻伤和轻微伤,重伤在老年人中的构成比高于中青年人和少年儿童。伤残评定结果中,Ⅸ级-Ⅹ级占87.6%。后期费用主要集中在2千元~4千元,其次为6千~8千元。住院时间为15-30天所占比例最高;伤残评定时间主要分布在伤后3~6个月。摩托车驾驶员年龄分布呈偏态,众数25岁,21岁-40岁占69.8%。摩托车驾驶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最高。胸部、腹盆部、会阴、手背和大腿内侧的损伤率高于摩托车乘员。损伤程度以轻伤多见,伤残程度以X级居多。摩托车交通事故中死亡的相关因素依次为颅脑损伤、碾压伤和胸廓骨折;伤残的相关因素为腹盆部损伤、颅脑损伤、下肢骨折和上肢骨折。结论:摩托车交通事故受伤害人群以中青年为主,致死致残率高,事故时间以19~0时最多,1~6时事故的死率最高。摩托车驾乘人员是最主要的受害者,机动车驾驶员最少。肇事方式以机动车与摩托车为主。不同交通方式人员的损伤分布总体有差异。损伤程度以轻伤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重伤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大。伤残程度以轻度伤残为主,老年人的伤残率高于中青年人和少年儿童。胸部、腹盆部、会阴部和上、下肢的损伤是摩托车驾驶员较为特征性的损伤。摩托车交通事故中死亡与颅脑损伤、碾压伤和胸廓骨折相关性较大;伤残与腹盆部损伤、颅脑损伤、下肢骨折和上肢骨折相关性较大。

二、利用机动车撞击胸部致心脏破裂死亡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机动车撞击胸部致心脏破裂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事故重建的小型轿车与行人碰撞人体损伤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关于交通伤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目前存在的不足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事故过程重建
    2.1 事故描述
    2.2 事故现场信息
    2.3 车辆损坏情况及行人伤亡情况
    2.4 痕迹对应关系分析
    2.5 事故重建
        2.5.1 视频车速计算
        2.5.2 PC-Crash事故重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损伤及损伤程度评分
    3.1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3.2 行人主要损伤形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损伤及致伤条件分析
    4.1 小型轿车-行人碰撞发生过程
    4.2 人体损伤致伤条件分析
        4.2.1 方法
        4.2.2 结果
        4.2.2.1 挡风玻璃与行人身高、发动机盖高、发动机盖长的关系
        4.2.2.2 行人身高、发动机盖高与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4.2.2.3 利用PC-crash验证
        4.2.3 致伤条件分析
        4.2.3.1 骨盆骨折
        4.2.3.2 股骨骨折
        4.2.3.3 肋骨骨折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小结及应用前景
    5.1 全文总结
    5.2 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及社区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分组标准
        1.1.5 资料内容
        1.1.6 资料收集
    1.2 统计学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1.4 质量控制方法
2 结果
    2.1 钝性胸部创伤的资料结果描述
    2.2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职业分布情况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既往病史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个人史的比较
    2.6 两组患者受伤类型的比较
    2.7 两组患者创伤评分的比较
    2.8 两组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的比较
    2.9 两组患者症状的比较
    2.10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2.11 两组患者心电图表现的比较
    2.12 两组患者胸部CT的比较
    2.13 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
        3.1.1 年龄、性别与职业
        3.1.2 既往病史及吸烟史
        3.1.3 受伤类型和创伤评分
        3.1.4 症状
        3.1.5 心电图表现
        3.1.6 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
    3.2 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社区预防
        3.2.1 冠心病的预防
        3.2.2 糖尿病的预防
        3.2.3 创伤的预防
        3.2.4 戒烟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超声技术在交通事故无创尸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虚拟解剖
        1.3.2 超声胎儿尸体检验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课题创新性
2 交通伤特点与超声成像原理
    2.1 交通伤特点
    2.2 致伤机制与死因分析
    2.3 损伤评级
        2.3.1 简明创伤评级
        2.3.2 损伤严重度记分
        2.3.3 单一脏器损伤评价
    2.4 超声成像原理
    2.5 小结
3 动物撞击伤模型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设备
        3.1.2 试验方法及步骤
    3.2 实验结果
        3.2.1 下肢损伤表现
        3.2.2 肺损伤的表现
        3.2.3 心脏损伤表现
        3.2.4 肝脏损伤表现
    3.3 损伤模型特点分析
        3.3.1 撞击设备的特点
        3.3.2 模型建立的技术特点
        3.3.3 动物模型的特点
        3.3.4 动物模型损伤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下肢损伤的超声诊断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设备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4.1.3 实验分组
        4.1.4 动力学参数
    4.2 肌骨超声探查结果
    4.3 肌骨损伤诊断分析
        4.3.1 超声肌骨无创检验的可行性
        4.3.2 超声探查的局限性与不足
        4.3.3 与其他检验方法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胸部损伤的超声诊断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设备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5.2 胸部超声探查结果
        5.2.1 肺损伤超声诊断
        5.2.2 心脏损伤超声检验
        5.2.3 肋骨损伤超声检验
    5.3 胸部损伤诊断分析
        5.3.1 心脏损伤推断与局限性
        5.3.2 肺损伤推断与局限
        5.3.3 肋及肋软骨损伤鉴定
    5.4 本章小结
6 腹部损伤的超声诊断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设备与仪器
        6.1.2 实验方法与步骤
        6.1.3 实验分组
        6.1.4 动力学参数
    6.2 腹部超声探查结果
        6.2.1 撞击损伤超声表现
        6.2.2 锐器伤超声表现
    6.3 腹部损伤诊断分析
        6.3.1 超声肝脏诊断能力
        6.3.2 锐器伤与超声异物诊断
        6.3.3 肝脏损伤的诊断意义与局限性
    6.4 本章小结
7 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不同微型面包车前部结构的行人胸部损伤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6.1 技术路线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汽车—行人道路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
    2.1 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理论
        2.1.1 事故数据采集
        2.1.2 事故调查的方法
    2.2 事故数据采集新方法
    2.3 关键信息的深度采集
    2.4 微型面包车—行人事故调查与分析
        2.4.1 碰撞速度
        2.4.2 损伤特点
        2.4.3 动力学响应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胸部损伤生物力学及有限元方法应用
    3.1 胸部损伤生物力学介绍
        3.1.1 胸部解剖学结构
        3.1.2 胸部伤的致伤因素
    3.2 胸部损伤类型
    3.3 胸部损伤评价及耐受限度
    3.4 有限元方法理论
        3.4.1 Hyperworks软件介绍
        3.4.2 LS-DYNA软件介绍
        3.4.3 THUMS人体有限元模型
    3.5 仿真中沙漏控制与接触控制
        3.5.1 沙漏控制
        3.5.2 接触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型面包车前部结构对行人胸部损伤的影响
    4.1 利用不同车型与行人的碰撞进行研究
        4.1.1 有限元模型介绍
        4.1.2 边界条件设置
    4.2 仿真结果分析
        4.2.1 胸部动力学响应
        4.2.2 胸部软组织应力应变分析
        4.2.3 胸部压缩量及损伤分析
    4.3 不同微型面包车前部结构与行人碰撞有限元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4.3.2 微型面包车模型及仿真的建立
    4.4 仿真结果分析
        4.4.1 动力学响应
        4.4.2 胸部碰撞条件分析
        4.4.3 肋骨应力
        4.4.4 胸部软组织应力应变
        4.4.5 肋骨变形量及AIS风险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汽车—行人碰撞中气囊对行人的防护研究
    5.1 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
        5.1.1 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1.2 汽车安全气囊的使用情况
    5.2 微型面包车加载气囊分析
        5.2.1 气囊的构建
        5.2.2 气囊加载部位分析
    5.3 气囊提前点爆后对行人胸部损伤分析
        5.3.1 气囊提前点爆后行人动力学响应
        5.3.2 气囊提前点爆后对行人胸部损伤研究
    5.4 碰撞过程中气囊点爆对行人胸部损伤的影响
        5.4.1 肋骨应力分析
        5.4.2 胸部软组织应变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行人-微型面包车交通事故重建分析
    6.1 事故案例深度调查
        6.1.1 案情说明
        6.1.2 行人尸检报告分析
    6.2 车辆信息分析
        6.2.1 车辆勘察信息
        6.2.2 微型面包车的速度分析
    6.3 事故碰撞过程重建
        6.3.1 边界条件设置
        6.3.2 模型缩放
    6.4 重建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事故车辆乘员约束系统鉴定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乘员约束系统研究内容及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2.1 事故检验材料统计数据分析
    2.2 事故机动车统计数据分析
    2.3 事故人员损伤情况数据统计分析
    2.4 安全气囊事故数据统计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气囊与人体损伤的研究
    3.1 安全气囊损伤事故研究分析
    3.2 安全气囊损伤产生的原因
    3.3 安全气囊相关汽车安全法规的修订
    3.4 损伤及其耐受极限分析
        3.4.1 头部损伤耐受度
        3.4.2 颈部损伤耐受度
        3.4.3 胸部损伤机理及耐受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刚体动力学事故再现理论基础
    4.1 Madymo软件介绍
        4.1.1 多刚体系统结构
        4.1.2 多刚体系统运动铰链
    4.2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4.2.1 刚体运动学理论基础
        4.2.2 运动方程及数值积分方法
        4.2.2.1 刚体运动方程
        4.2.2.2 运动方程数值积分方法
    4.3 安全气囊计算机仿真理论基础
        4.3.1 有限元理论基础
        4.3.2 多刚体理论基础
        4.3.3 热力学基础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adymo软件前碰撞事故仿真再现
    5.1 机动车前碰撞事故模型建立
        5.1.1 汽车驾驶室模型建立
        5.1.2 驾驶员模型调入与定位
        5.1.3 安全带模型建立
        5.1.4 安全气囊模型建立
        5.1.5 接触定义
    5.2 事故再现与仿真分析
        5.2.1 案例信息
        5.2.2 正面碰撞事故仿真再现
        5.2.3 事故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胸部撞击伤致心肺联合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1.2 方法
        1.2.1 一般状况及损伤分级
        1.2.2 心功能检测
        1.2.3 病理学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动物伤后一般情况
    2.2 动物大体解剖及AIS评分
    2.3 心功能变化情况
    2.4 病理学观察
3 讨 论

(7)严重胸部撞击伤后肺组织NIX表达与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大鼠胸部撞击伤致心肺联合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严重胸部撞击伤后大鼠肺组织NIX 表达与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实验照片
文献综述 促凋亡蛋白 NIX 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8)地尔硫卓对大鼠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的保护效应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大鼠胸部撞击伤致心肌挫伤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地尔硫卓在心肌挫伤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心肌挫伤后细胞钙超载与结蛋白破坏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照片
文献综述 钝性心脏损伤的临床救治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损伤机制与临床法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损伤机制与临床法医学应用研究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道路交通事故胸部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三、已刊文章目录
四、致谢

(10)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特征和法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特征和法医学应用研究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摩托车交通事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三、已刊文章目录
四、致谢

四、利用机动车撞击胸部致心脏破裂死亡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事故重建的小型轿车与行人碰撞人体损伤特点研究[D]. 缪麒.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分析及社区预防[D]. 刘珊珊.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3]超声技术在交通事故无创尸检中的应用研究[D]. 门颖群. 重庆理工大学, 2018(12)
  • [4]基于不同微型面包车前部结构的行人胸部损伤防护研究[D]. 伏铄臻. 厦门理工学院, 2016(04)
  • [5]事故车辆乘员约束系统鉴定技术研究[D]. 李靖.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6(07)
  • [6]胸部撞击伤致心肺联合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J]. 黄一,吴秋平,余祖滨,闵家新. 重庆医学, 2012(30)
  • [7]严重胸部撞击伤后肺组织NIX表达与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及意义[D]. 黄一. 第三军医大学, 2012(01)
  • [8]地尔硫卓对大鼠心肌挫伤后心功能障碍的保护效应与机制研究[D]. 陈小波.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9]道路交通事故胸腹部损伤机制与临床法医学应用研究[D]. 唐铭. 昆明医学院, 2007(06)
  • [10]摩托车交通事故损伤特征和法医学应用研究[D]. 张冬先. 昆明医学院, 2007(06)

标签:;  ;  ;  ;  

机动车撞胸致心脏破裂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