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模糊语言”

巧妙运用“模糊语言”

一、巧用“模糊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丽[1](2021)在《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糊性是一种不确定性,它以事物的性态或类属的边界是否清晰为判断依据,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模糊性通常具有边界模糊但中心明晰性、相对及可塑性、双重性三个基本特征。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存在于语言系统的语音、语义、语法等不同层面,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模糊现象便是语义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语言本身具有的模糊性,必然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灿烂文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语义),模糊语言的准确合理运用,能够为读者创造一种隐蔽朦胧、韵致深远的特殊意境。首先,从词义上看,古代诗歌运用大量具有模糊性特征的词汇,以最少的语言塑造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的意象,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从句义上看,汉语作为一种强调意合的语言,句子、短语,以及词语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高的自由度;汉语中连词以及句子主语的省略等现象十分常见,在客观上也导致了汉语在句义上的模糊现象。其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涵义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文化又必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古代诗歌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也比较明显。再次,为营造艺术氛围和美好意境,古代诗歌经常采用大量修辞手法,导致其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修辞方式取决于语言特性,社会文化因素也常反映在修辞中,而修辞表达中又蕴含了深刻的语言和文化涵义,语言、文化、修辞三者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分析和考察汉语的语义模糊特点和规律。虽然模糊语言为人类所共有,但是不同语言受其发展历史、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及文化背景等要素影响,彼此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给翻译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翻译是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间传递意义的特殊过程,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的选择过程,是集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要素为一体的有机统一过程,理想的翻译是以最小的意义损失获得最大意义上的对等。从模糊语义学视角来看,翻译就是将源出语文本语义的隐显有机组合,通过必要的语际间隐显转换,在译入语文本实现新的语义隐显组合的过程。由于模糊语义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语义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高度重视不同语言间既共同又各异的模糊性特点,从而在翻译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具体不同的模糊表达实例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语义的模糊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模糊语义理论对翻译科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为翻译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翻译学理论构建和方法研究提供参考。鉴于此,本论文以模糊语义学和相关翻译学理论为依据,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唐诗三百首》及其两版韩译本为例,建立汉韩双语对照平行语料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修辞层面的语义模糊性及其汉韩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各层面语义模糊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针对不同层面的语义模糊性,通过汉韩翻译实例探索提出相应的汉韩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最后提出模糊语义视角下的汉韩翻译模式。本论文将模糊理论全面引入汉韩翻译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汉韩翻译活动,通过研究形成以下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从本质上来看,翻译活动是利用模糊化整合方式,在两种语言中寻找最佳契合状态的思维运作过程。翻译存在一系列过渡状态,总体上是一个非精确的过程。由于语义模糊性的存在,译者可根据原文本模糊性表达的具体意义对目的语进行调换,从而实现对原文本的“二度创作”。第二,汉韩翻译时,译者要对比分析汉韩两种语言词汇和句子层面、文化层面、修辞层面等多个层面的语义模糊性,以寻求等值表达信息的最佳方法;当目的语中有对应的模糊表达时,模糊语义最高效的翻译方式为模糊对等译法,若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模糊表达,可以灵活采用增删译法、变动句序译法、转换句型译法、调整成分译法、点义译法、批注译法等来处理模糊语义,以使译文语义最大程度接近原文。第三,由于中韩两国的历史渊源以及语言文化的同质性,汉韩模糊语义表达共性大于个性,大部分模糊表达都可以转达到译文中,但也有部分模糊语义在汉韩翻译过程中无法保持其完整性,需要译者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补充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等方式,以实现模糊语义的准确传达。

严丽霞[2](2019)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及审美呈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各类语言系统的文化表述之中,而语言模糊性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决定其与文学翻译存在密切的关联,也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以英汉翻译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文学作品模糊翻译的基本原则,并论述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审美呈现。

李小睿[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2009-2018年期间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小型语料库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探究,揭示报告类公文在词汇、句法、语义和修辞运用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和语言运用规律,形成对这类公文语体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为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目的及产生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分析归纳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词汇特征。笔者尝试从部分传统文言词语的沿袭、系列报告类特征语的形成、新词语的大量使用、口语化、形象化词语的运用,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成语的高频使用及部分熟语的巧妙引用等角度进行词汇特征分析。第三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句法特征。笔者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报告类公文以陈述句和祈使句为主、多用无主句、大量使用长句和句式整散相间等句法特征。第四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语义特征。此部分以语言的模糊性为切入点,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定义、类别,分析报告类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情况及研讨其主要作用。第五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修辞特征。笔者以加强语势类、增添意趣类、简约明理类、丰富韵律类等四类修辞格分析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使用情况、特点及作用。第六部分探究报告类公文语言的优化策略。提出新兴词语的吸纳与选用进一步规范化、语义模糊的表意程度与使用语境进一步明确化、修辞格的种类选取与适度运用进一步合理化等三个语言优化方向。第七部分为结语。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再次阐明本文研究的结论,交代此次研究的意义价值所在,并对尚待深入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说明。

张敏[4](2018)在《论模糊语言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教育中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教育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需要教育语言应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在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倡导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今天,人们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教育把语言作为一种有目的性的社会语言,随时随地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和生活。语言既是锋利的、热烈的,同时也是软弱无力的,这里的软弱无力指的就是模糊语言。因此,模糊语言具有暗示生动性、含蓄婉约性、灵活性的特点。随着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分化和转型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面临多种新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健康素养,以此来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效地运用模糊语言来传达信息,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能。全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对模糊语言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模糊语言的定义、表达方式、特点以及模糊语言的灵活伸缩功能、委婉含蓄功能、礼貌功能和保护功能。其次,阐明了高校辅导员运用模糊语言的现实依据和重要意义,指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是由模糊语言的特点和语用功能决定的,同时符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性原则和顺应了高校辅导员的语言使用习惯。再次,对运用模糊语言的限度和要求进行详细论述。其基本要求包括:生动形象,恰当得体;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情感充实,真挚自然。最后,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具体策略,包括高校辅导员在模糊语言类型上的运用策略、在模糊语言情境上的运用策略和在适用对象上的运用策略。

奚旭慧[5](2016)在《教学文本中几种特殊的模糊语句类型》文中研究表明模糊语言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大量存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语用功能,有研究者已对此进行了梳理和归类。胡景龙、胡振华在中小学教育网上发表的《模糊语言摭谈》把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分为七种类型:点到为止、缄口不言、欲言又止、侧面烘托、巧用虚数、巧用虚喻和闪烁其词。张乔教授在《模糊语言学论集》中把模糊句义的类型分为:未完成式、跳跃式、语气词式、矛盾式和句中含有模糊性词语五种。黎千驹教授在《模糊语义学》中把

裴蓓[6](2015)在《模糊语言在旅游英语节目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在古希腊,模糊现象就引起了梅加腊学派的注意,代表学者尤布利德斯提出了"连锁推理悖论"。美国学者札德1965年发表了《模糊集》一文,模糊理论由此诞生并引起了语言学界对模糊语言的广泛关注。他认为现实的物体类别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个元素对于一个集合的隶属度除了0和1两个值外,可取值还可以是0和1两个值之间的任何实数,1被称为"模糊集"的现象,表明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本身具有模

田晓娟[7](2015)在《基于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扩展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属性决策是现代决策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的实质就是利用己有的决策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一组(有限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并择优。近年来,多属性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军事和管理等诸多领域。研究多属性决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基于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提出了基于AFS理论的模糊关联分类器。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其他同类分类器,该方法具有分类准确率高、可解释性强的优点。2.对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两种改进的PROMETHEEⅡ模型。首先,提出了基于集成思想的PROMETHEE II模型,并将该方法用于对环渤海地区港口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其次,通过定义新的优先函数和确定主客观的权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AFS理论的PROMETHEE II模型。该优先函数既充分考虑了各方案在属性上的序关系及其差异程度,又减少了参数选择的主观性。3.针对大群体决策中专家权重确定问题,利用AFS聚类方法确定专家的权重,并结合综合决策矩阵构建基于AFS聚类算法的多属性排序模型。针对多属性排序问题中对象优势级别确定问题,利用FCM聚类来进行属性值区间的划分,形成等级优势关系和优势类,结合优势度和权重确定方法建立多属性排序方法。该方法可减少断点选取的主观性,适用多样本的决策案例。4.基于犹豫模糊语言集和群决策方法扩展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基于AHP的专家群决策方法确定了属性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不确定犹豫模糊语言集的期望、方差和距离度量,并将该模型拓展到不确定语言环境下,建立基于不确定犹豫模糊语言集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例分析证明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华东[8](2014)在《巧用模糊语言 增添口语交际魅力》文中认为语言模糊是语言的一种朦胧美,模糊语言可以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涵。模糊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幽默机智、礼貌真诚、自由灵活。巧用模糊语言的交际艺术,可以使学生口语交际更生动、更准确、更通俗、更高效、更有艺术性,给学生口语交际增添无穷魅力。

张东峰,王莉莉[9](2012)在《浅谈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1]"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词语。这听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受到如此大的限制,就会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也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相互交际的那种工具遭了损害。"[2]实践证明,模糊语言不但不会影响交际,而且还会使交际更有效,书面语言中能够是这样,在口头语言中更是这样,所以,模糊语言可以应用在口语交际的各种场合中,在各种场合中都可以表达出它的适应性、灵活性、生动性等功用。

韦晓军[10](2012)在《论秘书挡驾情境中模糊语言的巧用》文中认为在诸多的语义修辞学、外语教学与文学翻译研究角度下,本文另僻踒径,试以模糊语言和秘书挡驾情境、沟通技能相结合作为关注的视角,将挡驾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模糊语言从词义、限制语、句义等方面探讨其巧用,以达到不卑不亢、委婉礼貌、灵活多变、含蓄深蕴的语用特点及效果,提升其实用价值,促进秘书人员沟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巧用“模糊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巧用“模糊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1)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二、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综述
        三、模糊语义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第二节 《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综述
        一、《唐诗三百首》翻译概况
        二、《唐诗三百首》翻译研究概况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第一节 模糊语义学概说
        一、模糊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二、语义模糊性的产生根源
        三、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模糊语义学与翻译
        一、模糊语义学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二、翻译中模糊语义的显化和隐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词汇、句子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词汇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名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 数量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三) 动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四) 形容词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五) 副词的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二、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词汇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词汇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二节 句子层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一、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 超常组合型
        (二) 想象联想型
        (三) 言外之意型
        (四) 动态变化型
        二、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策略
        (一) 句子层语义模糊转换原则
        (二) 句子层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文化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历史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社会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生态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宗教文化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文化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异化译法
        二、归化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修辞层面语义模糊性与汉韩翻译
    第一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分析
        一、比喻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二、夸张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三、拟人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四、用典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五、双关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六、借代辞格语义模糊与汉韩翻译
    第二节 修辞语义模糊汉韩翻译策略
        一、对等译法
        二、变通译法
        三、批注译法
        四、点义译法
    第三节 小结
结论
参引文献
附录一:《唐诗三百首》部分模糊词汇汉韩翻译对照表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教材目录

(2)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及审美呈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特点与功能
    (一) 文学作品模糊语言的特点
    (二) 文学作品模糊语言的功能
        1.有助于提高文学创作的表达效率
        2.有助于增强文学语言艺术感染力
二、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
    (一) 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
    (二) 以精确译模糊的原则
    (三) 语用变通的翻译原则
三、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审美呈现
    (一) 模糊语言的含蓄之美
    (二) 模糊语言的得体之美
    (三) 模糊语言的形象之美
    (四) 模糊语言的情感之美
    (五) 模糊语言的意境之美
四、结语

(3)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 促进公文语言学的学科建设
        (三) 规范和指导公文语言运用
    三、研究现状分析
        (一) 公文定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不足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报告类公文词汇特征
    一、部分传统文言词语的沿用
    二、系列报告类特征语的形成
    三、新词语的大量使用
    四、口语化、形象化词语的运用
    五、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六、成语的高频使用
    七、部分熟语的巧妙引用
第二节 报告类公文句法特征
    一、以陈述句和祈使句为主
    二、多用无主句
    三、大量使用长句
    四、句式整散相间
第三节 报告类公文语义特征
    一、模糊语言及其主要类别
    二、模糊语言在报告类公文中的运用
    三、模糊语言在报告类公文中的作用
        (一) 反映情况以简代繁,使得行文简洁精练
        (二) 说明问题避免绝对,使得行文机动灵活
        (三) 语言风格严谨周密,使得行文委婉得体
第四节 报告类公文修辞特征
    一、报告类公文常用修辞格
        (一) 加强语势类
        (二) 增添意趣类
        (三) 简约明理类
        (四) 丰富韵律类
    二、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特点
        (一) 语境具有特定性
        (二) 功能注重实效性
    三、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作用
        (一) 突显篇章主旨性
        (二) 增强语言感染力
第五节 报告类公文语言的优化策略
    一、新兴词语的吸纳与选用进一步规范化
    二、语义模糊的表意程度与使用语境进一步明确化
    三、修辞格的种类选取与适度运用进一步合理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论模糊语言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模糊语言的内涵及其语用功能
    (一)模糊语言的内涵
        1.模糊语言的含义
        2.模糊语言的表达方式
        3.模糊语言的特点
    (二)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1.灵活伸缩功能
        2.委婉含蓄功能
        3.礼貌功能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依据及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现实依据
        1.是由模糊语言的特点决定的
        2.是由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决定的
        3.符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性原则
        4.契合了高校辅导员的语言运用习惯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
        1.巧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2.巧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素质的形成
        3.巧用模糊语言有利于树立高校辅导员的良好形象
        4.巧用模糊语言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效能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限度和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限度
        1.用学校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用模糊语言
        2.涉及学校重大事件的宣告和公共场合不能使用模糊语言
        3.在涉及数量、重量等对事物进行精确描述的场合不能使用模糊语言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基本要求
        1.模糊语言要生动形象,恰当得体
        2.模糊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3.模糊语言要情感充实,真挚自然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辅导员在模糊语言类型上的运用策略
        1.表扬型模糊语言的“适可而止”表达
        2.批评型模糊语言的“委婉含蓄”表达
    (二)高校辅导员在模糊语言情境上的运用策略
        1.巧用模糊语言要契合不同情境
        2.巧用模糊语言要选择恰当场合
    (三)高校辅导员在模糊语言适用对象上的运用策略
        1.不同性格的大学生选择不同的模糊语言表达
        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选择不同的模糊语言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教学文本中几种特殊的模糊语句类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超常组合型
二、未完成型
三、自相矛盾型
四、成分跳跃型

(7)基于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扩展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属性权重确定方法综述
        1.2.2 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研究综述
    1.3 多属性决策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2章 AFS理论及其模糊关联分类算法
    2.1 AFS代数
    2.2 AFS结构
    2.3 基于AFS理论的Zadeh模糊集的隶属函数
    2.4 基于AFS理论的模糊关联分类模型
        2.4.1 模糊关联分类及相关概念
        2.4.2 基于AFS理论的模糊关联分类模型
        2.4.2.1 数据预处理
        2.4.2.2 算法描述
        2.4.2.3 实验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ROMETHEE Ⅱ方法的多属性决策
    3.1 PROMETHEE方法简介
        3.1.1 优先函数
        3.1.2 PROMETHEE Ⅱ方法
    3.2 基于集成思想的PROMETHEEⅡ港口竞争力评价研究
        3.2.1 基于集成思想的PROMETHEEⅡ方法
        3.2.2 港口竞争力实例分析
        3.2.2.1 港口竞争力研究现状
        3.2.2.2 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2.2.3 环渤海地区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
        3.2.2.4 环渤海地区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3.3 一种改进的基于AFS理论的PROMETHEE Ⅱ方法
        3.3.1 属性综合权重的确定
        3.3.1.1 客观权重的确定
        3.3.1.2 主观权重的确定
        3.3.1.3 综合权重的确定
        3.3.2 改进的基于AFS理论的PROMETHEE Ⅱ方法
        3.3.2.1 基于AFS理论的优先函数
        3.3.2.2 改进的PROMETHEE Ⅱ方法
        3.3.3 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聚类的多属性排序方法
    4.1 基于AFS聚类算法的多属性排序方法
        4.1.1 专家权重的研究现状
        4.1.2 基于AFS理论的聚类算法
        4.1.3 基于距离矩阵的决策成员权重确定
        4.1.4 基于AFS聚类算法的排序方法
        4.1.5 实例分析
    4.2 基于优势关系和FCM的多属性排序方法
        4.2.1 优势关系和FCM聚类原理
        4.2.1.1 优势关系
        4.2.1.2 FCM聚类原理
        4.2.2 基于优势关系和FCM的排序方法
        4.2.3 实例分析
        4.2.4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犹豫模糊语言值的灰色关联决策方法
    5.1 基于犹豫模糊语言值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5.1.1 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
        5.1.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5.1.3 基于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的灰色关联决策过程
        5.1.4 实例分析
    5.2 基于不确定犹豫模糊语言集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5.2.1 不确定犹豫模糊语言集及其运算
        5.2.2 基于不确定犹豫模糊语言集的灰色关联决策过程
        5.2.3 实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8)巧用模糊语言 增添口语交际魅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糊语言幽默机智
二、模糊语言礼貌真诚
三、模糊语言自由灵活

(9)浅谈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糊语言的适应性
二、模糊语言的灵活性
三、模糊语言的生动性

四、巧用“模糊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语义模糊视角下汉韩翻译研究 ——以《唐诗三百首》韩译本为例[D]. 张文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及审美呈现[J]. 严丽霞.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3)
  • [3]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D]. 李小睿.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论模糊语言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D]. 张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18(12)
  • [5]教学文本中几种特殊的模糊语句类型[J]. 奚旭慧. 语文天地, 2016(28)
  • [6]模糊语言在旅游英语节目中的应用[J]. 裴蓓. 青年记者, 2015(32)
  • [7]基于模糊信息的多属性决策扩展模型研究[D]. 田晓娟.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1)
  • [8]巧用模糊语言 增添口语交际魅力[J]. 华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4(05)
  • [9]浅谈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J]. 张东峰,王莉莉.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 [10]论秘书挡驾情境中模糊语言的巧用[J]. 韦晓军. 学术论坛, 2012(04)

标签:;  ;  ;  ;  ;  

巧妙运用“模糊语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