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基金管理分析

基层基金管理分析

一、基层经费管理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兵[1](2021)在《浅谈基层工会经费审计常见问题及建议》文中认为对于基层工会管理工作来说,经费审计是非常关键的管理内容。做好经费审计工作,可以推动企事业机关单位更好的建设与发展,对基层工会经费的使用和配置进行有效的审计和监督管理,从而让工会经费的使用变得更加规范、合理。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基层工会经费的重要作用及其使用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对基层工会经费审计常见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几点提高基层工会经费审计水平的建议。

刘荣光[2](2021)在《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遵循“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管党思路,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更是党的建设的灵魂支柱。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有企业与基层党组织的相关概念和思想建设的理论基础,理论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建设的重要论述;第二部分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把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力求做到把抽象的相关理论和具体的实践工作相结合;第三部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成功模式,并对其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第四部分在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方面,从思想建设的保障、方式、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为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提供理论探索,为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实践举措,也为其他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提供启示,在为相关理论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的同时,希望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征途上,不断夺取伟大斗争胜利。

杨方[3](2021)在《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文中认为性别歧视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性别平等至今仍然是世界性的美好愿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十个国家之一,而且无论是在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方面,或者女性在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占比,还是最近的互联网领域中女性创业者数量,都有相当可观的成绩;这跟两百年多前的封建社会相比,跟一百多前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比,跟七十多年前的旧中国相比,都是翻天覆地的巨变。但“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及其早期实践是研究新中国妇女事业的逻辑起点。实现妇女解放的前提是妇女接受教育,成为自身解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特别注重妇女教育事业。党和国家有关妇女教育的方针、政策如何落地重要、发挥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考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为指导,以局部区域为代表,以当事人为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口述史研究等多种方法,结合相关档案材料,既有利于挖掘、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教育的史料,也有利于发现、梳理妇女解放、妇女教育事业发展的特色、经验、历史贡献和当代启示。泰兴地处苏北,解放初期的广大农村有三种不同类型,即老解放区、恢复区和新解放区,由于战争频繁,男子人口比例长期低于妇女,而且还有不少缺乏劳动力或者劳动力不足的烈军工属。以泰兴为样本,研究这一时期妇女教育问题,具有典型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教育。国民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时期,基本确立了“人人平等,教育人人”、教育形式上不局限于学校、除了知识技能还要将革命思想融进教育并提高妇女政治参与能力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妇女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是决定中国革命胜败的重要力量,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区妇女教育模式,即妇女干部培养、妇女识字培训、女童学校教育、女工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结合,在民主根据地,妇女支前、妇女生产、妇女参政,无不体现出妇女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主要围绕服务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展开,重点是培养妇女干部和提高妇女觉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全国女性教育重新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大众化改革,使女性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妇女教育问题,可以设立四个“观测点”,即:女童入学教育,识字扫盲教育,妇女社会教育,妇女干部教育。女童教育既是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的起点,也是从源头上阻隔农村文盲、半文盲妇女产生的重要途径。新中国初期泰兴当地政府加强女童入学教育的政策措施,满足了农村妇女的内在要求,切合了当地社会的具体实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初期泰兴女童入学教育的基本经验就是提升学龄女童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具体教育实践中主要把握好了四个关键点,即:整体设计,协同推进;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深入基层,有的放矢;创新教法,确保质量。泰兴的农村识字扫盲工作开展比较早,早在1941年冬,当时的泰兴抗日民主根据地就开展大规模的冬学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泰兴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积极动员农民继续参加冬学运动,并成立了专门的妇女识字班,开展识字扫盲;农村妇女在区乡妇联干部、村妇女干部和妇女代表的动员下,参与积极性远高于男性,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持续时间长,至1956年渐成高潮。泰兴妇女积极参与扫盲识字运动,宏观上讲为开展救灾备荒、实行土地改革、推进互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具体而言,不仅使广大妇女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切实增加了家庭收入,从而也为妇女地位的提升营造了氛围。通过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是促进妇女自身解放的重要路径。基于不同阶段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基于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新中国初期泰兴农村妇女社会教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2年,在苏北行署领导下,主要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生产救灾、贯彻婚姻法等中心工作开展;1953-1956年,在江苏省委和扬州专区的领导下,主要结合基层普选、增产节约、农业合作化和统购统销运动等开展。但不管哪个阶段,形势政策、思想政治、生产劳动、卫生健康都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苏北妇女社会教育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村妇女自我意识越发觉醒和增强,主体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地位显着提升。但也暴露出教育对象的局限性、教育过程的间歇性、教育内容的抽象性和教育形式的有限性等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妇女干部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社会整体氛围都是显着的影响因素。培养妇女干部、重视妇女参政是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最具特色的重要举措。泰兴属于革命老区,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许多妇女积极分子脱颖而出成长为妇女干部,为根据地和解放区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立妇女自己的组织动员机构,将妇女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构,推举妇女干群模范,是这一时期泰兴妇女解放事业的三条战线。围绕这三条战绩,泰兴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培养路径更加多样,教育内容也日渐丰富;而通过开展文化教育,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通过学习时势政策,其业务水平也得到相当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妇女干部队伍的稳步发展,切实引导了社会舆论导向——她们不仅以其成功形象吸引着同辈人的效仿,而且影响、教育了守旧的父母及周遭“他者”,从而既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认可,又反过来触动社会文化转型。但妇女干部教育同样也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现实社会环境甚至家庭方面的制约。新中国初期的泰兴农村妇女教育,不仅对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妇女解放事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留下了可供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借鉴的历史经验。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其经验就在于,要以农村妇女素质的提升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在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促进妇女解放。新中国初期泰兴妇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农村妇女解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其经验对于加强与改善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对于实现《北京宣言》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戴坚[4](2021)在《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合并后的税务系统,采取了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费保障体制,即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新经费保障体制,解决了一直以来地方财政来源不稳定不均衡不规范的诟病,给税务系统带来了重大利好。但是新经费保障体制在实际运转的两年多时间里,也发现了不少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如预算编制有失精准、预算执行较为粗放、预决算差异性较大、项目绩效流于形式、绩效考核不够合理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让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质效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税务系统发挥职能作用。本文在介绍预算管理、新经费保障体制等主要概念后,以新公共管理、帕累托效率、全面预算管理等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指导研究,阐述了新经费保障体制在Y市税务系统的落实运行情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了新经费保障体制下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当前现状、存在问题,发现造成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各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对经费保障体制理解不透彻、预算编制时间过于仓促、各部门参与程度较低、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项目绩效制度不健全、预算管理的考核理念不符合现实要求等。在国外英国、美国的预算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新经费保障体制下提升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对策:一是深入掌握经费保障体制,以新体制为关键加强预算管理;二是提前部署谋划预算编制,从早从细准确编制预算;三是改良预算编报方式方法,做到科学高效编报预算;四是完善公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各项预算支出准确率;五是建立全面预算执行机制;六是科学实施绩效考核,改变基层预算管理侧重点;七是加强预算组织队伍建设。

康雯嘉[5](2021)在《城市基层社会“嵌合式治理”研究 ——以C市N区街道改革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的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发生了剧烈变迁。城市基层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以及基层善治何以可能是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改革以降,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最为重要的变化在于,国家在改革调适传统自上而下的纵向“条线”式管理体系的同时,逐渐实现重心下移,向以“街居体系”为中轴,多元主体纵横嵌入的“重层性”治理格局演化。在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命题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弥合国家与社会间结构性张力,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关系模式实为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理论旨归。本研究运用社会学研究的质性方法,对C市N区多个街道展开持续深度的田野调查,结合社会学理论话语与实证资料,将伴随新时期街道改革和社区建设而生成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界定为“嵌合式治理”。质言之,城市基层社会“嵌合式治理”是指在街道主导下,以社区为平台,在“街居复合性主体”(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社区两委)与“多元社会力量”(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志愿者、居民等)之间,通过彼此持续密切的嵌入和互动,生成的一种立体交叉、相互形塑的关系构型和协同合作的治理模式。它突破了国家单统的“条线”式治理传统,其实质是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以“公+共”为特质的本土新公共性营造。研究发现,将研究视野限囿于社区微观场域,难以解释和揭示基层社会治理的真实运作逻辑。实际上,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演展受到政府派出机关“街道办”的深刻形塑,因而本文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视域转向对街居复合结构的整体观照。本文以“嵌合式治理”为研究框架,重点研讨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理论命题,并以系统性的实证研究,丰富“嵌合式治理”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维度。本文将“嵌合式治理”的研究置于我国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转换与街道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实证方法对嵌合式治理,及其所内含的嵌合关系的建立、嵌合结构与运行机制、嵌合内蕴动力、应急状态下的动员式嵌合展开整体性研究。其一,嵌合关系的建立研究。从嵌合关系的建立机制上看,街居主体与多元社会力量嵌合关系的构建需要满足多种基本条件,即国家主动让渡社会空间与主导链接、社会主体治理与服务的专业性、嵌入性主体的自带资源与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主动依附。研究发现嵌合关系的建立依循不同路径展开,街道自主购买社会服务、上级政府资源链接与指派、街道搭建嵌合平台构成了嵌合关系建立的主要路径。可见,嵌合关系的建立主要由基层治理行政体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所主导,但此并非力图构造国家对社会的吸纳、收编和控制关系,而是以政社互嵌与合作为价值导向的。其实质是在由国家主导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实现基层社会活力的“复兴”与“再造”。其二,嵌合治理的结构与行动研究。嵌合治理的实质是国家与社会在治理体系中结构关系搭建和行动关系运转的一种机制提炼。本文依托“结构——行动”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和理论资源,对嵌合治理的场域关系及其动态运行机制展开研讨。广泛嵌入于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中的不同类型社会力量,与街居主体嵌合而成的治理结构与实践形态存在极其复杂的面向,需要我们针对性辨析。本研究发现,展开于城市基层社会领域的嵌合式治理在结构与行动上是相互形塑、耦合、协变的,政社的关系结构影响国家与社会的行动选择与进展,政社治理行动不断突破既有限域,拓展出政社嵌合的新式结构。一言以蔽之,嵌合式治理既更新、构建了社会,也更新、构建了国家。其三,嵌合治理的内蕴动力研究。以行政权威和资源作为动力机制构造基层治理嵌合结构并展开治理行动,仍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将政党维度带入嵌合治理动力结构中加以分析。党组织在中国社会系统中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枢性作用,它能够将基层区域内多元主体和资源激活调动起来,使之参与到服务群众的结构体系当中。在街道改革的背景下,以街道党工委协同社区党委为核心的城市基层党组织系统深刻影响着基层治理构型与运行机制,政党的组织嵌入、体制吸纳、政治资源、价值引领成为嵌合治理的不可或缺亦不可替代的内蕴动力。其四,应急状态下的动员式嵌合与联动研究。常态的嵌合式治理机制在面临突发性公共危机时,难以“一键切换”至新式形态并对问题予以妥善破解,因而探寻应急状态下的非常态嵌合治理逻辑及其行动是嵌合治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新冠疫情爆发与基层抗疫展开的非常时期,街居主体采取应急动员的方式将大量居民吸纳进疫情防控体系,构筑起应急状态下的嵌合治理机制。非常态的嵌合治理不是在原本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之外的另起炉灶,而是生长和镶嵌其中的机制创新。我们需要努力建构起常态与非常态嵌合治理机制间的关联性和转换方式,形成顺应基层社会运行逻辑的新常态化嵌合治理机制。文章认为,与行政吸纳、依附合作等表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概念不同,以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关系模式为旨归的嵌合式治理的重要价值在于,国家与社会在持续互嵌、协动、形塑的过程中“磨合”出更加有助于治理行动开展的政社关系结构,而此结构又将进一步促进治理行动的发展和升级。特别是街居与多元社会力量在彼此嵌入的基础上,耦合而成了一个全新的“治理嵌合体”,其超越了嵌入主体治理权力、资源、功能的简单相加与复合,生产出新的治理和服务功能。质言之,嵌合式治理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可能的理论思路和实践方向。但我们仍需注意,嵌合式治理仅是开其端绪,仍处于复杂的调适过程,并呈现出一些局限,如外部社会主体的嵌入,可能造成作为在地性组织的街居主体空心化;街道主导嵌合关系的建立并深度调控嵌合行动,会挤压社会自主运作空间,并造成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双向排斥;商业性变量的引入存在营利取向遮蔽服务公益性的风险;常态性与非常态性嵌合治理机制面临衔接和转换的复杂难题,等。这需要我们持续不懈地营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公共性”,并赋予嵌合治理新意涵、演展其新形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刘铁诚[6](2021)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自2009年我国新医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便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为保证这一政策目标的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强化措施建设,保证了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但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成为目前研究的短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对实践工作的考察分析认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等项目上落实良好,但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方面始终较差。为此,从研究角度有必要弄清楚哪些因素是决定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变量?供需双方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关系及影响变量是什么?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有哪些?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阶段,厘清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有利于关键问题的解决。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关键问题、完善相应措施提供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分析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2)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4)提出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关键问题的措施和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山东省济南市作为典型地区开展研究。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包括(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内容包括2018年济南市15个区县和449家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情况以及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得分和扣分原因。(2)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选取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35人作为供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偶遇抽样法收集基层卫生机构门诊患者90人作为需方关键知情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进行深入访谈。(3)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通过卫生统计年鉴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取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社会人口、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等指标数据。本研究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分析比较各区县和机构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总结典型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应用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收集既往研究结果中的影响因素,采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对典型地区供需双方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核心编码,梳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最后基于分析框架筛选供需双方变量作为自变量,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的健康防控项目工作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先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区县和机构两层面上供需变量对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方向和效应大小,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探索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变量间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及实施问题。①各区县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核心的项目工作指标距离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差距较大。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未达标的区县比例分别为100%、66.67%、73.33%和86.67%,机构服务项目工作指标在各区县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幼保健、疾病防治、协查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在各区县间均已达成或超额达成。②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间分布差异较大。区县组织管理平均得分11.4分(9-13.5分),主要问题是制度建设、分工协调和问题整改等方面落实不到位;机构组织管理平均得分8.13分(2-10分),主要问题为制度建设和绩效工作落实不到位。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得分在区县层面无扣分,机构平均得分8.62分(5-10分),得分在区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问题为预算执行不到位和资金使用不合规。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构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和形成分析框架。具体过程是通过研究整合相关卫生服务模型,构建了“供方影响因素-需方影响因素-项目政策目标”理论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系统收集影响因素建立分析框架。分析要素可以归纳为供方和需方两类,其中供方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制度(配套政策、配套制度、项目设计)、资源保障(人力资源、项目经费、硬件设备)、组织保障(运行模式、部门协作、信息化建设);需方影响因素包括倾向特征(人口学、社会结构、健康信念)、促进资源(经济能力、社会组织)、健康需要(感知需要、评估需要、效果评价)。其次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通过多水平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机构水平上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不同程度上受区县和机构层面供需双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人力资源(区县每千人护士数、区县每千人公共卫生人员和区县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硬件设施(区县基层卫生机构平均床位数)、项目经费(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组织保障(区县和机构组织管理得分)等供方要素与不同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与四个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均呈独立负相关。区县基层需方社会人口要素中,区县人均GDP和人口增长率与不同项目工作指标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为独立正相关,区县人口密度和死亡率均是独立负向影响因素。机构层面需方要素中,效果评价(辖区居民满意度)和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均是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正向影响因素,健康信念(辖区居民知晓率)同时是高血压健康管理、糖尿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影响因素。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影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显着部分中介效应。在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负担目标人群数、资金管理得分、组织管理得分、医生满意度等供方变量影响各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总效应中,居民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比例为50.30%~73.09%,居民知晓率的中介效应比例为13.04%~71.90%。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在影响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健康管理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与机构供方变量间存在交互效应。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高于全市平均值时,可以降低每机构公卫医师人均档案数对健康档案管理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负向阻碍作用、增强机构资金管理得分的正向促进作用、削弱医生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与建议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性制度安排。项目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项目建设的系统性措施落实不到位,包括项目设计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2)项目建设保障要素落实不协同,包括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等基层卫生资源保障水平不足;(3)组织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4)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等,影响了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健康防控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这提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从政策建设角度进行系统性制度安排,完善项目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度设计,建立服务包动态调整机制,重视区县和机构间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保障,加强区县和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促进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2.建立项目落实的动态评估模型,有助于及时发现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和管理工作执行中的问题。本研究从供方和需方两个角度系统地整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的核心、模块和要素三级维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在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验证了“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的理论整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动态评估模型构建的工作基础。3.政府牵头建立供需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可有效提高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效率和质量。实证研究验证了区县和机构层面上人力资源、硬件设施、项目经费、组织保障等供方要素和社会人口、健康信念、效果评价等需方要素共同影响机构层面服务项目政策目标的落实,进一步揭示了辖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等需方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在供方变量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和交互作用,探析了供需双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路径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提示应该重视需方要素在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社区居民满意度和知晓率指标识别重点干预人群,切实提高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知水平和利用水平。创新性1.本研究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本质出发,整合“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和安德森模型,从供需双方角度系统梳理了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的指标维度,构建了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既考虑了影响因素分析理论上的规范性,也考虑到了分析过程中变量的可变性,为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变量筛选工具,从方法学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本研究在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个层面上对供需双方影响因素在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和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定量测算,明确了供方因素影响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直接作用路径和通过需方因素的间接影响路径,探讨了需方关键影响因素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和政策干预意义。这对不同层面的政策制定者统筹卫生资源、制定干预策略、完善目标措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局限性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考核评估问题发现和影响因素分析为例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虽具一定的代表性,但结论外推至客观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实证分析时尽管对典型地区区县和基层卫生机构两级变量信息挖掘较为详尽,但区县和机构两个层面难以涵盖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涉及的全部影响领域。同时由于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不能够反映时序变化的影响,也可能会对本研究方法学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任硕[7](2021)在《我国基层税务稽查体制问题研究 ——以H市税务局稽查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求,对机构和行政体制的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税务部门要合并省级及以下的国地税部门,成立新的税务机构。经过本次征管体制改革,税务稽查系统取消了原地市级及以下国地税务局的稽查职能,组建起全面实行跨区域稽查的税务稽查系统。加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时期,问题与机遇并存,新兴问题也开始随之产生,加之不法分子作案手法不断升级,反侦查意识不断增强,这些都对稽查质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继续深化税务稽查机构改革,健全工作模式,更好地发挥稽查职能,有利于打击税收违法犯罪、促进经济发展、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文章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课题的创新和不足点,并对稽查管理体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和阐述。第三部分则重点对我国税务稽查体制的变革历程、成效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税务稽查体制的探索历程—由最初的稽查征收一体时期到如今的稽查高效改革时期,使读者对基层税务稽查体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对当前基层税务稽查体制的主要成效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层级设置不够科学、稽查运行目标偏离、资料配置受限、绩效功能有待优化。随后则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则通过分析部分发达国家的税务稽查体制经验,总结出可被我国借鉴的优秀稽查体制经验。随后则对下一步我国税务稽查体制改革提出了建议:分别从设理顺层级关系、独立稽查机构、明确稽查目标、确保资源配置、优化绩效管理五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化稽查体制改革,提升稽查质效。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管淑慧[8](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吴欣睿[9](2021)在《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J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大命题。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凸显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成效的关键切入点,是实现党建工作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有力,从有力到有效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现场调研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建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J企业为模型分析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路径。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在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梳理了其理论渊源和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建设、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工作机制、基础保障六个方面。第三部分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结合山西省J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不足,即政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有待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到位、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执行不到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五方面。其成因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考核体制不健全、基础保障不到位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探究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路径,即强化对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认识、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运行机制、完善标准化规范化考核监督体系以及加强党支部基础保障六个方面。

朱培源[10](2021)在《政策法制与实践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以河南省D县为例》文中指出

二、基层经费管理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层经费管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基层工会经费审计常见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层工会经费的重要作用及其使用的基本原则
    (一)基层工会经费的重要作用
    (二)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
二、基层工会经费审计常见问题
    (一)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不足
    (二)工会经费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三、基层工会经费审计工作建议
    (一)提升基层工会对经费审计的重视度
    (二)提升工会经费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工会经费审计管理制度
    (四)确保工会经费的公开、公正、公平
四、结束语

(2)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国有企业
        2.1.2 基层党组织
    2.2 理论依据
        2.2.1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1 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2 邓小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3 江泽民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1.4 胡锦涛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2.2.2 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建设论述
第3章 十八大以来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状况
    3.1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取得的成就
        3.1.1 思想建设内容更加丰富
        3.1.2 思想建设制度更加完善
        3.1.3 思想建设载体更加多样
    3.2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思想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
        3.2.2 思想建设过程存在循规蹈矩现象
        3.2.3 部分党员思想建设意识相对薄弱
    3.3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思想建设保障不够充足
        3.3.2 思想建设方式不够灵活
        3.3.3 思想建设制度不够完善
第4章 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成功经验借鉴
    4.1 国企代表性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经验模式
        4.1.1 “五个必谈”思想交流机制
        4.1.2 “三个抓手”抓制度保障党建
        4.1.3 “六项措施”融合党建一体化
    4.2 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经验
        4.2.1 用谈心拉近思想上的距离
        4.2.2 用制度落实思想建设责任制
        4.2.3 用平台创新思想建设工作方式
第5章 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对策
    5.1 优化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方式及内容
        5.1.1 开展思想建设理论大学习
        5.1.2 构建思想建设工作新模式
        5.1.3 提升国企党员政治自觉性
    5.2 强化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综合保障
        5.2.1 坚持为思想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5.2.2 坚持为思想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5.2.3 坚持为思想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3 完善国企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工作机制
        5.3.1 健全思想建设主体责任机制
        5.3.2 健全思想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5.3.3 健全思想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
        一、传统中国妇女教育及其近代嬗变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问题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的妇女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妇女教育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学制改革与女童入学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根据地学制与女童入学教育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女童教育概述
        三、新中国初期学制改革与小学教育
        四、学校教育恢复中的女童入学教育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学校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二、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小学教育
        三、苏北农村学龄女童入学的基本状况
        四、影响女童入学教育的多元因素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女童入学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女童入学率的提升
        二、苏北农村女童辍学率的降低
        三、苏北农村女童教育环境的改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识字扫盲教育政策与措施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识字扫盲教育概述
        二、全国农村识字扫盲的方针政策
        三、江苏农村识字扫盲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识字扫盲运动中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状况
        一、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文盲率
        二、“三区”并存下的妇女参与社会变革
        三、政府主导的升级识字扫盲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的识字扫盲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妇女能力素质的提高
        二、苏北农村妇女家庭收入的增加
        三、苏北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善
        四、苏北农村识字扫盲教育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社会教育
        一、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概述
        二、农村妇女社会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形势政策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
        三、生产劳动教育
        四、卫生健康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妇女主体作用的显现
        二、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三、农村妇女自我意识的增强
        四、农村妇女社会教育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一、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农村妇女干部政策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成就
        一、苏北农村妇女干部规模迅速发展
        二、苏北农村妇女干部培养路径多样
        三、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内容丰富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干部教育的意义
        一、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妇女解放
        二、妇女干部教育与农村社会进步
        三、妇女干部教育与妇女自身解放
        四、妇女干部教育的制约因素探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历史贡献
        一、女童教育构筑了男女性别平等的基础
        二、扫盲教育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教育提高了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
        四、干部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的当代启示
        一、为新时代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二、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改革提供方法
        三、为新时代农村妇女教育提供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口述材料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税务系统新经费保障体制
        2.1.2 税务系统部门预算管理机制
    2.2 相关预算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帕累托效率理论
        2.2.3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3 Y市税务系统新经费保障体制情况
    3.1 Y市税务系统新经费保障体制的内容
        3.1.1 中央财政保障范围
        3.1.2 地方财政保障范围
        3.1.3 新经费保障体制的主要影响
    3.2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现状
4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特点、问题和原因
    4.1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特点
        4.1.1 地方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
        4.1.2 特色项目经费支出大
        4.1.3 政府采购预算需求大
        4.1.4 中央财政公用经费有缺口
    4.2 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4.2.1 预算编制有失精准
        4.2.2 预算执行较为粗放
        4.2.3 预决算差异性较大
        4.2.4 项目绩效流于形式
        4.2.5 绩效考核不够合理
    4.3 原因分析
        4.3.1 对新经费保障体制理解不透彻
        4.3.2 预算编制时间过于仓促
        4.3.3 各部门参与程度较低
        4.3.4 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4.3.5 项目绩效制度不健全
        4.3.6 预算管理的考核理念不符合现实要求
5 国外预算管理工作经验借鉴
    5.1 英国的部门预算管理
    5.2 美国的部门预算管理
    5.3 国外预算管理工作对Y市税务系统的启示
6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提升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6.1 深入掌握经费保障体制
    6.2 提前部署谋划预算编制
    6.3 改良预算编报方式方法
    6.4 完善公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
    6.5 建立全面预算执行机制
    6.6 科学实施绩效考核
    6.7 加强预算组织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5)城市基层社会“嵌合式治理”研究 ——以C市N区街道改革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1.1 城市基层治理结构的宏观转向
        1.1.2 论域及框架锚定
        1.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 文献述评
        1.2.1 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研究
        1.2.2 街道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1.2.3 嵌入与互嵌的相关问题研究
        1.2.4 既有研究的反思与进路
    1.3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理论视角
        1.3.1 “嵌合”概念和理论的追索
        1.3.2 “嵌合式治理”的界定
        1.3.3 理论比较视野中的“嵌合式治理”
    1.4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街道办事处制度变迁
    2.1 单位制时期:主辅并行的条线式治理结构
        2.1.1 主线:国家——单位——个人
        2.1.2 辅线:国家——街居——个人
        2.1.3 主辅并行式条线结构的制度后果
    2.2 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末:街居治理条线核心化
        2.2.1 “主线”的弱化
        2.2.2 “辅线”的核心化
        2.2.3 城市基层治理“辅线核心化”的实质与限度
    2.3 新时期街道改革主要模式与分析
        2.3.1 撤销街道办的初步尝试及其评价
        2.3.2 治理重心下移与街道服务管理多重改革探索
        2.3.3 治理视域下街道改革的总体趋向
    2.4 C市N区的街道服务管理模式创新
        2.4.1 C市N区街道改革的地域性变量及其制约
        2.4.2 嵌合式治理:C市N区街道改革主导面向
第3章 基层治理嵌合关系的建立
    3.1 嵌合关系建立的条件
        3.1.1 国家主动让渡社会空间与主导链接
        3.1.2 社会主体治理与服务的专业性
        3.1.3 嵌入性主体的自带资源与社会资本
        3.1.4 非对等关系中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主动依附
    3.2 嵌合关系建立的主要路径
        3.2.1 街道自主购买社会服务
        3.2.2 上级政府资源链接与指派
        3.2.3 街道搭建嵌合平台
    3.3 嵌合关系建立的实证分析
        3.3.1 嵌合关系的载体铺设
        3.3.2 委托枢纽型组织联结嵌合关系
        3.3.3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运作中的嵌合关系
        3.3.4 建立“治理嵌合体”争取上级政府资源
    3.4 嵌合关系建立的逻辑及其限制
        3.4.1 面向“治理共同体”的嵌合结构功能
        3.4.2 嵌合关系建立的社区“被动化”及其吊诡
        3.4.3 非竞争性购买关系的建立及其变异
第4章 嵌合治理的结构与行动
    4.1 嵌合治理的“结构——行动”范式
        4.1.1 “结构——行动”理论分析视角
        4.1.2 “结构——行动”范式的嵌合治理研究适用性
    4.2 治理嵌合体构塑及其行动的实证展开
        4.2.1 案例呈现与治理嵌合体的构塑
        4.2.2 社区服务的三重空间嵌合
        4.2.3 常态服务与项目制叠加的嵌合行动
        4.2.4 疫情防控与线上服务转移
    4.3 嵌合治理结构与行动的分析讨论
        4.3.1 治理结构与行动的相互形塑与良性互构
        4.3.2 作为在地性组织的街居主体空心化
        4.3.3 商业营利取向遮蔽服务公益性
        4.3.4 街道主导下社区与社会组织的双向排斥
第5章 嵌合治理的内蕴动力
    5.1 嵌合治理的动力结构分析
        5.1.1 国家——社会的复合动力结构及其局限
        5.1.2 以“政党维度”分析嵌合治理动力结构
    5.2 以政党力量为内核的嵌合治理动力
        5.2.1 典型单位制转型与社区衰败
        5.2.2 街道行政主导的旧城改造及其限度
        5.2.3 以政党资源为内蕴动力的嵌合治理
    5.3 政党组织社会的理论思索
        5.3.1 街居党组织促动嵌合治理的何以可能
        5.3.2 以街道作为嵌合治理运作单位的恰切性
        5.3.3 党建引领嵌合治理的长效机制问题
第6章 应急状态下的动员式嵌合与联动
    6.1 社会动员的理论谱系与中国动员传统
        6.1.1 社会动员理论回溯及其界定
        6.1.2 我国社会动员传统与应急动员
    6.2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基层动员式嵌合机制
        6.2.1 社区网格化治理逻辑与局限
        6.2.2 社区网格的非常态治理与联动
        6.2.3 应急动员式嵌合治理的实质与超越
    6.3 街道主导性应急动员的限度与进路
        6.3.1 应急动员倒逼行政力强化
        6.3.2 基层“政绩竞赛”与嵌合悬浮化
        6.3.3 超越网格联动机制的全能化迷思
        6.3.4 应急动员的嵌合治理向常态化转型
第7章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7.1 嵌合式治理与基层社会“新公共性”营造
    7.2 社会互构论视域下的嵌合式治理及其评价
        7.2.1 嵌合式治理的多维性与联通性
        7.2.2 基层社会治理的街道定位与功能再探讨
        7.2.3 对嵌合式治理双向性与非均衡性的体认
    7.3 城市基层社会走向“善治”的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际研究
    2.2 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状况的国内研究
    2.3 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1 相关概念
    3.2 理论基础
    3.3 资料来源
    3.4 质量控制
    3.5 研究方法
    3.6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现状
    4.1 基本公卫项目绩效考核结果
    4.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现状
    4.3 基本公卫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5.1 影响因素文献研究
    5.2 关键知情人访谈
    5.3 扎根理论质性分析
    5.4 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构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本公卫项目政策目标落实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研究
    6.1 研究对象的确定
    6.2 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6.3 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
    6.4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6.5 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研究方法学选择与应用
    7.2 基于研究发现有关问题的明确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完善项目政策目标落实措施的策略
研究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济南市)
附件2 关键知情人访谈问卷
附件3 关键知情人访谈资料整理示例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我国基层税务稽查体制问题研究 ——以H市税务局稽查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税务稽查
        2.1.2 税务稽查体制
    2.2 税务稽查体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2.2.3 绩效管理理论
    小结
第3章 基层税务稽查体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以H市为例
    3.1 基层税务稽查体制的历史沿革
        3.1.1 稽查征收一体时期
        3.1.2 重征收轻稽查时期
        3.1.3 突出稽查重点时期
        3.1.4 国地税合作时期
        3.1.5 稽查高效改革时期
    3.2 基层税务稽查体制的现状
        3.2.1 H市稽查体制改革后的现状
        3.2.2 H市稽查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3.3 基层税务稽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3.3.1 外部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关系有待理顺
        3.3.2 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管理难度增加
        3.3.3 稽查运行目标偏离,职能不能发挥
        3.3.4 资源配置受到限制,作用无法保障
        3.3.5 绩效功能有待优化,目标无法实现
    小结
第4章 我国现行稽查体制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4.1 自由裁量权的不规范使用
    4.2 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滞后
    4.3 稽查制度与流程不够科学规范
    小结
第5章 国外税务稽查体制设置及其经验借鉴
    5.1 国外税务稽查体制设置
        5.1.1 美国税务稽查体制设置情况
        5.1.2 德国税务稽查体制设置情况
        5.1.3 日本税务稽查体制设置情况
        5.1.4 意大利税务稽查体制设置情况
    5.2 国外税务稽查体制设置经验借鉴
        5.2.1 构建符合国情的地方基层税务稽查体制
        5.2.2 设立相对独立的稽查机构
        5.2.3 成立专业的税务警察和税务法院
        5.2.4 设立完善的税收法律和稽查制度
    小结
第6章 完善基层税务稽查体制的建议
    6.1 理顺层级关系,打造高效协作保障体制
        6.1.1 理顺市稽查局与跨区域稽查局之间的关系
        6.1.2 理顺稽查系统与区县税务局之间的关系
        6.1.3 理顺稽查部门与外单位之间的关系
    6.2 合理内部流程,建立扁平化组织体系
        6.2.1 严守“四分离”,减轻纳税人负担
        6.2.2 科学规划,建立扁平化管理的组织体系
        6.2.3 完善提升,完善选案工作方法
    6.3 明确稽查目标,确保职能发挥
        6.3.1 凸显稽查执法职能,明确稽查定位
        6.3.2 加强法律体系建设,规范税务执法
        6.3.3 设立专业税务警察,强化打击力度
    6.4 确保资源配置,提高税务稽查效率
        6.4.1 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配置
        6.4.2 粮草先行,加强经费物质保障
        6.4.3 科技优先,推进稽查装备现代化
    6.5 优化绩效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6.5.1 优化绩效考核指标,规范稽查管理
        6.5.2 强化绩效监督体系,发挥导向作用
        6.5.3 完善沟通反馈机制,提升工作能力
    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基层税务稽查调查问卷
致谢

(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9)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J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国有企业党支部
        2.1.2 标准化规范化
        2.1.3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2 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2.3 主要内容
        2.3.1 政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2.3.2 组织设置标准化规范化
        2.3.3 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
        2.3.4 党员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2.3.5 工作机制标准化规范化
        2.3.6 基础保障标准化规范化
第3章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状
    3.1 山西省J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概况
        3.1.1 山西省J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3.1.2 山西省J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
    3.2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政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有待加强
        3.2.2 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到位
        3.2.3 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3.2.4 标准化规范化制度执行不到位
        3.2.5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
    3.3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3.3.2 监督机制不完善
        3.3.3 考核机制不健全
        3.3.4 基础保障不到位
第4章 推进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路径分析
    4.1 强化对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认识
        4.1.1 把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升到政治高度
        4.1.2 注重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4.2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4.2.1 加强党员责任意识教育
        4.2.2 加强党员常态化教育
    4.3 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
        4.3.1 选优配强支部班子
        4.3.2 优化配备基层党务工作者
    4.4 健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运行机制
        4.4.1 建立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度执行方案
        4.4.2 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基本制度
    4.5 完善标准化规范化考核监督体系
        4.5.1 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4.5.2 推进考核体系规范化
    4.6 加强党支部基础保障
        4.6.1 保障支部工作经费
        4.6.2 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调研访谈方案
    附录2 调研访谈表
    附录3 调研访谈摘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四、基层经费管理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基层工会经费审计常见问题及建议[J]. 张兵. 财经界, 2021(27)
  • [2]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研究[D]. 刘荣光.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新中国初期苏北农村妇女教育研究(1949-1956) ——以江苏泰兴为例[D]. 杨方. 扬州大学, 2021(02)
  • [4]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研究[D]. 戴坚.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城市基层社会“嵌合式治理”研究 ——以C市N区街道改革为中心[D]. 康雯嘉. 吉林大学, 2021(01)
  •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目标落实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济南市考核评价结果为实证[D]. 刘铁诚. 山东大学, 2021(12)
  • [7]我国基层税务稽查体制问题研究 ——以H市税务局稽查局为例[D]. 任硕.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9]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J企业为例[D]. 吴欣睿.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10]政策法制与实践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以河南省D县为例[D]. 朱培源.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基层基金管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