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禹县矿区断裂构造构造特征及发育规律

河北省禹县矿区断裂构造构造特征及发育规律

一、河北省蔚县矿区构造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丽[1](2021)在《瓦斯生运聚散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及数值模拟研究 ——以阳泉矿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在区域地质背景、野外构造观测、煤田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岩的显微变形特征及包裹体分析,研究了阳泉矿区构造变形和演化特征及其对煤层沉积、埋藏和变形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构造变形期的应力-应变环境。结合不同类型煤体结构分布、构造煤孔裂隙结构和甲烷吸附特性的系统表征,应用CBMHS V1.0软件模拟了阳泉矿区瓦斯生运聚散的动力学过程,深刻揭示了矿区瓦斯演化的构造控制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阳泉矿区褶皱构造较为发育,以NNE-NE向褶皱为主,控制着矿区的整体构造形态;近EW向、NW向褶皱发育相对较少,对矿区构造形态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构造类型及其组合形式、变形程度的差异,将矿区分为西部大型褶皱发育区、东北部弱褶皱变形区、中部叠加褶皱发育区、中东部弱褶皱变形区、中南部断褶区和南部复杂叠加褶皱区等6个构造变形区,揭示了阳泉矿区主体构造格局形成于燕山中期上地壳中低温条件下的脆性-脆韧性变形环境。(2)在区域构造演化的控制下,研究区聚煤基底较为平坦,基本处于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沉积了石炭-二叠纪煤系。聚煤作用结束后,阳泉矿区先后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运动,分别形成近EW向、NNE-NE向和NW向褶皱和断裂构造,不仅改造了煤层的原始赋存状态,还控制着煤体变形和构造煤的分布。3煤和15煤构造变形相对较弱,以脆性变形为主,I、II、III类煤体结构均有发育,以II类煤体结构为主,II类和III类煤体结构多沿褶皱轴部展布,集中分布在褶皱轴部、褶皱叠加区以及断裂和褶皱叠加区等构造复杂区。(3)煤的构造变形影响其孔-裂隙结构及瓦斯吸附能力。随着煤体变形程度的增加,显微裂隙结构复杂性增强,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减小;孔体积和孔比表面积增大(尤其是大孔和介孔),孔隙形态渐趋复杂,大孔之间的连通性减小。煤的微孔和介孔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且随着煤体变形的增强,孔径分布趋于连续和均匀、连通性增强。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吸附特征曲线以及表面自由能分析表明,随着煤体变形程度的增加,煤的甲烷吸附能力逐渐增加。煤体变形主要是通过影响煤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煤的甲烷吸附行为,在煤体变形过程中,孔隙(尤其是1-10 nm孔径段孔隙)逐渐增多,孔体积和孔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分布趋于连续和均匀,是强变形构造煤瓦斯吸附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4)通过数值模拟将研究区瓦斯生运聚散动力学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即阶段I(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阶段II(中二叠世-晚三叠世)、阶段III(早中侏罗世)、阶段IV(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阶段V(晚白垩世)和阶段VI(新生代)。阶段I为浅埋藏生物成因气阶段,煤层生成少量的生物成因气;阶段II为煤层快速沉降阶段,煤层开始第一次生烃,生气量较少,聚散作用微弱,含气量较低;阶段III为煤层埋深波动阶段,煤层生气量极少,但气体散失作用依然存在,煤层含气量和储层压力下降;阶段IV为煤层第二次生烃阶段,在高异常古地热场作用下,煤层大量生气,并伴随着强烈的扩散散失、盖层突破散失和渗流散失作用,是研究区瓦斯演化的关键阶段;阶段V和阶段VI煤化作用完全停止,为瓦斯散失阶段。(5)构造是瓦斯生运聚散演化过程的主控因素。区域构造背景下,煤层的沉积、埋藏、抬升、构造热事件以及矿井构造的发育共同控制着煤的受热-成熟-生烃-聚集-散失的动力学过程。聚煤期构造通过控制研究区聚煤基底及沉积环境控制煤层的煤质特征、煤厚及展布,进而影响煤层瓦斯的生成和散失。印支期构造作用主要通过控制煤层的沉降,进一步控制煤层瓦斯的生成和散失;燕山期,瓦斯生运聚散演化最为活跃,构造热事件是影响本期煤层瓦斯生成和散失的主控因素,同时,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及矿区构造形态也是影响煤层瓦斯聚散行为的重要因素;喜马拉雅期,瓦斯演化以散失作用为主,矿区构造形态以及矿井构造的展布继续控制着煤层瓦斯的聚散过程。(6)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煤的发育和分布也显着影响着瓦斯的运移、聚集和散失。一方面,弱变形构造煤的渗透性强于强变形构造煤,研究区弱变形和强变形构造煤分布区在燕山期分别表现出较强和较弱的瓦斯渗流散失作用;另一方面,强变形构造煤吸附空间和吸附势明显高于原生结构煤,表现出更强的瓦斯吸附能力,研究区强变形构造煤的发育对区内3煤和15煤瓦斯的聚集及高瓦斯含量区的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该论文有图98幅,表20个,参考文献297篇

李泓泉,张树胜,谢明忠,周江,周建飞,贾立新,郝星波,任建帅,刘永平,于丹丹[2](2020)在《冀西北蔚县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勘查开发方向》文中研究表明蔚县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型层状热储低温地热田。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为热储层,上地幔传导热为主要热源。盖层主要由第四系和侏罗系构成,寒武系—奥陶系也起到了盖层的作用。以阳原南山断层和蔚县南山断层为南、北边界的蔚县地块呈一总体倾向SE的单斜构造,蓟县系等地层埋藏深度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加深。盆地北部山区岀露的长城系—蓟县系接受大气降水后,顺层向深部运移,运移过程中不断有沿破碎带、裂隙垂直下渗的相邻含水层水补给。蔚县南山断层阻断地下水继续向南运移的路径。经过深循环并被上地幔传导热加热后的地下水封闭或半封闭于长城系—蓟县系中形成层状热储。热储层埋藏深度较大的壶流河以南地区,特别是大型断层附近,以及松枝口—右所堡等张性大断层与阳原南山断层、蔚县南山断层等NE向阻水大断层的交汇部位,如三马坊、北洗冀、麦子疃东等地带,次级断裂构造较发育,岩石破碎,利于地热流体的存储和运移,应作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

周武权[3](2020)在《太行山中段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以石湖金矿为例》文中提出石湖金矿区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与保定市阜平县交界处的灵寿县一侧,是河北省大型金矿产地之一,也是太行山地区唯一一处大型金矿产地。矿区位于北东向太行山构造~岩浆~多金属成矿带之燕山期麻棚岩体东侧,岩体侵入及断裂构造形成多受赤城~娘子关深大断裂带西支北冶~麻棚~杨家庄深大断裂带控制,含金矿脉位于其次级或更次级低次序的断裂构造控制。在对太行山地区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大量的事实数据阐述了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分析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提出矿床成因观点,总结了成矿的规律,并首次提出了在近岩体的外接触带赋矿带的新观点,也为今后的地质找矿指明了找矿的方向。经综合研究认为:石湖金矿是经历了多期次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形成的,早期阶段构造的形成及以后演化为后期成矿提供了条件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通过大量的数据及事实证明矿床的形成与岩浆岩和断裂破碎带密切相关,而与地层就成矿来源而言,关系不大,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随燕山期麻棚岩体的岩浆侵入上升、经结晶分异后期而形成的含矿热液流体,在低次序近南北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中,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成矿,岩浆岩为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但不排除有少量其他流体的参与;石湖金矿床的类型为由岩浆岩、构造等多因素控制,高至中、低温多矿化阶段,以岩浆热液为主导的中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石湖金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了在石湖金矿深部及周边和外围地区的找矿方向,为今后的地质找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周彬[4](2020)在《沁水盆地东北缘和顺地区构造演化及煤层气资源潜力研究》文中指出山西和顺地区地处沁水煤田东北边缘,煤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该区块构造背景较复杂,有关煤层气资源潜力的研究较为薄弱,对该区块的研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煤矿瓦斯治理问题,保障采煤安全,又可以提供新的洁净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节理测量及统计分析,利用赤平投影的方法,并运用应力恢复软件,对研究区主应力进行了恢复,可知研究区经历三期构造应力作用的改造,第一期印支期,最大主应力方位近SN向;第二期燕山期,最大主应力方位为NWW-SEE;第三期喜马拉雅期,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NE-SW,并探讨了研究区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史。通过煤岩孔隙测试,煤储层裂隙预测,分析了煤储层孔隙与裂隙发育特征。根据研究区构造运动发展阶段、煤层埋藏深度来探讨了孔裂隙发育的构造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煤层经历了五个埋藏阶段,随着煤层埋深的变化以及埋藏时间长短的不同,对煤变质作用产生不同影响,并且构造变形作用对微裂隙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影响了微裂隙密度和开启程度。影响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为构造、埋深、煤厚和顶底板岩性,各指标与煤层气含量之间呈现出较好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研究区煤层气含量与各地质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预测了煤层气含量,综合应力场环境、煤层裂隙密度、含气量等地质因素,对研究区煤层气资源开发有利区进行了预测。本论文共有图64幅,表格13个,参考文献130余篇。

王睿[5](2020)在《内蒙古根河市三河铅锌矿床成因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根河市三河铅锌矿床地处得耳布尔成矿带北段,为一典型的中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以该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实地调研及室内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和讨论了矿床成因,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从控矿断裂运动学、断面几何形态及与矿化强度空间关系对比角度,研究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为指导主要矿脉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三河铅锌矿床具有热液脉型矿床的典型特征,矿体呈脉状产出,主要受NW、NW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主要含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矿物。按照矿石矿物组合、矿石组构、矿脉间穿切关系等特征将矿区铅锌成矿作用划分为热液及表生氧化两期,其中热液期成矿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I)白云石±黄铁矿;(II)黄铁矿-石英;(III)石英-多金属硫化物;(IV)黄铁矿-萤石-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及(V)无矿方解石脉共五个阶段。2.经过各个成矿阶段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以及显微测温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NaCl-H2O体系溶液。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在成矿作用中后期,不断有大气降水混入成矿流体。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为地幔和地壳的混合来源。由此判断矿床为中-低温岩浆和大气降水混合热液成因。3.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地层形成时代为167.6±1.9Ma168.9±1.9Ma;切穿矿脉(体)的各类脉岩形成时代为127.7±1.1Ma138.0±1.1Ma。取自矿区矿石中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t=142.22±0.47Ma,介于赋矿火山岩地层与切矿脉岩成岩年龄之间,故推断矿床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三河铅锌矿床形成于拉张构造背景,由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加厚下地壳发生垮塌导致。4.区内矿化作用受到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容矿构造为一套共轭的NWW及NW向压扭性断裂,前者以右行逆冲运动方式为主,后者以左行逆冲运动方式为特征;容矿断裂带内矿化富集规律明显,NWW及NW向两组控矿断裂带内,矿化富集均受断面形态凹-凸(波谷-波峰)起伏变化影响。其中:NWW向断裂带内较厚大矿体产于断裂底盘面形态凸-凹(波峰-波谷)过渡转变及凹陷(波谷)构造部位,矿体无明显侧伏现象;而NW向断裂带内较厚大矿体产于断裂底盘面形态凹(波谷)-凸(波峰)过渡转变及凹陷(波谷)构造部位,矿体明显SE侧伏,侧伏角中等,一般45°50°±;利用容矿断裂带内工业矿体空间产出及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结果对1-4和21号共5条矿脉深部及两翼进行了成矿预测,共圈定出12处找矿靶区,为矿区主要矿脉进一步探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马塬皓[6](2020)在《河北迁西金厂峪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厂峪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是我国大型金矿床之一。多年来,前人对金厂峪金矿的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对于区内控矿构造特征的研究还相对较为薄弱。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前人的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解析,研究了金厂峪金矿区的控矿构造特征,加强对金厂峪矿区构造变形特征的正确认识。研究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对金厂峪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进行分析,金矿床虽主要存在于韧性剪切带中,但通过控矿构造的研究发现,认为金厂峪金矿床并不是属于典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2)金厂峪金矿矿脉产出主要受后期叠加于韧性剪切带的构造片理化带构造控制。构造片理化带为其控矿构造。(3)识别出四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主要是以北东向构造为特征的韧性变形构造,主要是围岩绿岩发生韧性变形。第二期变形为脆性变形,形成北东、北西、近南北及缓倾构造。第三期为北东向继承性构造,脆性片理化特征明显,同时矿石矿物碎裂结构发育。第四期为脆性断层,同样具有泥化,断层面未充填,为最晚期的脆性构造,均为晚期北东向脆性断层,未充填,断层中见断层泥。(4)野外地质特征观察结果显示,本区蚀变分带特征明显,早期为绿泥石化,其后依次是钠化、钾化、硅化及绢英岩化、碳酸盐化。(5)矿床产自韧性剪切带之后的构造片理化带中,矿区作为矿源层的斜长角闪岩在早期褶皱形成的构造薄弱带、经韧性剪切改造的作用下进行了金的预富集,随后在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初期预富集的含金地质体重新活化,金发生再次富集就位,形成矿床。

杜建涛[7](2020)在《InSAR技术用于张家口地区不同尺度形变监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张家口地区还位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和山西地震带的交汇地带,地质构造背景非常复杂,地震多发。开展张家口地区高精度、多尺度地表形变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科学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技术因其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新的测量手段。常规差分InSAR(D-InSAR)技术的监测精度容易受到系统热噪声、时空失相干、大气延迟等误差因素影响,为了克服这些误差,最近几年发展了多种时序InSAR技术,并在地表形变和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InSAR技术在张家口地区的监测应用不足的问题,采用多种InSAR监测技术对该地区进行大范围、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重点分析了城市地面沉降、构造断裂活动和采矿沉陷等多种不同尺度地表形变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张家口地区地质灾害监测和绿色生态发展提供数据资料。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1)系统分析了InSAR形变监测的基本技术原理,对近二十年提出的多种时序InSAR技术进行了梳理,归纳各自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研究了多种影响InSAR形变监测精度的误差因素并给出常用的削弱和去除办法。(2)调查了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采用InSAR技术对处于断裂带区的北京和张家口两个地区分别进行了不同尺度的地表形变监测与研究。其中,北京地区重点研究了北京盆地东部沉降区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地裂缝灾害,结果显示北京盆地东部沉降区的最大年形变速率超过-120 mm/year,机场跑道两端的差异性形变速率达38 mm/year;张家口地区重点研究了区域内多条构造断裂的活动特性和崇礼周边山区的地表稳定性,结果显示张家口地区的断裂活动特征不明显,崇礼冬奥会比赛场馆所在区域的地表稳定性良好,周边局部区域因山体破坏具有滑坡等潜在地质灾害风险。(3)以张家口蔚县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D-InSAR技术获取了整个矿区地面沉陷的分布状况,采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得到采矿沉降漏斗的形变时间序列,结合跨沉降漏斗形变剖线的分析,研究了具有空间尺度小、形变量级大特征的采矿类地表形变的时空演化过程;由于InSAR监测结果是地表形变在视线方向(LOS)的投影,针对其无法反映真实地表变形特征,推导了融合多个轨道SAR影像的二维时序形变估计模型,利用覆盖矿区的升降轨Sentinel-1A/B数据成功获取了该矿区麦子坡沉陷区的垂直向和东西向的二维形变时间序列,为采矿形变的精细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弹性半空间矩形位错模型对麦子坡沉陷区的形变机理进行反演。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真实的采矿形变规律,也为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和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赵鹏飞[8](2019)在《太行矿地质构造规律及其控水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质构造是影响矿井水害的重要因素,多数矿井突水都与地质构造相关。本次研究通过探讨研究区经历的构造运动与构造发育规律,研究构造对矿井充水的控制作用,并通过分析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预测和评价各煤层受顶底板水害威胁的程度。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太行矿地层奥陶系、石炭系—三叠系均有出露。矿区总体构造形态为倾向NE的单斜,走向NW,倾角1020°,一般在16°左右,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可分为基底形成、盖层发展和强烈活动三个主要阶段。(2)基于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聚类分析及贝叶斯判别,分析各含水层水力联系。区内主要含水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砂砾石层、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2#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野青、伏青、大青)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以及岩浆岩含水层。聚类分析与贝叶斯分析结果表明太行矿区煤系碎屑岩裂隙水独立性较好,基本不与上覆的新生界松散孔隙水和下伏的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发生水力联系。(3)太行矿范围内地下水展布特征主要受不同级别的断裂构造控制,区域内断裂规模、发育程度、岩性均对矿井构造影响较大。由于埋藏深度、断裂构造及岩浆岩的影响,区内不同地段奥陶系石灰岩的富水性及水质有很大的差异,据此将研究区分为三个不同级别的水文地质区:较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4)根据区内生产矿井资料,采用比拟法与单位涌水量法计算成果,太行矿业-400m水平矿井正常涌水量247m3/h,最大涌水量493m3/h。结合邻近生产矿井类比分析,推测本次矿井预计涌水量可信度较高。该论文有图20幅,表6个,参考文献107篇。

徐斌[9](2015)在《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预测研究》文中认为陷落柱孤立、分布不均、难以预测定位,在煤矿开采中,常偶遇误揭陷落柱造成重大突水事故,因此,陷落柱预测意义重大。本文为了预测岩溶陷落柱的发育可能性、发育靶区或空间位置,根据岩溶陷落柱形成主控因素,建立了包含2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的综合预测指标体系,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赋以权重;同时,为了进行陷落柱微观预测,开发了陷落柱预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模糊数学建立的体系,可以实现研究区的网格划分,在GIS平台上进行图像处理,对发育区域进行位置标定。建立的体系和信息处理平台的使用取决于研究区资料的完整程度,如果资料不足,可以用于全井田陷落柱宏观预测,判断全井田陷落柱发育的可能性;如果资料充足,可以用于井田局部陷落柱位置的半定量预测,确定其空间位置。对岩溶陷落柱的预测具体分为三个层次:a.矿区陷落柱发育程度预测,b.矿区陷落柱位置预测,c.径流带上陷落柱位置预测。运用所建立的预测体系分别对华北煤田三个典型井田进行了预测评价,其中,皖北矿区五沟井田进行了发育程度评价,经综合评价评分为84.9,判断陷落柱发育可能性大;邢台矿区邢东井田基于GIS平台进行了陷落柱位置预测,预测井田中有3个发育区、2个较发育区,后经工程揭露,有1个陷落柱位于预测发育区内;开滦矿区钱家营井田基于预测的岩溶强径流带进行了陷落柱位置预测,预测井田中有8个较发育靶区,其中1个靶区内已揭露陷落柱。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体系能够实现陷落柱位置的定量或半定量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该论文有图70幅,表21个,参考文献74篇。

王桂臣[10](2015)在《蔚县矿区北阳庄井田地质构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小型断裂构造是影响北阳庄井田北翼首采区煤层开采最主要的地质因素。它们使煤层发生中断后上下错位,倾角增大,煤层加厚或减薄,并伴有牵引褶曲、构造节理等地质现象。文章介绍了北阳庄井田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实际揭露地质构造与原地质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为矿井合理开拓生产提供了参考资料。

二、河北省蔚县矿区构造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省蔚县矿区构造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瓦斯生运聚散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及数值模拟研究 ——以阳泉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论文工作量
2 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演化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及岩浆活动
    2.3 阳泉矿区构造变形特征
    2.4 显微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环境
    2.5 小结
3 煤层发育的构造控制
    3.1 煤层发育特征
    3.2 煤层形成与赋存的构造控制
    3.3 煤变质的构造控制
    3.4 煤变形的构造控制
    3.5 小结
4 构造煤孔-裂隙结构特征及瓦斯吸附特性
    4.1 构造煤裂隙结构特征
    4.2 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
    4.3 构造煤瓦斯吸附特性
    4.4 小结
5 瓦斯生运聚散演化模拟及其构造控制
    5.1 埋藏史
    5.2 热成熟史
    5.3 瓦斯演化过程模拟
    5.4 瓦斯生运聚散演化的构造控制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冀西北蔚县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勘查开发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1.1 区域构造及地热地质背景
    1.2 盆地基本构造特征
    1.3 地层
    1.4 地貌水系及地下含水层
        1.4.1 地貌水系
        1.4.2 含水层的划分及特征
        1.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1.5 蔚县及邻区地热异常
2 盆地地热地质特征
    2.1 地温场条件及热源分析
        2.1.1 莫霍面深度分析
        2.1.2 大地热流分析
        2.1.3 地温梯度变化规律
        2.1.4 热源分析
    2.2 构造的控热作用
    2.3 盖层岩石组合及厚度变化特征
    2.4 热储层及地热流体温度估算
        2.4.1 热储层特征
        2.4.2 地热水化学类型
        2.4.3 水-岩作用程度
        2.4.4 热储温度估算
        2.4.5 热储深度估算
3 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和勘查方向
    3.1 地热资源成因模式
    3.2 地热资源勘查方向
4 结论

(3)太行山中段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以石湖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4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床特征
    4.2 矿体特征
    4.3 矿石质量特征
    4.4 矿石类型
    4.5 共伴生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的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
5 控矿因素分析
    5.1 地层
    5.2 岩浆活动
    5.3 地质构造
6 矿床成因分析及找矿规律研究
    6.1 成矿物质来源
    6.2 成矿阶段
    6.3 成矿温度
    6.4 矿物包体特征
    6.5 矿床成因分析
    6.6 成矿规律研究
    6.7 找矿方向探讨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沁水盆地东北缘和顺地区构造演化及煤层气资源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构造演化
3 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
    3.1 研究区地质概况
    3.2 节理发育特征
    3.3 古构造应力场及构造演化
    3.4 小结
4 煤储层孔裂隙发育特征及构造控制
    4.1 孔隙发育特征
    4.2 裂隙发育特征
    4.3 孔裂隙发育的构造控制
    4.4 小结
5 研究区煤层气开发有利区评价
    5.1 煤层气赋存地质控制因素
    5.2 煤层气含量预测
    5.3 煤层气开采有利区综合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野外观测点节理赤平投影图、节理极点等密度图
附录 2:野外观测点节理主应力轴恢复结果统计表
附录 3:印支期共轭剪节理及主应力方位恢复
附录 4:燕山期共轭剪节理及主应力方位恢复
附录 5:喜马拉雅期共轭剪节理及主应力方位恢复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内蒙古根河市三河铅锌矿床成因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古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断裂构造
        2.2.2 褶皱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层
        3.1.2 矿区构造
        3.1.3 矿区岩浆岩
    3.2 矿化特征
        3.2.1 矿脉(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成矿期次/阶段划分
        3.2.4 围岩蚀变特征
第4章 矿床成因
    4.1 成矿物质来源
        4.1.1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
        4.1.2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4.1.3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4.2 成矿流体来源、特征及演化
        4.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4.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特征
        4.2.3 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分析
        4.2.4 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
    4.3 成矿时代
        4.3.1 样品采集及研究方法
        4.3.2 容矿火山岩地层形成时代
        4.3.3 穿切矿脉各类脉岩成岩时代
        4.3.4 闪锌矿Rb-Sr等时线定年
        4.3.5 成矿构造背景
        4.3.6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第5章 矿区控矿构造特征及形成机理
    5.1 矿区容矿构造体系
        5.1.1 NWW向容矿断裂构造
        5.1.2 NW向容矿断裂
    5.2 矿区成矿后破矿构造体系
        5.2.1 破矿构造分期及运动学特征
        5.2.2 破矿断裂构造体系格架
    5.3 矿区控矿构造体系形成及演化
第6章 构造控矿规律
    6.1 研究方法
        6.1.1 数据提取
        6.1.2 数据处理
    6.2 控矿规律
        6.2.1 1号矿脉构造控矿规律
        6.2.2 2号矿脉构造控矿规律
        6.2.3 3号矿脉(体)构造控矿规律
        6.2.4 4号矿脉构造控矿规律
        6.2.5 21号矿脉构造控矿规律
        6.2.6 三河矿区构造控矿总体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致谢

(6)河北迁西金厂峪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区域位置与地区经济概况
    1.3 研究现状
        1.3.1 研究区地质工作
        1.3.2 研究区科研工作
    1.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6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太古代岩浆岩
        2.4.2 中生代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4.1 矿脉产出形态
        3.4.2 主要工业矿脉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矿物组成
        3.5.2 矿石结构构造
    3.6 围岩蚀变
    3.7 成矿作用期次划分
第四章 构造变形特征
    4.1 褶皱特征
        4.1.1 一级褶皱-金厂峪复式向斜
        4.1.2 二级褶皱-金厂峪复背斜
        4.1.3 三级褶皱
    4.2 剪切带特征
    4.3 片理化带特征
    4.4 脆性断裂特征
    4.5 构造形迹划分
第五章 控矿构造解析
    5.1 控矿因素分析
        5.1.1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5.1.2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5.1.3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5.2 控矿构造解析
    5.3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InSAR技术用于张家口地区不同尺度形变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InSAR原理与误差分析
    2.1 InSAR基本原理
        2.1.1 InSAR高程测量原理
        2.1.2 InSAR形变监测原理
        2.1.3 InSAR数据处理流程
    2.2 InSAR误差分析
        2.2.1 失相干误差
        2.2.2 基线误差
        2.2.3 大气延迟误差
        2.2.4 相位解缠误差
        2.2.5 DEM误差
        2.2.6 地理编码误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序InSAR技术及多维形变估计
    3.1 时序InSAR技术简介
        3.1.1 Stacking技术
        3.1.2 PS技术
        3.1.3 SBAS技术
    3.2 多维形变估计方法
        3.2.1 多维形变估计基本模型
        3.2.2 融合多轨道SAR的多维时序形变估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段形变监测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背景
        4.1.2 研究区自然地理环境
    4.2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西段整体形变
        4.2.1 InSAR数据处理
        4.2.2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西段2016-2019年形变速率
    4.3 北京地区形变分析
        4.3.1 北京地面沉降
        4.3.2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地裂缝
        4.3.3 地面沉降机理
    4.4 张家口地区形变分析
        4.4.1 张家口盆地2006-2011年平均形变速率
        4.4.2 张家口构造断裂活动
        4.4.3 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地表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张家口蔚县采矿沉陷形变监测
    5.1 蔚县矿区概况
    5.2 数据与方法
        5.2.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5.2.2 形变监测方法
    5.3 矿区地表形变结果分析
        5.3.1 矿区整体形变特征
        5.3.2 麦子坡矿二维形变时序
        5.3.3 采矿形变反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太行矿地质构造规律及其控水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2.2 煤系及煤层
    2.3 构造
    2.4 水文地质条件
    2.5 小结
3 研究区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3.1 区域构造演化
    3.2 矿井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
    3.3 小结
4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4.1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4.2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4.3 聚类分析矿井充水水源
    4.4 贝叶斯判别矿井充水水源
    4.5 小结
5 构造控水机制研究
    5.1 研究区各含水层水力联系
    5.2 研究区矿井水保存的构造逐级控制
    5.3 小结
6 矿井涌水量预测及突水危险区预测
    6.1 -400m水平矿井涌水量预测
    6.2 矿井突水因素评价
    6.3 突水危险区预测
    6.4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整体思路、技术路线
2 煤田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分布
    2.2 皖北矿区概况
    2.3 邢台矿区概况
    2.4 开滦矿区概况
    2.5 小结
3.地质构造
    3.1 构造体系及特征
    3.2 区域构造演化
    3.3 研究区地质构造特点
    3.4 小结
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4.1 皖北区水文地质
    4.2 邢台区水文地质
    4.3 开滦区水文地质
    4.4 小结
5.陷落柱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
    5.1 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条件
    5.2 岩溶陷落柱形成的岩体力学条件
    5.3 岩溶陷落柱综合成因机理
    5.4 小结
6 陷落柱的发育规律
    6.1 皖北矿区
    6.2 邢台矿区
    6.3 开滦矿区
    6.4 小结
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陷落柱预测
    7.1 半定量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理论
    7.2 陷落柱预测信息系统
    7.3 岩溶陷落柱位置预测实例
    7.4 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蔚县矿区北阳庄井田地质构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井田概况
2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3 矿井开拓实际揭露情况
4 地质构造对比分析
    4.1 褶皱
    4.2 逆断层
    4.3 顺层断层
5 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5.1 采取的措施
    5.2 取得的效果
6 结语

四、河北省蔚县矿区构造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 [1]瓦斯生运聚散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及数值模拟研究 ——以阳泉矿区为例[D]. 李凤丽.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冀西北蔚县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勘查开发方向[J]. 李泓泉,张树胜,谢明忠,周江,周建飞,贾立新,郝星波,任建帅,刘永平,于丹丹. 地质论评, 2020(04)
  • [3]太行山中段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以石湖金矿为例[D]. 周武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4]沁水盆地东北缘和顺地区构造演化及煤层气资源潜力研究[D]. 周彬.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5]内蒙古根河市三河铅锌矿床成因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D]. 王睿. 吉林大学, 2020(08)
  • [6]河北迁西金厂峪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特征研究[D]. 马塬皓. 长安大学, 2020(06)
  • [7]InSAR技术用于张家口地区不同尺度形变监测[D]. 杜建涛. 长安大学, 2020(06)
  • [8]太行矿地质构造规律及其控水机制研究[D]. 赵鹏飞.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预测研究[D]. 徐斌. 华北科技学院, 2015(06)
  • [10]蔚县矿区北阳庄井田地质构造分析[J]. 王桂臣.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08)

标签:;  ;  ;  ;  

河北省禹县矿区断裂构造构造特征及发育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