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诗怡[1](2020)在《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研建与数据分析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首先论述了森林资源异构数据集成以及数据仓库技术在林业上的研究现状。森林资源数据仓库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以下两大问题:一是数据存储存在差异,且数据表中的统计字段名称、类型、代码等的表达形式也存在差异;二是数据存储的差异性造成数据利用率不高,深层次的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是基于规范化的数据进行的。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以历史上存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针对森林生产功能分析、适地适树规则提取、生长收获预测模型拟合等的分析需求,设计建立了两个数据仓库: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仓库以及标准地/样地数据仓库,并完成对两个数据仓库事实表、维度表字段结构的详细设计。通过对ETL技术的研究,实现对森林资源异构数据源的抽取、清洗和转换,并将处理后的规范化数据存储在目标数据仓库中进行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研建一个基于B/S体系架构的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异构数据源获取、森林资源异构数据的清洗转换、森林资源数据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本研究高效的利用已有的森林资源数据可以为林场等经营单位提供生长收获、抚育间伐、规则提取等方面的决策支持。
周也[2](2021)在《产业链视角下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2014年的停伐政策,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2000年23:62:16到2009年38:42:20再到2014年39:32:29最后到2018年35:27:38,呈现出向林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型的趋势,林业第二产业逐步被弱化。同时,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常常忽略了林业产业之间以及亚产业之间因资源、价值、信息、生态流动而形成的联系与作用,而这种联系与作用便是林业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状态。林业产业共生发展关注的是在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下,充分利用林业产业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且,从产业链角度更容易从资源、价值、信息、生态的流动探讨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共生关系。为此从产业链角度探索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间共生关系,创新共生发展模式,对缓和林业经济与生态间的矛盾、实现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主要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产业经济学、产业生态学、产业共生等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的经济实质,以及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分析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林业产业共生特征、林业产业共生发展驱动力与阻尼;利用Logistic growth模型提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的评判依据,利用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测算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8年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林业上游产业的发展正向影响下游产业发展的程度更大,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状态不稳定,但整体看非对称程度逐步缩小;接着运用灰色绝对关联度分析模型、灰色相对关联分析模型和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模型从绝对性、速度性、综合性方面研究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的影响因素,表明:对林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影响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系统中共生关系稳定与进化的关键因素,对生态效益的追求和实施森林生态保护政策是对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系统中共生关系的进化发展起引导与保障作用,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和推动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系统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稳定与向对称互惠共生的进化;之后提出林业M(资源链)型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林业V(价值链)型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林业I(信息链)型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林业E(生态链)型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林业MVIE型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最后从优化共生单元,改善共生环境角度提出保障措施,推动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
杨雪栋,金荣,云美清,卢婧文[3](2019)在《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做一归类,主要包括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信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沈利荣[4](2019)在《基于GIS的森林小班变化遥感影像对比判读系统的研建》文中研究指明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对象,由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与非正常的经营活动,自然灾害等,森林资源会发生变化,将变化的森林资源落实到小班,及时掌握正确的森林资源小班数据,对森林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森林资源变化监测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基于GIS与RS的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涉及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研究了利用森林资源小班数据库和不同时间遥感影像叠加技术和同步联动技术,给出技术实现流程、关键代码和数据库结构,进行小班变化判断检测,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 Engine组件,使用C#语言,研建一个基于GIS的森林小班变化遥感影像对比判读系统。系统利用森林资源小班数据库和不同时间遥感影像叠加,同步联动技术,通过本底小班数据和同期遥感影像与现在遥感影像,逐个小班进行对比,发现不一致的小班,尤其对因各种经营活动引起森林资源小班变化的确认,然后将不一致小班提交基层部门进行核实,及时掌握发生变化的小班数据,对森林资源数据更新,为森林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王志楼[5](2019)在《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及时空配准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林业信息采集及森林资源监测急需,研发三维激光扫描、CCD立体测量和林木健康检测等多传感器集成及其搭载技术,利用多源采集数据构建林木参数变化监测技术体系,形成移动式林木参数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平台并进行试验示范,实现对林木参数(林木胸径、树高、冠幅、林分郁闭度、林分生物量等参数)的动态监测,促进林业信息数字化发展进程以及作业精准化和科学管理,为大区域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目前林业信息化采集的技术发展概况,根据目前林业信息化采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结合嵌入式系统的特点,集成多种传感器来监测林木参数的技术,研发了一套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其次,就是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搭建了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平台。本文从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部分进行了设计实现,详细叙述了系统实现的方法和流程。在硬件方面,选用高性能的ARM9S3C2440A作为处理器,优化接口驱动电路和动态电源管理,从而降低了系统功耗,设计了相机曝光控制系统,有效提高相机曝光精度,引入GPS时间系统从计算机系统时钟和GPS时钟获取时间基准,实现异源数据时间基准统一,提高多传感器时间配准精度。在软件方面,以Linux为软件开发平台,对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内核裁剪和动态电压管理有效降低功耗,运用Qt开发了应用程序,降低了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实现了人机友好界面。最后,对林木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系统的验证表明,本文研发的林业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可以实现林木的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同步采集,并且实现了异源数据的时间统一,同时结合双目视觉技术,提高了林木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时空配准精度。
刘明艳[6](2017)在《基于GIS/RS北京市林地利用规划研究》文中认为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林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对我国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北京市作为研究区,利用RS与GIS作为研究的技术手段,利用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分类统计:至2016年,北京市平原区林地(成林)面积1643.10 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24.60%,山区林地面积8444.79 km2,占山区总面积的86.75%。未来5年山区林地发展以林地保护为主;平原区林地需求量为360.38 km2。以生态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以费用、覆盖率、农地红线、碳吸排平衡为约束条件,建立最优线性规划模型,结合造林成本系数矩阵与固碳效益系数矩阵,得到北京市2016-2020年林地利用规划模型为:maxG=448.39X1 1+561.43X12+517.24X13+159.92X14+433.05X21+542.23X22+499.55154.45X23+555.25X24+695.23X31+640.51X32+198.03X33+X34+343.62X41+430.26X42+396.39X43+122.56X44+607.04X51+760.09X52+700.26X53+216.51X54,经费约束:∑i=1n∑j=1m VijXij≤5519500;覆盖率增长约束:∑i=1nXi/S≥30%;基本农地约束:X4j≤299.47;碳吸排平衡约束:∑i=1n Xi≥997.27。使用Lingo软件求解,得到全局最优解,客观值为159545.73。规划结果为:2016-2020年北京市平原区有效率利用的林地面积预计新增360.38 km2,达到2027.15 km2。林地规划方案为:农地转化为林地262.37 km2,未利用地转化为林地76.63 km2;现有林地中迹地、未成林地、宜林地均未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因此将其规划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不同林分类型中,新增阔叶林面积最大,为147.85 km2,混交林次之,为132.81 km2,针叶林和灌木林较少,均为39.86 km2。以缓解道路污染为目标,利空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北京市林地利用布局的初步规划结果。
魏娟,李晋[7](2016)在《山东智慧林业的总体框架支撑技术》文中指出探讨智慧林业的关键技术及其在林业上的具体应用,提出山东省智慧林业发展的在总体框架,为山东省智慧林业建设提供建议。
吴英,邓荣艳,杨梅[8](2016)在《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3S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3S技术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重构和完善具有特色的3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课程内容体系,以适应林业部门的人才需求。
张丽云,赵天忠,夏朝宗,史京京,曾庆伟[9](2016)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的变化信息,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总结当前变化检测技术流程及方法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灾害防控以及林业重点工程监管3个方面的应用情况,展望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前景。
吕风荣,卢婧文,杨雪栋[10](2016)在《林业上制图软件的概述》文中提出文章对林业上常用的几种制图软件进行概述,并分析其特点。
二、空间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间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研建与数据分析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森林资源异构数据集成的研究现状 |
1.2.2 数据仓库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 |
1.2.3 ETL技术的研究 |
1.2.4 OLAP技术的研究 |
1.2.5 林业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 |
1.2.6 小结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数据 |
1.6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7 论文组织结构 |
2 研究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数据仓库技术 |
2.1.1 数据仓库的概念 |
2.1.2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 |
2.2 ETL技术 |
2.3 OLAP技术 |
2.3.1 OLAP技术基本概念 |
2.3.2 多维分析的基本操作 |
2.4 数据挖掘技术 |
2.4.1 数据挖掘的概念 |
2.4.2 常用的森林资源数据挖掘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3 森林资源数据仓库设计与构建 |
3.1 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仓库设计 |
3.1.1 概念模型设计 |
3.1.2 逻辑模型设计 |
3.1.3 物理模型设计 |
3.2 标准地/样地数据仓库设计 |
3.2.1 逻辑模型设计 |
3.2.2 物理模型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森林资源异构数据的ETL技术研究 |
4.1 森林资源异构数据ETL需求分析 |
4.2 数据抽取子模型 |
4.3 数据转换子模型 |
4.3.1 数据清洗模块 |
4.3.2 数据转换模块 |
4.4 数据加载子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森林资源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实例 |
5.1 OLAP与数据挖掘 |
5.2 森林资源数据OLAP技术应用 |
5.2.1 多维数据立方体的建立 |
5.2.2 森林生产功能分析 |
5.2.3 龄组、林种多样性及动态变化分析 |
5.3 森林资源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
5.3.1 适地适树规则提取 |
5.3.2 生长收获预测模型拟合 |
5.4 本章小结 |
6 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的研建 |
6.1 系统需求分析 |
6.1.1 用户需求分析 |
6.1.2 功能需求分析 |
6.2 系统结构设计 |
6.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6.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6.3 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管理系统运行实例 |
6.3.1 异构数据源获取 |
6.3.2 数据清洗、转换 |
6.3.3 数据仓库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2)产业链视角下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林业产业链 |
2.1.2 林业产业共生 |
2.2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经济实质分析 |
2.2.1 林业产业共生关系产生于上、下游产业的“供与需” |
2.2.2 林业产业共生关系进化的动力来源 |
2.3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系统构成及运行 |
2.3.1 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 |
2.3.2 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运行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产业经济理论 |
2.4.2 产业生态理论 |
2.4.3 产业共生理论 |
2.4.4 资源依赖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现状分析 |
3.1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林业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
3.1.2 林业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
3.2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特征分析 |
3.2.1 共生单元互动性 |
3.2.2 共生关系进化性 |
3.2.3 共生环境开放性 |
3.3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
3.3.1 经济效益驱动 |
3.3.2 社会效益驱动 |
3.3.3 生态效益驱动 |
3.4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的阻尼因素分析 |
3.4.1 体制矛盾与制度限制 |
3.4.2 森林资源存量有限性与结构特殊性 |
3.4.3 资金匮乏与科技人才力量薄弱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共生关系的实证分析 |
4.1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分析 |
4.1.1 基于Logistic growth模型的林业产业共生关系的判定 |
4.1.2 实证分析方法 |
4.1.3 质参量与变量的选择 |
4.1.4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
4.1.5 结果分析 |
4.2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分析方法 |
4.2.2 基于DSR模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4.2.3 数据来源 |
4.2.4 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产业链的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模式构建 |
5.1 基于产业链的林业产业共生发展模式构建基本原则 |
5.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5.1.2 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原则 |
5.1.3 绿色循环原则 |
5.1.4 内外结合原则 |
5.2 基于产业链的林业产业共生发展模式构建基本目标 |
5.2.1 推动森林生态建设 |
5.2.2 促进林业产业优化升级 |
5.2.3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 |
5.3 基于产业链的林业产业共生发展模式构建 |
5.3.1 林业M(资源链)型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 |
5.3.2 林业V(价值链)型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 |
5.3.3 林业I(信息链)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 |
5.3.4 林业E(生态链)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 |
5.3.5 林业MVIE产业链共生发展模式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产业链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保障措施 |
6.1 优化共生单元 |
6.1.1 以引进专业人才与先进技术为手段 |
6.1.2 以创新和转型发展为路径 |
6.1.3 鼓励践行绿色生产与管理的理念与行为 |
6.2 改善共生环境 |
6.2.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6.2.2 建立林业大数据信息平台 |
6.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6.2.4 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培育体系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3)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2 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
2.1 森林火灾监测 |
2.2 森林病虫害监测 |
2.3 野生动物监测 |
3 森林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
3.1 森林蓄积量估算 |
3.2 森林生物量估测 |
3.3 森林郁闭度估测 |
4 其他方面的应用 |
4.1 营造林核查 |
4.2 林业执法管理 |
5 总结 |
(4)基于GIS的森林小班变化遥感影像对比判读系统的研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森林资源变化监测 |
1.2.2 森林资源监测系统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2 系统开发技术概述 |
2.1 研究的相关技术 |
2.1.1 ArcGIS开发技术 |
2.1.2 ArcGIS空间数据库 |
2.2 系统体系结构与开发语言 |
2.2.1 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2 开发语言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系统需求 |
3.1.2 功能需求 |
3.1.3 系统运行环境需求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的整体结构 |
3.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3.2.3 系统界面设计 |
3.2.4 系统的运行与开发环境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小班数据表 |
3.3.2 小班经营活动表 |
3.3.3 变化小班表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4.1 遥感影像与小班数据的同步联动 |
4.1.1 同步联动的基本原理 |
4.1.2 动态绑定地图操作工具条 |
4.1.3 高亮显示小班数据与定位 |
4.2 小班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叠加技术 |
4.2.1 数据准备与数据预处理 |
4.2.2 遥感影像叠加 |
4.2.2.1 叠加整体流程 |
4.2.2.2 小班数据库与遥感影像叠加技术 |
4.2.2.3 实现数据叠加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研建 |
5.1 系统界面实现 |
5.2 数据导入 |
5.3 变化小班录入 |
5.4 变化小班浏览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运行实例 |
6.1 系统安装与启动主页面 |
6.1.1 系统安装 |
6.1.2 启动主页面 |
6.2 对比判读 |
6.3 判读结果检查与修改 |
6.4 判读结果输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及时空配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林业信息化采集技术概述 |
1.3 林业信息化采集技术发展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4 其他相关技术在林业信息监测中的应用 |
1.5 林业信息监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
1.6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2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概述 |
2.1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应用具有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
2.2 系统传感器简介 |
2.3 嵌入式系统简介 |
2.3.1 嵌入式系统特点 |
2.3.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 |
2.4 林业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 |
2.4.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2.4.2 系统的技术路线 |
2.5 本章小结 |
3 林业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硬件设计 |
3.1 嵌入式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3.2 供电电路设计 |
3.2.1 电压转换电路设计 |
3.2.2 防雷电路设计 |
3.3 控制器电路设计 |
3.3.1 FPGA电路设计 |
3.3.2 串口电路设计 |
3.3.3 曝光控制电路设计 |
3.3.4 TFT显示电路设计 |
3.3.5 外部SD存储电路设计 |
3.3.6 JTAG电路设计 |
3.3.7 以太网电路设计 |
3.4 低功耗电路设计 |
3.4.1 处理器选型 |
3.4.2 电源动态管理 |
3.4.3 驱动电路设计 |
3.5 PCB电路图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软件设计 |
4.1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4.2 嵌入式软件设计 |
4.2.1 软件平台的搭建 |
4.2.2 BootLoader移植 |
4.2.3 Linux内核移植 |
4.2.4 构建Linux文件系统 |
4.3 软件低功耗设计 |
4.3.1 Linux内核裁剪 |
4.3.2 动态电压调节 |
4.4 应用程序的设计 |
4.4.1 林木数据的采集 |
4.4.2 林木数据的存储和发送 |
4.5 林木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上位机设计 |
4.5.1 Qt软件介绍 |
4.5.2 Qt界面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多传感器空间同步的研究 |
5.1.1 相机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
5.1.2 相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转换 |
5.1.3 激光扫描仪空间坐标系与采集平台坐标系转换 |
5.1.4 采集平台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转换 |
5.2 多传感器时间同步的研究 |
5.3 系统数据采集及其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GIS/RS北京市林地利用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概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GIS/RS技术在林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北京市自然环境特征 |
2.1.1 气候状况 |
2.1.2 地形地貌 |
2.1.3 土壤类型 |
2.2 北京市人文地理特征 |
2.2.1 政治经济概况 |
2.2.2 社会文化概况 |
2.3 北京市土地利用概况 |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3.1 地面数据 |
3.2 遥感数据 |
3.3 基础数据 |
3.4 遥感影像预处理 |
4. 北京市林地利用现状与需求量 |
4.1 遥感影像分类 |
4.2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 |
4.2.1 平原区林地利用现状 |
4.2.2 山区林地利用现状 |
4.3 林地需求量分析 |
5. 北京林地利用数量规划 |
5.1 林地利用规划的要点及依据 |
5.1.1 规划要点 |
5.1.2 规划依据 |
5.2 线性规划法原理 |
5.3 基于线性规划法的北京市林地利用数量规划 |
5.3.1 目标函数的建立 |
5.3.2 约束条件的确定 |
5.4 造林成本及固碳效益系数确定 |
5.5 模型建立与结果解释 |
6. 北京市林地利用布局规划 |
6.1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林地利用布局规划 |
6.1.1 栅格数据提取 |
6.1.2 数据空间分析 |
6.2 规划结果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7)山东智慧林业的总体框架支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关键支撑技术 |
2.1 云计算技术 |
2.2 大数据技术 |
2.3 物联网技术 |
2.4 虚拟现实技术 |
2.5 移动互联技术 |
2.6 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 |
3 主要关键支撑技术在林业上的典型应用 |
3.1 山东昌邑在智慧林业上的典型应用 |
3.2“互联网+”在林业上的应用 |
3.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
3.4 山东济宁邹城郭里镇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等高新信息技术融入核桃种植与休闲旅游中,实现林业管理网络化、智能化 |
3.5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
4 以关键技术为依托的智慧林业总体框架研究 |
4.1 总体框架 |
4.2 推进路线 |
(8)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3S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的特点及课程内容体系的现状 |
1.1 课程的特点 |
1.2 课程内容体系的现状 |
2 课程内容体系重构的必要性 |
2.1 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
2.2 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
2.3 基层林业部门对3S技术人才的需要 |
3 课程内容体系重构 |
3.1 课程内容构成的原则 |
3.2 课程内容体系的架构 |
4 结束语 |
(9)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遥感变化检测概述 |
1. 1 基本流程 |
1. 2 常用方法 |
1. 3 变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 3 . 1 基于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 |
1. 3 . 2 基于模型的变化检测方法 |
1. 3 . 3 基于融合的变化检测方法 |
1. 3 . 4 基于组合的变化检测方法 |
2 在林业上的应用 |
2. 1 森林资源监测 |
2. 2 林业灾害防控 |
2. 3 林业重点工程监管 |
3 结论与应用研究展望 |
(10)林业上制图软件的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ENVI软件 |
2 ERDAS IMAGINE软件 |
3 Arc GIS软件 |
4 Map GIS软件 |
5 Photo Shop软件 |
6 每款制图软件在林业应用中优缺点 |
7 结论与展望 |
四、空间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森林资源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研建与数据分析应用技术研究[D]. 许诗怡.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2]产业链视角下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发展研究[D]. 周也.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概述[J]. 杨雪栋,金荣,云美清,卢婧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04)
- [4]基于GIS的森林小班变化遥感影像对比判读系统的研建[D]. 沈利荣.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集成及时空配准方法的研究[D]. 王志楼.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6]基于GIS/RS北京市林地利用规划研究[D]. 刘明艳.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7]山东智慧林业的总体框架支撑技术[J]. 魏娟,李晋. 山东林业科技, 2016(03)
- [8]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3S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探讨[J]. 吴英,邓荣艳,杨梅.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09)
- [9]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 张丽云,赵天忠,夏朝宗,史京京,曾庆伟. 世界林业研究, 2016(02)
- [10]林业上制图软件的概述[J]. 吕风荣,卢婧文,杨雪栋.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