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相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贺亚君[1](2021)在《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五所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的现状调查,旨在了解其存在的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水平,探究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临床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的差异,分析护士对其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的相关关系,探讨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减轻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程度、降低社会距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7月19日至2020年10月25日辽宁省五所综合医院的42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调查表、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量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B卷社会距离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护士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程度、社会距离水平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率表示;护士对其公众污名程度、社会距离水平在护士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护士对其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二者之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结果:1.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得分范围为38~117分,平均得分(84.02±14.52)分。其中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疾病认知维度(35.52±7.60)分,日常生活维度(28.36±5.48)分,职业工作维度(20.68±5.00)分。2.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社会距离得分范围6~24分,平均得分(15.84±3.58)分。各项目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和亲戚结婚(3.25±0.65)分、照顾他们的小孩或他们认识的小孩(2.77±0.63)分、在工作中密切合作(2.74±0.74)、交朋友(2.64±0.74)分、花时间交往(2.26±0.65)分、做邻居(2.07±0.54)分。3.护士的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知识培训6个方面均在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在社会距离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程度和社会距离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512,p<0.01)。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认知维度、日常生活维度、职业工作维度、学历、工作年限对社会距离总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共解释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社会距离总得分40.3%的变异量。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疾病认知维度、日常生活维度、职业工作维度得分越高,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社会距离水平就越高;学历越高、工作时间越久的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社会距离水平反而越低。结论:1.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公众污名。为此,医院的管理者应关注护士对其公众污名水平,给予针对性的措施。2.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相关知识培训。3.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距离。4.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呈显着正相关,即护士对其公众污名程度越严重,社会距离水平越高。5.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有疾病认知维度、日常生活维度、职业工作维度、学历、工作年限。
邓欣怡(TengHsin-I)[2](2018)在《广州与台湾部份医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并对乙肝患者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病毒基因型之预后效果等进行讨论。冀望本研究能为此疾病的文献收集增多一些基础资源,并提供两地区之临床医师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有更多数据,对治疗此疾病有更多方面的掌握。方法:步骤一:于PubMed、华艺中文数据库、全国博硕士论文信息网、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等各种医学数据库进行文献搜寻;输入关键词,并以PICO(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为指引,设以下几组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治疗(treatment);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及AST(asparate aminotransaferase);中医证型(Pattern identification);中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等关键词,搜集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之文献。步骤二:经过肉眼看过标题与摘要,依据「文献纳入」及「文献排除」条件,筛选出要进入评读的文献。文献纳入条件:(a)有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b)主要结果有实验指标: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及AST(asparate aminotransaferase)或抗原抗体(Ag and Ab)或肝脏细胞活性(hepatocyte activity)或HBV-DNA。(c)文章内容与搜寻时设定的PICO(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相符。文献排除条件为:(a)无全文数据库;(b)非中文与英文。(c)年代早于1995年。步骤三:依纳入与排除条件并删除重复出现文献,由研究者配合「评读清单」(表1),亲自对这些搜集到的文献(证据)进行细读筛选与分析,并将细读后所萃取出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步骤四:依据步骤三已经严格评读过的文献做讨论与总结,完成论文。结果:引用符合筛选条件,文献年代为1995年-2014年,广州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献4篇,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献3篇;并引用符合筛选条件,文献年代为2009年-2014年,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使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之相关文献3篇,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使用中医治疗乙肝之相关文献3篇,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并引用及整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之预后效果等在慢性乙型肝炎之相关,年代为1995年-2016年之文献,广州地区8篇,台湾地区7篇。最后完成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之比较与探讨,亦对乙肝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之预后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证型分布特点: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以肝胆湿热(31.1%)为最多,接序为肝郁脾虚(21.9%)、湿热中阻(15.7%)、肝肾阴虚(12.3%)、湿困脾胃(10.2%)、瘀血阻络(6.0%),最后以肝血瘀阻(1.4%)与脾肾阳虚(1.4%)为最少;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以肝肾阴虚(46.5%)为最多,依序为肝郁脾虚(22.7%)、脾虚湿阻(7.2%)、肝气郁结(6.8%)、脾肾阳虚(5.6%)、血瘀(4%)、湿热蕴结(3.6%)、以湿热中阻(2.8%)为最少;而用药规律中,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最高的复方药为茵陈蒿汤加减方(52.3%),单方药使用最多的为茵陈蒿(41%)。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前三名最高的复方药为:加味逍遥散(9.2%)、小柴胡汤(6.9%)、龙胆泻肝汤(6.7%);单方药中,前三名使用频度最高的为:丹参(5.8%)、茵陈蒿(4.3%)、虎杖(2.2%)。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到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年龄最小为10岁,最大为79,但平均岁数,大多集中于青壮年年龄;教育程度方面,文化程度较低的族群中不分男女皆有最低的盛行率,文化程度较高的族群则有较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广州与台湾地区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B和C型,两地区皆以B型为最多;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与较严重的肝损有关且其治疗预后效果最差。结论:两地区部分医院之乙肝初始病因病机皆与「湿」、「热」有关,而病程相关的脏腑皆为肝、脾、肾;治疗用药中,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最高的复方药为茵陈蒿汤加减方、单方药为茵陈蒿;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最高的复方药为加味逍遥散,单方药为丹参。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到乙肝。发病平均岁数大多集中于青壮年年龄。两地区之部分医院中皆呈现文化程度较高的族群不分男女有较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地区之乙肝病毒基因型皆为基因B型和C型,又以B型为最多;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与较严重的肝损有关且其治疗预后效果最差。
叶美麟,黎燕宁,冯启明,江南,黎泽明[3](2017)在《广西医科大学学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了解目前广西医科大学不同专业学生乙型肝炎(乙肝)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健康教育。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医科大学3个专业的2 000名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乙肝知识态度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于各类乙肝相关知识的正确率在34.1%96.4%之间,在3大类21个知识问题中,有15个问题各专业正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专业医学生在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居住、吃饭和工作等方面的态度正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校医学生乙肝疫苗3针接种率只有43.2%;经相关分析,该校学生乙肝知识、态度、行为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当强化医学生乙肝健康教育,并提高学生的乙肝疫苗3针接种率。
张楠,王庆飞,张家,方荣海,顾光煜,生媛,陈军浩[4](2015)在《血清IL27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血清IL27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或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随访400名按标准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后,分别选取无、弱应答者和中、高应答者各4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7含量,并与免疫抗体HBsA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Graphpad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疫苗免疫后中、强应答组血清中IL27含量为(1 607.68±686.82)ng/L,显着高于无、弱应答组的(266.3±155.1)ng/L(P<0.05);血清HBsAb水平与IL27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P<0.05)。结论血清中IL27水平与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高度相关,IL27水平低下可能是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或机制之一。
马淑红,张敏,范晓玲[5](2015)在《某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简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强,据我国卫生部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而且另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是HBsAg携带率较高的人群[1],且大部分是在入学前即有携带。高职院校的新生来自于全国乙型肝炎发病率不同的各个地区,而且大部分生理和心理刚刚成熟,各种活动都很活跃,容易通过性接触、医学器械等接触方式的传播感染HBV,因此为
江南[6](2015)在《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西南宁市两所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乙肝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乙肝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大学的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自编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民族等)、乙肝防治知识类问题、乙肝防治态度类问题、乙肝防治行为类问题。采用Epidate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校对和逻辑性检验,剔除不合格调查问卷。应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卡方趋势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6份,回收有效率为88.7%。调查对象中,男性624名(39.1%),女性972名(60.9%);男女性别比例为0.64:1。医学专业1092名(68.4%),非医学专业504名(31.6%);大一~大四学生分别有456名(28.6%)、467名(29.3%)、349 名(21.99%)和 324 名(20.3%);汉族大学生 974名(61.0%),少数民族大学生622名(39.0%)。2.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情况66.40%的大学生认为“广西是中国乙肝高发区”,“慢性乙肝是否能治愈”,“慢性乙肝感染者大部分是否出现症状”的回答正确率仅为36.4%和13.1%%;仅有54.5%和42.5%的大学生能正确认识HBsAg和抗-HBs指标,79.3%和64.3%的大学生认为“接受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和“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发生没有防护措施的性交会感染乙肝”,仅有38.8%和37.5%对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共饮共食或共用餐具”和“与乙肝慢性感染者接吻”这两题回答正确;32.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食用或饮用不洁食物或水”会导致感染乙肝,在乙肝的预防措施上仅有13.6%和29.4%的大学生能正确回答“把食物洗干净煮熟,避免饮用污水”和“避免与乙肝慢性感染者共饮共食或共用餐具”这两题。男性乙肝防治知识平均总分10.90±4.10,低于女性的11.80±3.74,(t=4.52,P=0.00);汉族学生平均总分11.63±3.84,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的 11.17±3.99(t=2.30,P=0.00);医学生平均总分为 12.59±3.64,高于非医学生的8.97±3.27(t=19.06,P=0.00);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防治知识平均总分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7,P=0.02)。3.大学生乙肝相关态度38.1%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41.0%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居住;27.7%大学生介意或很介意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76.7%大学生同意或很同意乙肝病毒携带者隐私应受到立法保护;20.0大学生同意或很同意单位拒绝招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的乙肝相关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学生乙肝相关健康行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70.6%,乙肝疫苗全程3针接种率为33.0%。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感染了乙肝,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7.7%会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师接受合理治疗,12.1%会听信小广告到私人诊所治疗;13.4%会根据网络媒体的信息自行购药治疗;30.5%会除家人外不告诉任何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大学生的乙肝相关知识得分(K分)与正向乙肝态度评分(A分)和乙肝正向行为评分(P分)之间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关系也均分别呈现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0)。6.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在全部调查对象中,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54.3%)、专业书籍(46.9%)和学校健康教育(41.4%)。医学生中,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56.99%)、专业书籍(56.0%)和学校健康教育(51.6%)。非医学生中,乙肝知识来源所占比例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医务人员(48.8%)、电视或网络(35.3%)和专业书籍(27.0%)。结论1.无论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乙肝防控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2.部份大学生对乙肝及其患者存在一些错误理解和歧视,对乙肝存在恐惧心理。3.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不高,乙肝疫苗全程3针接种率较低。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存在错误。4.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乙肝知识水平,可以改变大学生错误乙肝相关态度和乙肝行为。网络学习是值得借鉴推广应用的乙肝健康教育方式。
生媛,陈军浩,王庆飞,张家,方荣海,聂锡华,张立平,顾光煜[7](2015)在《人外周血IL-35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中IL-35的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可能原因。方法随访400名按标准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 Ab),随机选取无应答、弱应答组和中、强应答组各8人,分离PBMC,并提取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构成IL-35的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IL-12p35 mRNA表达水平;随机选取无应答、弱应答者和中、高应答者各40名,ELISA检测、比较2组人群血清中IL-35的含量,并与HBs A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中、强应答组PBMC中EBI3和IL-12p35 mRNA的含量显着高于无应答、低应答组,分别是无应答、低应答组的(12.73±2.26)倍和(7.93±1.06)倍;另外,中、强应答组人群血清中IL-35平均含量为(111.50±49.53)ng/L,显着高于无应答、弱应答组的(15.01±12.82)ng/L;血清HBs Ab水平与IL-35含量呈正相关(r=0.84)。结论外周血中IL-35水平与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有关,IL-35水平低下可能是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弱应答发生的原因或机制之一。
王建勋[8](2014)在《武威市孕产妇HBsAg筛检和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和意义: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严重传染病之一,我国属乙肝高流行区,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HBV携带者达9300万人,慢性乙肝患者达2500万人。我国乙肝流行并不均衡,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地处西北的甘肃省武威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但其高发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在HBV的众多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一般认为HBV感染者中至少40%来源于母婴传播。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国家乙肝防治示范区——甘肃省武威市人群中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检水平、阳性率和分布特征,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重点人群的乙肝防治策略,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武威市的4个县/区(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县)为研究现场,将2009年孕产妇及其所产新生儿为研究总体,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原则和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抽样医院内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年住院并分娩的全体孕产妇及其所产新生儿。设计调查表,获取2009年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对孕产妇HBsAg携带状况、分布特征,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2.2011年调查的抽样点与2009年完全相同,调查对象为抽样医院内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年住院并分娩的全体孕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获取2011年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对孕产妇HBsAg携带状况、分布特征,以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3.将2009年与2011年孕产妇HBsAg筛检情况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国家乙肝防治示范区项目实施前后两年孕产妇HBsAg筛检率、阳性率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并且分不同民族、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生产方式和不同县区进行比较。结果:1.共调查2009年武威市住院产妇病历7661份,有HBsAg筛查记录者7531份(筛检率98.30%),HBsAg阳性率为4.53%。民勤县HBsAg阳性率最高(6.00%);古浪县筛检率最高(99.36%)。汉族孕产妇HBsAg筛检率显着高于藏族(χ2=52.60,P<0.01)。县级以上医院HBsAg阳性率为5.48%,显着高于乡镇卫生院2.64%(χ2=31.24,P<0.01);采用剖腹产手术的孕产妇的HBsAg阳性率为6.96%,显着高于自然分娩孕产妇4.20%(χ2=14.41,P<0.01)。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44%,未及时接种原因主要为早产、低体重儿及难产,分别为289例(3.78%),161例(2.10%),52例(0.68%);县级以上医院首针及时接种率显着低于乡镇卫生院(χ2=225.86,P<0.01),选择自然分娩的孕产妇所产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显着高于剖腹产(χ2=8.56,P<0.01)。2.共调查2011年武威市住院产妇病历7354份,有HBsAg筛查记录者7287份(筛检率99.09%),HBsAg阳性率为4.78%。县级以上医院HBsAg阳性率为5.73%,显着高于乡镇卫生院2.77%(χ2=30.53,P<0.01);采用剖腹产手术的孕产妇的HBsAg阳性率7.41%,显着高于自然分娩孕产妇4.41%(χ2=15.23,P<0.01)。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8.49%,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有早产及低体重儿,分别为47例(0.64%),39例(0.53%);县级医院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显着低于乡镇卫生院(χ2=27.33,P<0.01)。3.2009年与2011年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孕产妇HBsAg筛检率(99.09%)显着高于2009年(98.30%),χ2=17.89,P<0.01;2009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44%,显着低于2011年(98.49%),χ2=251.26,P<0.01;2009年孕产妇HBsAg阳性率(4.53%)与2011年孕产妇阳性率(4.78%)无显着性差异(χ2=0.51,P=0.474)。将研究对象分不同民族、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生产方式及不同县区分别比较,结果显示:①不同民族比较:汉族孕产妇2011年HBsAg筛检率(99.08%)显着高于2009年(98.43%),χ2=12.75,P<0.01;藏族孕产妇2011年HBsAg筛检率(99.21%)显着高于2009年(89.66%),χ2=10.89,P<0.01;汉族新生儿2011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8.50%)显着高于2009年(93.37%),χ2=244.81,P<0.01。②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比较:乡镇卫生院孕产妇2011年HBsAg筛检率(99.79%)显着高于2009年(98.41%),χ2=25.25,P<0.01;县级以上医院孕产妇2011年HBsAg筛检率(98.76%)高于2009年(98.25%),χ2=4.47,P<0.05;县级以上医院2011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7.89%)显着高于2009年(90.41%),χ2=262.25,P<0.01。③不同生产方式比较:自然分娩的孕产妇2011年筛检率(99.04%)显着高于2009年(98.17%),χ2=18.29,P<0.01;自然分娩的孕产妇所产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2011年(98.47%)显着高于2009年(93.74%)(χ2=195.06,P<0.01),剖腹产的孕产妇所产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2011年(98.62%)显着高于2009年(91.16%)(χ2=50.19,P<0.01)④不同区县比较:天祝县的孕产妇2011年HBsAg筛检率(99.43%)显着高于2009年(94.28%),χ2=22.99,P<0.01,凉州区2011年筛检率(98.91%)也显着高于2009年(98.32%)(χ2=6.03,P<0.05);凉州区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2011年(98.23%)显着高于2009年(92.23%)(χ2=188.88,P<0.01),民勤县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2011年(98.61%)显着高于2009年(91.47%)(χ2=42.71,P<0.01),古浪县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2011年(99.06%)显着高于2009年(97.14%)(χ2=13.00,P<0.01),天祝县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2011年(99.24%)显着高于2009年(97.60%)(χ2=4.52,P<0.05)。结论:1.武威市孕产妇HBsAg筛查率较高,有利于及时发现HBsAg阳性的孕产妇,从而阻断母婴传播。县级以上医院和采用剖腹产的孕产妇HBsAg阳性率相对较高,应为乙肝重点防控人群。2.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总体较高,但是发现县级以上医院及剖腹产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相对较低,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原因主要为早产、难产及低体重儿。提示在母婴传播途径的阻断中,尤其要关注在县级以上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另外,还应制定针对剖腹产、早产、难产及低体重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规范。3.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与现场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实施效果显着,2011年武威市的孕产妇HBsAg筛检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显着高于2009年,这对提高武威市乙肝示范区的整体防控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张菊红,王业满[9](2013)在《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远期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合肥工业大学新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远期免疫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选择合肥工业大学2007级符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条件的新生80名为接种组,于2007年10月15日起进行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同期选择2007级符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条件但不同意接种的新生8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于2011年5月20日毕业体检时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检测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82.50%,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75%;对照组HBs-Ab阳性率为22.50%,HBs-Ag阳性率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时符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者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非常必要的。
王镇[10](2012)在《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10位,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疾病,人数高达艾滋病感染者的8倍以上。我国目前是全世界仅有的少数几个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高流行和高发病的国家之一,约有慢性乙肝患者1500万人,每年新发急性乙肝病例约54万,每年由HBV感染的肝癌导致死亡的人数约有12万,造成直接医疗费用约200多亿元。乙肝病毒感染给病人、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截至2008年,已有180个世界卫生组织(WHO)成员国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常规免疫项目,各国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不少国家全人群乙肝发病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感染率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我国自1987年起开始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工作,1992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国务院批准将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2005年3月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成效非常显着,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率从1992年的10.0%下降到2006年的7.2%。但是,我国总人群的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并且还存在上升的趋势,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一直居高不下的15岁以上成人中,有近半数的成人并无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因此,我国在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策略,从而提高我国全体国民整体乙肝抗体水平,降低乙肝感染和发病率,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HbsAg阳性率城乡差异很大,城市为7.9%,农村为11.2%,加之我国农村人口的基数巨大,约占总人口数的60%以上,因此绝大多数乙肝病例都集中在农村地区,从乙肝发病情况来看,也是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所以,要想解决我国乙肝高发这一实际情况,乙肝防治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农村。WHO在2000年对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服务状况进行总体评估和排序,公平性方面我国排在188位,在所有国家中排名倒数第4,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显着。2005年《求是》杂志社与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相关专家联合对“中国小康指数”进行调查,其中对我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位于排名的末位。如何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卫生保健的需要,成为当前我们国家、政府、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般来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或公平性,是由其具体内容的公平性来体现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公平性、妇幼保健方面的公平性、健康教育方面的公平性等。因此,研究和分析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公平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而提升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其中,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作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具有特别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本研究将立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就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公平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期反映目前我国农村与乙肝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实现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对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行为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农村地区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为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提供政策参考。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了解我国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揭示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公平性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揭示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公平性各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我国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公平性状况、提高农村成人乙肝认知程度和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主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挪威国家研究局资助项目《使用者付费对中国乙肝疫苗覆盖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基线调查的数据。2011年1月开始现场调查,2012年4月完成,本研究使用该课题数据2011年进行调查的部分。本研究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总数,抽取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样本地区;再根据相同的标准共抽取9个县,其中人口经济大省河北、山东、江苏分别抽取2个县,其他三省各抽取1个县,每县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各抽取3个村,共抽取27个村;然后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PPS)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样本家庭,调查样本家庭里所有16周岁及以上的常驻家庭成员。采用家庭问卷的形式,调查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对乙肝和乙肝疫苗的认知情况;乙肝疫苗接种史、具体接种行为和接种意愿;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年收入、总支等。本研究数据资料使用DataEasy3.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tata/SE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定量资料进行分析。在进行多因素分析时,依因变量类型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分析模型,若因变量为连续型数值变量,则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如为二分类变量,则采用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公平性分析(1)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收入水平、所在省份5方面因素是影响农村成人乙肝认知的显着性因素。随着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乙肝认知得分逐渐提高;职业状况分组中,医护人员认知得分最高,公职人员其次,农民的最低;各省份间,山东的得分最高,其次是黑龙江,海南的最低,宁夏的第二低。多因素分析表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是乙肝认知的保护性因素,回归系数随着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的升高而增大;地域上,河北、山东、黑龙江三省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得分均显着高于江苏省,其中山东省回归系数最大,为3.969,海南省的回归系数最小,为-1.426,说明若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海南省参加调查的成人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预测的乙肝认知得分将下降1.426分。(2)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我国农村成人乙肝认知水平分布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集中指数(CI)为0.0727,意味着认知得分高者集中于较富裕的人群。纳入分析模型的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收入水平、所在省份5方面影响因素,能够解释农村成人乙肝认知不公平程度的97.30%。除职业状况的贡献率为负值外,其余各因素的贡献率均为正值,其中收入、受教育水平的贡献较为显着,贡献率分别为76.54%、13.90%。年龄因素是影响乙肝认知不公平的重要因素,贡献率为5.79%。相比之下,地域差异的贡献率较小,仅能解释约2.17%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2.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公平性分析(1)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除性别外,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收入、所在省份、乙肝疫苗价格、到接种地点的距离、乙肝认知得分9方面因素,均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显着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乙肝疫苗接种率呈下降趋势。已婚人群的接种率低于目前独居(包括未婚、离婚和丧偶者)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随着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乙肝认知得分的提高而升高。职业状况分组中,农民的接种率低于其他各组。不同省份中海南省最高,宁夏其次,河北省第三,江苏省接种率最低。乙肝疫苗价格低于40元时,接种率随价格升高而降低,在10元以下时,疫苗接种超过半数。同样,到接种地点的距离小于9公里时,接种率随着距离的减少而增加,距离小于3公里时接种率远大于其他三组。多因素分析表明,目前独居者接种乙肝疫苗的可能性是已婚者的1.385倍;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可能性随着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乙肝认知得分的增加,乙肝疫苗接种的概率呈现上升趋势。高中及以上人群接种的可能性是小学以下人群的3.75倍,当得分在20分及以上时,乙肝疫苗接种概率是10分以下时的3.56倍。职业分组中,农民乙肝疫苗接种的可能性最小,公职人员和学生接种的可能性分别是农民的3.09倍和3.13倍;地域差异上,河北、山东、黑龙江、海南的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概率均高于江苏,其中山东接种的概率最大,是江苏的35倍多,其次是河北,而宁夏农村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概率仅为江苏的0.44倍;乙肝疫苗价格低于10元时疫苗接种的可能性是价格40元及以上时的500多倍,而疫苗价格在24元到40元之间时,疫苗接种的可能性却是40元及以上时的0.57倍;疫苗接种的可能性随着到接种地点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距离在3公里以下时的可能性是9公里及以上的221倍。(2)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分布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集中指数(CI)为0.1117,意味着接种乙肝疫苗者多集中于较富裕的人群,纳入分析模型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收入、所在省份、乙肝疫苗价格、到接种地点的距离、乙肝认知得分9方面因素,能够解释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不公平程度的99.15%。其中婚姻状况、所在省份及乙肝疫苗价格三个因素的贡献率为负值,分别为-1.53%、-10.72%、-96.45%;除此三因素外,其他各因素的贡献率均为正值。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以及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的贡献率最高,为66.03%,其中受教育水平、收入的贡献较为显着,贡献率分别为23.85%和39.84%。与乙肝认知及乙肝疫苗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乙肝疫苗价格、到接种地点的距离、乙肝认知得分)贡献率也较高,为31.85%,可见,与乙肝认知及乙肝疫苗相关的因素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收入、所在省份是影响我国农村成人乙肝认知的显着性因素,我国农村成人乙肝认知水平的分布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得分较高者集中于较富裕的人群,这一不公平现象是由上述影响因素中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地区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收入的作用最大,且是可以外部干预控制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收入、所在省份、乙肝疫苗价格、到接种地点的距离、乙肝认知得分情况,是影响我国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显着性因素,我国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分布存在着不公平现象。接种乙肝疫苗者多集中于较富裕的人群,上述影响因素中的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收入、到接种地点的距离、乙肝认知得分共同作用,促成了这一不平等性,其中到接种地点的距离影响最大,它与收入和乙肝认知都是可以外部干预控制的因素。为改善我国农村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不公平、提高乙肝认知水平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农民间的收入差距。最根本途径就是调整农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其次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创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同时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最后,要完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多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政府要给予低收入农民、贫困地区农民适当的补贴,减小乙肝疫苗接种的经济负担。(2)加大乙肝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对于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的一些常识性课程或者班会的形式开展,而对于农村成年人的宣传教育,应当考虑其文化水平较低的现实,设计成通俗易懂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戏曲、相声等文艺形式,通过文化下乡活动或者当地的电视媒体进行宣传。(3)提高乙肝疫苗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在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同时,尽量将接种服务下沉到基层卫生服务提供机构,提高乙肝疫苗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甚至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以减少疫苗接种的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提高接种率。
二、大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相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广州与台湾部份医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的认识 |
1.1.1 中医防治肝胆病的萌芽阶段(战国~秦汉) |
1.1.2 《伤寒杂病论》确立肝病辨治的基本法则(东汉末年) |
1.1.3 《神农本草经》创立了治疗肝胆病的药性理论(汉代) |
1.1.4 肝胆病中医防治方法的持续充实(晋唐~明清) |
1.1.5 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方面之病因病机 |
1.1.6 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况 |
1.2 慢性乙型肝炎在西医的认识 |
1.2.1 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况 |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之认识 |
1.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之传播途径 |
1.5 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之检测方式 |
1.6 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之认识 |
1.7 广州与台湾地区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之背景资料 |
1.7.1 广州地区 |
1.7.2 台湾地区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结果 |
2.1 研究方法 |
2.1.1 于各种医学数据库搜寻文献 |
2.1.2 人工筛选要评读的文献 |
2.1.3 严格评读经步骤一和二搜集到的文献 |
2.1.4 讨论与总结并完成论文 |
2.2 研究结果 |
2.2.1 广州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2.2.2 台湾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2.2.3 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 |
2.2.4 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性别之关联 |
2.2.5 教育程度 |
2.2.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意义 |
第三章 讨论 |
3.1 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讨论 |
3.2 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结果讨论 |
3.3 慢性乙型肝炎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病毒基因型等之关联结果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西医科大学学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医科大学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
2.4 医科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 |
2.5 医科大学各个专业学生对于乙肝KAP的相关分析 |
2.6 对医科大学各个专业学生的定性调查 |
3 讨论 |
(4)血清IL27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5)某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调查对象 |
二、方法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基本情况 |
二、携带原因 |
讨论 |
一、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 |
(一)传染性 |
(二)潜在发病性 |
二、高职新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情况及原因 |
三、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途径 |
(一)疫苗接种预防 |
(二)意外接触HBV后的预防 |
(三)传播途径的预防 |
结论 |
(6)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对象 |
2 方法 |
结果 |
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2 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水平 |
3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态度状况 |
4 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
5 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比较 |
6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 |
7 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 |
讨论 |
1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水平分析 |
2 大学生对乙肝防治态度分析 |
3 大学生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
4 大学生对感染乙肝后的处理方式分析 |
5 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相关性分析 |
6 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分析 |
7 研究的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武威市孕产妇HBsAg筛检和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2009 年武威市孕产妇 HBsAg 筛检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2011 年武威市孕产妇 HBsAg 筛检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2009 年与 2011 年孕产妇 HBsAg 筛检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对比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远期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
3.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4.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1. 卫生服务公平理论述评 |
2. 卫生领域常用公平性度量指标和方法 |
3. 乙肝认知的影响因素 |
4. 乙肝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 |
5. 国内外研究空白点 |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框架 |
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 乙肝认知内容的选取 |
4. 资料来源 |
5. 资料分析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样本地区和样本人群基本情况 |
1.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
1.2 样本人群基本情况 |
2. 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公平性分析 |
2.1 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
2.2 农村成人乙肝认知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 |
3. 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公平性分析 |
3.1 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影响因素分析 |
3.2 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 |
第五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
1. 方法学讨论 |
2. 主要结果的讨论 |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大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相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护士对乙型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公众污名和社会距离的相关性研究[D]. 贺亚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广州与台湾部份医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D]. 邓欣怡(TengHsin-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广西医科大学学生乙型肝炎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 叶美麟,黎燕宁,冯启明,江南,黎泽明. 职业与健康, 2017(04)
- [4]血清IL27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 张楠,王庆飞,张家,方荣海,顾光煜,生媛,陈军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16)
- [5]某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及原因调查分析[J]. 马淑红,张敏,范晓玲. 肝脏, 2015(06)
- [6]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D]. 江南.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7]人外周血IL-35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相关性分析[J]. 生媛,陈军浩,王庆飞,张家,方荣海,聂锡华,张立平,顾光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5(01)
- [8]武威市孕产妇HBsAg筛检和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调查[D]. 王建勋.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1)
- [9]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远期效果评价[J]. 张菊红,王业满. 社区医学杂志, 2013(05)
- [10]中国农村地区成人乙肝认知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D]. 王镇. 山东大学, 2012(06)
标签:乙肝疫苗论文;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论文; 乙肝表面抗体论文; 两对半论文; 乙肝中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