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

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裕恒[1](2020)在《集中式长租公寓个性化设计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我国2017年明确了“租售并举”政策和大力鼓励租赁市场发展的基调,到2020年已有大量的企业进驻长租公寓行业,国内长租公寓市场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促使业界逐步开始研究长租公寓及其设计。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发展,高居不下的房价使大部分刚踏入社会不久的青年群体望而却步,社会现状使租房成为不少青年群体立足城市的首选。其中集中式长租公寓颇受青年群体的青睐。年轻人追求个性生活、社群文化和环境品质,因此面向这一群体的集中式长租公寓要求注重个性化的设计和精细化的运营,强调社区有较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社区文化。而目前我国集中式长租公寓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上的长租公寓项目良莠不齐或定位模糊,相关的规范引导和设计理论指导也相对比较滞后。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归纳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集中式长租公寓的设计策略。文章第一章诸论,分析选题的社会背景来源,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述中外相关文献提出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实问题,明确研究对象的概念,最后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式和大纲;第二章,通过文献和网络资料整理分析国内外长租公寓发展历程和相关典型案例,同时基于资料搜集进行田野调查,根据一手资料,总结现状问题,提出集中式长租公寓的特点和设计问题;第三章,探讨集中式长租公寓的相关要素并进行分析,研究个性化设计的问题和切入点;第四章,根据前文的基础研究,从居住单元、共享社区、建筑外部形象、精细化和模块化、地域性和多业态组合多个方面探讨并提出集中式长租公寓的个性化设计策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第五章,理论结合实际,以研究生阶段跟进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例,通过设计实践诠释前文提出的集中式长租公寓个性化设计策略。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结合长租公寓不同方面的研究,从居住单元、共享社区、外部形象、精细化和模块化、地域性和多业态组合等多个方面切入集中式长租公寓的个性化设计,形成一套较完善的设计策略。

张建[2](2020)在《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研究 ——以重庆D7社区为例》文中提出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社区发展也逐渐由“单位制”转变为“社区制”。在此过程中,蓬勃发展的商品房社区逐渐成为“社区制”的主角。与“单位制”社区千篇一律的形象有所不同,商品房社区力求个性,追求独一无二的形象呈现。形象学派作为公共关系的主流学派之一,强调形象塑造在公关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形象也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追捧。因此,塑造良好的社区形象也逐渐成为社区生存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本文正是基于对社区形象的关注,从CIS理论出发,选取重庆商品房住宅社区——D7社区作为个案,主要通过观察法与个案访谈法收集资料,研究当前商品房社区的社区形象塑造问题。全文首先对包括社区、社区形象、CIS理论等核心概念及相关内涵外延做了界定。同时,本文通过实地观察、个案访谈对D7社区形象塑造的现状进行了解,以CIS理论的三个部分对当前D7社区在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商品房社区存在视觉形象的细节不周到、各行为主体较为分散且各主体认知偏差、社区理念知名度仍然较低等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在理念形象塑造方面,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强理念认知,也要注意对社区理念的传播;在行为形象塑造方面,加强各主体行为形象塑造的同时努力搭建各主体沟通协作的伙伴关系,特别是要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视觉形象塑造方面,要完善社区基础视觉要素,创造统一的视觉形象。社区形象的塑造是当前城市社区,特别是商品房社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但是目前尚无详细完备的模式可借鉴,社区形象的塑造也会因时因地发生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D7社区的观察分析,梳理出当前社区形象塑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以应对的措施,本文对社区形象塑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也可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温曼婷[3](2019)在《新媒体视角下学校形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S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已不知不觉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在无形中打破了学校与公众之间的界限,学校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家校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作为当下公众和媒体关注度都非常高的社会组织,学校的形象是否良好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媒体的视角下,如何对学校形象进行管理成为时下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结合公共关系学、组织形象学,对学校形象管理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认为学校形象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体现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特质的总和,是公众对学校所产生的整体印象和价值判断。再从实践和新媒体的角度,尝试将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于学校形象管理中,学校形象管理是从感觉形象、行为形象、理念形象和媒介形象进行提升的一种组织活动,以达到规范师生言行、吸引优质人才、形成教育合力、赢得良好环境、优化整体形象的目标。本研究重点以S小学为案例,通过观察其学校形象管理的现状以及与学校管理者的谈话中发现学校管理者缺乏形象管理意识、学校管理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学校形象传播对策不当等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地对学校形象进行管理,本研究提出了应用SIS理论进行学校形象管理,并结合新媒体的视角,创造性的加入学校媒介形象的管理,提出的具体对策是组建学校形象管理团队、广开学校形象传播途径、制定形象危机应对措施、系统打造校园文化生态。本研究丰富了公共关系学和组织形象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拓展了学校管理的研究范围,力求为更多的同类型中小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的观察和研究S小学形象管理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最后,本研究立足于新媒体的视角,探讨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媒介形象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学校形象传播过程中的具体对策,这为中小学形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秋玲[4](2019)在《基于IBC理论的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云南建水紫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陶瓷工艺类型,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建水紫陶在工艺上以刻坯填泥为主要特色,艺术上以文人艺术为核心审美,其产业发展也在近十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红河州建水县文化产业办公室相关统计情况来看,截止到2018年底,建水紫陶年产值约24.15亿,从业人员已达2.8万人。尽管建水紫陶产业发展迅速,但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整体品牌形象,从而导致建水紫陶品牌对外推广不足且影响力大多局限于云南省内、产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因此,随着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及传统手工艺扶持力度的加大,建水紫陶品牌形象的设计提升迫在眉睫。随着泛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在品牌传播活动中已经成为控制品牌口碑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品牌传播学者段淳林教授基于这一现实提出了整合品牌传播(IBC)理论,其核心是根植于某一特定文化价值观,通过媒介整合传播,使公众对品牌形成价值认同,从而促进品牌形象的提升和推广。建水紫陶是我国古代制陶工艺和文人文化融合的智慧结晶,承载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文化构成奠定了建水紫陶品牌形象和IBC理论结合的价值基础,能够在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围绕建水紫陶品牌核心价值进行双向沟通的有效传播,从而建水紫陶品牌传播活动更具影响力和持久性。鉴于此,文章以“IBC理论”为基础,对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与田野考察,切合IBC理论核心和建水紫陶品牌形象现状,以期找到适合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提升的方法。针对建水紫陶IBC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法,文章从设计要素、思路和步骤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对建水紫陶消费市场做相关调研,了解最新市场动态,对设计倾向进行预判;第二,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进行定位,包括对产品的定位分类和企业的定位,目的是确定建水紫陶的品牌核心价值;第三,落实建水紫陶IBC品牌形象各环节的设计部分,梳理设计程序;第四,结合IBC战略组织传播选择适合基于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建水紫陶品牌形象传播策略,整合最优资源,避免媒介浪费;第五,不断重复上述操作并对各环节进行完善和再定位,最后输出品牌形象。这是建水紫陶IBC品牌形象设计方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同时,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对建水紫陶IBC品牌形象设计提出了一些实操思路和途径,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设计误区。建水紫陶IBC品牌形象设计核心就是要确立能够和消费者之间产生共鸣的品牌文化价值观,然后将这一价值观植入到和品牌有关的所有环节,包括企业文化、视觉形象等,然后整合媒体进行推广维护。这样的思路不仅能够对企业和个体户的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有所提升,对建水紫陶整体产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也是一个引导,不过要想把建水紫陶品牌形象打造成为一张云南对外推广的亮眼名片,首先相关从业人员就必须树立起坚定的品牌战略意识,其次政府部门应该提供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和学习交流机会,最后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应该寻找更多合作机会,给建水紫陶品牌形象的设计提升提供无限发展动力。

任娅[5](2019)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十一五”指出,社区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服务的重要一环,社区建设中应注重社区服务对社区各项功能的带动作用。加快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相适应,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但同时还存在规模不足、基层设施不足、质量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现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一环,完善其基本服务体系,促进社区服务均衡化发展,提高社区服务资源利用,使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归属感、获得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建设模式上,以往开发商主导建设的分散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模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造成居民日常生活的不便利、社区资源使用效率低、社区凝聚作用微弱、居民归属感淡化等问题。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城市结合自身发展特色,颁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倡导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宜集中布置,多种功能集约化建设的社区综合体出现。2018年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提出多类服务设施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将文体活动、社区服务、卫生服务等多种服务设施集约化建设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概况,分析和总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模式、设计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实践项目进行现状调研和分析,总结当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将居民需求作为切入点,从选址布点、功能空间复合利用、空间开放共享、建筑形象设计等角度归纳和总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原则和策略,以提供满足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空间,促进社区居民的人际融合,结成社区凝聚力,构建和谐的邻里生活单元。文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研究框架。第二章梳理国内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概况,分析当前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功能模块组成、基本特征和设计影响因素,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结合调研目的,选取调研对象,制定相应的调研内容和方法,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及使用情况、满意度评价和居民需求三大方面进行调研,总结当前社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基于以上章节的研究分析,结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满足大众多元的服务需求、促进居民日常社会交往、结成社区凝聚力的设计目标,提出步行可达、复合利用、开放共享、文化特色、责任明晰五个原则,并从五个层面提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策略。第五章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园北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六章归纳了全文,提出了文章的主要结论、论文的创新点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郭文静[6](2019)在《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研究 ——以绿地中心明希资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端写字楼已经成为各类企业的重要驻足地。然而现代化的高端写字楼都拥有着标准化的初装设计,这是开发商为符合大市场趋势的需要对办公空间内部的设计,这也正是当下高端写字楼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标准化的初装设计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的入驻以及节省设计时间和资金,但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需求,而开发商对办公空间的标准化初装设计并不能够满足这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需要办公空间的个性化开发。此外,在用户追求个性化设计时往往大量的拆除初装设计,会造成巨额浪费的现象,不符合我国长期发展规划。本课题旨在探究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的个性化设计需求,进一步挖掘空间合理利用的方法,进而优化提升办公空间二次设计后的视觉效果和使用舒适度,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并且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本文以办公空间二次设计为理论基础,与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个性化、人性化需求相结合,探索高端写字楼标准化初装的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对于办公空间优化设计的积极影响,针对目前高端写字楼具有高档材质的标准化初装设计在二次设计中不能够被用户充分利用的设计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总结出基于空间优化、提高初装修基质使用率的二次设计方法。以绿地中心明希资本办公空间为例,根据可行性分析,探索出切实可行既能够充分利用标准化初装设计的基质,并且能够满足当下市场需求的设计方案,为今后对于用户在高端写字楼在优质的标准化初装基质下进行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张磊[7](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8](2015)在《2013~2014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最低分及平均分(专科批次)》文中提出使用说明在知分填志愿模式下,院校专业录取位次信息、院校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位次信息、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切实服务于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15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122014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位次信息、最低分及平均分》。本表根据知分填志愿的报考思路独家设计,经统计学方法严密计算,权威、客观地指导高考考生填报志愿,使考生对位次

杨若欣[9](2014)在《中式别墅群物业职业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56年在北京西二环百万庄建成的红砖小楼,作为中国早期自主设计规划的民宅群楼,其住宅小区规模化,个性化特色的形成与发展,赋予了人们新的居住模式与生活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小区物业”作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使居住不再仅仅具备了遮风避雨的基础功能,而展现出更为多元化的需求,这也是人们当下深层次、高品质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当时间倒回至二十年前,人们的居住多以个体为单元的平房结构为主,对于“住宅小区”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而如今,人们在选择购房时除对住房本身相应的指标进行考察外,住宅小区的环境与管理等诸多元素也是购买者需要慎重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住宅小区所形成的这种“物业”模式,不但涵盖了住宅小区的绿化、安全、交通、环境、服务等一系列多元管理功能,并成为了当代人们创新生活理念最为重要的变革之一。作为物业形象的主要载体——小区各类从业人员,其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势必将成为小区业主考核评价其综合性经营能力的重要依据。物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特殊标识,承载着与业主之间沟通的主要职责,其作用日益明确。这就要求物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解决业主对小区物业的各类诉求,更需要通过塑造干练、精致、知性的职业形象,高标准、规范化的服务,才能得到业主的认同。物业员工也是对外服务的一面“镜子”,其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岗位正是通过个人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来接受小区业主的监督和评判。对于这种以小区物业不同特色形成的企业形象标识,业主对其的信任与认可,将成为决定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元素。因此,精心准确的打造好这种职业形象,充分展示职场工作者的精神内在与形象外延,为飞速发展的民居物业现代化管理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与研究思路。本课题是将“西安院子”物业员工的职业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民居发展的流行趋势,通过对不同定位物业员工形象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并总结其优、劣势,重点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创新设计与塑造,为拓展和挖掘出民居物业创新潜能与发展思路,尽可能做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从而力求满足“西安院了”物业员工职业形象的实际需求,完善物业员工形象设计理论,从而推动物业公司形象的整体发展。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基于分析“西安院了”这个单一个体的物业员工形象,通过采集实际信息,实施对其员工物业职别的服装分类,职业行为过程中的仪表、仪容、仪态等整体形象塑造的有效培训手段,体现出员工积极向上、严谨认真的精神形象及工作状态,从而为有效展示企业文化与形象,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服务认知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创新实践。职业形象的塑造,在个人职场及企业末来整体规划中,己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分为三步:其一通过对职场整体形象设计的基本原理的总结和运用,在重新定位物业员工形象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概念、构成要素及设计模式;其二通过对“西安院了”物业员工现阶段形象定位的调研,分析优劣势,寻找形象改造的突破口,确定形象定位和总体期望;最后以“西安院子”企业文化特色为设计依据,确定“西安院了”物业员工形象设计构想与设计理念,制定出符合物业特色的形象设计方案,并进行有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与总结归纳法。通过对形象设计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的查阅,同时结合网络最新资讯,来参考修正课题的研究思路;随即根据实际情况的相关调研及信息采集,最终形成创新形象设计方案。本课题的形象设计与创新,是通过进行对物业员工服装、妆容、发型、礼仪的综合运用,依据物业员工的职业功能需要,实施对其原有劣势的创新改造,设计塑造出更加符合物业特色的职业整体形象,从而使物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顺畅。本课题的实践调研是通过一对一的观察法,来分析总结行业特例与末来发展趋势。数据的采集方法与实践过程,追求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始终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而笔者在重新定位物业功能特色的基础上,实施的系列对物业整体形象的设计塑造,及积极开展的相关理论研究与方案实践,为彰显现代物业文化,拓展企业潜能与综合竞争力,提供了积极的尝试。

兰婷婷[10](2013)在《基于CIS理论的现代住宅小区物业形象设计浅析》文中研究说明物业形象设计是在现代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住宅小区启动的一项综合性服务管理工程,优秀的物业形象是住宅小区无形的宝贵资产。目前,在国内外众多领域已经成功运用CIS理论的前提下,物业形象设计中引入CIS理论,吸收其核心精华,对构建优秀的物业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集中式长租公寓个性化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诸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长租公寓的兴起
        1.1.2 当代青年群体的个性化租赁需求
        1.1.3 国内政策
    1.2 相关概念
        1.2.1 长租公寓定义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研究
        1.4.2 国内文献研究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5.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集中式长租公寓的发展与现状调研
    2.1 国外长租公寓发展
        2.1.1 美国长租公寓发展
        2.1.2 日本长租公寓发展
        2.1.3 德国长租公寓发展
    2.2 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2.3 国内长租公寓发展
        2.2.1 市场现状及发展
        2.2.2 国内集中式长租公寓品牌
    2.4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2.5 国内集中式长租公寓现状及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中式长租公寓的调研分析
    3.1 开发模式
        3.1.1 住宅用地自持开发
        3.1.2 集体用地开发
        3.1.3 纯租赁住宅用地开发
        3.1.4 存量改造
        3.1.5 项目形式
    3.2 企业类型和运营要素分析
        3.2.1 企业类型
        3.2.2 运营要素
    3.3 租赁群体和品牌定位
        3.3.1 租赁人群特征
        3.3.2 生活需求和居住模式
        3.3.3 品牌定位
    3.4 个性化设计相关问题
        3.4.1 概念
        3.4.2 切入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中式长租公寓个性化设计策略
    4.1 居住单元个性化设计
        4.1.1 居住单元功能空间
        4.1.2 户型和套型的分类
        4.1.3 套型空间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4.1.4 套型设计模板
        4.1.5 居所风格
        4.1.6 居住单元个性化设计策略
    4.2 共享社区个性化设计
        4.2.1 公共空间基本分类和层级划分
        4.2.2 共享空间功能和配比
        4.2.3 共享空间各功能区的设计要点
        4.2.4 共享空间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4.2.5 共享空间的功能组织与布局
        4.2.6 交通空间和屋顶花园
        4.2.7 共享社区个性化设计策略
    4.3 外部形象个性化设计
        4.3.1 建筑体量与造型
        4.3.2 建筑色彩
        4.3.3 建筑材料
        4.3.4 外部形象个性化设计策略
    4.4 精细化和模块化设计
        1.共享空间模块设计与组合
        2.套型模块的多样性
        3.立面模块的多样性
        4.套型模块组合的灵活性
        5.“互联网+”概念
        6.精细化和模块化设计策略
    4.5 地域性设计
        1.湿热地区气候特点
        2.自然通风设计
        3.垂直绿化设计
        4.外遮阳设计
        5.地域性设计策略
    4.6 多业态组合
        1.联合办公
        2.零售商铺
        3.文创空间
        4.餐饮空间
        5.多业态组合设计策略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践——顺德大良嘉德尚境公寓项目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内容
    5.2 嘉德尚境公寓的个性化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研究 ——以重庆D7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思路
        1.2.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社区与商品房社区
        2.1.2 形象与社区形象
    2.2 理论基础—CIS理论
        2.2.1 CIS理论概念
        2.2.2 CIS理论构成
        2.2.3 CIS理论模式
        2.2.4 CIS理论在社区中的应用
3 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的一般性分析
    3.1 商品房社区发展历程
    3.2 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功效性分析
        3.2.1 对外提升社区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3.2.2 对内提升社区满意度,增强凝聚力
    3.3 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存在问题
        3.3.1 社区视觉形象过于突出
        3.3.2 社区行动主体协调困难
        3.3.3 社区矛盾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3.4 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问题成因分析
        3.4.1 社区形象认知片面化
        3.4.2 社区协同行动平台尚未形成
        3.4.3 危机公关意识淡薄及处理能力不足
4 案例研究——重庆D7社区形象塑造问题与原因透视
    4.1 D7社区形象现状
        4.1.1 D7社区简介
        4.1.2 D7社区形象现状
    4.2 D7社区形象塑造存在问题
        4.2.1 社区MI知名度低
        4.2.2 社区BI主体协调不畅
        4.2.3 社区VI细节问题
    4.3 社区形象塑造问题成因分析
        4.3.1 社区MI知名度低
        4.3.2 社区BI主体协同不畅
        4.3.3 社区VI层次细节问题
        4.3.4 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
5 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对策研究
    5.1 社区形象定位
    5.2 商品房社区形象的CIS塑造
        5.2.1 社区形象塑造的MI策略
        5.2.2 社区形象塑造的BI策略
        5.2.3 社区形象塑造的VI策略
    5.3 商品房社区形象的传播
        5.3.1 社区形象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5.3.2 丰富社区形象传播内容
        5.3.3 整合社区形象传播渠道
        5.3.4 重视社区形象受传者地位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新媒体视角下学校形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校形象管理
        二、新媒体
        三、新媒体与学校形象管理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媒体视角下学校形象管理的内涵
    第一节 学校形象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关系理论
        二、形象识别理论
    第二节 学校形象管理的品质追求
        一、学校感觉形象的设计
        二、学校行为形象的建设
        三、学校理念形象的修炼
        四、学校媒介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学校形象管理的价值
        一、行为价值:规范在校师生的言行
        二、人力价值:吸引更为优质的人才
        三、文化价值:形成较强的教育合力
        四、社会价值: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章 新媒体视角下的学校形象管理现状——以S小学为例
    第一节 我国学校形象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学校形象的自发阶段
        二、学校形象管理的萌芽阶段
        三、学校形象管理的规范阶段
    第二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差异分析
        一、传统媒体的特点
        二、新媒体的特点
        三、新媒体对学校形象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第三节 新媒体视角下的学校形象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S小学的基本情况
        二、形象管理现状
    第四节 原因分析
        一、学校感觉形象的错误认识
        二、学校行为形象的严重缺失
        三、学校理念形象的简单移植
        四、学校媒介形象的长期忽视
第四章 新媒体视角下学校形象管理对策
    第一节 聚焦优质特色发展的学校形象管理讨论
        一、学校形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如何?
        二、学校形象管理的内容体系是否完备?
        三、新媒体对完善学校形象管理举措究竟意义何在?
    第二节 新媒体视角下学校形象管理的建议
        一、组建学校形象管理团队
        二、广开学校形象传播渠道
        三、制定形象危机应对措施
        四、系统打造校园文化生态
    第三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基于IBC理论的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及选题意义
        (一) 研究源起
        (二) 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 IBC理论研究现状
        (二) 建水紫陶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三) 移动互联网媒介下的品牌形象设计相关文献述评
    四、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简述
    一、清代至民国时期
    二、20世纪中后期
    三、21世纪以来
第二章 当代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的分类
    一、单一品牌
    二、多品牌
    三、背书品牌
    四、联合品牌
    五、非企业的个体品牌
第三章 IBC理论对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的价值研究
    一、IBC理论的体系构架与主要内容
        (一) IBC理论的概念
        (二) IBC理论的核心及运作
        (三) IBC战略组织传播模型构建
    二、引入IBC理论对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 促进建水紫陶品牌形象社会价值提升
        (二) 使消费者在市场中角色发生转换
        (三) 融合系统设计与IBC理论价值
        (四) 满足当下建水紫陶品牌形象传播需要
第四章 建水紫陶IBC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与路径探析
    一、设计要素
    二、设计思路
        (一) 社会性消费群体价值观沟通
        (二) 品牌形象社会化资产意识转变
        (三) 传播活动控制者角色运用
        (四) 媒体跨界整合构建传播模型
    三、设计步骤
        (一) 市场调研
        (二) 形象定位
        (三) 策略选择
        (四) 品牌CI设计
        (五) 媒体整合
    四、设计注意事项
        (一) 清晰品牌定位避免品牌形象设计紊乱
        (二) 防止文化理解失误引起品牌形象推广反差
        (三) 注重危机公关减少消极品牌形象连锁反应
        (四) 谨防产品质量缺失导致品牌形象陷入信任危机
        (五)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避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减少
    五、以“凤凰印”为例的建水紫陶IBC品牌形象具体设计实施过程
第五章 对当代建水紫陶产业IBC品牌形象设计的战略建议
    一、政府引导支持和宏观调控
    二、相关行业协会督促规范市场
    三、企业及从业人员树立品牌意识
    四、校企政深度协同发力
结语
附录
    一、插图目录
    二、表格目录
    三、田野考察图片(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5)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需求背景: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多元化
        1.1.2 现实建设背景: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式建设模式的局限性和集约化发展的趋势
        1.1.3 相关政策背景:国家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和集约化建设的支持
    1.2 研究对象界定及概念阐述
        1.2.1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2.2 相关概念阐述
    1.3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2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基础研究
    2.1 国内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概述
        2.1.1 国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概述
        2.1.2 国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概述
    2.2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及功能模块分类
        2.2.1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分类
        2.2.2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模块分类
    2.3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基本特点
        2.3.1 设施的公益性
        2.3.2 功能的多元化
        2.3.3 开放的参与性
    2.4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的影响因素
        2.4.1 建设规模的影响
        2.4.2 服务人群及需求的影响
        2.4.3 城市环境的影响
        2.4.4 实施主体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现状分析
    3.1 调研目的、内容、对象、方法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的选取
        3.1.3 调研内容
        3.1.4 调研方法
    3.2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现状调研
        3.2.1 建设概况
        3.2.2 功能模块使用现状
        3.2.3 功能模块组织及空间环境现状
        3.2.4 满意度调研
    3.3 功能配置需求调研
        3.3.1 基本信息
        3.3.2 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原则和策略研究
    4.1 设计原则
        4.1.1 步行可达原则
        4.1.2 复合利用原则
        4.1.3 开放共享原则
        4.1.4 文化特色原则
        4.1.5 责任明晰原则
    4.2 基于步行可达的选址布点设计策略
        4.2.1 步行可达的服务半径
        4.2.2 邻近城市公共设施
    4.3 基于复合利用的功能空间设计策略
        4.3.1 功能模块配置更新
        4.3.2 功能模块集约组织模式
        4.3.3 空间组织形式及流线特点
        4.3.4 功能空间高效复合
    4.4 基于开放共享的空间场所营造策略
        4.4.1 内部空间的开放共享
        4.4.2 外部空间界面的公共性
        4.4.3 空间的生态化设计
    4.5 基于文化特色的建筑形象设计策略
        4.5.1 建筑形象呼应地域文化
        4.5.2 建筑形象彰显时代特征
    4.6 基于责任明晰的建设管理建议
        4.6.1 明晰多个主体的的责任边界
        4.6.2 加强对公益性设施的控制引导
    4.7 本章小结
5 实证研究—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园北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
    5.1 项目背景
        5.1.1 城市环境
        5.1.2 项目综述
    5.2 建筑设计策略
        5.2.1 功能空间复合利用
        5.2.2 空间开放共享设计
        5.2.3 建筑形象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调研问卷表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研究 ——以绿地中心明希资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办公建筑品质升级并迅猛发展
        1.1.2 高端写字楼交房为内部空间装修标准化
        1.1.3 高端写字楼的用户结构与需求变化
        1.1.4 全民创业潮增加办公空间的设计理念
        1.1.5 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二次设计中的问题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1.5.3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高端写字楼的相关概述
        2.1.1 写字楼
        2.1.2 写字楼的分类
        2.1.3 高端写字楼
        2.1.4 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的特征
    2.2 办公空间的相关概述
        2.2.1 办公空间
        2.2.2 办公空间的功能分区
        2.2.3 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发展趋势
    2.3 标准化初装修的相关概述
        2.3.1 装修的分类
        2.3.2 标准化初装修
        2.3.3 初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2.4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依据
        2.4.1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相关概述
        2.4.2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总体优化准则
        2.4.3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空间优化要素
        2.4.4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界面优化要素
        2.4.5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环境优化要素
        2.4.6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遵循的理论依据
    2.5 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的必要性
        2.5.1 有利于体现企业人文关怀度
        2.5.2 有利于突出办公空间个性化需求
        2.5.3 有利于空间整合及提高利用率
3 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调研分析
    3.1 郑州绿地中心写字楼办公空间调查概况
        3.1.1 区位地理及楼宇分析
        3.1.2 办公空间调查内容
    3.2 标准化初装设计办公空间基础分析
        3.2.1 空间基础形态分析
        3.2.2 空间基础设施分析
        3.2.3 空间功能组织分析
        3.2.4 空间视觉环境分析
        3.2.5 空间形象分析
    3.3 二次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1 设计中的浪费现象
        3.3.2 材质及环境污染问题
    3.4 二次设计的优化目标
        3.4.1 丰富空间形式
        3.4.2 完善办公功能
        3.4.3 满足视觉审美
        3.4.4 优化空间环境
        3.4.5 减少拆改浪费
4 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二次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4.1 办公空间二次设计优化原则
        4.1.1 以人为本原则
        4.1.2 合理规划原则
        4.1.3 美观与功能实用原则
        4.1.4 生态环保原则
    4.2 基于空间优化的二次设计方法
        4.2.1 空间适用性设计法
        4.2.2 定制化针对性设计法
    4.3 基于用户体验的二次设计方法
        4.3.1 基于视觉体验的设计
        4.3.2 基于空间形象的设计
    4.4 基于生态环保的二次设计方法
        4.4.1 轻装修重装饰
        4.4.2 使用无污染材质
        4.4.3 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5 绿地中心明希资本办公空间二次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区位
        5.1.2 用户分析
        5.1.3 原空间环境总体概况
    5.2 设计定位
        5.2.1 设计思想
        5.2.2 风格定位
    5.3 设计构思
        5.3.1 设计计划构思
        5.3.2 构件草图设计
    5.4 明希资本办公空间二次设计
        5.4.1 功能分区的设计
        5.4.2 平面布局的设计
        5.4.3 各个界面的设计
        5.4.4 办公家具的设计
        5.4.5 文化墙的设计
        5.4.6 室内绿化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中式别墅群物业职业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的产生、研究背景
        1.1.1 课题的产生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框架
2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形象设计分析
    2.1 形象设计的概念界定
        2.1.1 形象的基本概念
        2.1.2 形象设计的分类
        2.1.3 职业形象设计的内涵与发展
    2.2 物业员工形象分析
        2.2.1 物业员工构成要素
        2.2.2 物业员工形象概念建立
        2.2.3 物业员工形象设计发展
    2.3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形象分析
        2.3.1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现状
        2.3.2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现有形象定位
        2.3.3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形象优劣势分析
    2.4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形象总结
        2.4.1 形象管理概念的疏忽
        2.4.2 形象文化特色的缺失
        2.4.3 物业员工礼仪规范的补充
3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形象实例设计研究
    3.1 “西安院子”的区位概况
        3.1.1 “西安院子”的地理定位
        3.1.2 “西安院子”的人文定位
        3.1.3 “西安院子”的生态定位
    3.2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服装设计要素
        3.2.1 物业员工服装款式设计
        3.2.2 物业员工服装颜色选择
        3.2.3 物业员工服装图案的提取和组织
    3.3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妆容发型设计要素
        3.3.1 物业员工妆容设计
        3.3.2 物业员工发型设计
    3.4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礼仪设计要素
        3.4.1 物业员工表情形象
        3.4.2 物业员工语言形象
        3.4.3 物业员工体态形象
4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形象设计实践
    4.1 “西安院子”物业员工形象设计效果
        4.1.1 设计方案效果图
        4.1.2 方案实施的前期准备
        4.1.3 按岗位划分的形象设计方案
    4.2 “一对一”观察法进行回访与信息搜集
        4.2.1 观察对象的确立及个人基础形象分析
        4.2.2 理论与实际的创新结合
        4.2.3 实施效果评价反馈
5 结论
    5.1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
    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5.3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基于CIS理论的现代住宅小区物业形象设计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业形象的构成及各个层面的关系
    1、从业主层面理解物业形象
    2、从企业层面理解物业形象
二、引入CIS设计物业形象的可能性和特殊性
三、物业的形象设计
    1、物业的形象设计原则
    2、物业形象三大体系设计
四、结语

四、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集中式长租公寓个性化设计策略[D]. 周裕恒.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商品房社区形象塑造研究 ——以重庆D7社区为例[D]. 张建. 西南大学, 2020(01)
  • [3]新媒体视角下学校形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深圳市S小学为例[D]. 温曼婷. 深圳大学, 2019(01)
  • [4]基于IBC理论的建水紫陶品牌形象设计研究[D]. 李秋玲. 云南大学, 2019(03)
  • [5]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 任娅. 重庆大学, 2019(01)
  • [6]高端写字楼办公空间二次设计研究 ——以绿地中心明希资本为例[D]. 郭文静.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7]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8]2013~2014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最低分及平均分(专科批次)[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5(Z1)
  • [9]中式别墅群物业职业形象研究[D]. 杨若欣. 西安工程大学, 2014(04)
  • [10]基于CIS理论的现代住宅小区物业形象设计浅析[J]. 兰婷婷. 青春岁月, 2013(11)

标签:;  ;  ;  ;  ;  

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