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计生委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陈柏妍,徐凤娇,陈智,陈莹,张庆梅,王红妹[1](2020)在《杭州市萧山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现阶段萧山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04年1月-2017年12月在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所有HIV/AIDS患者的报告卡和随访记录表资料进行筛选,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数据采用χ2检验分析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特征、高危行为、社会支持差异,并对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的影响因素,并计算OR(95%CI)值。结果共815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71例(82.3%),年龄分布在20~39岁之间的453例(55.6%),中等学历(初中、高中及中专)的有498例(61.1%),732例(89.8%)的HIV/AIDS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496例(60.9%)患者处于HIV感染阶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OR=5.750,95%CI:2.332~14.182)、过去3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避孕套(OR=3.577,95%CI:1.966~6.411)的HIV感染者更有可能接受抗病毒治疗(OR>1);病程阶段为HIV感染(OR=0.012,95%CI:0.003~0.050)、CD4+T淋巴细胞数为0~200个/μL(OR=0.026,95%CI:0.007~0.097)、CD4+T淋巴细胞数为201~350个/μL(OR=0.377,95%CI:0.194~0.732)、过去3个月每次性行为未使用避孕套(OR=0.267,95%CI:1.966~6.411)的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能性更低(OR<1)。结论杭州市萧山区HIV/AIDS患者整体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情况,但尚未达到90-90-90目标,各部门仍需继续努力。且抗病毒治疗情况易受到相关高危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影响,应给予综合干预。
陈远方,肖文静,卢静,邱涛,李建军,傅更锋[2](2020)在《江苏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江苏省高校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信息,为高校青年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学校为单位,在江苏省8所高校中共调查2 538名大一学生,实行匿名自填问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艾滋病新"国八条"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5. 74%,男生知晓率较女生高(88. 21%,84. 34%)(P<0. 05),理科生较文科生高(87. 31%,83. 67%)(P<0. 05)。其他防治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2. 14%,男生知晓率较女生高(75. 00%,70. 53%)(P<0. 05)。"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男生和理科生态度更为包容、理性(58. 3%,55. 1%; 50. 4%,50. 9%)(P值均<0. 05); 50. 08%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69. 00%,39. 40%)(P<0. 01)。71. 24%认为性行为中需要坚持使用安全套,女生赞同比例远高于男生,理科生赞同比例高于文科生(80. 76%,73. 36%; 54. 37%,69. 63%)(P值均<0. 05)。6. 03%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未检测者中40. 34%有检测意愿但不知道去哪检测,1. 34%因为内心恐惧而不敢去做检测。受学生欢迎的艾滋病宣传方式主要为微电影(76. 32%)、艾滋病专题讲座(66. 67%)、同伴教育(60. 80%)。结论建议根据不同性别和专业特征,结合多媒体在高校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重点为艾滋病流行现况、治疗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并重视学生性健康教育。
屈水令[3](2019)在《四川省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发现95%的HIV感染儿童是通过母婴传播的,在不干预情况下HIV母婴传播率为14~48%,通过干预可使其降低到2%以下。我国自2001年开始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2017年的HIV母婴传播率为4.9%。四川省凉山州HIV阳性孕产妇每年约占全国的10%,且HIV母婴传播率每年都远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已成为我国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凉山州投入了大量经费和人力,并将预防HIV母婴传播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问题,有关凉山州艾滋病防控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但是没有检索到有关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卫生经济评价方面研究,本研究从学术问题和公共卫生应用需求出发,开展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卫生经济学评价,旨在为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目的:1.描述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筹资渠道,对成本可追溯性和成本习性进行分析。2.开展凉山州PMTCT的成本效果现况调查,开展HIV阳性孕产妇生命质量研究。3.开展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研究。4.开展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预算影响分析。方法:1.现况调查。根据凉山州HIV感染孕产妇疫情,分别抽取凉山州HIV疫情高、中、低各2个县,对6个县的妇幼保健机构、CDC和人民医院开展机构调查,收集上述机构2017年PMTCT初筛试剂、抗病毒药品、办公和实验设备使用等数据,并收集妇幼保健机构PMTCT经费支出明细。同时在2个高疫情县招募133人HIV阳性孕产妇和117人非HIV阳性孕产妇,收集人口学、家庭收入与支出、PMTCT相关费用支出等数据,并用EQ-5D量表对其健康效用进行测量。2.模型研究。通过对现场调查数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监测数据分析,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决策树模型和Markov模型分别开展短期成本-效果和长期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分析。每筛查并确认1例HIV 阳性孕产妇的成本,估计每避免1例儿童感染的成本为,并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3.人力资本法。使用人力资本法测算避免HIV感染儿童所创造的劳动价值。结果:1.成本研究。2017年6县PMTCT成本总计有770.44万元。从筹资渠道看,中央财政经费占63.45%,个人费用占18.26%,机构经费占11.96%等。从成本可追溯性角度分析,直接医疗成本占47.50%,直接非医疗成本占46.80%,间接成本占5.70%。从成本习性角度分析,变动成本占76.22%、固定成本占23.78%。2.孕产妇基本情况和健康效用。本研究共调查产妇250人,其中HIV阳性产妇133人、非HIV阳性孕产妇1 17人。HIV阳性产妇健康效用值中位数为0.875,非HIV阳性孕产妇健康效用值中位数为0.961。通过对EQ-5D-3L五个维度三个水平上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孕产妇只有在焦虑/抑郁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凉山州PMTCT的成本效果现况研究。2017年凉山州6个县共筛查孕产妇数为34991人、确认HIV阳性孕产妇为456人,每筛查1例HIV阳性孕产妇的成本为23.52元,每筛查并确认1例HIV阳性孕产妇的平均成本为2002.63元,估计避免感染儿童数为164人,每避免1例儿童感染的成本为4.70万元。4.成本-效果分析。决策树模型研究发现临产模拟方案、孕早期干预模拟方案、标准干预方案每避免1例儿童感染HIV的成本分别是2.23万元、3.03万元和3.35万元。与临产模拟方案相比,孕早期干预模拟方案和标准干预方案每避免1例儿童感染HIV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3.70万元和12.01万元。5.成本-效用、净收益分析。临产模拟方案、孕早期干预模拟方案、标准干预方案和凉山现况效益成本比分别为4.11、2.76、2.40和1.46。相对于凉山现况,临产干预模拟方案、孕早期干预模拟方案和标准干预方案增量效益成本比分别为8.33、3.77和2.94。6.预算影响分析。按照我国现行预防HIV母婴传播方案,凉山州6县PMTCT年成本总预算为514.45万元,含个人成本有59.49万元、固定成本有28.09万元。结论:(1)从卫生经济学评价角度分析,凉山州PMTCT是符合成本效益的,但是每避免1例儿童感染HIV的成本均高于临产干预模拟方案、孕早期干预模拟方案和标准干预方案,效益-成本比低于上述3种方案。从效用角度和净效益角度考虑,标准干预方案最佳,但从成本-效果和效益-成本比角度考虑,临产干预模拟方案最好。(2)凉山州临产或产后开始接受PMTCT服务的HIV 阳性孕产妇比例较高。(3)凉山州HIV 阳性孕产妇健康水平总体较好,但健康效用值比非HIV阳性孕产妇的低。(4)凉山州CD4检测试剂和VL检测试剂费用低于标准干预方案估计值,总成本中个人成本占一定比例。
钟晓玲[4](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15-24岁青年学生报告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呈增长趋势,年度新增感染者在相应年度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5.77%上升至2017年的23.58%。同时,广西高校学生艾滋病疫情也不断上升,2010-2016年以来广西新发现报告15-24岁的青少年感染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广西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结合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卫生学等多学科理论,开展以广西高校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相关信息获取情况调查,考察其防治健康信息获取情况与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防治态度之间的关系,期望能探索高校学生群体的新媒体接触习惯和健康信息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优化策略,提高防治健康信息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广西高校学生防治艾滋病知识掌握和态度水平总体偏低,知识会显着影响其态度;学生获取相关防治信息的主动性不高,相比传统大众媒体更倾向从新媒体途径获取信息;此外,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缺乏互动性、延续性、针对性,不够深入等,是现阶段主要的不足。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利用高校学生的新媒体接触习惯传播防治信息,发布健康提醒;加强新媒体与传统传播渠道的融合,增强与高校学生的互动;加强新媒体渠道艾滋病健康传播内容建设,提高吸引力;利用新媒体提高针对性,实现健康信息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传播建议。
周长友[5](2018)在《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则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政治学研究长期以来以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为关注重点,较少论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节育运动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田野访谈资料,深入考察分析了现代生殖技术进步对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探讨现代国家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育权利和资源的价值分配及其政治逻辑。国家权力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重塑了人们的身体观,同时也扩展了政治价值分配的权力空间,从而使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成为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主要特征。国家权力和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不仅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衍生出性别、民族、区域和年龄结构等失衡性权利问题,同时也衍生出配子技术和选择生育等生命和技术伦理问题。这些演变不仅是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产物和结果,也会对未来中国生育政治的权力与权利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生育政治的历史过程、运行逻辑、实践后果及时代特征展露无遗。传统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广土众民”成为王朝统治者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成为节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西方近代节育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不仅带来了生育“价值的颠覆”,而且使部分知识分子将节育运动同提高国民素质和摆脱“东亚病夫”形象的政治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传入则为在中国社会进行节育实践提供了可能。这促使中国近代节育运动逐渐由观念宣传迈向行动实践,开始在一些沿海大城市零星开展起来,但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均非常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生育行为迅速从“私域”走向了“公域”,个人身体在技术支持下开始成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公共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贯彻国家生育意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等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殖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身体医疗化现象不仅抛弃了传统医学将人类身体视为一个封闭空间的旧有认知,而且将公民的个人身体内部空间公开地展示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之下。生育行为的政治化和技术化转变使国家政治权力成为节育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权力保障,生殖技术则为节育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两者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面貌。公民个人的身体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成为被规训的后果和对象。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公民个人身体不仅成为不断被权力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同时也成为被技术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医疗化的身体不仅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作用下成为了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和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而且逐渐演变形成了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化生育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被认为是政策实施的两项主要宗旨。国家通过建立人口计划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人口计划工作指标体系实现对人口增长数量的计划约束,同样通过建立优生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优生目标调控方式实现对人口增长质量的计划控制。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通过建立从中央、省、地(市)、县、乡、村的六级计划生育行政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繁密计划生育权力和技术网络,形成了对公民个人身体和生育行为进行权力和技术监视的强大力量。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动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强化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力度,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公民个体和家庭在面对强势权力和技术干预时的权利失能化倾向。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化生育不仅是贯彻国家生育调控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需求的主要方式。国家通过建立准生证制度、利益导向制度和基层监控制度等权力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化生育意志的科学调控,同时也通过建立计划生育医疗技术监控、避孕药具监控和人口统计监控等方式实现了对人们科学生育行为的国家监控。医疗组织的广泛建立、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不仅是贯彻国家科学化生育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条件。国家计划生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国家优生优育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政治权力对公民个体生育权利和技术资源的分配具有规划性、选择性和非均衡性,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均衡性的生育权利和生育后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节育技术应用中的性别失衡和女性婚姻中的“货币化”倾向等揭示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固有的性别权利失衡问题。各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失衡、民族区域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异和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别等问题折射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权利失衡问题。人口增长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则表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人们享有生育权利的失衡问题。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的人口在青少年抚养和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方面的权利失衡问题。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和结构失衡问题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人民享有平等医疗资源的权利失衡问题。在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权力和技术显然会对生育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生育日益公共化、国家化、政治化和技术化,由此衍生出诸多的生育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权利之争。随着社会发展及公民个人独立和权利意识的增长,人们更加关注技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制约以及人口生产过程中的女性平等、生育平等、生命平等和生育自由等问题,尝试重新思考和确定生育过程中的权力干预的边界和技术渗透的限度问题。这导致人们对于今天中国生育权利和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国家人口生产的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等提出了质疑。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幅度调整国家人口生产和发展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国家目标和政策的调整并未改变人口生产资源和权利的国家权威性分配的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是生育政治逻辑的继续和体现,只是在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干预和调控的范围、重点、目标以及手段有所不同而已罢了。
朱飞[6](2018)在《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艾滋病日”报道研究 ——以(1988-2017)《人民日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艾滋病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除了影响着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外,更影响着人们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自1988年12月1日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确立至今,新闻媒体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对艾滋病的报道频数往往更高、报道的价值取向也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以《人民日报》1988-2017年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11月30日-12月2日)有关艾滋病议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以及文本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艾滋病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在第一章中,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框架理论以及艾滋病报道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分析;在第二章中,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三十年来报道的数量、报道的版面、报道的地域、报道的主题、报道的体裁、报道的消息来源进行量化分析,在宏观上得出《人民日报》艾滋病日报道的变化特点;在第三章中,进一步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细致的考察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报道框架的特点。研究发现:以2003年为报道框架的“时间拐点”,《人民日报》艾滋病日报道框架从1988-2002年间的议题建构偏差到2003-2017年间逐步步入科学人性化,艾滋病日报道还存在着“报道兴趣减退”、“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个体形象模糊”的问题。《人民日报》在今后的报道中要注重在平台上吸引读者、在内容上满足读者、在感情上凝聚读者,切实提升党媒的影响力,承担党媒的社会责任。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7](2018)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工作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苏政办发[2018]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江苏省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江苏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8-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1月3日
刘文利,元英[8](2017)在《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文中认为我国学校性教育一直受到国务院、教育和卫生等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体现在自1984年以来国家和政府颁布的多项法律、纲要、标准和条例中。学校性教育在中国具有法律地位。教育部门不断完善中小学性教育的规定,推动了性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中小学性教育政策的落实遇到多方面挑战,需要教育部门加大政策执行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真正让性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体系。
李江[9](2017)在《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近年来,绩效管理理念被引入政府管理领域,并不断得到深化。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开展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是推动我国民生事业,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认识到卫生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开始探索相应的绩效指标和评价工具,并用于发现公共卫生问题,指导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我国对公共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薄弱,尚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多数研究是关于建立、健全各级卫生机构内部服务绩效评价标准方面的,而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具体应用研究有限。2012年—2016年,中央对S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投入资金55812万元,这些资金能否有效的保障S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的提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这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参照财政部绩效评价相关办法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目标,运用专家评定等方法,尝试探索构建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由于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涉及部门和项目较多,资金和项目分部均较为分散,整体评价较为困难,因此,本文以S市某卫生机构2015年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例开展绩效评价研究,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处理与分析,对S市某卫生机构2015年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评价,分析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项目资金投向、分配、下达和项目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机制与体系、优化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集合地方特色聚焦资金投入领域等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保持地区均衡,保证全体社会公民能获得均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下,结合地区特点,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居朝霞[10](2016)在《艾滋病管理中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艾滋病的传播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加剧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安定,阻碍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而政府在艾滋病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艾滋病防控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公共管理的不同理论分析了艾滋病对家庭、社会、经济、伦理、安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也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艾滋病不仅是医学健康和疾病研究问题,更是一个复杂多系统渗透的社会公共问题,有效的防治艾滋病,管理原则需以公平原则、宽容原则、尊重自主原则、有利原则为基础;同时阐述了以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中各主体的作用及影响;对目前政府主导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在艾滋病管理中的对策提出建议,明确构建以人为本的防治法律体系,改善政策环境,完善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政治保障,加强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资源共享,提高政府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政府扶持促进社区支持治理,并且突破政府自身“治理真空”和“市场失灵”的局限,转变防控思路,充分发挥NGO的治理优势,有效的进行利益集团公共服务合同制管理,广泛动员公众参与艾滋病治理。从而实现在目前国家政府艾滋病防控管理资源条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的服务,对如何形成政府掌舵,全社会共同体互相合作的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艾滋病管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突出政府治理能力,形成由政府统筹,责任主导,让政府“掌舵”,社会第三部门、利益集体和公民个人等互相合作为主的艾滋病管理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提高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保障公正、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公共财政投入及拓宽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完善监督机制等,使我国艾滋病得到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艾滋病的发生,减轻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保证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国家计生委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计生委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杭州市萧山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 |
2.2 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对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影响 |
2.3 过去6个月HIV/AIDS患者获得社会支持情况 |
2.4 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江苏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大学生性取向自我报告率 |
2.2 艾滋病知识 |
2.2.1 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 |
2.2.2 艾滋病主要知识点知晓率 |
2.3艾滋病主要态度 |
2.4 艾滋病咨询检测行为 |
2.5 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 |
3 讨论 |
(3)四川省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背景 |
(一) HIV母婴传播流行病学特征 |
(二) PMTCT干预策略进展研究 |
(三) 与消除HIV母婴传播的差距分析 |
(四) 凉山州及其HIV母婴传播概况 |
(五) PMTCT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
(六)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思路和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设计 |
(三) 伦理审批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成本研究 |
(二) 成本-效果研究 |
(三) 成本-效用研究 |
(四) 成本-效益研究 |
(五) 预算影响分析 |
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一) 研究现场 |
(二) 监测数据分析 |
(三) 文献研究 |
(四) 数据整理与分析 |
六、研究结果 |
(一) PMTCT成本研究 |
(二) HIV阳性孕产妇的健康效用研究 |
(三) 凉山州PMTCT的成本效果现况研究 |
(四) 短期成本-效果研究 |
(五) 长期成本-效用、成本-效益研究 |
(六) 预算影响分析 |
七、讨论 |
(一) 政府和个人(家庭)的可负担性分析 |
(二) 凉山州HIV阳性孕产妇健康状况分析 |
(三) 凉山州PMTCT成本-效果分析 |
(四) 凉山州PMTCT成本-效用分析 |
(五) 凉山州PMTCT成本-效益分析 |
(六)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八、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调查表 |
实现Markov模型的R语句 |
学位论文查新报告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广西艾滋病流行现状 |
1.1.2 高校学生艾滋病流行现状 |
1.1.3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艾滋病传播 |
1.1.4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及方法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4.1 知识、态度、行为理论模式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5.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5.3 文献述评 |
2 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进展 |
2.1 传播者提高重视,强化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职责 |
2.2 高校积极发挥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主要阵地的作用 |
2.2.1 加强组织传播,促进校园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建设 |
2.2.2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传播质量与效果 |
2.2.3 部分高校已形成独具特色、创新发展的健康教育传播经验 |
2.3 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 |
2.3.1 机遇 |
2.3.2 挑战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实施步骤 |
3.4.1 问卷设计 |
3.4.2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
3.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广西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信息获取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样本基本情况 |
4.1.2 广西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基本情况 |
4.1.3 广西高校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信息获取情况 |
4.1.4 广西高校学生对目前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看法 |
4.1.5 艾滋病健康信息获取情况与防治知识、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
4.1.6 人口学统计因素与防治知识、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
4.2 讨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建议 |
5.2.1 利用高校学生的新媒体接触习惯传播防治信息,发布健康提醒 |
5.2.2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传播渠道的融合,增强与高校学生的互动 |
5.2.3 加强新媒体渠道艾滋病健康传播内容建设,提高吸引力 |
5.2.4 利用新媒体提高针对性,实现健康信息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选题背景与意义 |
2、研究综述 |
3、本研究尝试解答的问题 |
3.1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问题 |
3.2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调控问题 |
3.3 现代节育运动调控衍生的失衡性问题 |
3.4 现代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之争问题 |
第一章 医疗化身体: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节育控制 |
第一节 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兴起 |
1、中国近代节育政治的兴起 |
2、中国现代节育政治运动的演变 |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权力化“规训” |
1、身体的权力敞视 |
2、身体的权力检查 |
3、身体的权力填充 |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技术化“规训” |
1、身体的技术敞视 |
2、身体的技术检查 |
3、身体的技术填充 |
第四节 身体的失控: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个体化失能 |
1、身体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 |
2、身体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 |
3、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 |
第二章 国家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 |
第一节 国家人口调控目标下的节育运动 |
1、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发展历程 |
2、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调控体系 |
3、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指标体系 |
第二节 国家优生目标调控下的节育运动 |
1、国家优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
2、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体系 |
3、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方式 |
第三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计生组织体系 |
1、计划生育组织体系 |
2、计划生育运行方式 |
第三章 科学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技术监控 |
第一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资源与技术控制 |
1、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控制 |
2、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资源控制 |
3、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技术控制 |
第二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社会监控体系 |
1、国家化生育权力监控体系 |
2、国家化生育技术监控体系 |
第四章 失衡性权利:生育权利的非均衡性及后果 |
第一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 |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
3、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女性与婚姻 |
第二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民族失衡问题 |
1、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政策之间的失衡问题 |
2、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地域之间生育政策失衡问题 |
3、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之间的失衡问题 |
第三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区域失衡问题 |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城乡失衡问题 |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地区失衡问题 |
第四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 |
1、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城乡差异 |
2、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地区差异 |
第五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医疗资源失衡问题 |
1、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问题 |
2、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地区失衡问题 |
3、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结构失衡问题 |
第五章 技术性失衡: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权利之争 |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妇女解放与奴役之争 |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生育权与生命权之争 |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公民平等权之争 |
第四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国家权力与公民自由之争 |
第六章 生育政治: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及其逻辑 |
第一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内涵 |
1、生育的概念 |
2、政治的概念 |
3、生育政治的概念与内涵 |
3.1 什么人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
3.2 人们在什么时候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
3.3 人们怎么样获得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
第二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逻辑 |
1、生育政治权力和权利分配的一般逻辑 |
2、生育政治权力与权利分配的特殊逻辑 |
3、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特征 |
第三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逻辑演变 |
1、节育运动中的国家权力干预将减弱,社会和家庭自主调控力度将增强 |
2、节育运动中的消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减弱,积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增强 |
3、个人自主生育和科学选择生育将会给节育运动带来的新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艾滋病日”报道研究 ——以(1988-2017)《人民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艾滋病日”报道框架的形式类目分析 |
第一节 类目建构 |
第二节 报道数量 |
第三节 报道版面 |
第四节 报道地域 |
第五节 报道主题 |
第六节 报道体裁 |
第七节 报道消息来源 |
第三章 “艾滋病日”报道框架的文本建构分析 |
第一节 标题建构 |
第二节 图片呈现 |
第三节 人物描写 |
第四节 修辞表达 |
第五节 环境建构 |
第四章 “艾滋病日”报道框架的呈现 |
第一节 艾滋病日报道框架演变的“时间拐点” |
第二节 1988-2002年艾滋病日报道框架的呈现 |
第三节 2003-2017年艾滋病日报道框架的呈现 |
第五章 “艾滋病日”报道的反思与启示 |
第一节 报道呈现“出现-达到顶点-减退”的周期模式 |
第二节 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个体形象模糊 |
第三节 《人民日报》在艾滋病日报道中的优化路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8)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性教育在中国具有法律地位 |
二、学校性教育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
三、学校性教育得到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多项政策支持 |
四、学校性教育政策落实面临多方面挑战 |
(一) 性教育观念落后 |
(二) 性教育课时缺乏 |
(三) 性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
(四) 性教育教材匮乏 |
五、把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建议 |
(一) 转变观念, 建立和完善性教育评估监督机制 |
(二) 确立性教育的课程地位, 作出明确的课时安排 |
(三) 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设置健康教育教师岗位 |
(四) 制定国家级性教育指导纲要或标准, 鼓励出版社出版优质性教育教材 |
(9)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和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 |
第二节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
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 |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 |
三、指标体系研究的方法学基础 |
第三章 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一节 S市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概况 |
一、中央财政对S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
二、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政策 |
三、S市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经验 |
第二节 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一、绩效评价开展路径 |
二、主要经验借鉴 |
三、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目标 |
四、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四章 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实施结果 |
第一节 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
一、绩效评价实施对象的选取 |
二、数据采集和社会调查情况 |
三、总体评分结果 |
四、分类指标评分结果及分析 |
第二节 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 |
一、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 |
二、功能不够清晰,定位区分不明显 |
三、资金分配较分散,地区差异不显着 |
四、资金下达时间较晚,去向复杂 |
五、中央任务与地方实际不完全匹配 |
第五章 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和体系 |
第二节 逐步优化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 |
第三节 结合地方特色聚焦资金投入领域 |
第四节 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并加强监督 |
第五节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实现分级管理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艾滋病管理中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艾滋病管理研究 |
二、国内艾滋病管理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三、难点 |
第二章 艾滋病管理中公共服务服务体系相关理论 |
第一节 艾滋病公共管理的特征 |
一、艾滋病公共管理的特征分析 |
二、艾滋病公共管理的客体和主体分析 |
第二节 艾滋病问题的公共管理理论 |
一、标签理论 |
二、需求层次论 |
三、公共经济理论 |
四、公共伦理理论 |
五、危机管理理论 |
六、系统科学理论 |
第三节 艾滋病管理中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管理的原则 |
一、公正原则 |
二、宽容原则 |
三、尊重自主原则 |
四、有利原则 |
第三章 艾滋病防控现实及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中各主体的分析 |
第一节 艾滋病的防控现状及社会影响 |
一、艾滋病的防控现状 |
二、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新特点 |
三、艾滋病管理中的社会影响 |
第二节 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各主体的构成及作用 |
一、政府部门:责任型主导主体及其作用 |
二、第三部门:分担型治理主体及其作用 |
三、社会购买:弥补型服务主体及其作用 |
四、社区管理:支持型社会主体及其作用 |
五、公民行动:基础型参与主体及其作用 |
第三节 艾滋病管理中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政府主导的意义及对各主体影响 |
第四章 艾滋病政府防控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艾滋病政府防控管理的问题 |
一、政府绝对防控管理思路的缺陷 |
二、法律政策的政治保障不完善 |
三、公共资源分配与共享不均衡 |
四、地方政府治理滞后 |
五、社区治理发展滞后 |
六、政府与NGO合作不成熟 |
七、政府社会购买服务模式优势未体现 |
八、公民在艾滋病防控中行动不积极 |
第二节 艾滋病政府防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尚未形成完整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防控机制 |
二、法律政策的制定和现实情况不协调 |
三、政府对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缺乏有效的公共监管对策 |
四、政府官员对艾滋病存在认识误区和偏差 |
五、艾滋病社区支持型治理网络不完善 |
六、政府对NGO在艾滋病管理中的作用缺乏有力的支持 |
七、政府在艾滋病管理中社会购买服务机制不成熟 |
八、公民行为的政府干预 |
第五章 构建艾滋病管理中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
第一节 改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政治保障 |
一、转变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 |
二、完善艾滋病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
三、加强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资源共享 |
四、提高政府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
五、政府扶持促进社区支持治理 |
第二节 促进政府引导,充分发挥NGO在艾滋病管理中的治理优势 |
一、政府层面:在艾滋病管理中营造NGO发展的政策环境 |
二、NGO层面:在艾滋病管理中加强自身发展建设 |
三、以广州“爱之关怀”为例说明NGO在艾滋病管理中的成效 |
第三节 有效的进行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制管理 |
一、积极营造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环境 |
二、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确保服务质量 |
三、加强自身竞争性,提高选择性 |
第四节 广泛动员公众参与艾滋病治理 |
一、普通人群:宽容对待和积极预防 |
二、高危人群:主动检测和同伴教育 |
三、艾滋病患者:积极自救与社会关怀 |
结语:艾滋病管理与社会和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国家计生委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咨询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杭州市萧山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J]. 陈柏妍,徐凤娇,陈智,陈莹,张庆梅,王红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08)
- [2]江苏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J]. 陈远方,肖文静,卢静,邱涛,李建军,傅更锋. 中国学校卫生, 2020(01)
- [3]四川省凉山州预防HIV母婴传播卫生经济学评价[D]. 屈水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02)
- [4]新媒体环境下广西高校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研究[D]. 钟晓玲. 广西大学, 2019(01)
- [5]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D]. 周长友.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6]框架理论视域下的“艾滋病日”报道研究 ——以(1988-2017)《人民日报》为例[D]. 朱飞. 苏州大学, 2018(01)
- [7]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工作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2)
- [8]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J]. 刘文利,元英.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07)
- [9]中央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S市为例[D]. 李江.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10]艾滋病管理中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D]. 居朝霞. 东南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