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场”向超市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谭雨婷[1](2020)在《新零售下步步高集团盈利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网络基础设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零售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零售”应运而生。而每一个企业都有其根据自身情况而设定的盈利模式,使企业能够稳定发展。新零售是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而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企业盈利的最重要的指南和目标,如何能将两者进行更好的融合?区域零售企业应该怎样更好跟上新零售的步伐?如何使零售企业在不断调整中使自己的盈利模式能够获得盈利?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究。本文通过整理新零售、盈利模式的相关文献,从盈利对象、盈利增长点、盈利措施、盈利屏障的角度探究新零售下盈利模式的特点与内容,发现新零售下盈利模式趋于面向精准化对象、提供多业态、服务型产品和服务,企业从成本控制、物流、供应关系方面采取盈利措施,并通过自身品牌和信息化建立盈利屏障。然后以新零售下步步高集团盈利模式为例,基于对比分析法,通过步步高集团新零售前后盈利模式的四要素的对比和步步高整体财务情况的分析,发现新零售前后盈利模式变化对步步高的重要影响。最后从成本控制、盈利对象、盈利屏障和分阶段信息化建设方面总结出对步步高盈利模式的相关启示。
肖筠[2](2012)在《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分析及其选择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农产品质量存在差异,并且难以鉴别,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可能选择不一样的流通渠道。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出,如何保障高质量的农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并且被消费者识别购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针对不同质量农产品流通渠道不同的现实问题,建立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如农产品质量、价格、政府调控)下三者的行为变化,最后得到了保障高质量农产品流通渠道畅通的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总结现有商品流通理论及农产品流通相关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描绘了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结构。(2)由于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建立了两者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主要分析了生产者及销售者的规模、农产品质量、销售定价对零售商采购过程中流通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型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一般流向超市,小型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一般流向农贸市场;超市采购数量与消费需求成正比,但是采购质量与消费需求成反比;小型零售商趋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农产品,大型超市趋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农产品;对于同一零售商来说,采购高质量农产品的比例要低于低质量的农产品。(3)以价格为质量高低的信号建立了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不同销售商的质量信息传递差异对消费者购买过程中流通渠道选择的影响,得到消费者在不同传递信号下可能做出的消费决策。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均衡状态下,消费者愿意以较低价格在超市购买农产品;愿意以较高价格在农贸市场购买较高质量的农产品。所以,超市为压低成本会选择低质量农产品,农贸市场为留住顾客会选择高质量农产品,这也解释了低质量的产品往往会流向超市,高质量的农产品往往会流向农贸市场。(4)考虑政府可以施加的政策变量,分别从税收和财政补贴的角度分析了销售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交易行为。税收变量影响的是销售者的行为,即采购量及最终销售价格,补贴政策影响的是生产者的行为,即产量及生产投资成本。博弈结果表明当税收优惠或者财政补贴达到一定程度时,销售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最优采购量会大于低质量农产品,即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将流入市场,促进农民养殖或种植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提高了流通市场中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优化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周春明[3](2011)在《ArcGIS支持下的西安市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研究 ——以主城区为例》文中指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购买力,零售业的规模和方式不断发生改变,超级市场的出现带动了零售业销售方式的新一轮革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超级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许多国家零售业的主流业态。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业,标志着我国超级市场的诞生。此后,超级市场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经营业态与形式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超级市场己成为我国商品零售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从九十年开始,我国连锁超市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0%,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并诞生了联华、农工商、世纪华联、好又多、华润万家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知名品牌。国外大型连锁超市也在21世纪伊始,借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0)的机会,加快进军中国市场。超级市场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地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超级市场的发展现状与空间分布规律,不仅关系到城市化的动力与模式,而且关系到城市经济与城市商业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在实地调研获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与方法,借助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西北商贸重镇——西安市大型超市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发现超级市场在西安快速发展的同时空间分布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西安市零售业今后的发展和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文章在撰写过程中,做了大量实地调研与测量工作,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以下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1)运用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和集聚-关联理论,借鉴国内外研究大型超市问题专家的成果,并结合西安市零售业发展自身的特点,最终确定影响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区域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交通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2)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中的缓冲区分析模块,对西安市大型超市的商圈服务半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将超市服务半径设定为2000m的国家标准时,超市的商圈出现严重重合,甚至出现一个超市的商圈内有5家其它品牌大型超市,将超市服务半径缩小到500m时,除几家超市的商圈有一部分重合外,大部分超市商圈不重合,最终确定西安市大型超市的服务半径为500m,远小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说明西安市大型超市普遍存在服务半径过小的问题,另外,超市过于集中在市中心,也是大型超市分布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这些都是西安市大型超市空间布局上的不合理之处。(3)运用地理学相关原理,分析由于西安市大型超市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服务半径普遍偏小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激烈的商圈抢夺引发商家恶性竞争,使零售业竞争无序;购物班车影响城市交通,给城市交通带来隐患;郊区消费者距离大型超市距离较远,购物仍不方便;政府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如鼓励商家调整经营策略,大力开拓郊区购物市场,合理规划购物班车,加强政府对大型超市选址的调控力度等。为西安市大型超市的发展以及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毕玉平[4](2011)在《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物流连接生产与消费,不但可以解决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还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并反过来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成本损耗很严峻,中央和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构建高效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降低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损耗和物流成本,提高食品安全,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生鲜农产品物流量大,认真分析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升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水平,采取安全高效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已成为建设现代山东农业实践提出来的紧迫课题。本文利用经济学、管理学、供应链管理和博弈理论、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在方法上引入案例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博弈论等科学方法,对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进行研究,为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理论研究的学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丰富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相关企业主体、运营主体和管理主体等提高认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提供借鉴,为政府制定农产品流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论文在把握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动态和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大量的统计资料以及相关实地调查,对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继而研究了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形成机理,探讨了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演化的路径及演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构建与优化;对山东17地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研究成果,提出了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建设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方案和依据。论文取得了以下成果和结论:第一,物流模式转化的动因和关键因素归纳为三类: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外部环境诱导。供给推动的因素包括产地的组织化程度;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的组织化程度;农户对批发商、合作社、公司等销售对象不同的选择。需求拉动的因素包括个性化趋势的最终需求;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安全优质农产品流通渠道)。外部环境诱导是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的聚集引起了了超市、农贸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继而产生了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影响。第二,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现阶段物流存在两种物流形态:交易为主物流配套服务为辅的物流形态和服务为主实物交易为辅的专业物流形态(兼有虚拟交易),物流供应链模式一致地表现为从交易主导配套的物流模式向以服务主导的专业物流模式进化。第三,根据生鲜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特点,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是确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体。通过对生鲜农产品运行方式的考察,本研究认为在目前供应链上能够行使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管理功能的有三个环节主体: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基于核心企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是保证我国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形成、特性、升级和案例四方面对龙头企业(生产加工企业)主导型物流供应链模式、批发市场主导型物流供应链模式和商超主导型的物流供应链模式进行了构建和优化。第四,模式的选择不仅要基于质量安全,成本效率等因素,还要基于各区域的产业特征和区域位置而定。本文基于核心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发展理论,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各地市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做了评价,并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对山东不同地市的模式选择进行分析,为各地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了方向。第五,本文构建了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综合指标体系。根据指标选择的原则和遴选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物流供给能力、物流运行质量、物流服务质量、核心企业评价四个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4个子系统,共63项指标。
曹晖[5](2004)在《农贸市场要“缩水”》文中研究说明农贸市场萎缩,超市日益兴旺,是农副产品市场的必然趋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如何进超市,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上农贸市场买菜,是中国老百性多年来每天的"必修课"。但自商家将生鲜食品引进超市后,干净卫生的购物环境
安军[6](2000)在《“卖场”向超市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益百家电脑连锁超市”于1999年12月25日在北京亚运村阳光三和百货二楼正式开业。 目前中关村相继开设了14家集中经营的电子市场,汇聚了3000多家商户。其中,硅谷电脑城、太平洋大厦和海龙大厦经营的商户高达1200多家,占目前中关村地区经销电子产品商户总数的33%!此外,明光电脑广场、劲松电脑广场与当代商城的粉墨登场,也为“村外”卖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表率。而“益百家电脑连锁超市”作为“超市”的形式出现,实在是有点特别,至于有人将其形式与NOVA、天利合海、连邦、赛乐氏及金海利达等渠道组织相提并论,多少有点牵强。但无论怎样,卖场以
二、“卖场”向超市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卖场”向超市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零售下步步高集团盈利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盈利模式 |
1.2.2 新零售 |
1.2.3 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盈利模式 |
2.1.1 盈利模式的概念 |
2.1.2 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
2.1.3 零售行业盈利模式分类 |
2.2 新零售 |
2.2.1 新零售的概念 |
2.2.2 新零售的特点 |
2.2.3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
第三章 新零售下盈利模式概况 |
3.1 新零售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影响 |
3.1.1 零售行业市场层面 |
3.1.2 零售行业消费者层面 |
3.2 现行新零售下的三大特性 |
3.2.1 科技高速进步时代 |
3.2.2 社区+商圈时代 |
3.2.3 移动社交+社群时代 |
3.3 新零售下零售行业的盈利模式 |
3.3.1 特色购销模式 |
3.3.2 商业圈模式 |
3.3.3 合作分红模式 |
3.3.4 传统零售升级模式 |
3.4 新零售盈利模式分析 |
3.4.1 新零售的盈利对象 |
3.4.2 新零售的盈利增长点 |
3.4.3 新零售的盈利措施 |
3.4.4 新零售的盈利屏障 |
第四章 步步高盈利模式分析 |
4.1 步步高基本概况 |
4.1.1 步步高发展历程 |
4.1.2 步步高治理结构 |
4.1.3 公司架构简介 |
4.1.4 步步高营业收入组成 |
4.1.5 步步高新零售分期 |
4.2 新零售前步步高盈利模式分析 |
4.2.1 新零售前步步高盈利模式 |
4.2.2 新零售前步步高盈利对象分析 |
4.2.3 新零售前步步高盈利增长点分析 |
4.2.4 新零售前步步高盈利措施分析 |
4.2.5 新零售前步步高盈利屏障分析 |
4.3 新零售下步步高盈利对象分析 |
4.3.1 线上盈利对象 |
4.3.2 线下盈利对象 |
4.4 新零售下步步高盈利增长点分析 |
4.4.1 步步高商业业态 |
4.5 新零售下步步高的盈利措施分析 |
4.5.1 销售点设置 |
4.5.2 成本控制 |
4.5.3 物流标准化建设 |
4.5.4 供应关系的升级 |
4.6 新零售下步步高盈利屏障分析 |
4.6.1 配套服务建设 |
4.6.2 信息化建设 |
4.7 步步高盈利模式的财务前后对比分析 |
4.7.1 偿债能力分析 |
4.7.2 营运能力分析 |
4.7.3 盈利能力分析 |
4.7.4 获现能力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5.1 结论 |
5.2 启示 |
5.2.1 加强成本监测和控制 |
5.2.2 加强顾客导向经营 |
5.2.3 建立新供应关系获取商品屏障 |
5.2.4 分阶段进行信息化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分析及其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商品流通 |
1.2.2 农产品流通 |
1.2.3 博弈论 |
1.2.4 小结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 |
2.1 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
2.1.1 农产品生产总量 |
2.1.2 农产品价格现状 |
2.2 农产品流通的一般特征 |
2.2.1 商品流通的产生 |
2.2.2 商品流通渠道 |
2.2.3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
2.2.4 农产品流通的结构特征 |
第3章 批发阶段零售商采购渠道选择 |
3.1 博弈分析 |
3.1.1 问题描述 |
3.1.2 博弈关系分析 |
3.2 无质量差别时流通渠道选择模型 |
3.2.1 基本假设 |
3.2.2 模型分析 |
3.3 存在质量差别时流通渠道选择模型 |
3.3.1 大型零售商的质量选择模型 |
3.3.2 小型零售商的质量选择模型 |
3.3.3 考虑区别定价策略下的渠道选择模型 |
3.4 算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零售阶段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 |
4.1 农产品渠道中的质量信息不对称 |
4.2 质量信息不对称下的农产品渠道选择博弈 |
4.2.1 基本假设 |
4.2.2 模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政策变量对渠道选择选择的影响 |
5.1 税收变化下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 |
5.1.1 我国农产品流通中涉及税收种类 |
5.1.2 税收影响下渠道选择模型 |
5.2 政府补贴下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 |
5.2.1 政府农业补贴类型 |
5.2.2 补贴政策下渠道选择模型 |
5.3 算例分析 |
5.4 促进优质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 |
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硏成果 |
(3)ArcGIS支持下的西安市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研究 ——以主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超级市场及特点 |
2.1.1 超级市场的概念 |
2.1.2 超级市场的特点 |
2.1.3 超级市场的分类 |
2.1.4 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区位论 |
2.2.2 中心地理论 |
2.2.3 集聚和关联理论 |
2.2.4 城市地租理论 |
2.2.5 商圈理论 |
2.3 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原理 |
2.3.1 地理信息系统的涵义与意义 |
2.3.2 ArcGIS软件及空间分析功能 |
第3章 西安市大型超市发展演变分析 |
3.1 发展条件分析 |
3.1.1 区位与范围 |
3.1.2 自然环境条件 |
3.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3.2 大型超市发展演变与发展现状 |
3.2.1 超级市场发展演变 |
3.2.2 西安大型超市发展现状 |
第4章 西安市大型超市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
4.1 数据的编辑与处理 |
4.1.1 数据准备与地理配准 |
4.1.2 空间数据采集 |
4.2 大型超市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区域环境因素 |
4.2.2 经济发展水平 |
4.2.3 人口因素 |
4.2.4 交通条件 |
4.2.5 城市基础设施 |
4.2.6 影响要素关联性分析 |
4.3 大型超市商圈体系分析 |
第5章 大型超市不合理分布的负面影响分析 |
5.1 零售业竞争无序 |
5.2 城市交通隐患增加 |
5.3 郊区消费者购物不便 |
5.4 政府管理难度加大 |
第6章 大型超市合理化布局的策略 |
6.1 鼓励商家调整策略 |
6.2 大力开拓郊区市场 |
6.3 合理配置购物班车 |
6.4 加强政府调控力度 |
第7章 结语 |
7.1 基本结论 |
7.2 特色与创新 |
7.3 不足之处与未来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农产品物流理论 |
2.1.1 农产品物流 |
2.1.2 农产品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
2.1.3 农产品物流体系及其特征 |
2.2 供应链理论与农产品供应链 |
2.2.1 供应链理论 |
2.2.2 农产品供应链 |
2.3 生鲜农产品以及生鲜农产品物流 |
2.4 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
第三章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
3.1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的背景与环境条件 |
3.1.1 农产品流通企业迅速发展 |
3.1.2 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线路进一步完善 |
3.1.3 生鲜农产品生产消费变化 |
3.2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 |
3.3 山东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的主要问题 |
3.3.1 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偏高 |
3.3.2 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
3.3.3 完整独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 |
3.3.4 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还有待加强 |
3.3.5 物流客体商品化、标准化程度低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演化机理分析 |
4.1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形成 |
4.1.1 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二维空间模型 |
4.1.2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类型 |
4.2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形成的主体间博弈分析 |
4.2.1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战略伙伴协同竞争博弈分析 |
4.2.2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节点企业与最终客户的博弈分析 |
4.3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演化路径 |
4.4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演化的动因 |
4.4.1 供给推动 |
4.4.2 需求拉动 |
4.4.3 外部环境诱导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
5.1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
5.1.1 构建目标 |
5.1.2 构建原则 |
5.2 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
5.2.1 生产加工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形成的条件 |
5.2.2 生产加工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特性分析 |
5.2.3 生产加工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升级 |
5.2.4 案例分析:山东潍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调查 |
5.3 批发市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
5.3.1 批发市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形成条件 |
5.3.2 批发市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特性分析 |
5.3.3 批发市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升级 |
5.3.4 案例分析:山东寿光批发市场发展调查 |
5.4 连锁超市主导的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
5.4.1 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形成条件 |
5.4.2 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特性分析 |
5.4.3 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升级 |
5.4.4 案例分析:山东家家悦发展调查 |
5.4.5 “农超对接”模式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山东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选择 |
6.1 方法与数据的说明 |
6.1.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6.1.2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采集 |
6.2 对各地市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评价 |
6.3 山东各地市农产品物流的聚类分析 |
6.3.1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 |
6.3.2 结果分析 |
6.4 各地市的经济分析与模式选择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发展的建议 |
7.1 物流主体组织化 |
7.1.1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发挥批发市场的市场中枢作用 |
7.1.2 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
7.1.3 支持农超对接,加快生鲜农产品的连锁超市建设 |
7.1.4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
7.2 物流客体标准化 |
7.3 物流群体联盟化、协同化 |
7.4 物流网络信息化 |
7.5 评价科学化、指标化 |
7.5.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7.5.2 构建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 |
7.6 生鲜食品冷链化 |
7.7 物流监管与服务规范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卖场”向超市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零售下步步高集团盈利模式分析[D]. 谭雨婷.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2]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分析及其选择研究[D]. 肖筠.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3]ArcGIS支持下的西安市大型超市空间分布研究 ——以主城区为例[D]. 周春明.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 [4]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 毕玉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4)
- [5]农贸市场要“缩水”[J]. 曹晖. 中国老区建设, 2004(02)
- [6]“卖场”向超市发展[J]. 安军.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