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研究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袁晨光[1](2019)在《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与土地相关联的多种要素中,土地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与基准地价的确定是影响土地质量重要的因素。土地级别划分与基准地价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应的,现阶段对于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国家对于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地止于以往的方法和过程,而是要对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这就需要人们对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进行充分的研究,保证定级估价成果质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达到理想水平,这一方面能够使成果科学、有效地被人们所应用,为土地工作者实施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土地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研究评述,列举了相关理论,进行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相关概念的界定,并阐述了城镇土地定级更新方法与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在设计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研发了质检软件,并以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创建了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核心,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模型;(2)以ArcGIS为平台,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中模块化流程设计开发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软件;(3)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市城区土地定级与估价成果状况与成果的质量水平,对比了河南省18个地市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状况,并进行了质检软件的成果应用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研究对策以及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按照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的模型构建方法,能够设计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模型,并且能够以ArcGIS为平台,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中模块化手段和Microsoft VisualC++程序,将土地级别评价组件与基准地价评估组件进行封装,设计开发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软件,以此作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的工具。(2)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质检系统能够按照有效性评价、完整性评价科学性评价和规范性评价的流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进行评价。质检软件的设计程序是完整的,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其分析出的成果能够反映出每个区域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水平,其技术方法科学快捷、成果实用性较强、数据库建设规范合理,可以解决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的实际问题,能够最终被推广使用。(3)从研究结果来看,河南省18地市城区土地定级估价成果从横向和纵向角度来看具有合理性,能够反映城市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结果中没有出现I类指标特别严重的错误,II类指标错误次数较少,成果质量等级位于中等以上,总体质量呈现较优水平。具体看来,其中开封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许昌市、商丘市、济源市8个地市的中心城区成果质量评价总分位于90分以上,等级为优;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漯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6个地市的中心城区成果评价总分位于80分—90分之间,等级为良;平顶山市、南阳市、信阳市、周口市4个地市的中心城区成果评价总分位于70分—80分之间,等级为中等。在出现错误类型统计上,规范性评价指标的错误出现次数最多,其中字段数值规范性指标、拓扑关系规范性和报告成果规范性指标错误出现次数最多;科学性评价指标的错误出现次数较少;完整性指标错误出现次数属于中等水平。
邓彪彪[2](2013)在《县级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技术研究 ——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稀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国家将耕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除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还必须确保耕地质量不降低。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估价是耕地质量保护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准确掌握全国耕地所有图斑的等别、级别、资源价格等质量基本状况,是该项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原有一部分耕地被建设占用,需复垦新增耕地作为补充平衡,加之耕地区位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变化,耕地图斑的等别、级别和价格等质量信息往往会发生变化。如何保持耕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现势性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日常性业务工作。GIS技术不仅能将耕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功能一体化,还能及时更新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其作为耕地质量日常性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在耕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三者的内在关系,设计了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的业务流程,将耕地的等、级、价纳入到同一体系中,先划分等别,再在等别指数的基础上修正得到级别指数,在级别指数的基础上进行收益价格的评估,实现了耕地质量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2)基于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流程,采用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权重决策分析、聚类分析、级价回归分析方法,在评价单元划分、影响因素分析、规则库构建、权重确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分等、定级和估价模型,为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提供技术方法。(3)在耕地分等、定级和估价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借助ArcGIS平台,设计开发了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原型。该系统具有基础数据与评价参数管理、评价单元划分与自然质量分计算、等别划分、级别划分、基准地价评估和评价成果更新等功能,为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提供技术手段。(4)应用系统原型,以江苏省金坛市为实例,实现了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和地价评估的一体化处理,形成了耕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专题图与表格成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系统可以在县级耕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中推广应用。
任兰华[3](2011)在《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方法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文中认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稀缺资源,必须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保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准地价评估是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土地交易市场中指导性价格的基准地价,是政府调控和管理土地交易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核算士地价值和收益、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杠杆。基准地价是否合理、是否与城市发展客观水平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土地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地租理论、区位理论等为依据,充分应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管理功能,及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探索出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实用的而且简便易行的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体系,并以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定级估价为例进行论证。对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定级估价不仅可以论证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方法的可行性,而且还对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滨海经济开发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其它城镇的土地定级估价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冯斌[4](2011)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数据是土地供应的重要依据,建设“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对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当地的发展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镇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测算成果管理与应用作为国土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的一部分以及此业务已经实施多年,已有成熟的技术路线与软件系统和大量成果数据并应用于城镇土地管理之中。但由于此业务开展较早,形成了各类软件系统数据格式不能在各系统之间共享,更谈不上数据成果的统一管理和深入应用。本文的数据库系统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关规程和当地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实际要求,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GIS技术,采用MySQL数据库作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和MySQL服务器作为后台管理系统,MySQL数据库能有效地管理海量属性数据和遵循OpenGIS的空间矢量、栅格影像数据。根据收集数据的现状情况,本次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管理工具设计采用底层开发的技术路线,完成分等定级空间矢量和属性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快速在数据库平台中存储及数据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韩志刚,秦奋,杨建锋,焦学军[5](2010)在《基于MAP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针对当前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APGIS开发实现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思路。首先,在综合分析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选定了开发方式,完成了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其次,根据系统的数据内容,结合MAPGIS数据模型,给出了系统数据库设计原则并进行了系统数据库设计;最后,从基础数据组织、参数数据管理、基于A*算法的最短距离计算及地价样点数据探索性空间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陈常优[6](2010)在《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用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同时,农用土地也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产,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在快速的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用土地的流转、征收、转用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建立完善的农用土地市场,提高农用土地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农用土地价格体系、评估方法体系。本文在对国内外农用土地价格评估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多学科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对农用土地的属性和权属及其对农用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构建了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理论体系,归纳了不同农用土地的各种价格评估的方法和过程,深入分析了农用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及价格构成,提出了农用土地流转价格、转用价格、征农价格、征转价格的价格体系,并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基于开发的农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在分析了农用土地价格评估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第二部分是农用土地的属性和权属分析。农用土地具有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不同的属性决定了农用土地不同的价格构成;农用土地的权属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农用土地使用权、“四荒地”产权,不同的农用土地产权具有不同的价格。第三部分对农用土地的价值构成、价格构成、价格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农用土地的价值由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构成,与此相对应,农用土地的价格包括经济价格、社会价格、生态价格;由此,农用土地的价格体系包括农用土地流转价格、转用价格、征农价格、征转价格;影响农用土地价格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各种因素对农用土地价格有着不同的影响。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农用土地价格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各种理论对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作用。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农用土地效用理论(包括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土地肥力理论)、农用土地成本理论、农用土地供求理论等,这些理论是构建农用土地价格评估方法、建立农用土地评估模型的理论依据。第五部分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土地价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农用土地的特点,提出了各种农用土地不同价格的评估方法,并根据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需要,探讨了农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农用土地经济价格主要是由农用土地的经济价值决定的,其评估的主要方法有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逼近法、剩余法、收益倍数法等;农用土地社会价格是由农用土地的社会价值决定的,即农用土地作为农民生存保障功能、社会福利功能和保障粮食安全功能的社会价值,包括农用土地社会保障价格及社会稳定价格,并分别通过养老保险金、耕地开垦费等替代方法予以评估;农用土地的生态价格是由农用土地的生态价值决定的,即农用土地的净化空气、减少污染、保持水土、维护物种多样性等功能的生态价值,主要通过假设市场评价法、费用支出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收益还原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予以评估。农用土地评估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本文具体探讨了农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及主要功能的实现,并以MapGIS作为基础平台,基于类库的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予以实现。第六部分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基于农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在对农用土地进行综合级别划分的基础上,采用本文设计的评估方法,对各种农用土地的不同价格进行了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级别经济价格中,园地价格最高,耕地价格次之,林地最低,同一地类价格随着级别降低而降低:在各级别社会价格中,耕地最高,园地次之,林地最低,同一地类随着级别降低,价格也逐渐降低;在各级别生态价格中,林地最高,园地次之,耕地最低,同一地类价格随着级别降低而降低;在各级别综合价格中,耕地价格最高,园地价格次之,林地价格最低。这些变化规律符合济源市实际。第七部分是结论与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了本文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张友挺[7](2009)在《GIS环境下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作为生产基本要素之一参与经济活动,其价格是土地价值和权益的具体表现,是土地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土地资源信息快速变更的要求。城镇土地定级和价格的确定与更新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因此利用现有的GIS技术提高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的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数据的特点,利用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和ArcSDE技术建立了系统数据库,并采用ArcEngine组件开发包和VB.NET集成技术设计开发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使用现状、研究意义及发展趋势。针对传统的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手段的不足,采用了GIS环境下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讨论。2在分析了土地定级估价和GIS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GIS技术在土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3在系统开发实施过程中,研究了:①空间数据库引擎的主要功能及实现方式;②城镇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数据的特点及基于面向对象的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库引擎SDE技术的数据库建立;③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方法。4根据系统的目标,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并采用组件式GIS(ComGIS)开发了具有用户权限管理,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地价专题图制作和图形属性互查功能等主要功能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丁希杰[8](2009)在《城镇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实时更新的研究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为例》文中指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可以保证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以及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土地资产管理,可以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偿出让、转让国有土地所有权,加强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促进正常交易,从而为全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城镇土地提供依据。城镇基准地价作为政府对地价实行宏观管理和控制的标准,必须反映真正的地价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时对基准地价进行更新。本文基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更新,首先分析了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城镇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的若干技术。在城镇土地定级中,讨论了城镇土地定级的工作步骤、因素体系的建立、因素资料的整理和量化等。基准地价中着重讨论了样点地价计算和修正的常用方法,利用样点地价平均值法对基准地价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并进行了检验。最后提出了一种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实时更新的方法——主要因素因子比较法:(1)对所有因素因子进行分析比较后,只选取对土地级别以及基准地价影响较大的因素因子,舍弃影响较小或者无影响的因素因子。利用这些因素因子,选定所有因素因子变化较大的土地级别待调整区域;(2)根据选定的待调整区域选取相应的参照区域,建立数学模型,判定选定的待调整区域的土地级别是否需要调整,在上一轮土地级别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土地级别进行调整,来完成土地级别的更新;(3)在土地级别更新的基础上,运用样点地价平均值法,对某一均值区域的样本数据进行平均而获得样本平均地价,以此来完成基准地价的更新。本方法能大大简化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更新的工作量,并可根据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因子的变化情况,以本轮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更新数据及资料为基础,实现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的实时更新。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的实时更新不仅能够及时、客观地反映土地的价值,而且还能避免定期的大规模的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的更新。
张小波[9](200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成为了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客观需求。为了摆脱传统手工作业,在实际工作需求和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大趋势下,出现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使用可以缩短工作周期,提高作业精度,保证成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成本。但一般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系统多是根据具体项目开发,使用传统的定级估价方法,存在诸如:通用性差、可扩展性差、人为因素影响大、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土地定级估价基本原理和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善于解决模糊、复杂和非线性映射关系问题的特点,选用BP神经网络建立土地估价模型。本文讨论了BP神经网络土地估价模型的建立方法、神经网络估价的技术路线及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论文在分析对比各种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选用ArcEngine作为GIS二次开发组件,使用Matlab开发神经网络模块,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同时,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系统的开发模式、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并且通过编程实现了所有的以上设计。并且通过试验证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在具备了一般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基础上,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化土地估价,估价结果合理、可靠。
林先成[10](2008)在《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及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显现出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在以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为基础开展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传统的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直接导致其成果的精度,进而影响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成果的精度。所以在城市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和技术上有必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影响城市地价的各种区位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城市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变化速度也加快,这与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在一个合理期间内相对不变的假设相矛盾。因此,传统的以土地级别为控制,划分地价区段,在地价区段内设置地价监测点的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路线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思路。既然城市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也是迅速变化的,也必须探索出一种迅速准确更新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的技术途径。围绕上述问题,本论文重点研究以下方面内容:第一,城市土地定级技术。对土地定级因素因子的选择及其权重值的确定、定级因素因子资料的整理和量化处理、定级因素因子作用分以及总分值的计算、土地级别的划分以及检验等进行了研究,指出现行土地定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第二,城市基准地价评估技术。对基准地价评估中市场交易样点的收集、样点地价的评估方法、样点地价的检验、基准地价评估等进行了研究。指出现行基准地价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改进的途径。第三,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对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程序、步骤、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着重探讨了对地价区段的划分和地价监测点的设置方法骤。第四,地价动态监测成果分析及应用。主要分析了地价监测的主要成果内容、根据监测成果获取各种地价监测指标的方法、对地价监测指标的分析方法以及监测成果的应用途径。第五,在前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需求、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数据类型及其数据存储方式、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数据库等方面进行研究。实现对地价动态监测程序化、自动化、精确化的管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首次提出基于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土地定级技术。将土地定级单元抽象成栅格数据的像元,土地定级单元作用分抽象为栅格数据的像元值。利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技术实现了定级因素因子作用分计算、统计分析、级别确定。这种方法较传统方法科学、准确、方便,是对土地定级方法的一种创新。(2)、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创新。在采用此定级技术进行土地定级得的定级成果——数字分值模型(DLVM)的基础上,提取各市场交易样点资料所在位置的定级分值,建立定级分值与样点地价的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将定级数字分值模型(DLVM)转换为数字地价模型(DLPM),利用数字地价模型(DLPM)进行城市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3)、地价区段划分与地价监测点设置方法的创新。分析了现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在地价区段的划分和地价监测的设置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提出了根据市场交易样点,应用GIS插值技术建立数字地价模型,分析提取数字地价模型中地价突变的位置信息,以此为参考进行地价监测点的配置。在地价监测点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地价区段的划分。(4)、在基准地价确定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本文提出了三种专题数字模型:定级成果之数字分值模型(DLVM)、数字分值与地价回归拟合之数字地价模型(DLPM)、利用市场交易样点资料通过插值计算建立的数字地价模型(DLPM)。在三种模型定级基础上进行基准地价评估,以三种模型确定的级别面积为权重,将三种基准地价成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基准地价。
二、我国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研究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相关概念 |
2.1.1 ArcGIS |
2.1.2 空间数据库平台 |
2.1.3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
2.1.4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质检系统 |
2.2 基础理论 |
2.2.1 土地供给理论 |
2.2.2 城市化理论 |
2.2.3 区位理论 |
2.2.4 地租、地价理论 |
2.3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更新方法 |
2.3.1 城镇土地定级更新方法 |
2.3.2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 |
3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模型设计 |
3.1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总体模型框架构建 |
3.1.1 概念数据模型构建 |
3.1.2 逻辑数据模型构建 |
3.1.3 物理数据模型构建 |
3.2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
3.2.1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3.2.2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3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总分确定 |
4 基于Arc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软件实现 |
4.1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软件 |
4.1.1 质检软件开发流程 |
4.1.2 质检软件开发方法 |
4.1.3 数据库要素设计 |
4.1.4 数据库成果组织设计 |
4.1.5 质检软件功能设计 |
4.2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过程 |
4.2.1 有效性评价 |
4.2.2 完整性评价 |
4.2.3 科学性评价 |
4.2.4 规范性评价 |
4.2.5 数据库成果评价总分确定 |
5 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5.1.1 地理位置 |
5.1.2 自然资源概况 |
5.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5.1.4 研究区范围 |
5.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数据预处理 |
5.2.3 原始数据合格性分析 |
5.3 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 |
5.3.1 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 |
5.3.2 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结果 |
5.3.3 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对比分析 |
5.3.4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检软件应用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对策与建议 |
6.2.1 研究对策 |
6.2.2 建议 |
6.3 创新点与不足 |
6.3.1 创新点 |
6.3.2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2)县级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技术研究 ——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相关理论 |
2.1 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概念 |
2.1.1 耕地的概念 |
2.1.2 耕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概念 |
2.2 耕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基本任务 |
2.2.1 耕地分等 |
2.2.2 耕地定级 |
2.2.3 耕地价格评估 |
2.2.4 成果保持现势性 |
2.3 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流程 |
2.3.1 耕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内部关系 |
2.3.2 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体化评价的主要技术 |
3.1 评价单元的划分 |
3.1.1 评价单元划分方法选取 |
3.1.2 属性信息赋值 |
3.2 评价因素分析 |
3.2.1 影响因素的类型 |
3.2.2 评价规则库构建 |
3.3 评价模型的构建 |
3.3.1 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 |
3.3.2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3.4 缓冲区分析 |
3.4.1 缓冲区类型 |
3.4.2 缓冲区模型的构建 |
3.5 聚类分析法 |
3.6 级别—地价相关性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架构设计 |
4.1.4 系统功能结构 |
4.2 数据库体系设计 |
4.2.1 数据库设计 |
4.2.2 数据的获取 |
4.2.3 系统数据流 |
4.3 系统的功能与实现 |
4.3.1 项目管理 |
4.3.2 基础数据与参数管理 |
4.3.3 耕地等别划分 |
4.3.4 耕地级别划分 |
4.3.5 耕地地价评估 |
4.3.6 成果管理与输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金坛市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实例 |
5.1 实验区概况 |
5.1.1 金坛市概况 |
5.1.2 实验区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评价现状 |
5.2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数据处理建库 |
5.3 金坛市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成果 |
5.3.1 分等评价成果 |
5.3.2 定级评价成果 |
5.3.3 耕地基准地价评估成果 |
5.4 应用结果分析 |
5.4.1 金坛市耕地质量等别 |
5.4.2 金坛市耕地质量级别 |
5.4.3 金坛市耕地质量价格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方法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的理论依据 |
2.1 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 |
2.1.2 土地区位理论 |
2.1.3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2.1.4 城市化理论 |
2.1.5 城市地域结构论 |
2.1.6 数理统计相关理论 |
2.1.7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2.2 土地定级与估价的基本原则 |
2.2.1 土地定级原则 |
2.2.2 土地估价原则 |
2.3 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模型 |
2.3.1 城镇土地定级模型 |
2.3.2 基准地价评估模型 |
2.3.3 数理统计模型 |
第三章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方法研究 |
3.1 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
3.1.1 基本思路 |
3.1.2 技术路线 |
3.2 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研究 |
3.2.1 定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2 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 |
3.2.3 定级单元的确定 |
3.2.4 各因素因子作用分值计算 |
3.2.5 土地级别的确定 |
3.3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研究 |
3.3.1 基准地价内涵与地价体系 |
3.3.2 参数确定与资料收集 |
3.3.3 样点地价的计算 |
3.3.4 样点地价的修正与检验 |
3.3.5 基准地价的综合确定 |
3.3.6 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的建立 |
3.3.7 成果编制 |
第四章 实例—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定级估价研究 |
4.1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
4.1.1 地理位置 |
4.1.2 自然资源概况 |
4.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4.1.4 研究区范围 |
4.2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城镇土地定级研究 |
4.2.1 土地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 |
4.2.2 定级单元划分 |
4.2.3 定级因素分析与因素作用分计算 |
4.2.4 土地级别的确定 |
4.2.5 土地级别动态预测与建议 |
4.3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基准地价更新研究 |
4.3.1 基准地价内涵界定 |
4.3.2 参数确定与资料收集 |
4.3.3 样点地价计算与修正 |
4.3.4 基准地价的确定 |
4.3.5 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的建立 |
4.3.6 基准地价的分布规律分析 |
4.4 实例应用效果分析 |
第五章 成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安排 |
第二章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基础理论 |
2.1 土地定级的原则 |
2.2 土地定级的程序 |
2.3 土地定级的技术方法 |
2.4 土地定级的类型和成果 |
2.5 土地定级的因素选择 |
2.6 土地定级的因素权重 |
2.7 土地定级资料整理及定量化的内容、要求和一般方法 |
2.8 道路的作用指数和通达作用分计算 |
2.9 基础设施的作用指数和作用分计算 |
2.10 绿地覆盖度指标及作用分计算 |
2.11 人口密度指标及作用分计算 |
2.12 城镇土地估价基本原则和程序以及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的设计目标需求 |
3.2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3 系统的性能需求 |
3.4 系统的运行需求 |
3.5 系统的界面需求 |
第四章 系统功能设计 |
4.1 系统的功能设计 |
4.2 系统操作界面设计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图层地图浏览模块 |
4.3.2 元数据管理模块 |
4.3.3 库属性数据管理模块 |
4.3.4 库专题图管理模块 |
4.3.5 库数据报表统计打印模块 |
4.3.6 库数据输出模块 |
4.3.7 系统管理模块 |
4.3.8 卫星数字影像图管理模块 |
4.3.9 数据输入及规范化入库模块 |
第五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1 系统数据库性能设计及数据流图 |
5.2 数据库/表设计 |
5.3 数据库描述 |
5.4 数据建设及数据要求 |
5.4.1 数据库建设内容 |
5.4.2 数据库主体建设技术流程 |
5.4.3 系统数据采集 |
5.4.4 数据质量控制 |
5.4.5 数据制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六章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6.1 用户登录界面 |
6.2 管理前台主要功能介绍 |
6.3 数据库部分成果图件套合卫星影像功能实现 |
6.4 数据库定级专题总分值统计图功能实现 |
6.5 数据库部分定级估价成果统计报表功能实现 |
第七章 结论和重点、难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MAP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系统总体功能与逻辑框架 |
2.2.2 系统开发平台与开发方式 |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2 系统数据内容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 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
4.1 基于项目的基础数据组织 |
4.2 基于XML的系统参数管理 |
4.3 基于A*算法的因子作用分值计算 |
4.4 地价样点数据的探索性空间分析 |
4.5 系统实现 |
5 结束语 |
(6)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宏观背景 |
1.1.2 微观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农用土地属性及权属分析 |
2.1 农用土地概念 |
2.1.1 土地概念 |
2.1.2 农用土地概念 |
2.2 农用土地属性 |
2.2.1 经济属性 |
2.2.2 社会属性 |
2.2.3 生态属性 |
2.2.4 农用土地属性对估价的影响 |
2.3 农用土地权属 |
2.3.1 集体土地所有权 |
2.3.2 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 |
2.3.3 国有农用土地使用权 |
2.3.4 “四荒地”产权 |
2.3.5 农用土地权属对估价的影响 |
第三章 农用土地价格体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农用土地价值构成 |
3.1.1 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 |
3.1.2 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 |
3.1.3 使用价值与价值 |
3.2 农用土地价格构成 |
3.2.1 经济价格、社会价格与生态价格 |
3.2.2 有形收益价格与无形收益价格 |
3.2.3 土地物质价格与土地资本价格 |
3.3 农用土地价格体系分析 |
3.3.1 农用土地流转价格 |
3.3.2 农用土地转用价格 |
3.3.3 农用土地征农价格 |
3.3.4 农用土地征转价格 |
3.4 农用土地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经济因素 |
3.4.2 社会因素 |
3.4.3 生态环境因素 |
第四章 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理论研究 |
4.1 农用土地效用理论 |
4.1.1 地租理论 |
4.1.2 区位理论 |
4.1.3 土地肥力理论 |
4.2 农用土地成本理论 |
4.2.1 成本的涵义 |
4.2.2 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
4.2.3 成本理论的指导作用 |
4.3 农用土地供求理论 |
4.3.1 农用土地供求涵义 |
4.3.2 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
4.3.3 供给理论的基本内容 |
4.3.4 供求理论的指导作用 |
第五章 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方法与技术研究 |
5.1 农用土地评估的方法 |
5.1.1 农用土地经济价格评估的方法 |
5.1.2 农用土地社会价格评估方法 |
5.1.3 农用土地生态价格评估方法 |
5.2 农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技术 |
5.2.1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5.2.2 数据库设计 |
5.2.3 系统详细设计 |
5.2.4 系统实现 |
第六章 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实证研究 |
6.1 济源市概况 |
6.1.1 地域位置与行政区划 |
6.1.2 自然概况 |
6.1.3 社会经济概况 |
6.2 济源市农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6.2.1 济源市土地利用结构 |
6.2.2 济源市农用土地利用特点 |
6.3 济源市农用土地综合级别划分 |
6.3.1 农用土地综合级别划分的方法与程序 |
6.3.2 农用土地综合定级因素因子及其权重 |
6.3.3 农用土地综合定级资料的调查与整理 |
6.3.4 农用土地综合定级因素作用分值 |
6.3.5 农用土地综合级别划分及结果分析 |
6.4 济源市农用土地价格评估 |
6.4.1 农用土地经济价格评估 |
6.4.2 农用土地社会价格评估 |
6.4.3 农用土地生态价格评估 |
6.4.4 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7.3 问题与建议 |
7.3.1 存在问题 |
7.3.2 建议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GIS环境下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综述 |
2.1 土地定级 |
2.1.1 土地定级的意义 |
2.1.2 土地定级理论 |
2.1.3 土地定级的原则 |
2.2 土地估价 |
2.2.1 土地估价的意义 |
2.2.2 土地估价理论 |
2.2.3 土地估价原则 |
2.3 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的关系 |
第3章 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
3.1 GIS的基本概念 |
3.2 GIS的组成 |
3.3 GIS的功能 |
3.4 空间数据库技术 |
3.4.1 空间数据库 |
3.4.2 空间数据库引擎SDE |
3.4.3 ArcSDE空间数据引擎 |
3.5 组件式GIS |
3.5.1 组件的概念和特点 |
3.5.2 组件式GIS的特点 |
3.5.3 GIS开发方式 |
3.5.4 ArcEngine组件式二次开发 |
3.6 空间分析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研究 |
3.6.1 缓冲区分析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3.6.2 叠加分析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第4章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系统功能需求 |
4.1.2 系统性能需求 |
4.2 系统设计原则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3.1 系统结构设计 |
4.3.2 系统的功能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
4.4.1 系统数据库结构 |
4.4.2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
4.4.3 数据表结构 |
第5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1 用户界面的实现 |
5.2 用户权限管理 |
5.3 数据管理 |
5.4 土地定级 |
5.5 地价样点与监测点管理 |
5.6 基准地价评估 |
5.7 查询统计 |
5.8 图文输出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存在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城镇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实时更新的研究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GIS 在土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 |
1.2.1 GIS 在土地定价估价中的作用 |
1.2.2 GIS 在土地定价估价中应用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1 国外研究状况 |
1.4.2 国内研究状况 |
2 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及实时更新的意义 |
2.1 土地定级概述 |
2.1.1 土地定级的意义 |
2.1.2 土地定级理论 |
2.1.3 土地定级原则 |
2.2 城镇土地估价概述 |
2.2.1 土地估价的意义 |
2.2.2 基准地价更新的意义 |
2.2.3 土地估价原则 |
2.2.4 土地估价理论 |
2.3 土地定级与估价的关系 |
2.4 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实时更新的意义 |
3 城镇土地定级 |
3.1 城镇土地以及土地定级分类 |
3.1.1 城镇土地分类 |
3.1.2 土地定级分类 |
3.2 定级方法简述 |
3.3 土地定级的技术路线 |
3.4 定级资料处理 |
3.4.1 定级因素选择与权重的确定 |
3.4.2 指标量化与标准化 |
3.4.3 单元总作用分值的计算 |
3.5 定级的划分、检验和确定 |
3.5.1 土地初步级别划分 |
3.5.2 土地级别的检验 |
3.5.3 最终土地级别确定 |
4 城镇土地估价 |
4.1 样点资料收集原则、内容和整理 |
4.1.1 资料收集的原则 |
4.1.2 资料收集内容 |
4.1.3 资料整理与归类 |
4.2 样点地价计算的主要方法 |
4.2.1 收益还原法 |
4.2.2 成本逼近法 |
4.3 样点地价标准化 |
4.3.1 交易年期修正 |
4.3.2 交易时间修正 |
4.3.3 容积率修正 |
4.3.4 临街深度和宽度比率修正 |
5 靖远县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的实时更新及成果检验 |
5.1 因素比较法实现靖远县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的更新 |
5.1.1 基本思路与技术流程 |
5.1.2 因素因子的选择与分析 |
5.1.3 靖远县区域概况及定级范围 |
5.1.4 靖远县定级因素的选择 |
5.1.5 定级单元的划分及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定 |
5.1.6 靖远县住宅用地级别的确定 |
5.1.7 靖远县基准地价的实时更新 |
5.2 靖远县基准地价实时更新成果的检验 |
5.2.1 模型的选择与参数估计 |
5.2.2 基准地价检验结果 |
5.2.3 与靖远县地价更新成果的比较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基本理论 |
2.1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理论基础 |
2.2 土地定级的原则、程序 |
2.3 土地估价的原则 |
第三章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
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3.2 BP神经网络理论 |
第四章 BP神经网络土地定级估价模型设计 |
4.1 BP神经网络估价模型的建立 |
4.2 BP网络模型预测地价流程 |
4.3 BP神经网络估价模型的特点 |
4.4 BP神经网络估价模型的适用范围 |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地估价信息系统设计 |
5.1 系统开发模式与工具 |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六章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实现 |
6.1 用户界面的实现 |
6.2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第七章 系统测试和实验 |
7.1 系统实验环境 |
7.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八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10)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及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地价监测技术介绍 |
1.2.2 中国台湾地价监测技术介绍 |
1.2.3 中国大陆建立城市地价监测体系制度概况 |
1.2.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及结构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
1.3.4 本文的章节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基本概念和理论 |
2.1 地价动态监测基本概念 |
2.1.1 地价内涵 |
2.1.2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及其系统概念 |
2.1.3 其它概念 |
2.2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
2.2.1 区位理论 |
2.2.2 区位理论在土地评估中的指导作用 |
2.2.3 经济周期理论 |
2.2.4 景气监测与景气调查原理 |
2.2.5 指数理论 |
2.2.6 土地经济学理论的应用 |
2.2.7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原理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基于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城市土地定级研究 |
3.1 城市土地定级概述 |
3.1.1 城市土地定级的概念 |
3.1.2 城市土地定级的类型 |
3.1.3 城市土地定级的原则 |
3.2 城市土地定级方法 |
3.2.1 土地定级的基本方法 |
3.2.2 土地定级的工作流程 |
3.2.3 土地定级因素体系的建立 |
3.2.4 土地定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3.2.5 土地定级因素的量化 |
3.2.6 土地定级单元分值计算与级别评定 |
3.3 基于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土地定级研究 |
3.3.1 栅格数据 |
3.3.2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与城镇土地定级 |
3.4 基于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土地定级实例 |
3.4.1 研究区概况 |
3.4.2 研究区土地定级影响因素因子的选取 |
3.4.3 定级因素因子作用分值的计算(基于栅格数据空间分析) |
3.4.4 作用分总分值的计算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城市基准地价评估 |
4.1 基准地价评估的形成和发展 |
4.1.1 基准地价评估的概念 |
4.1.2 基准地价评估的原则 |
4.2 基准地价评估与更新方法 |
4.2.1 基准地价评估的技术路线 |
4.2.2 基准地价评估的工作流程 |
4.2.3 资料的调查与整理 |
4.2.4 样点地价的计算 |
4.2.5 样点地价修正 |
4.2.6 基准地价的测算与确定 |
4.2.7 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的建立 |
4.3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基准地价评估实例 |
4.3.1 数字地面模型(DTM)原理 |
4.3.2 基于数字地价模型的达州市基准地价评估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及关键技术研究 |
5.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过程 |
5.2 关键技术概述 |
5.2.1 关键技术一—地价区段划分 |
5.2.2 关键技术二—地价监测点配置 |
5.2.3 地价区段与地价监测点的关系 |
5.2.4 现行技术的特点与问题 |
5.2.5 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思路 |
5.3 地统计分析 |
5.3.1 地统计学基础 |
5.3.2 克里格插值 |
5.4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地价区段划分和地价动态监测点配置实例 |
5.4.1 研究区概况 |
5.4.2 收集市场交易样点资料 |
5.4.3 土地市场交易样点地价的评估 |
5.4.4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空间插值计算 |
5.4.5 地价监测点的配置 |
5.4.6 地价区段的划分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成果分析及应用研究 |
6.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成果 |
6.1.1 土地级别成果 |
6.1.2 基准地价成果 |
6.1.3 地价区段成果 |
6.1.4 地价监测点成果 |
6.2 地价动态监测指标值测算原理与方法 |
6.2.1 地价水平值计算原理与方法 |
6.2.2 地价变化量计算原理与方法 |
6.2.3 地价增长率计算原理与方法 |
6.2.4 地价指数计算原理与方法 |
6.2.5 地价房价比计算 |
6.2.6 土地租价比计算 |
6.2.7 不同用途地价比计算 |
6.2.8 不同区位地价水平差计算 |
6.3 地价动态监测指标分析 |
6.3.1 地价水平分析 |
6.3.2 其他相关分析 |
6.4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7.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概述 |
7.1.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内容 |
7.1.2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功能 |
7.1.3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数据库 |
7.2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结构 |
7.3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
7.3.1 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模式 |
7.3.2 系统的物理运行模式 |
7.3.3 城市地价数据采集及发布流程 |
7.4 城市端城市地价监测系统设计 |
7.4.1 系统概述 |
7.4.2 需求概述 |
7.4.3 系统总体设计 |
7.4.4 系统详细设计 |
7.4.5 系统技术路线 |
7.4.6 数据组织方式 |
7.5 系统部分界面 |
7.6 本章小节 |
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成果与新认识 |
二、存在问题与进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我国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研究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成果质量评价研究[D]. 袁晨光. 河南大学, 2019(01)
- [2]县级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技术研究 ——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D]. 邓彪彪.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1)
- [3]基于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方法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D]. 任兰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7)
- [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冯斌.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5)
- [5]基于MAP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韩志刚,秦奋,杨建锋,焦学军. 测绘科学, 2010(05)
- [6]农用土地价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陈常优. 河南大学, 2010(12)
- [7]GIS环境下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友挺.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8]城镇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实时更新的研究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为例[D]. 丁希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9]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研究[D]. 张小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3)
- [10]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及其系统研究[D]. 林先成. 成都理工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