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江苏省电信机房的防雷建设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郭艳辉[1](2019)在《南京博物院数字化体系建设及其应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国家支持、人们需求、科技进步等的条件形成,在艺术科技学、博物馆学的学术支撑下,博物馆越来越作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进行长足发展,以观众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以新兴技术为创新点进行融合,无疑,博物馆结合科技进行升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数字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对其发展现状和总体水平的了解是重要基础,以南京博物院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的建设融入到其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南博藏品、教育、研究、展示、传播以及观众、业务工作方面探究其系统应用和管理;对南博数字信息化的应用管理从构建资源共享体系、行业标准化建设、人员管理角度进行;南博在对数字信息化的建设和探索上有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和问题,对其问题的说明,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找寻针对性发展路径的同时,以期对南博乃至国内博物馆的相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向玉卉[2](2019)在《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政务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履职能力、提高工作服务效率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电子政务建设可带来政府效率的提升、公共服务的便捷和丰富,有效促进政府能力的提升和职能的转变。电子政务为政府创造便利的同时,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一系列公共管理问题,以致在一定程度上窒碍了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如何应对电子政务风险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存在大量对于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标准,如何梳理总结其中的重点,根据系统自身情况来针对性的提升管理水平,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层面对互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电子政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也随之加快,H省电子政务进入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阶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兴技术在电子政务应用上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滞后,需要及时根据现有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及计划进行调整,并参考其他新兴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较为成熟的行业,制定相应策略制度。论文以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选取10个H省电子政务系统连续两年的安全管理情况作为分析样本。根据等级保护、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相关制度,从定级备案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等十二个方面对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现状开展研究,再通过深入剖析H省电子政务在机制、制度和人员方面的问题成因,并参考新兴技术应用下的安全防护实践经验,为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对策指导,支撑政府部门做好安全制度制定和方案落实。
王松[3](2019)在《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着。中医药信息化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中医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医院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医医院在信息安全方面仍然存在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安全人才缺乏、信息安全资金短缺等困难和问题,对中医医院的正常运行形成威胁。因此,如何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成为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1研究目的本文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开展的政策研究项目《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课题,并选择首先在北京地区开展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安全现状预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国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民族医医院,下同)信息安全现状,从信息安全机构设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当前北京地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借鉴,为中医药管理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国家开展《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奠定基础。2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本论文通过对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以下简称“信息安全”)等相关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国内外医院信息安全、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了解国家相关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了解和掌握医院信息化建设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等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并结合中医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编制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现状开展问卷调查,由被调查中医医院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作为本论文开展分析研究的材料支撑。(3)专家咨询法。本研究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反复咨询信息及信息安全等方面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的实际情况,突出中医医院的特色,形成本次调查问卷,作为中医医院信息调查报告的技术支撑。(4)统计分析法。对被调查的39家公立中医医院的基本情况、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情况、信息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x 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5)对比分析法。将中央在京直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与北京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北京地区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三级丙等)与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二级丙等)的信息安全现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中医医院间信息安全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信息安全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3研究结果目前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的信息安全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医院信息安全问题受到较高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包括中医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民族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医院对信息安全工作重视情况。28家中医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能机构,38家中医医院成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25家建立信息安全工作小组,32家中医医院已进行等级保护定级工作,31家中医医院已完成等级保护备案及测评工作,8家中医医院尚未完成等级保护备案及测评工作。(2)信息安全投入情况。36家中医医院近三年对信息安全设备进行资金投入,11家中医医院投入金额在51-100万元之间,部分医院尤其是二级中医医院在对信息安全设备投入方面有待提高。在信息安全经费来源方面,36家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经费来自于医院自筹资金,23家中医医院同时获得上级信息安全经费拨款。在信息安全经费预算方面,32家中医医院安排信息安全经费预算,存在少数中医医院未安排信息安全专项经费预算、投入随意或数量不足等情况。(3)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情况。在机房安全方面,24家中医医院明确了机房安全等级,大部分医院对机房采取诸多安全措施,但仍存在如被调查的39家中医医院中,仅有10家中医医院机房具有防磁场干扰措施;并且不同级别的中医医院在机房门禁制度、配备不间断电源等措施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在服务器安全方面,大部分中医医院对服务器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但被调查的医院中有一家二级丙等医院未对服务器采取安全措施。在终端设备安全方面,39家中医医院均已对PC端设备采取安全措施,但其中如监控使用者的行为和设备相关信息等措施应用率略低,并且不同级别的中医医院在屏蔽外界存储设备USB 口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数据安全方面,37家中医医院已采取必要的安全防御措施,但其中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安全相关措施应用率还比较低。在网络安全方面,被调查的所有中医医院均采取了安全措施,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表浅层面,对在入侵检测、日志分析、漏洞扫描、身份鉴别安全防护等措施应用率仍然较低。在主机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安全方面,38家中医医院已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但其中的系统镜像快速恢复、资源控制、身份鉴别等措施应用率较低,并且二级医院在防止恶意代码攻击、资源控制以及数据恢复等方面有所欠缺,急需改进。(4)医院业务应用系统安全建设情况。被调查的39家中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医疗保险接口系统基本全覆盖,比例均为100%;但是其中对于远程问诊平台、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医院人力资源招聘平台等系统应用率还比较低。中医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应用情况中门急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和住院护士工作站应用比例达到100%;其次为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所占比例均为92.31%;但中医诊疗辅助信息系统和中医治未病信息系统应用还比较少,仅占15.38%(6家)和23.08%(9家),中医特色临床信息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38家中医医院已针对应用系统采用安全措施,但应用系统业务软件容错、应用系统灾难恢复等措施应用率较低等。(5)信息安全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目前大多数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情况较好,但在落实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有15.91%的中医医院虽然制定有信息安全相关制度,但是一些制度都未能严格执行,或执行能力普遍较弱;少数中医医院对一些基本的信息管理制度甚至缺少,例如存在一家中医医院没有制定信息资产管理制度;有些中医医院虽然有相关制度,但调查发现这些制度内容不规范,或与实际要求偏离较远等,很难实施。(6)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情况。37家中医医院建立应急响应组织,其中35家医院已明确组织内成员的职责、分工和责任追究。38家中医医院已经制定了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其中27家医院应急预案比较完善,能够根据事件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应急安全措施采取方面,37家中医医院开展应急演练,内部技术支援应用率相对较低,占调查医院总数的53.85%。(7)信息安全人员配备与培训情况。从信息化部门中从事信息技术或信息管理方面员工的专业情况来看,有80.94%的员工为信息相关专业;从信息管理或技术员工的学历结构方面来看,本科学历人员占比最高为66.55%,其次为大专学历,比例为20.14%,学历偏低;从信息管理或技术员工的职称方面来看,有60.43%的员工职称主要集中在初级及以下;从信息管理或技术员工的年龄分布方面来看,有73.38%的员工年龄分布在31-49岁之间;从医院专职或兼职信息安全人员数量情况来看,24家中医医院中专职或兼职信息安全人员的人数集中在1-3人,6家中医医院没有专职或兼职信息安全的人员。另外对中医医院员工进行的信息安全培训情况进行调查,33家中医医院每年对员工开展信息安全相关培训在1-2次之间,还有部分医院未开展培训。(8)不同级别中医医院信息安全情况比较。对被调查的39家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级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情况要优于二级中医医院,中央直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情况要好于北京市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4结论通过对北京地区3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的调查,总体来看,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受到了各单位、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信息及网络安全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安全组织管理、资金投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说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正处于积极向上、蓬勃发展时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各中医医院发展不平衡,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一,中医医院信息安全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部分中医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安全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息安全资金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应急响应需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加强等方面。因此,提出七个方面的建议,即进一步提高中医医院信息安全重视程度、加大信息安全资金投入、加强并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全面且严谨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大力引进和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等。总之,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将为即将开展的全国中医药行业信息安全督导检查工作提供参考,为中医药管理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将对中医药信息化事业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刘吉防[4](2019)在《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招标投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建设工程交易的主流方式。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推动招标投标市场健康规范发展,需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系统,对传统的招标投标方式进行提升改造。本文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现状分析采取问卷和座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现状,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2)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设计在分析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各方主体行为需求的基础上,依据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设计了系统平台各模块功能,建立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3)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运行保障为保障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的正常运行,从安全性、响应性、可靠性、易用性以及运行环境等方面研究系统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4)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运行效果分析结合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运行实际,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建筑工程交易中心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系统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成效显着。
周丹[5](2018)在《Z公司数据中心机房项目设计管理体系改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建设成本高、后期能耗高、运维成本高,可靠性可用性不足,发展持续能力不足等问题。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设计管理现行设计管理不完善导致数据中心存在各种问题,本文既针对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设计管理采用项目管理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包含设计需求分析和项目范围管理、全过程设计质量管理、设计沟通管理和设计投资控制等。本文以某机房配套建设项目设计管理为例,从设计需求分析管理和设计范围管理、全过程设计质量管理、设计沟通管理和设计投资控制管理多个方面分析论述,结合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设计管理的特点,对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设计实施管理和改进的策略,从而切实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各阶段的质量、投资、进度目标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建设项目既定的目标。
郭志伟[6](2019)在《人防工程平时应灾的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城市的防护空间就是指在空袭或城市灾害发生时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疏散、就近掩蔽以及相关救援行动等提供支持的具有防护能力的城市空间,包括人民防空和平时应灾、防灾的所有有用空间。2008年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防空与防灾一体化是现代人民防空体系的核心。综合防空减灾建设亟需整合包括防空资源在内的多种社会资源,构筑防空防灾一体化发展,并结合灾害应急管理的现代化防空防灾体系,由此应对信息化条件下,空袭战争和城市灾害造成的毁伤。人民防空与防灾一体化是在国家和平时期,依托人民防空,将人民防空与社会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统一管理、共享资源、确保政府能够有效地进行指挥与调动工作、建立并逐步完善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的综合协调救援机制。“两防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建设,也是对《人民防空法》的全面执行的表现,从而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人民防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人防工程的灾时利用与城市应灾体系的理论基础。通过多元视角对国内外平灾结合人防工程与应急避难空间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剖析和总结,提出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效能、空间利用等方面的优势,分别从市域范围、应急疏散及城市地下防护空间体系的视角梳理了人防工程与城市防空防灾一体化的设计策略,并以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开发区志华商城人防工程项目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加以论证。这些研究对指导我国人防工程的平时应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袁野[7](2018)在《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路网中心是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进行公路管理的机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这一理念,要求交通管理部门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因此路网中心日益引起重视和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在于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查阅以及问卷调查分析三种方式,从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的运行监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出行服务能力这三个表现方面出发,研究其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内蒙古路网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本文提出理论假设:机构建设、设施设备、社会服务、社会合作与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正相关。构建因变量为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自变量为机构建设、设施设备、社会服务、社会合作的理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用八个子维度,共18个题项,来考察路网中心服务能力。经过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研究要求。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进行归类降维,提取了4个主因子,与研究假设一致。基于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各维度的主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验证了研究假设:机构建设、设施设备、社会服务和社会合作对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有正向影响,影响从高到低分别为社会合作、设施设备、机构建设和社会服务。根据回归分析结果以及内蒙古路网中心现状,得到内蒙古路网中心目前存在运行监测能力低下,应急处置能力不高,出行服务能力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公路信息化多头管理,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投入后续乏力,监管力度不够;人才队伍建设瓶颈,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最终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以及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提升内蒙古路网中心的服务能力的措施。
刘章新[8](2017)在《现代营房规划设计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部队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现存的部队营房已经无法满足部队建设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改善部队官兵的生活、发挥其服务人民的功能,对营房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通过选择营房规划设计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规划设计进行评价是当前营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对营房规划设计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代营房建设面临的主要现状、未来的建设任务及现代营房建设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基于现状的分析,文章进一步深入对现代营房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营房的基本功能,确定了营房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远离陆地的岛礁营房设计进行了思考。基于营房的规划设计研究,文章进而通过确定营房规划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了营房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营房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综合评价。文章所选择的综合评价方法为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营房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时确定指标权重所选择的方法是模糊层次分析法。最后文章通过选取现代营房实例对其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规划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规划设计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确定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等级为良。文章研究的核心在于两个方面:现代营房的规划设计和规划设计评价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确定的规划设计思路及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可为其他营房规划设计及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磊[9](2015)在《苏州市工业园区“智慧社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智慧社区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迅速被大众所接受并推广。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以“智慧社区”平台为载体,将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作为出发点,通过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辅助社区日常工作、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智慧社区”平台主要是运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汇聚社区相关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整合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建设集社区管理、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治理应用体系和管控体系。本文主要是针对苏州市工业园区社区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的目标进行的,通过研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智慧社区的建设模式,并结合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社区的调研现状,规划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设计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园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了事务管理、志愿者管理、社区人口管理、办公OA、电子台账管理、物业管理、社区医保查询服务、事务办理网上服务七大类功能。
张驰[10](2015)在《利用EPON网络解决ICT社区信息业务发展中的组网问题》文中研究说明ICT业务是电信运营商转型的重点业务,EPON网络是电信运行商比较擅长的领域,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运营商业务的成功转型,尤为重要,通过对ICT业务中的社区信息化业务的剖析,本文提出了利用EPON网络解决社区信息化中的计算网络及综合布线的建设问题,通过对EPON业务的技术分析,指明了其相较于传统技术的优势,并通过一个社区信息化案例,梳理了EPON网络的建设要点,最后总结了EPON网络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原则。
二、浅析江苏省电信机房的防雷建设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江苏省电信机房的防雷建设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博物院数字化体系建设及其应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价值 |
五、研究基础 |
第一章 我国博物馆数字信息化与南博数字化发展态势 |
第一节 我国博物馆数字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
二、博物馆职能的拓展 |
三、博物馆管理理念的演进 |
第二节 我国博物馆数字信息化的总体水平 |
一、博物馆数字化体系的内涵 |
二、我国博物馆数字信息化总体水平 |
第三节 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发展现状 |
一、南京博物院信息中心的成立与职责 |
二、南京博物院数字馆的建设与运行 |
第二章 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理念 |
第一节 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的建构与系统 |
一、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建设概况 |
二、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系统构成 |
第二节 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理念 |
一、以观众为中心的应用系统 |
二、以藏品为核心的应用系统 |
三、以展览传播为手段的应用系统 |
四、以教育与研究为目的的应用系统 |
五、内部业务管理的应用系统 |
第三章 南京博物院数字信息化系统管理方法 |
第一节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
一、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与明确分工 |
二、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
三、技术应用与实际相结合 |
第二节 规范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执行标准 |
一、数字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 |
二、数字化体系建构的标准化 |
第三节 数字信息化技术人才的管理与培养 |
一、技术人才的分工与职责 |
二、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 |
第四章 南京博物院数字化体系建设问题与发展路径 |
第一节 南京博物院数字化体系建设的问题 |
一、博物馆数字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
二、设备老化、维修成本高 |
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
第二节 南京博物院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发展路径 |
一、强化馆际间学习交流 |
二、完善文博行业信息标准化 |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电子政务概念 |
2.1.2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概念 |
2.1.3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标准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安全三要素 |
2.2.2 信息安全管理原则 |
第3章 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现状 |
3.1.1 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研究基础 |
3.1.2 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现状梳理结果 |
3.2 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 |
3.2.1 各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差距较大 |
3.2.2 部分安全制度不符合安全要求规范 |
3.2.3 已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未全面落实 |
3.2.4 安全技术管理严重滞后 |
3.3 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3.1 安全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
3.3.2 制度可操作性和范围覆盖不佳 |
3.3.3 人员缺乏安全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动力 |
3.3.4 电子政务与技术发展的强相关性 |
第4章 国内外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
4.1 国内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管理经验借鉴 |
4.1.1 各省市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经验 |
4.1.2 深圳市智慧城市安全管理规划经验 |
4.2 国外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管理经验借鉴 |
4.2.1 美国注重安全集中服务和制度反馈机制 |
4.2.2 欧盟强调组织建设和制度更新 |
第5章 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对策 |
5.1 加强组织规划和集中管控 |
5.2 改进安全标准的可操作性和覆盖广度 |
5.3 夯实主动保障体系制度基础 |
5.4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反馈与改进 |
5.5 制定安全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 |
5.6 强化技术前瞻性安全管理 |
5.6.1 政务云安全管理 |
5.6.2 大数据安全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前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信息安全及其相关概念 |
2.1 信息安全 |
2.2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
2.3 医院信息化 |
2.4 医院信息系统 |
3 对象与方法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问卷设计 |
3.3 调查实施 |
3.4 数据处理方法 |
4 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 |
4.1 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基本情况分析 |
4.1.1 被调查中医医院类别 |
4.1.2 被调查中医医院等级分布情况 |
4.1.3 被调查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情况 |
4.1.4 被调查中医医院信息化部门员工情况 |
4.2 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
4.2.1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
4.2.2 信息安全管理分析 |
4.3 央属三甲中医医院与北京市属三甲中医医院对比分析 |
4.3.1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情况分析 |
4.3.2 信息安全管理分析 |
5 北京地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
5.1 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
5.2 信息安全投入不足 |
5.3 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不健全 |
5.4 信息安全制度建设与落实不到位 |
5.5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不完善 |
5.6 信息安全人才缺乏 |
6 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安全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
6.1 提高信息安全重视程度 |
6.2 加大信息安全投入 |
6.3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建设 |
6.4 强化信息安全技术保障 |
6.5 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6.6 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 |
6.7 大力引进和培养信息安全人才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 |
7.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图表索引 |
附录2 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 |
1.4.2 国内 |
1.4.3 综述 |
1.5 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建设工程招投标相关内容 |
2.1.1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概念 |
2.1.2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概念 |
2.1.3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目的 |
2.1.4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原则 |
2.1.5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种类 |
2.1.6 建设工程的招标方式 |
2.1.7 建设工程的招标组织形式 |
2.1.8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程序 |
2.2 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现状与问题分析 |
2.2.1 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现状 |
2.2.2 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问题调查 |
2.2.2.1 调查背景 |
2.2.2.2 问卷对象选择 |
2.2.2.3 问卷设计 |
2.2.2.4 问卷发放 |
2.2.2.5 问卷统计 |
2.3.3 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存在的问题 |
2.3.3.1 招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3.2 招标代理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3.3 投标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3.4 评标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3.5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3.6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4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4.1 招投标文件媒介原因分析 |
2.3.4.2 法制建设原因分析 |
2.3.4.3 监管方面原因分析 |
2.3.4.4 “两场闭合”方面原因分析 |
2.3 问题解决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概述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总体开发要求 |
3.2.2 交易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3.2.3 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3.2.4 行政监督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3.2.5 系统整体流程需求分析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设计 |
4.1 系统平台设计的原则 |
4.1.1 实用性 |
4.1.2 先进性 |
4.1.3 开放性 |
4.1.4 可靠性 |
4.1.5 可扩展性 |
4.2 系统架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 |
4.2.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4.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2.3 数据库设计 |
4.3 系统平台功能设计 |
4.3.2 交易平台功能设计 |
4.3.2.1 项目注册模块设计 |
4.3.2.2 初步发包方案确定模块设计 |
4.3.2.3 自行招标与委托招标选择模块设计 |
4.3.2.4 招标公告发布模块设计 |
4.3.2.5 资格预审文件发布模块设计 |
4.3.2.6 资格预审申请模块设计 |
4.3.2.7 资格预审模块设计 |
4.3.2.8 资格预审不合格公示模块设计 |
4.3.2.9 投标邀请模块设计 |
4.3.2.10 招标文件制作与发售模块设计 |
4.3.2.11 最高投标限价发布模块设计 |
4.3.2.12 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与答疑模块设计 |
4.3.2.13 投标模块设计 |
4.3.2.14 开标模块设计 |
4.3.2.15 招标人评委确定模块设计 |
4.3.2.16 评标专家抽取模块设计 |
4.3.2.17 评标模块设计 |
4.3.2.18 中标候选人公示模块设计 |
4.3.2.19 定标模块设计 |
4.3.2.20 中标通知书签发模块设计 |
4.3.2.21 工程合同签订模块设计 |
4.3.2.22 异议与投诉模块设计 |
4.3.2.23 招标异常模块设计 |
4.3.2.24 招标投标资料归档模块设计 |
4.3.3 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
4.3.3.1 招标投标政策法规模块设计 |
4.3.3.2 公告模块设计 |
4.3.3.3 公示模块设计 |
4.3.3.4 招标投标主体诚信库模块设计 |
4.3.3.5 身份注册与验证模块设计 |
4.3.3.6 评标专家数据库模块设计 |
4.3.3.7 招标投标动态模块设计 |
4.3.3.8 行政处理公告模块设计 |
4.3.4 行政监督平台功能设计 |
4.3.4.1 招标投标文件备案模块设计 |
4.3.4.2 招标投标合同登记模块设计 |
4.3.4.3 投诉处理模块设计 |
4.3.4.4 招标异常处理模块设计 |
4.3.4.5 行政监督建议模块设计 |
4.3.4.6 行政监督意见模块设计 |
4.3.4.7 招标代理机构管理模块设计 |
4.3.4.8 评标专家管理模块设计 |
4.3.4.9 统计分析模块设计 |
4.3.4.10 电子监察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实现与运行保障 |
5.1 系统实现 |
5.1.1 系统整体实现 |
5.1.2 项目注册模块实现 |
5.1.3 初步发包方案模块实现 |
5.1.4 自行招标与委托招标选择模块实现 |
5.1.5 招标公告发布模块实现 |
5.1.6 资格预审不合格公示模块实现 |
5.1.7 开标模块实现 |
5.1.8 评标模块实现 |
5.1.9 中标候选人公示模块实现 |
5.1.10 定标模块实现 |
5.1.11 招标投标主体诚信库模块实现 |
5.2 系统测试 |
5.3 运行保障 |
5.3.1 安全性保障 |
5.3.2 响应性保障 |
5.3.3 可靠性保障 |
5.3.4 易用性保障 |
5.3.5 运行环境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平台运行效果分析 |
6.1 招标人方面运行效果分析 |
6.2 招标代理机构方面运行效果分析 |
6.3 投标人方面运行效果分析 |
6.4 评标专家方面运行效果分析 |
6.5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方面运行效果分析 |
6.6 建筑工程交易中心方面运行效果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
附录 |
附录 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存在问题调查表 |
(5)Z公司数据中心机房项目设计管理体系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数据中心发展背景分析 |
1.1.2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存在问题 |
1.1.3 本文研究意义 |
1.2 论文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项目设计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设计管理概述 |
2.1.1 设计管理的概念 |
2.1.2 设计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
2.2 设计需求和设计范围的理论概述 |
2.2.1 设计管理范围概念 |
2.2.2 设计管理的范围管理要点 |
2.3 设计沟通管理理论概述 |
2.3.1 设计沟通管理释义 |
2.3.2 设计沟通管理的重要性 |
2.4 设计质量控制概述 |
2.4.1 项目设计质量控制的目的 |
2.4.2 设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过程环节 |
2.5 设计投资管理理论概述 |
2.5.1 设计投资控制的释义 |
2.5.2 设计投资控制的作用 |
2.5.3 设计投资控制的基本原理 |
2.5.4 设计阶段实施投资控制的主导作用 |
第三章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项目设计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介 |
3.2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项目背景分析 |
3.2.1 数据中心的定义 |
3.2.2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
3.2.3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内容 |
3.2.4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目标 |
3.2.5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设施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
3.3 具体案例数据中心机房配套项目背景 |
3.3.1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项目简介 |
3.3.2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项目总体分析 |
3.3.3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项目设计管理目标 |
3.4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建设现状及问题 |
3.4.1 数据中心机房运行现状及问题 |
3.4.2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建设问题中反映出的设计管理问题 |
3.5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5.1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现状 |
3.5.2 数据中心机房配套建设项目设计管理问题 |
第四章 某数据中心机房配套项目设计管理体系改善研究 |
4.1 项目设计管理体系 |
4.2 项目设计范围管理 |
4.2.1 项目需求及范围分析 |
4.2.2 项目设计范围管理优化内容 |
4.2.3 项目设计范围管理优化作用 |
4.3 项目设计沟通管理的优化 |
4.3.1 具体沟通问题说明 |
4.3.2 设计沟通管理方案分析 |
4.3.3 设计沟通管理优化内容 |
4.3.4 设计沟通管理作用 |
4.4 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优化 |
4.4.1 项目全生命周期及设计全过程分析 |
4.4.2 设计质量控制管理分析 |
4.4.3 设计质量控制管理优化内容 |
4.4.4 设计质量控制优化作用 |
4.5 项目设计投资控制管理的优化 |
4.5.1 项目投资分析 |
4.5.2 项目投资控制分析 |
4.5.3 设计投资控制优化内容 |
4.5.4 设计投资控制优化作用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6)人防工程平时应灾的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人防工程平时应灾研究动态 |
1.3.1 人防工程平时应灾的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人防工程在城市应灾体系中的作用分析 |
2.1 人防工程基本属性 |
2.1.1 人防工程的类别 |
2.1.2 人防工程规模及利用率 |
2.1.3 人防工程与普通民用地下室的区别 |
2.2 城市应灾体系分析 |
2.2.1 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 |
2.2.2 人防工程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作用 |
2.2.3 城市防灾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
2.3 人防与城市防灾体系发展思路 |
2.3.1 建构统一的城市防灾指挥系统 |
2.3.2 完善人防防灾功能,充分发挥其防灾综合效益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防工程与城市防空防灾的一体化策略 |
3.1 市域防空防灾一体化设计策略 |
3.1.1 市域应灾规划发展目标 |
3.1.2 人防设施平灾结合要求 |
3.2 人防工程与疏散场所相结合的防空防灾一体化设计策略 |
3.2.1 城市应急疏散地域规划 |
3.2.2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 |
3.2.3 城市疏散安置地域与疏散基地建设 |
3.3 防护空间系统的一体化构思方案 |
3.3.1 防护空间体系的有机结合 |
3.3.2 地下防护空间系统的决策模型 |
3.3.3 城市防护空间的布局和形态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开发区志华商城人防工程项目的实证研究 |
4.1 项目背景 |
4.1.1 项目区位概况 |
4.1.2 项目自然条件概况 |
4.1.3 工程基本情况 |
4.2 一体化设计的承接点与体现 |
4.2.1 土木建筑专业技术分析 |
4.2.2 设备专业技术分析 |
4.2.3 防护功能平灾转换措施技术分析 |
4.3 实用效益分析 |
4.3.1 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城市建设用地 |
4.3.2 为灾时提供充足的避难空间,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 |
4.3.3 改善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
4.3.4 增加财税收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文献综述 |
2.国内文献综述 |
3.文献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研究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公路和公路网 |
2.信息化和信息化管理 |
3.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 |
(二)理论基础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2.公共经济学理论 |
3.智能交通系统理论 |
二、内蒙古路网中心建设目标及现状 |
(一)内蒙古路网中心建设的目标要求 |
1.建设目标 |
2.建设要求 |
(二)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
1.总体现状 |
2.运行监测现状 |
3.应急处置现状 |
4.出行服务现状 |
三、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 |
1.研究假设 |
2.模型的构建 |
3.问卷调查与分析 |
4.结果分析 |
(二)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1.设施设备缺乏落后,运行监测能力低下 |
2.机构建设不健全,社会合作不紧密,应急处置能力不高 |
3.社会服务单调初级,出行服务能力不佳 |
(三)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公路信息化多头管理,缺乏顶层设计 |
2.信息化投入后续乏力,监管力度不够 |
3.人才化队伍建设瓶颈,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四、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
(一)机构建设提升策略 |
1.明确路网中心的主要职责 |
2.建立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
(二)设施设备提升策略 |
1.扩展交通信息采集范围 |
2.建立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 |
3.加强通信网络建设 |
(三)社会服务提升策略 |
1.完善出行信息服务内容 |
2.丰富提供服务手段 |
(四)社会合作提升策略 |
1.加强跨行业数据交换与共享 |
2.深化政企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现代营房规划设计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现代营房理念 |
2.2 营区类别和特征 |
2.2.1 总部、各大区机关营区 |
2.2.2 军级机关营区 |
2.2.3 军事院校营区 |
2.2.4 科研院所营区 |
2.2.5 训练基地 |
2.2.6 医院营区 |
2.2.7 军用机场营区 |
2.2.8 军用港口码头 |
2.2.9 维修场站 |
2.2.10 师团级部队营区 |
2.2.11 偏远分散基层分队营区 |
2.2.12 离休干部休养所营区 |
2.2.13 专业仓库营区 |
2.3 营区军事属性的划分 |
2.3.1 军事属性凸出的第一类营区 |
2.3.2 军事属性比较凸出的第二类营区 |
2.3.3 军事属性一般的第三类营区 |
2.3.4 军事属性不明显的第四类营区 |
3 现代营房建设的现状与今后的任务 |
3.1 现代营房建设的现状 |
3.1.1 全部改造营区 |
3.1.2 部分改造营区 |
3.1.3 尚未改造营区 |
3.1.4 新建营区 |
3.2 现代营房建设的任务 |
3.2.1 营区营房的资料测绘整理 |
3.2.2 对营区内营房建筑进行评估分类 |
3.2.3 营区内营房建筑的评估分类 |
3.2.4 旧建筑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
3.3 现代营房建设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 |
3.3.1 进行生态资源的调查 |
3.3.2 建立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 |
3.3.3 固体垃圾的处理 |
3.3.4 有害气体的处理 |
4 现代营房建设的规划设计研究 |
4.1 现代营区营房的功能分析 |
4.1.1 现代营房的军事功能 |
4.1.2 现代营房的半军事和非军事功能区分析 |
4.2 影响现代营房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和遵循的原则 |
4.2.1 军事功能 |
4.2.2 自然环境的因素 |
4.3 现代营房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4.4 现代营房规划设计中的安全防护问题 |
4.4.1 应对恐怖分子的袭击 |
4.4.2 应对自然灾害 |
4.4.3 战时营区的防护问题 |
4.5 现代营房建设中的建筑风格和军营文化问题 |
4.5.1 现代营房的外部特质 |
4.5.2 现代营房的军营文化特征 |
4.6 远离陆地的岛礁营房建设的设计思考 |
4.6.1 岛礁建设问题 |
4.6.2 常规方法扩建岛礁 |
4.6.3 快速扩建方式 |
5 现代营房规划设计评价研究 |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1.3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 |
5.2 评价方法选择 |
5.2.1 模糊层次分析法 |
5.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6 现代营房规划设计实例分析 |
6.1 基本情况 |
6.2 营区规划设计 |
6.2.1 总平面设计 |
6.2.2 营区道路布置及交通分析 |
6.2.3 营区军营文化和景观设计 |
6.2.4 营区的生态环保与节能 |
6.2.5 营区建筑智能设计 |
6.3 营区规划设计评价 |
6.3.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6.3.2 确定层次分析结构 |
6.3.3 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
6.3.4 构建模糊一致矩阵 |
6.3.5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6.3.6 确定评价语集 |
6.3.7 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 |
6.3.8 设计综合评价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9)苏州市工业园区“智慧社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社区基本现状 |
1.2.2 社区业务现状 |
1.2.3 社区信息化现状 |
1.2.4 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基础 |
2.1 面向服务的设计框架SOA |
2.2 J2EE技术架构 |
2.3 应用组件化、服务原子化 |
2.4 单点登录SSO |
2.5 基于WebGIS技术 |
2.6 门户技术 |
第三章 园区“智慧社区”平台需求分析 |
3.1 业务需求 |
3.1.1 工业园区政府 |
3.1.2 社工委 |
3.1.3 街道办 |
3.1.4 社区居委会 |
3.1.5 社区工作站(服务站) |
3.1.6 社区居民 |
3.1.7 社会组织(商业机构) |
3.2 技术需求 |
3.2.1 运行环境需求 |
3.2.2 信息安全需求 |
第四章 园区“智慧社区”平台的设计 |
4.1 平台设计思路 |
4.2 平台业务框架设计 |
4.3 平台整体框架设计 |
4.4 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
第五章 园区“智慧社区”平台的实现 |
5.1 数据枢纽 |
5.2 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
5.3 社区融合服务平台 |
5.4 四类社区应用 |
5.5 社区综合管理门户 |
5.6 社区综合服务门户 |
5.7 标准规范设计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利用EPON网络解决ICT社区信息业务发展中的组网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EPON技术简介 |
2 在社区信息化中采用EPON网络替代计算机网络及部分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
2.1 兼容性好 |
2.2 建设和维护成本低 |
2.3 带宽高 |
2.4 接入可靠性高 |
2.5 服务质量保障好 |
3 案例分析 |
3.1 项目需求 |
3.2 系统结构 |
3.3 建设方案 |
4 原则总结 |
4.1 实用性和先进性 |
4.2 安全可靠性 |
4.3 具备开放的结构和良好的联通性 |
4.4 良好的经济性化和预期寿命期的提高 |
4.5 良好的管理性能 |
四、浅析江苏省电信机房的防雷建设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博物院数字化体系建设及其应用管理研究[D]. 郭艳辉.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2]H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研究[D]. 向玉卉. 湖南大学, 2019(07)
- [3]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D]. 王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4]无锡市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研究[D]. 刘吉防. 东南大学, 2019(05)
- [5]Z公司数据中心机房项目设计管理体系改善研究[D]. 周丹.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6]人防工程平时应灾的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D]. 郭志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内蒙古路网中心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D]. 袁野.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8]现代营房规划设计及评价研究[D]. 刘章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10)
- [9]苏州市工业园区“智慧社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磊. 苏州大学, 2015(08)
- [10]利用EPON网络解决ICT社区信息业务发展中的组网问题[J]. 张驰. 通讯世界,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