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解捷径问题的矩阵表作业法(论文文献综述)
丁学利[1](2021)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的教学探析》文中认为文章采用了多种方法对Dijkstra算法的实现过程进行了教学探析,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多种解法结合实例对Dijkstra算法进行直观展示和计算求解,以期实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
杨雅楠[2](2021)在《环保型RAP再生工厂三阶段布局方案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耀安[3](2018)在《地铁信号人员安全文化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以其快速性、准点性、载客量大的优点,成为了公众出行的首选。在地铁系统中,信号设备是保障列车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设备的运行状态与信号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细细相关。在安全科学领域,企业中个人的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被定义为企业的安全文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至2017年全国6个城市新增轨道交通线路782公里。随着新线建设,信号维护队伍迅速扩张,团队平均年龄偏低,经验丰富技师短缺,传统安全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如何对信号维护人员的安全文化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指引安全文化维持在良好水平是目前地铁运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没有一个针对于地铁行业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本文从安全文化的含义与特点出发,使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利用通用失误模型系统(Generalized Error Model System,GEMS)对此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地铁信号人员的安全文化评价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对国内外安全文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调查了解了地铁信号人员的工作特点;(2)应用文献综述与信息沉淀法设计安全文化调查问卷,以某市地铁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号线与十号线的信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使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分析了模型的信度,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并且对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3)为了弥补模型缺陷,论文研究了 GEMS模型的原理与应用方法,利用动态分析纲要对因子分析方法所获得的安全文化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安全行为、信念与价值观、标识与安全系统、学习文化、不良条件五个维度的逻辑性构建,获得了改进型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各元素的加权计算公式;与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相比,此评价模型具有灵活性强、分析性强等优势;(4)利用改进型安全文化评价模型设计了新的安全文化调查问卷,对某市地铁五号线、十号线的信号人员再次进行了安全文化研究,利用评价模型对其安全文化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提取了此地铁信号维护人员的安全文化特点,发现了该信号维护团队在“培训方式、价值观培养、抢修流程、公平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并且就这些缺陷,给出了科学的培养方式、管理流程、提升公平性等提升整体信号维护人员安全文化的改善方向。本文所提出的GEMS与因子分析相结合构建安全文化评价模型的方法对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波[4](2017)在《简单图路径问题的矩阵算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实生活中许多应用的基本问题,比如旅游路线、汽车导航、物流规划、城市路线规划等都需要尽可能快的计算出最合理的路径。在众多专家学者积极不懈的努力下,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面对如今普遍大规模数据的工程应用以及复杂多变的各种需求,已有的算法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在参考已有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简单图的路径问题,引入了领接矩阵乘法算法来求取最短或最长路径。因为一个简单图可以对应一个邻接矩阵,所以我们能够借助矩阵方法来求简单图的最短路径和最长路径问题。通过引入邻接路径矩阵的概念并定义其乘法运算,可以检测图相应的权值,同时可以求出任意两点间的最优距离以及对应的所有路径,还可以求出具有长度约束的所有路径,而且更便于程序化运算。本文针对简单图路径问题,给出了二维元素矩阵的概念,对于赋权图对应的赋权矩阵,定义了二维初始赋权路径矩阵和二维一般赋权路径矩阵,在通常赋权矩阵“乘法”运算基础上定义了路径“乘法”运算,从而得出一般赋权路径矩阵的“乘法”运算,然后通过“乘法”运算来求出所有点对的最短路径与最长路径,以及对应的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结果显示在最终的一般赋权路径矩阵上。该算法的设计思想简便,运算方式也不复杂,依托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对大规模的简单图的解决方案效率更高。同时,对于其他算法的程序代码的实现及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为简单图路径问题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高效率的解决技术。
杨娟[5](2016)在《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差异性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对高中立体几何内容做了很大调整,将其安排在必修2以及选修C中,意在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序列.然而,笔者在教育实习中了解到高中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解题策略的掌握还远远不够,学生解题能力的差异较大.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生立体几何的解题策略,并揭示优等生采取的解题策略和后进生需要“诊治的病症”,为改进立体几何的教与学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1)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各个阶段运用了哪些解题策略?(2)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解立体几何题时运用的解题策略存在哪些差异?笔者以舍菲尔德的解题策略作为理论基础,编制了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调查问卷和相应的立体几何测试卷.对重庆和成都各两所中学的313名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分析与计划阶段运用的解题策略有:挖掘信息策略和数形结合策略.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探究与实施阶段运用的解题策略有:问题转化策略、分类讨论策略和特殊思维策略.高中生在解立体几何题的检测与反思阶段运用的解题策略有:检测反思策略.2.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解立体几何题时解题策略的差异性(1)分析与计划阶段所运用解题策略的差异性优等生对问题中隐含信息较为敏感,能够顺利地将隐含信息转化为有用的数学条件;中等生有时能注意到隐含信息,但转化能力较差;而后进生则难以意识到隐含信息,即使注意到隐含信息,也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条件.在问题的分析阶段,如果题目给出图形,优等生和中等生会很好的借助图形解决问题,而大多数后进生没有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题目未给出图形,优等生总会有意识的画出正确的示意草图来解决问题;同样,中等生也会有意识的做出示意草图,但有时做出来的示意草图与题目不相符,而后进生基本上没有做草图的意识.(2)探究与实施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大多数优等生能利用向量法或几何法将不熟悉的、较复杂的问题正确转化为熟悉、较简单的问题;中等生的问题转化水平低于优等生;而后进生基本上没有问题转化的意识.优等生能准确无误的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能举出反例;中等生基本上能正确判断命题的真假,但在举出反例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后进生有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但不能举出反例.在探究阶段,大多数高中生没有分类讨论的意识,整体运用分类讨论策略的水平较低.但优等生与后进生在运用分类讨论策略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优等生运用分类讨论策略的水平高于后进生.(3)检测与反思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大多数高中生不会自觉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更无意识去反思解法是否最佳.所以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在这个阶段的解题策略并无显着差异.
朱嘉徵[6](2015)在《基于双层规划的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选址研究》文中指出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临港整车厂配送中心目前存在由于初期建设时对配送中心决策不当、选址位置不合理造成的配送运作成本较高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配送中心配送不及时,使客户存在生产停线风险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建立了面向运作的运输成本和考虑能力满足这一双层规划模型。其涉及的两方面为选址方案的设计者,以及整个网络的用户。在上层规划的目标函数中,最小化了从供应商-配送中心-客户的总物流费用,使总成本最低;下层规划的目标函数中,最小化了顾客的物流费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物流配送中心出发,探讨国内外对于物流配送中心及双层规划模型的研究,总结出了汽车零配件物流中心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分析了现有的上汽物流运作模式。接着对常用的物流中心选址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研究了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临港整车厂配送中心选址的目标,原则,影响因素以及流程。然后针对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临港工厂配送中心目前所存在选址不当导致运作成本较高及配送不及时的问题,采用了双层规划这一模型,以确定条件下的双层规划模型为出发点,提出了模糊环境下的双层规划模型,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对选址结果进行了效果分析,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配送中心物流运作成本较高导致的配送不及时问题。汽车零部件配送物流是重要的物流形态,物流选址问题将决定汽车物流计划与调度的高效性,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汽车企业想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就是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研究汽车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通过最优化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中心,并确定已有配送中心的改扩建的规模问题,能为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参考。本论文的研究针对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临港整车厂配送中心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解决完善,为今后上汽集团配送中心选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姜善成[7](2014)在《铁路货运编组中的车流推算及阶段计划鲁棒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铁路仅仅利用6%的运能资源完成了占全球24%的运输任务。介于整个中国铁路运输行业运能少,运输任务繁重这一特点,如何从各个视角提高整个铁路运输业的运输效率与效益,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车流推算在铁路战略层调度指挥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编制运输计划、制定编组站内阶段计划和进行车流调整的依据和前提。长期以来车流推算一直沿用手工操作完成,车流信息在公开性、完备性和实时性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从而影响了运输通畅并造成了铁路运力的紧张局势。从微观角度来看,路网上每个列车都需要在经由的编组站中完成解体与编组操作,如何安排编组站内调度作业计划(即阶段计划),直接决定着各个列车在站的停留时间,从而间接影响着整个路网的运输效率。由于大多数编组站都是凭借调度员人工制定阶段计划,仅仅凭借个人经验很难制定出最优调度作业。再加上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经常导致编组站内车辆积压,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基于以上需求,本文分别研究了车流推算问题以及基于不确定性到达车流信息下的阶段计划编制问题。对于车流推算问题,根据现有货运调度信息集成平台上的各类报文数据,设计了一套实时车流推算系统。该系统旨在预测未来某个时间段或者时间点的车流分布状况。由于本系统实现难点在于如何高效处理全路大量的车流数据,因此设计前期着重设计了数据库中各类数据表的数据结构。利用现有的径路计算程序,提出了基于局内平均旅速的推算算法。最后设计了自动处理逻辑使得整个系统的各个子模块能够按照一定顺序在后台定期触发执行,并将结果统计数据实时展示到调度信息集成平台上。对于阶段计划编制问题,首先分析了到达车流信息不确定性对计划编制的影响,由于很难掌握信息偏差的概率分布,因此文章提出了鲁棒优化方法来解决此问题。首先,根据已有的描述阶段内各个操作的原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对应的鲁棒优化模型。然后基于目前流行的数学规划优化器CPLEX提出了该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利用从石家庄南编组站获取的现场数据设计了一组算例实验,检验了模型的鲁棒性,并且通过调整CPLEX中各类求解参数大大提高了求解效率。
贾龙龙[8](2013)在《带随机返修的模具项目成本监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典型的订货式生产方式,模具生产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随机因素,并由此造成进度与成本监控困难等诸多问题。企业在关注准时交货率的同时,还必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使得成本能够控制在可盈利的范围内。因此,探索针对模具项目的制造成本的监视方法具有切实的意义。模具生产中的主要随机因素有,多个可选加工资源,多项目并行生产和返修等。通过Markov决策过程模型,可以模拟模具项目生产过程,预测企业未来生产状态;再结合负荷控制理论,能够对项目的成本加以监视和控制,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在考虑多个项目并行生产时,本文提出对模具项目成本进行监控的方法。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在模具项目网络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单项目生产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的不确定因素。重点针对项目中的返修环节进行演化,并设置了四个监视点对项目未来发展进行监视,对于可能出现的成本超支情况提前进行预警,并提示生产管理人员及时干预,以控制生产成本。其次,在单项目的成本监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目相互干涉对成本监控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在考虑项目间干涉问题情况下,结合项目调度理论,得到多项目同时演化的成本期望值和交货期期望值。同时建立了仿真模型,对项目演化的结果进行验证。接着,在项目管理理论中成本控制思想的基础上,利用ABC成本法并结合监视结果,提出了整个模具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案。在成本控制方案中,建立了关键性能指标,给出了作业定义模板,提出了基于预测技术的成本控制方法。最后,在前面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用以企业监视项目生产成本的系统,该系统旨在收集企业运营数据,对模具项目成本监视进行支撑,还可以在分析历史数据之后,基于项目当前状态,给出项目的交货期期望和成本期望。总之,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理论,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构建了带返修环节的模具项目成本监视方法模型,给出了项目演化方式,得出了项目成本和交货期期望值;在此基础上,使用开发工具对数据库和程序界面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形成了一套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杨晓红[9](2012)在《酒类消费品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废旧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给环境的治理带来巨大压力。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手段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改变战略决策从根本上来控制废旧产品的直接丢弃,而对其进行回收再处理,产生逆向物流,为资源带来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使得逆向物流成为企业获利的新基点。但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利润获取做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等。为此,在研习国内外逆向物流有关文献、着作以及对企业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选取酒类消费品生产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逆向物流的类别与特征以及酒类快消品的特点。其次,简述了逆向物流成本核算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对逆向物流成本从功能、产品生命周期、酒类生产企业成本流向三方面作了界定,并给出核算的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接下来,介绍逆向物流的网络功能、结构类型和影响网络的不确定性因素,基于灰色理论在对成本核算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针对于酒类消费品企业的可再用废品回收再利用网络优化模型,并对其中不能确定的参量作白化处理,将模型处理成确定型。而后建立A公司的逆向物流模式选择的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分析法相结合的模式选择模型。最后对逆向物流网络优化模型运用Lingo优化软件和Mathematica数学软件作数值仿真分析,对逆向物流模式选择模型运用Matlab作算例分析。
熊德国,胡勇文[10](2011)在《用Dijkstra算法求解最短路的矩阵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给出了利用权矩阵求解最短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直接在权矩阵中进行简单计算及标记,在最终得到的矩阵中,且通过已标记元素的数值及其位置即可得到源点到其他各点的最短路长及路径.该方法操作简单,且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二、求解捷径问题的矩阵表作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求解捷径问题的矩阵表作业法(论文提纲范文)
(1)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的教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Dijkstra算法的一般步骤 |
2 实例教学探析 |
2.1 实例1 |
(1)表上作业法。 |
(2)图上标号法。 |
2.2 实例2 |
3 结束语 |
(3)地铁信号人员安全文化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概念与研究方法 |
2.1 安全文化概念 |
2.1.1 安全氛围 |
2.1.2 安全文化的界定 |
2.1.3 SMART原则 |
2.2 GEMS理论 |
2.2.1 心智模型 |
2.2.2 GEMS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安全文化评价模型 |
3.1 地铁信号人员特点 |
3.2 因子分析建立初步安全文化模型 |
3.3 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模型 |
3.4 因子分析法的局限性 |
3.5 本章小结 |
4 改进型安全文化评价模型构建 |
4.1 GEMS模型应用与评价方法改进 |
4.2 安全文化评价模型 |
4.2.1 维度层 |
4.2.2 安全行为 |
4.2.3 信念与价值观 |
4.2.4 标识与安全系统 |
4.2.5 学习文化 |
4.2.6 不利条件 |
4.3 访谈模型 |
4.4 模型计算 |
4.5 改进型安全文化评价模型优势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地铁信号人员安全文化评价研究 |
5.1 安全文化模型分析 |
5.1.1 维度层与层面层因素总体分析 |
5.1.2 安全行为分析 |
5.1.3 信念与价值观分析 |
5.1.4 标识与安全系统分析 |
5.1.5 学习文化分析 |
5.1.6 不利条件分析 |
5.1.7 问题与改进建议 |
5.2 改进型评价方法优势实例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工作总结及结论 |
6.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简单图路径问题的矩阵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论文创新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简单图路径问题算法介绍 |
2.1 图的相关概念及定义 |
2.2 最短路径的相关算法介绍 |
2.3 最长路径的相关算法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简单图矩阵算法介绍 |
3.1 生成树矩阵表作业法 |
3.2“权矩阵删除法”计算网络最短路径 |
3.3 网络各点间最短路径的矩阵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简单图赋权路径矩阵算法 |
4.1 总体介绍 |
4.2 赋权路径矩阵与最长路径问题 |
4.3 赋权路径矩阵与最短路径问题 |
4.4 有向图中赋权路径问题的矩阵算法应用 |
4.5 无向图中赋权路径问题的矩阵算法应用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差异性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针对学生解题策略的研究正成为数学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
1.1.2 新课标对立体几何的要求与学生学习现状 |
1.1.3 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的研究现状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立体几何题 |
2.1.2 解题策略 |
2.1.3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 |
2.2 解题策略的研究综述 |
2.3 解题策略差异性的研究综述 |
2.4 立体几何的研究综述 |
2.4.1 新课标对立体几何的要求 |
2.4.2 立体几何题的特点 |
2.4.3 立体几何解题的研究现状 |
2.4.4 立体几何学习的研究现状 |
2.4.5 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1 研究思路 |
3.1.2 研究方法 |
3.2 研究样本的选取 |
3.3 研究工具的制作 |
3.3.1 调查问卷的制作 |
3.3.2 测试卷的制作 |
3.4 研究实施 |
3.4.1 预测及改进 |
3.4.2 正式施测 |
第4章 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
4.1 调查问卷的预处理 |
4.1.1 对学生信息的编码 |
4.1.2 测试卷的得分标准 |
4.2 调查问卷的质量检测 |
4.2.1 问卷信度分析 |
4.2.2 问卷效度分析 |
4.2.3 问卷因子分析 |
4.3 解题策略运用水平分析 |
4.3.1 问题的分析与计划阶段的解题策略 |
4.3.2 问题的探究与实施阶段的解题策略 |
4.3.3 问题的检测与反思阶段的解题策略 |
4.3.4 解题策略运用水平整体分析 |
4.4 解题策略差异性分析 |
4.4.1 问题的分析与计划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 |
4.4.2 问题的探究与实施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 |
4.4.3 问题的检测与反思阶段解题策略的差异性 |
4.4.4 解题策略差异性综合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5.1 研究结论 |
5.2 培养立体几何解题策略的教学建议 |
5.2.1 培养挖掘信息策略的教学建议 |
5.2.2 培养数形结合策略的教学建议 |
5.2.3 培养问题转化策略的教学建议 |
5.2.4 培养特殊思维策略的教学建议 |
5.2.5 培养分类讨论策略的教学建议 |
5.2.6 培养检测反思策略的教学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调查问卷 |
附录 2:立体几何测试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基于双层规划的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物流配送中心及双层规划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构成及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分析 |
2.1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选址问题 |
2.2 常见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
2.2.1 重心法模型 |
2.2.2 整数规划模型 |
2.2.3 Baumol-Wolfe模型 |
2.3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选址原则及影响因素 |
2.3.1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选址原则 |
2.3.2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 |
2.3.3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选址流程 |
2.4 论文选址目标 |
第三章 配送中心选址建模与求解方法 |
3.1 模型描述 |
3.2 确定条件下双层规划选址模型 |
3.3 模糊条件下双层规划选址模型 |
3.4 双层规划模型的求解 |
3.4.1 Matlab的特点 |
3.4.2 遗传算法 |
3.4.3 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 |
3.4.4 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四章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案例分析 |
4.1 上海汽车乘用车临港整车厂配送中心特点及运作模式分析 |
4.1.1 汽车零配件物流涵义及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特点 |
4.1.2 上海汽车乘用车配送中心物流运作模式 |
4.2 算例分析 |
4.3 效果对比 |
4.3.1 原零件到货及时率 |
4.3.2 采用双层规划模型选址后到货及时率 |
4.3.3 前后到货及时率对比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铁路货运编组中的车流推算及阶段计划鲁棒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背景 |
1.1.1 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 |
1.1.2 铁路货运行车组织 |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2.1 车流推算问题研究综述 |
2.2 阶段计划编制问题描述 |
2.3 阶段计划编制问题求解算法综述 |
2.3.1 确定环境下求解算法综述 |
2.3.2 不确定环境下求解算法综述 |
第三章 车流推算系统与算法流程设计 |
3.1 引言 |
3.1.1 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 |
3.1.2 车流推算自动处理系统功能设计 |
3.1.3 车流推算自动处理系统处理逻辑 |
3.2 相关数据表结构设计 |
3.2.1 原始车流数据分析 |
3.2.2 输入数据表结构设计 |
3.2.3 输出数据表结构设计 |
3.2.4 中间表结构设计 |
3.3 车流推算数据准备模块程序设计 |
3.4 车流推算算法流程设计 |
3.4.1 算法假设前提 |
3.4.2 算法实现目标 |
3.4.3 算法描述 |
3.5 车流推算自动处理程序设计以及效率提升 |
3.6 系统界面截图 |
第4章 阶段计划编制问题的鲁棒优化模型建模过程 |
4.1 引言 |
4.1.1 不确定性车流信息对阶段计划影响分析 |
4.1.2 鲁棒优化提出背景 |
4.2 符号定义 |
4.2.1 参数定义 |
4.2.2 变量定义 |
4.3 鲁棒优化模型描述 |
4.3.1 阶段计划编制问题基本模型 |
4.3.2 鲁棒优化模型转换 |
第5章 基于数学规划优化器的算法设计 |
5.1 数学规划优化器简介以及搜索策略分析 |
5.1.1 数学规划优化器简介及选择 |
5.1.2 IBM-CPLEX MIP Optimizer搜索策略分析 |
5.2 算法思路描述 |
5.3 模型预处理 |
5.3.1 对模型中的二次项线性化 |
5.3.2 条件约束转换 |
5.4 基于算例实验的搜索参数改进 |
5.4.1 算例来源与设计 |
5.4.2 模型鲁棒性检验 |
5.4.3 搜索参数改进过程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8)带随机返修的模具项目成本监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模具行业特点 |
1.2.2 轮胎模具生产简析 |
1.2.3 模具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3.2 作业成本控制方法 |
1.3.3 项目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
1.3.4 Markov应用研究现状 |
1.3.5 文献调研结论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4.1 单项目的成本监视方法 |
1.4.2 多项目同时在制的成本监视方法 |
1.4.3 模具项目成本控制 |
1.4.4 成本监视系统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模具单一项目的成本监视 |
2.1 问题描述 |
2.2 影响模具制造成本的主要随机因素 |
2.2.1 加工资源类不同 |
2.2.2 返修 |
2.2.3 产品类型的不确定性 |
2.3 单项目成本监视方法建模 |
2.3.1 系统状态定义 |
2.3.2 成本集定义 |
2.3.3 状态转移概率定义 |
2.3.4 返修矩阵的修正 |
2.3.5 状态转移规则 |
2.3.6 项目演化轨迹 |
2.4 监视方法评估 |
2.4.1 企业常用的成本估算方法 |
2.4.2 轮胎模具企业仿真模型 |
2.4.3 对比评估数据设置 |
2.4.4 实例结果及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资源有限型模具项目成本监视模型 |
3.1 问题描述 |
3.1.1 与单项目成本监视区别 |
3.1.2 技术路线 |
3.2 资源有限型项目成本监视方法建模 |
3.2.1 模型描述 |
3.2.2 状态空间 |
3.2.3 成本集 |
3.3 程序算法步骤 |
3.3.1 程序流程图 |
3.3.2 状态空间的收缩 |
3.3.3 演化结果计算 |
3.4 监视方法评估 |
3.4.1 仿真数据描述 |
3.4.2 案例仿真模型 |
3.4.3 监视结果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项目成本控制 |
4.1 问题描述 |
4.1.1 时间-费用权衡问题 |
4.1.2 共享加工资源类 |
4.1.3 项目控制方式 |
4.1.4 项目控制目标 |
4.2 项目成本控制流程 |
4.2.1 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
4.2.2 项目成本估算 |
4.2.3 项目成本预算 |
4.2.4 项目成本控制 |
4.3 基于作业的模具项目成本控制 |
4.3.1 作业成本定义 |
4.3.2 项目作业成本核算 |
4.3.3 基于预测和绩效的成本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成本监视系统 |
5.1 系统背景 |
5.1.1 业务流程 |
5.1.2 系统基本架构 |
5.2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2.1 系统开发环境 |
5.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 系统运行实例 |
5.3.1 基础数据管理 |
5.3.2 数据初始化设置 |
5.3.3 项目演化 |
5.3.4 实例演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酒类消费品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逆向物流概念及构成 |
1.2.2 逆向物流的相关研究 |
1.2.3 逆向物流成本研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逆向物流相关理论 |
2.1 逆向物流的分类 |
2.1.1 按货源来分 |
2.1.2 按功能来分 |
2.1.3 按各活动类别来分 |
2.2 逆向物流的特点 |
2.3 酒类快消品的特点 |
第三章 逆向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
3.1 逆向物流成本核算 |
3.1.1 逆向物流成本核算的意义 |
3.1.2 核算存在的问题 |
3.2 逆向物流成本的界定 |
3.2.1 按功能划分 |
3.2.2 按产品生命周期划分 |
3.2.3 酒类消费品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结构 |
3.3 逆向物流成本核算的概念模型 |
3.3.1 核算对象 |
3.3.2 作业成本的确定 |
3.4 酒类消费品企业逆向物流成本核算 |
第四章 逆向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
4.1 逆向物流网络优化 |
4.1.1 网络功能 |
4.1.2 结构类型 |
4.1.3 不确定性因素 |
4.1.4 基于灰色理论的可再用废品回收再利用网络优化 |
4.1.4.1 问题描述 |
4.1.4.2 灰色理论方法概述 |
4.1.4.3 建立模型 |
4.1.4.4 灰色参变量的白化处理 |
4.2 逆向物流模式分析 |
4.2.1 逆向物流模式的内容 |
4.2.2 模式的选择 |
4.2.3 选择标准 |
4.2.4 基于多层次模糊分析法的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
4.2.4.1 多层次模糊分析法的背景 |
4.2.4.2 多层次模糊分析法的实施路径 |
4.2.5 A 公司的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
4.2.5.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2.5.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5.1 对逆向物流优化网络的数值仿真分析 |
5.2 对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可再利用逆向物流网络优化核心源程序 |
附录 2 措施层模糊判断矩阵表 |
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用Dijkstra算法求解最短路的矩阵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Dijkstra算法 |
2 图上标号法 |
3 矩阵方法 |
4 结 语 |
四、求解捷径问题的矩阵表作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的教学探析[J]. 丁学利.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2]环保型RAP再生工厂三阶段布局方案与评价研究[D]. 杨雅楠.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地铁信号人员安全文化评价方法研究[D]. 王耀安.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
- [4]简单图路径问题的矩阵算法研究[D]. 杨波. 武汉轻工大学, 2017(06)
- [5]高中生立体几何解题策略差异性的调查研究[D]. 杨娟. 西南大学, 2016(02)
- [6]基于双层规划的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 朱嘉徵.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7]铁路货运编组中的车流推算及阶段计划鲁棒优化[D]. 姜善成. 东北大学, 2014(03)
- [8]带随机返修的模具项目成本监视方法研究[D]. 贾龙龙. 广东工业大学, 2013(10)
- [9]酒类消费品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研究[D]. 杨晓红.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10]用Dijkstra算法求解最短路的矩阵方法[J]. 熊德国,胡勇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