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丝光羊毛和天丝混纺纱同浴染色(论文文献综述)
谭郭婷[1](2021)在《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文中提出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人们对运动面料的要求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轻薄透气、柔软舒适、风格多样、环保健康型运动面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羊毛纤维作为具有优异的弹性、透气、吸湿、防污防臭等性能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同时随着高支毛纱与轻薄型羊毛面料的发展,羊毛运动面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但目前高支羊毛纱强力较低、轻薄型羊毛面料强力不达标等问题依然存在,而高强锦纶6短纤维强度高、耐磨性好,并且质轻柔软、回弹性好,将高强锦纶6与羊毛纤维混纺,可有效改善混纺纱线与织物的强力与耐磨性能,并保持羊毛的手感,但目前市场上对于高强锦纶6短纤维与羊毛混纺产品的开发较少,本文通过对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及织物的全流程开发与性能研究,为高强锦纶6短纤维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对于拓宽高强锦纶6纤维的下游市场,改善羊毛运动面料的性能及丰富运动面料种类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首先采用精纺工艺将高强锦纶6纤维与羊毛进行混纺,合理设计纺纱工艺并解决纺纱过程中的生产难题,成功纺制出一批不同混纺比例的高强锦纶6/羊毛环锭纺纱线,并将其编织成纬平针织物,对混纺纱线与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混纺比对混纺纱线及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中当高强锦纶6纤维含量为20%时,高强锦纶6纤维向内转移,主要分布于纱线内层,当含量为30%时,高强锦纶6纤维向内转移趋势减少,高强锦纶6纤维与羊毛在纱截面中的分布趋于均匀,而当含量为40%时,高强锦纶6纤维开始向纱外层转移,羊毛向纱线内层转移。同时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中随着高强锦纶6纤维含量的增加,强度与伸长率均增大,并且纱线条干均匀度有所提高,但有害毛羽指数整体呈增大趋势。混纺织物中由于高强锦纶6纤维的加入,织物的顶破强力、耐磨性能及透湿性能均有提高,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及透气性能略有下降。然后基于高强锦纶6/羊毛30/70比例的环锭纺纱线开发出运动面料,同时制备出阳离子改性涤纶/羊毛、常规锦纶6/羊毛环锭纺纱线与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纱线并进行纱线的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发现在环锭纺纱线中,高强锦纶6/羊毛纱线较阳离子改性涤纶/羊毛、常规锦纶6/羊毛纱线的强度、条干均匀度及毛羽性能均有改善,纱线可编织性有所提高。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纱线较环锭纺纱线强度提高,条干不匀率及有害毛羽指数下降,纱线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将纺制的纱线分别编织成纬平针与单面珠地网眼组织并进行染整处理。对面料的基本服用性能、运动舒适性能、热湿舒适性能以及液态水管理能力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面料综合服用性能进行评判,结果显示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纬平针面料的评判值最高,为0.5908,综合服用性能最优,最适宜用作运动面料。
黄小云,白蕊,陈林云,吴玉峰[2](2017)在《多组分丝光羊毛针织面料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高档打底及休闲针织产品市场调研,采用长绒棉和超细腈纶纤维与丝光羊毛进行混纺,设计开发了弹力丝光羊毛罗纹、丝光羊毛小空气层面料,并采用低温染色新工艺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面料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开发的弹力丝光羊毛罗纹、丝光羊毛小空气层面料的羊毛质量损失率小于4.0%,强力及缩水率达到要求,且耐摩擦及耐皂洗色牢度达到4.0级以上。
秦俊霞[3](2016)在《基于丝/毛纤维染色同色性及锦纶汗渍牢度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围绕印染厂的两个实际问题展开研究,一是研究采用酸性染料染色的绢丝和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同色性,二是提高酸性染料加工的锦纶织物的汗渍牢度。(1)绢丝和丝光羊毛混纺纱的染色同色性:首先在常规染色工艺下,比较丝光羊毛、绢丝纤维和绢丝/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同浴和分浴染色的差异性,并制定了同色性评价指标。其次研究了苯甲酸钠代替元明粉和苯甲醇改性的酸性染料染色新工艺,并探讨了各工艺因素对丝光羊毛、绢丝纤维和绢丝/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同浴和分浴染色的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丝光羊毛和绢丝纤维在同浴和分浴染色中表现出较大差异,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染色同色性的差异变大,且酸性染料的品种对同色性的影响也较大。2)优化的染色新工艺条件为:苯甲酸钠40g/L,苯甲醇1%o.w.f,匀染剂A 1%o.w.f,p H值为5.5,染色温度95℃,染色保温时间60min。3)优化的染色新工艺优于常规染色工艺,能提高绢丝/丝光羊毛混纺纱的染色同色性。(2)锦纶织物汗渍牢度的改善:首先围绕汗渍牢度剂SF-30A整理锦纶织物会引起摩擦牢度下降的问题,探讨了SF-30A的同系物(SF-30B和SF-30C)对锦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其次用汗渍牢度剂与湿摩提升剂(HS-222、SD-81)、粘合剂SD-20B、交联剂602、丙烯酸酯单体、柔软剂SF和增稠剂PTF-A的组合整理,探究对锦纶织物的摩擦牢度和汗渍牢度的影响,得出优化的汗渍牢度剂组合方案,并与市售固色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汗渍牢度剂SF-30A及其同系物整理的锦纶染色和印花织物,其汗渍牢度会有所提升,但会降低湿摩擦牢度。2)当汗渍牢度剂SF-30A与优化的功能单体(Di-TMPTA单体或BPA2EODMA单体)组合时,锦纶印花织物的汗渍牢度有很大的提高,湿摩擦牢度略有降低,其色牢度优于SF-30A与湿摩提升剂HS-222、粘合剂SD-20B的组合。3)当汗渍牢度剂SF-30C与增稠剂PTF-A组合时,锦纶染色织物的汗渍牢度和摩擦牢度均较好,优于市售固色剂;但SF-30C与摩擦牢度剂SD-81、粘合剂SD-20B、交联剂602、柔软剂SF和优化的功能单体(Di-TMPTA单体或BPA2EODMA单体)组合时,对锦纶染色织物的摩擦牢度和汗渍牢度提升效果均较差。
章友鹤,赵连英,卢惠民,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4](2013)在《半精纺纱线品质的提高及其产品开发》文中提出结合省内外十多年半精纺纱线的发展情况,对发展半精纺的技术优势、产品开发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提升半精纺纱线品质档次等相关问题进行探析,指出半精纺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必须把好原料的染色质量、投产前原料预处理与混和的技术关,选配好梳理设备和优化梳理工艺,减少纤维损伤;选配好并粗纱工序装备,提高半制品质量;在细纱工序采用紧密纺与赛络纺等先进技术,提高成纱强力、减少毛羽、改善条干、降低断头、提高效率。
何小东,宋均燕,张玉高[5](2013)在《棉混纺新产品开发》文中认为本文从混纺产品开发的角度,介绍了3类混纺产品开发案例,分别是以棉/蚕丝为代表的棉与天然蛋白质纤维高附加值混纺产品开发、以棉/天丝为代表的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环保高端混纺产品开发和环保再生棉混纺产品开发。作者还分析了混纺产品开发的趋势。
胡培培[6](2012)在《Parster纤维混纺纱及针织物性能研究》文中指出Parster纤维是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纤维,该新型共聚酯在其大分子链中引入磺酸盐基团的同时又引入了侧链烷烃基团,由于侧链基团的体积效应,降低了该种共聚酯的结晶性能和玻璃化温度,使纤维具有超柔软手感、常温常压深染、卓越的抗起毛起球性等与众不同的新特点。Parster纤维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产品,其染色和后整理温度远低于普通涤纶产品,符合目前国内节能减排的需要。作为现有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的升级换代产品,可替代涤纶、腈纶,广泛应用于棉型、毛型产品的开发。Parster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改性聚酯纤维,对其纤维制品的开发及各项性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在充分发掘Parster纤维独特优良性能的基础上,加强对Parster纤维混纺纱及针织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以获得具有手感柔软、透湿透气、抗起毛起球性能突出的针织面料,不但能给后续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也为纺织企业利用Parster纤维开发新产品起到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首先,本课题利用粗纺和半精纺工艺将Parster纤维与羊毛、羊绒、棉、粘胶、桑蚕丝等多种纤维进行混纺,根据开发产品的定位,合理设计纱线和织物规格,共开发出了7种混纺纱线、9种混纺针织面料和6种对比组纱线与而料。在纺纱过程中,根据Parster纤维与混纺原料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工艺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进。其次,测试成纱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条干均匀性、粗细节、毛羽以及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分析混纺组分、纱支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Parster纯纺纱的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度均好于纯羊毛纱线,且毛羽指数低;用Parster替代对比组中的锦纶、PTT、粘胶能够显着提高混纺纱的断裂强度、降低毛羽指数。第三,在横机上进行产品的试织,对开发的9种Parster混纺针织物和6种对比组针织物的顶破性、刚柔性、悬垂性、透气透湿性和保暖性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利用马丁代尔起毛起球及耐磨仪测试15种针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结果表明用Parster纤维代替腈纶与羊毛进行混纺,可有效改善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性,用Parster代替对比组织物中的锦纶、PTT和粘胶纤维,可显着降低其起毛起球程度,并节约成本。最后,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开发的6种半精纺织物的上述服用性能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找到开发面料中综合服用性能最优的混纺组合。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织物55WS40PA5CA(28Nm/2,平纹)的综合服用性能最佳,织物40V30N25PA5CA(28Nm/2,平纹)次之,织物70CO20PA10S(48Nm/2,罗纹)的综合服用性能最差。
吴黎丽,高建云,王利平[7](2011)在《天丝毛绒混纺织物印花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羊毛、羊绒与天丝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使同一染料对这两种纤维发生竞染,对其纺织品印花时很难达到丝绒同色。比较了天丝毛绒混纺织物印花同色性,通过分析染料用量、碱剂用量、释酸剂用量、蒸化时间等因素对印花牢度的影响,得出天丝毛绒混纺织物印花的最佳工艺:染料x%、尿素3%、印花油3%、消泡剂1%、匀染剂1%、助溶剂1%2%、释酸剂4%6%,碱剂0.1%、蒸化温度95105℃、蒸化时间5060 min。采用兰纳洒脱和诺威克隆-FN染料混拼对天丝毛绒混纺织物进行印花,同色性好,色泽艳丽,色牢度符合国标要求。
梅士英[8](2011)在《新型多组分纺织面料及染整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梅士英,唐人成[9](2010)在《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及染整关键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纺织品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纺织新纤维多组分纺织面料的组合优点、组合类型和制造方法;并对多组分纤维纺织面料中新型纤维的染整加工特性进行了简述和分类,对不同色彩效果的染色方法和染整加工中的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赵连英,董卫东,杜维强,吴世华[10](2010)在《Outlast空调纤维开发智能调温毛衣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腈纶型Outlast空调纤维各项性能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开发智能调温毛衣。确定各种纱线的成分组成、纱线结构,同时对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探讨,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保证在各加工工序中空调纤维内包裹着相变材料的微胶囊不被破坏或破坏得比较少,使最终产品仍具有智能调温功能,基本达到设计的效果。
二、浅谈丝光羊毛和天丝混纺纱同浴染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丝光羊毛和天丝混纺纱同浴染色(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锦纶纤维概述 |
1.2 高强锦纶纤维概述 |
1.2.1 高强锦纶6 纤维的发展 |
1.2.2 高强锦纶6 纤维的应用 |
1.3 羊毛运动面料的发展 |
1.4 锦纶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性能 |
2.2.2 纱线规格的设计 |
2.2.3 纺纱工艺 |
2.2.4 性能测试 |
2.3 结果分析 |
2.3.1 混纺纱线中纤维转移的研究 |
2.3.2 混纺比对纱线强伸性能的影响 |
2.3.3 混纺比对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
2.3.4 混纺比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针织工艺 |
3.2.2 性能测试 |
3.3 结果分析 |
3.3.1 顶破性能 |
3.3.2 耐磨性能 |
3.3.3 起毛起球性能 |
3.3.4 透气性能 |
3.3.5 透湿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针织运动面料研究与开发 |
4.1 引言 |
4.2 纱线制备与性能测试 |
4.2.1 纤维基本性能 |
4.2.2 纱线制备 |
4.2.3 纱线性能测试与分析 |
4.3 面料的设计与制备 |
4.3.1 组织结构选择与编织 |
4.3.2 染整工艺 |
4.4 面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4.4.1 面料的结构特征参数 |
4.4.2 面料基本服用性能测试 |
4.4.3 面料运动舒适性能测试 |
4.4.4 面料热湿舒适性能测试 |
4.4.5 液态水管理能力测试 |
4.5 面料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 |
4.5.1 确定因素集 |
4.5.2 建立评判集 |
4.5.3 建立评判矩阵 |
4.5.4 确定权重分配集 |
4.5.5 确定综合评判向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多组分丝光羊毛针织面料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选择 |
2 编织工艺 |
2.1 弹力丝光羊毛罗纹 |
2.1.1 设备参数 |
2.1.2 组织结构 |
2.2 丝光羊毛小空气层面料 |
2.2.1 设备参数 |
2.2.2 组织结构 |
2.3 注意事项 |
3 染整工艺 |
3.1 染色前处理 |
3.2 丝光羊毛染色 |
3.2.1 多组分丝光羊毛针织面料染浅麻色 |
3.2.2 多组分丝光羊毛针织面料染深麻黑 |
a.染腈纶 |
b.促染剂低温染丝光羊毛 |
3.3 后整理工艺 |
3.3.1 弹力丝光羊毛罗纹面料 |
3.3.2 丝光羊毛小空气层面料 |
4 性能测试与分析 |
4.1 测试方法及表征指标 |
4.1.1 羊毛质量损失率 |
4.1.2 缩水率 |
4.1.3 耐摩擦色牢度 |
4.1.4 耐皂洗色牢度 |
4.1.5 自然质量 |
4.1.6 强力 |
4.1.7 手感 |
4.2 测试结果 |
4.2.1 质量损失率 |
4.2.2 染色后性能指标 |
5 结束语 |
(3)基于丝/毛纤维染色同色性及锦纶汗渍牢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酰胺类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
1.1.1 羊毛、蚕丝和锦纶的基本特征 |
1.1.2 羊毛、蚕丝和锦纶的结构和性能的共性特征 |
1.1.3 羊毛、蚕丝和锦纶的结构和性能的差异性特征 |
1.1.4 多组分纤维的发展和应用 |
1.2 酰胺类纤维的染色特征 |
1.2.1 羊毛、蚕丝和锦纶的染色原理的差异性 |
1.2.2 多组分复合纤维的染色现状 |
1.3 酰胺类纤维的染色牢度概况 |
1.3.1 生态纺织品对色牢度的要求 |
1.3.2 酸性染料对羊毛、蚕丝和锦纶织物的色牢度应用现状 |
1.3.3 其他染料对羊毛、蚕丝和锦纶织物的色牢度应用现状 |
1.3.4 改善酰胺类织物色牢度的方法 |
1.3.5 固色剂种类及性能 |
1.3.6 特种丙烯酸酯单体性能简介 |
1.4 本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1.1 织物 |
2.1.2 染料 |
2.1.3 化学助剂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丝光羊毛和绢丝纤维同色性探究染色工艺 |
2.2.2 浸渍整理工艺 |
2.2.3 浸轧整理工艺 |
2.2.4 常规固色剂固色工艺 |
2.3 测试方法 |
2.3.1 K/S值和颜色特征值测试 |
2.3.2 同色性能指标的测定 |
2.3.3 织物常规色牢度测试 |
第三章 绢丝和丝光羊毛纤维的染色同色性 |
3.1 引言 |
3.2 酸性染料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2.1 弱酸性蓝 6GM对绢丝/丝光羊毛同色性能的影响 |
3.2.2 不同种类酸性染料对绢丝/丝光羊毛同色性能的影响 |
3.2.3 绢丝/羊毛同色评价指标的建立 |
3.3 酸性染料染色新工艺及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3.1 染色工艺改进的预试验 |
3.3.2 苯甲酸钠浓度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3.3 苯甲醇浓度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3.4 匀染剂浓度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3.5 染色pH值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3.6 温度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3.7 染色保温时间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3.8 酸性染料染色新工艺小结 |
3.4 酸性染料染色新工艺的适应性及染色色牢度 |
3.4.1 酸性染料染色新工艺的染色性能 |
3.4.2 酸性染料染色新工艺与传统工艺颜色差异的比较 |
3.4.3 酸性染料染色新工艺的染色色牢度 |
3.5 聚丙烯酸对绢丝和丝光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善锦纶织物汗渍牢度的方法 |
4.1 引言 |
4.2 酸性染料染色的酰胺类纤维的色牢度 |
4.3 季铵盐型聚酰胺固色剂对酸性染料色牢度的影响 |
4.3.1 汗渍牢度剂对锦纶印花织物的色牢度的影响 |
4.3.2 汗渍牢度剂对锦纶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的影响 |
4.4 改进季铵盐型聚酰胺固色剂的方法及对酸性染料色牢度的影响 |
4.4.1 改进汗渍牢度剂对锦纶印花织物色牢度的影响 |
4.4.2 改进汗渍牢度剂对锦纶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的影响 |
4.5 基于季铵盐型聚酰胺固色剂的进一步改进 |
4.5.1 汗渍牢度剂和柔软剂的组合对锦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 |
4.5.2 汗渍牢度剂和增稠剂的组合及对锦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 |
4.5.3 季铵盐型聚酰胺固色剂的优化方案与常规阳离子固色剂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半精纺纱线品质的提高及其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半精纺技术的优势与创新 |
1.1 工艺流程缩短, 产品附加值提高 |
1.2 加工原料的适应性较强 |
1.3 能克服稀有动物纤维纺高支纱难点 |
1.4 多数采用先染色后纺纱工艺 |
1.5 原料丰富, 产品风格多样化 |
2 半精纺纱线的发展趋势 |
2.1 用多种天然纤维混纺开发色纺纱线 |
2.2 用高档稀有动物纤维开发混纺纱线 |
2.3 用各类新型纤维开发半精纺纱线 |
2.4 用半精纺技术开发功能性纱线 |
2.5 用纺纱新技术取得的初步成果 |
2.5.1 紧密纺纱技术 |
2.5.2 赛络纺纱技术 |
2.5.3 缆形纺纱技术 |
2.5.4 交叉纺纱技术 |
3 半精纺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
3.1 半精纺纱线的应用领域仍较狭隘 |
3.2 产品仍存在易起毛起球的缺陷 |
3.3 生产效率较低 |
3.4 采取措施 |
4 抓好关键技术, 提升纱线质量 |
4.1 把好原料染色质量关 |
4.2 把握好原料预处理与混和的技术关键 |
4.2.1 原料预处理 |
4.2.2 原料混和 |
4.3 优化梳理工艺 |
4.4 选配好并粗工序装备 |
4.5 应用新型纺纱技术 |
4.6 强化生产现场和环境条件管理 |
5 结语 |
(5)棉混纺新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混纺产品案例分析 |
1.1 棉与天然蛋白质纤维的高附加值混纺产品开发 |
1.1.1 混纺比的确定 |
1.1.2 染色 |
1.1.3 液氨整理 |
1.1.4 免烫整理 |
1.1.5 案例小结 |
1.2 棉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环保高端混纺产品开发 |
1.2.1 纺纱 |
1.2.2 染色 |
1.2.3 定形增加烧毛 |
1.2.4 成衣免烫整理 |
1.2.5 案例小结 |
1.3 环保再生棉混纺产品开发 |
1.3.1 纺织硬质废料分类 |
1.3.2 再生环保棉纤维 |
1.3.3 再生环保混纺纱 |
1.3.4 再生环保面料及产品 |
1.3.5 案例小结 |
2 混纺产品趋势展望 |
(6)Parster纤维混纺纱及针织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Parster纤维简介 |
1.1.1 产品规格 |
1.1.2 产品指标 |
1.1.3 应用范围 |
1.2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聚酯纤维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2 Parster纤维混纺纱的纺纱工艺 |
2.1 纱线设计 |
2.1.1 原料选择和混纺比例设计 |
2.1.2 纱线规格设计 |
2.1.3 纺纱工艺设计 |
2.2 原料性能指标 |
2.3 Parster纤维与羊毛混纺纱的粗纺工艺 |
2.3.1 工艺流程 |
2.3.2 和毛工序 |
2.3.3 梳毛工序 |
2.3.4 细纱工序 |
2.3.5 络并捻工序 |
2.4 Parster纤维混纺纱的半精纺工艺 |
2.4.1 工艺流程 |
2.4.2 染色工序 |
2.4.3 和毛工序 |
2.4.4 梳理工序 |
2.4.5 并条工序 |
2.4.6 粗纱工序 |
2.4.7 细纱工序 |
2.4.8 络筒工序 |
2.4.9 倍捻工序 |
2.5 本章小结 |
3 Parster纤维混纺纱的基本性能研究 |
3.1 混纺纱条干和疵点测试 |
3.2 混纺纱的拉伸性能测试 |
3.3 混纺纱的毛羽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4 Parster纤维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研究 |
4.1 针织物的试织 |
4.2 顶破性能测试 |
4.3 刚柔性能测试 |
4.4 悬垂性能测试 |
4.5 透气性能测试 |
4.6 透湿性能测试 |
4.7 保暖性能测试 |
4.8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研究 |
4.8.1 起毛起球过程 |
4.8.2 起毛起球测试方法 |
4.8.3 起毛起球评价方法 |
4.8.4 起毛起球影响因素 |
4.8.5 起毛起球改善方法 |
4.8.6 粗纺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 |
4.8.7 半精纺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 |
4.9 本章小结 |
5 Parster混纺针织物服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 |
5.1 服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 |
5.2 结果与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天丝毛绒混纺织物印花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试验材料及药品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印花工艺 |
1.3.1 工艺流程 |
1.3.2 工艺配方 |
1.3.3 印浆配制 |
1.4 测试方法与标准 |
1.4.1 K/S值测试 |
1.4.2 摩擦牢度测试 |
1.4.3 水洗牢度测试 |
1.4.4 汗渍牢度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染料选择 |
2.2 碱剂用量 |
2.3 释酸剂用量 |
2.4 蒸化时间 |
2.5 同色性比较 |
3 结论 |
(10)Outlast空调纤维开发智能调温毛衣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腈纶型Outlast空调纤维的性能 |
2 纺纱加工 |
2.1 纱线设计及加工 |
2.1.1 16.9tex×2 Outlast腈纶型空调纤维40%/丝光羊毛30%/天丝30%混纺股线的工艺流程 |
2.1.2 工艺技术要点 |
2.2 产品性能 |
3 染色加工 |
4 服装加工 |
5 结 语 |
四、浅谈丝光羊毛和天丝混纺纱同浴染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D]. 谭郭婷. 东华大学, 2021(09)
- [2]多组分丝光羊毛针织面料开发[J]. 黄小云,白蕊,陈林云,吴玉峰. 针织工业, 2017(10)
- [3]基于丝/毛纤维染色同色性及锦纶汗渍牢度的研究[D]. 秦俊霞. 苏州大学, 2016(01)
- [4]半精纺纱线品质的提高及其产品开发[J]. 章友鹤,赵连英,卢惠民,成建林,吴世华,祝晓东. 毛纺科技, 2013(12)
- [5]棉混纺新产品开发[J]. 何小东,宋均燕,张玉高. 纺织导报, 2013(03)
- [6]Parster纤维混纺纱及针织物性能研究[D]. 胡培培. 东华大学, 2012(07)
- [7]天丝毛绒混纺织物印花工艺研究[J]. 吴黎丽,高建云,王利平. 针织工业, 2011(05)
- [8]新型多组分纺织面料及染整概述[A]. 梅士英. 2011年全国针织染整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9]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及染整关键技术[A]. 梅士英,唐人成. 高技术纤维及其面料开发应用论坛论文集, 2010
- [10]Outlast空调纤维开发智能调温毛衣的实践[J]. 赵连英,董卫东,杜维强,吴世华. 现代纺织技术,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