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桂林农村信用社资金使用状况的调查及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伍金荣[1](2021)在《桂林市叠彩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黄聪颖[2](2020)在《商业银行信贷内控管理研究 ——以桂林银行为例》文中认为信贷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所以,大部分商业银行均需要承担其所带来的信贷风险。要想实效高效的运营管理,商业银行必须严格管控与规避信贷风险。而对信贷业务实行内控管理是商业银行严格管控与规避信贷风险的主要手段。这样一来,便可有效确保商业银行实现发展目标,进而迈入可持续发展的稳定道路。国内各大银行在运营的进程之中,遵循政策要求与积累管理经验,积极建设信贷业务的内控管理,然而,仍旧要解决与剖析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加以完善与优化,从而在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当中把握先机,与此同时,也可规避各类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扩大规模与赢得利润,这是商业银行运营发展的两大核心。然而,大部分商业银行往往忽视建设针对信贷业务的高效内控管理机制。部分员工在工作当中常常忽略规章制度,从而造成银行的经济损失。从中能够看出,为使得商业银行实现长期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成健全化的信贷业务内控管理体系。自成立以来,桂林银行在当地区域经济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并且银行的信贷规模正持续扩张,所以,针对桂林银行的信贷业务内控管理展开详细探究与分析,从而降低信贷风险,这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吸取国内与海外研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控管理的有关成果,运用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综述法,主要针对桂林银行的信贷业务实况展开深度剖析,研究其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及控制环境,以及信息与沟通,及其内部监督这五大方面,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信贷业务内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目前该行在信贷内控管理上存在信贷内控管理内容设计不合理、信贷内控管理审计形式化、信贷内控管理执行效果后续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最后针对该行信贷内控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信贷内控管理内容设计、提升信贷内控管理内审效率、完善信贷内控管理后续监督体系的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为桂林银行提供完善信贷业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一些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同类型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内控管理优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瀚文[3](2018)在《恭城县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科技手段仍相对滞后,出现高增产、高进口、高储备的“三高”现象,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大省也存在上述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迫在眉捷。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中心,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对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尝试以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具体以水果产业作为恭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根据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分析金融支持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影响,探讨和分析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成果,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意见。本文共分五个章节。开篇介绍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本文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阐述农业产业的属性;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的作用机理,总结金融对结构调整作用的理论依据,只有合理的金融结构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根据调研情况,介绍了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一本蓝图绘到底”取得的显着成果,分析该县在农业结构性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以小见大,指出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不相适应等问题。提纲挈领介绍了美国的农业政策以及金融创新特点,借鉴其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针对恭城农业供给侧结构的特点和农村金融创新的运行状况,洋为中用,补短板、填洼地,提出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建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筑巢引凤”打造引资环境,金融机构要支持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创新信贷机制,健全农贷保险,促进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综合运用,促进恭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后对本文创新与不足做了分析,并归纳强调了金融支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重要意义。
李泽平[4](2017)在《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扶贫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决定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扶贫,旅游扶贫的效果在学术与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是我国学者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总结。近年来,国家扶贫办、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推出金融支持我国旅游扶贫工作,而理论界金融支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研究滞后,实践中旅游扶贫地旅游企业资金需求来源问题需要相关研究提升。桂林是多民族共存地区,拥有众多民族村寨,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具有旅游扶贫基础。桂林民族村寨在国家至地方的金融支持下扶贫效果明显,尤其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内各民族村寨便得益于1999年便获得的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是深入研究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的供需问题的良好案例点。在赋权理论和农村金融供需理论指导下,文章先研究桂林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旅游扶贫发展基础条件,然后以大寨和平安寨为案例点,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问卷分析,研究桂林民族村寨旅游企业经营融资来源及金融实际需求情况,再分别从国家政策及财政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金融机构及民间金融角度对支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发展的金融资金供给支持措施进行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现有的对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政府应根据扶贫地旅游发展情况,改变传统扶贫资金投放方式,正确引导民间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问题主要因为桂林民族村寨处于农村贫困地区,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系影响下农村金融问题突出,旅游保险等保障性体系不健全;民族贫困地区旅游企业本身问题也导致其获得金融支持困难,主要是因为旅游企业担保抵押物品少,贫困地区旅游企业发展困难、融资困难等。文章从实际出发,以民族村寨为案例点研究旅游扶贫过程中的金融支持供需问题,理论上丰富了旅游扶贫中有关金融问题的研究,实践中期待为桂林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产业同时保护民族遗产文化,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能力、生活水平,为更好的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供理论支持。
张贵容[5](2015)在《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对于完善我国农业产业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经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更好地组织农产品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其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制度安排”,所以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培育十分必要。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弱质性以及市场外部激烈的竞争等都导致了政府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的必然性。但是由于政府观念偏差、扶持有限等原因,政府在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行为偏差。于是,如何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构成、如何正确分析政府行为出现的偏差和原因,如何政府行为界定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的适当行为,更好的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提升服务,成为了文章探讨的重点。文章借助文献调查法、演绎归纳法、个案研究法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围绕政府行行为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核心,以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为个案,系统分析了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政府行为的作用、表现、偏差及原因,并提出优化政府行为的路径。文章以辐射能力、资金发展能力、市场盈利能力以及品牌经营能力四大维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分析框架,首先对政府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进行相关理论的支持。其次,通过分析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的现实状况,明确桂林市政府参与其中的行为表现和行为偏差。文章从政府自身的角度出发,从观念保守、财政金融体系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以及品牌建设指导欠缺等方面分析了政府行为出现偏差的原因。最后,结合桂林市实际情况,从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落实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品牌化经营指导等方面提出优化政府行为的对策。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对政府行为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做了清晰的界定,既符合国家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也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价值。
易清艳[6](2014)在《桂林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的银行体系也得到了深入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因为其相对灵活的经营策略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桂林银行作为广西首家走出区外发展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截至2013年12月末,桂林银行及其控股的7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686.31亿元,同比增幅47.71%;贷款余额240.91亿元,同比增幅23.2%;实现利润13.24亿元,同比增幅43.45%;上缴各类税金5.76亿元,同比增幅97.33%;不良贷款率0.84%,拨备覆盖率328.92%;其他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良好银行”标准,并获得了“广西百强企业”、“广西优秀企业”、“最佳进步城市商业银行”等称号。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11年全球最大1000家银行”榜单中,桂林银行名列第975位,首次跻身全球银行业1000强,已经成为一家发展迅速、极具活力、拥有一定区域影响力且广受社会各界信赖的商业银行。但是,桂林银行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得到长远发展。因此,桂林银行必须深入思考,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规范与完善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认清与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本文以现代战略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大量关于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文献,运用SWOT分析法,对桂林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桂林银行的发展战略,以使桂林银行充分整合及利用现有资源,寻求生存与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银行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并为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张义斌[7](2011)在《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户外体验式培训作为教育培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成人教育与职场教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当今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提倡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正处于成长期阶段,存在发展速度过快、行业规范缺失、监管措施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自2005年,户外体验式培训进入桂林,随后与桂林的非学历教育产业、旅游产业等交织在了一起,发展势头日益迅猛。2009年底,桂林成为首个旅游改革实验城市,随之颁布各种政策的导向性,对于桂林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对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笔者在郑州和桂林的户外体验式培训行业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归纳和演绎等科研方法和PEST分析方法、SCP分析范式理论分析方法,对桂林体验式培训产业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以丰富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研究理论,指导产业发展实践,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在实际工作实践和文献资料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户外体验式培训相关理论缺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笔者通过梳理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鲜明的特点和主要内涵、辨析相关概念后,对户外体验式培训、户外体验式培训产品、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PETS分析方法从政治法律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文化环境(S)和技术环境(T)四个方面对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当前的宏观环境有利于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和技术环境方面。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政策法律方面,急需出台规范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同时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得出,桂林市场的户外体验式培训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从地缘上分析,桂林本地区的市场资源有限,只有仅仅抓住游客这个本地区以外的消费群体才能解决桂林体验式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再次,介绍了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并通过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范式,着重分析了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结构、行为、绩效。在产业结构方面,在市场竞争作用下争趋于合理化,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但是仍存在进出壁垒较低,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合理调控,引导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从政策角度规范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提升政策性进出壁垒。实现桂林优势资源向户外体验式培训产品转移,促进产品差异化,提升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品牌。在产业行为方面由于没有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监管,部分机构运营不规范行为给产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加强合理监督,引导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内从业机构的自律性,规范市场行为。吸引和培养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专业人才确保产业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绩效方面,因为目前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正处在成长期,利润较高,产业成长迅猛,但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竞争力脆弱等问题。市场绩效较低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现状问题的结症和根源,加强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和旅游产业、户外运动产业集群的联动,共同打造“户外天堂·桂林”这个强势品牌。
石焱[8](2009)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事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森林保险,从试点开始,经历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以后,再到目前新一轮的试点,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众多的研究人员及政策执行人员对森林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自从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业发展的活力迅速进发,各地日益重视通过发展森林保险降低林业风险,并尝试将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保险政策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风险,为我国森林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论文从分析森林保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入手,在研究森林保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及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制约森林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认真总结了发展森林保险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包括保险体制问题、保险公司、林农、政府三方利益博奕和有关法律问题,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森林保险供给不足的原因,对森林保险涉及的主体行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森林保险经营过程中,需要政府实施补贴政策,才能提高林农投保和保险公司经营的积极性。通过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开展森林保险工作的实践研究,了解林户的投保意愿、保险公司的承保意愿以及政府对森林保险发展扶持力度的具体情况,总结我国开展森林保险尚需解决的问题,林改后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后林农、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的变化。通过借鉴国外森林保险和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经验,提出了现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保险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实行“政府引导+共保经营”方式,兼顾“政府引导+互保合作”的运作机制,在供需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加大对森林保险的扶持力度是十分必要的,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共同对林农投保按品种、按比例给予保费补贴,减轻县级财政的负担。在保险原则上,我国现阶段政策性森林保险以“保造林育林的重置成本”和“保自然灾害损失”为原则开展。通过对森林保险的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森林保险事业发展的目标,给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森林保险发展所需建立的配套机制,提出了向林农提供保费补贴,向保险公司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再保险机制、森林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森林保险公司运营监管等政府支持的建议。同时也建议进一步探索创新森林保险的险种,拓宽多元化销售渠道,明确保险公司、林农、林业部门的职责,培养专业人才,在规范森林保险发展方面也给出了财务、组织和业务上的建议。
李孝辉[9](2009)在《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家界以旅游立市、旅游兴市,当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建市以来近20年的发展,张家界旅游产业得到快速成长,并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金融是张家界旅游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核心,以市场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的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广泛而有效率的信用活动和金融运行,通过金融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有效合作,以保障资本投入的持续增加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金融支持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制约和体制障碍,资金供给仍然不足,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管理机制、产品和业务创新等还难以及时跟进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等分析,结合实际探索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之路。本文在分析研究时综合运用了区域经济学、金融发展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采用了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以及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基于经济金融学相关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理论和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理论,作为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结合信贷市场、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和旅游保险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金融支持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计量统计软件,对金融支持与旅游产业发展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得出金融支持是旅游产业发展格兰杰原因的结论,并对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从地方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金融机构内生机制障碍、旅游企业外部金融风险突出以及融资渠道单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再次,在对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文的研究,从信贷市场、金融服务、资本市场以及旅游保险市场提出了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最后,结合基本思路提出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时,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旅游企业三方的主要配套政策和措施。
肖海秋,罗海英[10](2003)在《对桂林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农贷工作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二、对桂林农村信用社资金使用状况的调查及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桂林农村信用社资金使用状况的调查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商业银行信贷内控管理研究 ——以桂林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贷内控基本理论 |
2.1 信贷业务相关理论 |
2.2 内控管理基本理论 |
第3章 桂林银行信贷内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桂林银行概况 |
3.2 桂林银行信贷内控管理情况 |
3.3 桂林银行信贷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完善桂林银行信贷内控管理的对策 |
4.1 优化信贷内控管理内容设计 |
4.2 提升信贷内控管理内审效率 |
4.3 完善信贷内控管理后续监督体系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3)恭城县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依据、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1 论文选题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实证分析与逻辑分析结合 |
1.4.3 座谈会调研法 |
1.4.4 现场走访调研法 |
1.4.5 案例研究法 |
1.4.6 问卷调查研究法 |
1.4.7 结构分析法 |
1.4.8 观察调研法 |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作用机理及模式 |
2.1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与路径 |
2.1.1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
2.1.2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展望 |
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政策作用机理分析 |
2.2.1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作用 |
2.2.2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依据 |
2.3 金融支持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
2.3.1 信贷导向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
2.3.2 金融市场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风向标作用 |
2.3.3 金融政策协调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
2.4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模式 |
2.4.1 资本市场主导型 |
2.4.2 银行主导型 |
2.4.3 以银行导向为主,金融市场为辅助措施 |
第三章 恭城县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与问题 |
3.1 恭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金融的需求 |
3.1.1 恭城县概况 |
3.1.2 恭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
3.1.3 恭城县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3.2 恭城县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2.1 金融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
3.2.2 县金融在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困难 |
3.3 恭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 |
3.3.1 明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任务 |
3.3.2 以水果支柱产业为抓手,破局恭城农业产业调整 |
3.3.3 恭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四章 美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及经验借鉴 |
4.1 美国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经验概述 |
4.1.1 农业政策是引领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
4.1.2 美国农业发展历程和农业政策制订与贯彻协调俱进 |
4.2 发达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农业政策启示 |
4.2.1 农业发展需要政府给予充分的支持 |
4.2.2 农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匹配合理、有法可依 |
4.2.3 完善金融政策刻不容缓 |
第五章 金融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路径 |
5.1 地方政府应加大支持金融政策的力度 |
5.1.1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5.1.2 积极构建新型金融支撑体系,推动县域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
5.1.3 积极发展农村各类金融组织,建立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 |
5.2 优化投融资环境,确保农业投融资持久、高效运行 |
5.2.1 “筑巢引凤”建立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
5.2.2 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
5.2.3 高起点全方位谋划,加快制订金融发展方案 |
5.3 金融支持恭城县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 |
5.3.1 构建新型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
5.3.2 创新信贷产品及服务方式,探索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新途径 |
5.3.3 加强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
5.3.4 加强农业贷款保险产品的开发,增强农户贷款的抗风险能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进展与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民族村寨 |
2.1.2 旅游扶贫 |
2.1.3 金融支持 |
2.1.4 政策性金融支持 |
2.2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
2.2.1 国外乡村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
2.2.2 国内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
2.2.3 研究述评 |
2.3 旅游发展金融支持研究综述 |
2.3.1 国外旅游发展金融支持研究综述 |
2.3.2 国内旅游发展金融支持研究综述 |
2.3.3 研究述评 |
2.4 相关理论 |
2.4.1 赋权理论 |
2.4.2 农村金融供需理论 |
第3章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需求研究 |
3.1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及贫困情况 |
3.1.1 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情况 |
3.1.2 贫困状况变迁 |
3.2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需求研究 |
3.2.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
3.2.2 经营资金主要来源情况调查 |
3.2.3 信贷情况调查分析 |
3.2.4 金融支持供给感知与需求分析 |
第4章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供给研究 |
4.1 国家财政支持民族村寨发展 |
4.2 政策性金融支持 |
4.3 政策引导下的商业银行支持 |
4.4 民间金融支持 |
第5章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困境 |
5.1 金融机构支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困境 |
5.1.1 农村正规金融贷款利率较高 |
5.1.2 农村贷款“非农化”现象严重 |
5.2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困境 |
5.2.1 旅游发展担保抵押困境 |
5.2.2 民族村寨旅游企业旅游发展困境 |
5.3 政府金融支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困境 |
5.3.1 相关技术培训提供较少 |
5.3.2 旅游扶贫专项金融支持缺乏 |
第6章 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改进建议 |
6.1 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改进建议 |
6.1.1 改善农村金融 |
6.1.2 完善旅游保险 |
6.2 民族村寨旅游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改进建议 |
6.2.1 鼓励多元化融资方式 |
6.2.2 采取多元化发展方式 |
6.3 政府金融支持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相关建议 |
6.3.1 因地制宜采取金融支持措施 |
6.3.2 改变扶贫资金投放方式 |
6.3.3 提供旅游发展技术培训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现实意义 |
2. 理论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五) 文章可能的创新之处 |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2. 竞争力 |
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 |
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 公共物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
2. 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有效结合理论 |
三、政府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的必要性 |
(一)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效应需要政府加强宣传教育 |
(二)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投融资能力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
(三)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盈利能力需要政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
(四)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品牌能力需要政府规划引导 |
四、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现状分析 |
(一)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的现实状况 |
1.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情况 |
2.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状况分析 |
(二)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表现 |
1. 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影响范围 |
2. 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资金扶持政策 |
3. 逐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盈利环境 |
4. 搭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品牌推广平台 |
(三) 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偏差 |
1. 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 |
2. 财政扶持与融资政策不到位 |
3. 政府对农村市场环境改善力度较弱 |
4. 政府对品牌化经营指导不到位 |
五、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偏差的原因分析 |
(一) 政府受保守思想观念约束,服务意识淡薄 |
1.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认识不足 |
2. 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二) 政府财政与金融体系制度不完备 |
1. 政府支持制度体系不健全 |
2. 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滞后 |
(三) 农产品流通机制滞后 |
1. 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偏低 |
2. 市场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升级 |
3. 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流通效率低 |
4. 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流通不顺畅 |
(四) 政府品牌化经营意识薄弱,能力不足 |
六、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优化路径 |
(一) 全方位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能力 |
1. 树立正确认识,提高服务意识 |
2. 搭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平台 |
3. 搭建法律服务平台 |
4. 搭建合作共建平台 |
(二) 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投融资能力 |
1. 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
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三)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
1.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
2.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 |
(四) 全面推进品牌化经营指导,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品牌价值 |
1. 帮助正确定位招牌产品,推进品牌营销 |
2. 搭建品牌推广平台,加速品牌社会认知 |
七、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桂林银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二章 桂林银行发展情况分析 |
2.1 桂林银行发展考察 |
2.1.1 桂林银行的发展历史 |
2.1.2 桂林银行的发展现状 |
2.2 桂林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2.1 发展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性 |
2.2.2 产品创新与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相对落后 |
2.2.3 后台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
第三章 桂林银行战略环境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科技环境 |
3.1.5 竞争环境 |
3.2 桂林银行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
3.2.1 桂林银行运行机制 |
3.2.2 人力资源能力现状 |
3.2.3 财务状况 |
3.3 桂林银行未来发展的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第四章 桂林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
4.1 发展战略确定 |
4.1.1 定位与目标 |
4.1.2 战略选择 |
4.2 桂林银行未来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
4.2.1 桂林银行的社区银行发展策略 |
4.2.2 桂林银行网上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
4.2.3 桂林银行上市战略 |
4.3 桂林银行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条件 |
4.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4.3.2 加强科技建设 |
4.3.3 突出特色 |
4.3.4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
4.3.5 加强财务管理 |
4.3.6 建设企业文化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战略制定与实施不宜固化 |
5.1.2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特殊的地方经济金融环境 |
5.2 政策建议 |
5.2.1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要全面贴近百姓金融需求 |
5.2.2 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拓展要以服务客户为导向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研究对象 |
1.4.1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内的从业机构 |
1.4.2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品的消费者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2 研究方法 |
2 户外体验式培训发展历程介绍与相关概念界定 |
2.1 户外体验式培训模式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
2.1.1 OutwardBound是户外体验式培训模式最早起源 |
2.1.2 OutwardBound应用范围的扩大 |
2.1.3 相类似的教育培训模式 |
2.1.4 户外体验式培训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 |
2.2 户外体验式培训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
2.2.1 户外体验式培训相关概念的综述 |
2.2.2 户外体验式培训概念界定 |
2.2.3 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概念界定 |
3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环境现状分析 |
3.1 基于PEST分析模型下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
3.1.2 经济人口环境 |
3.1.3 社会文化因素 |
3.1.4 技术因素 |
3.2 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消费市场分析 |
3.2.1 基于单位性质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主要客户资源分析 |
3.2.2 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消费者参与培训目的分析 |
3.2.3 桂林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消费者客户来源地分析 |
4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现状SCP范式分析 |
4.1 SCP分析范式的理论概述 |
4.2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概述 |
4.2.1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历程 |
4.2.2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现状 |
4.3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现状SCP范式分析 |
4.3.1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市场结构(Structure)分析 |
4.3.2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市场行为(Conduct)分析 |
4.3.3 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 |
5 促进与优化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建议与对策 |
5.1 政府加强合理调控,引导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发展 |
5.1.1 从政策角度规范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提升政策性进出壁垒 |
5.1.2 实现桂林自然资源优势向户外体验式培训产品优势的转化 |
5.1.3 促进与户外体验式培训相关产业集群的联动 |
5.1.4 鼓励创新、加强对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专业人才培养 |
5.2 规范企业行为,改善产业绩效 |
5.2.1 产业的自律性影响着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健康发展 |
5.2.2 增强户外体验式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
5.2.3 促进使客户价值最大化,增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 |
5.2.4 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企业品牌形象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读研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8)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事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关于森林保险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森林保险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森林保险的理论基础 |
2.1 保险的概述 |
2.1.1 保险的概念 |
2.1.2 保险的要素 |
2.1.2.1 可保风险 |
2.1.2.2 多数人的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
2.1.2.3 费率的合理厘定 |
2.1.2.4 保险基金的建立 |
2.1.2.5 订立保险合同 |
2.1.3 保险的特点 |
2.1.4 保险的职能 |
2.1.5 保险的分类 |
2.2 森林及森林保险的内涵 |
2.2.1 森林的概念及特点 |
2.2.2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
2.2.3 森林灾害及危害 |
2.2.4 森林保险及森林保险事业的内涵 |
2.2.5 森林保险的形式 |
2.2.6 森林保险的特点 |
2.2.7 发展森林保险对林业的影响 |
2.3 森林保险的相关基础理论 |
2.3.1 风险与概率理论 |
2.3.1.1 风险的基本概念 |
2.3.1.2 风险的基本要素 |
2.3.1.3 风险的种类 |
2.3.1.4 风险的成本 |
2.3.1.5 风险管理 |
2.3.1.6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
2.3.2 公共物品理论 |
2.3.3 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 |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5 博弈论 |
2.3.6 公共财政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森林保险演变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森林保险的演变过程 |
3.2 森林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1 林农对森林保险投保的有效需求不足 |
3.2.2 森林保险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 |
3.2.3 宏观环境制约森林保险发展 |
3.2.4 小结 |
3.3 森林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
3.3.1 林农对森林保险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
3.3.2 森林保险产品供给不足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
3.3.3 森林保险市场萎缩的原因分析 |
3.3.3.1 逆向选择问题 |
3.3.3.2 道德风险问题 |
3.3.3.3 森林保险过程中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
3.3.4 小结 |
3.4 森林保险发展面临的变革 |
3.4.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刺激了林农对森林保险的需求 |
3.4.2 林业金融政策配套要求森林保险 |
3.4.3 自然灾害频发提高森林保险主体的认识 |
3.4.4 宏观环境改善,促进森林保险的发展 |
3.5 本章小结 |
4 世界森林保险发展及借鉴 |
4.1 世界森林保险模式 |
4.1.1 日本模式 |
4.1.2 瑞典模式 |
4.1.3 芬兰模式 |
4.1.4 美国模式 |
4.2 国外森林保险发展经验小结 |
4.3 国外森林保险的借鉴及启示 |
4.4 本章小节 |
5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实践探析 |
5.1 福建省 |
5.1.1 福建省灾害发生情况及林业经营的主要风险 |
5.1.2 森林保险开展的具体形式及保险方案 |
5.1.3 投保情况 |
5.1.4 主要经验与做法 |
5.2 江西省 |
5.2.1 江西省灾害发生情况及林业经营的主要风险 |
5.2.2 江西省开展森林保险的具体做法 |
5.2.3 江西省开展森林保险值得借鉴的案例 |
5.2.4 江西省值得借鉴的作法 |
5.3 湖南省 |
5.3.1 湖南省灾害发生情况及林业经营的主要风险 |
5.3.2 森林保险开展的具体形式及做法 |
5.3.3 湖南省森林保险近几年的投保赔付情况 |
5.3.4 湖南省开展森林保险分析 |
5.4 案例总结分析 |
5.4.1 林农投保意愿分析 |
5.4.2 保险公司承保意愿分析 |
5.4.3 政府对森林保险发展的扶持力度分析 |
5.5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
5.6 南方集体林区开展森林保险后的变化 |
5.7 本章小结 |
6 农业保险分析及借鉴 |
6.1 农业保险的内涵及特点 |
6.1.1 农业保险的内涵 |
6.1.2 农业保险的特点 |
6.2 农业保险模式分析 |
6.3 农业保险的借鉴及启示 |
6.4 本章小结 |
7 构建南方集体林区政策性森林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
7.1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7.1.1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是必然选择 |
7.1.2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性质 |
7.1.3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指导思想 |
7.1.4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基本原则 |
7.2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模式选择 |
7.2.1 由政府组织的经营模式 |
7.2.2 政府支持下的林业互助合作社经营模式 |
7.2.3 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
7.3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基本体系 |
7.4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基本内容 |
7.4.1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对象 |
7.4.2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保险责任 |
7.4.3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保险金额的确定 |
7.4.4 政策性森林保险费率及优惠 |
7.4.5 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保险期限及保费补贴 |
7.4.6 政策性森林保险赔付及免赔的设定 |
7.5 发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
7.6 本章小结 |
8 促进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事业发展的对策 |
8.1 明确森林保险事业发展的目标 |
8.2 建立相应配套机制 |
8.2.1 加快森林保险立法 |
8.2.2 建立林业巨灾分摊机制 |
8.2.3 尽快建立权威的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 |
8.2.4 加快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规范森林资源流转 |
8.3 完善财政支持森林保险的建议 |
8.3.1 向林农提供保费补贴 |
8.3.2 向保险公司提供支持 |
8.3.3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
8.4 规范森林保险业务 |
8.4.1 财务方面 |
8.4.2 组织方面 |
8.4.3 业务方面 |
8.5 加强森林保险的营销 |
8.5.1 探索创新森林保险的险种 |
8.5.2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的渠道,开展网络保险 |
8.5.3 加强森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推进林农的文化素质建设 |
8.5.4 建立对森林保险科研资助政策 |
8.6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主要成果目录清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9)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关系研究 |
1.2.2 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
1.2.3 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理论基础 |
2.1 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2.1.1 旅游产业基本内涵及特征 |
2.1.2 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
2.2 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2.2.1 旅游产业与金融支持的基本关系 |
2.2.2 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
2.2.3 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
第3章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现实状况分析 |
3.1 金融对旅游产业发展支持的基本情况分析 |
3.1.1 银行机构信贷支持状况 |
3.1.2 银行机构金融服务状况 |
3.1.3 资本市场和旅游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
3.2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信贷支持的实证分析 |
3.2.1 协整检验与因果关系分析原理 |
3.2.2 变量指标选取 |
3.2.3 数据实证检验 |
3.2.4 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效果分析 |
3.3 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分析 |
3.3.1 金融机构内生机制制约分析 |
3.3.2 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制约分析 |
3.3.3 旅游企业外部金融风险制约分析 |
3.3.4 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制约分析 |
第4章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 |
4.1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
4.1.1 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政策分析 |
4.1.2 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分析 |
4.2 信贷市场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
4.2.1 信贷支持旅游企业的目标和重点 |
4.2.2 旅游产业信贷支持的融资渠道 |
4.3 资本市场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
4.3.1 资本市场的筹资功能 |
4.3.2 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 |
4.3.3 融资形式的选择 |
4.4 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 |
4.4.1 旅游银行卡业务 |
4.4.2 旅游金融服务功能 |
4.5 旅游保险市场发展的思路 |
4.5.1 旅游保险产品体系和销售渠道 |
4.5.2 旅游保险服务 |
第5章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
5.1 外部金融环境建设 |
5.1.1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
5.1.2 金融服务环境优化 |
5.1.3 旅游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建立 |
5.1.4 政银企融资平台的搭建 |
5.1.5 旅游保险政策支持 |
5.2 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
5.2.1 旅游财政资金的筹集 |
5.2.2 财税优惠政策的使用 |
5.3 金融机构配套政策和措施 |
5.3.1 银行机构组织体系的完善 |
5.3.2 银行金融制度安排 |
5.3.3 合理控制信贷风险 |
5.4 旅游企业的自身优化 |
5.4.1 企业组织形态的优化 |
5.4.2 信用理念的树立 |
5.4.3 信息透明机制建设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论文创新之处 |
6.3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实证分析相关数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对桂林农村信用社资金使用状况的调查及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林市叠彩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发展研究[D]. 伍金荣. 广西大学, 2021
- [2]商业银行信贷内控管理研究 ——以桂林银行为例[D]. 黄聪颖. 长江大学, 2020(02)
- [3]恭城县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D]. 郭瀚文. 广西大学, 2018(12)
- [4]桂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金融支持研究[D]. 李泽平.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5]桂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竞争力培育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张贵容.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5)
- [6]桂林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 易清艳. 广西大学, 2014(02)
- [7]桂林市户外体验式培训产业的发展研究[D]. 张义斌.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5)
- [8]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保险事业发展对策研究[D]. 石焱.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0)
- [9]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李孝辉. 中南大学, 2009(04)
- [10]对桂林农村信用社推广小额农贷工作的调查[J]. 肖海秋,罗海英. 广西金融研究,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