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与杜牧的调研报告

池州与杜牧的调研报告

问:杜牧为什么被贬到池州
  1. 答:被贬到池州任职是因为受当时宰相的排挤。杜牧左迁到池州后,在清明时节得知自己的故人程氏隐居于时,杜牧便打马过去寻找,由此写下千古绝唱《清明》。
    《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问:清明的作者为什么被贬到池州任职清明的作者为什么被贬清明的作者
  1. 答:《清明》的作者是杜牧,被贬到池州任职的原因是:受到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森衫如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塌瞎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个人作品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此启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从日本枫山官库藏本影摹的本子。此二本均可谓善本。通行本则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
问:清明的作者为什么被贬到池州
  1. 答:唐宣宗于公元846年即位后,将李党尽数贬谪,牛党得势。公元848年,45岁的杜牧在属于“牛党”的宰相周墀帮助下,从睦州返回京城,任司勋员外郎,后转任吏部员外郎。但杜牧依然没有被重用。
    杜牧多次以工资太低不能养家为理由,提出想去杭州或者湖州任职。现在学者专家多不认同杜牧的真正理由是工资太低,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他的政见与牛党不和,不被重用有关系,另外已经在下面做过刺史的杜牧,可能更愿意去做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地方官,不愿掺杂在政治斗争中,更愿意去真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公元850年,47岁的杜牧出任湖州刺史。
    那么杜牧为什么提出来非要去杭州、湖州任职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杜牧在扬州时,流连于青楼之间,听说湖州美女很多,就去湖州游玩,结果看上了一个仅有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就对对方父母说,我十年后必来湖州当郡守,那时我再娶她,如果不来,你就正常嫁给别人,还付了贵重的聘礼。此时已经过了十年,杜牧急着要实现诺言,所以力争到湖州任职。可真到了湖州任职后,小姑娘已经嫁与他人,且生了孩子。杜牧找其父母理论,对方说已经过了十年的约期。杜牧也没有办法,为此还写下了一首诗《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池州与杜牧的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