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龙开莲,荣新军,张锐,刘少锋,樊孝萍[1](2021)在《湖北省现阶段杨树栽培的瓶颈问题及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湖北省是我国南方型美洲黑杨的主要栽培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杨树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富民产业。本文简述了湖北省杨树栽培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湖北省在杨树苗木培育及育种、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积极性减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湖北省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2020)在《大叶白蜡育苗技术规程》文中研究说明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左蓉花[3](2019)在《苗圃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文中研究指明苗圃在培育苗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到病虫害的威胁,苗圃中的苗木,多半处于幼苗的生长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有限,一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会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和成活。所以,苗圃中苗木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苗圃内苗木的正常生长,保证苗圃中苗木的质量,减少经济损失。通过对苗圃苗木病虫害的特点介绍,阐述了苗圃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并提出了苗圃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苏明[4](2018)在《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叶子花属苗木质量分级的研究》文中认为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 Comm.ex Juss.)苗木目前成为华南地区城市天桥绿化的主要绿化材料。根据文献分析法和行业统计调查法,得出叶子花属苗木质量主要从花、叶、形态、使用价值这4个要素进行分析,具体是以叶子花苞片的颜色、叶子花花苞的数量、叶子花的花期、叶子花苞片的大小、苗木叶片的色泽、苗木叶片的数量、苗木叶片的大小、叶片存活时间、枝条数量、枝条长度、高度、冠幅、地径、市场现状、品种稀有度这15个指标作为苗木质量评价依据。通过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建立叶子花苗木质量多层次分析模型(模型根据5个叶子花品种、15个质量指标、4个要素构成),并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叶子花苗木多层次分析模型中各要素质量指标的权重Wi,权重越大,对质量的影响越大。通过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出以下结果:(1)叶子花苗木质量的四大要素重要度排序为:形态>叶>使用价值>花。(2)叶子花苗木花的相关质量指标权重排序为:花苞数量>花期>花苞颜色>苞片大小。(3)叶子花苗木叶的相关质量指标权重排序为:叶片存活时间>叶片数量>叶片大小>叶片色泽。(4)叶子花苗木形态的相关质量指标权重排序为:枝条数量>冠幅>地径>高度>枝条长度。(5)叶子花苗木使用价值的相关指标权重排序为:市场状况=品种稀有度。(6)叶子花苗木15个质量指标权重排序为:枝条数量>冠幅>地径>叶片存活时间>高度>叶片数量>枝条长度>品种稀有度>花期>市场现状>花苞数量>叶片大小>叶片色泽>花苞颜色>苞片大小。任何品种的叶子花属苗木必须满足其质量检验规则。根据以上权重排序,在实际工程中,将叶子花属苗木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苗木:如果检测苗木有95%的苗木符合该品种的一级苗木质量指标,且剩余5%苗木满足二级苗木质量指标,则判定该苗木为一级苗木。二级苗木:如果所测苗木有95%的苗木符合该品种的二级苗木质量指标,且剩余5%苗木满足三级苗木质量指标,则判定该苗木为二级苗木。三级苗木:如果检测苗木有95%的苗木符合该品种的三级苗木质量指标,且其余5%满足苗木基本要求中的规定,则判定为三级苗木。以上一级、二级、三级叶子花属苗木的枝条数量、地径、高度、冠幅、叶片5大指标必须达到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要求。
许昌市人民政府[5](2018)在《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文中提出许政[2018]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8]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省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
殷世忠[6](2017)在《广东省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好地了解罗定市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更准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以及发生程度,我们对罗定市进行了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对新发现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通过调查总结分析了罗定市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种类,为正确的预测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共调查鉴定林业有害生物和天敌共计71科169种,其中林业有害昆虫57科139种,病害6科6种,杂草4科4种,天敌昆虫4科20种。其中4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扶桑棉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5种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其中害虫3种: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La Salle。有害植物2种: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innaeus、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innaeus。发现其他林业有害生物140种,其中害虫共计133种、病害共计6种、有害植物1种;发现天敌昆虫20种。对四种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结果发现扶桑棉粉蚧的风险指数R值为2.14、双钩异翅长蠹的风险指数R值为2.11、红火蚁的风险指数R值为2.15、薇甘菊的风险指数R值为2.04,此四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均为高度危险种类。对罗定市林业有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和完善了罗定市的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并为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平衡以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凡勇[7](2016)在《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森林保护学科自20世纪初萌芽,经过1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的今天,回顾过去110多年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且对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老一辈学者们积累了丰富的本底资料,但是,尚未有人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将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通过书籍、期刊、网络、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与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和科学研究相关的文献和史料。作者利用历史与逻辑、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文献、史料、访谈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每个时期学科的特点,作者把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1949年以前)、形成期(1950-1976年)、发展期(1977-1999年)和完善期(2000-今)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学科的历史沿革、科学研究进展、教材和专着、重大科技成果、政府部门颁布的法律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经过110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保护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到今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学科定位日益清晰、学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科学研究成效显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合作得到加强等,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森林保护专门人才,产出了一大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用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国土生态安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研究,发现了学科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促进学科发展的5条政策建议、5个发展方向以及12个重点研究领域,对于我国森林保护学科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张大磊[8](2015)在《分析如何完善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苗圃育苗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只运用单一治理方式不能满足病虫害的防治与根除,因此,需要研究多种病虫害的控制措施,以适应多种形式的病虫害问题。苗圃是孕育苗木的主要部分。不仅承担着养育苗木的责任,还必须为苗木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的生长环境。为了培育出优良的苗木,做好苗木的生长安全与健康,必须对苗圃进行进一步的维护。首先,必须加强苗圃病虫害防治措施,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研究,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预防,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灾害的预防。在苗圃的病虫害防治中,无检疫对象苗圃的建立尤为重要,不仅能够给苗木提供一个优良、安全的生长环境,还能够有效防治病虫灾害的侵入,为保护苗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预防措施。
金绍玉[9](2013)在《完善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苗圃作为苗木的生产基地,担负着为国家、为人民提供优质、健康的苗木的任务。为了保护苗木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加强苗圃的病虫害防治。而在苗圃的病虫害防治中,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可谓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拟从苗圃病虫害控制的重要性、当前苗圃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以及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控制的措施3个角度出发,对此课题进行简要分析。
严希权[10](2013)在《桉树焦枯病综合防治措施》文中指出介绍了桉树焦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提高造林质量、合理施肥、加强抚育管理等,为有效控制桉树焦枯病的危害提供技术指导。
二、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湖北省现阶段杨树栽培的瓶颈问题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北省杨树栽培历史及现状 |
2 湖北省杨树栽培主要存在的瓶颈问题 |
2.1 苗木培育及育种问题 |
2.1.1 不按规程育苗,苗木品质退化 |
2.1.2 苗木市场品种混杂,质量良莠不齐 |
2.1.3 新品种选育难,更新换代慢 |
2.2 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问题 |
2.2.1 缺乏定向培育概念,造林密度不科学 |
2.2.2抚育管理粗放,林分生产力低 |
2.3 病虫害防治问题 |
2.3.1 忽略品种抗性,单一品种(品系)营林 |
2.3.2 树种单一,杨树纯林面积过大 |
2.3.3 检疫执法力度不够,执法难度大 |
2.4 杨树栽植积极性减弱问题 |
2.4.1 政策导向不明确,政府、林农对于杨树栽植陷两难境地 |
2.4.2 木材市场低迷,林农种植杨树积极性减弱 |
3 关于湖北省杨树栽培问题的思考 |
3.1 关于苗木培育及育种方面 |
3.1.1 按规程育苗,加强苗圃管理及更新复壮 |
3.1.2 加强种苗源头管理,规范杨树苗木市场秩序 |
3.1.3 加大引种选育及推广,加速杨树品种更新换代 |
3.2 关于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方面 |
3.2.1 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抓牢定向培育的基础 |
3.2.2 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 |
3.3 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 |
3.3.1 营林措施 |
3.3.2 检疫措施 |
3.3.3 防治措施 |
3.4 关于提高林农杨树栽植积极性方面 |
(2)大叶白蜡育苗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苗圃地选择与建立 |
4.1 苗圃地选择 |
4.2 苗圃地规划 |
4.3 土壤管理 |
4.3.1 整地 |
4.3.2 土壤消毒 |
4.3.3 作床 |
5 播种育苗 |
5.1 采种 |
5.2 种子处理 |
5.3 播种 |
5.3.1 播种时间 |
5.3.2 播种方法 |
5.3.3 播种量 |
5.4 苗期管理 |
5.4.1 撤除覆盖物和遮阴 |
5.4.2 间苗和定苗 |
5.4.3 灌溉浇水 |
5.4.4 除草和松土 |
5.4.5 施肥 |
5.4.6 病虫害防治 |
5.4.7 断根 |
6 移植育苗 |
6.1 移植苗选择和移植时间 |
7 苗木出圃 |
7.1 起苗 |
7.2 分级 |
7.3 包装及运输 |
7.4 假植 |
8 档案管理 |
8.1 档案内容 |
8.2 档案保存 |
附录A(规范性附录) |
附录B(规范性附录) |
(3)苗圃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苗圃苗木病虫害的特点 |
1.1 部分病虫害不易被发现 |
1.2 病虫害繁殖能力强, 苗木传染迅速 |
1.3 受害损失难以控制 |
2 苗圃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 |
2.1 缺乏对病虫害的了解 |
2.2 病虫害的预防措施有待加强 |
2.3 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单一 |
3 苗圃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
3.1 保持良好生长环境 |
3.2 管理科学全面 |
3.3 生物防治措施 |
3.4 物理防治措施 |
3.5 化学防治措施 |
4 结语 |
(4)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叶子花属苗木质量分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或符号表 |
1 前言 |
1.1 叶子花属植物的简介 |
1.1.1 叶子花属植物的分类 |
1.1.2 叶子花属植物的特点 |
1.2 叶子花属植物的应用 |
1.2.1 公共绿化 |
1.2.2 家庭园艺 |
1.3 苗木质量标准现状 |
1.3.1 国内叶子花属苗木质量分级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外叶子花属苗木质量分级的研究现状 |
1.4 叶子花属苗木质量分级的必要性 |
2 材料 |
2.1 品种的选择 |
2.1.1 材料和地点 |
3 研究方法 |
3.1 调查方法 |
3.2 测量方法 |
3.3 层次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调查与测量结果 |
4.1.1 叶子花属苗木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
4.1.2 叶子花属苗木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测量结果 |
4.2 层次分析结果 |
4.2.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
4.2.2 计算判断矩阵 |
4.3 质量分级结果 |
4.3.1 叶子花属苗木质量检验规则及分级 |
4.3.2 紫花三角梅苗木质量分级表 |
4.3.3 水红三角梅苗木质量分级表 |
4.3.4 樱花三角梅苗木质量分级表 |
5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6)广东省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林业有害生物定义 |
1.1.2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 |
1.1.3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工作的意义 |
1.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
1.3 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 |
1.3.1 罗定市林业基本情况 |
1.3.2 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分析 |
1.4 本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
1.4.1 本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
1.4.2 本调查的内容 |
1.4.3 本调查的基本思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范围和对象 |
2.2 调查基本方法 |
2.2.1 野外调查 |
2.2.2 辅助调查 |
2.2.3 其他调查 |
2.2.3.1 木材有害生物调查 |
2.2.3.2 种实、果品和花卉有害生物调查 |
2.2.3.3 苗圃(花圃)有害生物调查 |
2.2.4 标本采集 |
2.2.5 影像拍摄 |
2.2.6 室内整理 |
2.2.6.1 标本鉴定 |
2.2.6.2 标本和影像整理 |
2.2.6.3 数据整理 |
2.2.6.4 风险评估 |
2.3 调查工具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完成情况 |
3.2 罗定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
3.2.1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
3.2.1.1 扶桑棉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图 1) |
3.2.1.2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 Buren(图 2) |
3.2.1.3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图 3) |
3.2.1.4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图 4) |
3.2.2 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 |
3.2.2.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图 5) |
3.2.2.2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图 6) |
3.2.2.3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La Salle(图 7) |
3.2.2.4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innaeus(图 8) |
3.2.2.5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innaeus(图 9) |
3.2.3 其他林业有害生物 |
3.3 罗定市重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
3.3.1 扶桑棉粉蚧的风险评估 |
3.3.2 红火蚁的风险评估 |
3.3.3 双钩异翅长蠹的风险评估 |
3.3.4 薇甘菊的风险评估 |
3.4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 |
3.4.1 自然原因 |
3.4.2 人为原因 |
3.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
3.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 |
3.5.2 遵循自然规律,培育健康森林 |
3.5.3 加强检疫,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
3.5.4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 |
3.5.5 加强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
3.5.6 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
3.5.7 以生物防治为重点,降低农药的使用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几个定义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2 研究目标 |
1.2.3 主要研究内容 |
1.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
1.4.2 专家访谈法 |
1.4.3 综合分析法 第二章 萌芽期(1949年前) |
2.1 历史沿革 |
2.1.1 我国古代对资源昆虫的利用 |
2.1.2 我国古代对害虫的防治 |
2.1.3 我国近代昆虫学的兴起 |
2.1.4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萌芽 |
2.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
2.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
2.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
2.2.3 教材和专着 |
2.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
2.3.1 国立中央大学 |
2.3.2 江苏昆虫局 |
2.3.3 上海商检局 |
2.3.4 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 |
2.3.5 中央林业实验所 |
2.4 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形成期(1950-1976年) |
3.1 历史沿革 |
3.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
3.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
3.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
3.2.3 教材及专着 |
3.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
3.3.1 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 |
3.3.2 中国森林病虫通讯 |
3.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3.5.1 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
3.5.2 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完善 |
3.5.3 科学研究系统深入 |
3.5.4 防治理念由化学防治向综合治理转变 第四章 发展期(1977-1999年) |
4.1 历史沿革 |
4.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
4.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
4.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
4.2.3 教材及专着 |
4.2.4 重大科技成果 |
4.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
4.3.1 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 |
4.3.2 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 |
4.3.3 森林保护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
4.3.4 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
4.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4.5.1 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
4.5.2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
4.5.3 国际交流得到加强 |
4.5.4 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
4.5.5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第五章 完善期(2000至今) |
5.1 历史沿革 |
5.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
5.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
5.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
5.2.3 教材及专着 |
5.2.4 重大科技成果 |
5.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
5.3.1 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 |
5.3.2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3.3 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5.3.4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
5.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5.5.1 科研成果产出丰硕 |
5.5.2 教学体系日趋完善 |
5.5.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 |
5.5.4 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广泛 |
5.5.5 人才培养成效显着 第六章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
6.1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取得的主要成绩 |
6.1.1 学科定位日益清晰 |
6.1.2 学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
6.1.3 科学研究成效显着 |
6.1.4 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
6.1.5 国际合作得到加强 |
6.2 我国当代森林保护学科的研究特征 |
6.2.1 研究目标紧扣国家需求 |
6.2.2 研究对象从病原或害虫个体到整个生态系统 |
6.2.3 研究尺度从基因、细胞至全球 |
6.2.4 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融合 |
6.2.5 防控理念与时俱进 |
6.3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迅速发展的原因 |
6.3.1 国家的高度重视 |
6.3.2 林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
6.3.3 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 |
6.3.4 交叉学科和通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
6.3.5 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引入 |
6.4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6.4.1 基础研究力量薄弱 |
6.4.2 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
6.4.3 创新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
6.4.4 国际合作交流有待加强 |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学科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发展方向建议 |
7.1 促进森林保护学科发展的政策建议 |
7.1.1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 |
7.1.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
7.1.3 强化基础研究 |
7.1.4 凝练学科方向 |
7.1.5 追踪国际前沿 |
7.2 森林保护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
7.2.1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
7.2.2 多学科交叉融合 |
7.2.3 重大森林病虫害自我调控机理 |
7.2.4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 |
7.2.5 重大森林病虫害人为调控措施 |
7.3 森林保护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建议 |
7.3.1 基础研究方面 |
7.3.2 应用研究方面 |
7.4 结论与讨论 |
7.4.1 结论 |
7.4.2 讨论 |
7.5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
(9)完善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苗圃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
2 当前我国苗圃病虫害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
3 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
4 结语 |
(10)桉树焦枯病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技术防治 |
1.1 选用良种培育壮苗 |
1.1.1 选好圃地 |
1.1.2 加强圃地管理 |
1.2 提高造林质量 |
1.2.1 选择合适的山场 |
1.2.2 整地 |
1.2.3 造林 |
1.3 合理施肥 |
1.4 精心抚育 |
2 化学防治 |
3 森林植物检疫 |
3.1 实施检疫准入制度 |
3.2 建立无检疫对象苗圃 |
3.2.1 圃地选择 |
3.2.2 种苗来源 |
3.2.3 有害生物调查 |
3.2.4 设立兼职检疫员 |
3.2.5 档案管理 |
3.3 设置检疫对象隔离带 |
4 选育抗病品种 |
四、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现阶段杨树栽培的瓶颈问题及思考[J]. 龙开莲,荣新军,张锐,刘少锋,樊孝萍. 湖北林业科技, 2021(02)
- [2]大叶白蜡育苗技术规程[J].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新疆林业, 2020(04)
- [3]苗圃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J]. 左蓉花. 林业科技情报, 2019(03)
- [4]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叶子花属苗木质量分级的研究[D]. 苏明.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J]. 许昌市人民政府. 许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6)
- [6]广东省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D]. 殷世忠.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D]. 曾凡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02)
- [8]分析如何完善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J]. 张大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08)
- [9]完善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措施[J]. 金绍玉. 现代园艺, 2013(12)
- [10]桉树焦枯病综合防治措施[J]. 严希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