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论文文献综述)
成瑞雪[1](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索南邓登[2](2020)在《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及其产业强劲发展,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越来越多的藏药材面临濒临灭绝的严峻现状。开展野生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并进行系统管理,是藏医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论文以野生濒危藏药材掌裂兰植物为典型案例,沿着―致危因素识别-濒危资源评价-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路径,采用文献梳理、理论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掌裂兰植物致危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濒危藏药生态适宜平衡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濒危藏药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路径模型。论文主要工作包括:第一,针对藏药资源的自然致危因素和适宜性问题,对青藏高原区域内掌裂兰分布点和样地进行生境特征、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调查。研究发现,掌裂兰具有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喜潮湿环境,抗寒旱能力弱等特征。提取掌裂兰分布区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内掌裂兰适宜区总面积达30 700km2,其中河南县、泽库县、久治县和班玛县为主要适宜地,面积约为12 454 km2。构建了生态适宜面积平衡模型,为中藏药产业发展和规划种植奠定了基础,对藏药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二,针对掌裂兰致危性的人为因素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全面分析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主要医疗机构资源的需求状况,提出保护意识淡薄、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草地鼠害和旅游等活动为主要的致危因素。第三,依据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从濒危性、遗传多样性、植物价值、管理利用等方面,构建了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8个评价指标层和14个评价因素层。最后,基于致危自然及人为因素识别、评价体系、系统管理的过程对可持续利用能力提升的研究假设,通过353份调查问卷,使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提出应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加强濒危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生境调查,开展适宜种植区和规范化人工种植,建立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濒危藏药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市场监管。以政府为治理主体,对致危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濒危藏药资源危机的路径。本文针对构建濒危藏药资源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孙建强[3](2019)在《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经济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消费方式随之产生转化,对健康的关注日益突显,健康服务需求也不断上升,以放松身心、养生保健为内容的健康旅游受到人们的欢迎。地处我国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由于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环境独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地热温泉、高原冰川、林地河谷、民俗风情等地域色彩鲜明,其中藏医药文化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特色资源,与其他各类资源相互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功能多样的健康养生旅游服务项目。近年来,西藏的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向产业优势转变,开发出藏医药业、旅游业和特色食品类等特色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实现创新协同发展理念,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区已经将发展和继承藏医药文化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藏医药文化旅游项目逐渐受到瞩目。本文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研究背景,将体验经济学理论、区域和空间理论、全域旅游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结合西藏拉萨、那区等地调研的前提下,系统梳理了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资源、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利用状况,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咨询相关领域专家,为提出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打下基础。在研究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时,总结出目前发展阶段存在的各种不足,包括资源融合度不高、产业间合作不深入、品牌优势不明显、宣传力度不够、基础设施欠缺等。又结合问卷调查,对游客的旅游目的和意愿进行研究,分析游客偏好。根据西藏各地区特色优势资源和发展前景,创新发展模式,本文提出整合特色优势,对旅游产品进行主题定位,增加藏医药文化旅游服务项目的发展思路。最后,文章从发挥政府职能、深化产业间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对策建议,以期打造既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能满足游客需求的特色健康旅游发展模式,一方面促进藏医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另一方面,拉动西藏自治区旅游经济增长。同时,为其他地区开发健康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李丽[4](2017)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青海藏药企业品牌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藏药产业具有广泛分布、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藏药产业在国家和青海省各级政府的重点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市场竞争力较弱,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认为实施品牌战略是青海藏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从理论视角提出本文研究重点。品牌已成为影响和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和外在表现。其次,从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提出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从藏药产品、现代医疗消费支出、专利时效性以及藏文化等产业特殊性,分析产业竞争力不高的限制因素,提出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第三,通过消费者和企业实地调研,了解青海藏药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从消费者角度明确品牌的重要地位,及发现青海藏药认知度低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13家藏药企业,发现藏药企业品牌建设存在中的不足。第四,分析青海藏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品牌战略的实施必须以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前提,进一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核心竞争力的四个特征及品牌视角选取指标,并借助BP神经网络进行模拟测算。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确定青海藏药企业品牌战略,提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青海藏药企业品牌总体战略是增长型战略,以质量战略作为品牌战略的基础,选择青海藏药生产企业自我品牌的品牌化决策,提出通过专利产品打造“现代精品藏药”的品牌定位,实施单一品牌化的品牌延伸策略,全方位的品牌保护策略。
梁仁坚,姜璐,徐晓意[5](2013)在《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民族医药奇葩造福人类》文中研究说明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公元1696年。其前身是拉萨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制剂室。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1964年乔迁新址扩建,命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制药厂。2012年12月31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原西藏自治区藏药厂正式挂牌改制为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几代藏医药传人
次仁罗布[6](2010)在《异材秀出千林表——记西藏着名藏药专家洛桑多吉》文中认为苏轼《水龙吟》中的"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后一句,作为该篇文章的标题,实在觉得恰如其分。因为洛桑多吉是西藏藏药界的一名卓异人才,他为传承和挖掘、发展藏药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人们敬重的一位藏药专家,也是国家认定的"坐台"加工技艺传人。如今,身兼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书记、副厂长的洛桑多吉,与藏药厂的领导班子协同合作,借助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樊海岩[7](2010)在《浅谈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取向》文中研究指明 藏医药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药学具有较完整的医学理论,可操作的诊断治疗方法,建立在临床经验之上的药物学,是独具特色的民族医学体系。她是历代藏医药学家在总结雪域高原地区的民间疗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汉族医药学及印度、西方传统医学文化和佛教理论发展而形成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族医药学,为藏族人民在雪域高原及附近地区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深入研究与开发藏药资源,对发掘祖国民族医
房灵敏[8](2010)在《西藏藏药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及其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从理论到实践要研究一个经济欠发达甚至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研究选题。一旦选题确定,且研究确有成效,则对指导该地区该产业的发展,乃至对该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正因为此,本论文选择了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作为研究工作的选题。自治区藏药产业是区政府确定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由于西藏自治区在全国属经济欠发达(甚至为经济落后)的地区,作为支柱产业的藏药产业发展也相对落后,经过反复的调研、阅读和思考,本文最后选择了从产业创新的角度去研究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创新对于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创新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熊彼特,到现在近一百年过去了。研究的成果从理论到方法到实践,都有了很多为世界所瞩目的卓越的优秀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宏观、微观的多个社会经济层面,研究理论既有经济又有管理,还有二者之间难以区分和割裂的共同领域,研究的方法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还有二者相结合的方面,在这些方面要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大量阅读、比较和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西藏藏药产业从企业到政府的多方面进行的调研,最后本文确定了如下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对创新的研究,按不同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按研究主体可分为国家创新、区域创新和企业创新。本文研究西藏藏药产业的创新主要分为:(1)研究西藏藏药产业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和藏药产业中藏药企业的技术创新;(2)藏药产业的产业创新主要是研究其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3)最后是从政府层面研究有利于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制度创新。在对西藏藏药产业现状的分析中,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测度综合技术进步对自治区藏药产业发展的贡献份额,以分析综合技术进步对自治区藏药产业的影响和发展空间;之后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自治区藏药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藏药产业的创新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为分析研究藏药产业制度创新的内涵和增长效应,本文构建了超边际分析模型,包括角点均衡模型及涉及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网络效应模型,以研究自治区藏药产业的制度创新。最后再结合理论研究、实际分析对自治区藏药产业创新和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可供操作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应用生产函数测度综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尽管已经是很成熟的方法了,但用以测度综合技术进步对西藏藏药产业的贡献却仍然是一个空白。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藏药产业本身发展的落后,经过多方调研和数据整合,本文测得西藏藏药产业发展中,综合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仅为26.71%(1994-2005年)。通过对影响西藏藏医药产业发展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本文分析得到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产业布局(原材料生产、藏药产品生产)不合理、缺乏有影响的藏药研究机构、藏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剂型落后、以及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机构等十五个方面。本文针对西藏藏药产业现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评价和比较。横向比较发现,西藏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从综合得分上看排名全国倒数第一位,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自治区政府应加大相关方面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藏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从纵向比较分析上看,自治区藏医药产业1995-2003年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逐步上升的,但上升速度并不快,按此速度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实现西藏藏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对藏药产业系统的分析,构建出了西藏藏药产业的产业创新体系,并对其中的两大主体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现行西藏藏药产业创新过程中,由于研发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创新或者是合作创新缺乏有效性,导致了研发机构、企业都不能从合作创新中获得收益,从而严重的制约了藏药产业的发展。产业制度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本文通过构建超边际分析模型研究藏药产业制度创新的经济内涵,同样的通过构建超边际分析模型分析研究了藏药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网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自治区藏药产业的交易费用很高,交易效率低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共同作用,构建良好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制定有利于藏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性条件,提高交易效率,充分发挥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好处,充分发挥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网络效应。最后,根据理论和实际研究的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和建议是必要的。
次仁罗布[9](2009)在《“甘露”惠泽千万家 藏药美名扬天下——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发展纪实》文中研究说明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科学体系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藏族的祖先在严酷的高原自然环境中,长期与疾病做斗争总结出的经验,追溯下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藏药因独特的疗效和神奇的配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藏药已经走出藏区,跨海越洋,为更多不同肤色的人,祛除了疾病的痛苦,恢复了健康的体魄。藏药的声
绒巴扎西,彭泽军[10](2008)在《藏区产业成长模式初探》文中指出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推动产业成长的主导要素的差异,对近年来藏区产业成长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类,并梳理出制度创新型、科技引领型、资源依托型、需求导向型与品牌塑造型5种产业成长模式。进而对各产业成长模式的特点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了分析,认为藏区产业成长的模式是多样的,成功的产业开发案例都充分体现了以下原则: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资源优中选优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品牌战略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原则。
二、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论文提纲范文)
(1)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
一、调出方(卖方) |
二、调入方(买方) |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理论 |
2.1.2 公共自然资源理论 |
2.1.3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 |
2.1.4 风险管理过程研究 |
2.1.5 计划行为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6 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
2.2 研究综述 |
2.2.1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2.2.2 濒危藏药资源灭绝风险等级 |
2.2.3 濒危藏药资源管理现状 |
2.2.4 濒危藏药资源立法与保护现状 |
第3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自然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3.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及濒危现状 |
3.1.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 |
3.1.2 濒危藏药掌裂兰研究现状 |
3.2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2.1 濒危藏药植物区系分析 |
3.2.2 濒危藏药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
3.2.3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3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
3.3.1 濒危藏药掌裂兰适宜区 |
3.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3.4 小结 |
3.4 掌裂兰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特征分析 |
3.4.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分布区 |
3.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4.4 小结 |
3.5 生境对掌裂兰致危因子分析 |
3.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5.2 结果与分析 |
3.5.3 小结 |
3.6 气候、土壤与对掌裂兰适宜性分析 |
3.6.1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论 |
3.6.2 构建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模型 |
3.6.3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模型问题分析 |
3.6.4 结果与分析 |
3.6.5 小结 |
第4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人为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4.1 开发利用对掌裂兰的致危因素分析 |
4.1.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利用状况 |
4.1.2 收录国家、省部级法规标准情况 |
4.1.3 收录藏医药典籍情况 |
4.1.4 濒危藏药掌裂兰的市场流通情况 |
4.2 濒危藏药资源危机产生的人为因素分析 |
4.2.1 濒危藏药资源保护行为认知分析 |
4.2.2 长期过度采挖造成药用植物生境破坏 |
4.2.3 长期过度放牧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生境退化 |
4.2.4 草地鼠害对濒危藏药适生生境的破坏 |
4.2.5 旅游活动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 |
4.3 小结 |
第5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5.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
5.1.1 指标体系 |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5.1.3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4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价值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5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评价指标 |
5.1.6 管理利用因素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7 评测说明 |
5.2 权重分配及计算 |
5.2.1 权重分配 |
5.2.2 权重确定及计算 |
5.3 综合评价结果 |
5.3.1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系数评价结果 |
5.3.2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系数评价结果 |
5.3.3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系数评价结果 |
5.3.4 野生濒危藏药管理利用系数评价结果 |
5.3.5 各项准则层得分比较 |
5.4 小结 |
第6章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
6.1 路径假设和概念模型 |
6.1.1 路径假设 |
6.1.2 概念模型 |
6.2 问卷设计和样本初测 |
6.2.1 问卷设计 |
6.2.2 样本数据预测 |
6.3 正式问卷数据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2 信效度检验 |
6.3.3 实证分析 |
6.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4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优化路径 |
6.4.1 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彻查濒危藏药资源量 |
6.4.2 开展濒危藏药资源替代品研究 |
6.4.3 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 |
6.4.4 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 |
6.4.5 公众参与濒危藏药资源保护 |
6.4.6 加强立法,更新开发利用观念 |
6.4.7 建立濒危藏药生态采集模式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健康中国战略下少数民族医药发展新机遇 |
1.1.2 旅游业发展迅猛 |
1.1.3 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藏医药文化 |
2.1.2 健康旅游 |
2.1.3 藏医药文化旅游 |
2.2 理论基础 |
2.2.1 体验经济理论 |
2.2.2 区域和空间结构理论 |
2.2.3 全域旅游理论 |
3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概述 |
3.1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
3.1.1 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
3.1.2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发展现状 |
3.2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
3.2.1 龙头牵引动力强劲 |
3.2.2 点式发展各地分散 |
3.2.3 特产丰富市场繁荣 |
3.2.4 时令差异季节性强 |
3.3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不足 |
3.3.1 资源整合度不高 |
3.3.2 品牌优势不突出 |
3.3.3 配套服务欠完善 |
3.3.4 市场规范待健全 |
4 游客意愿调查及产品定位分析 |
4.1 游客购买意愿分析 |
4.1.1 藏医药文化认知程度的影响 |
4.1.2 游客对藏医药文化的认知渠道 |
4.1.3 游客出行优先考虑因素 |
4.1.4 旅游动机基本内容偏好 |
4.2 藏医药文化特色资源与旅游产品定位 |
4.2.1 藏医药文化与旅游结合点 |
4.2.2 藏医药文化旅游产品定位 |
5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
5.1 完善藏医药文化旅游政策支撑 |
5.1.1 运用调控手段发挥政府职能 |
5.1.2 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
5.2 优化藏医药文化旅游宏观设计 |
5.2.1 依据地域特色规划布局分区 |
5.2.2 推动交流合作深化产业发展 |
5.2.3 促进文旅融合加快产品转化 |
5.3 提升藏医药文化旅游知名度 |
5.3.1 打造经典品牌开发精品项目 |
5.3.2 重视广告效应增加宣传投入 |
5.3.3 扩展推广范围走国际化道路 |
5.4 建立藏医药文化旅游保障机制 |
5.4.1 注重教育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
5.4.2 完善基础设施提供配套服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 |
(4)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青海藏药企业品牌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2.1.1 品牌战略 |
2.1.2 核心竞争力 |
2.1.3 品牌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析 |
2.2 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国外学者对于医药行业的品牌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学者对于藏药行业的品牌研究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
3.1 我国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
3.2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
3.3 青海藏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海藏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必要性分析 |
4.1 青海藏药企业发展现状 |
4.2 青海藏药企业品牌建设现状及问题 |
4.3 消费者对青海藏药品牌认知度情况 |
4.4 青海藏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海藏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5.1 青海藏药企业的特点分析 |
5.2 青海藏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 |
5.3 青海藏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构建与测算 |
5.3.1 BP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
5.3.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及测算 |
5.3.3 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 |
5.3.4 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青海藏药企业品牌战略的选择及对策 |
6.1 青海藏药企业品牌总体战略 |
6.2 青海藏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 |
6.2.1 坚持打造国内知名的品牌目标 |
6.2.2 坚持自我打造品牌的品牌化策略 |
6.2.3 坚持单一化品牌发展的品牌架构 |
6.2.4 坚持科技创新的品牌定位 |
6.2.5 坚持自上而下的品牌规划与管理 |
6.2.6 坚持全方位的品牌维护策略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成果及结论 |
7.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问卷 1 |
附录B 访谈名单 |
附录C 问卷 2 |
附录D 相关数据 |
作者简介 |
(8)西藏藏药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意义 |
1.1.1 藏医药学发展简述 |
1.1.2 藏医药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1.2.2 国内近期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藏药资源的状况分析及评价 |
2.1.1 藏药资源的分布与评价 |
2.1.2 藏药资源现状分析 |
2.2 西藏藏药企业发展现状 |
2.2.1 西藏主要藏药制药企业发展概况 |
2.2.2 藏药企业市场运作模式 |
2.3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
2.4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
2.4.1 藏药产业和其他五大支柱产业的比较分析 |
2.4.2 西藏与青海藏药产业的比较分析 |
2.4.3 各投入要素对西藏藏药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
2.4.4 影响西藏藏医药产业发展的要素因子分析 |
2.5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2.5.1 科技创新类因素 |
2.5.2 产业创新类因素 |
2.5.3 制度创新类因素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西藏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
3.1 西藏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1 设置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3.1.2 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
3.2 西藏地区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3.2.1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
3.2.2 因子分析的结果及解释 |
3.2.3 西藏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横向比较分析 |
3.2.4 西藏自治区藏药产业科技创新纵向评价 |
3.3 西藏藏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西藏藏药业产业创新体系分析 |
4.1 建立藏药产业创新体系的研究背景与范围 |
4.2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及发展现状分析 |
4.2.1 相关概念 |
4.2.2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现状 |
4.2.3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存在的问题 |
4.3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
4.3.1 西藏藏药产业的特征 |
4.3.2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4.3.3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
4.3.4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体系的结构 |
4.4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实证分析 |
4.4.1 西藏藏药产业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
4.4.2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分析 |
4.4.3 西藏藏药产业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藏药产业制度创新内涵及其增长效应分析 |
5.1 制度创新的内涵 |
5.1.1 模型的设定 |
5.1.2 藏药生产过程 |
5.1.3 制度创新的增长效应分析 |
5.2 有关藏药产业的分工的网络效用分析 |
5.2.1 藏药产业中分工的网络增长效应 |
5.2.2 专业化经济与产生各部门的协调费用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对策 |
6.1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目标 |
6.1.1 指导思想 |
6.1.2 总体发展目标 |
6.1.3 重点发展目标 |
6.2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对策 |
6.2.1 西藏藏药产业创新体系对策 |
6.2.2 西藏藏药业技术创新体系对策 |
6.2.3 西藏藏药业企业创新体系对策 |
6.2.4 西藏藏药业市场创新体系对策 |
6.2.5 西藏藏药业政策创新体系对策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9)“甘露”惠泽千万家 藏药美名扬天下——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发展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源远篇 |
创业篇 |
发展篇 |
腾飞篇 |
四、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D]. 索南邓登. 天津大学, 2020(01)
- [3]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孙建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青海藏药企业品牌战略研究[D]. 李丽. 青海大学, 2017(10)
- [5]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民族医药奇葩造福人类[J]. 梁仁坚,姜璐,徐晓意. 上海经济, 2013(04)
- [6]异材秀出千林表——记西藏着名藏药专家洛桑多吉[J]. 次仁罗布. 西藏文学, 2010(04)
- [7]浅谈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取向[J]. 樊海岩.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04)
- [8]西藏藏药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及其实证研究[D]. 房灵敏.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9)
- [9]“甘露”惠泽千万家 藏药美名扬天下——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发展纪实[J]. 次仁罗布. 西藏文学, 2009(05)
- [10]藏区产业成长模式初探[J]. 绒巴扎西,彭泽军. 中国藏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