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蝶[1](2021)在《基于区域差异性多维框架下内蒙古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再分配机制,为解决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减贫增收双重目标提供了新思路。自上世纪末以来,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在内蒙古地区大力推展,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经济-文化的四维框架,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绩效评估模型,系统地评估2011-2019年间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的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并从时序角度、区域差异性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基于2019年各盟市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综合得分和维度得分,分析不同维度对综合的得分的影响,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依据盟市绩效得分划分等级,进一步探讨盟市间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各盟市间的绩效综合得分具有明显差异性,包括时序角度静态截面界面上得分的差异及区域角度动态排名上的波动差异。2011-2019年间,除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以外,其它10个盟市的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综合得分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绩效综合得分的排名情况来看,兴安盟、乌海市、阿拉善盟的排名一直处于倒数三位,其余盟市历年的排名变化仅有较小范围浮动,全区盟市排名整体情况稳定。四个维度的得分对各个盟市综合得分的贡献具有明显差异性,包头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的四个维度得分均为正向的,阿拉善盟和兴安盟的四个维度得分均为负向的,其余盟市的四个维度得分则有正有负;此外,单一维度的得分最高的盟市也不同。2019年各盟市的扶贫绩效从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从空间角度来看,12个盟市呈现显着的区域差异性,但东部和西部整体对比差异较小,说明东、西部发展相对均衡。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工作中现存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重点关注绩效靠后盟市,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基于“三线一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化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大规模性返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减贫绩效考核机制等。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态补偿的减贫作用,为后续生态补偿机制扶贫政策的制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齐玲修[2](2021)在《敖汉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资源保护对策》文中提出森林资源保护是一项保护性战略,可以促进森林总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森林功能的改善,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利益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采伐和利用已超过了森林的耐受限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林业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及森林资源保护。本文以敖汉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敖汉旗有11个国有林场,总面积为51100hm2。敖汉旗国有林场林业用地总面积51100.7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8833.3hm2,疏林地面积1126.7hm2,灌木林地面积15606.7hm2,未成林地面积2546.7hm2,苗圃地面积460hm2,其它无立木林地面积426.7hm2,宜林地面积2560hm2。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和成果进行梳理,采用经验借鉴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结合赤峰市敖汉旗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森林资源和可持续经营的定义分析、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可持续经营和资源保护的关系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林地林木权属、国有林场面积分布、林种、树种、森林蓄积量等方面分析该地区的森林资源现状以及生态状况。针对目前敖汉旗国有林场存在职能定位模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职工学历低、国家扶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给出保护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的建议: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待遇差别,提高职工收入;加快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林地质量;科技保障措施;加强林场森林抚育及森林资源培育,增强生态功能;加快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加强与全区林地“一张图”理念衔接;实施重点森林工程建设。
张嘉伟[3](2020)在《赤峰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文化服务是基于社会效益,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配置活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按照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要求,将服务事项交由具备资质的社会力量生产和承担,遵循市场规律及运作机制,按照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来支付产品和服务费用,因此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的优质优化供给,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有序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同时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由此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内政府职能现代转向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对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在界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核心概念及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赤峰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当地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购买形式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梳理了赤峰市本级及旗县区政府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中取得的成效,着重分析了在购买范围、社会力量承接能力、监督机制、绩效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购买主体职能转换不到位、购买服务的内容与民众的需求不完全匹配、社会力量自身能力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培育社会力量、提高公民意识、拓宽资金购买渠道、推进互联网电子化平台建设、健全监管体系、完善评估机制八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李旻昱[4](2019)在《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赤峰市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畜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模式上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为主的发展模式。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兴牧”的战略,以肉牛产业为主要着力点,在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产业脱贫、振兴牧区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对肉牛产业进行概念界定,运用价值链、比较优势等理论,以养殖、加工、流通环节为角度,对赤峰市肉牛产业的现状进行充分分析。养殖环节中以饲料供应情况、肉牛的品种资源、养殖地区分布以及养殖情况为内容:赤峰市地处“黄金玉米带”,饲料供应充足,肉牛存栏量逐年增加,牛肉产量也呈上升趋势;加工环节以加工企业、加工形式和能力为内容:赤峰市肉牛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流通环节以肉牛销售、运输和牛肉消费情况为内容:赤峰市肉牛的销售途径较多,牛肉消费量为7.5千克/人,大约是农牧区居民(1.78kg/人)的4.2倍,农牧区居民在牛肉上的消费还是较少。赤峰市公路的总里程2.7万km,运营铁路4条,开通航线11条,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基本可以达到迅速辐射周边城市。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目前发展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基础母牛减少、饲料及肉牛、牛肉质量安全问题、产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等。其次,在这些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系统模型对赤峰市肉牛产业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进行测算,分析影响因素与肉牛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各变量与肉牛产业产值的关联度排序为:城镇人均购买牛肉数量(0.7110)>城镇人均肉蛋奶支出(0.6919)>城镇常住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0.6365)>赤峰市玉米产量(0.6400)>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人数(0.6067)>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数(0.5990)>赤峰市种肉牛场个数(0.4522)。再次,通过分析美国、阿根廷、日本、通辽这些肉牛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给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带来的启示: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为养而种、为牧而种”的规划理念,既重视经济成果,又确保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制定肉牛产业利好政策,加快产业规模化、提高自动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育的投入。最后,提出缓解目前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即落实好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重视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和加大监管力度。
王皓琳[5](2018)在《赤峰市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农业抗风险能力差导致的农业受灾频率高、自然风险发生率高和造成损失严重等都是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作为现代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帮助受灾农民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重要的一部分,大大促进了温室大棚行业的发展,让温室大棚保险这项惠农政策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温室大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之一,从2011年起开始实行温室大棚保险,松山区的温室大棚也随之在几年内得到明显的发展,至2017年温室大棚面积已达到42万亩。而随着松山区温室大棚保险的发展,保险工作开办难、理赔不规范、农民保险意识淡薄、逆选择等问题也逐渐出现,这些问题会导致温室大棚保险市场管理混乱,对松山区正常有序发展温室大棚保险产生极大的阻碍,因此,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密切关系着松山区温室大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回顾相关理论、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赤峰市松山区温室大棚的总体情况做出概述,介绍了松山区及其下辖乡镇的温室大棚及温室大棚保险的发展情况。其次,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了大量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相关的一手数据,根据数据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如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加强管理部门建设并细化职能、加强险种开发、强化承保可操作性、加强定损和理赔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等对策,以期有效改善松山区温室大棚保险的现存问题。
刘富松[6](2018)在《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时期。在传统农业的革新,农业现代化必然实现的趋势下,推广设施农业工作有了快速的进展。其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增加值高,土地利用率高和劳动效益率高的特点。松山区是赤峰市的农业种植大区,其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市的比重较大。松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本论文通过对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对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种植面积、发展模式、作物类型、销售渠道、合作组织与质量监管组织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温室大棚的投入成本及效益,介绍了特色农业园区等。其次,通过调查,发现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设施大棚类型发展滞后,建设结构简单;相关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市场开拓重视程度不够;科技支撑薄弱,缺乏设施农业人才;建设资金短缺,政府扶持项目资金规模较小;设施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化肥农药使用不规范等。再次,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赤峰市松山区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研究显示,赤峰市松山区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表现为:自然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劣势表现为:技术劣势、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健全、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弱;机遇与挑战是:政策机遇、社会经济发展机遇、自然风险、生态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最后,提出了松山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丰富大棚类型,合理利用资源;加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龙头企业;优化人才环境,培养新型产业带头人;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建设资金,增加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建议。
苏雪[7](2018)在《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加快的背景下,原有的土地政策已无法有效满足农民增收及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推进规模经营的适度发展、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已成为实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通行举措。所以,本文基于土地产权、地租理论等理论,选取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农户作为对象开展相关研究,以实证结合理论的方式,对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对合理、有序地推进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增收和脱贫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00户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赤峰市松山区农业统计相关数据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对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土地对家庭生计影响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现在进行农业生产总面积和流转期限、土地流转价格是影响土地流转的关键要素,且符合显着性检验的要求。基于对当前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所处状况,涉及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所获取结果的归纳汇总,阐述了推动土地实现流转的有序性、合理性的建议与政策。主要涵盖规范土地流转流程,加强流转程序监管;把握土地转向专业合作社的新趋势,促进“可持续”流转;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以及转变农民思想,正确认识农民角色这四点建议。
郭耕佑[8](2017)在《赤峰市设施蔬菜生产成本与收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设施蔬菜作为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典范,将蔬菜生产的科学技术、规范管理与合理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已然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在实现蔬菜规模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2016年,赤峰市设施蔬菜占地面积达到75.54万亩,占蔬菜生产总面积的99.2%,产值规模约为102.79亿元,但设施蔬菜的生产成本却与日俱增,菜农净利润波动明显。因此本文拟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浪潮推动的背景下,为实现优化蔬菜种植结构,提高蔬菜质量的目标,就如何降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切实增加菜农收入进行研究。文章使用文献检索归纳法来总结设施蔬菜的相关理论,理清研究现状;将典型调查法与抽样调查法相结合以发现设施蔬菜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获取有关数据;将成本收益法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影响设施蔬菜成本、收益的具体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使用多元回归方程来说明各解释变量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赤峰市设施蔬菜的生产成本逐年上涨,特别是人工费用和肥料费,在总成本中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加剧菜农收入的波动;(2)销售价格对赤峰市设施蔬菜利润的影响最为显着,而错峰种植同样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3)生产规模与肥料费对设施蔬菜利润的影响程度虽然不及销售价格,但仍能够推动利润的增长;(4)人工费用的上涨对净利润的增加具有阻碍作用,即自用工和雇工费用的持续增长影响菜农收入的稳定。
余尚鸿[9](2017)在《内蒙古赤峰市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现代农业发展势头飞快和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散的单户家庭经营方式正面临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缺乏耕作意愿和土地撂荒、粗放经营和经营成本高等制约和挑战。如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地资源,提高农地经营效率,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农地托管模式得到快速发展,被认为有别于土地流转的新业态,有助于实现统一机械化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本文首先对当前关于土地托管模式流转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作为研究区域,以当地农户和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数据与资料,描述统计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地托管模式内涵、运行机制、绩效,阐述了当地促进土地发展的政策,并从农户视角探析了影响农地托管模式发展的因素。研究表明:赤峰市土地托管类型丰富,服务效果好,农地增产多,扶贫效果显着,托管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农户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来源对于参与托管意愿有影响,当农户年龄越小,托管意愿越强;农户教育水平越高,托管意愿越强;农户从事非农领域工作,托管意愿越强。鉴于农地托管模式具有积极成效,但在建立与运行两个层面都面临较多约束,本文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对该模式的认可度,进行提高农户的参与性;二是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提高合作社的规模经营能力,提升经营效益;三是完善农地托管经营的运行机制,保障托管方和受托方的正当权益。
夏国华[10](2017)在《内蒙古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近年来赤峰农业生产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很低。赤峰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是解决赤峰市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必然的解决手段。本研究以比较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是总结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二是系统介绍赤峰市农业发展现状。三是全面评估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四是分析赤峰市农牧产品比较优势,并进行优势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五是分析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六是探讨赤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策略和政策保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赤峰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低产耕地面积大,高质量耕地少;农科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服务不到位;水资源短缺严重;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赤峰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抗旱抗灾能力弱;农牧业面源污染渐趋严重;资源条件约束日趋紧张,农牧业生产条件受到限制;农牧业比较效益低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不容乐观。(2)赤峰市还处于现代农业的初步发展阶段,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表现在:现代农业投入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很低,处于现代农业起步阶段;现代农业产出水平较高,处于现代农业的基本实现阶段;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低,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发展阶段。(3)与全国、内蒙古自治区水平相比,赤峰市均具有农产品效率比较优势的作物有6种:谷子、玉米、荞麦、马铃薯、烟叶、蔬菜,均具有种植规模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有7种:谷子、甜菜、莜麦、高粱、绿豆、荞麦、玉米,均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有7种:谷子、莜麦、高粱、甜菜、绿豆、荞麦、玉米,同时具有农产品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有3种:谷子、玉米、荞麦。在赤峰市畜禽产品中,均具有存栏规模比较优势的畜禽有3种:驴、骡、肉牛,均具有产品效率比较优势的畜禽产品有6种:牛皮、绵羊毛、羊绒、牛肉、禽蛋、禽肉,均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畜禽产品有10种:驴、骡、绵羊毛、牛皮、羊绒、绵羊皮、羊肉、禽蛋、牛肉、禽肉。(4)基于赤峰市优势农牧产品,对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区域布局: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畜禽产业、饲草饲料产业、特色农牧业产业。(5)赤峰市大部分区(旗、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水平较差,特别是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喀喇沁旗、林西县、元宝山区、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红山区这8个区(旗、县)需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和科技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6)赤峰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比2014年国家公布的农业科技进步率56%低7个百分点。(7)赤峰市属于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地区。预测了2020年赤峰市各区(旗、县)水资源的供需情况。结果显示2020年仅有宁城县、林西县、元宝山区三个区县不缺水。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构建了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测算了赤峰市种植业产品的农产品效率比较优势、种植规模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以及赤峰市畜禽产品的畜禽存栏规模比较优势、畜禽产品产量比较优势、畜禽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3)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赤峰市12个区(旗、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平,探讨影响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采用C-D生产函数,评价了赤峰市农业科技水平。
二、松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松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区域差异性多维框架下内蒙古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技术路线图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的理论基础 |
2.1.1 外部性理论 |
2.1.2 公共物品理论 |
2.1.3 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5 生态公平理论 |
2.2 国外研究进展 |
2.2.1 针对PES减贫大型项目的专项研究 |
2.2.2 针对PES减贫理论基础、制度体系等的综合研究 |
2.2.3 国外经验借鉴 |
2.3 国内研究进展 |
2.3.1 结合具体地区的实践研究 |
2.3.2 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制度体系的综合研究 |
2.3.3 国内研究进展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基本概况 |
3.1.1 自然概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3.2 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
3.2.1 退耕还林工程 |
3.2.2 “三北”防护林工程 |
3.2.3 天然林保护工程 |
3.2.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3.3 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
3.3.1 “退牧还草”工程 |
3.3.2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
3.4 内蒙古扶贫脱贫概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方法学 |
4.1 研究方法 |
4.1.1 文献资料法 |
4.1.2 理论分析法 |
4.1.3 多维框架法 |
4.1.4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 |
4.1.5 聚类分析法 |
4.2 数据来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蒙古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评估 |
5.1 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
5.2 全局主成分分析 |
5.2.1 基础指标标准化处理 |
5.2.2 模型有效性检验 |
5.2.3 全局主成分提取 |
5.2.4 各盟市绩效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 |
5.3 内蒙古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分析 |
5.3.1 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整体情况 |
5.3.2 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时序分析 |
5.3.3 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区域差异性分析 |
5.3.4 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维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重点关注绩效靠后盟市,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
6.2.2 基于“三线一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化管理 |
6.2.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 |
6.2.4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考核机制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敖汉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资源保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相关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 |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2 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概述 |
2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 |
2.1.4 土壤和植被 |
2.1.5 水文 |
2.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2.1 研究方法 |
2.2.2 技术路线图 |
3 森林结构分析 |
3.1 敖汉旗森林资源现状 |
3.1.1 林地资源现状 |
3.1.2 林木权属 |
3.1.3 乔木资源(不含乔木经济林) |
3.2 敖汉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 |
3.2.1 敖汉旗国有林场面积分布 |
3.2.2 敖汉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按林种分布情况 |
3.2.3 敖汉旗国有林场林种、树种按龄组分布 |
3.2.4 敖汉旗国有林场用地分布状况 |
3.2.5 敖汉旗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 |
3.2.6 敖汉旗国有林场乔木林按林种划分 |
3.2.7 国有林场产品经营状况 |
4 敖汉旗国有林场经营和管理结构分析 |
4.1 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
4.1.1 国有林场现状 |
4.1.2 职工人员结构情况、职工加入社会保障情况 |
4.1.3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4.1.4 森林防火设施情况 |
4.1.5 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
4.2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现状 |
4.2.1 领导组织制度 |
4.2.2 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情况 |
4.3 国有林场林权情况 |
4.3.1 国有林场资源流转、流失情况 |
4.3.2 国有林场林政管理 |
5 敖汉旗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概况 |
5.1 生态公益林(地)工程建设 |
5.2 三北防护林工程 |
5.3 风沙源治理工程 |
5.4 自然保护区工程 |
5.5 林业生产建设情况 |
6 敖汉旗国有林场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
6.1 敖汉旗国有林场存在问题 |
6.1.1 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亟待革新 |
6.1.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6.1.3 国有林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6.1.4 林场职工生活贫困,社会保障压力大 |
6.1.5 敖汉现有国有林场规模小,经营成本高 |
6.1.6 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
6.1.7 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建设不完善 |
6.2 建议与对策 |
6.2.1 行政保障措施 |
6.2.2 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宣传力度 |
6.2.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待遇差别,提高职工收入 |
6.2.4 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林地质量 |
6.2.5 科技保障措施 |
6.2.6 加强林场森林抚育及森林资源培育,增强生态功能 |
6.2.7 加快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
6.2.8 加快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
6.2.9 加强与全区林地“一张图”理念衔接 |
6.2.10 实施重点森林工程建设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赤峰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公共服务 |
2.公共文化服务 |
3.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1.新公共管理理论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3.政府活动扩张理论 |
4.多中心治理理论 |
二、赤峰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
(一)赤峰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 |
1.购买主体 |
2.承接主体 |
3.购买内容 |
4.购买方式 |
5.购买流程 |
6.购买支出 |
7.相关的政策文件 |
(二)取得的成效 |
1.购买工作稳步推进,推动文化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 |
2.社会力量积极加入,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
3.体制、机制运行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效能得到提升 |
4.不断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效率逐步提高 |
三、赤峰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购买范围较小 |
2.社会力量承接能力弱 |
3.购买服务的内容与民众的需求不完全匹配 |
4.监督机制不健全 |
5.绩效评估不完善 |
(二)原因分析 |
1.购买主体职能转变不到位 |
2.社会力量自身能力不足 |
3.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完善 |
4.资金保障不到位 |
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内经验借鉴及启示 |
(一)国内其他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做法 |
1.长沙市的主要做法 |
2.温州市的主要做法 |
(二)经验与启示 |
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 |
2.规范财政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力度 |
3.制定具有适合本土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计划 |
4.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
五、优化赤峰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
(一)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责任 |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 |
(三)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力量,提高其公信力 |
(四)增强公民意识,培育优秀公民 |
(五)拓宽购买资金的来源渠道 |
(六)不断推进电子信息化平台建设 |
(七)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
(八)完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赤峰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4)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肉牛产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
1.4 研究方案 |
第二章 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
2.2 赤峰市肉牛养殖环节现状分析 |
2.3 赤峰市肉牛加工环节现状分析 |
2.4 赤峰市肉牛流通环节现状分析 |
2.5 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1 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3.2 基于灰色关联系统的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四章 肉牛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特点及经验借鉴 |
4.1 美国肉牛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4.2 日本肉牛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4.3 阿根廷肉牛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4.4 通辽肉牛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4.5 肉牛产业发达地区的启示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赤峰市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研究综述 |
1.3.2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5.1 技术路线 |
1.5.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政策性农业保险 |
2.1.2 温室大棚 |
2.1.3 温室大棚保险 |
2.2 相关经济理论 |
2.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理论 |
2.2.4 农业保护理论 |
3 赤峰市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发展现状 |
3.1 松山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概述 |
3.2 赤峰市温室大棚发展现状 |
3.3 松山区温室大棚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风险 |
3.4 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发展现状 |
3.4.1 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发展规模 |
3.4.2 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发展趋势 |
3.5 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问卷调查情况 |
3.5.1 调查抽取样本基本情况 |
3.5.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4 赤峰市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宣传不足,农民保险意识淡薄、投保意愿不高 |
4.2 保费收缴难与调查勘察难加大保险工作的开办难度 |
4.3 产品定价风险导致逆选择问题 |
4.4 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补贴类别少、理赔不规范 |
4.5 缺乏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和再保险扶持政策 |
5 赤峰市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发展建议 |
5.1 政府制定政策方面 |
5.1.1 制定针对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的地方性管理条例 |
5.1.2 加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管理部门建设并细化职能 |
5.2 保险公司完善承保方面 |
5.2.1 加强险种开发 |
5.2.2 强化承保的可操作性 |
5.2.3 完善定损技术,增强理赔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附录 |
(6)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
2.1.1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历程 |
2.1.2 设施农业栽培规模 |
2.1.3 设施农业种植结构 |
2.1.4 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
2.1.5 设施农业成本概况 |
2.1.6 设施农业收益概况 |
2.1.7 设施农业产品销售情况 |
2.1.8 设施农业品质监管体系 |
2.1.9 特色农业园区案例 |
2.2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1 设施大棚类型发展滞后,建设结构简单 |
2.2.2 合作社发展缓慢,市场开拓重视度不够 |
2.2.3 科技支撑薄弱,缺乏设施农业人才 |
2.2.4 设施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化肥农药使用不规范 |
2.2.5 建设资金短缺,政府扶持项目资金规模较小 |
第三章 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1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分析(S) |
3.1.1 自然资源优势(S_1) |
3.1.2 交通区位优势(S_2) |
3.1.3 劳动力资源优势(S_3) |
3.1.4 良好的经济基础(S_4) |
3.2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劣势分析(W) |
3.2.1 技术劣势(W_1) |
3.2.2 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健全(W_2) |
3.2.3 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W_3) |
3.2.4 创新能力较弱(W_4) |
3.3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机遇分析(O) |
3.3.1 政策机遇(O_1) |
3.3.2 社会经济发展机遇(O_2) |
3.4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挑战分析(T) |
3.4.1 自然风险(T_1) |
3.4.2 生态环境风险(T_2) |
3.4.3 市场风险(T_3) |
3.5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SWOT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
4.2.1 丰富大棚类型,合理利用资源 |
4.2.2 加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龙头企业 |
4.2.3 优化人才环境,培养新型产业带头人 |
4.2.4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
4.2.5 加大建设资金,增加扶持力度 |
4.2.6 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 |
2.1.1 农村土地 |
2.1.2 农村土地产权 |
2.1.3 土地流转 |
2.1.4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形式 |
2.2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 |
2.2.1 地租理论 |
2.2.2 土地产权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2.2.4 土地规模经营理论 |
3 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
3.1 赤峰市松山区总体概况 |
3.2 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
3.2.1 农村土地流转规模 |
3.2.2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
3.2.3 农村土地流转去向 |
3.2.4 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
4 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描述分析 |
4.1.1 转入样本 |
4.1.2 转出样本 |
4.2 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2.1 变量选择 |
4.2.2 模型设计 |
4.2.3 样本数据来源和说明 |
4.2.4 问卷调查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 |
4.2.5 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型估计 |
4.2.6 回归分析结论 |
5 促进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
5.1 规范土地流转流程,加强流转程序监管 |
5.2 把握土地转向专业合作社的新趋势,促进“可持续”流转 |
5.3 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 |
5.4 转变农民思想,正确认识农民角色 |
6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6.1 论文创新点 |
6.2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赤峰市设施蔬菜生产成本与收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内外设施农业研究现状 |
1.4.2 关于农产品成本收益的研究 |
1.4.3 关于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 |
1.4.4 关于蔬菜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
2 赤峰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评析 |
2.1 赤峰市自然、经济、社会情况 |
2.2 赤峰市农牧业发展状况 |
2.3 赤峰市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
3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
3.1 数据来源 |
3.2 样本描述 |
3.2.1 家庭基本状况 |
3.2.2 年龄及受教育程度 |
3.2.3 种植规模概况 |
3.2.4 参加合作社情况 |
3.2.5 农业科技推广程度 |
3.2.6 销售模式 |
4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
4.1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成本分析 |
4.1.1 生产成本构成 |
4.1.2 总成本变动分析 |
4.1.3 成本差异分析 |
4.2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效益分析 |
4.2.1 利润变动分析 |
4.2.2 利润差异分析 |
4.3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利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3.1 模型选择与指标选取 |
4.3.2 建立模型 |
4.3.3 模型检验 |
4.3.4 结果讨论 |
5 赤峰市塑料大棚蔬菜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
5.1 塑料大棚蔬菜生产成本分析 |
5.1.1 生产成本构成 |
5.1.2 总成本变动分析 |
5.1.3 成本差异分析 |
5.2 塑料大棚蔬菜生产效益分析 |
5.2.1 利润变动分析 |
5.2.2 利润差异分析 |
5.3 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利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3.1 模型选择与指标选取 |
5.3.2 模型检验 |
5.3.3 回归模型结论分析 |
6 赤峰市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6.1 存在的问题 |
6.1.1 种植规划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
6.1.2 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低 |
6.1.3 设施蔬菜种植户规模化程度低 |
6.1.4 零散经营为主,缺乏产业聚集效应 |
6.2 对策建议 |
6.2.1 全方面提升蔬菜销售价格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
6.2.2 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推动设施蔬菜生产提质增量 |
6.2.3 加大资金投入,推动规模化进程 |
6.2.4 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设施蔬菜产业经济效益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9)内蒙古赤峰市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土地托管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土地托管发展过程 |
1.3.2 土地托管内涵研究 |
1.3.3 土地托管模式研究 |
1.3.4 土地托管运行效果研究 |
1.3.5 土地托管与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辨析 |
1.3.6 土地托管促进农户增收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2 内蒙古赤峰市农地及其经营现状和政策 |
2.1 赤峰市农地现状 |
2.2 赤峰市农地经营现状 |
2.3 赤峰市农地经营政策 |
3 内蒙古赤峰市农村土地托管模式分析 |
3.1 数据来源 |
3.2 合作社基本情况 |
3.2.1 林西统部镇双赢农机合作社 |
3.2.2 敖汉长胜镇耕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
3.2.3 赤峰市松山区金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
3.2.4 赤峰铁耕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
3.2.5 翁牛特旗盛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
3.2.6 合作社信息整理 |
3.3 赤峰市土地托管模式 |
3.3.1 半托管模式 |
3.3.2 全托管模式 |
3.3.3 股份经营型托管模式 |
3.3.4 土地托管模式运行机制 |
3.4 土地托管模式评价 |
3.5 基于合作社视角的问题 |
3.5.1 农地分布散乱,服务成本高 |
3.5.2 托管农户多,农产品滞销 |
3.5.3 农产品存储能力差 |
3.5.4 融资能力弱 |
4 赤峰市农户农地托管参与意愿调查 |
4.1 数据来源 |
4.2 分析方法 |
4.3 数据分析 |
4.3.1 农户参与托管意愿 |
4.3.2 户主个人特征对参与意愿的影响 |
4.3.3 农户不选择托管的原因 |
4.3.4 农户选择托管的原因 |
4.3.5 已参加托管农户的动因 |
4.4 基于农户视角的问题 |
4.4.1 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障碍 |
4.4.2 非农领域就业水平低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土地托管类型丰富 |
5.1.2 土地托管服务效果好 |
5.1.3 托管合作社扶贫效果显着 |
5.1.4 土地托管模式发展主要局限于托管合作社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对该模式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农户的参与性 |
5.2.2 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提高合作社的规模经营能力,提升经营效益 |
5.2.3 完善土地托管经营的运行机制,保障托管方和受托方的正当权益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附件一 |
附件二 |
(10)内蒙古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现代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1.1.2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赤峰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现代农业内涵的研究 |
1.3.2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
1.3.3 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水平研究 |
1.3.4 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研究 |
1.3.5 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数据来源 |
1.6 小结 |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
2.1.2 现代农业特征和理念 |
2.1.3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对比分析 |
2.1.4 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区位理论 |
2.2.4 交易费用理论 |
2.2.5 产业结构理论 |
2.2.6 产业组织理论 |
2.2.7 技术进步理论 |
2.2.8 经济增长理论 |
2.3 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
2.3.1 集约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2.3.2 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2.3.3 产业化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2.3.4 特色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3.1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3.1.1 发展了大批商业化的家庭农场 |
3.1.2 政府对农业的有力支持 |
3.1.3 成熟的农业服务体系 |
3.1.4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高 |
3.1.5 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 |
3.1.6 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
3.2 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3.2.1 注重发展“特色农庄”和“一村一品”农业模式 |
3.2.2 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 |
3.2.3 健全的农业协作组织 |
3.2.4 完善的农业科研、科技教育培训和推广体系 |
3.2.5 建立了政策性金融与农协金融紧密联系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
3.2.6 优良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
3.3 法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3.3.1 重视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3.3.2 重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
3.3.3 重视发展“生态村庄”农业模式 |
3.3.4 注重农业的高度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
3.3.5 注重建设农业培训教育、科研和推广的一体化体系 |
3.4 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3.4.1 广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 |
3.4.2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能农业 |
3.4.3 农业科研投入大,非常重视农业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 |
3.4.4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类型多、参与主体多 |
3.4.5 注重发展“区域循环”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
3.5 国外成功经验对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
3.5.1 政府政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至关重要 |
3.5.2 开展适宜本地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的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 |
3.5.3 金融资本支持对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
3.5.4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
3.5.5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
3.5.6 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
3.5.7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赤峰市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 赤峰市基本情况 |
4.1.1 交通区位 |
4.1.2 地形地貌 |
4.1.3 文化历史 |
4.1.4 经济概况 |
4.1.5 矿产资源 |
4.2 赤峰市农牧业资源概况 |
4.2.1 气候资源 |
4.2.2 温泉、冷泉资源 |
4.2.3 森林资源 |
4.2.4 草场资源 |
4.2.5 河流水文资源 |
4.2.6 土壤资源及耕地类型 |
4.2.7 野生植物、畜种资源 |
4.2.8 农作物品种资源 |
4.3 赤峰市农业发展现状及成就 |
4.3.1 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 |
4.3.2 农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 |
4.3.3 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布局和主导产业已经确立 |
4.3.4 农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
4.3.5 农牧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支撑和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
4.3.6 动物疫病防治成效显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
4.3.7 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建立,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
4.3.8 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
4.4 赤峰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及优势 |
4.4.1 赤峰市农业发展的特点 |
4.4.2 赤峰市农业发展的优势 |
4.5 赤峰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5.1 低产耕地面积大,高质量耕地少 |
4.5.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服务不到位 |
4.5.3 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 |
4.5.4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
4.5.5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
4.5.6 没有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
4.6 赤峰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4.6.1 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
4.6.2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
5.1 评价方法 |
5.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5.2.1 构建原则 |
5.2.2 指标选取 |
5.2.3 指标解释 |
5.3 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
5.3.1 层次分析法(AHP) |
5.3.2 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
5.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5.4.1 评价结果 |
5.4.2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评价 |
5.4.3 结论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赤峰市农牧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及区域布局 |
6.1 赤峰市农牧产品产量构成——外部对比分析 |
6.1.1 赤峰市种植业产量构成 |
6.1.2 赤峰市畜禽产品产量构成 |
6.2 赤峰市农牧产品比较优势评价 |
6.2.1 种植业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方法 |
6.2.2 畜禽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 |
6.2.3 赤峰市种植业产品比较优势测算结果 |
6.2.4 赤峰市畜禽产品比较优势测算结果 |
6.3 赤峰市各区(旗、县)农牧产品生产情况——内部对比分析 |
6.3.1 赤峰市各区(旗、县)种植业产品生产情况 |
6.3.2 赤峰市各区(旗、县)畜禽产品产量构成 |
6.4 基于优势农牧产品的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 |
6.4.1 粮食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
6.4.2 蔬菜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
6.4.3 畜禽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
6.4.4 饲草饲料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
6.4.5 特色农牧业产业优势区域布局 |
6.5 小结 |
第七章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
7.1 赤峰市各区(旗、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平分析 |
7.1.1 各区(旗、县)农业生产条件水平的因子分析 |
7.1.2 赤峰市农业生产条件的灰色关联分析 |
7.1.3 赤峰市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
7.2 赤峰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分析 |
7.2.1 赤峰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
7.2.2 赤峰市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7.3 赤峰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 |
7.3.1 水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
7.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7.3.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形势 |
7.3.4 2013 年赤峰市用水情况分析 |
7.3.5 2020 年赤峰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赤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策略及保障措施 |
8.1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想 |
8.2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则 |
8.2.1 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业模式 |
8.2.2 农业科技园区模式 |
8.2.3 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农业模式 |
8.2.4 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 |
8.2.5 山地园艺型农业模式 |
8.3 赤峰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
8.3.1 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
8.3.2 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 |
8.3.3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
8.3.4 加快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牧业生产力布局 |
8.3.5 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 |
8.3.6 加强农牧业安全生产管理和防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发展保障能力 |
8.3.7 加强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8.3.8 加强农牧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
8.3.9 强化农牧业面源治理,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 |
8.3.10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提高农牧业对外开放水平 |
8.4 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
8.4.1 深化农村牧区、农牧场和农牧业改革 |
8.4.2 建立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
8.4.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
8.4.4 强化依法治农治牧 |
8.4.5 实行目标化管理和差异化考核 |
8.4.6 构建完善现代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 |
8.5 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创新之处 |
9.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9.3.1 不足之处 |
9.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松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区域差异性多维框架下内蒙古生态补偿机制扶贫绩效评估[D]. 赵梦蝶.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敖汉旗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资源保护对策[D]. 齐玲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赤峰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D]. 张嘉伟.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赤峰市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李旻昱.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赤峰市松山区温室大棚政策性保险问题研究[D]. 王皓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6]赤峰市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刘富松.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7]赤峰市松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D]. 苏雪.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8]赤峰市设施蔬菜生产成本与收益研究[D]. 郭耕佑.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内蒙古赤峰市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研究[D]. 余尚鸿.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内蒙古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 夏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