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汇象似性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赵乃婷[1](2020)在《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语词汇作为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并非任意性的,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就是词汇象似性。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点,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将象似性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结合起来展开研究,从英语词汇的音、形、义以及词源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词汇象似性,认为可以从语音、词形、词义和词源的象似性角度加强英语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摒弃死记硬背,改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从而提升英语词汇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词汇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在象似性理论的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词汇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以上假设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在象似性理论指导下,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是否有很大改变?2.象似性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记住英语单词?本研究被试者从山西师大临汾学院数计系18B级学生中选出的两个平行班级,每班30名学生。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控制班。在这两个班级进行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验:1.对被试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同一问卷(见附录Ⅰ)旨在探究大学生的词汇学习方法在采用象似性理论指导教学前后所产生的变化。2.通过词汇前测验证两个班是否处于同一实验水平,即通过分析前测试卷对两个班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班级没有显着性差异,可以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3.对两个班进行差别教学,在实验班运用词汇象似性理论指导词汇教学,在控制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当在实验班完成两种词汇象似性理论指导教学后,对所有被试进行中期测验,测验内容均来自《新视野大学英语》(2)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词汇,测验结果用SPSS22.0统计。中期测验目的是在实验班和控制班两班进行横向对比,以此来证明象似性词汇教学的效果。4.完成词形象似性和词源象似性教学指导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两个班级进行词汇后测,测试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后测成绩的平均分高于控制班,则本文提出的假设成立。即在象似性理论的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张玮祺[2](2020)在《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桥梁,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之一,其地位不可小觑。但目前在中国中学的传统词汇课堂上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们的词汇学习效果不佳。针对以上情况,学者和教师们都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来改善现状。本研究希望通过在词汇教学中应用象似性理论,利用单词内外部的联系,帮助学生习得并巩固所学词汇,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利用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实习的机会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从高二年级中随机抽选了两个班级,共107人参与实验。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班的55名学生采用基于象似性理论的教学方法,对于控制班的5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本实验于2019年9月3日开始进行,截止到2019年12月26日结束。实验期间,两个班级授课教师相同,教材内容相同。针对这项研究,笔者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生的英语词汇水平?2.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生的词汇知识深度?3.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生在语境中猜词的准确性?在本次实验过程中,主要的研究工具包括测试和访谈。收集上来的实验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将象似性理论应用到高中词汇教学后,学生们对于词汇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学生们不仅加强了对单词的记忆,还能够灵活运用词汇。此外,学生们在语境中能准确地推断出单词的含义,猜词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简言之,将象似性理论应用于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研究结果,笔者进一步提出了运用象似性理论进行词汇教学的建议,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王晓华[3](2019)在《象似性理论视角下药学专业大学生对英语词汇记忆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是对外部实体或语言词汇进行命名、分类、习得的过程,是语言范畴化的认知过程。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言象似性指语言符号之间存在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揭示了语言现象和人的思维之间本质的联系。象似性理论强调语言形式与相应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具有理据性的,因此,依据象似性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理据性对药学英语词汇进行学习记忆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药学英语词汇是药学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药学专业学生进一步提高药学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力保障,也是学生能够高速有效阅读外文文献的关键。由于药学英语词汇专业性强、拼写发音困难等特点,药学英语词汇教学一直是药学英语的一个重难点,用传统的词汇学习方法来记忆学习药学英语词汇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文旨在研究象似性理论视角下药学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记忆的有效性。本研究以皮尔斯符号三分法和海曼句法象似性为理论基础,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视角下,详细阐述了语音象似性、形态象似性、语义象似性和词源象似性在药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两个研究假设,分别为:(1)象似性理论下词汇教学对学生记忆学习药学英语词汇方法有积极影响。(2)象似性理论视角下药学英语词汇教学能够增强药学专业大学生记忆学习英语词汇效果。本文研究对象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药学专业大四学生,药学一班为实验班,药学二班为对照班。实验班主要采用象似性理论指导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不作任何干涉,仍按照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本研究主要以实验法为主,辅以问卷法和访谈法,实验时间为13周。通过实验法和访谈法,实验班是在象似性理论视角下进行的药学英语词汇教学,药学专业学生对象似性理论指导下具体方法运用更加频繁、熟练,不再使用传统、单一的词汇记忆学习方法。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高出4分,实验后实验班词汇的学习记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班。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结合象似性理论在药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对今后的药学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词汇教学,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词汇教学形式,以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杜人杰[4](2019)在《象似性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习得研究》文中提出词汇是组成语言的要素之一。学习一门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要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直接受词汇量多少的影响。同时,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是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进入大学前的基础阶段。然而,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忽然增多的英语词汇感到不知所措。因此,词汇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一个大难关。基于此,本论文将象似性理论应用在高中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中,目的有二:一、检验该理论是否对词汇习得有显着影响。若有影响,哪一水平的学生影响最为显着;二、探究一条英语词汇习得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该理论。本研究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具分别为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以及测试。实验的对象为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二两个重点班的97名学生以及6名英语教师。两个班被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班采用词汇象似性理论进行词汇的教与学,而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单词。此外,还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三个水平组,即低水平、中水平以及高水平。实验结束后,使用SPSS 24.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数据发现,实验班在象似性的帮助下,词汇习得的效果非常显着。此外,在实验班中,三个水平组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低水平组的学生进步最为明显。同时,课堂观察的结果表明,通过应用象似性词汇习得方法,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学习英语词汇的态度,从而提高了他们背单词的效率。此研究对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有一定的启示。对于教师而言,象似性词汇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语词汇教学的不足,不过这需要教师不仅能熟悉各种词汇象似性的理论,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一个新的单词,需要充分理解单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不能只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习得词汇。最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老师和学生注重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英语的整体水平。
杜人杰[5](2019)在《象似性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海口市某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词汇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而言,高中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高中阶段也是大部分学生迈向高等教育前的基础阶段。因此,面对难度和数量大增的词汇,很多学生一时不知所措,词汇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个瓶颈。该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为指导,着重于词汇层面的象似性理论,就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展开相应研究。该文通过运用象似性理论对海口市某中学两个高一班级进行词汇教学及教师访谈,分析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词汇学习的情况以及教师对象似性的了解情况,以期推广象似性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效率。
李连英[6](2018)在《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Wilkins指出:没有语法,人们能够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传达信息。River(1988)提出词汇量的大小是成功运用语言的关键,词汇量过低将难以实现交流等语言功能。Levelt说过:“词汇是语言产出的驱动力”。由此可见,词汇学习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着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从2003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新课标对词汇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要求教师要根据需要变换教学方法。从目前教学课堂上来看,教师主要采取翻译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等教学方法。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象似性理论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象似性理论的研究,验证将象似性理论应用到词汇教学的效果,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们词汇的学习。从目前课堂的词汇教学现状看,多数教师对词汇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刻,只停留在词义、词汇搭配以及简单的运用中。学生们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识记词汇,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还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们逐渐厌倦背诵词汇。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因此,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具有理据性,从中可以显现出语言的象似性。象似性存在于词汇的语音、形态、语义和词源上,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识记单词。本研究从象似性理论出发,对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两个班级共94名学生们进行实验,通过前测试验证两个班是否可以进行对照实验,即通过分析前测试卷(附录二)对两个班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班级没有显着性差异,可以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笔者将对两个班进行差别教学,在实验班运用词汇象似性理论指导词汇教学,在控制班运用平时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验时间为三个月。实验教学后对两个班级进行词汇后测试,测试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研究表明,实验班的后测试成绩的平均分高于控制班,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也显示实验班的成绩有显着提高。象似性理论能够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效果。
罗程华[7](2017)在《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各类英语考试都高度重视词汇应用。然而,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方法单一、乏味,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很难课堂上记住新单词,更糟的是,学生甚至课后花大量时间也记不牢单词,结果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这理所当然地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近年来,教师逐渐意识到了词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正尝试词汇不同教学方法。同时,象似性理论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得到教师的应用。然而,把象似性理论运用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文章很少。本文结合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探讨。采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测试法来探讨以下问题:1)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何影响?2)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对学生词汇应用能力有何影响?本文选择湖南省衡南县宝盖中学初二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运用象似性理论进行词汇教学,而控制班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实验研究通过运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测试和访谈来搜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研究有如下发现:第一,因为采用了象似性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并且具有创造性思维。遇到单词还能够联想其相关单词并对其进行分类学习。而仍然使用传统词汇教学方法的控制班学生,英语课堂上气氛沉闷,少数学生甚至犯困。第二,因为采用了象似性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实验班学生的后测英语成绩较前测有明显提高;而仍然使用传统方法教学的控制班的学生的英语后测成绩较前测无明显提高。因此,运用象似性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并且能提高学生词汇的应用能力。鉴于各种限制,本文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实验时间四个月,持续时间不够长;第二,实验对象仅为初级中学的学生,没有体现普适性。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展望:第一,象似性理论不仅可以运用到词汇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于语法,语篇中;第二,实验对象可以扩展到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学生。
张乔珍[8](2016)在《象似性理论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效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词汇在语言系统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各种词汇策略应运而生,如词汇组块教学、跨文化交际教学、词汇记忆策略等。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外部实体或语言词汇进行命名、分类、习得的过程是语言范畴化的认知过程。目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其中,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是当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象似性理论强调语言的形式与相应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有理可据的,因此,根据这种理据关系对英语词汇进行有意义识记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为指导,详细阐述了语音象似性、形态象似性和语义象似性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象似性理论能够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效”的实验假设。本研究以鹰潭市某高中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7)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实验班主要运用词汇象似性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课堂,在控制班主要运用平时常用的自然拼读、语境设定、强化训练等方法来教授单词,实验时间为三个月。研究的结果表明,经过三个月的词汇教学,在词汇后测中,实验班成绩的平均分高出控制班的4.4333分,同时笔者将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P=0.035<0.050,说明实验班的词汇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的成绩,实验班的词汇成绩有显着提高,象似性理论对指导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应用价值。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得出象似性理论能够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效性的结论。
韩志玲[9](2016)在《英语词汇构成的象似性特征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文中指出英语词汇在语音、形态、构词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特征。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象似性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对词汇的深层理解和全面把握,加强对词汇的记忆,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王亚飞[10](2015)在《象似性理论在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效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词汇是任何语言的基本要素,英语词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孩子来说,他们在英语起步上并没有多大差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也很高,但后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量跟不上。初中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对他们来说更是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语法当作教学的重点,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句子的结构上,而词汇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交际能力低下,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不高,这不符合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年来英语高考和中考题型的变化让教师逐渐意识到了词汇的重要性,这也使教师的教学重心发生了变化,因此象似性理论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关于象似性论文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实证研究文章少之又少,这也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语言象似性是相对于语言的任意性提出来的,简单说就是每种语言符号都是有规律可言的。把象似性理论和英语词汇结合在一起,恰好说明了英语绝大部分单词是有理可依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上,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测试来证明:一,教师把象似性理论用在词汇教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二,学生通过象似性理论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过几个月的实证研究最后证明了笔者的假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巧妙的运用象似性理论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益处。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一些不足和笔者的一些期望。
二、词汇象似性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词汇象似性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1.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The Hypothesis of the Study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2.Literature Review |
2.1 Iconicity Theory |
2.2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view |
2.2.1 Review of foreign studies |
2.2.2 Domestic research review |
2.3 Classification of Lexical Iconicity |
2.3.1 Phonetic iconicity |
2.3.2 Morphological iconicity |
2.3.3 Semantic iconicity |
2.3.4 Etymology iconicity |
3.Research Design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Subjects |
3.3 Instruments |
3.3.1 Questionnaires |
3.3.2 Test papers |
3.4 Procedures of the Experiment |
3.4.1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
3.4.2 Pretest of vocabulary |
3.4.3 Class teaching in experimental class before mid-test |
3.4.4 Mid-test |
3.4.5.Class teaching in experimental class after mid-test |
3.4.6 Post-test |
3.5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3.5.1 Data collection |
3.5.2 Data analysis |
4.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
4.2 Results of the Test Papers |
4.2.1 Results of the Pre-test |
4.2.2 Results of mid-test |
4.2.3 Results of the post-test |
4.3 Discussions of the results |
5.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I The Pre-Questionnaire |
Appendix II The Post-Questionnaire |
Appendix III Pre-test |
Appendix IV Mid-test |
Appendix V Post-test |
Acknowledgements |
(2)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Iconicity Theory |
2.1.1 Definition of Iconicity Theory |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Iconicity Theory abroad and at home |
2.2 Vocabulary teaching |
2.2.1 Definition of vocabulary |
2.2.2 Previous studies on vocabulary teaching abroad and at home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conicity Theory to language teaching |
2.4 Summary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participants |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
3.3.1 Test |
3.3.2 Interview |
3.4 Research procedure |
3.4.1 Pre-experiment stage |
3.4.2 Training procedure |
3.4.3 Post-test stage |
3.4.4 Interview |
3.5 Samples i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lass |
3.5.1 A sample in experimental class |
3.5.2 A sample in control class |
3.6 Data collection |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
4.1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re-test in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
4.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ost-test in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
4.2.1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vocabulary level test in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
4.2.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vocabulary depth test in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
4.2.3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reading test in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
4.3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interviews |
4.3.1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re-interview |
4.3.2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ost-interview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Pre-test |
Appendix Ⅱ Vocabulary level test |
Appendix Ⅲ Vocabulary depth test |
Appendix Ⅳ :Reading test |
Appendix Ⅴ:Interview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
Acknowledgements |
The list of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author |
(3)象似性理论视角下药学专业大学生对英语词汇记忆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象似性 |
2.药学英语词汇 |
3.象似性理论 |
(二)词汇象似性分类 |
1.语音象似性 |
2.形态象似性 |
3.语义象似性 |
4.词源象似性 |
(三)相关理论 |
1.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理论 |
2.海曼的句法象似性理论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测试 |
2.问卷调查 |
3.访谈 |
(四)教学过程 |
(五)数据收集 |
四、实验数据分析 |
(一)实验前数据分析 |
1.调查问卷分析 |
2.前测试卷分析 |
(二)试验后数据分析 |
1.后测试卷分析 |
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3.访谈结果分析 |
五、结果与讨论 |
(一)象似性理论视角下的词汇教学对学生记忆学习药学词汇的方法有积极影响 |
(二)象似性理论视角下的药学英语词汇教学能够增强学生记忆学习药学英语词汇的效果 |
六、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对教学的启示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药学一班和二班大学四级成绩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药学英语前测试卷 |
附录四 :药学英语后测试卷 |
附录五 :测试成绩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象似性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An Overview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
2.1.1 Defintions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broad |
2.1.3 Previous Studies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China |
2.2 An Overview of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ing Strategies |
2.2.1 Vocabulary Teaching Strategies |
2.2.2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
2.3 An Overview of Iconicity |
2.3.1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of Linguistic Signs |
2.3.2 Definitions of Iconicity |
2.3.3 Previous Studies on Iconicity Abroad |
2.3.4 Previous Studies on Iconicity China |
2.4 Iconicity at the Lexical Level |
2.4.1 Phonetic Iconicity |
2.4.2 Morphological Iconicity |
2.4.3 Semantic Iconicity |
2.4.4 Etymological Iconicity |
2.4.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Participants |
3.3 Instruments |
3.3.1 Questionnaire |
3.3.2 Interviews |
3.3.3 Lectures and Observation |
3.3.4 Tests |
3.4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
3.5 Ionicity Vocabulary Teaching Procedures |
3.6 Data Analysis Method |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
4.2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 |
4.2.1 Results of the Teachers' Interviews |
4.2.2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Interviews |
4.3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
4.4 Results of the Tests |
4.4.1 Statistic Results of EC and CC |
4.4.2 Statistic Results of HL,ML and LL in EC |
4.5 Answer to Research Questions |
4.5.1 Answer to Research Question One |
4.5.2 Answer to Research Question Two |
4.5.3 Answer to Research Question Three |
4.5.4 Answer to Research Question Four |
4.6 Discussion |
4.6.1 Discussion on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
4.6.2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 of Iconicity-oriented Instruction |
4.6.3 Summa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 1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 |
Appendix 2 教师访谈稿 |
Appendix 3 学生访谈稿 |
Appendix 4 英语词汇测试(前测) |
Appendix 5 英语词汇测试(中测) |
Appendix 6 英语词汇测试(后测) |
Acknowledgement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象似性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海口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象似性在英语词汇层面的表现 |
2.1 语音象似性 |
2.2 形态象似性 |
2.3 语义象似性 |
2.4 词源象似性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实验参与者 |
3.3 研究步骤 |
3.4 测试 |
3.5 教师访谈 |
3.6 数据分析 |
3.6.1 测试 |
3.6.2 教师访谈 |
4 结语 |
(6)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象似性理论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词汇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象似性理论的定义 |
3.2 象似性的体验哲学观 |
3.2.1 心智的体验性 |
3.2.2 认知的无意识性 |
3.2.3 思维的隐喻性 |
3.3 词汇层面的象似性 |
3.3.1 语音象似性 |
3.3.2 形态象似性 |
3.3.3 词义象似性 |
3.3.4 词源象似性 |
第四章 研究设计和实施 |
4.1 实验假设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实验过程 |
4.4.1 实验班 |
4.4.2 控制班 |
4.5 实验数据分析 |
4.5.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5.2 前测试卷成绩分析 |
4.5.3 后测试卷成绩分析 |
4.6 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
4.6.1 能够掌握词汇理据性 |
4.6.2 能够调动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
4.6.3 能够促进以后的英语学习 |
第五章 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 |
1.2 国内外象似性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象似性理论 |
2.1.1 象似性理论的概述 |
2.1.2 象似性理论在词汇教学方面的表现 |
2.2 格式塔心理学 |
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3.1 实验设计 |
3.1.1 研究问题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研究工具 |
3.2 实验过程 |
3.2.1 数据收集 |
3.2.2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
4.1.1 结果报告 |
4.1.2 讨论 |
4.2 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对学生词汇应用能力的影响 |
4.2.1 结果报告 |
4.2.2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前测试卷 |
附录3 后测试卷 |
致谢 |
(8)象似性理论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效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概述 |
一、象似性的定义 |
二、在词汇层面上的象似性 |
第二节 象似性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象似性的国外研究述评 |
二、象似性理论的国内研究述评 |
第三节 英语词汇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词汇教学的国外研究述评 |
二、词汇教学的国内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实验假设 |
第二节 研究被试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词汇测试试卷 |
三、SPSS17.0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第五节 实验具体操作过程 |
一、实验班 |
二、控制班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调查问卷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二节 试卷测试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一、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 |
二、前测 |
三、后测 |
第三节 象似性促进词汇教学成因讨论 |
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加工 |
二、有助于克服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动机减退 |
三、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体现省时原则和价值原则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英语词汇构成的象似性特征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象似性理论 |
二、英语词汇的象似性 |
(一)英语词汇的音义象似性 |
(二)英语词汇的形义象似性 |
(三)英语词汇在构词法上的象似性 |
(四)英语习语的象似性 |
三、英语词汇象似性与英语教学 |
四、结语 |
(10)象似性理论在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效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
一、国内外关于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
二、国内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象似性的研究理论 |
一、国外关于象似性的研究理论 |
二、国内关于象似性的理论研究 |
第三节 象似性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表现 |
一、语音象似性 |
二、形态象似性 |
三、语义象似性 |
四、词源象似性 |
五、词序象似性 |
第三章 象似性理论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结合 |
第一节 语音象似性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第二节 形态象似性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第三节 语义象似性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第四节 词源象似性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第五节 词序象似性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实验的假设 |
第二节 实验的参与者 |
第三节 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
一、调查问卷 |
二、访谈 |
三、课堂观察 |
四、测试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第五节 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三、课堂观察分析 |
四、测试结果分析 |
第六节 总体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成果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前测试题 |
附录3 后测试题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词汇象似性与英语词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 赵乃婷.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 张玮祺. 渤海大学, 2020(12)
- [3]象似性理论视角下药学专业大学生对英语词汇记忆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 王晓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4]象似性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习得研究[D]. 杜人杰. 海南大学, 2019(01)
- [5]象似性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海口市某中学为例[J]. 杜人杰. 海外英语, 2019(04)
- [6]象似性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 李连英.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12)
- [7]基于象似性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D]. 罗程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8]象似性理论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效的实证研究[D]. 张乔珍.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6)
- [9]英语词汇构成的象似性特征及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韩志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10]象似性理论在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效的实证研究[D]. 王亚飞. 闽南师范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