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昌马水库坝体填筑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堂[1](2020)在《昌马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昌马水库大坝建成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监测成果与理论计算或模型试验成果相比较,观察其规律和趋势是否一致、合理,并与大坝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的变形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渗透压力、渗流量等方面的设计允许值相比较,以此来判断工程状况是否异常。综合评价大坝运行安全状况,提出大坝安全评价分析,提出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建议措施,使昌马水库大坝更加顺利地进行运转。
张宁[2](2019)在《复合地基上坝体长期变形与防渗墙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土石坝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水利工程,其防渗加固、复杂地基处理及坝体稳定安全分析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土石坝最常用的防渗结构,对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应力变形分析以及裂缝破坏机理等研究至关重要。由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对建于覆盖层上的大坝,通过开挖、固结灌浆和振冲碎石桩加固等方式对地基加固处理,并进行合理数值模拟分析,对大坝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有必要的。同时坝体堆石料颗粒之间存在不同大小的空隙,在水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移等现象。因此本文考虑流变、湿化等影响因素,仿真分析大坝运行阶段的长期变形规律,为大坝监测和预防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四点:(1)本文基于对土石坝中防渗结构的设计研究,通过初步设计混凝土防渗墙风化料坝,应用于云南省某水库拦河坝的设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坝体和防渗墙应力变形的云图规律和极值位置分布进行初步研究。得出坝体沉降云图基本呈现在防渗墙两侧对称的分布规律,应力云图在防渗墙两侧出现错动,符合一般土石坝云图变化规律。(2)基于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机理和复合地基计算原理研究,对坝体右岸的覆盖层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设计两种计算方案,研究振冲碎石桩对大坝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地基相较于未加固地基,坝体和防渗墙的应力变形最值有明显的减小,说明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对大坝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基于三参数流变模型和湿化理论的研究,以建于复合地基上的混凝土防渗墙风化料坝为实例,考虑堆石料长期变形的影响,进行三维仿真模拟计算,研究大坝极值变化规律及坝体和防渗墙长期变形特性。得出流变随大坝运行年限的增加,坝体和防渗墙应力、位移最大值都有所增大,但基本于流变1年趋于稳定。因此,在流变和复合地基的综合影响下,模拟计算结果可预测大坝长期运行下的应力变形规律,通过加固地基改善坝体的运行环境,为实际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检测过程提供合理参考。(4)基于混凝土防渗墙安全理论研究,通过对材料分区进行优化设计,以下游左岸块石区为基准,设计三种方案并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混凝土防渗墙的安全性。
孙宇涛[3](2019)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静动力分析及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广泛应用,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所建的堆石坝的安全稳定性要求也随之变高。众多已建大坝的面板、坝坡以及垂直接缝在地震作用下均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坝体防渗性能,从而引发渗流事故,因此利用原型观测资料,对坝体进行相应的抗震特性研究,科学分析堆石坝监测项目的测值变化,对大坝安全状态做出合理评价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四工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进行三维静、动力有限元计算,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对面板堆石坝进行有限元模型研究,基于邓肯-张E-B模型及无厚度goodman接触单元,对大坝四个剖面在竣工期及蓄水期工况进行应力变形特性分析,得出面板周边缝和垂直缝的变形量较小,大坝变形和受力安全,从而论证了大坝堆石分区的合理性。其次,考虑地震作用对大坝安全稳定的影响,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依据地震反应谱曲线设计三种计算工况,即:50年超越概率5%,100年超越概率2%和100年超越概率1%,得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各动力反应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呈现整体增大的趋势,且数值变化满足大坝在地震中的结构稳定性要求。最后,通过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指标和统计理论研究,基于87个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实测资料进行变形指标的特征值统计分析,提出基于回归关系法的面板堆石坝定量评价方法,并建立划分等级及对应的指标范围进行评价。结合面板堆石坝坝顶沉降、坝体沉降、面板挠度和大坝渗流分指标对大坝各部位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综合4个分指标得到安全状态指标对坝体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发现,地震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稳定影响重大,合理进行大坝动力分析以及安全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王家辉[4](2019)在《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内陆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敦煌市是我国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问题最为典型的区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敦煌水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凸现,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享有盛名的月牙泉等历史名胜安全受到威胁。本研究以敦煌市为例,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与规划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价了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敦煌市引哈济党方案,并深入分析了该工程的质量技术问题;根据减少疏勒河下泄生态水量的需求,分析了解决敦煌市水资源短缺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最后提出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相关对策。本研究旨在为解决敦煌市水资源短缺提供技术建议,以期推进敦煌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为河西地区其他城市水资源利用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评价了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分析敦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可知,近半个世纪来,敦煌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己形成了配置较齐全的水库、干、支、斗、农渠系统。2、查清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制因素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期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人们高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出现水资源过度利用的现象,目前利用水资源强度已经超越了敦煌市水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因而引发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3、提出了引哈尔腾河到党河(引哈济党)工程方案鉴于目前疏勒河干流灌区自身缺水的状况下,保证每年向下游下泄生态用水,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了减少疏勒河下泄生态水量,计划通过引哈济党工程调水,为解决敦煌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节水分流方案奠定基础。4、分析了引哈尔腾河到党河(引哈济党)工程重大技术问题深入分析了引哈济党工程存在的高边坡稳定、滑坡、渗漏和湿陷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5、提出了基于敦煌市水资源评价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通过对敦煌市疏勒河节流潜力评估以及需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提出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6、提出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通过分析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并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孙江河,王廷宝[5](2015)在《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实践》文中认为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监理业务始于1994年的甘肃民乐海潮坝水库工程。1995年我院获水利部颁发的首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资格证书,2001年6月晋升为甲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此外,自1998年开始,我院与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甘肃分部,依托我院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技术力量以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的名义重点承担全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理业务。目前,我
谭磊,胡雄武,张平松,许华丽,左汪会[6](2015)在《坝体浸润特征的并行电法连续监测技术》文中提出基于水库坝体浸润特征是水库安全性检测的重要指标,常规观测手段受限于测点少,费用高,易受损坏等缺点,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根据室内测定电阻率与土体含水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利用并行电法技术连续多频次测试坝体浸润特征的新思路。在坝体内部水位升降引起电阻率响应特征的数值模拟基础上,结合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表明,并行电法技术可以达到连续监测坝体水位升降动态变化全过程的目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用同一测点浸润前后电阻率的变化率和不同测线位置垂向上电阻率比值参数分析技术,可直观有效地标定出坝体水位的位置。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证明了并行电法时移技术监测坝体内部浸润动态特征中的可行性,为坝体安全评估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吕玉峰[7](2014)在《柳沟峡水电站工程设计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柳沟峡水电站位于酒泉市疏勒河干流上游,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最大坝高66 m,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0MW。结合柳沟峡水电站工程的总体设计,研究了酒泉砾石层地基上枢纽区大坝设计、主要建筑物布置,对特殊地形地质下枢纽工程的布置原则和建筑物进行了研究,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朱金龙[8](2013)在《昌马水库溢洪道改建工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泄水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泄洪功能,是整个枢纽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泄水建筑物是否能够安全的进行工作,关系到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危。在对过往大坝失事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由泄水建筑物自身的问题而引起的大坝失事占到很大的比重。因此有必要对泄水建筑物的布置方式及消能工选择进行研究。本文以昌马水库枢纽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昌马水库的泄洪排沙洞、溢洪道的水力特性尤其是溢洪道的挑流鼻坎体型的优化选择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昌马水库原设计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枢纽泄洪排沙洞、溢洪道的布置及其出口体型选定、泄流能力等问题,基本满足昌马水库运行要求。但是昌马水库枢纽在实际的运行中发现,溢洪道泄洪出口水舌的左边缘有冲扫岸坡的现象,并且水舌落点集中,且位于左岸坡脚,在岸边形成较深的冲刷坑,对岸坡的稳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昌马水库溢洪道进行单体模型试验,着重研究挑流鼻坎的体型选择,提出了大圆弧导向曲面贴角鼻坎这一体型,较好的解决了此问题。试验研究发现大圆弧导向曲面贴角鼻坎可以应用于下游河道较宽的枢纽来实现消能防冲。此种类型的异型鼻坎,可以使水流很好的横向扩散、纵向拉开,扩散能力很强,并且两股水流在空中有一个碰撞的过程,达到部分消能目的,挑出的水流对下游冲刷很轻,消能率很高。本文同时使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模型试验推荐的大圆弧导向鼻坎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资料的对比,发现模拟计算得出的溢洪道泄槽内部的各项水力参数与模型试验实测资料相符,误差一般在10%左右。但是在模拟异型挑坎时,采用标准模型、Realizable模型模拟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模拟得到的结果较实测结果都有较大误差,RNG模型结果则相对符合实际,说明此计算模型利于应用在对复杂的异型挑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黄维忠[9](2009)在《土石坝及其施工的重要环节》文中指出文中论述了土石坝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料场的规划设计,土石料的开挖和运输,土石料的压实和碾压,施工中的分区流水作业以及各环节中的技术要点。
兰雁,张俊霞,李建军,王桂芹[10](2008)在《昌马水库蓄水期坝体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与评价》文中认为对昌马水库土石坝蓄水运行初期6年的大坝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探究蓄水运行后水位升降对大坝坝体黏土心墙及灌浆帷幕防渗效果的影响,坝肩绕坝渗流、坝体位移变形评价,结果表明:坝体浸润线、坝基渗流均在正常范围内;两岸坝端有绕渗现象;主观测断面渗压正常,下游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二、昌马水库坝体填筑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昌马水库坝体填筑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昌马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设计 |
2.1 监测目的和设施 |
2.2 排砂泄洪洞监测 |
2.3 右岸边坡监测 |
3 监测系统完备性和可靠性评价 |
3.1 监测系统完备性评价 |
3.2 监测系统可靠性评价 |
4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 |
4.1 大坝填筑及蓄水关键时段划分 |
4.2 大坝安全性态评价 |
4.2.1 变形监测 |
4.2.2 渗流监测 |
4.2.2. 1 大坝渗流。 |
4.2.2. 2 绕坝渗流。 |
4.2.3 泄洪排砂洞渗透压力及应力应变 |
5 问题与建议 |
(2)复合地基上坝体长期变形与防渗墙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堆石体长期变形的研究进展 |
1.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混凝土防渗墙风化料坝初步设计研究 |
2.1 土石坝中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研究 |
2.2 混凝土防渗墙风化料坝的初步设计研究 |
2.3 工程实例设计研究 |
2.3.1 坝型选择 |
2.3.2 混凝土防渗墙风化料坝力学特性初步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覆盖层上混凝土防渗墙风化料坝地基处理措施研究 |
3.1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分析 |
3.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计算原理 |
3.2.1 碎石桩加固区复合模量计算 |
3.2.2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3.3 工程算例 |
3.3.1 计算方案设计及振冲碎石桩模拟 |
3.3.2 有限元计算模型 |
3.3.3 振冲碎石桩未加固地基的坝体应力变形特性研究 |
3.3.4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的坝体应力变形特性研究 |
3.3.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复合地基上混凝土防渗墙风化料坝长期变形特性研究 |
4.1 堆石体长期变形理论研究 |
4.1.1 堆石体三参数流变模型 |
4.1.2 堆石体湿化变形模型 |
4.2 工程算例 |
4.2.1 工程概况 |
4.2.2 复合地基和长期变形组合作用下大坝应力变形极值分析 |
4.2.3 长期变形下大坝三维应力变形特性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5 材料分区优化设计对混凝土防渗墙安全性评价研究 |
5.1 混凝土防渗墙安全理论研究 |
5.2 工程算例 |
5.2.1 优化方案设计 |
5.2.2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
5.2.3 材料分区优化设计对混凝土防渗墙的影响分析 |
5.2.4 混凝土防渗墙安全评价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静动力分析及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特性研究进展 |
1.2.2 混凝土面板的抗震研究进展 |
1.2.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静动安全评价研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静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
2.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静力有限元分析 |
2.1.1 有限元静力计算原理 |
2.1.2 堆石料材料本构模型 |
2.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动力有限元分析 |
2.2.1 有限元动力计算原理 |
2.2.2 动力计算本构模型 |
2.2.3 动水压力 |
2.4 本章小结 |
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静力有限元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计算参数 |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 |
3.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
3.4.1 竣工期坝体应力变形计算结果 |
3.4.2 蓄水期坝体应力变形计算结果 |
3.4.3 大坝静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动力反应特性研究 |
4.1 动力计算工况 |
4.2 计算参数及地震动输入 |
4.2.1 模型计算参数 |
4.2.2 地震动输入 |
4.3 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
4.3.1 工况一计算结果分析 |
4.3.2 工况二计算结果分析 |
4.3.3 工况三计算结果分析 |
4.3.4 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
5.1 面板堆石坝变形评价指标规律统计分析 |
5.1.1 传统面板堆石坝变形指标的统计分析 |
5.1.2 面板堆石坝变形性状特征值的规律统计分析 |
5.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评价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
5.2.1 基于回归关系法的定量评价方法 |
5.2.2 分指标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
1.2.2 节水分流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貌分区 |
2.1.3 气候 |
2.1.4 水系 |
2.1.5 水文 |
2.1.6 社会经济概况 |
2.1.7 生态环境现状 |
2.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三章 敦煌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3.1 敦煌市水资源利用现状 |
3.1.1 敦煌市水资源现状 |
3.1.2 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
3.1.3 敦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1.4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分析 |
4.1 引哈济党工程及重大技术问题分析 |
4.1.1 方案比选 |
4.1.2 引哈济党初步工程规划质量分析 |
4.1.3 总干渠施工中重大技术问题质量分析 |
4.1.4 渠首水库工程施工质量分析 |
4.2 基于敦煌市水资源评价的疏勒河节水分流方案 |
4.2.1 节水潜力分析 |
4.2.2 系统农业节水措施 |
4.2.3 需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
4.2.4 未来水平年水资源配置及供需平衡分析 |
第五章 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监理经历 |
2 代表性监理项目 |
2.1 水库工程 |
2.2 跨流域调水工程 |
2.3 水电站工程 |
2.4 供水灌溉工程 |
2.5 其他项目 |
3 工程监理项目取得的经验 |
(6)坝体浸润特征的并行电法连续监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坝体浸润特征的并行电法测试基本原理 |
2坝体内部水位升降的模拟实验 |
2.1数值模拟实验及分析 |
2.2物理模拟实验及分析 |
3现场测试验证 |
4结论 |
(7)柳沟峡水电站工程设计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地质 |
3 工程设计 |
3.1 工程布置 |
3.2 大坝设计 |
3.3 泄水建筑物设计 |
3.3.1 溢洪道 |
3.3.2 泄洪排沙放空洞 |
3.4 引水建筑物设计 |
4 结语 |
(8)昌马水库溢洪道改建工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溢洪道常见型式分类 |
1.2.1 正常溢洪道 |
1.2.2 非常溢洪设施 |
1.3 溢洪道的布置和型式选择 |
1.3.1 地形条件 |
1.3.2 地质条件 |
1.3.3 枢纽总体布置和运用管理 |
1.3.4 施工条件 |
1.4 常见溢洪道泄洪消能的方式 |
1.4.1 挑流消能基本简介 |
1.5 面流消能基本简介 |
1.6 底流消能基本简介 |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昌马水库原工程运行现状及问题 |
2.1 工程概况 |
2.2 工程原设计方案观测成果 |
2.3 修改方案(一)观测成果 |
2.3.1 修改方案(一)的排沙洞和溢洪道各特征值 |
2.3.2 坝下游消能防冲试验 |
2.4 修改方案(二)观测成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昌马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 |
3.1 溢洪道挑坎改建的目的 |
3.2 模型设计与制作 |
3.3 原方案试验 |
3.3.1 溢洪道泄流能力 |
3.3.2 下游泄洪冲刷 |
3.3.3 原方案试验小结 |
3.4 修改与优化试验 |
3.4.1 修改方案1 |
3.4.2 修改方案2 |
3.4.3 修改方案3 |
3.5 大圆弧导向鼻坎方案试验 |
3.5.1 大圆弧导向鼻坎方案1 |
3.5.2 大圆弧导向鼻坎方案2 |
3.5.3 大圆弧导向鼻坎方案3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昌马水库溢洪道数值模拟研究 |
4.1 数值模拟应用在溢洪道研究进展简介 |
4.2 不同工况下溢洪道内部数值模拟计算 |
4.2.1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4.2.2 水面线比较 |
4.2.3 压力比较 |
4.2.4 流速比较 |
4.2.5 小结 |
4.3 单一工况下挑流水舌形状数值模拟计算 |
4.3.1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4.3.2 三种计算模型模拟流态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土石坝及其施工的重要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1 料场的设计, 规划 |
2 土石料开挖运输 |
3 土石料压实 |
4 土石坝碾压施工 |
5 分区流水作业 |
四、昌马水库坝体填筑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昌马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J]. 李俊堂.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3)
- [2]复合地基上坝体长期变形与防渗墙安全评价研究[D]. 张宁.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静动力分析及安全评价研究[D]. 孙宇涛.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4]甘肃省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 王家辉. 兰州大学, 2019(02)
- [5]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理实践[J]. 孙江河,王廷宝.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5(11)
- [6]坝体浸润特征的并行电法连续监测技术[J]. 谭磊,胡雄武,张平松,许华丽,左汪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5(05)
- [7]柳沟峡水电站工程设计综述[J]. 吕玉峰.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4(12)
- [8]昌马水库溢洪道改建工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朱金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9]土石坝及其施工的重要环节[J]. 黄维忠. 山西水利科技, 2009(02)
- [10]昌马水库蓄水期坝体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与评价[J]. 兰雁,张俊霞,李建军,王桂芹. 人民黄河, 2008(11)
标签:防渗墙论文;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论文; 应力状态论文; 复合地基论文; 数值模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