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大历史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1](2021)在《大历史观视域下科技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在大历史观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对科技史的理解要注重从"历史科学"的角度进行把握,精选科技史素材以更好地反映时代问题,讲好中国故事。科技史之所以能融入"原理"课教学,不仅因其能有效地满足教学的现实需求,贴合学生兴趣点,便于大思政课的开展,亦在于科技史素材贯通古今中西,可为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供历史支撑,满足教学的理论需求。文中以"原理"课"质变量变规律"内容为例,指出科技史案例的设计应在点、线、面共同搭建的立体框架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钟慧容,胡咚[2](2021)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也是落实党史学习教育重大决策的重要方式。"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党历来重视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党的历史教育的经验传承,也是新时代思政课与时俱进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担当育新人使命任务的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是简单地将"四史"教育搬到课堂上,也不是脱离教材、大纲和教学目标来开展"四史"教育,而是与思政课有机结合,融入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具体做法是:树立正确党史观,更新育人理念;落实"四史"教育要求,优化教学目标;融入"四史",讲透教学内容;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郭丽鹏[3](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大视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刘美琦[4](2021)在《基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新教材内容与策略研究 ——以“抗日战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2019年9月,根据这一新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新教材开始使用。与以往教材相比,新课标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素质等重要部分。这些变化使高中历史学科课程焕然一新,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学研究等等方兴未艾。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是中国史研究中的显学,中学历史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史的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和研究的重点领域。在旧教材中,必修课中的抗日战争史只有一课内容。而新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史则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两课内容,内容和篇幅大幅度增加,这表明了抗日战争史教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为此,本文立足于中学历史新旧教材的比较,结合2017年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对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提出建议,并对抗日战争史相关章节课程进行教学策略探讨。本文除绪论之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通过比较新旧课程标准,重点比较其基本内容和主旨要求的差异,解读新课标,明确新课标的变化及对教学的新要求。第二,主要叙述新旧教材在编写体例上的不同,指出旧教材“模块+专题”史体例在高中历史教学叙述中的弊端,了解新教材“通史”体例的优势,为探讨如何在新体例下进行有效教学做铺垫。第三,研究新教材关于抗日战争史相关章节的编写内容,探讨新教材在课文系统以及课文辅助系统上发生的新变化,即新教材内容是“如何与历史核心素养紧密结合的。”第四,通过对新教材抗日战争史相关章节的探讨,总结出新教材“抗日战争史”所体现出的时代内涵与进步性,为设计教学问题,明确教学侧重点提供借鉴。第五,针对新课标、新教材与旧课标、旧教材的不同之处,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知识素养,提供以“抗日战争”为例的“主题式”“综合型”教学设计作为参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结合新课标、新教材,历史核心素养力求整合本课教学资源,从多方面探讨教学,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郭少飞,康华[5](2021)在《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大历史观》文中认为党史是现当代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与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学史、治史、用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大历史观,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视野中分析党史问题、把握历史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现实工作。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方法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题关键。
郭梦琦[6](2021)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也是中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感受史事发展进程和演变的基础。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要素,时空观念素养的落实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作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更是占有重要的分量和地位。本文对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历史试题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探寻高考命题的特点,并进一步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提出建议。本文首先结合新版《课程标准》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时空观念素养的六个考查指标,分别为“历史时空坐标的定位”“历史时空内涵的理解”“历史时空脉络的梳理”“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历史时空的纵横对比”以及“历史时空的综合论述”。再结合2017至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每一类指标具体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大历史观”以及呈现多样化情境这四个特点。此外,从2020年首次实行新高考的山东卷中,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新变化在于更加注重对时空工具的使用,并且加大了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难度,这种变化也代表了今后高考历史命题新动向。最后,笔者基于试题特点和考查新动向的分析,从试题反观教学,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学和备考有所帮助。
倪菊梅[7](2020)在《浅析“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文中认为新课改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进一步推行使得历史课程有了新的培养目标,教师更加注重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凸显学生从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之下,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从宏观和大局来看待历史事件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带动学生严谨的历史态度的形成,因此,文章主要探讨"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杨璇[8](2020)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考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历史考试中,以史料形式呈现的题目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学习的迁移能力,即将所学的旧知识与获取的新知识所结合,充实甚至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能够不断获取和总结出新的经验或纠正过去的错误认知。但仅靠历史课堂和历史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难以实现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在教学中添加和运用课本以外的文史材料,需要师生广泛地阅读文史材料。历史教师阅读文史读物可以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学生阅读文史读物可以培育和提升综合素养。但在现实教育里,“读书”这一概念,在大部分中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观念中逐渐地等同于“学习课本知识”。因为种种原因,历史教师阅读文史读物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实践证明,中学历史教师广泛阅读文史读物,有利于在阅读中感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个人教学技能、塑造个人教学特色;学生阅读文史读物则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广泛涉猎古今文史名着、中学历史教学期刊、通俗文史读物和文史杂着等。并注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文史读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多地去阅读内容积极健康、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史读物。将文史读物的内容及内涵自觉地渗透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同时,在应用文史读物时认真遵循求真、适度、通俗、激趣等原则,更好地发挥文史读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周晓煜[9](2020)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空间是构建和决定历史进程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类的历史都围绕着空间展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空间,同样的历史教学也离不开历史空间,教师能够通过历史空间这一重要载体向学生们传达、教授历史知识,因此树立历史空间观念也是在当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欠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素质之一。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对包含了时空观念等在内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作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成为了在我国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历史空间观念作为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教学基础性地位。在普通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和重视到历史空间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在特定历史空间的连接下,对历史事物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的历史学习意识和历史思维方式。在高中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充分地利用出历史地图的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挖掘地图中的隐性历史信息,对地图中所展示出的多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也要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读图习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历史填图训练。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应当对所选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甄别,使其能够更好地切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应当辩证看待。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地理学科知识的辅助,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知识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对于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明确不同层次应培养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首先是要学会对于历史空间的认知与表达,然后是对于历史空间的理解与运用,最后是学生能够对历史空间进行独立分析与探究。在进行历史空间观念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应当注意一些问题。历史空间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历史时间进行紧密的结合,在当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下,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自然也要兼顾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的综合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关联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
王星童[10](2020)在《黄仁宇“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宁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主张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去研究历史,通过把历史放在一个总体坐标上进行长时段、远距离、宽视界的观察,然后用线条勾勒的方法讲解,表现出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框架结构,把握宏大的历史。若将黄仁宇“大历史观”为研究历史提供的这些新视角与新方法提倡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则会增加学生了解历史的角度,加深对历史的认知。笔者通过结合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深入教材内容对黄仁宇“大历史观”方法进行引用研究,希望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笔者将黄仁宇“大历史观”思想中利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思想进行介绍,说明“大历史观”与初中历史教学结合的意义;第二部分,对黄仁宇“大历史观”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进行信息的收集,了解“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怎么样;第三部分,基于前一部分发现的问题,深入探讨“大历史观”的运用策略,为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第四部分,笔者根据“大历史观”的相关思想设计了两个教学案例,希望通过这两个教学案例让大家感受引入“大历史观”教学的优点,为“大历史观”的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二、树立大历史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立大历史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大历史观视域下科技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历史观视域下科技史的内涵 |
二、科技史融入“原理”课的需求满足 |
三、以科技史融入“原理”课的案例设计 |
(2)“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历史传承 |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要求 |
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更新育人理念 |
1.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
2.树立群众史观,坚持人民视野 |
3.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 |
(二)落实“四史”教育要求,优化教学目标 |
1.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统一 |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三)融入“四史”内容,讲清、讲透教学内容 |
1.注重教学素材选取的贴合性 |
2.注重教学内容选择的权威性 |
(四)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
1.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教学感染力 |
2.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突出教学特色 |
3.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综合化 |
4.激发学生运用红色资源的主体性,增强教学互动性 |
五、结语 |
(4)基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新教材内容与策略研究 ——以“抗日战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适应“新课标”及教材改革的需要 |
(二)“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是近代史研究的热点问题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关于新课标、新教材及比较研究 |
(二)关于教材中的“抗日战争”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旧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比较 |
一、2003 年版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一)背景 |
(二)课程目标 |
(三)基本内容 |
二、2017 年版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
(一)背景 |
(二)课程目标 |
(三)基本内容 |
三、2017 年版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
第三章 新旧教材内容的比较 |
一、与时俱进的课文系统 |
二、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课文辅助系统 |
(一)图片史料的运用 |
1.数量明显增加 |
2.突出核心素养 |
3.史料阅读及学习聚焦的功用 |
第四章 新教材“抗战史”所体现的时代内涵与进步性 |
一、落实“大历史观” |
二、进一步落实十四年抗战的重要史实 |
三、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
第五章 对新教材的历史教学提出教学建议 |
一、将“中国史”与“世界史”相结合 |
二、做到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
(一)现状 |
(二)初高中教学衔接策略 |
三、主题式综合教学案例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大历史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历史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性 |
(一)培养党员大历史观是历史的要求 |
(二)培养党员大历史观是时代的要求 |
(三)培养党员大历史观是实践的要求 |
二、大历史观是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
(一)大历史观是科学方法 |
(二)大历史观是基本能力 |
(三)大历史观是政治责任 |
三、大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题关键 |
(一)大历史观的历史使命是“四个自信” |
(二)大历史观的文明基因是历史规律 |
(三)大历史观的培养目标是解决问题 |
(6)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和考查维度 |
第一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 |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 |
二 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
第二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维度 |
一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点” |
二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线” |
三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面” |
第二章 2017至2020 年全国卷(历史)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 |
第一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整体概况 |
一 试卷结构 |
二 考查比重 |
第二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 考查指标统计 |
二 试题分析 |
第三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特点及考查新变化 |
第一节 考查特点 |
一 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 |
二 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 |
三 体现“大历史观” |
四 呈现多样化情境 |
第二节 新高考历史卷的新变化 |
一 试卷结构 |
二 考查形式 |
三 考查难度 |
第四章 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研读课标和教材,重视历史时空观念 |
一 依据《课程标准》,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
二 合理利用教科书,切实做到“用教材教” |
第二节 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历史时空工具 |
一 历史地图 |
二 历史年表 |
三 时间轴 |
第三节 依托课堂教学,建构历史时空思维 |
一 创设时空情境,重现历史现场 |
二 设计与时空观念结合的问题链 |
第四节 注重时空观念与其他素养的内在联系 |
一 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 |
二 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
三 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 |
四 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浅析“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大历史观的意义 |
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大历史观的策略 |
(一)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构建宏观历史知识体系 |
(二)融入大历史观,注重历史事实的细节分析 |
(三)从宏观出发,引导树立整体思维 |
三、 结语 |
(8)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一)关于文史读物在中学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二)关于文史结合的相关研究 |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一)论文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文史读物概述 |
第一节 文史读物的基本概念 |
一、文史读物 |
二、文史之辩与文史结合 |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阅读和应用文史读物的重要意义 |
一、文史读物与历史教师专业的发展 |
(一)在阅读中感悟方法和理念 |
(二)在阅读中充实基础专业知识 |
(三)在阅读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
(四)在阅读中塑造专属个人魅力 |
二、文史读物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习兴趣 |
(二)在阅读中建立大历史观 |
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文史读物的现状 |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对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二节 问卷统计及分析 |
一、对中学历史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 |
二、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文史读物的阅读不受重视 |
(二)阅读时间少 |
(三)阅读文史读物缺乏规划和指导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错误的阅读观念 |
(二)历史课本身吸引力不足 |
三、调查启示 |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 |
第一节 文史读物的选择和阅读 |
一、教师阅读文史读物的选择 |
(一)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期刊 |
(二)古今文史名着 |
(三)通俗文史读物 |
(四)其他文史读物 |
二、学生阅读文史读物的选择 |
(一)激发阅读兴趣的文史读物 |
(二)内容积极健康的文史读物 |
(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史读物 |
第二节 引导学生阅读文史读物的方法 |
一、课堂教学中的有意识引导 |
二、课余时间的个别推荐辅导 |
三、假期之前的作业布置 |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应用的原则 |
一、求真原则 |
二、适度原则 |
三、通俗原则 |
四、激趣原则 |
第四节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应用的策略 |
一、在学生中收集需求信息 |
(一)提问 |
(二)观察 |
二、在历史教材中补充文史读物内容 |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史读物内涵 |
四、在第二课堂中亲近文史读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中历史学科中关于历史空间观念的概述 |
第一节 历史空间观念的概念 |
第二节 历史空间观念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
第三节 历史空间观念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中的相关表述 |
第四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培养的必要性 |
一、有助于把握历史学科本质 |
二、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
三、历史空间观念培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二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历史学科的学科地位重视程度不高 |
二、教师的相关专业素养较为缺乏 |
三、培养方法陈旧单一 |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培养的策略 |
第一节 充分利用历史地图 |
一、历史地图的构成和分类 |
二、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历史空间观念培养中的实践 |
第二节 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 |
二、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历史空间观念培养中的运用 |
第三节 史地学科立体化整合培养 |
一、自然地理对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 |
二、人文地理对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 |
第四节 基于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的分层教学 |
一、新课标中有关历史空间观念培养的分层描述 |
二、基于历史空间观念培养的分层教学策略 |
第四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一节 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与历史时间观念紧密结合 |
第二节 历史空间观念培养需要兼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提高 |
第三节 历史空间观念培养需要坚持关联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四节 历史空间观念培养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黄仁宇“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宁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思路 |
三、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黄仁宇“大历史观”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
一、宏观视野观察历史 |
二、通过中西对比的方法认识历史 |
三、技术角度客观分析历史 |
四、“数目字管理”标准评价历史 |
第二章 黄仁宇“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
一、黄仁宇“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对象 |
(三)调查的结果 |
二、教师在“大历史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学情把握不足 |
(二)过度使用,导致与考试要求脱节 |
(三)准备工作不足,课程资源单一 |
(四)教师对“大历史观”的认识不够透彻 |
(五)过分强调宏观,忽视了微观 |
第三章 黄仁宇“大历史观”的运用策略 |
一、教师应基于学情将黄仁宇“大历史观”引入课堂 |
二、与考试要求相结合 |
三、丰富课程资源,补充宏观 |
四、注意黄仁宇“大历史观”的限定性 |
五、宏观与微观齐头并进 |
第四章 运用黄仁宇“大历史观”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设计 |
一、部编人民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
二、部编人民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树立大历史观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历史观视域下科技史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 王静.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021(04)
- [2]“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 钟慧容,胡咚. 教育观察, 2021(29)
- [3]新课标背景下“大视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丽鹏.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新教材内容与策略研究 ——以“抗日战争”为例[D]. 刘美琦. 江汉大学, 2021(02)
- [5]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大历史观[J]. 郭少飞,康华. 知与行, 2021(03)
- [6]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D]. 郭梦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浅析“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倪菊梅. 考试周刊, 2020(73)
- [8]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读物的应用研究[D]. 杨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D]. 周晓煜.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10]黄仁宇“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宁地区为例[D]. 王星童.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