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方对α-异硫氰酸萘酯和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英文)

中药四方对α-异硫氰酸萘酯和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英文)

一、中医四方剂对异硫氰酸α-萘酯及四氯化碳诱发的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付满玲[1](2021)在《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胶囊的制备》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所致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三种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探讨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制备赶黄草总黄酮胶囊,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化学性肝损伤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提供依据。方法:1.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170只SPF级KM小鼠,分别采用四氯化碳(CCl4)、对乙酰氨基酚(APAP)、酒精建立相应的化学性肝损伤模型;CCl4与APAP所致损伤模型实验中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150 mg/kg)、赶黄草总黄酮高剂量组(800 mg/kg)和赶黄草总黄酮低剂量组(400 mg/kg)共5个组。各组均灌胃给药,1次/d,CCl4模型实验组连续给药21d,APAP模型实验组连续给药14 d,两实验组均在末次给予对应药物1 h后,除正常组不造模干预以外,其余各组均分别ip1%CCl4橄榄油溶液(10m L/kg)和APAP(300mg/kg);酒精所致损伤模型中小鼠分组除以上5组外,另新增赶黄草提取物高剂量组(3400 mg/kg)、赶黄草提取物低剂量组(1700 mg/kg)2组,每日上午给予50°白酒灌胃造模,下午按方案给药连续16 d;三个实验均在最后一次给药完成后禁食不禁水16 h,然后对小鼠取标本处死,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酶ALT、AST、LDH、ALP、TG、TC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TNF-α、IL-6、SOD、GSH、MDA水平,HE染色后观察并记录肝脏病理组织改变。2.赶黄草总黄酮胶囊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以休止角、吸湿率、成型率为指标优化胶囊成型工艺,制备赶黄草总黄酮胶囊,对胶囊进行质量评价。3.赶黄草总黄酮胶囊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70只SPF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150 mg/kg)、赶黄草总黄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400 mg/kg,200 mg/kg)、赶黄草总黄酮胶囊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800 mg/kg,400 mg/kg)7个组。各组每天按拟定药物和相应剂量分别给药1次,连续进行给药干预14 d。末次给予对应药物1 h后,除正常组不造模干预以外,其余5组均ip1%CCl4橄榄油溶液(10m L/kg),16 h后取血取肝脏称重,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ALT、AST、LDH和ALP水平。结果:1.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CCl4、APAP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导致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其肝脏系数显着增高(p<0.01);血清相关酶指标ALT、AST、LDH和ALP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p<0.01),而肝组织相关指标TNF-α、IL-6和MDA显着升高(p<0.01),肝组织SOD水平显着降低(p<0.01);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血清酶指标ALT、AST、LDH、ALP和肝组织指标TNF-α、IL-6、MDA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的降低(p<0.05,p<0.01),且显着升高了SOD活性(p<0.05,p<0.01),该给药组的肝组织病理状态明显改善。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导致模型组肝脏系数增高(p<0.01),血清ALT、AST、LDH、ALP、TG、TC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TNF-α、IL-6和MDA也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而相较于正常组其SOD显着降低(p<0.01)和GSH水平着降低(p<0.01);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其小鼠血清ALT、AST、LDH、ALP、TG、TC和肝组织TNF-α、IL-6、MDA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两组的肝组织SOD明显升高(p<0.01),且GSH也明显升高(p<0.05,p<0.01),小鼠肝损伤病理状态均明显改善;赶黄草总黄酮组与等生药量的赶黄草组比较其小鼠血清ALT、AST和LDH明显降低(p<0.05,p<0.01)。2.赶黄草总黄酮胶囊制备及质量评价:以休止角、吸湿率和制粒选取α-乳糖作为辅料,药辅比为1:1,使用10%用量的无水乙醇制粒,休止角为28.89°,堆密度为0.55g/m L,选用0号胶囊灌装,其临界相对湿度为81%,且水分(<9%)、装量差异(±10%)、崩解时限(<30min)均符合药典要求,赶黄草总黄酮胶囊的总黄酮平均含有量为143.36mg/g。3.赶黄草总黄酮胶囊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CCl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肝脏系数增高(p<0.01),模型组的ALT、AST、LDH和ALP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总黄酮胶囊高低剂量组和其原料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血清的ALT、AST和LDH均显着降低(p<0.01),赶黄草总黄酮胶囊高剂量组和其原料的赶黄草总黄酮高剂量组ALP显着降低(p<0.05)。赶黄草总黄酮胶囊与其原料赶黄草总黄酮比较,在降低小鼠血清ALT、AST、LDH和ALP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赶黄草总黄酮对CCl4和APAP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赶黄草总黄酮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关;赶黄草总黄酮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赶黄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赶黄草总黄酮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赶黄草总黄酮胶囊制备路线合理可行,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与赶黄草总黄酮相当。

范冰冰[2](2020)在《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chii Lynch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赤芍总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抗内毒素、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脏等作用。本课题对赤芍的有效组分赤芍总苷进行提取、纯化及药效筛选研究,采用UPLC-QTOF-MS等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对赤芍总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H22荷瘤肝癌小鼠模型及体外Hep G2细胞模型,开展赤芍总苷抗肿瘤体内及体外药理、药效学研究,明确赤芍总苷是否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角度及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活性及基因水平的影响对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大鼠血清中肝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指标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是否引起大鼠肝脏毒性。本研究明确赤芍总苷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多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为赤芍总苷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赤芍总苷、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赤芍总苷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大孔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筛选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采用MTT法,通过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赤芍、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结合对照品、文献、相关数据库信息比对的办法,对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分子网络研究方法,构建赤芍总苷分子离子可视化网络图,结合质谱相关信息,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3.采用体外药效MTT法,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通过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以抑瘤率、脏器指数、瘤体病理切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ALT、AST、FAS、FASL、IL-2、IFN-γ、TNF-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开展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4.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靶点基因信息;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查找肝癌相关靶点,从而得到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采用STRING等数据库,得到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探讨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参与调控肝癌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进而利用KEG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从大数据方面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5.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采用PI单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从基因及蛋白水平阐释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7.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3A4,CYP2D6,CYP2C9,CYP2E1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CYP1A2,CYP3A2,CYP2D1,CYP2C11,CYP2E1 m RNA水平的表达,考察赤芍总苷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的影响。8.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及γ-GT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及GSH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氧化损伤的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a+-K+-ATPase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果1.赤芍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3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HPD-7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生药浓度为0.1g/m L,树脂比上柱量为0.3g/m L(原药材/湿树脂),2BV水除杂,5BV 30%乙醇洗脱,即得赤芍总苷化学物质组分。赤芍、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9.66%、66.00%。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经正离子检测模式,经对照品、文献与相关数据库信息确定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比对推测出芍药内酯苷异构体、毛蕊异黄酮苷、牡丹皮苷E、没食子酰芍药苷或异构体构建赤芍总苷的分子可视化网络,共找到5个分子网络成分簇,其中一个分子簇为芍药苷及其相关化合物。3.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挖掘出赤芍总苷成分共调控139个潜在靶蛋白。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共找到5727个癌症相关靶点。通过VENNY软件对赤芍总苷各成分靶蛋白与肝癌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共得到99个交集靶点,主要包含IL-2、Bcl-2、TNF、PTEN等。通过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明确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在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K级联、炎症反应的负性调节等;在细胞组成方面主要富集于线粒体、细胞外间隙、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等;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各种蛋白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84条通路参与到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MAPK、PI3K/Akt、VEGF、肿瘤坏死因子、癌症中心碳代谢等信号通路。4.体外药效实验结果显示,赤芍总苷1mg/m L给药浓度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24h,36h,48h的抑制率分别为66.00%、72.52%、74.10%,IC50值分别为0.71、0.57、0.52mg/m L;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环磷酰胺组、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7.61%、23.06%、36.64%、48.13%,除赤芍总苷低剂量组,肿瘤的抑制作用均超过30%(中药的瘤重抑制率>30%,评定药物具有抑瘤作用),符合相关要求。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LT、AST、FAS、FASL的含量显着降低、IL-2的含量显着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赤芍总苷各剂量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1.7%、16.9%、22.9%;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中剂量组肝癌Hep G2细胞G2/M期的比例降低。7.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后,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细胞中Akt、Bcl-2、PI3K、MEK、ERK m RNA和蛋白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TEN、Bax m RNA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8.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活性显着增强,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E1活性没有显着性变化;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 m RNA水平显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2,CYP2D1,CYP2C11和CYP2E1 m RNA水平没有显着性变化。9.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γ-GT、SOD、MDA、GSH及Na+-K+-ATPase的含量没有显着变化。结论1.本课题优化了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其工艺简单且操作方便,为赤芍总苷的后续药效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2.采用UHPLC-Q-TOF-MS技术、构建赤芍总苷化学成分网络,能够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并能呈现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其开发利用及药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3.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手段,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通过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分析、靶点调控通路分析等,实现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的快速、系统分析,发现赤芍总苷抗肝癌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4.赤芍总苷对Hep G2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降低G2/M期细胞的比例,扰乱细胞正常分裂状态达到抑制作用。5.赤芍总苷能够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调控PI3K/Akt及MEK/ERK信号通路有关。7.赤芍总苷可能通过诱导CYP450酶亚型CYPl A2的活性发挥抗肝肿瘤作用。8.赤芍总苷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及一定给药时间内,不影响肝脏的功能,没有肝毒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海虹[3](2019)在《基于黄疸和TK-TD模型的栀子肝毒性“量—时—毒”关系及体内毒性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栀子提取物单次、多次给药对大鼠量-时-毒关系的研究,明确栀子提取物产生肝肾毒性的量-毒曲线,对比栀子在正常和黄疸模型动物出现毒性的剂量差异。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代动力学-毒效动力学(简称TK-TD)结合模型研究阐明浓度-效应-时间关系,明确中药栀子致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1.采用不同剂量的栀子提取物对正常SD大鼠和黄疸模型SD大鼠进行量-毒关系研究,栀子提取物剂量为0.48、0.76、1.16、1.8、2.76、4.26 g·kg-1,单次给药24 h后取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EA)和病理解剖,明确栀子提取物产生肝肾毒性的量-毒关系。2.栀子提取物3个剂量(0.14,0.28,0.56 g·kg-1)连续对SD大鼠灌胃给药4周,并分别在第2周、4周检测大鼠的肝肾功能并处死部分动物进行肝脏肾脏病理检查,并预留部分动物用于停药后观察毒性反应是否可逆(观察期2周)。3.在正常动物和黄疸动物体内进行TK研究,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浆,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采用DAS 3.2.8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以栀子苷、京尼平血药浓度为TK指标,以ALT、AST、TBIL活性为TD指标,采用DAS 3.2.8软件进行TK-TD结合模型的拟合。并对血浆中栀子苷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正常大鼠1.16、1.8、2.76、4.26 g·kg-1剂量组给药后ALT、AST、TBIL均显着升高并与剂量呈正相关(P<0.05);黄疸模型给药组与黄疸模型组相比,0.76、1.16、1.8、2.76、4.26 g·kg-1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的ALT、AST、ALP、TBIL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正常大鼠0.48、0.76、1.16、1.8、2.76、4.26 g·kg-1剂量组给药后大鼠的BUN、CREA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黄疸模型0.76、1.16、1.8、2.76、4.26 g·kg-1剂量组给药后BUN、CREA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给药14 d,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0.28、0.56 g·kg-1剂量给药组大鼠ALP、AST、TBIL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给药28 d,与空白组相比,正常0.56 g·kg-1剂量给药组大鼠TBIL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0.14 g·kg-1剂量给药组大鼠ALP、AST显着升高(P<0.05,P<0.01),模型0.28 g·kg-1剂量给药组大鼠ALT、TBIL显着升高(P<0.05),停药观察2周之后,各组大鼠ALP、ALT、AST、TBIL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3.栀子苷1.2 g·kg-1灌胃给药,栀子苷和京尼平在72.25-14450 ng·mL-1和45.6-912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成分测定,方法符合测定要求。栀子苷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现象,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得到毒代动力学参数,模型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以及达峰浓度(Cmax)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显着高于正常组,半衰期延长。模型组京尼平血药浓度高于正常组。毒理效应-浓度曲线中可看到明显的逆时针滞后环。TK-TD模型符合Sigmoid-Emax模型。血浆中指认16种代谢物,2组差异代谢物为G2,6,11。结论1.栀子提取物剂量超过1.16 g·kg-1对正常大鼠具有明显急性肝毒性,且存在剂量依赖性。栀子提取物剂量超过0.76g·kg-1对黄疸模型大鼠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且栀子提取物剂量0.76-4.26 g·kg-1相同剂量下对黄疸模型造成更为严重的肝损伤,对黄疸模型大鼠产生毒性的剂量低于正常大鼠。栀子提取物0.76-4.26 g·kg-1剂量对正常大鼠和黄疸模型大鼠都造成明显肾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在1.16-4.26 g·kg-1剂量对黄疸模型大鼠造成更为严重的肾损伤。2.栀子提取物剂量大于0.28 g·kg-1连续给药14 d可对黄疸模型大鼠造成一定肝损伤。大剂量栀子提取物0.56 g·kg-1连续给药28 d对正常大鼠造成一定肝损伤。栀子提取物剂量小于0.28 g·kg-1连续给药28 d对正常大鼠没有造成明显肝损伤,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剂量大于0.14 g·kg-1连续给药28 d对黄疸模型大鼠造成明显肝损伤。停药观察2周之后,各组大鼠各肝肾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栀子提取物剂量在0.140.56 g·kg-1对正常和黄疸模型大鼠造成的肝肾损伤是可逆的。3.栀子苷灌胃给药后,黄疸模型大鼠相对于正常大鼠达峰浓度更高,消除缓慢,滞留时间较长,说明栀子苷、京尼平在黄疸模型大鼠体内蓄积严重,持续时间长,毒理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且可能存在肝肠循环。结合前期实验推测栀子苷是栀子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而直接毒性物质基础是栀子苷的体内代谢产物京尼平。

吉日木巴图[4](2019)在《残黄片制备工艺优化与退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残黄片是由黄连、青黛、白矾、郁金4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伴随的黄疸持久不退——残留黄疸的临床专用药,拥有四十余年的应用历史,退黄作用确切。目前,对该方退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方中青黛和白矾比重悬殊,在制备过程中对药粉的均匀性和成型片剂的质量尚有影响。本研究以解决该品存在的制剂问题和探索其退黄作用机制为目的,为保障该品质量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1)残黄片制备工艺的优化:筛选方中单药的最佳超微粉碎工艺,依据结果结合中药复合粒子制备方法设计3种残黄片超微粉碎工艺并根据粉碎时间和粒径分布关系进行优化筛选,确定3种工艺的最佳制备条件。进而考察3个粉碎工艺制备的药粉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松密度、振密度和休止角,并进行电镜扫描形态分析和差示量热法考察粉体热稳定性,综合对比3种工艺药粉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制备不同粉碎工艺残黄片和原粉碎工艺残黄片各3个批次,考察不同工艺下的残黄片成型中间体的得率,并对成品进行高温、高湿和强光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片剂的外观、片重差、崩解时限、脆碎度和小檗碱含量,评价不同粉碎工艺对残黄片质量稳定性的提升贡献,筛选出残黄片最佳粉碎工艺。(2)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残黄片退黄作用机制研究:首先从TCMSP数据库(http://ibts.hkbu.edu.hk/LSP/tcmsp.php)中搜集方中黄连、青黛、郁金的成分,设定口服吸收利用度≥30%、相对分子质量≤500、氢键供体数目≤5、氢键受体数目≤10、脂水分配系数不大于5为条件筛选类药成分,Discovery Studio 2016(DS 2016)软件对每个类药成分进行加氢,赋予CHARMm力场,定义为分子对接配体。黄疸治疗相关靶点从CTD数据库(http://ctdbase.org/)以“jaundice”、“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为关键词获取黄疸相关基因,并输入到Drug-Bank数据库(https://www.drugbank.ca/)中查询已上市药物的作用靶点及其PDB ID,再从PDB数据库(http://www.rcsb.org/pdb/home/home.do)中以ID下载治疗黄疸相关靶蛋白,DS 2016软件删去原配体以及水分子,去多构象,补充氨基酸残基,加氢,定义为分子对接受体。运用DS 2016软件LibDock模块设定对接参数,max hits to save为200、max number of hits为1000、minimum LibDock score为105、conformation method为FAST,将定义的配体成分与受体一一对接评价,结果以LibDock score打分函数给出。对LibDock score大于105的成分-靶点名称进行规范化,将成分-靶点数据对导入Gephi 0.9.2软件,Fruchterman-Reingold布局,刻画成分-靶点作用网络,经其数据统计模块分析网络的密度、介数和平均路径,评价其稳定性,明确对网络稳定性有重要贡献的残黄片成分和靶点,并以靶点功能分类阐述残黄片退黄作用机制。(3)残黄片对ANIT诱导黄疸模型大鼠的退黄作用机制研究:正常组以10 mL·kg-1·d-1灌胃生理盐水连续7天,大豆油10 mL·kg-1灌胃模拟造模。模型组以10 mL·kg-1·d-1灌胃生理盐水连续7天,α-萘异硫氰酸酯(ANIT)75 mg·kg-1的大豆油溶液灌胃造模。残黄片(CHP)组以0.315 g·kg-1·d-1剂量灌胃工艺优化残黄片连续7天,ANIT以75 mg·kg-1的大豆油溶液灌胃造模。残黄片高剂量(CHP高)组以0.710 g·kg-1·d-1剂量灌胃工艺优化残黄片连续7天,ANIT以75 mg·kg-1的大豆油溶液灌胃造模。原残黄片(原CHP)组以0.315 g·kg-1·d-1剂量灌胃原工艺残黄片连续7天,ANIT以75 mg·kg-1的大豆油溶液灌胃造模。熊去氧胆酸(UDCA)组以0.135 g·kg-1·d-1剂量灌胃熊去氧胆酸片连续7天,ANIT以75 mg·kg-1的大豆油溶液灌胃造模。各组大鼠于第5 d给药2 h后,模型组、CHP组、UDCA组灌胃ANIT复制黄疸模型,正常组灌胃等体积大豆油模拟造模,于第7 d给药2 h后腹腔注射20%乌来糖(20 mL·kg-1)溶液麻醉,腹主动脉采血,采集肝和回肠组织。工艺优化前后残黄片退黄保肝作用的比较: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工艺优化残黄片和原粉碎工艺残黄片的退黄保肝作用,确定机制研究组别。并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变情况。胆汁肝肠循环角度开展退黄机制研究:RT-PCR检测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孕烷X受体(PXR)、组成性雄烷受体(CA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胆汁酸盐外排蛋白(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Na+-牛磺胆酸共转运体(NTCP)、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A1(OATP1A1)和回肠组织FXR、顶端Na+-胆汁酸协同转运体(ASBT)、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MRP2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FXR、CYP7A1、UGT1A1、BSEP、MRP2、NTCP、OATP1A1和回肠组织FXR、IBABP、MR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筛选确定了残黄片组方单药的最佳超微粉碎时间:黄连25 min、青黛10 min、白矾5 min、郁金25 min。工艺1最佳粉碎条件为4味药按比例混合后超微粉碎20 min。黄连郁金粉碎复合最佳时间为25 min,青黛白矾粉碎复合最佳时间为10 min,即工艺2最佳粉碎条件为黄连郁金粉碎复合25 min,青黛白矾粉碎复合10 min,再将二者混匀。工艺3粉碎条件为黄连郁金粉碎复合25min,加入青黛粉碎复合10 min,最后加入白矾粉碎复合5 min。3种粉碎工艺制备的粉体特性各有差异,粉体电镜扫描形态分析上工艺1粉体未见复合粒子结构,分散不均匀,粉体颗粒的大小差异较大。工艺2粉体偶见复合粒子结构,但分散不均匀,局部有分层。工艺3粉体全视野可见结构规整的蜂窝状复合粒子结构,粉体分散均匀。粉体热稳定性方面工艺1比热容为262.1 J·g-1,工艺2比热容为242.7 J·g-1,工艺3比热容为295.9 J·g-1,热稳定性工艺3最佳。3种超微粉碎工艺对成型中间体的得率均有提升,高温、高湿、强光影响因素下工艺2和工艺3片各项检测合格,提升了残黄片质量稳定性。(2)通过残黄片成分的类药性筛选共得到了174个成分,其中黄连25个,成分类型主要有异喹啉类生物碱、有机酸和木脂素类;青黛14个,主要为吲哚类生物碱;郁金135个,主要由倍半萜类和二苯基庚烃(姜黄素)类成分组成。搜集得到治疗黄疸相关靶点共32个,分子对接筛选出作用靶点14个,潜在活性成分共37个。成分-靶点作用网络分析得出穆坪马兜铃酰胺、corchoroside A、槲皮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小檗浸碱、桤木酮、黄柏酮、氢化小檗碱、姜黄素、柚皮素共10个成分与单胺氧化酶A、前列腺素合酶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细胞色素P450 2E1、GTP环化水解酶1、法尼醇X受体等7个以上靶点作用,对成分-靶点网络稳定性具有重要贡献,可能通过调节胆红素代谢、调控胆汁酸合成转运、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影响肝脏胶原形成等途径发挥退黄作用。(3)退黄保肝作用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TBA、ALT、AST、ALP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表明黄疸模型复制成功。对比模型组,CHP组、原CHP组和UDCA组血清TBIL、TBA、ALT、AST、ALP水平均有显着降低(P<0.01或P<0.05),表明残黄片中剂量(0.315 g·kg-1·d-1)的退黄作用明显。而CHP高剂量组TBIL、TBA水平高于模型组,有加重黄疸的风险。工艺优化残黄片以0.315 g·kg-1·d-1的剂量干预对降低血清TBIL、TBA、ALT、AST、ALP水平的作用优于UDCA(P<0.01)和原CHP,提示残黄片工艺优化后促进了退黄保肝作用,且中剂量作用优于高剂量。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以小叶间静脉为中心,规整排列,肝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结构清晰完整,细胞核大而圆,未见坏死或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变明显,肝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多数肝细胞核萎缩且有空泡产生,细胞间紧密连接被破坏。CHP组肝脏病变不明显,肝细胞排列规整,紧密连接破坏较小,多数细胞核大而圆,少见空泡样变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HP能激活大鼠肝组织FXR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显着降低胆汁酸合成限速酶CYP7A1的mRNA转录和翻译(P<0.01),抑制胆汁酸合成;促进PXR和UGT1A1的mRNA表达,显着提高胆红素代谢酶UGT1A1的表达(P<0.01),促进肝内胆红素的亲水解毒和易于转运出肝脏。残黄片对肝内胆汁成分的外排蛋白BSEP、MRP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显着提高作用(P<0.01),促进胆汁酸和胆红素排出肝脏,缓解肝内胆汁淤积;并能明显抑制胆汁肝脏摄取相关OATP1A1的表达(P<0.01),减轻肝内胆汁淤积情况。与模型组比较CHP能提升肝脏NTCP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回肠,与模型组比较CHP和UDCA均能显着提高FXR的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P<0.01),明显抑制ASBT mRNA的转录,并显着提高MRP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胆汁酸的肠吸收并促进胆红素等的肠道排出。与模型组比较CHP还能促进IBABP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使其趋于正常水平。结论:(1)采用复合粒子制备方法优化残黄片粉碎工艺,使其粉体形成结构规整、分散均匀、热稳定性好的复合粒子,解决了青黛白矾混合不均匀和裂片、碎片的问题,并提高了制剂中间体得率,提升了残黄片质量稳定性。(2)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残黄片退黄潜在活性成分37个,作用靶点14个,分析得出其退黄机制可能与调节胆红素代谢、调控胆汁酸合成转运、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影响肝脏胶原形成等作用有关。(3)残黄片对胆汁的肝肠循环有调节作用,工艺优化残黄片以0.315 g·kg-1·d-1的中剂量干预黄疸模型大鼠,退黄保肝作用优于其高剂量干预和原粉碎工艺残黄片的治疗作用,表明残黄片制备工艺的优化提升了其退黄保肝作用,且提示高剂量给药有加重黄疸的风险。该品能提高黄疸模型大鼠肝脏FXR的表达,显着抑制CYP7A1的mRNA转录和翻译,减少胆汁酸的合成,缓解胆汁淤积。残黄片还能明显抑制OATP1A1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减少胆红素和部分胆汁酸的肝脏摄取,缓解肝内胆汁淤积。同时,残黄片还提高了肝脏BSEP和MRP2的表达,促进了肝内胆汁酸、胆红素的排出,降低了淤积的胆汁成分对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损伤。残黄片通过激活肝脏FXR、PXR的基因转录和提高FXR的表达,显着提升了UGT1A1和MRP2的表达,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亲水解毒和排出肝脏。在回肠残黄片提高了FXR和MRP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胆汁成分的肠分泌排出。本研究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青黛白矾混合不均匀和成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提升了残黄片质量稳定性,预测了其潜在活性成分和退黄作用靶点,比较了工艺优化前后残黄片退黄保肝作用,并从调节胆汁肝肠循环角度验证了分子对接预测的退黄作用靶点和机制。

杨亚飞[5](2019)在《红芪复方对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筛方、拆方研究和HPLC图谱定性分析》文中认为红芪(Radix Hedysari)也称为独根,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是甘肃道地药材。经多年研究发现,红芪具有提高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此外,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红芪防治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疗效显着。目前,国内外大多是对中药单体化合物、单味药或单个复方进行防治肝损伤的研究,但是将多个复方同时进行筛选比较研究较少,并且对多个以红芪为主药的复方筛方研究及拆方研究尚属空白。本论文开展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筛选防治肝损伤的红芪复方。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致小鼠肝损伤,分别给予4个红芪复方(20 g原药材·kg-1,每日1次)灌胃,7周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效果明显;4个红芪复方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药效显着,但药效活性存在差异,其中红芪复方三的效果最佳。第二部分:对筛选出的红芪复方三通过撤药拆方的方法进行精简方剂的拆方研究。从红芪中药复方君、臣、佐、使配伍关系出发,以君药红芪为核心,通过撤药拆方的方法,将其它四味中药各去掉一味作为四个拆方组。通过CCl4-花生油皮下注射致小鼠肝损伤,同时给予红芪复方三全方及四个红芪复方拆方(20 g原药材·kg-1,每日1次)灌胃,7周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白球蛋白比值(A/G);测定肝组织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效果明显;红芪复方三全方和四个红芪复方拆方对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药效显着,但药效活性存在差异,其中红芪复方拆方一效果最佳。第三部分:建立了HPLC-DAD法分析红芪复方三全方和各拆方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对红芪复方三全方和各拆方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峰归属和HPLC图谱成分差异比较。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结果显示,用HPLC-DAD技术能够对红芪复方三全方和各拆方通过峰归属进行定性鉴别和成分差异的比较。

何苗[6](2017)在《甘草黄酮分散片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肝脏是体内重要的实质性器官,参与机体内的新陈代谢,解毒和排泄等过程。同时,肝脏也十分敏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如药物、病毒、过量饮酒等)的影响,从而产生肝损伤,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治疗肝损伤药物的长期使用是不可少的,给具有活性和无毒或低毒的天然产物带来了发展优势。甘草黄酮分散片(LFT)由我组研制,由单味中药甘草中提取得到的总黄酮制成。本论文第一部分考察了LFT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CCl4背部皮下注射,建立小鼠模型,观察口服不同剂量的LFT对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ALT、AST、ALP,肝脏生化指标Hyp、SOD、MDA、GSH、SOD及肝脏病理结构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LFT对肝纤维化均有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效果最好。本论文第二部分考察了LFT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给小鼠灌胃白酒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同时观察给予不同剂量LFT后,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LFT对酒精性肝损伤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中剂量效果最好。本论文第三部分考察了LF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灌胃高脂乳剂,对小鼠造成单纯性脂肪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并结合血脂、肝脏脂质沉积及肝组织病理,观察LF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各剂量LFT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但高剂量LFT效果最好。综合各部分实验结果,LFT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缓解肝细胞炎症,改善肝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质膜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修复细胞质膜,降低肝损伤。

李磊[7](2014)在《栀子柏皮汤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对阳黄证大鼠治疗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栀子柏皮汤为治疗阳黄证的经方之一,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黄疸中仍发挥良好的疗效。本文以栀子柏皮汤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大鼠的治疗作用的研究,探索栀子柏皮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并初步探讨其退黄作用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柏皮汤中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西红花苷-Ι和西红花苷-ΙΙ的含量,结果显示各成分均能有效检出且分离度良好。2、提取工艺优化(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栀子柏皮汤合煎剂与分煎剂中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238nm),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265nm),西红花苷-Ι和西红花苷-ΙΙ(440nm)的含量。总生物碱、甘草酸的含量低于分煎剂;西红花苷类化合物(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ΙΙ)的含量明显高于分煎剂;合煎剂中栀子苷、甘草苷与分煎剂中含量无明显变化。(2)采用正交实验,以栀子苷、甘草苷、西红花苷-Ι、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溶媒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优化栀子柏皮汤提取工艺。优化后得出栀子柏皮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70%乙醇浸泡1h,提取3次,每次1.5h。3、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的治疗作用(1)采用以异硫氰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同时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因素的方法,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施以栀子柏皮汤低、中、高剂量(2.0,4.0,8.0 g/kg)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变化及统计结果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与阳黄证模型组相比,栀子柏皮汤中、高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均p<0.01),显着提高肝sod活性(p<0.05,p<0.01),且栀子柏皮汤中剂量组可以显着降低肝mda含量(p<0.05);病理切片显示二者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肝组织损伤。(2)采用以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同时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因素的方法,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施以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进行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正常组比较,阳黄证模型组的变化及统计结果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与阳黄证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栀子柏皮汤及栀子+黄柏组均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栀子甘草组、栀子组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a的活性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仅栀子+甘草组能显着降低肝mda含量(p<0.05);黄柏甘草组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各组均能显着提高肝sod活性(p<0.05,p<0.01);病理切片显示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肝组织损伤,栀子柏皮汤全方组的效果最明显。4、含药血清谱效关系研究建立栀子柏皮汤和经阳黄证黄疸模型大鼠给予灌胃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的高效液相图谱分析法,对色谱图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栀子柏皮汤入血成分及其来源。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的色谱图(238nm,440nm)共出现4个入血成分,未在体外制剂图谱中找到对应峰,可能是经代谢后在血中产生;与空白血清、拆方含药血清色谱图比较发现,2、3、4号峰来源于栀子或栀子与其他药的共同作用,1号峰来源于甘草。经与标准品对照,未能确定相关峰的结构。2号峰与tbil呈负相关,可能为药效物质。通过对栀子柏皮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和其对阳黄证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栀子柏皮汤及栀子黄柏组对阳黄证模型大鼠具有较明显地治疗作用,其退黄物质基础可能为吸收入血后的代谢产物,退黄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反应和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徐美丽[8](2014)在《龙胆水提物通过FXR及其靶基因对胆汁淤积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胆汁酸自身反馈调节角度探讨龙胆水提物(The aqueous extract of Gentiana scabra Bge. a scabra Bge. a scabra Bge., GA)通过FXR及其靶基因(SHP、NTCP、MRP2、 BSEP和CYP7al)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 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护肝利胆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GA的急性毒性考察将40只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48g/kg)GA高剂量组、(24g/kg)GA中剂量组、(12g/kg)GA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40mL/kg灌胃给药,给药4h后正常饲养,观察7d。2.GA对正常大鼠的利胆作用研究将4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GA高剂量组、GA中剂量组、GA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GA高、中、低剂量组每日一次同一时间段内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2g/kg、0.6g/kg和0.3g/kg GA灌服,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2h后,使用乌拉坦麻醉大鼠后行胆管插管手术,术后收集大鼠的胆汁和血液样品。通过对胆汁流速;胆汁内TBA、TBIL、GSH和DBIL的含量;血清内TBA、TBIL和DBIL的含量以及AST、和ALP的活性来评价GA对正常大鼠的影响3.GA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鼠的保肝利胆作用及机制研究将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阳性药物熊去氧胆酸组(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和模型+GA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7天。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每日一次给予生理盐水灌服。在实验的第5天,模型组给予ANIT(100mg/kg)仅一次灌服诱导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模型,而模型对照组给予植物油一次对照处理,诱导处理2h后均按原剂量继续给药。阳性药物对照组每天给予灌服UDCA (60mg/kg),模型+GA高、中、低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GA1.2g/kg、0.6g/kg和0.3g/kg灌服,在实验的第5天,模型+UDCA组和模型+G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ANIT(100mg/kg)仅一次灌服诱导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模型,诱导处理2h后均按原剂量继续给药。在实验的第7天(ANIT诱导造模48h后),使用乌拉坦麻醉大鼠后行胆管插管手术,术后收集大鼠的胆汁,血液和肝组织样品。通过对胆汁流速;胆汁内TBA、TBIL、GSH和DBIL的含量;血清内TBA、TBIL和DBIL的含量以及AST、ALT和ALP的活性;肝组织形态学;肝组织中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小异源二聚体伴侣(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 SHP)、胆固醇7a羟化酶(Cholesterol7a-hydroxylase, CYP7al)、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2, MRP2)、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 BSEP)和钠-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eptide, NTCP)的mRNA的表达;以及肝脏中BSEP和MRP2蛋白的表达来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评价对比。结果:1.4组小鼠均存活。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的大鼠给药后精神、食欲、活动无异常;中、高剂量组的大鼠给药后精神恍惚、行动迟缓,4h后恢复正常。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A处理组加快了胆汁的流速(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A处理组血清内TBA、TBIL和DBIL的含量以及AST、ALT和ALP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改变(P>0.05)。3.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胆汁流速明显减缓(P<0.05)且胆汁中GSH、TBIL、DBIL和TBA的含量升高(P<0.05);血清中TBIL、DBIL和TBA的含量以及AST、ALP和ALT的活性显着升高(P<0.05);在肝组织切片内可见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在分子和蛋白表达方面,肝组织中的NTCP和CYP7a1的mRNA表达虽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FXR、MRP2、BSEP和SHP的mRNA表达虽稍见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SEP和MRP2蛋白变化与mRNA表达一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A处理组的胆汁流速明显的加快(P<0.05);胆汁中GSH、TBIL、DBIL和TBA的含量升高(P<0.05);血清中的TBIL、DBIL和TBA的含量以及ALT、 AST和ALP的活性显着降低(P<0.05);肝组织的病理形态显着改善;在分子和蛋白表达方面,肝脏中FXR、SHP、BSEP和MRP2的mRNA表达升高(P<0.005),NTCP和CYP7al的mRNA表达降低(P<0.05),BSEP和MRP2蛋白变化与mRNA表达一致(P<0.05)。结论:1.GA对小鼠没有明显的急性毒性。2.GA能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及代谢,对肝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3.GA能缓解ANIT导致的胆汁异常蓄积和返流入血的病变,从而减少黄疸,改善肝功能;GA药源性的刺激FXR表达的上调,表达增强的FXR通过SHP反馈性抑制胆汁酸合成酶CYP7al的表达,减少胆汁酸的合成,激活肝细胞膜上BSEP和MRP2的转录,加速胆汁酸从肝细胞向胆小管的外排转运:下调NTCP的表达,减少胆汁酸的摄入。这可能是GA通过FXR调控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利胆护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吴涛[9](2014)在《体外培育牛黄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IC),又称淤胆型肝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胆汁分泌器结构与功能障碍,导致肝内胆汁淤滞和血液中胆汁成分增多,引起的以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临床表现为重度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浅、心动过缓,伴血清生化指标升高等系列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与肝外阻塞性黄疸相似,但患者并无胆道机械性阻塞。IC也是多种肝病所共有的基础性病变,其进行性发展最终可致肝硬化、肝衰竭而威胁生命。IC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代谢、免疫以及遗传等,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致病因子导致的肝细胞细胞器和毛细胆管损伤,造成胆汁排泌障碍,或者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目前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可选药物不多,亦无特效药物,故研究新颖的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药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牛黄(Calculus Bovis, Niuhuang)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较好的保肝护肝作用。牛黄天然来源于牛科动物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结石,稀有紧缺,近年来国内开始广泛应用体外培育牛黄(Calculus Bovis Sativus, CBS)作为天然牛黄的理想代用品,其药理作用与牛黄近似。本文主要就体外培育牛黄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部分考察CBS对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NIT+CBS50mg/kg组,ANIT+CBS100mg/kg组,ANIT+CBS200mg/kg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于第5日,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灌胃给予橄榄油,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给予ANIT橄榄油溶液(100mg/kg)。造模后继续给药,于造模后48h,麻醉固定大鼠,行胆管插管引流术,收集2h内胆汁,计算胆汁流量;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取部分肝脏组织固定后行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部分肝脏组织匀浆后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发现:1.CBS显着逆转ANIT导致的大鼠胆汁流量下降;2.CBS下调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ALT、AST、ALP、TBIL值;3.CBS减轻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4.CBS升高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减少肝组织MDA含量。结果显示,CBS(50,100or200mg/kg)对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显着减轻ANIT引起的肝脏损伤,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肝脏氧化损伤有关。第二部分考察CBS对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E+CBS50mg/kg组,EE+CBS150mg/kg组,CBS50mg/kg组,CBS150mg/kg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丙二醇皮下注射,同时给予NS灌胃,模型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NS灌胃,EE+CBS50mg/kg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 (50mg/kg)灌胃,EE+CBS150mg/kg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 (150mg/kg)灌胃;CBS50mg/kg组每日给予丙二醇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 (50mg/kg)灌胃,CBS150mg/kg组每日给予丙二醇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 (150mg/kg)灌胃。连续给药5天后,各组大鼠麻醉固定,行胆管插管引流术,收集2h内胆汁,计算胆汁流量;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取部分肝脏组织固定后行HE染色,部分肝脏组织匀浆后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发现:1.CBS显着逆转EE导致的大鼠胆汁流量下降;2.CBS下调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ALT、AST、ALP、TBIL值;3.CBS减轻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4.CBS升高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SOD活性,减少肝组织MDA含量。结果显示,CBS对EE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显着减轻肝脏损伤,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氧化损伤有关。第三部分考察CBS对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Mrp2、Bcrp表达的影响,对肝脏雌激素受体ERa、转运体调节蛋白PDZK1表达的影响。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E+CBS50mg/kg组,EE+CBS150mg/kg组,CBS50mg/kg组,CBS150mg/kg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丙二醇皮下注射,同时给予NS灌胃,模型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NS灌胃,EE+CBS50mg/kg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50mg/kg)灌胃,EE+CBS150mg/kg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150mg/kg)灌胃;CBS50mg/kg组每日给予丙二醇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50mg/kg)灌胃,CBS150mg/kg组每日给予丙二醇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150mg/kg)灌胃。连续给药5天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脏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rp2、Bcrp、ERα、PDZK1表达。结果发现:1.EE显着下调大鼠肝脏组织Mrp2、Bcrp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BcrpmRNA表达;2.EE显着下调大鼠肝脏组织PDZK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大鼠肝脏组织ERa的蛋白表达;3.与模型组相比,CBS显着上调Mrp2、Bcrp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DZK1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ERα蛋白表达。结果显示:CBS对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转运体Mrp2、Bcrp表达具有上调作用;CBS可能通过恢复肝脏转运体的表达,增加胆汁流量,发挥保护作用;同时,CBS对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组织转运体调节蛋白PDZK1表达具有明显上调作用,对ERa蛋白表达具有下调作用;因此,CBS可能通过影响雌激素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发挥对肝脏转运体的上调作用。第四部分考察CBS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Mrp2、Bcrp转运功能的影响。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NIT+CBS50mg/kg组,ANIT+CBS150mg/kg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生理盐水,ANIT+CBS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于第5日,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灌胃给予等量的橄榄油,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给予ANIT橄榄油溶液(100mg/kg)。造模后继续给药,于造模后48h,禁食过夜,麻醉固定大鼠,行胆管插管引流术;尾静脉注射一次性剂量的黄芩苷溶液(20mg/kg),按照预定时间点收集胆汁,冻存待测;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E+CBS50mg/kg组,EE+CBS150mg/kg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丙二醇皮下注射,同时给予NS灌胃;模型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NS灌胃;EE+CBS组每日给予EE(5mg/kg)皮下注射,同时给予CBS灌胃。连续给药5天后,禁食过夜,麻醉固定大鼠,行胆管插管引流术;尾静脉注射一次性剂量的米托葸醌溶液(2mg/kg),按照预设时间点收集胆汁样品,冻存待测。结果发现:1.ANIT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大鼠静脉注射黄芩苷经胆汁排泄速率降低,累积排泄量减少;2.CBS可部分对抗这种抑制效应;与模型组相比,CBS明显增加黄芩苷经胆汁排泄量;3.EE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大鼠静脉注射米托蒽醌经胆汁排泄速率降低,累积排泄量减少;4.CBS可部分对抗这种抑制效应;与模型组相比,CBS明显增加米托葸醌经胆汁排泄量。结果显示:CBS可以增加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黄芩苷的胆汁排泄量,可能与CBS增强Mrp2转运功能有关;CBS可以增加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米托葸醌的胆汁排泄量,可能与CBS增强Bcrp转运功能有关。

蔡华丹[10](2013)在《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传统水煎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然而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中药制剂不断涌现。与传统水煎汤剂不同,现代中药制剂多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石油醚等作溶剂,提取物中有效物质(活性组分)的含量、种类均会发生显着变化。但是作为临床药物,其价值在于疗效,因此我们非常关注有机溶剂提取的中药制剂在药效、成分等方面与传统水煎剂比较是否存在某些差异?茵陈蒿汤最早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和大黄三味中药组成,是组方较小的中药复方,具有清热、退黄、祛湿、利胆的功能,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名方,现在也用于各种肝炎、肝纤维化等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文献表明,茵陈蒿汤对多种因素诱导的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然而,茵陈蒿汤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制剂,其成分和疗效存在差异。本研究以茵陈蒿汤为对象,对其水提物和醇提物预防D-氨基半乳糖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药效进行比较观察。为进一步揭示两种提取物药效学差异所对应的物质基础,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及液相色谱方法对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水提物及醇提物中活性组分的不同,为茵陈蒿汤化学成分与药效的相关性及中药制剂工艺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本研究用回流提取法分别制备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再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活性组分的差异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栀子苷、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探讨其水提物及醇提物中活性组分的差异。2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药效学比较研究以D-氨基半乳糖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醇提物高剂量预防组、醇提物低剂量预防组、水提物高剂量预防组、水提物低剂量预防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高、低剂量组分别以1.67g·kg-1、0.84g·kg+1预防性灌胃给药7d,对照组正常饮食。8d后观察提取物对大鼠血清肝损伤指标的影响,对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琥珀酸脱氢酶染色、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观察提取物对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1.经过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水提物的制备工艺:依次取茵陈、栀子、大黄饮片1200g、600g、400g,混合后10倍量水煎2次,每次30min,过滤,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干燥得到水提物。醇提物的制备工艺:取相同量药材,10倍95%乙醇浸泡1h,加热回流提取1h,过滤;第二次加8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1h,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到95%醇提物。2.薄层色谱结果显示:醇提物和水提物的薄层色谱有较大差别。3.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水提物中栀子苷、大黄素的含量均低于醇提物的含量。4.水提物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总胆红素含量(P<0.05,P<0.01),改善了肝脏的炎症病理状态。醇提物对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部分指标有所改善(P<0.05,P<0.01)。形态学上,茵陈蒿汤各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提示:茵陈蒿汤水提物的降胆红素、降甘油三酯活性及保肝作用好于醇提物。结论本实验通过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揭示了茵陈蒿汤水取提物和醇提物化学成分及质控成分的差异。醇提物所包含的组分与水提物的组分存在较大的差别,且其质控成分含量高于水提物。然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茵陈蒿汤水提物的降胆红素、降甘油三酯活性及保肝作用却好于醇提物。这提示:中药水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可获得不同的有效组分(部位或基团),各自对应不同的“靶标”。研究茵陈蒿汤经方的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机制应沿用传统的水煎提取工艺。

二、中医四方剂对异硫氰酸α-萘酯及四氯化碳诱发的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四方剂对异硫氰酸α-萘酯及四氯化碳诱发的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胶囊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赶黄草提取物和赶黄草总黄酮的制备
        2.2 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3.2 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3.3 对酒精所致小鼠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4 小结
第二节 赶黄草总黄酮胶囊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赶黄草总黄酮胶囊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中药黄酮类成分抗化学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赤芍本草考证及赤芍研究进展
    第一节 赤芍本草考证
    第二节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赤芍总苷抗肝癌疗效研究
第二章 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及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纯化工艺研究
    第三节 赤芍、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第四节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五节 基于分子网络的赤芍总苷化学成分可视化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赤芍总苷体内、外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赤芍总苷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总苷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四节 赤芍总苷介导MEK/ERK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赤芍总苷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及肝毒性评价
    第一节 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的活性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
    第四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分析讨论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个人简历
致谢

(3)基于黄疸和TK-TD模型的栀子肝毒性“量—时—毒”关系及体内毒性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栀子提取物量-时-毒关系研究
    (一) 栀子提取物单次给药对大鼠“量-毒”关系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动物
        1.3 药品与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给药
        2.3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二)栀子提取物多次给药对大鼠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动物
        1.3 药品与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给药
        2.3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一般状态观察
        3.2 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3.3 病理检测结果
第二部分 栀子体内毒性物质基础研究
    (一)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的TK-TD结合模型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动物
        1.3 药品与试剂
        2.实验方法
        2.1 血浆样品的采集
        2.2 分析条件
        2.3 样品预处理方法
        2.4 数据处理
        3.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
        3.2 毒代动力学(TK)数据
        3.3 效应-浓度关系
        3.4 TK-TD结合模型
    (二)栀子苷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
        3.2 专属性实验
        3.3 大鼠血浆代谢产物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残黄片制备工艺优化与退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前言
第一章 残黄片制备工艺优化
    1 引言
    2 材料
        2.1 药材与试剂
        2.2 仪器
    3 方法
        3.1 单药的超微粉碎工艺考察
        3.2 残黄片超微粉碎工艺的筛选
        3.3 粉体特性的考察
        3.4 残黄片制备
        3.5 残黄片质量稳定性考察
    4 结果
        4.1 单药超微粉碎工艺
        4.2 残黄片超微粉碎工艺的筛选结果
        4.3 粉体特性的考察
        4.4 残黄片制备结果
        4.5 残黄片质量稳定性考察结果
    5 讨论
        5.1 粉碎时间与粒径的关系
        5.2 粉体混合均匀性的提高
        5.3 粉体热稳定性的提升及DSC的应用
        5.4 残黄片最佳粉碎工艺
    6 小结
第二章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残黄片退黄作用机制研究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数据库
        2.2 软件
        2.3 黄疸治疗靶点的搜集
        2.4 残黄片类药成分的筛选
        2.5 分子对接
        2.6 靶点和成分名称规范化
        2.7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2.8 构建成分-靶点作用网络
    3 结果与分析
        3.1 靶点搜集结果
        3.2 类药成分筛选结果
        3.3 分子对接结果
        3.4 靶点和成分名称规范化
        3.5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3.6 成分-靶点作用网络分析
    4 讨论
        4.1 残黄片调节胆红素代谢
        4.2 残黄片调节胆汁酸合成转运
        4.3 残黄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
        4.4 残黄片影响胶原形成
        4.5 残黄片退黄主要成分
        4.6 残黄片中白矾的作用
    5 小结
第三章 残黄片对ANIT诱导黄疸模型大鼠的退黄作用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4 动物
    3 方法
        3.1 模型制备及给药
        3.2 血清和肝肠组织的采集
        3.3 退黄保肝作用的比较
        3.4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3.5 RT-PCR法检测肝肠组织胆汁生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
        3.6 Western blot检测肝肠组织胆汁生成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
        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结果
        4.1 退黄保肝作用比较结果
        4.2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4.3 RT-PCR检测结果
        4.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5 讨论
        5.1 残黄片调节胆汁酸生成和胆红素的代谢
        5.2 残黄片调控肝内胆汁成分的转运
        5.3 残黄片调节回肠胆汁成分的转运
        5.4 残黄片调节肝脏对胆汁成分的摄取
    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基于胆汁淤积的核受体调控胆汁形成和转运的机制
        1 肝内胆汁淤积发病机制
        1.1 胆汁的形成与转运
        1.2 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
        2 核受体对胆汁形成与转运的调节
        2.1 法尼醇X受体
        2.2 孕烷X受体和组成性雄烷受体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残黄片退黄作用的研究进展
        1 残黄片退黄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1.1 利胆退黄作用
        1.2 保肝降酶作用
        1.3 免疫调节作用
        2 残黄片组方单药的退黄作用及机制
        2.1 黄连的退黄作用及机制
        2.2 青黛与白矾的退黄作用及机制
        2.3 郁金的退黄作用及机制
        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5)红芪复方对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筛方、拆方研究和HPLC图谱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肝损伤研究概况
        1.1.1 肝损伤简介
        1.1.2 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1.2 防治肝损伤研究进展
        1.2.1 西药防治肝损伤研究进展
        1.2.2 中药防治肝损伤研究进展
    1.3 红芪复方简介
    1.4 本文的立题依据
第二章 红芪复方对CCl_4致小鼠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筛方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试剂及药材
        2.2.2 实验动物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2.3.2 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
        2.3.3 数据测定与统计
    2.4 实验结果
        2.4.1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2.4.2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的影响
        2.4.3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ALT和 AST活性的影响
        2.4.4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匀浆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2.4.5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2.5 讨论
第三章 红芪复方三(优选)对CCl_4致小鼠肝损伤防治作用的拆方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及药材
        3.2.2 实验动物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3.3.2 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
        3.3.3 数据测定与统计
    3.4 实验结果
        3.4.1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3.4.2 对CCl_4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的影响
        3.4.3 对CCl_4诱导肝损伤小鼠的ALT、AST活性和A/G的影响
        3.4.4 对CCl_4诱导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匀浆SOD和 MDA的影响
        3.4.5 对CCl_4诱导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3.5 讨论
第四章 HPLC-DAD法分析红芪复方三全方和各拆方化学成分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药材及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红芪复方三全方、各拆方及单味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3 色谱条件
    4.4 实验结果
        4.4.1 红芪复方三全方与五味中药材的HPLC图谱比较
        4.4.2 红芪复方拆方一与四味中药材的HPLC图谱比较
        4.4.3 红芪复方拆方二与四味中药材的HPLC图谱比较
        4.4.4 红芪复方拆方三与四味中药材的HPLC图谱比较
        4.4.5 红芪复方拆方四与四味中药材的HPLC图谱比较
        4.4.6 红芪复方三全方、各拆方和茵陈的HPLC图谱比较
    4.5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红芪复方对CCl_4致小鼠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筛方研究
        5.1.2 红芪复方三(优选)对CCl_4所致小鼠肝损伤防治作用的拆方研究
        5.1.3 HPLC-DAD法分析红芪复方三全方和各拆方化学成分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甘草黄酮分散片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肝损伤
        1.1.1 化学性肝损伤
        1.1.2 酒精性肝损伤
        1.1.3 非酒精性脂肪肝
        1.1.4 药物性肝损伤
        1.1.5 免疫性肝损伤
        1.1.6 缺血/再灌注肝损伤
        1.1.7 其他病因
    1.2 中药治疗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2.1 黄酮类
        1.2.2 多糖类
        1.2.3 苷类
        1.2.4 生物碱类
        1.2.5 其他类
        1.2.6 中药复方
        1.2.7 总结
    1.3 甘草黄酮的研究进展
        1.3.1 抗氧化作用
        1.3.2 调节血糖的作用
        1.3.3 抗炎作用
        1.3.4 抗菌作用
        1.3.5 抗肿瘤作用
        1.3.6 酶抑制作用
第二章 立体依据
第三章 甘草黄酮分散片对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建立的预实验
        3.2.2 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3.2.3 肝指数的计算
        3.2.4 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3.2.5 肝脏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3.2.6 组织病理学检查
        3.2.7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一般观察
        3.3.2 肝指数
        3.3.3 血清指标
        3.3.4 肝脏指标
        3.3.5 肝脏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3.4 本章研究小结
第四章 甘草黄酮分散片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建立的预实验
        4.2.2 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4.2.3 肝指数的计算
        4.2.4 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4.2.5 肝脏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4.2.6 组织病理学检查
        4.2.7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实验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一般观察
        4.3.2 肝指数
        4.3.3 血清指标
        4.3.4 肝脏指标
        4.3.5 肝脏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4.4 本章研究小结
第五章 甘草黄酮分散片对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动物
    5.2 实验方法
        5.2.1 脂肪肝小鼠模型建立的预实验
        5.2.2 脂肪肝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方案
        5.2.3 肝指数的计算
        5.2.4 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5.2.5 肝脏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5.2.6 组织病理学检查
        5.2.7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3.1 实验性脂肪肝小鼠的一般观察
        5.3.2 肝指数
        5.3.3 血清指标
        5.3.4 肝脏指标
        5.3.5 肝脏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5.4 本章研究小结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栀子柏皮汤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对阳黄证大鼠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文献研究
    1.1 栀子柏皮汤的药理作用
    1.2 黄疸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3 小结
2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栀子柏皮汤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2.1 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与讨论
3 栀子柏皮汤合煎液与分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4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正交实验优化栀子柏皮汤的提取工艺
    4.1 材料
    4.2 方法与结果
    4.3 小结与讨论
5 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6 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阳黄证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6.1 材料
    6.2 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7 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的谱效关系研究
    7.1 材料
    7.2 方法与结果
    7.3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1 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大鼠肝脏组织病变的影响(HE,×200)
附图2 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阳黄证大鼠肝脏组织病变的影响(HE,×200)
作者简历

(8)龙胆水提物通过FXR及其靶基因对胆汁淤积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胆汁淤积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龙胆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与结果解析
    第一节 龙胆水提物的急性毒性考察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龙胆水提物对正常大鼠的利胆作用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龙胆水提物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模型大鼠的利胆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性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体外培育牛黄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培育牛黄对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体外培育牛黄对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体外培育牛黄对EE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脏转运体、雌激素受体、转运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四部分 体外培育牛黄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Mrp2、Bcrp转运功能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10)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茵陈蒿汤治疗肝病作用的研究
        2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制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结论
    实验二 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活性组分的差异研究
        前言
        一、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薄层色谱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二、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三、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医四方剂对异硫氰酸α-萘酯及四氯化碳诱发的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赶黄草总黄酮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胶囊的制备[D]. 付满玲.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D]. 范冰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基于黄疸和TK-TD模型的栀子肝毒性“量—时—毒”关系及体内毒性物质基础研究[D]. 张海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残黄片制备工艺优化与退黄作用机制研究[D]. 吉日木巴图.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红芪复方对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筛方、拆方研究和HPLC图谱定性分析[D]. 杨亚飞. 兰州大学, 2019(09)
  • [6]甘草黄酮分散片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 何苗. 兰州大学, 2017(02)
  • [7]栀子柏皮汤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对阳黄证大鼠治疗作用研究[D]. 李磊.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4(05)
  • [8]龙胆水提物通过FXR及其靶基因对胆汁淤积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徐美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体外培育牛黄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D]. 吴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10]茵陈蒿汤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成分及药效比较研究[D]. 蔡华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中药四方对α-异硫氰酸萘酯和四氯化碳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