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减负增效”之路

走“减负增效”之路

一、走“减负增效”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于冬梅,俞文静[1](2022)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状况、成因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学习负担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承担的学习任务及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到的学习压力。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夕,对20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及173名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较重,形成原因包括部分学生过于看重外在评价,家长的教育焦虑转移给孩子,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数学学科难度较大。基于此,社会应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家长应缓解自身教育焦虑,学校应坚持减负策略,数学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应正视数学学习负担,以期多路径为小学生减轻数学学习负担助力。

蒯正聪[2](2022)在《知识与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地理作业长期存在作业课程意识不够强、设计布置欠科学、反馈评价不及时、价值判断偏移等问题。研究可视化工具对地理作业问题的作用机理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改良地理作业现状,提高地理作业训练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构建力和思维发展力。

叶冠毅,刘小坤[3](2021)在《“三学”作业:“双减”背景下小学“学教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学教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着眼系统变革,将课前、课中、课后"三学"作业设计构成系统的有机整体,与教师的日常备课、上课有机融合,加强作业与教学、评价的有效衔接,提高课时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教师聚焦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4](2021)在《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提出农经发[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近年来,为解决基层组织负担重、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为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地方将"清单制"引入乡村治理,探索出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承担事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等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总结推广典型范例和创新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5](2021)在《重庆渝北区 “四张清单”为基层“松绑解压”》文中研究说明渝北区聚焦村级组织减负增效,通过建立自治、协助、负面、证明"四张清单"制度,厘清了村级组织工作范畴,明确了基层工作权责,解决了村级组织工作事项多、考核评比多、机构挂牌多、盖章证明多等问题,实现了"松绑减压"提效能、高效服务谋发展、多元共治促和谐的目标,打造了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和村民自治互动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

杨雪娇,徐琰超,洪名勇[6](2021)在《生产率冲击、劳动力调整成本与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际国内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持续遭遇生产率负向冲击,同时又面临高企的劳动力调整成本。在此双重压力下,我国企业不能适时调整劳动力投入,实现劳动力有效流动以应对生产率冲击,导致实际与最优劳动力配置差距扩大,降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造成劳动力资源错配。来自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简约式回归分析为上述理论判断提供了证据。进一步结构分析发现,降低劳动力调整成本能显着提升外商独资企业(包括中国港澳台)的人均产出水平,而国内企业对生产率冲击更为敏感。因此,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企业用工的制度成本,走差异化的"减负增效"之路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

宋晓娟[7](2021)在《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基于对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审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区是居民基于中意而结成的共同体。就私人生活而言,居民可能以个体或家庭的形式存在,但受房屋产权、物理位置、身份地位等因素影响,居民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纳入社区组织。同一社区空间内的组织之间共享社区环境与服务对象,甚至还可能存在成员重叠。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社区组织相互之间彼此依赖,休戚与共。生物学领域将不同种属按某种厉害关系生活在一起叫做共生,社会学领域也逐渐做出了相似的现象解释,而社区则成为了最常见的共生关系发生域,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共生理论来透视中国城市社区的实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重心几经调整。但到本世纪之初,城市社区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且管得着但不愿管的现象仍很普遍。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就社会管理传统下的网格化管理(2004-2012)而言,其主体、资源和运行方式均源自于政府,因此从主质参量来看,其与政府管理方式同质,是后者向社区的进一步下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改革。作为社会的微观构体,城市社区的实践有了新的发展,在网格化管理强化的同时开始注重治理主体的培育,实践创新的单位则以区、街道为主。以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的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及提名成果中的城市社区为样本,经NVivo11软件分析得出,这三年中国城市社区的实践重点依次是:减负增效、三社联动和政社互动。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看,城市社区的实践由同质延伸转向了异质化发展。研究共生行为模式的四个关键变量发现,社区有少量的异质治理主体存在,这些主体在通过党政主导的相关项目产生互动,互动中的物质信息交流以单向为主,互动的结果是非政府主体增殖能力的提升。变量数据表明,这一时期城市社区的共生行为模式属于偏利共生。实践步入近几年(2016至今)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单位由区、街道转向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方式与社区治理要素又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从社区网格化管理方式来看,自2016年到新冠疫情暴发前,中国城市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延续着常态化发展,核心在于对以往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已有问题的探索性解决;新冠疫情暴发后,网格化管理承接了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要使命,实践方式做了一些应急性调整与“补漏”式改进。就社区治理要素的发展而言,以民政部在2018年选出的101个优秀社区工作法(已对最新进展做了补充)为样本,经NVivo11软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以协商共治为整体目标导向,形成了多主体参与、资源整合共享的治理格局,发展出了多样化的治理实践方式。从共生行为模式的四个核心变量来看,城市社区生成了丰富的治理主体,这些主体发起了多样化的共治活动,活动中的物质信息呈多方多向流动,最终导向了驻区组织的非同步化发展,由此可见,此阶段的城市社区共生行为模式属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在中国城市社区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似乎始终未曾远离。每一次新实践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也会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而新问题又成为了实践再次创新的动力。目前,非对称互惠共生的城市社区实践面临诸多问题,对称互惠共生是其进化方向。从非对称互惠共生到对称互惠共生的发展需要实现共生单元、共生界面与共生条件的多重转变,对称互惠共生的理想固然美好,但这一转变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基于当下的城市社区实践现状,结合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城市社区要想完成这一转变,首先需要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治理要素的充分发展与深度融合。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初衷是强化政府对内部层级部门间网络的管理能力。城市社区治理要素发展的实质是社区内公私合作程度的提升与基层党政部门对公私合作网络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学者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的语境下,公私合作程度与网络管理能力是理解网络化治理的两个维度。对比理论植根的实践来看,中国城市社区与美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处。有鉴于此,本文提出网络化治理是中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治理要素双维度发展的最终指向,是城市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共生理论认为,动力与阻力是影响共生关系进化的两个重要因素,要想推动共生关系发展必须提升动力,消解阻力。网络化治理是城市社区实现对称互惠共生理想状态的技术工具,形塑网络化治理的动力同时也是推动主体增容(共生单元)、强化组织互动(共生界面)、加速物质信息流动(共生条件)之力;阻力则主要是由社区组织的互动方式(共生界面)与组织性质(共生单元)决定的。研究发现,动力因素主要有三个:党政领导力、利益驱动力和科技支撑力。这些动力并非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的。单一治理网络可以由多种动力来形成,但通常只有一种动力在发挥主导作用。综合比较前面所有的样本社区及笔者所调研的其他社区,笔者发现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青街道城建社区的动力因素最为全面,且已初步推进了网络化治理建设。以城建社区为例,本文从实践层面剖析了这些动力因素导向网络化治理的运作过程。此外,本文以形塑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系统的“向心力”中的最高施力方(基层党组织)领导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中的“离心力”为例,剖析了形塑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系统的内在张力。中国城市社区向网络化治理发展的动力与阻力明晰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寻强化动力、消解阻力之方法。价值冲突是主体间张力背后更深层次原因。价值理念是影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根本因素。共生(共生除可以是一种主体间形态外,还可以是组织行为的先导,即价值)是人类社会的原价值,是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价值理念。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是以社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行为模式为基点的,所以前者的实施路径也是后者的发展路径,换言之,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条件三个共生行为模式的核心要素(“成果配置”是共生关系最终呈现出的结果)也是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实施路径的基本面向。有鉴于此,本文从共生价值体系(价值理念)、治理组织建设(共生单元)、治理行动选择(共生界面)和科学技术支撑(共生条件)四个方面探寻了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实施路径。

贾一村[8](2020)在《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文中提出《毛泽东选集》是建国后第一部进行系统外译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着作,也是20世纪我国对外影响最大的中央文献着作之一。其俄文译着诞生于50多年前,整体质量精湛,文中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引人关注,具有极高的翻译研究价值。多元系统理论主张以动态、发展、关联的眼光来研究翻译问题,将翻译活动置身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审视,关注政治、社会文化等系统中的多种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为本文开展翻译的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鉴于此,本文将以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毛选》一至三卷俄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作为翻译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多元系统理论之视角,对《毛选》俄译情况进行审视、评价、探讨、总结和展望,深挖其翻译研究价值。首先,本文整理了《毛选》及其俄译本的出版发行状况,并通过文本分析路径,对《毛选》中较典型的“文化空缺”现象(共计约700个案例)进行了详细梳理,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空缺、制度文化空缺和精神文化空缺三大类,并继续向下细分为7小类,归纳总结出《毛选》俄译本所采取的4套翻译方法、7种翻译策略和3条翻译理念,共同形成了《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随后,再通过社会分析路径,借助多元系统理论基本原理,以“当年视角”来对《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进行评析和探讨。作者认真梳理了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以“文化空缺”现象为例,通过对编译局版与莫斯科版的《毛选》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深度解析当年编译局译者修订译文时的主要考量及背后所遵循的翻译逻辑,清晰还原了当时政治系统(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两方面)和社会文化系统(文化交流、教育发展、译学思想三方面)的多种文本外因素对《毛选》的文本翻译所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毛选》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以当年之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毛选》译文进行审视和评价,在充分肯定其整体精湛的翻译质量的同时,也对译文中一些可优化提升之处(比如,一些中国特有的度量单位词的翻译需完善、某些文化内涵信息翻译不全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等)进行商榷和探讨。然后,回归“当今视角”,理清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新变化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整理归纳出当前我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在5个方面的新变化和提出的4点新要求。以此为参照,以当代之眼光重新审视当年的《毛选》译文并对其做出评析,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翻译新问题(比如,其翻译整体策略的优化调整问题,由于时代变迁和共同记忆的丧失而导致的“文化新空缺”问题,以及通过译者艺术“演译”而产生的“逆向文化空缺”问题等)进行探讨,为其他中央文献的翻译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毛选》俄文翻译整体质量精湛,采用了丰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体现了鲜明的翻译理念,符合当年“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国译界的“标杆”和经典之作。第二,以当年之标准审视《毛选》译文,在总体翻译质量精湛的同时,亦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一些翻译处理尚可探讨和商榷。第三,以当今之眼光审视《毛选》译文,其整体方略宜做适当调整(由“忠实为主”转向“整体均衡”),文中一些翻译案例的处理需与时俱进加以完善。第四,《毛选》俄译本的最终面貌是文本翻译和社会力量共同影响下的综合产物,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社会文化系统内多种因素对《毛选》译文面貌的塑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毛选》文本中包含内容丰富的“文化空缺”现象,译者对其翻译处理整体上佳,但“文化空缺”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既有“消亡”,又有“新生”),因此其翻译工作亦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后,立足当前,本文总结了《毛选》俄译的历史意义,并展望未来,探讨了《毛选》优良翻译传统(主要包括: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力求为中央文献翻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史孝英[9](2020)在《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增效”已成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减负增效”专项行动是国家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的教育政策和在改革观念下实施的行为,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学生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在某些层面上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在教育教学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减负”和“增效”是一对对立的矛盾,要想学得好,就必须多学,多写,多背,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大量查阅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减负增效”的现实状况与历史渊源,将对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减负增效是一个系统环节工程,实现真正的减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国家及教育部门制定合理的减负策略,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及教育工作者正确贯彻落实“减负增效”策略,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家长也应调整焦虑心态,同时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而非“拔苗助长”,教育改革需要适应社会,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不再以单纯的“分数论”。对“减负增效”策略的正确理解与运用,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全面进步,让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王凤娇[10](2020)在《社区增效机制探索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以北京市T区S社区为例》文中指出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口基数也越来越大。社区作为公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社区进行有效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社区是最基层、最复杂也是任务最繁重的管理对象,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理。国家为此也付出很多努力,多次出台文件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为社区减负增效。在经过一番探索,中国也得出很多治理经验,对社区发展起了一定成效。但是社区负担问题一直存在,导致社区治理不能顺利进行,社区如何有效增效有待继续探究。本文从社区治理增效问题入手,采用访谈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T区S社区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调查了S社区的现状,并对其问题、原因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发现S社区存在行政性事务多、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工作能力有限、社区居民无法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社区内缺乏专业的社区自组织的问题,之后分析其原因和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方案中包括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社会工作者等这几个主体。本项目以解决S社区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协助社区解决目前的困境,减少社区压力,强化其服务水平,促进增效,让社区健康发展。

二、走“减负增效”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减负增效”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状况、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三)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整体情况
        1. 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主观感受
        2. 学生客观数学学习负担的基本情况
    (二)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影响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与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2. 家长与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3. 学校与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4. 数学学科与学生数学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四、主要结论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二)学生对外在评价的过于看重,加重其数学学习负担
    (三)家长的教育焦虑转移给孩子,造成学生较重的课外学习负担
    (四)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片面追求,造成学生较重的课内学习负担
    (五)数学学科自身的难度,进一步加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五、启示与建议
    (一)社会秉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视数学学习负担
    (二)家长缓解自身的教育焦虑,有效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
    (三)学校落实国家的减负政策,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数学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师生共同追求减负增效

(2)知识与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理作业存在的问题
    1 . 作业课程意识不够强
    2.作业设计布置欠科学
    3.作业反馈评价不到位
    4.作业价值判断有偏移
二、可视化工具对地理作业问题的作用机理
    1 . 可视化的作业探索,有利于提高作业意识
    2.可视化的作业设计,有利于促进作业实施
    3.可视化的作业实施,有利于改进作业反馈
    4.可视化的作业实践,有利于优化作业生态
三、知识与思维可视化的作业表达
    1 . 知识可视化——指向作业设计过程
    2.思维可视化———指向作业练习过程
    33.讲评反馈:以可视化实现思维碰撞

(3)“三学”作业:“双减”背景下小学“学教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标指向:变革教学方式
二、操作思路:设计“三学”作业
    (一)预学作业
    (二)检学作业
    (三)延学作业
三、教学模式:促进常态实施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4)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清单制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乡村治理中有序推进运用清单制
三、强化组织领导
附件1小微权力清单“36条”构建乡村反腐新机制
    一、厘清边界,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
    二、明晰权限,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
    三、顶层设计,构建责任传导工作机制
    四、宣传教育,营造入脑入心舆论氛围
    五、奖惩并举,健全三级联动监督体系
    六、改革升级,系统配套执行保障制度
附件2规范权责事项推动村居减负增效
    一、坚持源头治理,规范清单为村居松绑减负
    二、坚持多管齐下,健全机制为村居减负护航
    三、坚持改革创新,多元融合为村居扩能增效
附件3实施三清单一流程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一、坚持“三个强化”,“部署+督导”高位高效推进
    二、把握“三个环节”,“确权+明责”厘清权力边界
    三、做到“四个全面”,“论证+宣传”确保取信于民
    四、健全“四项机制”,“监督+落实”提升治理效能
附件4推行四项清单以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一、减负清单,为基层松绑减负
    二、责任清单,让干部亮权明责
    三、监督清单,使事项公开透明
    四、服务清单,向群众精细服务
    五、四项清单,推进治理取得显着成效
附件5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一张清单,厘清权力边界
    二、两套机制,扎紧权力笼子
    三、三个平台,推动权力公开
    四、四项保障,确保长效运行
附件6全域梳理便民清单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下沉
    一、把便民清单精细化,让群众办事更明白
    二、把便民清单极简化,让群众办事更省心
    三、把便民清单数字化,让群众办事更有体验感
    四、把便民清单制度化,让群众办事更有保障
附件7建立村级小清单赋能乡村治理“大智惠”
    一、制定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二、制定负面清单,推动干部履职尽责
    三、制定村级事务清单,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四、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五、制定村务公开清单,确保村民知情权
附件8明确村级组织承担事项助推基层减负增效
    一、定好自治清单,提升治理能力
    二、定好协助清单,推进多元共治
    三、定好负面清单,推动松绑减负
    四、定好证明清单,提高服务质效
附件9注重“四个突出”解决乡村治理难点问题
    一、突出减负,规范村级事务
    二、突出赋能,激励干事创业
    三、突出增效,完善公共服务
    四、突出清廉,护航乡村治理
附件10网格化党建+四张清单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完善网格体系,强化人员配备
    二、制定四张清单,规范网格管理
    三、“网格化党建+四张清单”推动治理取得实效

(5)重庆渝北区 “四张清单”为基层“松绑解压”(论文提纲范文)

自治清单,提升治理能力
协助清单,推进多元共治
负面清单,推动“松绑减负”
证明清单,提高服务质效

(6)生产率冲击、劳动力调整成本与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模型构建
    (一)模型基本设定
    (二)估计方法
四、来自简约式回归的证据
    (一)数据描述
    (二)行业层面生产率冲击与劳动力错配
    (三)企业层面分析
    (四)劳动投入量变动与生产率冲击的非线性关系
五、来自结构分析的证据
    (一)基本估计结果
    (二)反事实模拟结果
六、结论及启示

(7)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基于对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关注热点的社区管理研究
        (二)以社区网络化治理为前沿议题的社区治理研究
        (三)社区由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的发展研究
        (四)共生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核心概念
        (一)城市社区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
        (三)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
        (四)共生
    二、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
        (二)治理理论
        (三)共生理论
    三、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同质下延:中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兴起
    一、中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缘起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初始历程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初创形态(2004)
        (三)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初步成长(2005-2012)
    二、中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同质化下延分析
        (一)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体多数属于体制内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政府
        (三)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推进了政策执行
    三、中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成效与限度
        (一)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成效
        (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限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偏利共生:网格化管理强化与治理主体培育
    一、中国城市社区的实践新探(2012 年末-2015)
        (一)2013 年城市社区的新实践:减负增效
        (二)2014 年城市社区的新实践:三社联动
        (三)2015 年城市社区的新实践:政社互动
        (四)2013-2015 年城市社区新实践的总特征
    二、中国城市社区偏利共生行为模式研判
        (一)共生单元具备:少量的异质治理主体存在
        (二)共生界面生成:党政主导的相关项目设立
        (三)共生条件满足:单向为主的物质信息交流
        (四)共生成果配置:非政府主体增殖能力提升
    三、中国城市社区实践新探的成果与困境
        (一)城市社区实践新探的成果
        (二)城市社区实践新探的困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对称互惠共生:网格化管理新突破与治理要素新发展
    一、近年来中国城市社区的新实践(2016-至今)
        (一)近年来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新突破
        (二)近年来城市社区治理要素的新发展
        (三)近年来城市社区新实践的整体特征
    二、中国城市社区非对称互惠共生行为模式剖释
        (一)共生单元具备:丰富的治理主体生成
        (二)共生界面生成:多方发起的活动开展
        (三)共生条件满足:多向的物质信息交流
        (四)共生成果配置:组织间非同步性进化
    三、近年来中国城市社区实践的收效与问题
        (一)近年来城市社区实践的收效
        (二)近年来城市社区实践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导向对称互惠共生:城市社区前行的目标、动力与阻力
    一、网络化治理:中国城市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一)对称互惠共生:城市社区发展的理想状态
        (二)网络化治理:实现理想状态的工具设计
        (三)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系统结构
        (四)网络化治理系统结构建构的基础条件
    二、中国城市社区向网络化治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党政领导力
        (二)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利益驱动力
        (三)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科技支撑力
    三、中国城市社区向网络化治理发展的阻力
        (一)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中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目标和利益冲突下委托代理关系的内在张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实现路径
    一、共生: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价值理念
        (一)价值冲突是主体间张力背后更深层次原因
        (二)价值理念是影响城市社区治理的根本因素
        (三)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共生价值体系
    二、丰富共生主体: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组织建设
        (一)在双向需求导向下,选择刚性约束
        (二)在目标需求导向下,采用弹性约束
        (三)在利益需求导向下,实施有效激励
    三、完善共生界面: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行动选择
        (一)以协商为基础,形成主体间的共识共信
        (二)以共治为主线,强化主体间的共担共监
        (三)以共享为旨归,推动全主体的双维进化
    四、优化共生条件:中国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技术支撑
        (一)以用户为中心,建设治理网络平台
        (二)以平台为依托,联通社区治理主体
        (三)以问题为导向,健全运行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依据
    2.研究对象及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价值和意义
    5.论文结构
第一章 《毛泽东选集》基本概况及其翻译研究
    1.1 《毛选》的基本概况
    1.2 《毛选》出版发行概况
    1.3 《毛选》的外译概况
    1.4 《毛选》的俄译概况
    1.5 《毛选》翻译研究现状
第二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空缺”现象及其研究综述
        2.1.1 “空缺”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2.1.2 “文化空缺”的概念界定
        2.1.3 “文化空缺”的分类与《毛选》俄译研究
    2.2 多元系统理论综述
        2.2.1 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2.2.2 多元系统理论与《毛选》俄译研究
    2.3 研究思路之建构
        2.3.1 文本分析路径
        2.3.2 社会分析路径
        2.3.3 整体研究思路
第三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3.1 物质文化空缺
        3.1.1 人称文化空缺
        3.1.2 物称文化空缺
    3.2 制度文化空缺
        3.2.1 民俗文化空缺
        3.2.2 体制文化空缺
    3.3 精神文化空缺
        3.3.1 思维方式空缺
        3.3.2 价值观念空缺
        3.3.3 审美意识空缺
第四章 《毛泽东选集》“文化空缺”现象的俄译方略研究
    4.1 《毛选》俄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4.1.1 文化内涵“共有”:直译法
        4.1.2 文化内涵“相通”:换译法
        4.1.3 文化内涵“缺省”:意译法、注释法
        4.1.4 文化内涵“冗余”:减译法、省译法
    4.2 《毛选》俄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4.2.1 求真保全,原汁原味
        4.2.2 简明清晰,精确具体
        4.2.3 语言平实,文风质朴
        4.2.4 移形换位,闪展腾挪
        4.2.5 舍“象”取“义”,拨云见日
        4.2.6 因“境”制“译”,文化融通
        4.2.7 化繁为简,减负增效
    4.3 《毛选》俄译本翻译理念研究
        4.3.1 以我为主,坚守底线
        4.3.1.1 以我为主
        4.3.1.2 坚守底线
        4.3.2 内外有别,有的放矢
        4.3.2.1 内外有别
        4.3.2.2 有的放矢
        4.3.3 群策群力,统筹全局
        4.3.3.1 群策群力
        4.3.3.2 统筹全局
第五章 当年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之审视
    5.1 政治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1.1 国际政治之影响
        5.1.1.1 国际政治概况
        5.1.1.2 国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1.2 国内政治之影响
        5.1.2.1 国内政治概况
        5.1.2.2 国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 社会文化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2.1 文化交流之影响
        5.2.1.1 文化交流概况
        5.2.1.2 文化交流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2 教育发展之影响
        5.2.2.1 教育发展概况
        5.2.2.2 教育发展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3 译学思想之影响
        5.2.3.1 译学思想概况
        5.2.3.2 译学思想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3 当年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5.3.1 《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
        5.3.2 《毛选》俄文翻译之探讨
第六章 当今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的重新审视
    6.1 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
        6.1.1 政治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1.1 国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1.2 国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2 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2.1 文化交流之变化及影响
        6.1.2.2 教育发展之变化及影响
        6.1.2.3 译学思想之变化及影响
    6.2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
        6.2.1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
        6.2.2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要求
    6.3 当今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6.3.1 俄译整体方略的重新审视
        6.3.2 “文化新空缺”问题之探讨
        6.3.3 “逆向文化空缺”问题之探讨
第七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7.1 《毛选》俄文翻译的历史意义
        7.1.1 《毛选》译着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
        7.1.2 《毛选》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7.2 《毛选》翻译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2.1 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
        7.2.2 自力更生的顽强作风
        7.2.3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7.2.4 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
结束语
    1.内容与结论
    2.研究创新点
    3.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Автореферат
附录 I:《毛泽东选集》俄译本“文化空缺”典型翻译案例汇编
    1.物质文化空缺
    2.制度文化空缺
    3.精神文化空缺
附录 II:编译局版和莫斯科版《毛泽东选集》译文对比研究实录(“文化空缺”翻译案例精选)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9)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家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学校方面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国家方面的研究
        (二)关于学校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一)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效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重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目标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指导
    一、核心概念
        (一)义务教育
        (二)“减负增效”专项行动
    二、理论指导
        (一)现象与本质
        (二)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
第二章 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的缘起与实施
    一、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的缘起
        (一)过重学业负担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二)过重学业负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三)过重学业负担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的实施
        (一)国家方面
        (二)学校方面
第三章 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的成效与不足
    一、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的成效
        (一)素质教育全面推行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显着
        (三)家庭教育作用突显
    二、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的不足
        (一)家庭教育投入费用的无形增加
        (二)对“减负”存在错误认知
        (三)教师陷入困惑
第四章 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成效不显着的原因
    一、国家方面
        (一)政策的推行力度不够
        (二)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
        (三)用人制度不科学
    二、学校方面
        (一)学校管理因素
        (二)教师素质因素
    三、家庭方面
第五章 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的完善策略
    一、国家方面
        (一)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是基础
        (二)依法规范教育行业
        (三)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
        (四)加大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二、学校方面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武装学校
    三、家庭方面
        (一)正确认识“减负”
        (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德体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社区增效机制探索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以北京市T区S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3.1 理论意义
        1.1.3.2 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述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社区
        1.3.2 社区治理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1.1 文献研究法
        1.4.1.2 访谈法
        1.4.1.3 问卷调查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框架
    1.6 相关理论
        1.6.1 增强权能理论
        1.6.2 公共治理理论
第二章 S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需求分析
    2.1 S社区概况
    2.2 S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2.2.1 社区行政性事务多
        2.2.2 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不能胜任工作
        2.2.3 社区居民无法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2.2.4 社区内缺乏专业的社区自组织
    2.3 S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政府职能部门责任缺失
        2.3.2 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和实务技能
        2.3.3 社区居民缺乏自治意识
        2.3.4 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不重视社区自组织
    2.4 S社区治理需求评估
        2.4.1 政府了解社区治理情况的需求
        2.4.2 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
        2.4.3 社区居民提高自治意识和能力的需求
        2.4.4 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的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项目设计
    3.1 “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项目目标
        3.1.1 总目标
        3.1.2 具体目标
    3.2 介入的理论基础
        3.2.1 增强权能理论
        3.2.2 公共治理理论
    3.3 “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项目实施计划
    3.4 “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项目评估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项目的执行
    4.1 建立“一室一中心”的执行情况
    4.2 社区领袖培训的执行情况
    4.3 培育社区自组织的执行情况
    4.4 “老书记坊”进社区执行情况
    4.5 社区挂牌情况统计
    4.6 社区增效机制的建立情况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项目评估
    5.1 “一室一中心”建立状况评估
    5.2 社区领袖培训状况评估
    5.3 社区自组织培育状况评估
    5.4 “老书记坊”进社区状况评估
    5.5 社区挂牌清理状况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优点分析
        6.1.2 缺点分析
    6.2 “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项目建议
        6.2.1 调动更多居民的参与意识
        6.2.2 提高社工的专业能力和技巧
        6.2.3 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
    6.3 关于社区增效社区治理问题的建议
        6.3.1 政府在社区增效中的建议
        6.3.2 社区在增效问题中的建议
    6.4 研究的局限性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社区治理减负增效情况调查表
作者简介
致谢

四、走“减负增效”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的状况、成因及对策[J]. 于冬梅,俞文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2(02)
  • [2]知识与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J]. 蒯正聪. 地理教育, 2022(01)
  • [3]“三学”作业:“双减”背景下小学“学教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探索[J]. 叶冠毅,刘小坤.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12)
  • [4]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11)
  • [5]重庆渝北区 “四张清单”为基层“松绑解压”[J].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农村工作通讯, 2021(22)
  • [6]生产率冲击、劳动力调整成本与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J]. 杨雪娇,徐琰超,洪名勇. 经济与管理, 2021(06)
  • [7]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基于对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审视[D]. 宋晓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8]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D]. 贾一村.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9]义务教育“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史孝英. 西南大学, 2020(01)
  • [10]社区增效机制探索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以北京市T区S社区为例[D]. 王凤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走“减负增效”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