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摘要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摘要

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郭向东[1](2021)在《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及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粮食安全问题,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还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在全球经济放缓并受疫情冲击影响这一大背景下,在“十三五”收关、“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面临新的诸多挑战的情况下,研究农业经济发展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如何有效平衡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的关联性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为研究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影响与作用机制,以中国农产品价格、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VAR、非线性MS(M)-AR(p)、非线性MS(M)-VAR(p)等模型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的运行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林、牧、渔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率时间序列都呈现出显着的长期记忆性特征。农、林、牧、渔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时间序列对其不确定性的冲击反应较为显着,但是,农、林、牧、渔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不确定性对其价格指数的冲击反应都较为微弱。农产品价格指数在四种滞后阶数具体情况下,可以在方向和程度两个维度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对GDP增长率时间序列的冲击响应维持在正向水平;方差分解表明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时间序列对GDP增长率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往往较小。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指数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在四种滞阶数具体情况下,也对中国GDP增长率周期成分时间序列的影响作用在方向和程度两个维度上产生影响。方差分解发现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对我国GDP增长率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很大。中国GDP增长率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对中国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以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往往较小,而对中国林业、渔业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水平周期成分时间序列影响的贡献程度较大。对中国农业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增长周期路径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经济较难由“低速增长区制”向中高速增长区制转移,由“中速增长区制”攀升至“快速增长区制”的转移概率相对较高,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及技术优势。当中国农业经济步入“中速增长区制”与“快速增长区制”后也不易发生大幅下降,即具有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中国农业经济处于各区制时维持概率均较高,处于“低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最大,处于“中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最小,处于“快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居中,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需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快速发展。中国农业总产值和中国GDP增长路径并不完全同步,农、林、牧、渔四部门经济的增长路径也各不相同。中国农业经济处于各区制的维持概率均较高;而转移概率都相对较低,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惰性特征,不易改变所处的增长状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成功步入高速增长状态,会倾向于维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一旦落入低速增长状态,将面对十分严峻的经济复苏挑战。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时变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低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当“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快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而当“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中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却具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中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微弱负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最小,持续性最弱,而“农业与经济”系统处于“低速增长区制”或“快速增长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更大,持续性更强。当“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低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当“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中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同样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一点与“农业与经济”系统中的结果不同;而当“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高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高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最强正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最小、持续性最弱,而“农业与经济波动”系统处于中低波动区制时,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波动率具有正相关关系的可能性更大、持续性更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如下:(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农产品价格时间序列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率时间序列都具有长记忆性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丰富完善了相关学术体系。(2)本文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以农、林、牧、渔及总体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作为样本,排除既往研究仅选取个别种类农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的局限性,补强了既往研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本文使用马尔可夫转移模型将中国农业经济及宏观经济的增长周期路径区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三种区制,并计算了不同区制间的转移概率、平均持续期和具体转移时间,以此分析判断中国农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4)本文将研究金融问题的研究思路引入到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使用MS(M)-VAR(p)模型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处于不同运行状态和不同波动状态中的关联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5)本文使用前述方法研究所得的结论,即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处于三中不同运行状态及三种不同波动状态中的关联作用,丰富和完善了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影响与作用的学术体系。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策的制定者在实施农产品价格调控时应首先考虑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避免价格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加社会成本,减损社会福利;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的长记忆性特征,实施价格调控时要考虑政策的周期性和有效性。第二、由于农产品价格水平能够影响宏观经济增长,而且农产品价格周期成分对宏观经济增长周期成分影响较大,政府应关注并监测“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农产品价格非正常波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避免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三、由于农业经济的弱质性特征及农业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强烈相关性,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实施2004年以来的农业扶持政策,特别加强除渔业以外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支持力度。第四、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及其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强烈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强化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意识,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亚于出口贸易的这一重要意识,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解决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增加新的推动力,解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驱动力问题。本文包括图66幅,表46个,参考文献328篇。

沈娜[2](2021)在《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3年以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贸易与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各种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与“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整体成就相比,该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并没有实现整体性推进。如何在已有进展的基础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开花结果,真正让东北亚区域内的国家实现多方参与、共同受益、战略对接,共同推动东北亚区域形成开放、共赢的合作网络,成为新时代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研究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东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这既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又是实现中国东南、中、西、东北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还是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国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出发点,论文基于区域合作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参与,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实际进展,以及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阻碍因素及推进路径。论文旨在解决四个核心问题:第一,揭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第二,厘清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理定位;第三,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在边境次区域层面和东北亚整体区域层面的推进进程与合作状况;第四,思考“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论文首先从内在动力、实现条件和层次性三个层面,阐述了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之于区域合作的意义和特点,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它体现了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非地缘战略性和目标非一致性等特点,凸显了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特色。论文重点阐述了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认为它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也有助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此为出发点,论文明确了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定位,即东北亚区域是在欧亚大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东翼之轴,它并非“一带一路”建设的边缘区,更不应该游离于“一带一路”建设之外。论文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并具体分析了韩国和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过程以及蒙古国和俄罗斯是如何将各自的发展规划渐进地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的。而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具体推进问题,论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重塑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形态,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呈现出边境地区相互开放、国家之间战略对接、区域层面互利合作的不同层面的关系互动形式,基于此种认识,论文主要阐述了两个层面的区域合作问题:一是分析中国与东北亚国家间在陆上边境层面的互联互通。指出在边境开放的形势下,边境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屏障功能”向“中介功能”转变,“一带一路”倡议首先突破了边界的屏障,而建立起跨境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的发展。二是在东北亚区域层面将国家间的战略对接以及形成的中俄蒙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主要着眼点,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合作形式的灵活与创新,在对东北亚区域双边和多边合作状况的阐述中展现东北亚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成就。同时,论文总结了中日韩自贸区的规划过程与推进情况,阐述了该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未来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作用。论文还从合作理念、合作内容、合作路径三个层面,论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之间能否实现包容性的问题。论文从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首先是区域外的美国通过强化与盟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分化手段,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扯断线”式的破坏或“分割片”式的阻断;其次是区域内“一带一路”发展的局部覆盖性问题,与冷战后东北亚区域所存在的“离散性”结构相关联,很难形成整体性的区域合作;第三是东北亚区域内的边境次区域合作也存在着困境,在推进中受到东北亚区域整体局势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论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路径:发挥次国家政府在助力东北亚区域边境层面合作中的优势及作用;探索朝鲜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路径;寻求协调区域内大国关系的具体方式;探寻稳定与发展中国与区域外美国之间关系的路径等。东北亚区域是大国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区域,在这一区域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区域合作和区域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东北亚区域也可以继续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方面的建设,为构建东北亚区域的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

彭玉磊,朱传奇,刘乐淋[3](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十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综述》文中提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第二十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仍然于2020年12月19—20日在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杂志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主办,论坛主题是"新时代、新起点、新希望"。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青年经济学者的投稿论文430篇,其中英文论文48篇。经过两轮评审,119篇中文论文、9篇英文论文入选了本届论坛。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0位经济学者齐聚一堂,就新时代如何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以及当前国内外经济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

米倩倩[4](2021)在《我国智库参与意识形态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赵喜乐[5](2021)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惠金融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樊思聪[6](2021)在《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潜力与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潘苏楠[7](2021)在《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总和,是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呈现出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持续上升的整体态势。而由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逐步向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进行动态演进,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一个典型表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实现初级人力资本向中级人力资本过渡,并逐步向高级人力资本进行动态演化,在演化进程中,要保障各类人力资本的互补匹配与协调发展,以此来满足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面对劳动力人口数量连续下降的人口红利瓶颈以及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双重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问题已备受关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具有知识外溢效应,是构建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和高附加值产业进行转移,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那么,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动态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通过什么机理、哪些路径作用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协调效应?以及协调前景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规范分析、模型构建、实证检验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深入探讨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围绕主要研究内容,具体的行文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明确本文具体的结构安排;之后,介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研究方法,并规划出本文详尽的技术路线图;最后,概述几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及理论贡献。第2章,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比较系统的搜集、梳理与归纳,深入了解人力资本、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思想内涵和发展脉络,以期能够明晰已有文献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而识别出相关领域有待深入挖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概念界定及指标测度。首先,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追本溯源,界定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然后,参考借鉴已有研究并结合发展实际,选取各个变量的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变量进行具体的测算,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做好最基础的铺垫。第4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部分文献已经认识到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效应,但是,目前鲜有文献对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传导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本章节在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并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继而进一步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第5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理研究。在前文验证产业结构升级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路径的基础上,本章节以期能够进一步打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作用黑箱”。通过文献调研与理论梳理,从而提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自主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自主创新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并对其实证结论进行总结探析。第6章,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路径探究。在上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的基础上,本章节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冲击轨迹,并进一步地运用Bootstrap技术,对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以此构建出,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为源动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以经济发展反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可持续生态圈。第7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研究。在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和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下,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载体,是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理,构建协调度测度模型,得出二者协调效应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和ARIMA模型,对其协调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也相当于对这两种预测方法进行互证检验。第8章,结论与展望。本章节首先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启示,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局限,展望未来的改进方向。综上所述,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观察-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结论探讨”的科学研究逻辑和解决问题思路指导下,深入分析和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并探究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效应,对其协调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和理论贡献。一是基于整体刻画和动态演化的视角探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拓展和深化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力资本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载体,具有知识外溢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源动力,因此,人力资本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但目前,鲜有文献从整体角度去刻画和描述,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动态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整体数量、质量状况及其结构演进的全貌。本文尝试拓展和深化已有研究,界定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测算模型,从整体角度去考察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程度。二是深入剖析并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及传导路径。探究解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机理和“作用黑箱”,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从理论分析上建立起变量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方法应用上丰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经验研究。三是研究分析变量之间的冲击效应和作用路径,构建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圈。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分析框架中,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轨迹和冲击效应,并进一步地运用Bootstrap技术,对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同时建立起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为源动力,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以经济发展反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可持续生态圈。

刘晴[8](2021)在《经济类文本中衔接手段的翻译:Economics in the Time of COVID-19(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全球经济受到显着影响,了解疫情期间的宏观经济情况以及各国政府应对经济损失所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增强我们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尽快恢复生产和消费活动。本翻译实践报告以论文集Economics in the Time of COVID-19为原文本,以经济类文本翻译中的衔接问题作为关注点,针对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报告选取的语料属于典型的经济类文本,此类文本在词汇、句式上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着明显区别,语言上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专业性,会频繁使用很多经济术语、专有名词和缩略语,同时还具有学科交叉性。译者将本报告中的翻译问题主要分为原文词汇衔接手段多样化、英汉句子衔接手段存差异和原文语篇衔接手段不明晰三部分,其中原文词汇衔接手段多样化包括指示代词频现和名词化结构频现;英汉句子衔接手段存差异包括句间关联有隐含和句间连词使用频繁;原文语篇衔接手段不明晰包括因果关系不明晰和让步关系不明晰。在经过初译和改译版本的对比分析后,译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采用代词明示和词性转换的方法解决原文词汇衔接手段多样化问题;采用句间补充连词和句间隐化连词的方法解决英汉句子衔接手段存差异问题;采用因果关系显化和让步关系显化的方法解决原文语篇衔接手段不明晰问题。通过本报告的翻译实践,译者深入学习了各种衔接手段的翻译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翻译变通能力。希望本报告能够为以后解决同类经济文本的衔接翻译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王岚[9](2021)在《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HM股份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经济在过去的四十年间高速发展,金融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的中坚力量。从国际市场而言,金融化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成主导趋势,全球共同基金总产量从2014年起到2017年止三年内增长近3倍,股票交易额占GDP总比重也逐年攀升,金融市场十分繁荣,金融化趋势十分明显。从国内市场来看,宏观上,我国金融化现象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再加上信息与网络科技的发展,大量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出现,金融业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9年底,股票总市值也以63.6万亿元的总额占据GDP69%,债券市场规模也从2008年6.6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底的96.15万亿元,足足增长了13.6倍;微观上,实体企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股票、期货、房地产等金融部门,企业金融化程度日趋加深。因此,实体企业受国内外环境影响,再加上自身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而房地产等金融行业的回报率越来越高,导致了众多实体企业转向金融投资,造成我国实体企业出现了金融化趋势,且此种趋势正在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并分析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金融化的相关文献;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理论基础;再对一般实体企业金融化度量、常见模式、动因以及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典型案例公司HM股份作为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研究对象,并将其从2001年至2019年近20年间的金融化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剖析其金融化进程、模式、动因,重点分析三个不同的金融化阶段中财务绩效变化情况,总结不同金融化阶段或程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就实体企业金融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对案例公司三个不同金融化阶段的财务绩效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实体企业——HM股份在早期金融化阶段出于预防性储备动机,实业资产持有量占比较大而金融投资比例较小,金融化程度较低,此时的金融化投资尚未挤压主业生产,相反可能会辅助于主营业务,同时,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盈利、营运等财务绩效发展。虽然实体企业金融化在短期内会对财务绩效产生一定促进作用,但是长期金融化发展势必会挤压主营业务、损害财务绩效。HM股份在金融化中后期阶段出于资本逐利动机,通过持有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证券公司的股份获得分红,但其通过金融资产投资获得的资金仍然用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而不是扩大企业的纺织生产进而忽视了实业生产,同时,企业将过多的资源倾注于金融领域投资,会造成实体业务管理效率的低下,企业盈利、营运、偿债、成长以及企业价值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HM股份在金融化后期,于2015年起开始缩减金融投资规模,抑制过度金融化,逐渐回归主业,使得盈利、营运、偿债以及企业价值等财务绩效显露出向好发展趋势。因此,虽然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带来了短期的高收益,但长此以往,金融化对实体业务产生损害,实体企业财务绩效水平不断降低,实体部门发展必定会错过良好的扩大再生产机会,造成实体业务的衰落。鉴于此,实体企业应该端正经营理念,合理适度进行金融化,更好地发挥金融化的积极效果,让金融服务于实体,而非挤压实业发展。

杨玲[10](2021)在《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领域得到普遍的应用,智慧城市以其智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等独特优势,现已成为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迄今为止,我国已有数百个城市批准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在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参与主体众多以及实施过程复杂,这一系列因素对我国各地方政府造成了较为沉重的负担。为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引入PPP模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正在成为各个地方政府探索的领域。PPP模式能缓解政府在财政方面的压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明确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有利于项目管理者把握建设重点,提升项目建设成功的概率,而对各关键成功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绩效的作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索,更有助于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维持智慧城市PPP项目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本文以智慧城市PPP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归纳有关智慧城市项目、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及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现状,系统梳理本文研究即将应用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总结准公共物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全生命周期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等,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在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成功标准后,分别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流程图法初步总结关键成功因素,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24项关键成功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法律及合约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项目自身因素五个方面,由此构建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清单。其次,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分析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构建的原则,根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之后利用逻辑模型理论框架,分别从项目的投入、项目产出、项目结果和项目影响四个阶段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归类,由此构建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智慧城市PPP项目的特点选取其中十项关键指标作为后续模型的观测变量。最后,简要分析本文模型构建的原理,选取结构方程模型作为研究方法,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对五个层面的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影响的关系提出假设,建立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理论模型。基于先前建立的关键成功因素清单和选取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对收集的问卷结果,用SPSS22.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数据是否合理可靠,为接下来的分析建立数据基础。根据问卷数据运用AMOS24.0软件对构建的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影响模型进行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对初始模型进行了拟合与评价,将模型不合理之处不断修正,最终得到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对项目绩效影响的修正模型。通过对修正后模型的路径分析,得出影响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的5条作用路径以及各个关键成功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各个成功因素对应的路径系数,计算出每个成功因素对项目绩效的最终影响值,将成功因素进行排序分级。最后,选取淮安市智慧城市PPP项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实证分析的合理性,以期进一步为我国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图[12]表[18]参[64]

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及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论文研究的历史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现实背景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创新点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与实证研究逻辑框架
        1.5.1 论文研究的技术线路
        1.5.2 论文实证研究的逻辑框架
    1.6 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6.1 概念界定
        1.6.2 相关说明
2 文献综述
    2.1 农产品价格的文献回顾
        2.1.1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相关文献
        2.1.1.1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研究的文献回顾
        2.1.1.2 农产品价格长记忆性特征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2.1.1.3 其它有关农产品价格研究文献
    2.2 农产品价格与宏观经济相互影响的相关文献回顾
    2.3 农业经济发展的文献回顾
    2.4 农业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2.4.1 关于农业金融与经济的文献回顾
        2.4.2 关于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2.4.3 关于农(副)产品价格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2.4.4 关于农业总要素生产率(TFP)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2.4.5 农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方法的文献回顾
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农业发展理论
        3.1.1 农业发展理论概述
        3.1.2 农业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
        3.1.3 农业发展理论的内涵
        3.1.4 农业发展理论在中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运用
    3.2 本文研究涉及的其它相关理论
        3.2.1 农产品价格理论
        3.2.2 经济周期理论
        3.2.3 经济增长理论
4 农产品价格及其不确定性的长期记忆性与关联性检验
    4.1 农产品价格及其不确定性的长期记忆性实证检验
        4.1.1 长期记忆性分析方法
        4.1.1.1 ARFIMA模型构建
        4.1.1.2 FIGARCH模型构建
        4.1.2 农产品价格的数据选择与描述
        4.1.3 农产品价格及其不确定性的长期记忆性检验
    4.2 农产品价格与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联性检验
        4.2.1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
        4.2.2 单位根检验
        4.2.3 Granger因果关系的计量检验
        4.2.4 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
    4.3 本章小结
5 农产品价格及其波动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5.1 农产品价格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检验
        5.1.1 农产品价格序列与中国经济增长序列的选取和描述
        5.1.2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5.1.3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构建与估计
        5.1.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1.5 冲击响应函数估计与方差分解分析
    5.2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性之间的关联性检验
        5.2.1 ADF单位根检验
        5.2.2 影响的方向及影响作用的程度分析
        5.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2.4 冲击反应的时间变化路径刻画
        5.2.5 影响的贡献程度判别
    5.3 本章小结
6 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路径判别
    6.1 非线性MS(M) –AR(P)模型构建
    6.2 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数据选择
    6.3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路径刻画
        6.3.1 非线性MS(M)-AR(p)模型的参数估计
        6.3.2 中国农业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增长的区制转移概率
        6.3.3 中国农业经济及宏观经济处于各增长区制的平均持续期
        6.3.4 中国农业经济及宏观经济不同增长区制间的转移路径刻画
    6.4 本章小结
7 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作用研究
    7.1 非线性MS(M) -VAR(P)的模型设定
    7.2 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及宏观经济增长率的时间动态轨迹的刻画
    7.3 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检验与分析
        7.3.1 非线性MS(M) -VAR(p)模型的参数估计
        7.3.2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变迁识别
        7.3.3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区制转移特征测度
    7.4 农业经济发展在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检验与分析
        7.4.1 非线性MS(M) -VAR(p)模型的参数估计
        7.4.2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作用机制的周期性变迁识别
        7.4.3 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作用机制的区制转移特征测度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与性质研究
        (二)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研究
        (三)“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四)“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五)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区域合作理论与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
        (一)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
        (二)区域合作的实现条件
        (三)区域合作的层次性
    二、区域合作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
        (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区域合作的特点
        (三)“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以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
    三、东北亚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一)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因
        (二)东北亚区域是“一带一路”推进的东翼支轴
        (三)在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层次性
第二章 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参与
    一、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差异
        (一)蒙古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三)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四)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五)朝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东北亚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参与方式
        (一)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
        (二)中日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
        (三)蒙古国和俄罗斯与“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
    三、国家的广泛参与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基础
        (一)国家边界的开放性
        (二)主权国家的政策选择是“一带一路”推进的关键
第三章 东北亚边境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
    一、边境区域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前沿
        (一)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
        (二)边境地区是互联互通的开拓场域
        (三)边境地区是“一带一路”的窗口
    二、东北亚边境区域开放与合作的进展
        (一)东北亚边境区域的总体建设状况
        (二)中国对蒙古国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中国对俄罗斯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四)中国对朝鲜边境区域的开放与合作
    三、次区域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促进
        (一)次区域合作是对边界效应的一种回应
        (二)中俄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三)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推进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用
    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规划与推进
        (二)中日韩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基础
        (三)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衔接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建设的包容性
        (一)合作理念的包容性
        (二)合作内容的包容性
        (三)合作路径的包容性
第五章 东北亚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因素分析
    一、区域外国家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阻碍
        (一)美国作为区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二)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阻碍
        (三)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推进的消极影响
    二、东北亚区域整体的区域合作尚未形成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盲点
        (二)东北亚区域缺乏整体性区域合作对“一带一路”推进的制约
    三、边境地区的次区域合作还不成熟
        (一)东北亚边境次区域合作的困境
        (二)边境次区域合作困境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影响
第六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未来推进路径
    一、发挥次国家政府在东北亚边境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
        (一)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优势
        (二)次国家政府助力东北亚边境地区合作的路径
    二、努力将朝鲜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当中
        (一)将朝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的重要意义
        (二)促进朝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
    三、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协调好区域内的大国关系
        (一)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必要性
        (二)协调区域内大国间关系的方向与路径
    四、稳定中美关系,减弱区域外大国的阻碍作用
        (一)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有助于“一带一路”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
        (二)稳定与发展中美关系的实现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十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 宏观理论与政策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二)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三)收入分配和结构转型
    (四)金融风险和宏观经济
三、 微观理论与政策
四、 金融理论与政策
    (一)公司金融
    (二)金融市场
    (三)资产定价
五、 公共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一)劳动经济学
    (二)环境经济学
    (三)教育经济学
    (四)保险与社会保障
    (五)公共政策
六、 国际经济学
    (一)开放环境下的经济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外部冲击
    (三)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七、 结 语

(7)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背景
        2.1.2 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2.1.3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2.1.4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2.2 自主创新理论
        2.2.1 自主创新思想的理论溯源
        2.2.2 自主创新思想的演进
        2.2.3 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理论逻辑
        2.2.4 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2.3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2.3.1 产业结构的内涵
        2.3.2 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
        2.3.3 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
    2.4 经济发展理论
        2.4.1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2.4.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4.3 经济发展理论的渊源与形成
        2.4.4 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2.4.5 经济发展的新认识和新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概念界定及指标测度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3.1.2 自主创新
        3.1.3 产业结构升级
        3.1.4 经济发展
    3.2 评价指标选取及测度模型构建
        3.2.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HCS)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2.2 自主创新(INN)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2.3 产业结构升级(IU)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2.4 经济发展(EDS)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3.3 评价指标及测度方法汇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研究
    4.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4.2 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4.2.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4.2.2 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4.3.1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4.3.2 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理研究
    5.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5.2 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5.2.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5.2.2 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5.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3.1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5.3.2 自主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6.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6.2 模型构建及检验
        6.2.1 VAR模型构建
        6.2.2 脉冲响应函数
        6.2.3 方差分解分析
    6.3 基于Bootstrap的传导路径检验
        6.3.1 链式中介理论模型构建
        6.3.2 链式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6.4 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路径理论模型构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研究
    7.1 协调机理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
        7.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机理分析
        7.1.2 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7.2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效应测度
    7.3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预测
        7.3.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协调发展前景预测
        7.3.2 基于ARIMA模型的协调发展前景预测
    7.4 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7.4.1 障碍度模型构建
        7.4.2 障碍因素挖掘及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和启示
        8.1.1 主要的研究结论
        8.1.2 相应的对策启示
    8.2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参加项目情况
致谢

(8)经济类文本中衔接手段的翻译:Economics in the Time of COVID-19(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翻译任务描述
    (一)任务背景
    (二)任务描述
    (三)任务价值
二、译前准备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二)文本特征分析
        1.词汇特征
        2.句子特征
        3.语篇特征
    (三)翻译工具及术语表准备
    (四)衔接理论综述
三、翻译问题
    (一)原文词汇衔接手段多样化
        1.指示代词频现
        2.名词化结构频现
    (二)英汉句子衔接手段存差异
        1.句间关联有隐含
        2.句间连词使用频繁
    (三)原文语篇衔接手段不明晰
        1.因果关系不明晰
        2.让步关系不明晰
四、解决方案
    (一)原文词汇衔接手段多样化解决方案
        1.代词明示
        2.词性转换
    (二)英汉句子衔接手段存差异解决方案
        1.句间补充连词
        2.句间隐化连词
    (三)原文语篇衔接手段不明晰解决方案
        1.因果关系显化
        2.让步关系显化
五、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启示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文本
附录3 译文文本
致谢

(9)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HM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化定义的相关文献综述
        1.2.2 企业金融化定义的相关文献综述
        1.2.3 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综述
        1.2.4 企业金融化造成的经济影响文献综述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存在的创新点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实体企业金融化
        2.1.2 财务绩效分析
        2.1.3 财务绩效分析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蓄水池”理论
        2.2.2 “投机、替代”理论
        2.2.3 “实体中介”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3 实体企业金融化相关理论分析
    3.1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度量
        3.1.1 资产金融化
        3.1.2 收益金融化
        3.1.3 现金流金融化
    3.2 实体企业金融化常见模式
    3.3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动因
        3.3.1 外部条件分析
        3.3.2 内部动机分析
    3.4 实体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
4 HM股份公司金融化案例分析
    4.1 HM股份公司简介
        4.1.1 公司简介
        4.1.2 公司实业部门简介
        4.1.3 公司金融部门简介
    4.2 HM股份公司金融化进程和度量
        4.2.1 HM股份公司金融化早期阶段
        4.2.2 HM股份公司金融化发展深入阶段
        4.2.3 HM股份公司金融化后期阶段
    4.3 HM股份公司金融化动因
        4.3.1 外部条件分析
        4.3.2 内部动机分析
    4.4 HM股份公司金融化模式
5 HM股份公司财务绩效分析
    5.1 基于杜邦框架的财务指标分析
        5.1.1 HM股份公司三阶段盈利能力分析
        5.1.2 HM股份公司三阶段营运能力分析
        5.1.3 HM股份公司三阶段偿债能力分析
        5.1.4 HM股份公司三阶段成长能力分析
    5.2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分析
        5.2.1 EVA简介
        5.2.2 税后经营业利润的调整计算
        5.2.3 资本投入总额的调整计算
        5.2.4 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
        5.2.5 HM股份公司EVA值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企业正视金融风险,合理制定战略,抑制过度金融化
        6.2.2 企业克服短视逐利行为,加强实业发展力度
        6.2.3 政府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6.2.4 政府加强引导,鼓励实业投资
参考文献
致谢

(10)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1.4.1 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智慧城市PPP项目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智慧城市的内涵
        2.1.2 PPP模式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准公共物品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全生命周期理论
        2.2.4 绩效管理理论
第三章 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3.1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成功的标准
    3.2 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
        3.2.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3.2.2 基于流程分析法的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3.3 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清单的构建
第四章 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涵及构建原则
        4.1.1 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
        4.1.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识别
        4.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维度的设置
        4.2.2 基于文献阅读法识别绩效指标
    4.3 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五章 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影响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
        5.1.1 常用方法的比较
        5.1.2 结构方程模型
    5.2 理论模型的提出与构建
        5.2.1 模型构建的原理
        5.2.2 模型假设的提出
        5.2.3 理论模型的构建
    5.3 数据收集与处理
        5.3.1 问卷设计
        5.3.2 样本特征描述
        5.3.3 数据检验
    5.4 模型拟合和评价
        5.4.1 模型初步拟合
        5.4.2 模型结果评价
        5.4.3 模型修正
    5.5 模型结果分析
        5.5.1 模型假设检验
        5.5.2 作用路径分析
        5.5.3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5.6 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影响的案例分析
        5.6.1 项目概况及运作方式
        5.6.2 淮安市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智慧城市PPP项目成功关键因素的访谈
附录B 关于智慧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访谈
附录C 智慧城市PPP项目成功因素对绩效影响问卷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经济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及波动的作用机制研究[D]. 郭向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区域合作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亚区域的推进研究[D]. 沈娜. 吉林大学, 2021(01)
  •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十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综述[J]. 彭玉磊,朱传奇,刘乐淋. 经济研究, 2021(07)
  • [4]我国智库参与意识形态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D]. 米倩倩. 西南大学, 2021
  • [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惠金融风险评估研究[D]. 赵喜乐.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6]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潜力与趋势研究[D]. 樊思聪. 西北大学, 2021
  • [7]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D]. 潘苏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8]经济类文本中衔接手段的翻译:Economics in the Time of COVID-19(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刘晴.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实体企业金融化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HM股份为例[D]. 王岚.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10]智慧城市PPP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 杨玲.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