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蒸汽机车的最后岁月(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潮[1](2021)在《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逐步发展,以第二产业为支柱的东北地区受到了巨大影响,在后工业时代形成了特有的“东北工业文化记忆”。在此基础上,以后工业时代的东北工业为题材的水彩画应运而生,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征,表现形式与创作要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深刻描绘了改革开放和工业转型之后的东北工业景象,同时又融入了对工业、城市以及生命的思考与反思。近年来,在当代水彩艺术的发展环境中,东北水彩画家们在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创作方面也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从而涌现出很多具有时代印记和传递情感的艺术作品。但从当前已有的东北后工业时代工业题材水彩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氛围来看,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于是创新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对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方向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概括来说,后工业时代工业题材在当代东北地区水彩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东北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的行文脉络大致如下:首先对后工业时代的概念与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的发展演进进行介绍,从而引出后工业时代工业题材水彩画创作与群体实践;然后通过对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绘画语言特点,以及促成画面特点形成的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炼出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的创作要素;最后,对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与展望。
孔庆蕊[2](2021)在《韩国随笔《文章的品格》(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根据MTI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笔者选择了《文章的品格》一书第一章“左右逢源”中的“心灵”、“初次”、“道场”、“观察”、“记忆”、“尊重”、“欲望”七小节为翻译文本,撰写了实践报告。文本内容主要介绍了韩国作家李起周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写作的看法和感悟。笔者选择本文本进行翻译实践,具体分析总结了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介绍,主要包括任务背景、文本分析选题意义和实用价值。第二部分是对翻译过程的介绍。包括译前准备和译后校对两部分。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列举了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笔者选取的文本属于随笔类文本,在翻译随笔类文本时,应该注意挖掘原作中蕴含的美学意义,争取再现出原文的风格,赋予译文读者以美的感受。笔者基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从修辞和词汇两方面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案例进行了分析。本次翻译实践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修辞标记的风格再现,本翻译文本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其中以比喻、拟人修辞方法为主,为了使文章内容传意达神,再现源语文本的修辞风格,笔者采用对应式风格转换、重建式风格转换、淡化式风格转换等翻译策略,使译文的修辞风格更加贴近源语文本风格;二是词语标记的风格再现,本翻译文本中词汇的运用非常巧妙,用词简单朴实,笔者采用对应法再现原文本用词特征,采用重建法改变原文的词语标记,使译文措辞通顺自然,贴近译文读者的表达习惯。第四部分为实践总结。主要总结了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笔者在本次实践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
白英[3](2021)在《横道河子 百年时光不言老》文中研究指明俄式建筑铺排的风情老街淡然宁静,充满年代感的绿皮火车穿梭而过,藤蔓在老旧的砖墙上蔓延伸展,岁月的风尘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变成远去的回忆。在苍茫林海中,张广才岭余脉横亘,群峰环绕着一座异域风情浓郁的百年小镇,这就是中东滨绥段铁路上远近闻名的横道河子。这是个有故事、有文化、有底蕴的地方,摇曳时光中沧桑的过往,唯美得如一幅静谧的油画,绽放着独有的时光之美。
陈哲[4](2021)在《论日本铁路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与利用——以京都铁道博物馆为例》文中指出博物馆模式被认为是当下保护铁路工业遗产、展示铁路产业文化的重要方式,与之相关的各种实践及理念也在不断丰富,拓展了人们对铁路工业遗产的认知。作为铁道大国的日本,对铁路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与利用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以京都铁道博物馆为例,该馆在运营理念、"物"的保存及展陈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国内借鉴学习。
米子[5](2020)在《沈阳铁路陈列馆讲解口译实践报告 ——汉英传译中应对源语高密度信息的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本实践报告是基于作者的一次讲解口译实践而撰写的。2019年6月30日,欧盟商会沈阳分会的成员们受邀参观沈阳铁路陈列馆,感受沈阳的历史及文化变迁,作者有幸为其进行了时长约为一小时的汉英交替传译。此次口译实践内容主要涉及沈阳铁路陈列馆的概况、沈阳铁路历经的历史文化及不同的机车型号、功能等,要求口译员具备一定的与铁路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术语表达。吉尔认为人脑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认知负荷超过人脑的认知极限,译者就会在口译中发生认知错误,也容易出现注意力分配不合理,最终导致错译或漏译。在此次口译实践中,高密度信息频繁出现于汉语的讲解词中,为口译增加了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内容详细结构复杂的长句,密集的术语和数字。作者基于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针对主要由高密度信息引起的认知负荷问题,采取了三种策略:简化、预测以及记笔记。简化与预测主要针对内容详细结构复杂的长句,分别减轻了作者在语言产出和记忆过程中的负荷;笔记是作为一种预防策略主要应对密集的术语、数字等信息,同时减轻产出与记忆两个过程中的负荷。三种口译策略的应用减轻了作者在交传过程中因高密度信息带来的认知负荷,从而减少错译或漏译的出现,促进口译实践的顺利完成。此外,作者还就此次口译实践及报告的不足做出反思并提出了建议。
盛巾瑶[6](2020)在《沈阳铁路陈列馆口译实践报告 ——汉英联络口译中不当省略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关于沈阳铁路陈列馆参观活动的汉英联络口译实践报告。2019年6月30日,中国欧盟商会沈阳分会组织外宾参观沈阳铁路陈列馆,作者在本次活动中承担了整个活动的口译任务,时长为1小时15分钟。本次口译实践内容包括,沈阳历史、铁路历史和机车类型等相关知识。由于本次口译实践活动的专业性和双语转换的频繁性,导致了作者的精力分配失衡,因此造成了作者在本次实践中出现了不当省略的问题。通过对本次口译实践的回顾,作者借助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反思了上述不当省略的问题。作者在Barik对省略分类的理论框架下将本次口译中的不当省略分为四类:跳跃性省略、理解性省略、延迟性省略和复合性省略。作者以认知负荷模型理论为指导,分析导致不当省略的四种原因为:信息遗漏、逻辑信息把握能力不足、精力分配能力不足以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不足,并根据上述不当省略的分类提出了语义整合和语篇补偿两种策略。通过运用上述策略,有效的解决了本次口译实践中出现的不当省略问题。最后,作者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
魏亚男[7](2020)在《《铁道概论》俄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以来,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现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沿线各国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互联互通,设施先行。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设施联通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中俄铁路合作历史悠久,意义深远,目前更是稳步推进。通过中俄两国铁路干线的互联互通,可以把中国同西亚、欧洲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由此中俄铁路领域文件资料的互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节选俄罗斯《铁道概论》第一章为翻译材料,以纽马克文本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科技语体为切入点,概括总结了《铁道概论》一书的语言特点,并对本次翻译实践中所运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铁路领域科技语体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供助益。
邱铁鑫[8](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刘东波[9](2019)在《体验视角下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以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迅速兴起,已经成为新时代旅游产业中的一支新兴生力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实现其自身独特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拥有工业遗产资源的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绽放新活力的重要手段。在纷繁复杂的旅游世界中,旅游体验是旅游世界的核心,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也是满足旅游者对工业遗产体验需求的重要方式。虽然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是现实中工业遗产旅游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国内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重景观展示、轻游客体验,重资源挖掘、轻主题定位,重形象塑造,轻服务体验,由此带来的体验主题不明确、体验服务不到位、体验产品无创意等问题严重制约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在游览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时获得的体验感不足、满意度不高。因此,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是工业遗产旅游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旅游开发将为阜新经济转型振兴带来新的契机,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提供新的参考范本。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体验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体验式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工业遗产旅游、旅游情境、旅游涉入、体验界面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介绍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开发现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使用Nvivo软件对体验视角下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开发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构建工业遗产旅游景区体验式开发理论模型,提出体验视角下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开发策略,分别是基于旅游情境的景区形象塑造、环境氛围营造,基于旅游涉入的景区主题定位、旅游营销策划,基于体验界面的景区服务设计、旅游产品创意。本文的主要结论:一、旅游情境是工业遗产旅游景区体验式开发的基本要素,其会对游客产生持续的刺激和影响,直接关系到游客对景区的总体印象和体验感受。创设以景观和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物理情境和以场景和感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情境会增加游客对其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二、旅游涉入是工业遗产旅游景区体验式开发的重要内容,是游客感知景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景区对游客的相关程度强弱影响游客对景区的涉入程度,游客对景区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越高,游客对景区的涉入程度就越深。准确而富有个性的主题定位、实际而富有创意的营销策划会使游客高度与景区关联在一起。三、体验界面是工业遗产旅游景区体验式开发的关键一环,是提升游客体验品质的重要方面。延长或拓展体验界面是景区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品质的手段,景区在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方面赋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加载体验界面的信息和容量,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效果。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构建了工业遗产旅游景区体验式开发策略理论模型。此模型将物理情境、心理情境、景观、设施、场景、感觉、形象、氛围、主题、营销、产品、服务等范畴按照旅游情境、旅游涉入、体验界面理论有机统筹起来,为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体验式旅游开发提供了实践策略。虽然本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创新,但由于个人能力水平有限,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现场观察收集的数据不是很全面,通过Nvivo软件的分析不很深入,构建的工业遗产旅游景区体验式开发策略理论模型还有待于改进,提出的体验式开发策略还很粗略简单,这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Jerry[10](2019)在《列车上飞驰的霓虹国》文中研究指明动漫《铁胆火车侠》述说了日本那段光辉的铁道岁月。21世纪伊始,一部以列车为主题的日本动漫《铁胆火车侠》被引进中国大陆,迅速火爆大江南北。作为一部科普动漫,《铁胆火车侠》的初衷是帮助日本小孩子认识铁路及列车,每一集都会有新的火车侠登场,化身成为正义的使者,并在片尾介绍车辆原型。
二、蒸汽机车的最后岁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蒸汽机车的最后岁月(论文提纲范文)
(1)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现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的现状 |
(二)研究的背景 |
(三)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注释 |
第二章 东北后工业时代研究 |
一、后工业时代社会及其特征 |
二、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的演进 |
注释 |
第三章 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创作与群体实践 |
一、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创作时代背景 |
二、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水彩画代表画家群体 |
三、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的创作态势与个体表达 |
注释 |
第四章 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水彩画绘画语言的凸显 |
一、东北工业水彩画的审美特征 |
二、东北工业水彩画的画面特点 |
三、东北工业水彩画的表现形式 |
四、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工业水彩画的差异 |
注释 |
第五章 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水彩画现状的成因 |
一、东北工业水彩画创作的社会因素 |
二、东北工业水彩画创作的地域因素 |
注释 |
第六章 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水彩画发展的路径 |
一、东北工业水彩画精神内涵的变革 |
二、后工业时代大众审美趣味的转换 |
三、东北工业水彩画创新方向的多样态化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韩国随笔《文章的品格》(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翻译对象 |
1.1 任务背景 |
1.2 文本介绍 |
1.2.1 文本内容介绍 |
1.2.2 文本语言风格分析 |
1.3 选题意义和实用价值 |
1.3.1 选题意义 |
1.3.2 实用价值 |
第二章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理论准备 |
2.1.2 参考资料及翻译工具准备 |
2.2 译后校对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修辞标记的风格再现 |
3.1.1 对应式风格转换 |
3.1.2 重建式风格转换 |
3.1.3 淡化式风格转换 |
3.2 词语标记的风格再现 |
3.2.1 对应式风格转换 |
3.2.2 重建式风格转换 |
第四章 实践总结 |
4.1 翻译方法总结 |
4.2 翻译实践的收获及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横道河子 百年时光不言老(论文提纲范文)
花园城镇火车隆隆 |
百年老街梦回横道 |
木质教堂面貌如初 |
老机车库岁月留痕 |
TIPS |
(4)论日本铁路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与利用——以京都铁道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铁道博物馆的使命与目标 |
二、铁路“物”的保存 |
三、展陈设计 |
(一)专业性与大众化 |
(二)体验性与互动性 |
四、结语 |
(5)沈阳铁路陈列馆讲解口译实践报告 ——汉英传译中应对源语高密度信息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 Task Description |
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ask |
1.2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Task |
1.3 Features of the Task Content |
2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 for Interpreting |
2.1.1 Preparation for Related Topics |
2.1.2 Preparation for Terminologies |
2.2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
2.3 Assessment |
2.3.1 Assessment of the Organizer |
2.3.2 Self-Assessment |
3 Case Analysis |
3.1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3.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Gile’s Effort Model |
3.1.2 Gile’s Effort Model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CI) |
3.1.3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igh-density Information |
3.2 Difficulties caused by High-density Information in the Practice |
3.2.1 Long Sentences with Detailed Content or Complex Structures |
3.2.2 Intensive Terminologies |
3.2.3 Intensive Numbers |
3.3 Interpreting Strategies for High-density Information in the Practice |
3.3.1 Simplification |
3.3.2 Anticipation |
3.3.3 Note-taking |
3.4 Implications |
4 Conclusion |
4.1 Major Findings |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6)沈阳铁路陈列馆口译实践报告 ——汉英联络口译中不当省略的成因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 Task Descrip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2 Featur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2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ask Preparation |
2.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2.1.2 Glossary |
2.2 Interpreting Process |
2.3 Interpreting Quality Assessment |
2.3.1 Assessment from the Clients |
2.3.2 Self-assessment |
3 Case Analysis |
3.1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3.1.1 Daniel Gile's Effort Model |
3.1.2 Introduction of Omission |
3.2 Improper Omission in the Interpreting Practice |
3.2.1 Skipping Omission |
3.2.2 Comprehension Omission |
3.2.3 Delay Omission |
3.2.4 Compounding Omission |
3.3 Reasons for Improper Omission in the Interpreting Practice |
3.3.1 Information Loss |
3.3.2 Incompetence in Logical Clarification |
3.3.3 Incompetence in Split of Attention |
3.3.4 Incompetence in Primary Message Identification |
3.4 Coping Strategies for Improper Omission in the Interpreting Practice |
3.4.1 Semantic Integration |
3.4.2 Textual Compensation |
4 Conclusion |
4.1 Major Findings |
4.2 Limitations |
4.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
(7)《铁道概论》俄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Реферат |
引言 |
第1章 翻译实践项目介绍及译前准备 |
1.1 翻译项目介绍 |
1.2 翻译前期准备 |
1.3 翻译理论依据 |
第2章 《铁道概论》语言特点分析 |
2.1 《铁道概论》文本的词汇及词法特点 |
2.1.1 专业术语的使用 |
2.1.2 动名词的使用 |
2.1.3 前置词的使用 |
2.2 《铁道概论》文本的句法特点 |
2.2.1 简单判断句的使用 |
2.2.2 被动句的使用 |
2.2.3 带который的限定从句的使用 |
第3章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铁道概论》俄译汉实例分析 |
3.1 词汇的翻译方法 |
3.1.1 词类转换 |
3.1.2 增词法 |
3.1.3 减词法 |
3.2 句子的翻译方法 |
3.2.1 语态转换法 |
3.2.2 合译法 |
3.2.3 分译法 |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
4.1 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
4.2 翻译实践心得体会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铁路运输领域术语表 |
致谢 |
(8)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文化 |
3.1.2 铁路文化 |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
3.1.4 文化自信 |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9)体验视角下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以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工业遗产旅游:方兴未艾的新市场 |
1.1.2 体验式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工业遗产旅游相关理论 |
2.1.1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进展 |
2.1.2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进展 |
2.1.3 阜新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相关研究 |
2.1.4 小结 |
2.2 旅游体验相关理论 |
2.2.1 旅游情境理论 |
2.2.2 旅游涉入理论 |
2.2.3 体验界面理论 |
2.2.4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案例地 |
3.1.1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发展脉络 |
3.1.2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开发现状 |
3.2 数据收集 |
3.2.1 访谈数据 |
3.2.2 观察数据 |
3.3 数据分析 |
3.4.1 开放式编码 |
3.4.2 轴心式编码 |
3.4.3 选择式编码 |
4 体验视角下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开发问题分析 |
4.1 旅游情景 |
4.1.1 景区形象 |
4.1.2 环境氛围 |
4.2 游客态度 |
4.2.1 主题定位 |
4.2.2 营销策划 |
4.3 旅游接触 |
4.3.1 景区服务 |
4.3.2 体验产品 |
5 体验视角下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开发策略 |
5.1 体验式旅游开发策略理论模型的构建 |
5.2 基于旅游情境的体验式旅游开发策略 |
5.2.1 景区形象塑造 |
5.2.2 环境氛围营造 |
5.3 基于旅游涉入的体验式旅游开发策略 |
5.3.1 景区主题定位 |
5.3.2 旅游营销策划 |
5.4 基于体验界面的体验式旅游开发策略 |
5.4.1 景区服务设计 |
5.4.2 旅游产品创意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列车上飞驰的霓虹国(论文提纲范文)
世界第一辆高速列车 |
值得信赖的“阳光队长” |
飞机的对手 |
最酷的小宝宝 |
德语“Rapi:t” |
怀旧反派 |
四、蒸汽机车的最后岁月(论文参考文献)
- [1]后工业时代东北工业题材水彩画研究[D]. 刘海潮.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韩国随笔《文章的品格》(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孔庆蕊.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3]横道河子 百年时光不言老[J]. 白英. 旅游, 2021(05)
- [4]论日本铁路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与利用——以京都铁道博物馆为例[J]. 陈哲. 博物院, 2021(02)
- [5]沈阳铁路陈列馆讲解口译实践报告 ——汉英传译中应对源语高密度信息的策略[D]. 米子.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沈阳铁路陈列馆口译实践报告 ——汉英联络口译中不当省略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 盛巾瑶.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铁道概论》俄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魏亚男. 新疆大学, 2020(07)
- [8]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9]体验视角下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以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D]. 刘东波.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7)
- [10]列车上飞驰的霓虹国[J]. Jerry. 看世界, 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