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梁丽娜,罗爱春[1](2022)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各级农业科研单位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战略定位,以及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缺乏健全的科研管理体系,科技创新困难;省级农业单位主要存在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中央级农业科研单位较于地市级和省级人才队伍趋于完善,科研成果应用性强。
黄立新,杨海龙,王晓静[2](2021)在《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郑州市为例》文中认为科技兴农,人才先行。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以点概面,得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人才结构失衡、创新型人缺乏及资金投入短缺的问题。据此提出定位公益性质不动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力度及完善奖励机制等意见建议。
孟洪,陈少愚,李仕宝[3](2019)在《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初探》文中指出对云南、广西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情况进行调研,并梳理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两类机构整合后取得的成效,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刘明珠[4](2019)在《基于期刊论文的我国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科研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历经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情报体系。科技情报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是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的中坚力量和支撑力量。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科技情报机构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和内部改革的压力。长久以来,学界对科技情报机构的关注集中在情报服务实践上,忽略了科技情报机构学术研究的角色。已有的科技情报机构相关研究中,聚焦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成果的研究寥寥。然而,数量庞大的科技情报机构从业人员中有众多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每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科技情报机构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应被忽视。学术研究尤其是情报研究,与情报服务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源于业务实践,同时可以升华业务实践过程中的思考与收获,促进新方法、新知识的传播与交流,进而更好地服务科技情报行业。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1家省级科技情报机构在2008至2018年间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将省级科技情报机构视为整体,通过对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主题分析,探究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的科研现状。其中,文献计量分析帮助了解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的整体学术论文成果数量、质量、期刊领域分布、高质量高被引文献、以及热点关键词;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核心期刊论文的主题分析,挖掘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的热点研究主题,并与主流图书情报学界关注的研究主题做对比分析,发掘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基于以上两项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的未来发展提供合理建议,为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新时期应对挑战,实现升级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韩明丽,丁农,金瑞丰[5](2018)在《新时期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为加速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进程、提高成果转化率,通过介绍地市级农业科学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制约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徐长春,郑戈,李仕宝,姜鹏[6](2017)在《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发展改革的思考——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调研启示》文中提出文章结合赴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调研的情况,对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条件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合作交流等建议,以期为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发展改革提供参考。
黄文竹[7](2017)在《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南充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在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智库形式多种多样,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自2013年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来,上至政府下至地方高校和民间组织纷纷进行智库建设,国内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南充规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提出“对接成渝城市群规划南充推进南西蓬同城发展”的发展规划。南充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被规划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中的“南遂广城镇密集区”首位城市,起着对接成渝,辐射西部的重要作用。发展好南充市经济建设水平,有利于推动川渝城市群经济的集体发展。高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重视南充高校智库建设,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南充高校智库建设未能较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南充5所高校的实地调研对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二者发展不相匹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通过协调度和对偶性对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其优秀发展经验。其次,对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运用协调度和对偶性对南充高校智库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进行分析,得出二者不相匹配的结论,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智库缺乏明确的发展、评判指标;智库服务意识有待加强;话语权相对较为薄弱;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实用性较低;智库成果后续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提出明确定位,树立品牌意识;提高高校智库的服务意识;提高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话语权;提高高校智库科研水平,增强智库产品的实用价值;重视高校智库成果的后续工作等对策建议。
熊明民[8](2016)在《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和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处于农业科技创新链末端,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试验示范、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传播和开展基础性工作等任务。文章结合对山东、陕西和甘肃等省的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调研结果,阐述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现状、所处的地位、做出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功能定位、统筹布局机构设置和理顺管理体制等建议。
王薇[9](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鹏娟,郑戈,聂善明,郭瑞华,翟勇[10](2014)在《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在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发展中应坚持公益性定位、坚持产业导向、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开放办院(所)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二、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各级农业单位乡村振兴背景下战略定位 |
1.1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战略定位 |
1.2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战略定位 |
1.3 中央级农业科研单位战略定位 |
2 各级农业单位发展研究现状 |
2.1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研究现状 |
2.2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研究现状 |
2.3 中央级农业科研单位研究现状 |
3 农业单位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
3.2 学科建设问题 |
3.3 科研成果转化问题 |
3.4 科研管理问题 |
3.5 科技创新问题 |
4 解决各级农业单位发展问题对策思考 |
4.1 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加强青年人才培养 |
4.2 完善科技创新长效机制,提升学科建设保障 |
4.3 健全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
(2)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人才队伍现状 |
2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2.1 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失衡 |
2.2 创新型人才缺乏 |
2.3 资金投入有待加强 |
3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3.1 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定位不动摇 |
3.2 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
3.3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
3.4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研公益性地位和人才支撑 |
(3)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现状 |
1.1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基本情况 |
1.2 地市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情况 |
1.3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情况 |
2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成效 |
2.1 实现了农业科研与推广紧密结合 |
2.2 优化了农业科研人员队伍 |
2.3 加快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
3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
3.1 实际操作困难大 |
3.2 认识不统一,整合意愿不强 |
3.3 缺乏可供参考的整合模式 |
4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的建议 |
4.1 凝聚共识,完善机制 |
4.2 明确定位,推动试点 |
4.3 因地制宜,局部整合 |
4.4 强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
(4)基于期刊论文的我国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科研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线路与结构安排 |
1.4 主要工作与贡献 |
2 科技情报机构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国内科技情报机构相关研究 |
2.2 国外科技情报机构相关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数据获取 |
3.1 数据选择及获取 |
3.2 数据汇总及去重 |
4 我国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期刊论文计量分析 |
4.1 年度发文量分析 |
4.2 来源期刊分析 |
4.2.1 所有来源期刊分析 |
4.2.2 核心期刊来源 |
4.3 高被引文献分析 |
4.4 合作机构分析 |
4.5 关键词分析 |
4.6 计量分析结论 |
5 我国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核心期刊论文主题分析 |
5.1 主题分析与LDA |
5.2 工具选择及数据处理 |
5.3 参数确定及模型建立 |
5.4 模型结果及解读 |
5.4.1 主题识别 |
5.4.2 主题研究热度 |
5.4.3 主题热度变化趋势 |
5.4.4 与主流情报学界热门研究主题的对比分析 |
5.5 主题分析结论 |
6 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科研现状总结及建议 |
6.1 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科研现状总结 |
6.2 对省级科技情报机构未来发展的建议 |
6.2.1 加强对地市级科技情报所的指导合作 |
6.2.2 回归情报,重视情报产品生产和情报学术研究 |
6.2.3 抓住时代机遇,树立“大情报观”,加快智库化升级转型 |
6.2.4 加强高校合作,助力情报学学科建设,促进情报学和情报工作融合发展 |
7 结语 |
7.1 总结 |
7.2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5)新时期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市级农业科学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2 制约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的因素 |
2.1 科技成果缺乏创新,评价导向机制不科学 |
2.2 科技成果成熟度差,与市场融合度不够强 |
2.3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地难,绩效激励机制不灵活 |
2.4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转化渠道不够通畅 |
2.5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匮乏,管理机构不完善 |
3 新时期地市级农业科学院加强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
3.1 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产出导向机制 |
3.2 深化科研机构调整,正确引导科技成果与市场相融合 |
3.3 创新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 |
3.3.1 政府要逐步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
3.3.2 科研院所要改革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
3.3.3 积极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企业并参与企业经营 |
3.4 注重科技成果推广,搭建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3.4.1 以特色示范基地为平台进行科技成果展示 |
3.4.2 以院—企、院—乡、院—县合作方式推进成果转化推广 |
3.4.3 通过科技服务推广先进技术成果 |
3.5 提升专职人员素质,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 |
3.5.1 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才 |
3.5.2 做好科技成果的统计归档工作 |
3.5.3 做好科技成果的宣传工作 |
4 结语 |
(6)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发展改革的思考——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调研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襄阳市农科院取得的成效 |
1.1 学科建设逐步完善 |
1.2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
1.3平台条件不断优化 |
1.4 科技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
2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1 发展定位不明晰 |
2.2 支持渠道不稳定 |
2.3 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
3 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3.1 明确功能定位 |
3.2 完善学科建设 |
3.3加快人才培养 |
3.4 强化条件建设 |
3.5 创新服务模式 |
3.6 扩大对外合作交流 |
(7)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南充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智库 |
(二)高校智库 |
(三)区域经济 |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七、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 |
一、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高校智库为其提供理论支撑 |
(一)产学研理论 |
(二)区域竞争力理论 |
(三)创新驱动理论 |
二、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
(一)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二)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第三章 淮阴师范学院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一、淮阴师范学院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一)与企业合作提供技术转移服务 |
(二)淮阴师范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 |
(三)淮阴师范学院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
(四)淮阴师范学院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
二、淮阴师范学院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
(一)淮阴师范学院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经验 |
(二)淮阴师范学院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
第四章 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
(一)南充高校智库建设现状 |
(二)南充高校智库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二、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智库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和评判指标 |
(二)智库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
(三)智库话语权较薄弱 |
(四)智库科研能力有待加强 |
三、南充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一)南充高校智库建立时间较短,仍处于智库建设探索期 |
(二)校地对智库发展的重视不足 |
(三)高校自身科研能力不足 |
(四)高校智库服务意识不强 |
第五章 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明确高校智库发展定位 |
(一)密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
(二)明确智库发展定位 |
(三)提高智库产品质量,创新智库成果评价机制 |
二、增强高校智库服务意识,推动研究成果实现转化 |
(一)转变固有思想,主动服务社会 |
(二)提高服务意识 |
(三)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 |
三、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提升高校智库社会信任度 |
(一)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 |
(二)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对基地方需求 |
(三)提高高校智库的社会信任度 |
四、树立高校智库建设品牌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研究水平 |
(一)树立智库建设品牌意识 |
(二)提高高校智库的服务能力 |
(三)提高高校智库的科研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8)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现状 |
1.1 科技力量 |
1.2 经费来源 |
1.3 科研条件 |
1.4 科研产出情况 |
1.5 科技开发与产业发展 |
2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地位和贡献 |
2.1 面向农村生产实际 |
2.2 直接服务“三农” |
2.3 农业科研创新的桥头堡 |
3 当前制约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 |
3.1 体制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需求 |
3.2 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农业科技创新链条延伸 |
3.3 科研条件平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
3.4 科技人员缺乏,制约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
4 促进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建议 |
4.1 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地区农业科研机构 |
4.2 明确功能定位,确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方向 |
4.3 理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4.4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 |
(9)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危机 |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
2.1.3 危机防控能力 |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
2.2.4 系统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10)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2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2.1 科技投入的增加 |
2.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 |
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
2.4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3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思考 |
3.1 坚持公益性定位 |
3.2 坚持产业导向 |
3.3 坚持特色发展 |
3.4 坚持开放办院 (所) |
3.5 切实加大对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 |
四、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 梁丽娜,罗爱春. 农业与技术, 2022(01)
- [2]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郑州市为例[J]. 黄立新,杨海龙,王晓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09)
- [3]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初探[J]. 孟洪,陈少愚,李仕宝.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0)
- [4]基于期刊论文的我国省级科技情报机构科研现状分析[D]. 刘明珠. 南京大学, 2019(07)
- [5]新时期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 韩明丽,丁农,金瑞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2)
- [6]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发展改革的思考——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调研启示[J]. 徐长春,郑戈,李仕宝,姜鹏. 农业科技管理, 2017(04)
- [7]高校智库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南充高校为例[D]. 黄文竹. 西华师范大学, 2017(02)
- [8]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和建议[J]. 熊明民. 农业科技管理, 2016(03)
- [9]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10]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 魏鹏娟,郑戈,聂善明,郭瑞华,翟勇. 农业科技管理,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