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车站报点子系统的信息采集(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荣[1](2019)在《浅析TMIS在神朔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神朔铁路分公司运输事业的日益发展,货运量逐年增加,对铁路运输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铁路重载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国家能源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新系统的并行使用,无形中给生产人员加大了工作量,造成部分重复作业,TMIS在运输生产应用中已满足不了当前发展的需求,制约着公司的整体发展。针对这一系列的实际情况,急需尽快解决技术性难题,对TMIS进行优化提出大胆设想和构思,以确保TMIS在运输生产中能够正常高效地发挥作用。
曾壹[2](2019)在《基于过程挖掘技术的列车调度区段扰动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后,我国铁路的信息化建设极大提升了运输部门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铁路信息化建设与设备更新,使列车调度系统具备了处理实时调度数据的功能。铁路信息化网络使路网内各类设备互联互通,具备了列车调度数据采集与汇总的基本条件。在当前铁路行车组织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研究列车调度系统内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将对运输组织质量的提升与列车调度指挥方法的改进提供思路。本文设计了调度区段扰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晚点预测和扰动判定得到扰动场景,构成列车运行调整问题。问题随后通过相关算法求解,从而达到扰动控制的目的。晚点预测和扰动判定建立在列车调度数据的过程挖掘模型基础之上。扰动控制方法通过晚点预测、扰动判定以及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研究为调度指挥业务的智能化提供了实际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可概述为晚点预测、扰动判定和列车运行调整三个方面。晚点预测模型建立在扰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扰动归因分析是晚点传播现象的因果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可表述为晚点传播链的形式。晚点传播链内的所有受扰动事件能够分为初始晚点、连带晚点两个类别。本文通过过程挖掘算法,建立了列车车站到达、出发事件的相邻关系,并进一步引入扰动传播参数,构建为归因分析网络,最终获得了扰动来源与晚点传播链。由于晚点传播与晚点时长之间具备因果关系,本文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晚点时长的预测模型。算法结合我国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的实际情况,将晚点时长构建为不同的晚点级别。预测模型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构建,效果通过北京铁路局两个客专区段的运行图和实绩数据制作的算例进行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在5分钟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达到了85.5%。扰动判定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紧追踪。紧追踪是列车在区间运行时因两车间距过小导致的扰动现象。传统的区间扰动判定方法无法判定紧追踪。本文通过建立过程挖掘算法,在列车调度系统内采集逻辑车次日志,获得了列车闭塞分区占用时长的高精度数据,为扰动判定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支持。进一步地,本文使用区段锁闭时间模型对列车闭塞分区占用时长建模,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分布拟合检验得到占用时长的统计规律。在统计规律的基础上,不同类型列车在闭塞分区的占用时长得到了估算,并重建为运行线的区段锁闭时间模型形式。论文最后通过实际区间扰动案例,将列车的运行线重新构建为区段锁闭时间模型形式,成功判定了紧追踪车次在区间出现的扰动。改进方法实现了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紧追踪判定,为解决实际业务中的扰动判定问题提供了思路。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传统数学建模方法是整数规划,算法在求解过程中必须处理决策变量的大规模组合,导致整体计算效率不高。本文在不改变传统方法的运行图间隔时间、车站能力以及调度措施的约束条件下,将列车调整问题重构为有限个制约条件限制的多变量组合约束满足问题,并设计了约束规划算法。约束规划算法通过约束传递与试错回退机制触发条件检查与调度措施,并同时控制求解变量的个数,从而避免了传统算法的大规模的变量组合试错过程,具备高速计算特征。为对比验证约束规划算法的计算效率与求解质量,本文设计了同等约束条件下的整数规划模型以及不应用任何调度措施的PERT仿真方法,并使用京津城际某月的列车图定线数据制作算例开展数学实验,对比了不同扰动条件下三类算法的总晚点时长与计算耗时。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求解质量与计算效率。通过过程挖掘模型和约束规划算法的应用,调度区段扰动控制研究在晚点预测、扰动判定和列车运行调整三个问题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总体实现了扰动控制流程的整体设计与高效计算,并验证了过程挖掘方法和相关算法在行车调度领域内的可用性。
张瑞[3](2019)在《基于B/S模式的信阳车站在线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加强基层站点的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铁路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很多车站都开始规划其独特的“信息化车站管理”手段,希望借此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实现车站管理层面的创新。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很多车站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管理系统,并在各自的工作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为其他车站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车站在线管理平台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工程,他涉及车站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运用铁路调度系统、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本研究根据信阳车站在车站管理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就工作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基层站点问题集中、列车运行数据繁杂、列车运行涉及相关部门较多、调度时间较集中等。本研究以车站在线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基层站点建设的新途径,希望借此打造出具有信阳特色的车站在线管理平台。本研究从基层站点的实际需求出发,调查了各个相关单位的情况,通过了解车站在线平台的相关资料,对该平台的工作内容和优化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到一个设计成型的、符合信阳车站实际的、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在线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并加以开发实现。此外,本文还研究了车站在线管理平台建设的具体工作、结构特点和设计思想,通过B/S系统将其实现。本文从平台整体构建、硬件支持、软件系统开发等角度详细说明了信阳站在线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各子平台的具体功能,根据其试运行的实验结果,为基层车站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蔺浩[4](2018)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多变,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输组织环境多样化,调度指挥系统需要协调的因素较为复杂,而高铁运营成本过高,无法通过实际运营结果对调度指挥模式进行试用优化,也无法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高铁从业人员的相关技术作业培训,因此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的开发应用则显得尤为重要。1.首先对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在不同国家和运行模式条件下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背景下,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设计的重要意义。2.详述高铁调度指挥系统的组成要素,明确纵向上铁路总公司调度指挥中心、铁路局(分公司)调度所和各基层站段调度室等三个层级的具体职责,阐述横向上各调度台管辖范围、各调度所职能部门设置及调度所间协调关系,在合理划分高速铁路调度主要职责的基础上,提出高铁调度指挥作业的业务流程。3.明确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的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首先对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的整体需求进行分析,其次依据高铁调度指挥系统的相关作业对列车运行调度仿真子系统、调度监督仿真子系统、助理调度仿真子系统等七个子系统在各调度岗位的主要职责分别进行需求分析。4.在设计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系统架构的基础上,设计包括列车运行调度仿真子系统、调度监督仿真子系统等7个子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同时从运输计划管理、模拟演练场景管理、模拟演练进程管理和模拟演练效果评价四个方面设计模拟演练子系统的相关功能。以武广线为例对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的可行性进分析。
刘哲[5](2017)在《旅客列车正晚点统计分析及考核系统的优化方法》文中指出目前在全国铁路应用的旅客列车正晚点统计分析及考核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描述系统的现状及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通过调整数据源对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和思路,详细介绍系统优化后的总体架构、数据流程和系统构成。经过优化,正晚点系统的正确率得以进一步提升。
周川[6](2017)在《CTC行调子系统的仿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2.2万公里以上,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的高铁主要应用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而随着对系统要求的提高,对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深入地学习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依托于工程项目“京沪高铁CTCS-3级列车控制仿真系统”,对CTC行车调度子系统进行开发与设计。该项目以京沪高铁为背景,以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为依据,搭建半实物仿真平台,通过模拟京沪高铁的运营场景来展示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工作流程。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行车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简要介绍了项目“京沪高铁CTCS-3级列车控制仿真系统”的系统结构,明确CTC行调子系统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项目需求,对CTC行调子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并将其划分为用户管理模块、运行图编辑模块、图定计划模块、阶段计划模块、调度命令模块、临时限速模块、列车报点模块、控制模式模块、数据库模块和通信模块等10个模块。为实现CTC行调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本文应用C#编程语言,在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下进行开发设计,并使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使用TCP/IP通信协议实现CTC行调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本文设计的CTC行调子系统已实现的功能有:(1)画线、移动、删除、合并、分解、修改列车进路等基本的运行图编辑功能;(2)向各车站下达列车运行计划,调度命令,临时限速命令等;(3)接收车站报点信息,回执信息等;(4)监控和显示车站自律机及车务终端的网络连接状况和控制模式;(5)用户登录,修改密码,图定计划,显示列车时刻表,显示正晚点等辅助功能。为了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本文对CTC行调子系统的核心功能进行了测试,并在京沪高铁CTCS-3级列车控制仿真系统平台上与其他子系统一起进行联调。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CTC行调子系统满足预期需求。
刘中举[7](2016)在《地铁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最主要的一部分,由于地铁技术不断创新以及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地铁规划和运营的线路不断增加,行车密度不断提高,因此地铁运营管理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复杂。司乘管理是指司机乘务信息的管理,包括司机乘务计划编制与下发、司机个人信息管理、司机出退勤管理、值乘信息统计等内容。司乘管理作为地铁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地铁正线的行车效率和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目前,地铁司乘管理基本采用人工方式,导致费时、费力、易出错等问题,因此,构建司乘管理信息化系统对于地铁运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也将是未来地铁运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实际作业出发,对司机乘务作业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分析相关领域司乘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地铁司乘管理的作业概况,分析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乘务计划编制的基本原理;其次,从系统角度出发,根据司乘管理相关信息分析了系统的需求,从功能、结构、数据库等方面对系统进行设计;之后,对司乘管理主要内容之一的乘务排班计划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综合考虑了时间、地点、任务覆盖等约束条件,构建了以使用的司机数量最小和司机作业效率最高为目标的乘务排班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生成和选择”的思想,设计了树枚举和贪心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该算法能够较快、较好的编制出排班计划;最后采用C#开发语言开发了地铁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实现“一键式”编制乘务排班计划、乘务计划自动生成、微信下发乘务派班通知、司机铭牌管理、司机出退勤和请销假手续办理、乘务工具管理、乘务信息自动统计以及基础信息的管理等功能。通过地铁司乘管理作业人员的测试,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现场司乘管理日常作业的需求,并且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大大提高了司乘管理作业的工作效率,达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吕燕春[8](2012)在《铁路综合调度信息系统功能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铁路综合调度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实现方式,该系统具有自动收集、汇总、整理各种运输生产数据的等功能,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经济合理的使用机车、车辆及各种运输设备。
闫新盛[9](2012)在《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对大准铁路公司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建设情况做了介绍,论述了大准铁路信息化工程各信息子系统的功能。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电力远动系统、微机监测系统在运输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同时提出了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张俊伟[10](2011)在《大准铁路信息化工程》文中研究说明对大准铁路公司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建设情况做了全面介绍,概括性地介绍了大准铁路信息化工程各信息子系统的功能。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电力远动系统、微机监测系统在运输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车站报点子系统的信息采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车站报点子系统的信息采集(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TMIS在神朔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TMIS信息系统 |
1.1 调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模式 |
1.2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模式 |
1.3 综合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模式 |
1.4 TMIS与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结合使用 |
2 现有生产作业管理模式 |
3 TMIS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
3.1 信息共享不足的问题 |
3.2 TMIS本身存在一些弊端 |
3.3 TMIS与部分托运单位信息无法得到共享 |
4 TMIS优化设想和构思 |
4.1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
4.2 中国神华各铁路分公司是集团的下属单位 |
4.3 数据服务器 |
4.4 TMIS的总体结构由4个部分组成 |
4.5 中央处理部分 |
4.6 应用系统部分 |
4.7 系统软件部分 |
4.8 网络部分 |
5 结语 |
(2)基于过程挖掘技术的列车调度区段扰动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1.1.1 依托课题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内容 |
1.1.4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2.1 列车扰动建模预测方法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
1.2.2 列车区间扰动建模方法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
1.2.3 列车运行调整方法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
1.3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总体技术路线 |
2 过程挖掘与扰动控制的方法和基础 |
2.1 调度区段扰动控制的方法基础 |
2.1.1 调度区段扰动的分类 |
2.1.2 调度区段扰动与晚点传播链 |
2.2 过程挖掘技术基础 |
2.2.1 有向图模型 |
2.2.2 区段锁闭时间模型 |
2.3 调度区段扰动的预测方法 |
2.4 区间列车扰动的概率统计基础 |
2.4.1 概率分布拟合的候选模型 |
2.4.2 K-Means算法 |
2.4.3 分布拟合检验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调度区段扰动归因分析与晚点预测 |
3.1 扰动归因与晚点预测问题的分析 |
3.2 列车到达出发记录的过程挖掘算法 |
3.3 调度区段扰动的归因分析方法 |
3.4 晚点时长的预测模型 |
3.5 晚点预测实际案例 |
3.5.1 调度区段的扰动归因分析 |
3.5.2 晚点时长的预测结果 |
3.6 本章总结 |
4 列车区间运行建模与扰动判定方法 |
4.1 区间列车扰动判定问题的分析 |
4.2 逻辑车次日志的过程挖掘算法 |
4.3 闭塞分区占用时长的分布拟合 |
4.3.1 样本数据的K-Means分组方法 |
4.3.2 概率分布拟合的检验方法 |
4.3.3 闭塞分区占用时长分布拟合案例 |
4.4 占用方格时长估算与运行线重构 |
4.5 区间扰动判定的应用案例 |
4.5.1 样本数据的概率拟合结果 |
4.5.2 运行线的重构与最小间距时间 |
4.6 本章总结 |
5 列车运行调整的约束规划算法 |
5.1 运行调整算法的比较分析 |
5.2 约束规划算法设计 |
5.2.1 CSP建模与运行图间隔时间条件 |
5.2.2 约束传递方法与间隔条件整合 |
5.2.3 试错回退机制与股道冲突建模 |
5.3 调度措施设置与总体流程构建 |
5.3.1 线路缓冲时间的建模设置 |
5.3.2 调整样式与约束条件设置 |
5.3.3 计划调整与仿真总体流程 |
5.4 等效整数规划模型 |
5.5 算法应用案例与分析 |
5.6 本章总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存在的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B/S模式的信阳车站在线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技术路线及设计思路 |
1.3.1 设计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JSP介绍 |
2.1.1 运行原理 |
2.1.2 JSP的运行周期 |
2.2 B/S结构 |
2.3 Web Services技术 |
2.4 J2EE技术框架 |
2.5 JAVA开发平台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台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
3.1 要求分析 |
3.1.1 业务目标分析 |
3.1.2 平台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 |
3.1.3 建设原则 |
3.2 平台结构设计 |
3.3 平台功能设计 |
3.4 运维服务与规范系统设计 |
3.5 数据库设计 |
3.5.1 数据库功能设计 |
3.5.2 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设计 |
3.5.3 各级数据流转方式 |
3.5.4 数据流转与数据协作 |
3.6 网络系统设计 |
3.7 安全平台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车站管理工作考核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4.1 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
4.2 平台管理模块创建 |
4.3 分析考核模块 |
4.4 统计图表模块 |
4.5 地图定位模块 |
4.6 考核测评模块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平台的测试 |
5.1 测试目的 |
5.2 测试对象 |
5.3 测试条件 |
5.4 功能测试 |
5.5 测试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完成的工作 |
6.2 不足及下一步的打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铁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
2.1 高铁调度指挥系统 |
2.1.1 高铁调度指挥系统组成要素 |
2.1.2 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 |
2.2 高铁调度纵向组织结构分析 |
2.2.1 高铁调度指挥组织机构 |
2.2.2 高铁调度纵向递阶控制结构分析 |
2.3 高铁调度横向组织结构分析 |
2.3.1 各调度台管辖范围 |
2.3.2 各调度所职能部门设置 |
2.3.3 调度所间协调关系 |
2.4 高铁调度指挥系统业务流程 |
2.4.1 高铁列车调度主要职责 |
2.4.2 高铁调度指挥工作流程 |
第3章 高铁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 高铁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建设目标 |
3.2 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3.3 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1 列车运行调度仿真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2 调度监督仿真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3 助理调度仿真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4 综合设施调度仿真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5 动车调度仿真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6 客服调度仿真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7 车站作业仿真子系统需求分析 |
3.3.8 模拟演练子系统需求分析 |
第4章 高铁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设计 |
4.1 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架构及性能要求 |
4.1.1 设计原则 |
4.1.2 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总体架构 |
4.1.3 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性能需求 |
4.2 仿真子系统设计 |
4.2.1 列车运行调度仿真子系统设计 |
4.2.2 调度监督仿真子系统设计 |
4.2.3 助理调度仿真子系统设计 |
4.2.4 综合设施调度仿真子系统设计 |
4.2.5 动车调度仿真子系统设计 |
4.2.6 客服调度仿真子系统设计 |
4.2.7 车站作业仿真子系统设计 |
4.3 模拟演练子系统设计 |
4.3.1 运输计划管理 |
4.3.2 模拟演练场景管理 |
4.3.3 模拟演练进程管理 |
4.3.4 模拟演练效果评价 |
第5章 实例分析——武广线调度仿真模拟演练 |
5.1 行车调度仿真演练 |
5.1.1 行车调度仿真基础 |
5.1.2 行车调度指挥作业仿真 |
5.2 列车调度命令编辑与下达演练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旅客列车正晚点统计分析及考核系统的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客车正晚点系统概况 |
2 系统问题和优化方法 |
2.1 既有系统问题 |
2.2 优化方法 |
3 优化后的系统架构 |
4 优化后的系统构成 |
4.1 数据采集子系统 |
4.2 数据处理子系统 |
4.3 查询分析子系统 |
5 结束语 |
(6)CTC行调子系统的仿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安排 |
2 CTC行调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1 CTC行调子系统的总体要求 |
2.2 CTC行调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2.2.1 用户管理模块 |
2.2.2 运行图编辑模块 |
2.2.3 图定计划模块 |
2.2.4 阶段计划模块 |
2.2.5 调度命令模块 |
2.2.6 临时限速模块 |
2.2.7 列车报点模块 |
2.2.8 控制模式模块 |
2.2.9 数据库模块 |
2.2.10 通信模块 |
2.3 本章小结 |
3 CTC行调子系统的设计 |
3.1 CTC行调子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2 CTC行调子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
3.2.1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3.2.2 运行图编辑模块设计 |
3.2.3 图定计划模块设计 |
3.2.4 阶段计划模块设计 |
3.2.5 调度命令模块设计 |
3.2.6 临时限速模块设计 |
3.2.7 列车报点模块设计 |
3.2.8 控制模式模块设计 |
3.2.9 数据库模块设计 |
3.2.10 通信模块设计 |
3.3 CTC行调子系统其他功能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CTC行调子系统的功能实现 |
4.1 基本功能的实现 |
4.1.1 运行图编辑 |
4.1.2 用户管理 |
4.1.3 图定计划 |
4.1.4 阶段计划 |
4.1.5 调度命令 |
4.1.6 临时限速 |
4.1.7 列车报点 |
4.2 数据库功能的实现 |
4.3 通信功能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CTC行调子系统的软件测试 |
5.1 阶段计划功能测试 |
5.2 调度命令功能测试 |
5.3 临时限速功能测试 |
5.4 列车报点功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地铁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地铁司乘管理的业务概况 |
2.1 司乘管理概述 |
2.2 司乘管理业务分析 |
2.2.1 司乘管理主要内容 |
2.2.2 主要生产岗位 |
2.2.3 业务流程 |
2.2.4 存在问题 |
2.3 司机乘务计划 |
2.3.1 乘务计划概述 |
2.3.2 基本概念 |
2.3.3 乘务计划编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司乘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总体需求 |
3.1.2 系统功能需求 |
3.1.3 系统性能需求 |
3.1.4 系统接口需求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设计原则 |
3.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3.1 用户管理模块 |
3.3.2 数据管理模块 |
3.3.3 乘务计划管理模块 |
3.3.4 铭牌管理模块 |
3.3.5 工具管理模块 |
3.3.6 统计与查询模块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3.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3.4.3 数据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乘务排班计划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 |
4.1 乘务排班问题分析 |
4.2 乘务排班计划优化模型建立 |
4.2.1 变量定义 |
4.2.2 约束条件 |
4.2.3 目标函数 |
4.3 模型求解 |
4.3.1 贪心算法概述 |
4.3.2 模型求解算法设计 |
4.4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软件架构 |
5.3 系统功能实现 |
5.3.1 用户管理 |
5.3.2 数据管理 |
5.3.3 乘务计划管理 |
5.3.4 铭牌管理 |
5.3.5 工具管理 |
5.3.6 统计与查询 |
5.3.7 其他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铁路综合调度信息系统功能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
1 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
1.1 计划调度系统 |
1.1.1 编制列车开行计划 |
1.1.2 编制列车甩挂计划 |
1.1.3 管内现车和保留车管理 |
1.1.4 分界口交、接列车统计 |
1.1.5 管内运用车统计 |
1.1.6 对相关调度工种的计划下达 |
1.1.7 对管内车站的计划管理 |
1.1.8 邻局间列车工作计划交换 |
1.1.9 辅助窗体: |
1.1.1 0 有关运行线的操作 |
1.1.1 1 车流操作 |
1.1.1 2 计划保存与打印 |
1.1.1 3 统计查询 |
1.2 列车调度系统 |
1.2.1 列调台软件 |
1.2.1. 1 操作列车运行线 |
1.2.1. 2 输入行车限制命令及注解 |
1.2.1. 3 邻台计划交换 |
1.2.1. 4 自动调整计划 |
1.2.1. 5 计划自动下达与接收车站报点 |
1.2.1. 6 调度命令 |
1.2.1. 7 辅助窗体 |
1.2.2 车站报告系统软件 |
1.3 机车调度系统 |
1.3.1 机车周转图的编制 |
1.3.1. 1 基本机车周转图编制 |
1.3.1. 2 计划机车周转图编制 |
1.3.1. 3 实际机车周转图绘制 |
1.3.2 机车动态管理 |
2.3.3救援列车动态管理 |
1.3.4 调度命令管理 |
1.4 货运调度系统 |
1.4.1 货运日班计划的编制 |
1.4.2 货运日班计划的执行、调整 |
1.4.3 调度命令处理 |
1.4.4 数据传输 |
1.4.5 综合报表 |
1.4.6 查询统计 |
1.5 信息共享平台 |
1.5.1 共享信息查询 |
1.5.2 安全管理 |
1.5.3 支持二次开发扩展 |
1.5.4 调度规章制度在线查询 |
1.5.5 调度系统运行情况监控 |
1.6 统一维护平台 |
1.6.1 本单位字典 |
1.6.2 组织结构与权限管理 |
1.6.3 公共基础字典 |
1.6.4 计划调度维护 |
1.6.5 行调维护 |
1.6.6 机调维护 |
1.6.7 货调维护 |
1.6.8 进程管理: |
1.6.9 参数设置 |
1.6.1 0 工作安排 |
1.6.1 1 重要通知 |
2 系统实现 |
2.1 各专业调度工种业务系统以C/S方式实现 |
2.2 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维护平台以三层结构实现 |
2.2.1 车站报告系统以PC机实现 |
2.2.2 与外界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 |
3 结语 |
(9)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情况 |
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一) TDCS系统 |
(二) TMIS系统 |
(三)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 |
(四) 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 |
(五) 轮轨界面力跟踪系统 |
三、大准铁路信息系统在运输组织中发挥的作用 |
(一)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
(二) 电力调度远动系统 |
四、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
五、有关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
(10)大准铁路信息化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准铁路已建成的信息系统 |
2 各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2.1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TDCS) |
2.1.1 列调台软件主要功能 |
2.1.2 车站报告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
2.2 计划调度子系统 |
2.3 机车调度子系统 |
2.4 货运调度子系统 |
2.5 施工调度子系统 |
2.6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子系统 |
2.7 货运制票子系统 |
2.8 车号自动识别子系统 |
2.9 十八点统计分析子系统 |
2.1 0 电力供电远动系统 |
2.1 1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 |
3 在运输组织中发挥的效能 |
3.1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TDCS) 及施工调子系统 |
3.2 电力供电远动系统 |
3.3 微机监测系统 |
3.4 其他信息子系统 |
4 结语 |
四、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车站报点子系统的信息采集(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TMIS在神朔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应用[J]. 张小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20)
- [2]基于过程挖掘技术的列车调度区段扰动控制方法研究[D]. 曾壹.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8)
- [3]基于B/S模式的信阳车站在线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张瑞.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4]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仿真与模拟演练系统设计[D]. 蔺浩.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5]旅客列车正晚点统计分析及考核系统的优化方法[J]. 刘哲.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7(12)
- [6]CTC行调子系统的仿真设计与实现[D]. 周川.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7]地铁司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中举.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8]铁路综合调度信息系统功能与实现[J]. 吕燕春. 中国科技信息, 2012(12)
- [9]大准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前景[J]. 闫新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10)
- [10]大准铁路信息化工程[J]. 张俊伟. 信息通信,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