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药石药重组令人关注(论文文献综述)
李璐璐[1](2021)在《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胆石症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探讨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主要中药的使用频次,总结地域性的用药特色;并通过对其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今后胆石症的防治提供更为完善的临床依据和治疗参考。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纳入诊断标准的胆石症住院患者367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记录其发病节气、主诉、发病病因、住院天数、中医诊断、中医证型、中医药方、服用周期、西医诊断等资料,运用SPSS21.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67例胆石症患者发病的总平均年龄是55.92±16.53。其中男性以中青年为主,在31-60岁之间高发。女性患者以中老年为主,41-70岁之间高发。(2)胆石症临床分型中,发病率最高为胆囊结石患者,其次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数量最少。胆石症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胆石症不同临床分型的发病数量在各个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数量在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胆石症患者常住地以城镇为主。(3)胆石症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关系与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主要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占比例49.1%。BMI在胆石症临床分型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在胆囊结石中所占比例比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中高。(4)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及节气分布情况为:春季(30.0%)>夏季(28.3%)>秋季(22.3%)>冬季(19.3%)。发病节气前六位分别为:立秋(7.4%)>谷雨(6.3%)=小暑(6.3%)>春分(5.5%)>小寒(5.2%)=惊蛰(5.2%)。胆石症患者发病节气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壅滞证(47.1%)>热毒内蕴证(16.6%)>瘀血阻滞证(15.8%)>肝郁气滞证(13.1%)>肝阴不足证(7.2%)。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胆石症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病中医证型里,湿热壅滞证最多;肝外胆管结石病中医证型里,热毒内蕴证最多。肝内胆管结石中医证型里,瘀血阻滞证最多。肝郁气滞证、湿热壅滞证、瘀血阻滞证主要集中在胆囊结石中;热毒内蕴证主要集中在肝外胆管结石中。(7)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瘀血阻滞证主要分布在61-70岁阶段。湿热壅滞证主要分布在51-60岁阶段。肝阴不足证主要分布在80岁之后。热毒内蕴证主要分布在31-40岁阶段。(8)胆石症证型分布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湿热壅滞证、瘀血阻滞证均除了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其余主要分布在超重组和肥胖组。从纵向分析,体重过低组的中医证型主要是肝阴不足证;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壅滞证。(9)使用率最高6个中医基础方依次为:大柴胡汤(32.7%)>半夏泻心汤(19.7%)>柴胡疏肝散(14.6%)>大承气汤(8.6%)>贯煎(7.3%)>少腹逐瘀汤(6.0%)。(10)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柴胡、鸡内金、白芍、甘草、金钱草、黄芩、炒麦芽、延胡索、枳壳、陈皮、半夏、白术、郁金、木香、香附。以理气药、清热祛湿药、理血药以及利胆排石药为主。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石症男、女性患者数量相差不大,胆石症主要以胆囊结石病为主,不同胆石症临床分型及性别患者其发病起始年龄、峰值以及衰减时间不同。胆石症发病与BMI、年龄相关,与季节无关,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胆石症中医证型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不同BMI指数、胆石类型和年龄其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对胆石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时可作适当参考。(3)胆石症患者中药内服以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为主。所用中药中以理气药、清热祛湿药、理血药以及利胆排石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胆石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翟欢迎[2](2020)在《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是我国的5G元年,我国抢先一步掌握了核心技术,这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5G、3D打印机、扫地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时代,根据我国的创新驱动的战略,研发支出于2016年纳入GDP的核算。目前新的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通过全部费用化转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来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到研发行列。虽然新准则填补了某些不足但依然存在缺陷,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实际执行时可操作性较差,从而企业利润操控可能性大。我们发现一些科技创新行业,特别是医药制造行业,会根据新会计准则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漏洞”模糊处理研发支出,为了对利润信息进行调节,可能会采取某种措施,比如人为控制资本化率。因此,对企业利用研发支出实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结合了理论和案例研究。在理论一面,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企业采取不同的R&D支出核算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和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识别方法。案例一面,本文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定义为中性,选取行业类型属于医药制造行业的华北制药企业为案例企业,首先使用经验识别法研究研发支出业务活动,然后再运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测量盈余管理程度,并得出结论,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调整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在其存在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趋势判断,发现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为债务契约动机、收益平滑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及报酬契约动机;并分析过度资本化会对企业未来几年利润造成压力、造成过度研发现象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然后华北制药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所揭示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制定R&D支出资本化的详细操作标准;强化审计力度;增强披露R&D支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增设项目研发失败处理。为迎接工业4.0时代(1),随之而来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给医药制造行业,同时也带来了转型压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制药企业提供相关建议,规范研发支出的核算,减少虚假信息披露,从而增强制药企业的竞争优势。
陈源[3](2020)在《基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途径探讨黄连大黄药对干预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黄连大黄药对干预自发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Goto-Kakizaki(GK)大鼠的疗效,并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途径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连大黄药对治疗T2DM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科学证据。方法:本实验研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GK大鼠构建T2DM大鼠模型(HFD组),以正常Wistar大鼠作为空白对照(NCD组),观察给予盐酸二甲双胍(MET组)和低、中、高剂量黄连大黄药对(CRL、CRM和CRH组)干预8周后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精神、反应、毛发、摄食饮水量、体重等)、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等代谢指标的变化;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Insulin Tolerance Test,IPITT)、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等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连大黄药对治疗T2DM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其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内毒素(Endotoxin,ET)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等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肝脏和胰腺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NLRP3、ASC、Caspase 1)以及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IRS 2,p-IRS 2,AKT,p-AKT)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其胰岛β细胞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其回肠组织中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采用16S r RNA扩增子粪便测序检测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1、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代谢指标的影响(1)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精神较差,懒动,烦躁易激惹,皮毛干枯萎黄,小便量增多,大便干结而量少,各干预组大鼠上述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整体而言,相较于HFD组,各药物干预对减少GK大鼠的摄食及饮水量、控制体重增长均具有一定作用,其中MET、CRM和CRH组效果较优;(3)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随机血糖(Random blood glucose,RBG)水平显着升高,FINS水平显着降低(p<0.01);较之HFD组,MET、CRM和CRH组大鼠FBG与RBG水平降低,MET和CRM组FINS水平升高(p<0.01或p<0.05);(4)相较于NCD组,HFD组大鼠血清ET、IL-1β、IL-18水平显着升高,而IL-10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较之HFD组,MET、CRM和CRH组大鼠的ET、IL-1β水平有效降低,MET和CRM组IL-10水平有效升高(p<0.05),除MET组外,各中药干预组大鼠IL-18水平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与HFD组差异并不显着;(5)相较于NCD组,HFD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LDL-C)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HDL-C)水平虽降低但无显着差异;较之HFD组,MET、CRM和CRH组TG水平降低,MET和CRH组LDL-C水平亦降低(p<0.01或p<0.05),但各干预组TC和HDL-C水平无显着差异;(6)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肝肾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药物干预虽有一定降低作用,但与HFD组差异并不显着。2、黄连大黄药对治疗T2DM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连大黄药对治疗T2DM的核心靶点基因可能有AKT、IL-1β等,潜在作用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3、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脏IR的影响(1)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葡萄糖耐量受损,对注射胰岛素反应降低,HOMA-IR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HFD组比较,MET、CRM和CRH组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有效改善,HOMA-IR指数有效降低(p<0.01或p<0.05);(2)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质异位沉积增多,肝脏指数显着增高;较之HFD组,各药物干预改善了上述病理变化,其中MET、CRM和CRH组效果较优;(3)相较于NCD组,HFD组大鼠肝脏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18水平增加(p<0.01),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p<0.05),NLRP3炎性小体(NLRP3、ASC、Caspase 1)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较之HFD组,MET、CRM和CRH组大鼠肝脏IL-1β、IL-18水平及NLRP3和Caspase 1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1或p<0.05),但各组IL-10水平无显着差异,ASC蛋白表达仅MET组有效降低(p<0.05);(4)相较于NCD组,HFD组大鼠肝脏总IRS 2和AKT的蛋白表达量无显着差异,但p-IRS 2Ser731水平增加,p-AKT水平降低(p<0.01);较之HFD组,MET、CRM和CRH组p-IRS 2Ser731水平降低,p-AKT水平增加(p<0.05)。4、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1)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胰岛形态紊乱,胰岛细胞数目减少,并可见变性坏死,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较之HFD组,各药物干预改善了上述病理变化,其中MET和CRM组效果较优;(2)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胰岛β细胞阳性表达及胰岛素分泌量显着减少(p<0.01);与HFD组比较,MET和CRM组胰岛β细胞的阳性表达及FINS水平均增加(p<0.01或p<0.05),CRL和CRH组变化不显着;(3)相较于NCD组,HFD组大鼠胰腺IL-1β、IL-18水平,NLRP3、ASC和Caspase 1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较之HFD组,MET和CRM组胰腺IL-1β、IL-18水平,NLRP3、ASC和Caspase 1蛋白的表达均降低,IL-10水平增加(p<0.05);(4)相较于NCD组,HFD组大鼠胰腺总IRS 2和AKT的蛋白表达量无显着差异,但p-IRS 2Ser731水平增加(p<0.05),p-AKT水平降低(p<0.01);较之HFD组,MET和CRM组p-IRS 2Ser731水平降低,p-AKT水平增加(p<0.05)。5、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的影响(1)相较于NCD组,HFD组大鼠的菌群多样性降低,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物种相对丰度发生改变;较之HFD组,各药物干预可一定程度上增加菌群多样性,重塑菌群结构,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可上调Bacteroidetes、Parabacteroides、Odoribacter、Papillibacter、Bacteroides、Alistipes、Anaeroplasma、Akkermansia等相对丰度,下调Firmicutes、Blautia等相对丰度;(2)Odoribacter、Papillibacter、Akkermansia菌属相对丰度与血糖、ET、IL-1β水平呈负相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1或p<0.05),而Blautia菌属相对丰度与血糖、ET及IL-1β水平呈正相关(p<0.05);(3)与NCD组相比,HFD组大鼠回肠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较之HFD组,MET和CRM组ZO-1、Occludin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CRH组仅ZO-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1、黄连大黄药对干预可以改善T2DM GK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2、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 GK大鼠的代谢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脏和胰腺组织NLRP3炎性小体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肝脏和胰腺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善肝脏IR,保护胰岛β细胞来实现的;3、黄连大黄药对干预可以调节T2DM GK大鼠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修复肠道屏障损伤,这可能参与黄连大黄药对调控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作用的发挥;4、黄连大黄药对是中医胃肠积热T2DM病机观指导下,体现清热逐浊法的一种治疗T2DM安全而有效的配伍组合。
寿崟[4](2019)在《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如何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以前,随着不断有医家对糖尿病的理论与实践的补充,中医学对糖尿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体系,梳理其学术源流,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同时,针灸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其自身优势,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索,对开拓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为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在文献研究部分,梳理中医对消渴的认识源流、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并说明其对中医和针灸学的意义;在实验研究部分,以外泌体为切入点,探索电针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 RNA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阐明电针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文献研究:梳理中医古籍“消渴”认识源流及外泌体研究对中医针灸的意义目的:系统回顾中医古籍中有关消渴的内容及外泌体最新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系统论述中医各个历史时期对消渴的认识理论体系,全面总结各时期的代表医家或着作对中医消渴的防治所做的贡献并进行评价;同时总结外泌体最新研究进展并说明其对中医及针灸学研究的意义,为现代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采用文献整理归类方法与现代文献检索手段等检索秦汉以前至近现代时期中医古籍中有关消渴病的病名、病机、症状、鉴别诊断、治则、方剂、针灸、运动、食疗、预防调护以及外泌体的研究进展等内容。按照厘清历史脉络、文献检索、文献筛查、学术思想凝练、学术体系总结与思考等步骤,对中医对消渴的认识源流及外泌体研究对中医及针灸学研究意义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分为中医对消渴的认识、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外泌体的认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及外泌体对中医及针灸学的研究意义等部分进行论述。结论:综观中医对消渴的认识源流,各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上各具特点,古代医家注重针药结合或艾灸法治疗消渴病,对病机的认识的变迁也使得针灸取穴也随之变革,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前景十分广阔,以外泌体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对探索电针作用机制是非常有益的尝试。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研究电针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 RNA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阐明电针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和模型+电针组(M+EA)。M组及M+EA组先予以高脂饮食6周,之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电针组双侧“足三里”、“脾俞”穴,自高脂饮食4周后开始,每次15min,隔日1次,一周三次,共四周。监测空腹血糖(FBG)的变化,并对各组切片行HE染色及TUNEL凋亡率等对成模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小鼠血浆外泌体对其进行Westernblot、透射电镜及NTA检测等。应用RNA-seq技术对各组小鼠血浆外泌体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1)造模后,小鼠空腹血糖显着升高(P<0.001);而电针治疗对降低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疗效(P<0.001)。M+EA组的胰岛结构得到了较大的保留。M组、M+EA组同N组比较凋亡率,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14)。说明造模后细胞凋亡较显着。M+EA组与M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01),这说明电针能显着改善凋亡率。(2)通过透射电镜与NTA实验测定的小鼠血浆外泌体大小和粒径分布,证明其大小介于70到200nm之间,且呈茶托状的囊泡状结构。经WB检测发现其CD9、CD63和TSG101都显着表达。表明通过采用超速离心法,本实验已经提取了相对较高质量的小鼠血浆外泌体。(3)RNA-seq结果显示,电针后共有165个CircRNA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44个基因下调,21个基因上调;电针作用主要集中在调节多环节的代谢、细胞生长、器官发育有关的功能和通路上;电针后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上的某些CircRNA表达上调(MED13、MED13L、NCOA2、PIK3CB、SLC16A10),而某些CircRNA(MED12L、PLCG2、PRKCA、TSC2)表达下调;电针后呈表达显着下调的CircRNA中的CIRCpedia_31003预测与mi RNA中的mi R-7092-3p靶向结合,该分子位于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Phosphatidylinositol signaling system)上。结论:(1)造模对小鼠胰岛破坏影响比较大,细胞凋亡较显着,电针干预能显着改善凋亡,维持胰岛结构的完整性,保护胰岛功能。(2)造模后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表达谱发生变化,电针能通过引起多环节的代谢、细胞生长与发育等功能与通路发生变化而产生干预作用。(3)电针后共有165个CircRNA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44个基因下调,21个基因上调。(4)电针对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调节非常活跃。(5)CircRNA中的CIRCpedia_31003预测与mi RNA中的mi R-7092-3p靶向结合,表明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也与电针作用机制相关。
王沐瑶[5](2019)在《刘敏教授六经辨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经验探析》文中提出目的:消渴病,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范畴。在全球的疾病杀手排行榜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排名第三。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以不可遏止的趋势上升,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而消渴病痹症作为消渴病并发证之首,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以同样的发病趋势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中医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的优势,一:通过中药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以降低和稳定血糖,甚至部分初发消渴病患者经过中药调理可以不予以西药降糖,摆脱药物治疗。二:降低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消渴病痹症的诊疗过程中的优势。刘敏教授从事临床实践三十余年,并长期潜心于《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及运用研究,擅长六经辨证,在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了解部分近现代中医家治疗消渴病和消渴病痹症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经验和消渴病痹症的西医研究进展以启发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思路。2.通过收集刘敏教授发表过的文章和临床诊治糖尿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案,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梳理、总结出刘敏教授在六经辨治理论体系指导下治疗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临证特点和思路、遣方用药的特点和个人经验用药的心得。希望刘师的经验得以传承,指导后辈医者更好地诊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并树立起中医学子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心。这对祖国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课题研究包括文献资料研究和临床回顾性研究两大部分。文献研究即文献综述,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及藏书,以“消渴病”、“糖尿病”、“六经辨证”、“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词条进行文献搜索、筛选和收集。该部分又分为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中医研究和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中医研究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医家经验等角度去全面认识消渴病及消渴痹症。现代医学研究主要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标准和方法及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等几个方面去论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即病例回顾性研究,通过拍照的形式收集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刘敏教授门诊就诊的已确诊为DM和DPN患者每次就诊的情况,包括当天的问诊资料,处方用药和特殊医嘱。经过整理照片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DM患者一共646例,共就诊次数1633次,符合纳入标准的DPN患者一共115例,筛取有效方182个。将所有患者均参照伤寒论“首辨阴阳,六经辩证”及本院内分泌科诊疗规范,进行分型统计频次。DM患者仅进行简单的统计学处理,着重对DPN患者的就诊情况(方药)进行数据挖掘,使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即中药功效权值分析,再结合平时门诊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以更好地分析总结刘敏教授治疗消渴病痹症的临床经验及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上尚未发现的治疗特点,尤其是用药经验。结果:如表1所示,一共纳入646例DM患者,就诊次数共计1633次,除了六经辨证,还有湿热证和血瘀证。频数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少阳证(483)、少阴证(470)、太阴证(255)、太阳证(255)、阳明证(58)、厥阴证(42)、血瘀证(31)、湿热证(14)。如表2所示,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常用的方剂有桂枝类方(40)、柴胡类方(40)、真武汤(37)、理中汤(9)、归脾汤(9)、四妙散(5)、益气聪明汤(5)等,从六经归类来看主要集中在太阳病(53)、少阳病(40)、少阴病(39)、太阴病(34),厥阴病很少见,几乎没有阳明病(疾病发展到后期,阴阳俱损)。如表3所示,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的常用药物有27种,将表中药物进行分类其中桂枝汤中的桂枝、炙甘草及赤芍调和营卫的药所用最频繁;其次是当归、黄芪、制附子、黑枣、红参、茯苓、白术、干姜等益气养血,温阳健脾的药;再者是牛膝、独活、木瓜、羌活、葛根祛风湿,通经络的药;黄芩、柴胡、半夏、党参等和解少阳,畅达疏机的药;牡蛎、龙骨、酸枣仁敛阴潜阳,养心安神的药;天麻、川芎祛风活血止痛的药;最后是白芍、甘草敛阴缓急止痛的药。按照刘师处方用药的经验生姜也应该是高频药物之一,但由于生姜是鲜品,一般口头医嘱,叮嘱患者自加适量生姜一起煲药,故在表中未体现出来。符合DPN要求的方剂182个,录入药物138个,总结药物功效97种。方剂功效的权值热图显示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类方高表达的功效分布,热图从深到浅分别为补心、补脾、补气、止痛、化饮、温经、散寒、化痰等46个功效。功效网络图显示的功效组合共15组,其中第7组:a93截疟-a94杀虫和第8组:a86治心悸-a97开窍与药物网络图相关性不强,其余13组均与热图表示的功效重合。药物网络图显示的药对大组合共18组,小组合33组,药对之间的功效有相须、相使的作用,其中第16组:B4红参-B39人参,在临床上一般不同用,可相互替代使用。功效组合及药对组合整合后主要有七大组,1.补肝肾、收敛固精;2.温补中焦;3.祛风通络;4.行气通络;5.清虚热、凉血消痈;6.活血化瘀;7.祛湿利水。每个大组下面再细分为相应的亚组,共14个。每个亚组下有对应的代表药物,具体药物见表6。结论:基础方的频数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图表分析显示刘师对消渴病痹症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一直在演变,从对消渴病的阴虚燥热和气阴两虚的滋阴清热或益气养阴法到温阳祛湿通络法,再到温阳益气祛湿通络法。高频药物实质上代表的是基础方的运用,而基础方代表着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最核心的思路,即六经辨证。方剂的定性定量研究可以弥补主观用药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研究发现新的药对,比如本次研究中图3的分组和表6里的代表药物便有一些新的药对出现,而且药效针对性强,尽量做到精准用药,这样同用既可以加强药效,也可以减少副作用,予以传统的组方用药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思路。刘师治疗消渴病痹症其实与消渴病一脉相承,遵循《内经》的“治病求本”,善用经方扶正气,而经方短小精悍,疗效显着,有一两拨千金之能。刘师用方功效集中而且平和,注重顾护先后天之本,即脾肾的阳气,谓固本培原也。但刘师治病也不拘泥于经方,而是选择对患者最优的效方治疗。刘师亦遵循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治则,注重脉症结合,从脉和症两个方面来治疗消渴病痹症。在基础方即经方的基础上,结合脉症灵活加减药物,还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和病人的体质差异选用相对平和的药物,而少用温燥的补益性药物,注重“以通为补”。刘师在治疗消渴病痹症时善用柴胡剂和行气药,注重中焦脾胃的气机升降和三焦通利;诊治过程中看舌按脉,注重腹部和趺阳脉的触诊,细问睡眠与二便情况,以先调理睡眠和脾胃为重。刘师还强调外治法的重要性,自拟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的外洗方,用于临床表现麻木疼痛的患者。
姜玲[6](2015)在《W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维生素C原料药制造行业逐渐由弱变强,国际维生素C制造业的竞争也因产能的不断扩大而日趋激烈,并成为目前国际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W公司作为维生素C行业最大的生产厂家,经过这些年的时间发展已成为维生素C行业中的国际知名企业,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和优化的空间。本研究从我国维生素C行业竞争分析着手,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维生素C行业的竞争情况;基于W公司的案例,运用SWOT分析W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W公司的劣势突出表现为:没有独立的营销网络、终端服务能力不足、品牌形象与品牌价格较弱以及重资产风险比较大。在SWOT分析基础上,制定W公司相应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是在生产规模与产能优势的基础上提高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销售和贸易公司密切合作,建立并拓展销售网络;提升为消费终端服务的能力;树立生产和服务并重的品牌形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根据W公司发展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建立并拓展独立的影响网络;提升并强化为终端客户服务的能力,树立服务型公司的品牌形象;与贸易和销售公司密切合作,分散经营风险。最后是实施战略的具体做法:建立国内外营销网络;提供定制服务,为终端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兼并若干维生素C贸易企业。
墨玮娇[7](2014)在《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药行业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和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有着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同时,医药行业是河北省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是重要的发展行业。在河北省的医药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占主导地位,本文研究重点是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业。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药品政策性限价、各地“双信封”制基药招标政策等不确定因素下,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业依然保持了规模稳定增长,创新与结构调整初显成效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后移,效益明显下滑,出口形势也不明朗。在《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大力发展医药行业的情况下,研究河北省如何应对复杂的外界经济环境,调整其发展路径保证收利同增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如何研究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界定;然后运用综合比较优势系数法、偏离-份额法以及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引用华药集团的案例,验证了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有规模优势不明显,结构仍需调整;效益水平大幅下滑;创新水平不高等。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相较于其他主导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河北省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和中成药生产制造业不具备竞争优势,化学药品制剂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他行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规模很小;与医药强省相比,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并针对以上结论,对今后的河北省发展医药制造业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大宗原料药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的生物制药的生产;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
王亮[8](2013)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李翠翠[9](2011)在《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其产品研发等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性,医药创新主体在进行创新时多以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构建创新网络来推动创新已成为医药创新的趋势。石家庄制药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省内重点扶植的产业之一,对于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建设对于推动全省医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拟对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进行研究。围绕创新网络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创新网络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概述创新网络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创新网络的构成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创新网络所根植的环境、创新网络的功能等进行分析,搭建创新网络研究的基本框架,为文章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随后,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等,对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文从创新网络的密度、结点距离、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研究发现: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式的结构特征,是一种准科层制的网络结构,即大型制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是创新网络的主体,在网络中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大量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位于网络的边缘位置,是创新行为的跟随者。同时,论文通过与新药导向型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对比,反观了石家庄医药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在石家庄医药产业发展的现阶段,核心—边缘式的网络结构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制药企业创新能力差,尚未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少;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关系松散;中介、金融机构发展不完善等。在对核心—边缘式创新网络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论文对其消极影响和生成机制进行了解读。论文最后基于对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分析的结论,从明确创新行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营造创新环境等三个视角提出完善该网络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薛原,刘立夏,王为,任超[10](2009)在《华北制药——老牌国企的现代领军希冀》文中研究指明青霉素工业盐和维生素C一直以来都是华北制药的名片,也是新中国医药工业的骄傲。转眼间,进入新药频出、群雄并起的21世纪,华药头顶的光环在慢慢散去,种种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就在此时,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做出决策:河北省最具实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冀中能源重组华药。冀中?
二、华药石药重组令人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药石药重组令人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1)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1.1 先天和后天因素学说 |
1.1.2 化学成分代谢异常学说 |
1.1.3 胆道系统感染学说 |
1.1.4 胆囊收缩异常学说 |
1.1.5 机体代谢紊乱影响学说 |
1.2 现代医学的治疗 |
2 中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 |
2.1 中医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辨证证型 |
2.4 中医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胆石症分类标准 |
1.3.1 胆囊结石 |
1.3.2 肝内外胆管结石 |
1.4 身体质量指数 |
1.5 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标准 |
1.6 治疗原则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1.8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2 研究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内容 |
2.4 收集和整理数据 |
3 数据统计 |
4 结果 |
4.1 胆石症分类与性别分布情况 |
4.2 胆石症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的情况 |
4.3 胆石症患者临床分型与年龄分布 |
4.4 胆石症患者病源地分布情况 |
4.5 胆石症BMI分布情况 |
4.5.1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性别分布情况 |
4.5.2 胆石症患者BMI与年龄分布情况 |
4.5.3 BMI在胆石症临床分型中的分布情况 |
4.6 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与节气分布情况 |
4.7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4.7.1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的分布情况 |
4.7.2 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布情况 |
4.7.3 胆石症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的分布情况 |
4.7.4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分布情况 |
4.8 胆石症患者中药内服基础方的使用情况 |
4.9 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分布情况 |
4.10 胆石症治疗方式及疗效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胆石症发病类型的分析 |
2 胆石症发病与性别分布特点的分析 |
3 胆石症发病与年龄分布关系的分析 |
4 胆石症发病与BMI关系 |
5 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及节气的分析 |
6 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的分析 |
7 胆石症中药内服方分布规律分析 |
8 胆石症患者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分析 |
10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胆石症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表 |
综述 胆石症的发病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相关国内外研究 |
1.2.2 关于盈余管理的相关国内外研究 |
1.2.3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国内外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阐述与理论基础 |
2.1 研发支出的基本概念 |
2.1.1 研发支出的定义与相关政策 |
2.1.2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 |
2.2.1 盈余管理的定义 |
2.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2.2.3 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
2.3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 |
2.4 理论基础 |
2.4.1 契约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章 华北制药案例介绍 |
3.1 华北制药企业简介 |
3.2 华北制药经营情况 |
3.2.1 华北制药的主营业务 |
3.2.2 华北制药营业收入持续下降 |
3.2.3 华北制药利润增长乏力 |
3.3 华北制药的研发 |
3.3.1 研发投入整体概况 |
3.3.2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
3.3.3 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时点 |
第4章 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
4.1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测量 |
4.1.1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整体识别-经验识别法 |
4.1.2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测量分析-计量模型法 |
4.2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4.2.1 债务契约动机分析 |
4.2.2 收益平滑动机分析 |
4.2.3 资本市场动机分析 |
4.2.4 报酬契约动机分析 |
4.3 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后果 |
4.3.1 对未来几年利润造成了压力 |
4.3.2 造成过度研发的现象 |
4.3.3 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
第5章 案例启示 |
5.1 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揭示的问题 |
5.1.1 研发支出审查不足,审计独立性弱 |
5.1.2 研发支出资本化界定不明确,盈余管理空间大 |
5.1.3 研发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误导投资者 |
5.2 对策及建议 |
5.2.1 制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操作标准 |
5.2.2 加强审计力度 |
5.2.3 提升研发支出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准确性 |
5.2.4 增设项目研发失败处理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途径探讨黄连大黄药对干预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T2DM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的关系 |
2 T2DM与中医胃肠积热的关系 |
2.1 胃肠积热是T2DM发病的重要病机 |
2.2 胃肠积热是T2DM进展的关键环节 |
2.3 “精易浊”是胃肠积热的病理结果亦是致病因素 |
2.4 清热逐浊是治疗T2DM的重要法则 |
2.5 黄连大黄药对是治疗T2DM胃肠积热的有效药物 |
3 中医胃肠积热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的关系 |
3.1 病位相关 |
3.2 病因相关 |
3.3 病理相关 |
4 研究意义与假说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章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代谢指标的影响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分组方案 |
3.2 药品的制备及给药方案 |
3.3 实验样本的采集 |
3.4 观察指标的测定 |
3.5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 |
4.2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摄食量和饮水量的影响 |
4.3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体重的影响 |
4.4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血糖的影响 |
4.5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FINS的影响 |
4.6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血脂的影响 |
4.7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
4.8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ET水平的影响 |
4.9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
5 讨论 |
第2章 黄连大黄药对治疗T2DM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3.1 黄连大黄药对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的筛选 |
3.2 T2DM已知治疗靶点的获取 |
3.3 网络构建 |
3.4 网络分析 |
4 结果 |
4.1 黄连大黄药对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的筛选结果 |
4.2 T2DM的已知治疗靶点获取结果 |
4.3 中药调控网络构建及可视化结果 |
4.4 GO分类富集分析 |
4.5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5 讨论 |
5.1 黄连大黄药对中关键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 |
5.2 核心靶点基因的治疗意义 |
5.3 富集通路的相关机制 |
第3章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脏IR的影响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分组方案 |
3.2 药品的制备及给药方案 |
3.3 实验样本的采集 |
3.4 观察指标的测定 |
3.5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OGTT、IPITT和 HOMA-IR的影响 |
4.2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
4.3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脏脂质的影响 |
4.4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脏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
4.5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脏NLRP3 炎性小体的影响 |
4.6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
5 讨论 |
第4章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分组方案 |
3.2 药品的制备及给药方案 |
3.3 实验样本的采集 |
3.4 观察指标的测定 |
3.5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血糖和FINS的影响 |
4.2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胰腺组织学的影响 |
4.3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 |
4.4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胰腺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
4.5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胰腺NLRP3 炎性小体的影响 |
4.6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胰腺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
5 讨论 |
第5章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的影响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分组方案 |
3.2 药品的制备及给药方案 |
3.3 实验样本的采集 |
3.4 观察指标的测定 |
3.5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测序数据处理结果 |
4.2 OUT分析结果 |
4.3 物种相对丰度分析结果 |
4.4 样本复杂度分析结果 |
4.5 多样本比较分析结果 |
4.6 组间差异物种分析 |
4.7 差异菌属与血糖、ET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4.8 功能注释相对丰度聚类分析 |
4.9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回肠ZO-1、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 |
4.10 黄连大黄药对对T2DM大鼠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
5 讨论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纳入文献类型 |
1.2 检索策略 |
1.2.1 检索对象 |
1.2.2 检索词 |
1.2.3 检索式 |
1.3 文献筛选 |
1.3.1 文献纳入标准 |
1.3.2 文献排除标准 |
1.3.3 文献筛选 |
2 研究结果 |
2.1 中医对消渴的认识 |
2.1.1 认识源流 |
2.1.2 小结 |
2.1.3 思考 |
2.2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2.2.1 临床研究进展 |
2.2.2 实验研究进展 |
2.2.3 总结与展望 |
2.3 对外泌体的认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2.3.1 外泌体的发现 |
2.3.2 外泌体的特点 |
2.3.3 外泌体研究的应用价值 |
2.3.4 外泌体与糖尿病研究 |
2.4 外泌体对中医及针灸学研究的意义 |
2.4.1 外泌体与中医研究 |
2.4.2 外泌体与针灸 |
3 研究结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电针干预T2DM效应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主要实验仪器 |
1.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1.1.3 实验动物分组与造模 |
1.1.4 实验流程图 |
1.1.5 实验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2.1 一般情况 |
1.2.2 各组空腹血糖比较 |
1.2.3 胰腺组织切片观察 |
1.2.4 各组细胞凋亡率比较 |
1.3 小结 |
2 电针后小鼠血浆外泌体的提取与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2.1.3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小鼠血浆外泌体的标记蛋白Westernblot检测 |
2.2.2 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血浆外泌体形态特征 |
2.2.3 小鼠血浆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及浓度检测 |
2.3 小结 |
3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电针调节血浆外泌体Circ RNA机理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实验仪器 |
3.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
3.1.3 技术路线 |
3.1.4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2.1 Reads分析 |
3.2.2 CircRNA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3.2.3 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
3.2.4 CircRNA-miRNA相互作用预测 |
3.2.5 CircRNA-miRNA网络图 |
3.2.6 qRT-PCR验证 |
4 讨论 |
4.1 Circ RNA与糖尿病 |
4.2 甲状腺与糖尿病 |
4.3 海马与糖尿病 |
4.4 电针参数及取穴依据 |
5 小结 |
6 不足与展望 |
创新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针灸“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校期间已公开发表论文 |
附录三 其余发表论文 |
附录四 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 |
(5)刘敏教授六经辨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经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消渴病的中医研究 |
1.1.1 消渴病名的来源 |
1.1.2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
1.1.3 后世医家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其他论述 |
1.1.4 消渴病的辨证论治 |
1.1.5 六经辨证的应用 |
1.1.6 小结 |
1.2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研究 |
1.2.1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概念简述 |
1.2.2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1.2.3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治疗 |
1.2.4 小结 |
1.3 消渴痹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3.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流行病性 |
1.3.2 DPN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3.3 DPN诊断研究进展 |
1.3.4 DPN的预防和治疗 |
1.3.5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2.1 资料来源 |
2.2.2 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2.5 中止研究标准 |
2.3 方法 |
2.3.1 简单的频数分析 |
2.3.2 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
2.4 建立数据库 |
2.4.1 一般资料的频数分布表 |
2.4.2 方剂-药物数据库 |
2.4.3 药物-功效数据库 |
2.4.4 方剂-功效数据库 |
2.4.5 方剂功效权值和阈值的确定 |
2.4.6 构建网络图和热图 |
2.5 结果 |
2.6 讨论 |
2.6.1 刘敏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
2.6.2 跟诊体会 |
2.6.3 刘敏教授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经验概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W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本文的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战略管理的文献综述 |
1.5.2 关于维生素C的文献综述 |
1.5.3 文献综述评论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1 企业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
2.1.2 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
2.1.3 战略管理过程 |
2.1.4 分析方法 |
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1 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
2.2.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2.2.3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
2.2.4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
2.3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 |
第三章 维生素C行业竞争分析 |
3.1 我国维生素C市场结构 |
3.1.1 竞争者 |
3.1.2 供应商 |
3.1.3 潜在进入者 |
3.1.4 购买方 |
3.2 W公司概况 |
3.3 W公司SWOT分析 |
3.3.1 W公司的战略因素分析 |
3.3.2 W公司的SWOT分析结果 |
3.3.3 W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W公司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解 |
4.1 发展目标 |
4.2 任务分解 |
4.2.1 建立并拓展独立的营销网络 |
4.2.2 提升并强化为终端客户服务的能力,树立服务型公司的品牌形象 |
4.2.3 与贸易和销售公司密切合作,分散经营风险 |
第五章 W公司发展战略措施 |
5.1 成立海外办事处,开发新的目标市场,建立国内外营销网络 |
5.2 提供定制服务,为终端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
5.3 相互持股或者并购重组若干维生素C贸易企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概述 |
2.1 产业竞争力的定义 |
2.2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3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
4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比较优势分析 |
4.1 河北省各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
4.1.1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方法介绍及模型建立 |
4.1.2 河北省各产业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各子行业比较优势分析 |
4.2.1 数据处理 |
4.2.2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各子产业竞争力分析 |
5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
5.1 钻石模型分析 |
5.1.1 生产要素分析 |
5.1.2 需求分析 |
5.1.3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的分析 |
5.1.4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分析 |
5.1.5 政府角色分析 |
5.1.6 机会角色分析 |
5.2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
5.2.1 构建指标体系 |
5.2.2 实证分析 |
6 河北省华药集团竞争力分析——一个典型的案例 |
6.1 华药集团简介 |
6.2 华药集团的产品及经营状况分析 |
6.2.1 华药集团产品情况 |
6.2.2 华药集团的经营状况 |
7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竞争力的建议 |
7.1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7.2 提升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建议 |
7.2.1 企业角度 |
7.2.2 政府角度 |
7.3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2 创新网络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创新网络的相关概念 |
2.1.1 网络、创新网络 |
2.1.2 产业集群 |
2.1.3 全球价值链 |
2.1.4 创新网络、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关系 |
2.2 创新网络的相关理论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2.2.2 全球价值链理论 |
2.3 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 |
2.3.1 创新网络的结构 |
2.3.2 创新网络的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3 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分析 |
3.1 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活动现状 |
3.1.1 石家庄制药产业规模及产品结构 |
3.1.2 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情况 |
3.2 研究方案设计 |
3.2.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3.2.2 指标构建 |
3.3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
3.3.1 研究对象选择 |
3.3.2 数据来源 |
3.4 结果分析 |
3.4.1 创新网络密度分析 |
3.4.2 创新网络的中心度分析 |
3.4.3 创新网络结点距离分析 |
3.4.4 创新网络的核心—边缘分析 |
3.4.5 创新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 |
3.4.6 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4 核心—边缘式创新网络结构合理性分析 |
4.1 核心—边缘式创新网络结构合理性判断 |
4.1.1 新药导向型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特征 |
4.1.2 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合理性判断 |
4.2 核心—边缘式创新网络结构的消极影响 |
4.2.1 阻碍了区域内的产学研合作 |
4.2.2 研发辅助机构发育不充分,不利于创新网络的升级 |
4.2.3 区域内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受到制约 |
4.3 核心—边缘式创新网络结构的生成机制 |
4.3.1 结点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 |
4.3.2 制药企业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存在困难 |
4.3.3 制药产业创新网络中企业间的竞争大于合作 |
4.3.4 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整体研究能力差 |
4.3.5 勇于创新、合作创新的氛围欠缺 |
4.4 本章小结 |
5 完善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的对策建议 |
5.1 明确创新行为主体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
5.1.1 确立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主体地位 |
5.1.2 提升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整体研究能力 |
5.1.3 适时转变政府职能 |
5.1.4 加强中介、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 |
5.2 加强创新网络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 |
5.2.1 加强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 |
5.2.2 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研发活动,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
5.2.3 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 |
5.3 营造有利于创新网络形成的创新环境 |
5.3.1 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凝聚性 |
5.3.2 优化投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
5.3.3 培育创新文化,增强创新意识 |
5.4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6.2.1 论文的不足之处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四、华药石药重组令人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D]. 李璐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D]. 翟欢迎.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3]基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途径探讨黄连大黄药对干预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电针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血浆外泌体CircRNA的作用机制研究[D]. 寿崟.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5]刘敏教授六经辨治消渴病及消渴病痹症的经验探析[D]. 王沐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W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姜玲.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 墨玮娇. 河北经贸大学, 2014(08)
- [8]政府工作报告[N]. 王亮. 石家庄日报, 2013
- [9]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D]. 李翠翠. 河北经贸大学, 2011(01)
- [10]华北制药——老牌国企的现代领军希冀[N]. 薛原,刘立夏,王为,任超. 健康报, 2009
标签:消渴病论文;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论文; 糖尿病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