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一、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鸟,翟晓莉,张永慧[1](2021)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效果对比》文中指出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0例产妇纳入A组,予以利多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将2020年2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40例产妇纳入B组,予以罗哌卡因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及产程时间,并统计两组产妇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宫口开3 cm、宫口开6 cm、宫口全开、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 <0.05)。B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A组(P <0.05)。两组产妇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利多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应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缩短其产程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黄育[2](2021)在《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10月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为单纯硬膜外镇痛组(C组)、纳布啡辅佐硬膜外镇痛组(N组)和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镇痛组(R组),每组50例。三组均待宫口开至3cm时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行硬膜外穿刺前10 min内,N组予纳布啡0.1mg/kg静脉注射,R组予首量瑞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射后予瑞芬太尼(0.05μg/kg·min-1)静脉持续泵注至麻醉平面达到T10时停止泵注。三组均予0.06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泵注。记录镇痛前、硬膜外穿刺即刻、镇痛后各时间点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的评分;记录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产妇满意度;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1min、5min、10min),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观察分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VAS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VAS评分比N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组和R组硬膜外穿刺即刻Ramsay镇静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镇痛硬膜外穿刺即刻Ramsay镇静评分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R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N组和R组头晕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P>0.05);与N组和C组相比,R组嗜睡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C组对比无差异(P>0.05);N和R组产妇满意度评分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组和R组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产妇其他时间点VAS评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小剂量纳布啡、瑞芬太尼可以明显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起效前的疼痛程度,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令其可以更好的配合麻醉医师指令,为麻醉操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满意度,同时不影响分娩方式、不延长产程、不增加母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陈宇[3](2021)在《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优势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对传统硬膜外分娩镇痛进行细微的改进,为分娩镇痛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方法:选择我院足月妊娠且符合入选标准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三组:EP组:硬膜外镇痛组;DPE组: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镇痛组;CSE组:腰-硬联合镇痛组。DPE组和CSE组使用25G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其中CSE组在硬膜外置管前在蛛网膜下腔给予3ml 0.1%罗哌卡因+20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DPE组蛛网膜下腔不给药,三组所有产妇均常规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先给予8ml 0.1%罗哌卡因+20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的初始剂量,之后给予相同混合液维持,设置维持剂量8ml,追加8ml,锁时20min。记录所有入选产妇分娩镇痛前(T0)及分娩镇痛后10min(T1)、20min(T2)、30min(T3)、1h(T4)、3h(T5)这六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患者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第一次镇痛泵按压时间、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及罗哌卡因使用量;记录患者分娩时相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骚痒、低血压等并记录出生后1min及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1、三组产妇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EP组产妇相比,DPE组与CSE组产妇PCA次数、罗哌卡因消耗量以及单位时间罗哌卡因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E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与EP组及DPE组产妇相比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EP组产妇与DPE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与CSE组产妇相比,DPE组与EP组产妇分娩时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低血压、胎心率减慢发生率、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与腰-硬联合阻滞技术相比,其分娩时相关副作用更少,与传统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相比,其镇痛效果更佳,阻滞效果更完善,是临床用于分娩镇痛的新选择。

郑红梅[4](2021)在《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性评价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实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有关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筛选,再通过精读全文,筛选出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价以及结果指标数据的提取,然后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5篇,共纳入研究的病例数为2728。其中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1367例,对照组13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着减轻分娩痛(RR=3.97,95%CI=2.38~6.62,P<0.00001),缩短第一产程(SMD=-1.71,95%CI=-2.37~-1.05,P<0.00001),缩短第二产程(SMD=-0.43,95%CI=-0.8~-0.06,P=0.02),缩短总产程(SMD=-1.86,95%CI=-2.24~-1.49,P<0.00001),降低剖宫产发生率(RR=0.30,95%CI=0.24~0.37,P<0.00001),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产后出血量(SMD=-0.35,95%CI=-0.77~0.66,P=0.09)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SMD=0.04,95%CI=-0.08~0.15,P=0.5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以有效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马旭媛[5](2021)在《河北省产妇分娩镇痛使用情况及对母婴影响的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河北省椎管内镇痛分娩使用情况及椎管内镇痛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危重孕产妇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22个监测医院,共289895人。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排除病例165219例,剩余124676例,根据是否使用椎管内镇痛分为椎管内镇痛分娩(neuraxial analgesia delivery,NAD)组及阴道自然分娩(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y,SV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再根据其三间分布特点,比较两组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医院、城市)、不同人群(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椎管内镇痛技术的使用情况。并对两组中初产妇及经产妇分别进行了母婴结局(产妇:宫缩乏力、使用缩宫素类药物、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输注血液制品、全身感染;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10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情况)的比较。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管内镇痛与母婴结局的关系,同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贫血)、受教育年限、分娩医院级别的混杂因素。使用Adjusted OR(odds radio,OR)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椎管内镇痛与母婴结局的影响。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2013~2017年,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中,使用椎管内镇痛的共5220人,使用率为4.19%(5220/124676)。2 2013~2017年河北省分娩率呈波动变化,但椎管内镇痛使用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2013年,使用椎管内镇痛的共1153人,使用率达5.1%,2016年使用率最低,仅有3.1%。2017年再次升高,达4.6%。3不同级别医院中,尽管二级医院分娩人数最多(53.5%),但三级医院椎管内镇痛使用率(6.8%)远超于二级医院(2.0%),医院级别越低,椎管内镇痛使用率越低;不同城市椎管内镇痛使用率存在差异,人口分布多,医疗资源分配较公平的城市石家庄使用率较高,达7.9%,张家口最低,为0.0%。4不同年龄孕产妇中,适龄婚育(25~34岁)者分娩人数最多(68.4%),同时椎管内镇痛使用率也最高(4.5%),高龄(≥35岁)及低龄(10~19岁)孕产妇使用率较低;不同孕周椎管内镇痛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受教育年限孕产妇椎管内镇痛使用率有差异,受教育年限越高者,椎管内镇痛使用率越高。5通过校正年龄、孕次、产次、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贫血)、受教育年限、分娩医院级别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产妇中,椎管内镇痛是使用缩宫素类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Adjusted OR(95%CI):1.951(1.568,2.427),P<0.001;经产妇中,椎管内镇痛是使用缩宫素类药物的独立危险因素Adjusted OR(95%CI):1.302(1.016,1.669),P<0.001;无论是初产妇或经产妇,椎管内镇痛对产妇宫缩乏力、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输注血液制品、全身各系统感染无影响,对新生儿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死亡无影响。结论1 2013~2017年河北省椎管内镇痛使用情况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随着2016年二胎政策开放,2017年椎管内镇痛使用明显增加。2椎管内镇痛在三级医院使用率最高,乡镇、民营及以下医院最值得宣传。医疗资源配置较平均的省会石家庄的椎管内镇痛使用率最高,需协调各地尤其地大人员稀少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3适龄阶段的人群、足月人群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椎管内镇痛使用率最高,应针对性的给予分娩镇痛宣传。4椎管内镇痛是初产妇及经产妇增加缩宫素类药物使用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影响。图 9 幅;表 10 个;参 121 篇。

王克功[6](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单胎初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5~85kg。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下一患者依据上一患者镇痛效果决定增加或降低一个梯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给药30min后,VAS≤3分,镇痛有效,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给予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ml补救后VAS≤3分,镇痛无效,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且给予补救药物后VAS>3分,镇痛失败,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MLAC和E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VAS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平面、胎心率、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增加例数;评定并记录胎心减速病例数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1例产妇出现下肢麻木感,3例产妇改为剖腹产,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氢吗啡酮可安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顾茁[7](2021)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联合罗哌卡因注射液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寻找一种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分娩镇痛有效、安全的给药途径。方法研究对象纳入2020年5月-2020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足月初产妇150例,根据产妇生产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入组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给药组(PN-Dex组),静脉给药组(IV-Dex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三组,每组各50例。IV-Dex组使用0.5ug/kg·h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静脉泵注10min后以0.1ug/kg·h维持静脉泵注联合0.1%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PN-Dex组以0.5ug/ml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0.1%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Blank组单纯应用0.1%罗哌卡因注射液100ml进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除静脉给药组泵注右美托咪定,其余两组静脉泵注药物使用生理盐水代替,并统一标注为分娩镇痛药。主要观察记录三组产妇分娩镇痛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及镇痛药物总使用量。次要观察记录三组产妇分娩时生命体征,Ramsay评分评分评估镇静效果,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阻滞程度,记录各组产妇产程时长、出血量、产妇分娩时、产后第一天、第二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最终分析判定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整个分娩过程,各组分别有4例出现并发症或中转剖宫产而出组,最终各组分别有46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PN-Dex组和IV-Dex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lank组,PN-Dex组在镇痛后20min、30min、90min的VAS评分(3.70±0.81分、2.96±1.07分、)明显低于Blank组的VAS评分(4.98±0.91分、4.37±0.83分),P<0.05,IV-Dex组镇痛后10min、20min、30min、90min的VAS评分(5.33±0.67分、3.28±0.81分、2.59±0.88分、2.52±0.94分)明显低于Blank组(5.65±0.67分、4.98±0.91分、4.37±0.83分、3.26±1.10分),P<0.05。PNDex组分娩镇痛局麻药总量为67.02±17.18ml,用量少于其他两组产妇,p<0.05。与Blank组进行比较,PN-Dex组和IV-Dex组产妇分娩时心率均降低,且IV-Dex组心率下降幅度随泵注时间延长而增大。PN-Dex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耗时184.26±56.20min,较其他两组产妇耗时短,p<0.05。IV-Dex组较其他两组在镇痛后20min、30min、60min、90min及宫口开全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高,p<0.05。三组产妇在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出血量、分娩过程中、产后第一天、产后第二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通过静脉给药或通过硬膜外给药均可减少罗哌卡因注射液的使用量,降低VAS疼痛评分,增强局麻药镇痛效果,且对产妇及新生儿短期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硬膜外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罗哌卡因注射液较静脉给药途径应用于分娩镇痛,能够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长。静脉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硬膜外罗哌卡因注射液应用于分娩镇痛能够发挥一定镇静作用。

罗树志[8](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825例,依据是否愿意并实际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分娩镇痛组(EA组,410例);未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C组,415例)。其中分娩镇痛组(EA组)根据产妇分娩结局,又分为两组:剖宫产组(36例)和顺产组(374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结局,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探索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结果(1)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率为8.78%(n=36),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12.05%(n=50),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方位异常(52.78%)、胎儿窘迫(27.78%)、产程时间异常(8.33%)、社会因素(5.55%)和其它(5.55%);对照组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56.0%),社会因素(26.0%),胎方位异常(16.0%)和其它(2.0%);分娩镇痛组社会因素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5.6%vs 26.0%,p<0.05),胎儿窘迫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27.8%vs 56.0%,p<0.01),胎方位异常指征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52.8%vs 16.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分娩镇痛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M(P25~P75)分别为557.5(449.5~686.5)min、490.0(390.0~620.0)min、52.5(38.0~77.3)min,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406.0(318.5~519.5)min、360.0(275.0~460.0)min、39.0(24.5~6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7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会阴侧切率(18.72%vs 10.96%,p<0.01)、产程中导尿发生率(47.8%vs 15.9%,p<0.01)、产间发热发生率(8.05%vs 1.93%,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4.88%vs 1.69%,p<0.01),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组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肌力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分娩镇痛产妇中剖宫产组和顺产组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临产BMI、新生儿体重、药物/时间比、镇痛时间、疼痛变异度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镇痛时间[1.005(1.002-1.008),p<0.001],疼痛变异度[3.680(1.987-6.814),p<0.001]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经阴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结论(1)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疼痛,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2)硬膜外分娩镇痛和第一、二产程时间延长有关,但不影响母婴结局;(3)镇痛时间、疼痛变异度是分娩镇痛产妇经阴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

石庆科[9](2021)在《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娩镇痛的开展普及,如何提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成为了目前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旨探讨一种更加优化的分娩镇痛方案,使产妇获得一个舒适快乐的分娩体验。方法:选择年龄2035岁之间、ASAⅠ-Ⅱ级、无产科相关并发症拟行自然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硬膜外麻醉(EA)组70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70例。EA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后连接一次性使用电子控制镇痛泵,CSEA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后连接一次性使用电子控制镇痛泵。观察并记录产妇分娩期间的各个产程时间、镇痛(VAS)评分、下肢肌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所选取的140例产妇中,5例因中途改为剖宫产手术被排除本次研究,最终纳入统计共135例产妇。EA组67例,CSEA组68例。1.宫口分别开至3cm、6cm、8cm、10cm时,CSEA组在各个阶段的VAS评分明显低于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对两镇痛组产妇分娩过程的下肢肌力情况进行比较,CSEA组有98.5%患者评分为0,EA组有89.6%评分为0,CSEA组评分明显低于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SEA组与EA组在产程时间比较上,CESA组产程时间相对EA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之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镇痛组不良反应比较,CSEA组(29.4%)出现产时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EA组(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两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EA)组,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一种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分娩镇痛方法推广使用。

黄海[10](2020)在《不同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18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于潜伏期(产妇宫口开1~2cm时)给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于潜伏期(产妇宫口开1~2cm时)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组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潜伏期未接受分娩镇痛)。观察A组与B组镇痛起效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比较三组产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B组镇痛起效时间1.38±0.62min、第一产程时间311.45±46.26min,短于A组的8.26±1.21min、329.26±48.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转剖宫产率(25.00%)显着高于A组(8.33%)和B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中起效快,能缩短第一产程,且不会对产妇和新生儿分娩结局造成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

二、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方法
    1.4 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2.2 产程时间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2)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仪器设备、药物
        2.2.1 监测仪器设备
        2.2.2 药物
    2.3 研究流程
        2.3.1 分组
        2.3.2 麻醉方法
        2.3.3 监测内容及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产妇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三组产妇各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
    3.3 三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的比较
    3.4 三组产妇分娩镇痛相关指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的发展
    4.2 本研究的镇痛方案的临床应用
    4.3 分娩镇痛实施时机与方式的选择
    4.4 影响局麻药通过硬脊膜孔速率的因素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实验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分娩疼痛及镇痛的研究现状
    References

(4)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文献思路
    2.2 文献提取标准
    2.3 结果指标
    2.4 文献筛选
    2.5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6 提取信息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统计结果分析
        3.1.1 疼痛程度的Meta分析
        3.1.2 第一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
        3.1.3 第二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
        3.1.4 总产程时间(h)的Meta分析
        3.1.5 剖宫产发生率的Meta分析
        3.1.6 产后出血量的Meta分析
        3.1.7 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的Meta分析
    3.2 敏感性分析
        3.2.1 疼痛程度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2 第一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3 第二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4 总产程时间(h)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5 剖宫产发生率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6 产后出血量(ml)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2.7 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3.3 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河北省产妇分娩镇痛使用情况及对母婴影响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1.3 相关定义及诊断标准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研究人群的基本资料
        1.2.2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年份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1.2.3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级别医院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1.2.4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城市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1.2.5 2013~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不同人群椎管内镇痛使用率的比较
        1.2.6 椎管内镇痛对分娩结局影响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讨论
        1.3.1 河北省椎管内镇痛分娩使用情况的三间分布特点分析
        1.3.2 河北省使用椎管内镇痛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椎管内镇痛的研究进展
    2.1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发展史
    2.2 椎管内镇痛技术
        2.2.1 硬膜外镇痛(EA)
        2.2.2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
        2.2.3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A)
        2.2.4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穿刺麻醉(DPE)
    2.3 椎管内镇痛的临床应用
    2.4 椎管内镇痛带来的影响
        2.4.1 对产程的影响
        2.4.2 对器械助产及剖宫产率的影响
        2.4.3 对母体的影响
        2.4.4 对胎儿的影响
    2.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麻醉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氢吗啡酮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试验中止
    2.方法
        2.1 镇痛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指标评价
        2.4 统计分析
(三)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三组产妇各时刻镇痛效果比较
    3.生命体征记录分析
        3.1 三组产妇各时段心率比较
        3.2 三组产妇各时刻平均动脉压比较
    4.三组产妇各时刻镇静评分及运动阻滞评分比较
        4.1 三组产妇镇静评分比较
        4.2 三组产妇运动阻滞评分比较
    5.三组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比较
    6.不良反应发生率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围产期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比较
    3.3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的比较
    3.4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3.5 两组产妇产程中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的比较
    3.6 分娩镇痛产妇中剖宫产组与顺产组单因素分析
    3.7 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4.2 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相关因素结果分析
    4.3 分娩镇痛影响剖宫产指征和产程时间的机制讨论
    4.4 局限性和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分娩镇痛方法及对产妇分娩结局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不同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A、B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比较
    2.2 三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2.3 三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3 讨论

四、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效果对比[J]. 张玉鸟,翟晓莉,张永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21(07)
  • [2]静脉输注纳布啡与瑞芬太尼辅佐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D]. 黄育.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穿破硬脊膜的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D]. 陈宇. 南昌大学, 2021(01)
  • [4]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郑红梅. 南昌大学, 2021(01)
  • [5]河北省产妇分娩镇痛使用情况及对母婴影响的横断面研究[D]. 马旭媛.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6]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D]. 王克功.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7]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分析[D]. 顾茁.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 罗树志. 山东大学, 2021(12)
  • [9]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D]. 石庆科.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10]不同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 黄海.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21)

标签:;  ;  ;  ;  ;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