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四川水电能源基地(论文文献综述)
卫魏,罗红英,佘权威,谭景洋[1](2021)在《西藏水电能源开发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通过介绍西藏水电发展现状、战略意义、面临的难题与应对措施,运用调查数据说明西藏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表明发展西藏水电是提升西藏经济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实施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张焱[2](2020)在《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经济运行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证。能源的短缺是社会动荡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接连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组织(简称“欧佩克”)因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对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的措施,这导致了石油的价格从几美元一桶迅速提高到30多美元一桶。进而导致缺油国家的工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出现了因为石油短缺而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中国是少油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石油基本依靠国外进口,在石油主导权被中东以及西方国家掌控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犹如悬着一把利剑。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正是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煤炭是中国主要的消费能源,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煤炭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矛盾问题,并将该问题定位为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压力之下,中国发展绿色能源势在必行。本文以中国绿色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由九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研究框架,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章:首先对绿色能源和产业政策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和概念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绿色能源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然后对本文的理论基础做了介绍,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产业管制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其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一是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二是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研究综述;三是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研究;四是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第三章:本章阐述了以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为代表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中国近年来发布的所有与绿色能源产业相关的政策文本,然后从文本数量、颁发部门等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了统计,最后从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价格补贴政策三个方面对所有的政策进行了归类分析。第四章:本章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支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经过梳理与比较后发现,为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与研发激励等政策工具。最后阐述了国外绿色能源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本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同时提出了促进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导向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对绿色能源产业的成长路径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本章首先在第五章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能源企业的成长路径,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本章通过“民众能源问题政策倾向调查”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度较高,对电价问题比较关心。大多数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也比较强,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宁愿多承担部分用电成本也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除此之外,本章通过实证还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水平及能源知识、环境意识。第八章: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先来测定中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对二者之间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然后加入城镇化、产业结构等因素通过构建ECM模型对我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做出进一步分析。第九章:本章首先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得出了五个结论。然后从完善绿色能源产业财税政策、改进绿色能源定价制度、加强绿色能源产业研发、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的特征是宏观规划类文本过多,微观执行类文本过少;税收优惠政策数量过少。(2)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对企业效益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投资、研发支持与劳动力投入对企业效益呈正向的影响关系。通过企业经营类别异质性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对太阳能企业呈正向影响,而对风能企业影响作用不明显;企业融资对风能企业呈正向影响,而对太阳能企业影响作用不明显。(3)中国民众对绿色能源的支持度较高,对电价问题比较关心。大多数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也比较强,为了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宁愿多承担部分用电成本也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4)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水平及能源知识、环境意识等因素对民众支付意愿的影响随着能源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了差异性。对于可再生能源来讲,女性支持的概率较高,而对于核能则男性支持概率更高;年龄对两种能源的影响作用一致,随着民众年龄的上升,民众支持绿色能源的概率是下降的;收入因素对于两种能源的影响结果也是一致的,随着收入的提高,民众对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支持概率都会上升;受教育程度与能源知识均对民众可再生能源的支付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受教育程度因素对核能支付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拥有环保意识会提高民众对可再生能源的支付意愿,而对于核能来说这一因素的影响并不显着。(5)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向右上倾斜的“N”字型,且没有拐点,表明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像煤炭能源会出现“增长极限”的问题。加入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绿色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双向影响关系,即绿色能源的消费量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总量的扩大和发展质量的提升都会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在短期内影响力度较小,在长期内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本文创新点有三:(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在宏观、企业微观与民众个体微观三个层面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2)数据开发的创新。本文中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个体微观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来获得的,这具有独一无二性。在对数据进行整理之后,首先针对民众对绿色能源政策的态度倾向、民众对绿色能源的偏好等问题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形成了一个有关能源公共政策的调查报告。其次,使用probit计量模型,对影响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3)对绿色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创新性论证。本文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对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绿色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像煤炭能源会出现“增长极限”的问题,绿色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可持续的。
刘云龙[3](2020)在《青藏高原地区重大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生态类型结构简单,地区生态脆弱性较高,容易遭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双重作用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水电能源开发进入快车道,陆续规划建设三个水电能源基地共二十余座大型水电站,大型水电站建设运行带来的各种影响在青藏高原上有被放大的趋势。对这些影响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仅可以对高原生态屏障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也对未来该区域的水电能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区域长期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方案。本文以1998-2017共计20年的气象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栅格数据集及1980年-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地区的景观格局迁移变化规律、电站建成前后区域气温、降水变化情况以及大坝上下游沿河岸生长植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基础性分析。基于景观格局指标、气候变化趋势线性倾向估计模型、植被年代际栅格数据集将青藏高原地区的重大水电工程的建设运行现状与其在这三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内在作用机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水电能源开发使得水电站上游水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最大增幅达到96%,对全流域水域面积影响较小。(2)水电能源开发带形成了劳动力聚集效应,满足了区域发展的能源需求。研究时间区间内,流域内城镇建设用地斑块数量下降的同时,面积显着增加,原有的小片聚居区连成片后向城镇化发展,城镇向外扩张趋势明显,城镇化进程加快。(3)水电站建成后耕地的面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游水位抬升淹没与人口迁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4)水电站影响范围内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更加均匀,坝前水库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气温、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5)建坝前大坝上下游植被对气温变化更敏感,建坝后对降水的变化更敏感,大坝建成后植被盖度显着增加。(6)随着水电站运行年限的增加,大坝上下游植被差异性逐年扩大。整体上看水电能源开发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自然环境的变化仍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刘子龙[4](2020)在《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法律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战略定位,要求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秉持系统性、整体性思维,要求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保育等不同诉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进而逐步形成契合于“三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要求、和谐有序、绿色可持续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格局。然而,受制于传统的,呈现出离散化、割裂化特征的权利(力)理论,并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快速推进的大趋势、大背景,以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核心内容的各类权利(力)之间发生冲突的风险和几率正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冲突也由此而不断加剧和凸显。鉴于此,本文研究试图从方法论的视角切入,在充分揭示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冲突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出法学问题——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进而深入剖析冲突产生的方法论根源——还原主义方法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论证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优越性及法学意蕴,并引入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价值排序理论。在整体主义方法论、价值排序理论的指引下,探索实现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新路径。本研究的行文架构主要由五章构成,各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揭示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现状图景及问题。首先,廓清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范畴,明确研究的边界,着重阐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缘起、内涵、类型及意义。其次,基于“冲突——权利冲突——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这一逻辑思路,一步步聚焦于涉水权利冲突。并根据功能维度、价值维度、资源维度(流域典型性)对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进行类型化梳理。第三,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构造、涉水权利的配置、涉水权利间关系这三个维度揭示出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产生的法律原因,即涉水权利构造的不完备、涉水权利配置的离散性、涉水权利关系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冲突产生的方法论根源——还原主义方法论。最后,从法律理性、生态理性、风险理性三个维度揭示出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基本诉求。第二章探究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首先,在前章已揭示出还原主义方法论是造成涉水权利冲突的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还原主义方法论的合理性及局限性。针对还原主义方法论局限性之克服,提出整体主义方法论。并对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优越性及法学内涵进行阐释。其次,阐释价值排序的理论内涵,通过分析价值排序理论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契合性,以论证引入价值排序理论的正当性、合理性。并基于价值排序理论,明晰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新价值排序,凸显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最后,基于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价值排序理论,在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构造中融入和谐价值与安全价值,以破解涉水权利构造的不完备和割裂性;在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配置中确立综合模式,以破解涉水权利配置的离散性;在对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关系属性的理解中引入环境法律关系理论,以破解涉水权利关系的局限性。第三、四、五章则是分别针对极具长江流域典型性的三个冲突: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所进行的类型化、流域典型性、冲突产生机理的分析,以及对因应的冲突规制路径所进行的探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三章从类型化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界定为长江流域涉水生存权与长江流域涉水发展权冲突、生命支撑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与经济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而就该冲突的流域典型性而言,则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冲突、冲突所为围绕的核心客体——流域水环境容量的重要性这两个维度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就该冲突产生的机理而言,则揭示出流域水污染防治与区域排污权在制度设计、运行过程中存在明显断裂,未形成有效的协调与衔接,进而导致流域水污染防治无法有效约束、控制区域的排污行为。由此揭示出冲突化解的核心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理论基础,提出生存安全价值优先的冲突化解理念,并针对冲突产生的机理和冲突化解的制度需求,提出因应的制度设计——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最后,通过对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进行实证分析,以发现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完善改进该制度。第四章从类型化的角度将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界定为长江流域涉水发展权之间的冲突、经济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之间的冲突。而就该冲突的流域典型性而言,则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行业冲突、冲突所围绕的核心客体——流域水量的重要性这两个维度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就该冲突产生的机理而言,则揭示出不同行业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对流域控制性水库进行离散化、割裂化的调度,从而导致对流域水量的割裂化利用,结果导致冲突的产生。由此揭示出冲突化解的核心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提出统筹协调的冲突化解理念,并针对冲突产生的机理和冲突化解的制度需求,提出因应的制度设计——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最后通过对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进行实证分析,以发现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完善改进该制度。第五章从类型化的角度将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界定为长江流域涉水发展权与长江流域涉水环境权冲突、经济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与生态功能型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而就该冲突的流域典型性而言,则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空间冲突、冲突所围绕的核心客体——流域水域空间的重要性这两个维度进行了论证和阐释。就该冲突产生的机理而言,则揭示出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确立,水生态空间的恢复和拓展诉求日益凸显,由此对传统渔业养殖空间产生了明显的挤压和侵蚀,结果引发冲突的产生。由此揭示出冲突化解的核心制度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提出生态优先的冲突化解理念,并针对冲突产生的机理和冲突化解的制度需求,提出因应的制度设计——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最后,通过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证分析,以发现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以完善改进该制度。
徐智[5](2019)在《云南水电电量过剩及消纳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电力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电力起源于1875年的法国巴黎,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诞生,从此电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力工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1882年英国人在上海建立了上海电光公司,自此中国最早的发电厂建成,中国电力走上漫长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水电事业起步于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于1912年建成,成为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中国电力通过130多年的发展,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云南省作为全国第二大水电资源大省,境内的六大水系: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珠江、红河和伊洛瓦底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达1.04亿kW,可供开发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9795万kW,仅次于四川省,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国内总量的25%左右,天然的资源环境下具有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可再生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水电经济可开发量居全国前列、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开发前景可观、外送可再生清洁电力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云南水电建设者开始勘测测设计,50年代开始建设水电站,但是建设速度较为缓慢。2000年后,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等政策的背景下,2001年,云南省政府提出,把云南水电建设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从此云南水电开始加快建设步伐,云南水电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自2010年至2015年云南省水电大规模集中投产,加之光伏、风电发电装机也是爆发式增长,虽然火电装机未增加,但是还是造成弃水形势十分严峻。云南水电每年都有大量剩余水电电量得不到消纳,产生严重弃水问题,这已经成为云南水电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运用在MBA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管理知识,并结合自身在水电行业工作管理经验,运用学习所获得的理论工具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探索构建云南水电企业未来的竞争战略,对云南水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由于LCJ公司作为云南最大的发电企业和云南水电行业的支柱企业,所以选择LCJ公司作为研究分析对象,这在云南水电企业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对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了对云南水电电量消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当前国家宏观政策、国内外行业发展环境、云南水电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地区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采用PEST分析工具全面分析云南水电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及内外部资源状况。采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水电行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了云南水电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从微观角度对LCJ公司水电消纳状况进行了剖析,总结四川省水电行业剩余电量消纳措施经验,同时结合世界许多国家电网发展的经验,针对云南省水电丰水期存在的大量富余电量,提出具体的消纳对策建议。论文提出了云南水电电量消纳对策建议,包括提高投融资管理水平;合理规划、使水电站工程与送出工程同步运行;加强电力发展统一规划;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市场消纳机制。
李笑竹[6](2017)在《改进布谷鸟算法在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能源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源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力发电为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势与机遇。本文总结了中国水电近50年的发展历程,描述了目前中国水电发展现状,介绍了中国主要水电基地及其发展规模,以及中国水电现阶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为了解决最严重的弃水问题,可从保证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工作入手,使中国水电科学有序的发展下去。本文从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优化调度模型两方面入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梯级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电站水库弃水量的前提下,以发电水头最高,弃水量最小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以库容要求、水量平衡要求、发电量需求和出力需求作为约束条件。(2)探索算法中步长 对整个算法影响,经测试函数验证表明,当步长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时,算法的收敛情况相对最好,寻优结果也相对较准确。(3)针对标准布谷鸟算法的机制中步长固定,缺少自适应性的缺点;再加之边界上聚集的点过多,不利于算法后期收敛。对标准布谷鸟算法进行改进,将边界变异原则和变步长策略引入标准的布谷鸟算法中,得到自适应布谷鸟算法(ACS)。据测试函数检测结果表明,ACS较CS相比,迭代次数减少,结果更加接近全局最优解。(4)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布谷鸟算法(CS-SA),该算法用莱维飞行模式作为更新解的方式,再进行局部退火处理得到最优解。经测试函数验证,CS—SA较传统布谷鸟算法收敛速度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对多维目标函数的求解有更加明显的效果。(5)将本文建立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模型用在新疆某梯级水电站水库的调度上,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对求解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邹执寰[7](2015)在《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流域开发和水能资源的利用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当今面对生态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等世界性难题,人类已经充分意识到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西南水电基地是我国重要的水能发电基地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而四川又是西南最重要的流域水电开发大省,省内三条重点流域,即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梯级水电开发将进一步优化西南乃至全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对于国家层面的能源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由于流域水电开发时间跨度非常长,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三江”流域的水电梯级开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陆续动工,到现在其建设期已走过了漫长的二十多年。于今已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一些水电站也已建成投产开始发电,为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输电做出了显着的贡献。但目前四川省重点流域的水能资源仍具巨大的开发潜力,流域内很多水电站仍处于未建或是筹建的状态,且其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金缺乏,水电建设区域税收和发电量惠及当地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种种难题对四川省重点流域的水电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系统整理和分析“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本论文全面梳理了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川内河段流域的基本自然条件情况和水电梯级开发现状及规划,再根据梳理内容,着重从川内“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能源生产结构、税收、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方面的影响以及城镇化发展、居民生活、移民安置、生态环境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最后对应全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钱玉杰[8](2013)在《我国水电的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动力。能源不仅与人类的发展紧密关联,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能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能源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势下,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水能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有力地保障我国能源供应,优化我国能源结构,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将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收集处理大批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空间分析和计量分析,研究了我国水能资源的重要地位、储量及空间分布情况,并对我国水电的地理分布、开发利用状况、生产消费格局及时空变化、西电东送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并基于现阶段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通过分析,本文得到的结论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水能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可开发量不足。从可采储量角度看,水能资源占常规能源的比例较大,说明我国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具备规模开发和支撑能源结构升级的条件,今后在能源资源中的地位将逐步凸显。(2)我国水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西南地区的水能资源最为丰富,而东部地区的水能资源则较为贫乏,在全国总体上呈现出“西部丰富、东部贫乏”的状况。水能在不同流域之间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最丰富,远高于其他流域。(3)水电开发方面,长江流域的水电站装机容量最大,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水电站分布也最多,有2441座。从开发程度看,我国水能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只有21.3%。其中,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开发程度较高,而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及西藏其他河流流域、西南国际诸河流域开发程度较低,将成为以后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4)1995到2010年期间,我国水力发电量呈现近似直线增长态势,且开发集聚程度逐渐加强,水电分布区域差异较大。西南、华中地区的水电最丰富,尤以湖北、四川、云南为主,华北地区最少,不足全国总量的1%。不同区域的电力结构也有显着的差别,除青海、西藏、四川明显以水力发电为主外,其余省份多以火力发电为主。(5)六大区域电网中,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是水电消费的高值区域,主要体现在河南、四川、湖北、湖南以及广东等省份。经济相对发达的华北地区电力需求量大,而目前水电消费量不高,是今后转换能源结构的重点区域。(6)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水电输送格局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明显地分为北、中、南三条输送通道。其中,北部通道是将甘肃、青海省的水电资源送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华北地区;中部通道是将四川、湖北省的水电资源送往重庆、河南和安徽、江苏等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广西、云南的水电资源送往广东、海南省等地。(7)我国水电生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则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两者存在区域错位。水电主要消费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定的重合性,但水电消费区域更加向西南、华中地区聚集。随着时间的变化,GDP重心与水电的产消重心在东西、南北方向上的错位更加严重。(8)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供给,加强环境保护,需要在清楚认识未来能源需求和当今水电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水电开发管理体制、移民、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制定水电开发政策,以加强能源战略储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劳承玉,张序[9](2012)在《能源投资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与分配政策研究——以四川水电开发建设为例》文中提出四川省是我国水能资源蕴藏大省和投资开发热点地区。本文以四川省水电能源投资为案例,详细分析了能源开发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包括税收种类、适用税率、缴纳数额等。对这部分税收利益的分配政策不仅涉及各级地方政府,而且关系到库区广大群众利益。本文特别对水电开发的各项税收收入在四川省级财政和开发地所在市、县三级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范、完善相关分配政策的建议。
林学锋,胡蓉[10](2008)在《藏东水电能源续接基地开发的构想》文中研究指明藏东昌都地区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水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约4 060万kW,开发潜力巨大,开发远景广阔。西藏自治区和昌都地区的决策部门已将水电能源列为支柱产业,争取用20 a左右的时间,把昌都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水电能源续接基地,内联西藏腹地,外接四川、云南,以推进"藏电外送"的进程。
二、加快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四川水电能源基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四川水电能源基地(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水电能源开发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西藏水电能源开发的现状 |
1.1 西藏水能资源概况 |
1.2 西藏水电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1.2.1 西藏水能资源丰富 |
1.2.2 电力需求巨大 |
1.2.3 技术条件成熟 |
2 发展西藏水电能源的重要战略意义 |
2.1 发展西藏水电实现西藏以清洁能源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
2.2 发展西藏水电将西藏水电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实现富民兴藏 |
2.3 发展西藏水电是推动实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保障 |
2.4 发展西藏水电是保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
3 西藏水电能源发展面临难题和挑战 |
3.1 资源特点与电力需求特性间的矛盾 |
3.2 电源经济差、电价承受能力有限,项目推动难 |
3.3 生态环境保护对水电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4 水电开发迁移人口安置问题需妥善处理 |
3.5 水电开发条件与水电科技水平制约 |
4 西藏水电能源发展的应对措施 |
4.1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
4.2 国家应加大西藏基础设施的投资 |
4.3 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水电开发 |
4.4 妥善解决移民、环保问题 |
5 结语 |
(2)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绿色能源 |
2.1.2 产业政策 |
2.1.3 绿色能源与产业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2.2.3 产业组织理论 |
2.2.4 产业规制理论 |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3.1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
2.3.2 绿色能源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2.3.3 民众对绿色能源支付意愿的研究 |
2.3.4 绿色能源消费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3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3.1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
3.1.1 中国水能发电产业 |
3.1.2 中国核电产业 |
3.1.3 中国风电产业 |
3.1.4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 |
3.2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梳理 |
3.3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分析 |
3.3.1 财政政策 |
3.3.2 税收优惠政策 |
3.3.3 电价补贴政策 |
3.4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政策特征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外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借鉴 |
4.1 美国 |
4.1.1 美国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4.1.2 美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
4.2 日本 |
4.2.1 日本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4.2.2 日本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
4.3 德国 |
4.3.1 德国绿色能源发展现状 |
4.3.2 德国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 |
4.4 国外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
4.4.1 加强立法工作 |
4.4.2 重点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
4.4.3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
4.4.4 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 |
4.5 本章小结 |
5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动力机制与路径 |
5.1 相关概念 |
5.1.1 动力机制 |
5.1.2 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
5.2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与成长动力分析 |
5.2.1 产业成长与成长动力 |
5.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5.3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动力因素 |
5.3.1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内部动力 |
5.3.2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的外部动力 |
5.4 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
5.4.1 政府政策的传递过程 |
5.4.2 政府导向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
5.4.3 市场导向绿色能源产业成长路径 |
5.4.4 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协调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企业层面 |
6.1 绿色能源企业成长分析框架 |
6.2 模型与数据 |
6.2.1 面板数据模型 |
6.2.2 变量定义 |
6.2.3 数据来源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3.1 实证结果 |
6.3.2 结果分析 |
6.3.3 基于实证结果的评价 |
6.4 异质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民众层面 |
7.1 相关研究回顾 |
7.1.1 国外研究 |
7.1.2 国内研究 |
7.2 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及框架 |
7.3 调查问卷基本问题数据整理与分析 |
7.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7.4.1 基本情况 |
7.4.2 调查问题 |
7.5 中国民众对可再生能源态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7.5.1 理论基础和假说 |
7.5.2 数据及变量描述 |
7.5.3 中国民众绿色能源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中国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预测 |
8.1 理论基础 |
8.1.1 经济增长理论 |
8.1.2 增长极限理论 |
8.1.3 峰值理论 |
8.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8.2 文献研究 |
8.3 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库兹涅茨曲线的测定 |
8.3.1 指标的选取 |
8.3.2 模型的选择 |
8.3.3 实证分析 |
8.3.4 研究结论 |
8.4 绿色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等多因素长期均衡分析 |
8.4.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
8.4.2 模型分析 |
8.4.3 研究结论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完善绿色能源产业财税政策 |
9.2.2 改进绿色能源定价制度 |
9.2.3 加强绿色能源产业研发 |
9.2.4 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 |
9.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3)青藏高原地区重大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1 研究区域概况 |
2.1.2 研究区域水电能源开发现状 |
2.2 研究方法 |
2.2.1 景观格局指数 |
2.2.2 线性倾向估计模型 |
2.2.3 Mann-kendall突变检验模型 |
2.2.4 归一化植被指数 |
第3章 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前后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 |
3.1 概述 |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3.3 典型水电站建设前后雅鲁藏布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3.4 典型水电站建设前后周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3.4.1 直孔水电站 |
3.4.2 藏木水电站 |
3.4.3 老虎嘴水电站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大水电工程对区域气候与植被生长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3 重大水电工程对周边区域气温、降水的影响 |
4.3.1 重大水电工程周边区域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
4.3.2 气温突变检验 |
4.3.3 降水突变检验 |
4.4 重大水电工程对周边区域植被的影响 |
4.4.1 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前后周边区域植被变化趋势分析 |
4.4.2 高程变化对水电站上下游河岸植被的影响 |
4.4.3 气候要素变化对水电站上下游河岸植被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4)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现状与评述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范畴的界定 |
一、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缘起 |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阐释 |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类型 |
四、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意义 |
第二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廓清 |
一、“冲突”与权利冲突 |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阐释 |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类型 |
第三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理论溯源与规制诉求 |
一、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原因分析 |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理论根源:还原主义方法论 |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诉求 |
第二章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方法论转换:从还原主义方法论到整体主义方法论 |
一、还原主义方法论的阐释与评析 |
二、还原主义方法论局限性之克服:整体主义方法论 |
三、整体主义方法论的优越性 |
第二节 价值论调整:从旧价值排序到新价值排序 |
一、价值排序的理论阐释 |
二、价值排序与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契合性 |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的新价值排序 |
第三节 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规制的实现 |
一、长江流域涉水权利构造的价值拓展 |
二、长江流域涉水权利配置的模式选择 |
三、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关系的属性界定 |
第三章 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规制 |
第一节 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分析 |
一、基于功能与价值视角的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类型化分析 |
二、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流域典型性分析 |
三、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产生的机理 |
第二节 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权与排污权冲突的破解路径 |
一、冲突化解理念:生存安全价值优位 |
二、核心制度需求: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 |
三、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设计 |
第三节 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实证分析 |
一、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现状 |
二、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三、长江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制度的完善 |
第四章 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规制 |
第一节 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分析 |
一、基于功能与价值视角的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类型化分析# |
二、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流域典型性分析 |
三、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产生的机理 |
第二节 长江流域航运开发利用权与水能开发利用权冲突的破解路径 |
一、冲突化解理念:统筹协调 |
二、核心制度需求: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 |
三、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设计 |
第三节 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实证分析 |
一、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现状 |
二、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三、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制度的完善 |
第五章 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规制 |
第一节 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分析 |
一、基于功能与价值视角的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类型化分析 |
二、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流域典型性分析 |
三、长江流域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产生的机理 |
第二节 渔业养殖权与生态用水权冲突的破解路径 |
一、冲突化解理念:生态优先 |
二、核心制度需求: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
三、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设计 |
第三节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证分析 |
一、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现状 |
二、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三、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
结论:新时代长江流域法治的突破与转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云南水电电量过剩及消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归纳分析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论文相关概念 |
第二节 战略管理理论 |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
二、战略管理的特征 |
第三节 战略管理方法 |
一、PEST分析理论概述 |
二、SWOT分析理论概述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水电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一节 云南水电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形势分析 |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云南水电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
一、云南水电行业发展概况 |
二、云南水电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云南水电行业发展SWOT分析 |
一、云南水电行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二、云南水电行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
三、云南水电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分析 |
四、云南水电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外在威胁分析 |
五、云南水电行业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结论 |
第四章 水电消纳案例分析 |
第一节 LCJ公司水电消纳状况 |
一、LCJ公司简介 |
二、LCJ公司电量消纳状况 |
第二节 四川水电消纳措施 |
一、背景介绍 |
二、水电消纳面临的挑战 |
三、水电消纳问题解决方案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云南水电电量消纳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高投融资管理水平 |
一、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
二、深化银企战略合作 |
三、实现融资方式多元化 |
四、充分发挥集团财务公司作用 |
五、努力盘活存量资产 |
第二节 合理规划、使水电站工程与送出工程同步运行 |
第三节 加强电力发展统一规划 |
第四节 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
一、大力拓宽国内供电市场空间 |
二、积极开拓国际供电市场 |
第五节 积极推进市场消纳机制 |
一、充分发挥电力交易中心的功能 |
二、增加云南电力市场交易模式 |
三、加快云南电网公司市场化改革 |
四、完善市场主体激励机制 |
五、建立信用评价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改进布谷鸟算法在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我国水电现状分析 |
2.1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
2.2 我国水电发展总体状况 |
2.2.1 我国主要水电基地 |
2.2.2 农村小水电 |
2.3 我国水电面临的挑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 |
3.1 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原则及步骤 |
3.1.1 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原则 |
3.1.2 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步骤 |
3.2 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 |
3.2.1 什么是弃水 |
3.2.2 单一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 |
3.2.3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布谷鸟搜索算法 |
4.1 标准布谷鸟搜索算法 |
4.1.1 算法原理 |
4.1.2 实现过程 |
4.2 步长因子对布谷鸟算法的影响 |
4.2.1 贝塔分布 |
4.2.2 正态分布 |
4.3 自适应布谷鸟算法 |
4.3.1 自适应步长策略 |
4.3.2 边界变异策略 |
4.3.3 算法验证 |
4.4 混合布谷鸟算法 |
4.4.1 模拟退火算法 |
4.4.2 算法结合 |
4.4.3 算法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梯级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分析 |
5.1 应用实例背景资料 |
5.1.1 新疆水资源特征 |
5.1.2 新疆水力资源概述 |
5.1.3 新疆水电发展简述 |
5.1.4 新疆某梯级水电站基本情况 |
5.2 新疆某梯级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模型 |
5.3 优化调度模型的结果分析与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论文选题背景 |
二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一)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
(三)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
(四)整体研究与重点分析相结合 |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论文研究的重点内容简介 |
二 论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与流域区域范围 |
(一)论文研究的时间范围界定 |
(二)论文研究的区域范围界定 |
三 论文的创新点简述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节 论文的理论支撑 |
一 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二 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模型 |
第二节 关于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四川省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宏观拉动作用研究 |
二 金融支撑对四川省水电开发的影响分析 |
三 水电发电的电力调配问题研究 |
四 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移民问题解决办法研究 |
第三章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的具体界定 |
第二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的基本情况分析 |
一 金沙江流域基本情况 |
二 金沙江水电规划及开发现状 |
(一)金沙江上游水电站建设情况及主要指标 |
(二)金沙江中游水电站建设情况及主要指标 |
(三)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建设情况及主要指标 |
三 雅砻江流域范围 |
四 雅砻江水电规划基本情况 |
(一)雅砻江干流上游水电站规划建设情况及主要指标 |
(二)雅砻江干流中下游水电站规划建设情况及主要指标 |
五 大渡河流域范围 |
六 大渡河水电规划基本情况 |
第三节 省内重点流域涉及区域的基本概况 |
一 金沙江流域涉及区域基本概况与流域内资源概况 |
二 雅砻江流域涉及区域基本概况及其开发资源优势分析 |
三 大渡河流域涉及区域基本概况与流域内资源概况 |
第四章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 |
第一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在西部地区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二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区域内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一 四川省重点流域开发、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 |
二 省内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具体分析 |
第三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区域内财政税收的影响 |
一 案例分析—乌东德水电站开发建设对四川省财政税收的贡献 |
(一)建设期的税收贡献 |
(二)建成运营期的税收贡献 |
(三)其他税费的贡献 |
二 案例分析—二滩水电站开发建设对四川省财政税收的贡献 |
三 案例分析—硬梁包水电站开发建设对四川省财政税收的贡献 |
(一)水电站建设期间的税收贡献 |
(二)水电站建成运营后的税收贡献 |
第四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区域就业的影响 |
一 直接就业拉动的分析 |
二 间接就业拉动的分析 |
第五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
一 推动区域内农业集约化发展,减少水电建设对第一产业发展的负影响 |
二 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 |
三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全面助推第三产业的发展 |
第五章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建设的社会环境影响 |
第一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川电东送能力的影响分析 |
一 四川省用电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
二 川电东送能力的具体分析 |
第二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涉及区域城镇化的影响 |
第三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涉及区域内居民生活的影响 |
第四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移民问题 |
第五节 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六章 四川省高效推动水电建设开发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规划 |
第二节 加快省内重点流域的水电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调整流域水电建设运行的财税政策及其惠享机制 |
第四节 提高水电开发对就业推动的力度 |
第五节 促进四川省水利水电开发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优化 |
第六节 强化西南水电基地“西电东送”战略的发展 |
第七节 保障水电建设过程中移民的基本利益 |
一 落实多种路径的移民安置 |
二 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 |
三 建立和完善移民搬迁后社区融合机制 |
第八节 加强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写作后记与致谢 |
个人简历 |
(8)我国水电的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能资源概述 |
1.2 水力发电 |
1.2.1 水力发电特点 |
1.2.2 水电站的分类 |
1.2.3 水力发电的优缺点 |
1.3 选题背景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相关研究综述 |
1.5.1 关于水电的开发利用 |
1.5.2 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 |
1.5.3 水电与经济发展 |
1.5.4 相关其他方面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7 论文结构体系 |
第二章 我国水能资源的储量及地区分布 |
2.1 我国水能资源的地位 |
2.1.1 河流水能资源的表述 |
2.1.2 水能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的地位 |
2.2 我国水能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
2.2.1 基于省区市的水能资源的空间分布 |
2.2.2 基于水系的水能资源空间分布 |
2.3 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 |
第三章 我国水电的地理分布及时空变化 |
3.1 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
3.1.1 能源生产结构的变化阶段分析 |
3.1.2 水电开发对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
3.2 我国水电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 |
3.2.1 流域视角下的水电开发状况 |
3.2.2 十五大水电基地 |
3.2.3 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
3.3 水电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 |
3.3.1 水电分布的区域差异 |
3.3.2 水力发电量的阶段划分 |
3.3.3 水力发电的时空变化 |
第四章 我国水电生产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 |
4.1 水电消费格局 |
4.2 水电输送格局 |
4.2.1 水电输送概述 |
4.2.2 水电输送类型 |
4.2.3 水电输送的预测分析 |
4.3 水电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变动趋向 |
4.3.1 区域经济发展变动趋向 |
4.3.2 经济、水电产消重心的变动趋向 |
4.3.3 水电产消与经济发展的错位 |
第五章 我国水电开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对策 |
5.1 我国水电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5.1.1 水电开发管理体制的制约 |
5.1.2 现行电价制度不合理 |
5.1.3 水电工程移民的安置致富难 |
5.1.4 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
5.1.5 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 |
5.2 保障水电合理开发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
5.2.1 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 |
5.2.2 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水电发展 |
5.2.3 执行公正合理的水电电价 |
5.2.4 注重水电开发的生态环保 |
5.2.5 大力开发水电,建立大型水电基地 |
5.2.6 加大水电开发力度,加快西电东送进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能源投资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与分配政策研究——以四川水电开发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电能源开发涉及的主要税收 |
二、水电能源开发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 |
(一) 2010~2020年四川省水电投资规模 |
(二) 水电投资建设对财政税收的贡献 |
(三) 水电投产运营期对财政税收的贡献 |
三、水电开发税收分配政策有关问题分析与建议 |
(一) 开发企业注册地问题 |
(二) 跨省、市 (州) 水电开发的税收分配问题 |
(三) 州县税收分享比例问题 |
四、结论 |
四、加快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四川水电能源基地(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水电能源开发问题分析[J]. 卫魏,罗红英,佘权威,谭景洋. 高原农业, 2021(03)
- [2]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企业、民众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实证分析[D]. 张焱.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3]青藏高原地区重大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D]. 刘云龙.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长江流域涉水权利冲突的法律规制[D]. 刘子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云南水电电量过剩及消纳对策研究[D]. 徐智.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6]改进布谷鸟算法在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的应用[D]. 李笑竹. 新疆大学, 2017(02)
- [7]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影响分析[D]. 邹执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5(03)
- [8]我国水电的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D]. 钱玉杰. 兰州大学, 2013(11)
- [9]能源投资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与分配政策研究——以四川水电开发建设为例[J]. 劳承玉,张序. 西南金融, 2012(08)
- [10]藏东水电能源续接基地开发的构想[J]. 林学锋,胡蓉. 人民长江,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