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ad Better短语的真实用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健京[1](2021)在《英语“将来”概念形式表征认知研究》文中认为
李金轩[2](2021)在《《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语用信息对比研究 ——以言语行为动词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陈思宇[3](2021)在《《完美英语语法:写作口语进阶之必备指南》(5-8章)英汉翻译报告》文中指出这是一篇英汉翻译报告。翻译的原文本是由身兼多重身份的美国词典编纂者、语言学家、电台主持人和演说家格兰特·巴雷特所着的《完美英语语法:写作口语进阶之必备指南》,作者格兰特·巴雷特基于自身多年来的积累与实践经验,在书中为读者提供了通俗易懂且实用的语法知识,同时也分析了其中的内在逻辑。基于每个语法点,作者加入了大量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这本语法书旨在消除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语法困惑,作为一本用法指南,希望为英语使用者提供切实的帮助。本翻译报告根据第五章至第八章的译文撰写,希望帮助英语学习者形成一种新的语法思维,不再拘泥于死规则,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原文本是一本英语语法书,其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语法术语,其次,为避免重复也使用了一些替代词,同时也不乏定语从句及插入语的使用,这些都是原文本较为突出的语言特点,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翻译困难。因此,本报告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说明翻译难点。经过进一步的分析,译者选择了恰当的翻译方法,分别为:(1)对于原文本中的大量语法术语,译者采用了词义选择的方法;(2)对于一些替代词,译者采取了释义法使语言更加具体化;(3)考虑到定语从句与先行词的关系以及译文的行文逻辑,译者最终选取了分译法以及合译法来翻译定语从句;(4)基于插入语的不同类型,译者采用了括号法和句首法使译文语言更加灵活准确。最后,报告从整体上对本次翻译实践做出了总结:在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译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比如基于语法的内在逻辑对一些语法术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区分,希望为之后语法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同时,由于译者自身能力有限,此次翻译实践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此外,报告也对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某些语法术语的译法要统一。
霍宏[4](2021)在《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的能力分为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写即写作,通过文字来表明我们的想法,传达明确的信息。在高中阶段,英语写作课时少,形式稍显单一,这导致高中英语写作成为高中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不知从何下笔,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词汇错误、句法错误、语法错误及语篇错误等等,并且长期受到母语学习的影响,对如何写作出地道的英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用汉语思维表达往往词不达意,贻笑大方。因此写作成为英语日常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Corder(1967)的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简称EA)在上世纪70年代流传广泛,被当作外语学习的重要方法论。错误分析理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学习者出现的错误来反映外语语言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内在法则,本文通过将错误分析理论的运用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以此来探讨基于错误分析理论的写作教学是否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英语写作是一个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项目,对英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涵盖面甚广,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本文研究问题如下:一、学生犯了多少种错误?二、哪些因素导致了错误?三、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教师和学生能得到什么启示?本研究在错误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一班二班为研究对象,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参照班,通过学生前测试卷分析以及问卷、访谈等手段探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错误分析理论的指导,对英语写作提出新的写作教学与指导方案,最后通过后测来检验这段时间在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是否有效。
晏玲玲[5](2021)在《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研究 ——以汉中某重点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对话的关键。巴西教育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较少学者对提问进行语用角度的研究,具体到高中英语阶段更少。研究从语用角度探究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目前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聚焦点是什么?2.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优势是什么?3.如何从语用角度提升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水平?以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了汉中市某重点高中的高一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发现了当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存在局限性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师过于严守课程大纲,忽视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关注;拘泥于知识性提问,课堂展示性提问占比较高,提问形式单一;提问方式不当影响课堂人际关系;提问未落实到育人层面,弱化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从教师的育人理念、语用素养、教学语境、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五方面归纳了影响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因素。提出了课堂提问基于人际语用课堂的五点语用优势:首先能顺应教学语境,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然后,帮助知识的动态生成;其次,启发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品质;再次,维持了课堂的渐进对话;最后,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为提升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研究提出了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四条语用策略:注重得体言语行为、遵守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对待学生诉求和保持课堂人际生态。通过对语用学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帮助教师改善自身提问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生成高质量的回答,对课堂师生关系、学生自信、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带来积极的影响。
李文慧[6](2021)在《语言水平与任务投入量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语块附带学习的影响》文中认为语块作为二语词汇学习的一部分,其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篇中。语块的流利行使是评定学生语言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选择附带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试图为学生在二语学习中获取大量语块提供有效途径。根据投入量假说,学生对不同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影响着他们的词汇学习和记忆。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任务投入量对单词附带学习的影响,鲜少有研究将投入量假说应用于语块的附带学习。此外,语言水平对不同投入量学习任务的影响研究相对缺乏。鉴于此,本研究以投入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遗忘曲线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测试法和访谈法,探讨语言水平和任务投入量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语块附带学习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语言水平对高中生语块附带学习有无影响?如果有,有什么影响?2.任务投入量对高中生语块附带学习有无影响?如果有,有什么影响?3.语言水平与任务投入量是否共同对语块附带学习产生影响?如果有,有什么影响?本研究选择呼和浩特市某普通高中的三个平行班92名高二学生为受试者,按上学期英语期末联考成绩将其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三个班的学生随机分配三项投入量有差异的阅读任务:阅读+单选、阅读+填空和阅读+造句。任务结束后,受试者又分别接受了目标语块的即时测验和两周后的延时测验。研究结果为:1.在同一种投入量阅读任务下,学生的语言水平会影响语块知识附带学习的效应。语言水平高的学生附带学习效果要胜于水平低的学生。2.在同一种语言水平下,任务投入量会影响语块知识附带学习的效应。投入量最高的用目标语块造句任务的附带学习效果要优于单选和填空任务。3.语言水平与任务投入量的交互作用对高中生语块附带学习即时测试成绩产生显着影响,而对语块的延时测试成绩并没有形成显着影响。本研究的发现部分支持了投入量假说,验证了语言水平对不同投入量阅读任务的语块附带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刘童童[7](2021)在《汉英实情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情连接成分”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廖秋忠(1986)提出的,主要用于表达后面话语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也采用这一术语,并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将既能表明句子命题内容的真实性,又具有连接功能的词或短语均视作“实情连接成分”。根据实情连接成分的语义倾向,我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1)表转折的实情连接成分,汉语主要包括“其实”、“实际上”、“事实上”,英语主要包括actually,in fact,as a matter of fact;2)表坦诚的实情连接成分,汉语主要包括“说实话”、“老实说”,英语主要包括honestly,to be honest,to tell the truth;3)表确认的实情连接成分,汉语主要包括“真的”、“的确”、“确实”,英语主要包括really,indeed。这些实情连接成分在汉语和英语两个学界分别有不少研究,且角度各异,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方法借鉴,但是学界很少有从英汉比较的角度对其进行共时和历时全方位综合分析的系统研究。鉴于此,我们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汉英实情连接成分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共时层面,我们主要是从句法、语义、语用、语篇层面对汉英实情连接成分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借助CCL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英语COCA语料库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量化。历时层面,我们主要是运用语法化、主观化等理论对其历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借助CCL古汉语语料库、英语COHA语料库对其语法化演变机制加以探讨。通过这种系统的比较研究,我们希望能为二语习得、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以及翻译提供一些帮助。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前人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创新价值。第一章是对汉英表转折的实情连接成分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借用英汉双语语料库,对汉语“其实”、“实际上”、“事实上”与英语actually,in fact,as a matter of fact之间的对译情况进行统计;然后从共时层面比较它们在句法位置、连用情况、语义特征、情态功能、面子缓冲功能、反预期功能、话语组织功能以及信息功能这些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最后对它们的历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讨论其语法化演变机制。第二章是对汉英表坦诚的实情连接成分进行共时和历时层面的全面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借用英汉双语语料库,对“老实说”、“说实话”与honestly,to be honest,to tell the truth的对译情况进行统计;然后从句法位置、连用和共现情况、语义关系、情态功能、强调功能、礼貌委婉功能、传信功能、话语组织功能以及信息功能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最后运用语法化、主观化以及交互主观化等相关理论对其历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对汉英表确认的实情连接成分进行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对汉语“真的”、“的确”、“确实”与英语really,indeed在双语语料库中的对应情况进行统计;然后从共时层面全方位地比较分析汉英表确认的实情连接成分的句法位置、连用与共现情况、语义特征、焦点标记功能、态度标记功能、传信功能、言语行为功能、话语组织功能和信息功能;最后讨论它们的语法化和主观化的演变规律。第四章是结语。我们分别对每一类汉语与英语实情连接成分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潜力。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宋来全[9](2020)在《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文中认为在语境层,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交际是国际商务语类内常见的两个亚语类,也是国际商务交际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为国际商务交际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后者贯穿国际商务交际全过程。在语篇层,与通用英语相比,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都是高度语法隐喻化的专业语篇,但二者之间也存一些文体上的细微差异。这两类亚语类语篇在文体上的异同或许与语法隐喻的使用有关。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明显关注不足。在凤毛麟角的相关研究当中,存在诸多局限:研究内容囿于语法隐喻对其词汇句法结构形式特征的影响,尚未触及语法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建构功能;所考察的语法隐喻仅限于名词化和情态语法隐喻这两种类型,未涉及形容词化、介词短语化、语气语法隐喻等其它语法隐喻类型;研究方法单一,导致一些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交际目标的显着改变通常会引起语类的改变,在同一语类内交际目标的细微变化可能会引起不同亚语类的产生。在语篇层,不同语类语篇乃至不同亚语类语篇都会呈现出在词汇语法资源、意义风格类型、修辞成分的位置、意义表达式等语类限制性因素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不同的文体。语法隐喻,作为对经验现象进行重新建构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在这两类亚类语篇中的“失衡”运用情况会对它们的语类结构、意义风格、词汇句法结构等文体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同时择取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这两类国际商务亚语类语篇,试图探讨在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语法隐喻所发挥的文体功能,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总体分布情况分别如何?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和商务英语信函相比,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有哪些?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和商务英语合同相比,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有哪些?(2)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对于该文体的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产生何种影响,即发挥何种文体功能?(3)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对于该文体的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产生何种影响,即发挥何种文体功能?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其意义建构观、语言层级观、例示观和语境观为理论基础,设计本研究的文体分析模式(系统与语篇相互参照下的商务英语合同/信函文体分析模式)。遵循该文体分析模式中的描述和解释与评价两大步骤,本研究首先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自建的三个小型语料库(商务英语合同语料库、商务英语信函语料库及通用英语语料库)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进行数量上的描写和比较。其次,本研究综合运用语料库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例示分析法,对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分别进行解释与评价。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在商务英语合同词频表中,名词化语法隐喻享有最高的使用频次,形容词化、介词短语化、动词化及情态语法隐喻分别位居第3、第13、第34及第52位,语气语法隐喻的使用频次只有1词次(出现在雇佣合同的落款处)。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乃至同一语类内的商务英语信函相比,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有名词化、形容词化及介词短语化这三种概念语法隐喻,以及情态语法隐喻和语气语法隐喻这两种人际语法隐喻。这三种概念语法隐喻表现出明显的“超用”特征,而这两种人际语法隐喻则呈现出明显的“少用”特征。在商务英语信函词频表中,名词化语法隐喻享有最高的使用频次,形容词化语法隐喻、情态语法隐喻及语气语法隐喻分别位居第4、第5及第15位,介词短语化和动词化语法隐喻仅位居第60和64位。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乃至同一语类内的商务英语合同相比,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只有情态语法隐喻和语气语法隐喻这两种人际语法隐喻。(2)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概念语法隐喻对商务英语合同文体的一些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都具有建构功能。在文体意义层,首先,它们可以建构合同文体与语境的关联,即建构合同交际的目标、合同交际者之间平等的主体关系与“作者-读者”双重身份以及合同交际的正式语式。其次,它们可以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一些概念语法隐喻化主题词通过高频重述隐喻实体来建构语法隐喻化主题,另一些概念语法隐喻化主题词通过呈现出较高的主题值来凸显语法隐喻化主题。再次,它们可以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标题和语法隐喻化语步信息,尤其是“终止条款”、“不可抗拒力条款”、“仲裁条款”这三个基本语步。最后,它们还可以建构合同文体的客观性、抽象性、正式性、严肃性、严谨性等意义风格。在文体形式层,它们会促使合同文体的语法隐喻化形式特征凸显。第一,名词化专业术语的高频使用和介词短语化结构的前置用法,会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信息结构特征凸显;第二,它们会导致合同语篇的型/次比(词汇密度)较低,即词汇自由度较小,专业性较强;第三,它们会促使合同语篇的词形和句形较长;第四,它们会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和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3)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人际语法隐喻对商务英语信函文体的一些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都具有建构功能。在文体意义层,首先,它们可以建构信函文体与语境的关联,即实现合作共赢的交际目标、建构相互平等与尊重的贸易伙伴关系以及建构信函交际的正式语式。其次,它们可以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主要表现为人际语法隐喻化主题词通过呈现出较高的主题值来凸显语法隐喻化主题。再次,它们可以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信息,尤其是“建立信任/事由”、“征求反馈”、“礼貌结尾”这三个基本语步。最后,它们还可以通过创造出更大的符号距离和社会距离来建构信函文体的主观性、谦虚性、含蓄性、礼貌性等意义风格。在文体形式层,它们会促使信函文体的语法隐喻化形式特征凸显。信函语篇含有丰富的情态语法隐喻(尤其是显性主观倾向性情态语法隐喻)和语气语法隐喻(涉及五种语气语法隐喻类型)。它们的高频使用会促使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和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本研究的结论是:第一,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不仅体现为一种文体形式特征,来区别于日常生活语篇乃至这两类亚语类专业语篇,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表现为一种文体建构功能。在文体意义层,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发挥建构文体的语境关联、语法隐喻化主题、语法隐喻化语步及文体意义风格的功能,在文体形式层发挥促使文体的语法隐喻化形式特征凸显的功能。第二,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是作者在国际商务交际情境语境中对语言系统资源(概念意义系统和人际意义系统)进行选择的自然结果,即语言概念意义系统和人际意义系统分别在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的例示化结果。本研究兼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首先,本研究揭示了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这两类国际商务亚语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建构功能这一语言使用规律,可以助推国内商务英语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研究领域,本研究证实并拓展了Halliday(2004/2007)有关“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用来区分专家语言与日常语言”这一论断,突破了以往语法隐喻研究仅把语法隐喻视为一种文体形式特征而忽略其文体建构功能的局限。在实践层面,本研究有关国内外商务英语研究和语法隐喻研究现状的综述发现对相关学者们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研究设计的系统功能文体分析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等。
李晓琴[10](2020)在《现代汉语换言标记构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学者们打破了形式语言学侧重形式和句法研究的限制,将视野投向超句的篇章和话语结构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换言或称重述现象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标记这种现象的连接成分称为“换言连接成分”或“换言标记”。关于换言标记,就目前研究来看,无论国内外,从语言形式层面上来看,已有研究大多是探讨词项式的,就是由一个固定的词语来充当的,而对由图式构式来充当的的换言标记关注不够;从换言前后项语义关系层面上来看,国外主要借助关联理论探讨换言标记前后项之间的因果推理关系,国内汉语学者主要关注换言前后在语义复杂性方面体现的差别,研究侧重前后项之间客观性语义的描写,而对换言后项语义的主观性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从换言标记的来源层面上看,目前尚无人探讨现代汉语中的图式构式形式的换言标记是如何产生的。因而本文在国内外前人时贤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功能语言学的立场,运用构式语法、篇章语法和话语分析等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在厘清有关换言关系、换言标记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汉语典型换言标记“换句话说”的语义和功能进行描写,重点选取“引述”类换言标记构式“用X的话说”“按X的说法”,“视角”类换言标记构式“从X的角度说”“从X的方面说”,“评价”类换言标记构式“往X里说”“说得X一点”等,从形式与功能以及来源等方面对这三大类共六个图式构式形式的换言标记进行全面描写,力求对汉语的换言标记系统得出新的认知。本文结构如下:首先为绪论。该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阐述了选题意义及该选题可能的创新点,说明了拟解决问题采用的理论、方法和语料。第一章为相关问题研究综述。本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构式研究以及篇章和话语研究,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换言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换言标记的界定、分类、范围、功能等问题。第二章讨论了换言关系和换言标记的相关问题。本章主要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的事实,厘清换言关系、换言标记的基本概念,涉及到换言关系的界定、换言关系前后项的语义关系及其语义属性等问题,讨论了换言标记的范围、形式、功能等问题,对汉语的换言关系与换言标记系统提出了我们的看法。此章的内容主要是为后面几章的个案研究提供理论和概念支撑。第三章讨论了汉语中最典型的换言标记“换句话说”。在参考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换句话说”所关联的前后项的语义关系,其次分析了“换句话说”及其所标记的换言结构的相关语用问题,最后考察了“换句话说”的来源与演变。本章内容主要是为后面换言标记构式的描写提供范例。第四章讨论了“引述”类换言标记构式。首先介绍了引述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之后从此类构式的不同功能、相关变体、构件解析、换言前后项的语义关系及其语用功能和换言的语用分析几个方面对“用X的话说”“按X的说法”两个个案进行了全面的描写。第五章讨论了“视角”类换言标记构式。首先介绍了视角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之后从此类构式的不同功能、相关变体、构件解析、换言前后项的语义关系及其语用功能和换言的语用分析几个方面对“从X的角度说”“从X的方面说”两个个案进行了全面的描写。第六章讨论了“评价”类换言标记构式。首先介绍了评价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之后从此类构式的不同功能、相关变体、构件解析、换言前后项的语义关系及其语用功能和换言的语用分析几个方面对“往X里说”“说得X一点”两个个案进行了全面的描写。第七章为换言标记构式的历时考察。首先,考察了在古代或近代汉语中与某一换言标记构式相关的表达方式,讨论了这些表达方式与换言标记的关系。其次,分别讨论了三大类六个换言标记构式的具体来源和演变过程。最后,分析了换言标记构式的演变动因和机制。第八章为汉语换言现象相关特点的归结。首先,依据换言结构成分的多少将其分为简单的换言结构和复杂的换言结构。其次,分析了换言关系的语义层次问题。再次,分析了换言标记的分类问题。最后分析了词项式与图式构式形式的换言标记的共同点,并着重分析了换言标记构式的特点。最后为结语。首先对文章的基本框架作出说明。其次,对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说明。
二、Had Better短语的真实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ad Better短语的真实用法(论文提纲范文)
(3)《完美英语语法:写作口语进阶之必备指南》(5-8章)英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1.3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2.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2.1 Main Contents and Text Type |
2.2.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
3.1.1 Translation of Grammatical Terms |
3.1.2 Translation of Pro-forms |
3.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
3.2.1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
3.2.2 Translation of Parentheses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
4.1 Translation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4.1.1 Selection of Word Meanings |
4.1.2 Explanation |
4.2 Translation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Division |
4.2.2 Combination |
4.2.3 Putting Parentheses in Round Brackets |
4.2.4 Putting Parentheses in Sentence-initial Position |
Chapter Five Summary |
5.1 Translation Experience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4)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分析 |
2.1.1 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分析 |
2.1.2 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分析 |
2.2 国内外错误分析理论研究分析 |
2.2.1 国内错误分析理论研究分析 |
2.2.2 国外错误分析理论研究分析 |
2.3 国内外错误分析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2.3.1 国内错误分析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2.3.2 国外错误分析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2.4 国内外中介语理论研究分析 |
2.4.1 国内中介语理论研究分析 |
2.4.2 国外中介语理论研究分析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错误分析理论 |
3.1.1 错误的概念及其分类 |
3.1.2 错误分析理论的概念 |
3.1.3 错误分析理论的研究内容 |
3.1.4 错误分析的过程 |
3.1.5 错误分析的意义 |
3.2 中介语理论 |
3.2.1 中介语理论的概念 |
3.2.2 中介语的特征 |
3.2.3 中介语理论的建构手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4.3.1 问卷调查 |
4.3.2 教师访谈 |
4.3.3 前后测试卷 |
4.4 研究步骤 |
4.4.1 问卷调查 |
4.4.2 教师访谈 |
4.4.3 教学阶段实施——基于错误分析理论的综合训练法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问卷环节设计 |
5.1.2 问卷结果及分析 |
5.2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5.2.1 高中阶段英语学科写作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及遇到的问题 |
5.3 高中生写作测试卷错误统计与分析 |
5.3.1 实验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2 实验后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3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分析对比 |
5.4 高中生英语写作错误产生的外因与内因 |
5.4.1 产生的外因 |
5.4.2 产生的内因 |
5.5 对错误的纠正策略 |
5.5.1 教师主动策略 |
5.5.2 学生主动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输入和英语思维习惯培养 |
6.2.2 提高学生对英语法差异的敏感性 |
6.2.3 加强语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
6.3 本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测试卷 |
附录三 后测试卷 |
附录四 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研究 ——以汉中某重点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语用人际课堂 |
一、人际语用学 |
二、课堂生态 |
三、人际认同 |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 |
一、提问的类型 |
二、教师的反馈 |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
第三节 国内研究现状 |
一、提问的类型 |
二、教师的反馈 |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
四、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语用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言语行为理论 |
第二节 会话合作原则 |
第三节 礼貌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一、理论研究 |
二、课堂对话 |
三、学生成长 |
四、教师发展 |
五、生态平衡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学生 |
二、教师 |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调查问卷 |
二、个人访谈 |
三、课堂观察 |
第四章 研究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一节 学生调查问卷 |
一、调查目的 |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教师调查问卷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教师课堂观察 |
一、观察对象 |
二、观察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教师访谈分析 |
一、访谈对象 |
二、教师访谈记录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学生访谈分析 |
一、访谈对象 |
二、学生访谈记录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研究 |
第一节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主要存在的问题 |
一、过于严守课程大纲 |
二、拘泥于知识性提问 |
三、忽视课堂人际关系 |
四、弱化学生人格培养 |
第二节 影响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因素 |
一、教师的育人理念 |
二、教师的语用素养 |
三、提问的教学语境 |
四、教师的自我反思 |
五、学生的自我发展 |
第三节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优势 |
一、顺应学生个体需求 |
二、协商动态生成知识 |
三、启发学生批判思维 |
四、维系课堂渐进对话 |
五、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
第四节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策略 |
一、注重得体言语行为 |
二、遵守会话合作原则 |
三、礼貌对待学生诉求 |
四、保持课堂人际生态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三节 研究不足 |
第四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调查问卷 |
附录三:访谈提纲 |
附录四:课堂观察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语言水平与任务投入量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语块附带学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二、文献回顾 |
(一)概念界定 |
1.语块 |
2.附带学习 |
3.任务投入量 |
(二)理论基础 |
1.投入量假说 |
2.语言输入假说 |
3.遗忘曲线理论 |
(三)国内外关于语块的文献综述 |
1.关于语块运用境况的研究 |
2.关于语块知识与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 |
3.关于语块教学的研究 |
4.关于语块附带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1.英语词汇量水平测试 |
2.阅读测试卷 |
3.词汇知识量表 |
4.访谈 |
(四)研究过程 |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 |
四、结果与讨论 |
(一)语言水平对高中生语块附带学习的影响 |
(二)任务投入量对高中生语块附带学习的影响 |
(三)语言水平与任务投入量对高中生语块附带学习的共同影响 |
五、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英语词汇量水平测试卷 |
附录2:目标语块先导测试卷 |
附录3:阅读材料和任务 |
附录4:语块知识即时测试 |
附录5:语块知识延时测试 |
附录6:访谈提纲 |
附录7:高中二年级四个班级的英语期末考试成绩 |
附录8:高中二年级四个班级的英语词汇量水平测试结果 |
附录9:高中二年级三个班级的语块即时与延时测试成绩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汉英实情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2 前人研究综述 |
0.2.1 有关“篇章”或“语篇”的研究 |
0.2.2 有关篇章连接成分分类的研究 |
0.2.3 有关汉英实情连接成分归类问题的研究 |
0.2.4 汉英学界对实情连接成分的研究 |
0.2.4.1 汉语学界关于“实情连接成分”的研究 |
0.2.4.2 英语学界关于“实情连接成分”的研究 |
0.2.4.3 “实情连接成分”英汉比较角度的研究 |
0.2.5 小结 |
0.3 研究方法 |
0.4 语料来源 |
0.5 创新价值 |
第一章 汉英表转折的实情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 |
1.1 句法特征 |
1.1.1 句法位置 |
1.1.1.1 句首位置 |
1.1.1.2 句中位置 |
1.1.1.3 句末位置 |
1.1.2 连用与共现情况 |
1.1.2.1 与转折词的连用 |
1.1.2.2 与语气词和叹词的连用 |
1.1.2.3 与确信副词的共现 |
1.2 语义特征 |
1.2.1 概念意义 |
1.2.2 程序意义 |
1.2.2.1 转折关系 |
1.2.2.2 补充关系 |
1.2.2.3 因果关系 |
1.3 语用功能与语篇功能 |
1.3.1 语用功能 |
1.3.1.1 情态功能 |
1.3.1.2 面子缓冲功能 |
1.3.1.3 反预期功能 |
1.3.2 语篇功能 |
1.3.2.1 话语组织功能 |
1.3.2.2 信息功能 |
1.4 历时研究 |
1.4.1 “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的历时研究 |
1.4.2 actually,in fact,as a matter of fact的历时分析 |
1.5 小结 |
第二章 汉英表坦诚的实情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 |
2.1 句法特征 |
2.1.1 句法位置 |
2.1.1.1 位于句首 |
2.1.1.2 位于句中 |
2.1.1.3 位于句末 |
2.1.2 连用与共现情况 |
2.1.2.1 与转折词的连用 |
2.1.2.2 与语气词和叹词的连用 |
2.1.2.3 与确信副词的共现 |
2.2 语义特征 |
2.2.1 添加关系 |
2.2.2 因果关系 |
2.2.3 转折关系 |
2.3 语用功能与语篇功能 |
2.3.1 语用功能 |
2.3.1.1 情态功能 |
2.3.1.2 强调功能 |
2.3.1.3 礼貌委婉功能 |
2.3.1.4 传信功能 |
2.3.2 语篇功能 |
2.3.2.1 话语组织功能 |
2.3.2.2 信息功能 |
2.4 历时研究 |
2.4.1 “说实话”、“老实说”的历时研究 |
2.4.2 to be honest,to tell the truth,honestly的历时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汉英表确认的实情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 |
3.1 句法特征 |
3.1.1 句法位置 |
3.1.1.1 句首位置 |
3.1.1.2 句中位置 |
3.1.1.3 句末位置 |
3.1.1.4 单独成句 |
3.1.2 连用情况 |
3.1.2.1 与叹词和语气词的连用 |
3.1.2.2 与确信副词连用 |
3.1.2.3 与否定副词连用 |
3.1.2.4 与表揣测的副词连用 |
3.2 语义特征 |
3.2.1 概念意义 |
3.2.2 程序意义 |
3.2.2.1 因果关系 |
3.2.2.2 追加关系 |
3.2.2.3 让步关系 |
3.2.2.4 并列关系 |
3.3 语用功能及语篇功能 |
3.3.1 语用功能 |
3.3.1.1 焦点标记功能 |
3.3.1.2 态度标记功能 |
3.3.1.3 传信功能 |
3.3.1.4 言语行为功能 |
3.3.2 语篇功能 |
3.3.2.1 话语组织功能 |
3.3.2.2 信息功能 |
3.4 历时研究 |
3.4.1 “真的”、“的确”、“确实”的历时研究 |
3.4.2 really,indeed的历时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语 |
4.1 结论 |
4.2 余论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类与文体 |
2.1.1 语类的定义和特征 |
2.1.2 文体的定义和特征 |
2.1.3 语类与文体的关系 |
2.2 商务英语研究 |
2.2.1 商务英语的定义和特征 |
2.2.2 商务英语研究综述 |
2.2.3 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的定义及其文体特征异同 |
2.3 语法隐喻研究 |
2.3.1 语法隐喻的定义和特征 |
2.3.2 语法隐喻研究综述 |
2.3.3 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发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观 |
3.1.1 意义建构观 |
3.1.2 语言层级观 |
3.1.3 语境观 |
3.1.4 例示观 |
3.2 本研究文体分析模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语料库研究法 |
4.1.1 语料库的建设 |
4.1.2 语料库的标注方法和过程 |
4.1.3 语料库的检索工具和方法 |
4.1.4 数据统计和检验方法 |
4.2 例示分析法 |
4.3 比较分析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 |
5.1 商务英语合同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 |
5.1.1 合同中语法隐喻的总体分布 |
5.1.2 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 |
5.2 商务英语信函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 |
5.2.1 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总体分布 |
5.2.2 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商务英语合同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 |
6.1 合同中突出的概念语法隐喻的文体意义特征建构功能 |
6.1.1 建构合同文体的语境关联 |
6.1.2 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 |
6.1.3 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 |
6.1.4 建构合同文体的意义风格 |
6.2 合同中突出的概念语法隐喻的文体形式特征凸显功能 |
6.2.1 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信息结构特征凸显 |
6.2.2 促使合同语篇的词汇密度特征凸显 |
6.2.3 促使合同语篇的词长和句长特征凸显 |
6.2.4 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凸显 |
6.2.5 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 |
6.3 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商务英语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 |
7.1 信函中突出的人际语法隐喻的文体意义特征建构功能 |
7.1.1 建构信函文体的语境关联 |
7.1.2 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 |
7.1.3 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 |
7.1.4 建构信函文体的意义风格 |
7.2 信函中突出的人际语法隐喻的文体形式特征凸显功能 |
7.2.1 促使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凸显 |
7.2.2 促使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 |
7.3 讨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研究发现 |
8.2 研究贡献 |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10)现代汉语换言标记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1.1 关于话语标记研究 |
1.1.1 国外话语标记的相关研究 |
1.1.2 国内话语标记的相关研究 |
1.2 关于构式研究 |
1.2.1 构式的界定 |
1.2.2 构式的分类 |
1.2.3 关于功能性构式 |
1.3 关于篇章和话语研究 |
1.3.1 关于篇章研究 |
1.3.2 关于话语研究 |
1.3.3 篇章和话语的关系 |
1.4 关于换言问题的研究 |
1.4.1 国外换言问题的相关研究 |
1.4.2 国内换言问题的相关研究 |
1.4.3 换言标记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换言关系和换言标记 |
2.1 关于换言关系 |
2.1.1 换言关系的界定 |
2.1.2 换言关系的语义分析 |
2.1.3 换言关系的语义属性 |
2.1.4 关于“语义相似性” |
2.2 关于换言标记 |
2.2.1 换言标记的范围 |
2.2.2 汉语的换言标记系统 |
2.2.3 换言标记的功能 |
2.2.4 换言标记的共性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换言标记分析——以“换句话说”为例 |
3.1 “换句话说”的相关变体 |
3.2 “换句话说”前后项的语义关系 |
3.2.1 释义关系 |
3.2.2 非释义关系 |
3.3 语用分析 |
3.3.1 着眼于语言语境的换言 |
3.3.2 着眼于交际语境的换言 |
3.4 “换句话说”与“换言之”的产生和发展 |
3.4.1 “换句话说”的产生与发展 |
3.4.2 “换言之”的产生与发展 |
3.4.3 关于“换句话说”“换言之”来源的假设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引述”类换言标记构式 |
4.1 “引述”及相关问题 |
4.1.1 “引述”及其类型 |
4.1.2 与“引述”相关的理论 |
4.1.3 “引述”与“互文” |
4.1.4 “引述”与“换言” |
4.2 “用X的话说” |
4.2.1 “用X的话说”的不同用法 |
4.2.2 “用X的话说”的引述类型 |
4.2.3 “用X的话说”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 |
4.3 “按X的说法” |
4.3.1 “按X的说法”的不同用法 |
4.3.2 “按X的说法”的引述类型 |
4.3.3 “按X的说法”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 |
4.4 语用分析 |
4.4.1 人物引述型换言标记构式的语用倾向 |
4.4.2 时地引述型换言标记构式的语用倾向 |
4.4.3 属性引述型换言标记构式的语用倾向 |
4.4.4 其他引述型换言标记构式的语用倾向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视角”类换言标记构式 |
5.1 “视角”及其相关问题 |
5.1.1 视角 |
5.1.2 视角类型与视角化的手段 |
5.1.3 语言顺应理论的视角观 |
5.2 “从X的角度说” |
5.2.1 “从X的角度说”的不同用法 |
5.2.2 视角类型 |
5.2.3 换言前后项的语义关系 |
5.3 “从X的方面说” |
5.3.1 “从X的方面说”的不同用法 |
5.3.2 视角类型 |
5.3.3 换言前后项的语义关系 |
5.4 语用分析 |
5.4.1 视角的延伸 |
5.4.2 视角的转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评价”类换言标记构式 |
6.1 “评价”及相关问题 |
6.2 “往X里说” |
6.2.1 “往X里说”的不同用法 |
6.2.2 构件解析 |
6.2.3 换言前后项的语义关系 |
6.3 “说得X一点” |
6.3.1 “说得X一点”的不同用法 |
6.3.2 构件X的解析与构式变体 |
6.3.3 换言前后项的语义关系 |
6.4 语用分析 |
6.4.1 “评价”类换言标记构式的语用功能 |
6.4.2 换言前后项的语用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换言标记构式的来源和演变 |
7.1 “引述”类换言标记构式的历时考察 |
7.1.1 近代汉语中的相关构式 |
7.1.2 “用X的话说”的来源和演变 |
7.1.3 “按X的说法”的来源和演变 |
7.2 “视角”类换言标记构式的历时考察 |
7.2.1 古代汉语中的相关构式 |
7.2.2 “从X的角度说”的来源和演变 |
7.2.3 “从X的方面说”的来源和演变 |
7.3 “评价”类换言标记构式的历时考察 |
7.3.1 近代汉语中的相关构式 |
7.3.2 “往X里说”的来源和演变 |
7.3.3 “说得X一点”的来源和演变 |
7.4 换言标记构式演变的动因 |
7.4.1 语义虚化 |
7.4.2 语境的作用 |
7.4.3 语言接触的影响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汉语换言结构的特点 |
8.1 结构成分 |
8.1.1 简单的换言结构 |
8.1.2 复杂的换言结构 |
8.2 结构关系 |
8.2.1 第一层次的语义关系 |
8.2.2 下位层次的语义关系 |
8.3 结构标记 |
8.3.1 换言标记的分类 |
8.3.2 两类换言标记的共同点 |
8.3.3 换言标记构式的特点 |
8.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Had Better短语的真实用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将来”概念形式表征认知研究[D]. 罗健京.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语用信息对比研究 ——以言语行为动词为例[D]. 李金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3]《完美英语语法:写作口语进阶之必备指南》(5-8章)英汉翻译报告[D]. 陈思宇.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霍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语用研究 ——以汉中某重点高中为例[D]. 晏玲玲.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6]语言水平与任务投入量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语块附带学习的影响[D]. 李文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汉英实情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D]. 刘童童.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D]. 宋来全.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现代汉语换言标记构式研究[D]. 李晓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