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高县2001年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牛丹丹,李洁,蒋涛,韩桃利,王英[1](2019)在《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五个国家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概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和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不断推进,我国面临传染病输入风险增加的可能。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部分国家病毒性传染病疫情,为防止传染病跨境传播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病毒性传染病文献,两人同时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或比较。选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5个国家,共获得有效文献231篇,确定13种分析病种。各国获取的文献数量、文献内容、疾病流行特点不尽相同,例如,俄罗斯流感文献提供了较完整的监测数据,除2009年全球A(H1N1)pdm大流行外,各年以H3N2或B型流感为主。5个国家中,A(H1N1)pdm检出率俄罗斯高达79.00%、阿富汗最低为2.32%。阿富汗2006年前未建立流感监测系统,2011年后该系统受到削弱。伊朗针对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开展了许多研究,该国CCHF在1999~2011年间的病死率为14.50%,高危人群、牲畜感染率分别是14.80%~16.49%、3.7%~66.95%,蜱虫带毒率11.30%~70.00%,高危职业、蜱虫叮咬史是感染CCHF的危险因素,所分离病毒与欧洲世系土耳其人源病毒II组密切相关。其余各国均有病例报道,多呈散发状态。沙特阿拉伯提供了迄今为止大部分揭示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流行规律的数据,该国一般人群感染率为0.15%,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0.70%、高危人群感染率为2.30%~3.60%。糖尿病、心脏病、吸烟是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的独立危险因素。全基因组序列和蝙蝠病毒核苷酸分析提示,骆驼是重要但并非唯一的储存宿主。除伊朗外,其它3国尚无输入性MERS病例报道。本研究提示,为促进我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首先需要了解各国传染病流行状况,并充分发挥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前哨作用。
张乐锐,宋然然,王帅,何剑[2](2018)在《一起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该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确定事件性质,查明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提出措施和建议。方法针对2016年7月1314日在临高县某酒店用餐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病例定义、回顾性调查研究、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共发现20例患者,采集可疑食物及患者生物样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检验,从留样食品炒豇豆、海白螺和6份患者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队列研究叉生分析,单独食用炒豇豆为发病危险因素(RR=3.1,95%CI为1.37.8)。结论判定为一起由豇豆被海白螺交叉污染副溶血性弧菌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赵宣,侯乃旭,陈晨,张琪悦,赵静,芦亚君[3](2017)在《海南省传播病毒蚊媒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龙璐[4](2013)在《海南省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1990年-2010年海南省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该省及类似地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尝试时间空间分析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在疟疾研究领域的综合应用,为类似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研究方法收集整理1990-2010年海南省疟疾疫情监测数据,将全国1:100万电子地图加工处理为1:100万海南省市县边界图。提取海南省各县市的气温、降水量、湿度等气象与环境数据,人口、GDP、卫生、人民生活指标等数据,建立海南省市县综合信息数据库。应用时空扫描统计量、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所采用的软件包括Excel2003、SatScan9.0、SPSS13.0、Mapinfo7.0等统计软件。研究结果1.1990年-2010年海南省疟疾呈整体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海南省疟疾发病最高峰为7、8月份,2月份为全年发病最低峰。海南省西南部地区是疟疾疾病的高发区。人群分布,30-50岁男性为高发人群,农民、工人及民工占总报告人数的85.11%。2.运用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对2005-2010年疟疾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05-2010年海南省可能存在7个疟疾聚集区域(P<0.05)。对2010年疟疾发病数据进行时空扫描发现有3个聚集区域(P<0.05)。运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建立的ARIMA模型对海南省2010年1月份的疾病发病率进行预测,预测值为0.15/10万,95%的可信区间为[-1.04,1.33],实际检测发病率为0.17/10万,疟疾月发病率实际值落入了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相对误差为11.8%。将2010年1月份疟疾实际发病率纳入时间序列模型,重新拟合,并对2010年2-12月份疟疾发病率进行预测,实际疟疾发病率比理论疟疾发病率平均下降了85.75%。3.将15个温度指标和13个降水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其主成分,并以2010年市县疟疾发病率为因变量,男性人口、农业人口、少数名族人口、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卫生机构总数、执业医师人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温度主成分、降雨量主成分、湿度等为解释变量构建结局变量为连续型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包括“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降水量主成分2”、“湿度”这三个因素,疟疾发病的保护因素包括“男性人口”、“农业人口”、“人均GDP”、“医疗机构个数”、“执业医师个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6个因素。研究结论本课题重点探讨了1990-2010年海南省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和时空聚集性,还重点研究了海南省不同市县疟疾疫情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海南,疟疾的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地域性,并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时间序列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疟疾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在防治措施、人口免疫状态及人口流动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的时候可以用来预测疟疾的发病率变化。海南省2010年起开始实施的消除疟疾计划作用明显,时间序列模型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降水量和湿度将影响海南省疟疾在各市县的发病,而经济、卫生和人民生活水平也是影响疟疾发病的重要因素。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当地进一步在多方面对疟疾疫情进行防控。创新点本课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多个领域的信息与知识进行了整合。将疟疾疫情数据进行时间、空间上的整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仅仅研究了有网络直报系统以来的数据,而且还研究了从1990年来的疟疾发病数据。在空间上,打破了县市的界限,对海南省全省疫情进行空间扫描,为疟疾疾病的预警提供新思路。将人口学、经济学及卫生学知识相融合,使得疟疾疫情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加的立体,更加的贴合实际。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国内外的疟疾研究领域较为罕见。
阿三[5](2013)在《云南省迪庆州2001~2011年麻疹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迪庆州2001~2011年麻疹疫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迪庆州2001~2011年共报告麻疹1290例,年平均发病率32.80/10万,2009~2011年零报告;地区分布:以香县、维西县为主(占86.83%);年龄分布:以7~14岁年龄段为主(占38.1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1.22%)。[结论]迪庆州麻疹疫情流行趋势渐缓,农民发病数所占比例较大,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陈明勇[6](2008)在《麻江县12起麻疹暴发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麻疹暴发原因,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麻江县2000-2004年12起麻疹暴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江县麻疹暴发强度大,平均每起暴发有42.33例患者,暴发疫情多发生在3月和9月,主要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以4~9岁为主,暴发疫情74.5%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疫苗(简称麻苗)接种率低、疫情迟报等。
吴运凤[7](2007)在《2001-2004年剑河县16起麻疹暴发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麻疹暴发原因,探讨防制对策。方法对剑河县2001-2004年16起麻疹暴发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剑河县麻疹暴发强度大,平均每起暴发有28.5例患者,暴发疫情多发生在3月和10月,对象以79岁为主,主要为小学低年级学生,83.33%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说明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疫苗(简称麻苗)接种率低、常规免疫存在许多漏种儿童,疫情迟报等。结论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并在薄弱的乡镇开展麻苗局部强化免疫,同时加强疫情监测报告管理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流行。
闻道龙,段晓萍,张国平,张文乐,方兴东,许实茂[8](2006)在《20012005年芜湖县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及麻疹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个案调查及血清标本麻疹、风疹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统计、分析、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和防控措施。结果2001年以来芜湖县麻疹发病率已降至8.3/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3.4/10万,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为36月份,占年平均89.01%。各年份发病以515岁发病为主,2003、2004、2005年515岁麻疹发病分别占85.7%、70.0%、77.8%。2002和2005年8月龄以前发病(均为6月龄、7月龄发病)各1例,提示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有一定的缺陷。20012005年仅有39.6%的麻疹病例有免疫史,说明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质量低效和漏种现象。结论今后应提高标本的采集合格率,加强实验室检验工作。对现行的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有必要进行调整。在提高疫苗接种质量的同时,要确保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对暴发点及其相关区域的易感人群,及时施行麻疹等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林云龙,陈剑平,杨盈宝[9](2002)在《临高县2001年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为了解临高县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和特点,及时控制疫情。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调查的个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1年34月临高县发生麻疹暴发流行,发病以村为单位,发生病例112例,占91.07%。用EILSA法进行血清学诊断5例,4例IgG阳性,阳性率为80%。疫情出现后立即对全县易感儿童进行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 应急免疫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疫情报告不及时,致使多个暴发点出现二代病例,控制疫情不能在最佳时间进行,导致暴发时间延长,疫情蔓延。基础免疫、加强免疫与监测工作均需加强。
刘萍,马彪雄,蒋永萍[10](2010)在《甘肃省兰州市1990-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兰州市1990-2009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免疫和监测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1990-2009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1990-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 120例,平均发病率为5.25/10万,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7~15岁和20岁以上成人为主,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近年成人麻疹发病突增。结论各类学校仍是麻疹控制和监测的重点区域,成人麻疹特别是流动人员麻疹病例的增加给消除麻疹带来挑战,因此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同时,应加强成人麻疹监测和免疫,这对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临高县2001年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高县2001年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五个国家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概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沿线国家 |
2病毒性传染病 |
3文献来源 |
4文献纳入与剔除标准 |
5分析方法 |
6分析内容 |
结果 |
1确定分析病种 |
2文献检索结果 |
3 各国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概况分析 |
3.1流感 |
3.2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
3.3蜱传脑炎 |
3.4流行性出血热 |
3.5中东呼吸综合征 |
3.6脊髓灰质炎 |
3.7登革热 |
3.8手足口病 |
3.9麻疹 |
3.10狂犬病 |
3.11生殖器疱疹 |
3.1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3.13乙型病毒性肝炎 |
讨论 |
(2)一起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2.1 病例搜索 |
1.2.2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
1.2.3 卫生学调查 |
1.3 采样及实验室检验 |
2 结果 |
2.1 流行病学特征 |
2.2 临床表现 |
2.3 病例分布 |
2.4 食品卫生学调查 |
2.5 回顾性研究 |
2.6 实验室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海南省传播病毒蚊媒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省常见蚊虫种类 |
1.1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
1.2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
1.3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
1.4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
1.5 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
1.6 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 |
1.7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 |
1.8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
1.9 嵌斑按蚊(Anopheles tessellates) |
1.1 0 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 |
1.1 1 须荫按蚊(Anopheles arbumbrosus) |
1.1 2 须喙按蚊(Anopheles arbirostris) |
1.1 3 迷糊按蚊(Anopheles vagus) |
1.1 4 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 |
2 海南省主要虫媒病毒流行情况分析 |
2.1 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
2.2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 |
2.3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 |
2.4 盖塔病毒(Getter virus,GETV) |
2.5 罗斯河病毒(Ross river virus,RRV) |
2.6 版纳病毒(Banna virus,BV) |
2.7 布尼安病毒科病毒(Bunyaviridae) |
2.8 其他病毒及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病毒、黄病毒属病毒 |
3 讨论 |
(4)海南省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5 资料来源与处理 |
6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
第二部分 海南省1990-2010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2010年海南疟疾疫情时空分布特点及预测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2010年海南省市县水平疟疾疫情影响因素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国内外传染病监测体系 |
2 传染病预测与预警 |
3 传染病预测预警模型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活动目录 |
致谢 |
(5)云南省迪庆州2001~2011年麻疹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时间分布 |
2.2 地区分布 |
2.3 人群分布 |
2.3.1 年龄分布 |
2.3.2 职业分布 |
3 讨论 |
3.1 迪庆州麻疹疫情流行趋势渐缓 |
3.2 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
3.3 迪庆州农民发病数所占比例较大 |
3.4 防控建议 |
(6)麻江县12起麻疹暴发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暴发流行情况 |
2.2 暴发流行特征 |
2.2.1 地区分布 |
2.2.2 时间分布 |
2.2.3 年龄、性别分布 |
2.3 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 |
2.4 暴发流行时间和疫情报告时间 |
2.5 血清学检测结果 |
3 讨论 |
(8)20012005年芜湖县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例调查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疑似麻疹病例最终诊断情况 |
2.2 5年间麻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表2) |
2.2.1 麻疹疫苗接种率 |
2.2.2 监测报告完整性与及时性 |
2.2.3 及时报告、调查率 |
2.2.4 标本采集合格率与及时送检率 |
2.3 麻疹病例的流行特征 |
3 讨论 |
四、临高县2001年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五个国家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概况分析[J]. 牛丹丹,李洁,蒋涛,韩桃利,王英. 病毒学报, 2019(05)
- [2]一起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J]. 张乐锐,宋然然,王帅,何剑. 海南医学, 2018(06)
- [3]海南省传播病毒蚊媒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分析[J]. 赵宣,侯乃旭,陈晨,张琪悦,赵静,芦亚君. 海南医学, 2017(07)
- [4]海南省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 龙璐.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
- [5]云南省迪庆州2001~2011年麻疹疫情分析[J]. 阿三. 卫生软科学, 2013(01)
- [6]麻江县12起麻疹暴发疫情分析[J]. 陈明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8)
- [7]2001-2004年剑河县16起麻疹暴发分析[J]. 吴运凤.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01)
- [8]20012005年芜湖县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J]. 闻道龙,段晓萍,张国平,张文乐,方兴东,许实茂.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6(06)
- [9]临高县2001年麻疹暴发流行调查及分析[J]. 林云龙,陈剑平,杨盈宝. 中国热带医学, 2002(S1)
- [10]甘肃省兰州市1990-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 刘萍,马彪雄,蒋永萍.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