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宫颈阴道脱落细胞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附35185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洁[1](2021)在《226例阴道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阴道上皮内病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筛查方法、危险因素、治疗方式及随访预后等,探讨阴道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式。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时发现且经病理确诊的226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对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随访。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方面分析,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VaIN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VaIN I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19,76)岁、VaIN II患者中位年龄48(22,66)岁,VaIN III患者的中位年龄55(34,67)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VaIN合并CIN患者中位年龄为50(27,70)岁,高于单纯VaIN患者中位年龄48(19,76)岁(P=0.008)。2.226例患者中,183例(81.0%)患者TCT结果异常,其中VaIN I患者中62例TCT结果为ASCUS或LSIL,5例TCT为ASC-H或HSIL;VaIN II-III患者中82例TCT结果为ASCUS或LSIL,34例为ASC-H或HSIL,VaIN的病变级别与TCT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248,P=0.002);216例(95.6%)患者HPV阳性,其中115例行HPV-HC2检查,VaIN I、VaINII、VaINIII患者的HPV-HC2平均值分别为625.72±770.28RLU/CO、857.68±523.87RLU/CO、1031.89±821.63RLU/CO,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VaIN I中HPV52型感染率居第一位,VaIN II-III中HPV16型感染率居第一位;TCT和HPV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纯TCT或HPV检测(P<0.05)。3.VaIN的病变级别与CIN有重要的相关性,宫颈病变程度越严重,VaIN的病变级别越高(Kendall’s tau-b=0.317,P=0.012)。4.因宫颈疾病切除子宫术后到发现VaIN的平均时间为30.5±17.60月,明显短于非宫颈疾病者的平均时间72.95±44.59月(P<0.001);将因宫颈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与发现VaIN时HPV感染亚型对比,VaIN级别越高其HPV亚型相同的患者的所占比越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现VaIN的平均时间为(31.71±21.84月),明显短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3.285±41.1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76例VaIN I的患者中,34例患者选择随访,42例患者选择药物治疗,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5%、8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34);115例VaIN II-III患者中,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95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其中39例行CO2激光汽化治疗,36例行光动力治疗,19例行药物治疗,1例未治疗。手术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41)。CO2激光汽化治疗、光动力治疗、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6.9%、61.1%、31.6%,CO2激光汽化治疗与光动力治疗的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38);CO2激光汽化治疗与光动力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CT和HPV检测对诊断VaIN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筛查可提高VaIN的检出率。2.部分阴道上皮内病变会同时合并宫颈病变,因可疑宫颈病变行阴道镜检查时,应全面检查阴道壁,以防漏诊。3.因宫颈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后的2-3年内应尤其警惕阴道病变,随访时常规进行TCT及HPV的筛查,防止漏诊。4.低级别阴道上皮内病变可定期随访,避免过度医疗干预;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病变的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中,CO2激光汽化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均优于药物治疗。
张梦蕾[2](2021)在《绝经后期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绝经后期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01月至2019年07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绝经后期手术患者147例,将其分为复发组(n=21),未复发组(n=126)。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次、产次、性生活史)、临床观察指标(HPV16/18感染、病变累及腺体、是否抗HPV治疗、术前及术后病变等级)。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7例绝经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出现21例复发,总复发率14.29%(21/147)。21例复发患者术前CINⅡ(p16+)9例,CINⅢ12例,其复发后的病理分级分别为:低级别病变3例、高级别病变18例(CINⅡ8例、CINⅢ10例)。统计学分析显示:(1)年龄<60岁组和年龄≥60岁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年龄因素非宫颈病变术后复发相关的特征因素。(2)妊娠次数<3次组与妊娠次数≥3次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非宫颈病变术后复发相关的特征因素。(3)产次<2次组与≥2次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产是宫颈病变术后复发相关的特征因素。(4)术后有性生活组与无性生活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无性生活是宫颈病变术后复发相关的特征因素。(5)感染亚型为HPV16/18型组与感染亚型非HPV16/18型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感染HPV16/18型是宫颈病变术后复发相关的特征因素。(6)术后行抗HPV治疗与术后未行抗HPV治疗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是否抗HPV治疗是宫颈病变术后复发相关的特征因素。(7)病变累及腺体与病变未累及腺体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腺体不是宫颈病变术后复发相关的特征因素。(8)将患者术前、术后的病变等级CINⅡ(p16+)组、CINⅢ组分别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术后病变等级不是宫颈病变术后相关的特征因素。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与绝经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复发特征相关的因素为:多产、术后性生活史、HPV感染亚型(高危型16/18型)、术后是否规律行抗HPV治疗。(2)与绝经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复发特征无关的因素为:患者年龄、妊娠次数、病理是否累及腺体、病变分级。
田蕾[3](2021)在《宫颈癌脉管间隙浸润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综合诊治及术后补充治疗予以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20.10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120例早期宫颈癌(FIGO2018 IA1~ⅡA2)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LVSI(+)组和LV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术后病检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SCC-Ag、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FAR)、FIGO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间质浸润深度、神经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缘阳性与宫颈癌LVSI阳性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g(OR=1.034,95%CI:1.006~1.064,P=0.017)、神经周围浸润(OR=31.243,95%CI:6.070~160.811,P=0.000)和淋巴结转移(OR=0.149,95%CI:0.030~0.751,P=0.021)是宫颈癌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R曲线下面积为0.605,最佳诊断界值为6.8073时,预测宫颈癌LVSI的敏感度为81%,特异度38.7%;SCC曲线下面积为0.669,最佳诊断界值为20.2时,预测宫颈癌LVSI的敏感度为70.7%,特异度62.9%。结论:对于SCC-Ag、FAR数值较高、术后神经周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LVSI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加强对患者的综合评估,以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术后更严密的随访。
贝盼盼[4](2020)在《P16蛋白在ASCUS和LSIL细胞学中的表达及分流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具备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少部分可进展为宫颈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多转为正常,但仍有少数患者会发生进展。细胞学为HSIL及以上的患者在临床中多采取了积极的诊断和治疗,细胞学为LSIL及ASUCS患者的分流仍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细胞学为LSIL及ASCUS中哪些为高危险人群。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p16蛋白检测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的表达趋势及其意义,探讨p16蛋白检测的表达在预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因宫颈病变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门诊,均因查体发现高危型HPV感染或TCT异常,行阴道镜检查的女性共5485例。因细胞学异常、醋酸染色或碘试验结果异常、宫颈可见溃疡、肿物或可疑浸润癌而取活检的女性共3332例;由病理科医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2397例行P16蛋白检测,剔除数据资料不完整的女性共727例,剔除曾行子宫切除及宫颈病变治疗史的女性共169例,剩余1501例女性被纳入研究。其中细胞学为ASCUS女性421例,细胞学为LSIL女性共268例。以子宫颈活体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根据临床处理方式不同,分为≤CIN1及≥CIN2两组;p16蛋白检测分为阳性或阴性;HPV分为高危型阳性及阴性。ASCUS及LSIL分别根据年龄分为≤25岁、26-45岁、46-60岁及>60岁四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分别计算HR-HPV、P16蛋白检测对总筛查人群中≥CIN2病变检出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及其95%CI值。组间比较采用配对χ 2检验。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年龄组间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的1501例患者中细胞学为ASCUS患者占28.05%(421/1501),细胞学为LSIL患者占17.85%(268/1501),两者占比较高考虑与患者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细胞学诊断医师的主观影响有关。2、细胞学为ASCUS患者中P16根据病理分级不同,NILM组共147例,其中 P16 阳性 22 例(15.00%);CIN1 组 109 例,其中 P16 阳性 47 例(43.12%);CIN2组128例,其中P16阳性127例(99.22%);CIN3组34例,其中P16阳性34例(100.0%);癌3例,其中P16阳性3例(100%)。细胞学为ASCUS患者中HR-HPV根据病理分级不同,NILM组HR-HPV阳性 124 例(84.35%);CIN1 组 HR-HPV 阳性 96 例(88.07%);CIN2 组 HR-HPV阳性 124 例(96.87%);CIN3 组 HR-HPV 阳性 34 例(100.0%);癌组 HR-HPV阳性 3 例(100.0%)。细胞学为ASCUS患者中P16及HR-HPV 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增加。3、在细胞学为LSIL患者中,NILM组共63例,其中P16阳性11例(17.46%);CIN1组76例,其中P16阳性39例(51.32%);CIN2组104例,其中P16阳性101 例(97.12%);CIN3 组 24 例,其中 P16 阳性 24 例(100.0%);癌 1 例,其中P16阳性1例(100%)。在细胞学为LSIL患者中,NILM组HR-HPV阳性55例(87.3%);CIN1组HR-HPV 阳性 72 例(94.74%);CIN2 组 HR-HPV 阳性 101 例(97.12%);CIN3组 HR-HPV 阳性 24 例(100.0%);癌组 HR-HPV 阳性 1 例(100.0%)。细胞学为LSIL患者中P16及HR-HPV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增加。4、细胞学为ASCUS患者占所有异常细胞学的49.36%(421/853),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CIN2的患者占39.19%(165/421)。样本年龄为15-74岁,平均年龄41岁,中位数为40岁。年龄组间比较X2=14.166,P=0.003(<0.05),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年龄对细胞学为ASCUS患者中罹患≥CIN2病变的影响不同。5、细胞学为LSIL患者占所有异常细胞学的31.42%(268/853),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CIN2的患者占48.13%(129/268)。样本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40岁,中位数为40岁。年龄组间比较X2=4.212,P=0.239(>0.05),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不同年龄对细胞学为LSIL患者罹患≥CIN2疾病的影响相同。6、P16蛋白检测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患者中检测≥CIN2病变时,敏感性(SE)分别为99.39%及97.67%,特异性(SP)为73.04及64.03%,阳性预测值(PPV)为 70.39%及 71.59%,阴性预测值(NPV)为 99.47%及 96.74%。HR-HPV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患者中检测≥CIN2病变时,敏感性(SE)分别为97.58%及97.67%,特异性(SP)为14.06%及8.63%,阳性预测值(PPV)为42.26%及 49.80%,阴性预测值(NPV)为 90.00%及 80.00%。P16蛋白检测及HR-HPV在细胞学为ASCUS及LSIL患者中诊断为≥CIN2病变时两者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HR-HPV的特异性偏低;P16蛋白检测与HR-HPV两者敏感性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P16蛋白检测在细胞学ASCUS及LSIL患者中诊断≥CIN2病变的阴性似然比(-LR)分别为0.008及0.036;而HR-HPV在两者中的阴性似然比(-LR)分别为0.17及0.27。说明P16阴性的患者罹患≥CIN2可能性显着降低。综上所述,P16蛋白检测与HR-HPV在诊断≥CIN2病变中的敏感性均较高,但P16蛋白检测的特异性远高于HR-HPV,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两组细胞学中-LR均<0.1,表明P16阴性时患者罹患≥CIN2病变可能性非常小,患者可以随访观察。结论1、P16蛋白检测可以帮助识别≥CIN 2风险更高的女性;2、P16蛋白检测可以作为细胞学ASCUS及LSIL的分流手段;3、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患者,若P16蛋白检测阴性可以随访观察。
张琼英[5](2020)在《光动力疗法在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是一种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相关的女性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瘤变,有进展为阴道癌的可能。根据病变程度,2012年美国病理家学会联合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对VAIN重新进行了分类,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阴道LSIL大多可自行消退,极少进展为浸润癌,随访观察即可。阴道HSIL患者中约2%-13%可进展为浸润癌,较LSIL风险高,因此,对于阴道HSIL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的管理方式,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目前,关于阴道HSIL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局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各有其优缺点。局部药物治疗相对安全,但治疗效果欠佳,复发率较高。激光治疗疗效好,复发率较低,但是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阴道近距离放疗、手术切除等治疗方式虽然临床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但并发症较多,可导致阴道缩短、狭窄、粘连、瘢痕形成、周围脏器损伤、性交困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手术和放射治疗后复发或新发的VAIN,现有治疗方法难以满足目前需求。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药械结合新的治疗方式,可选择性消除病变,而又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目前PDT在皮肤科已经得到广泛,近年来逐步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与HPV病毒感染有关的下生殖道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疗效。PDT能够完整的保留器官正常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保障疗效的同时又能提高安全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关于PDT在阴道HSIL患者的应用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手术切除与PDT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在阴道HSI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PDT在治疗阴道HSIL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阴道HSIL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阴道HSIL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既往病史、HPV分型检测结果、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测结果(TCT)、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情况。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PDT组和手术组。PDT组:采用5-氨酮戊酸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5-aminolevulinic acid,ALA-PDT)。将新鲜配制的20%的ALA溶液外敷于患者阴道病灶处,持续3-5小时后,用635nm红光直接照射患者病变处,能量密度为80-100 J/cm2,治疗光斑应完全覆盖病灶,照射时间为30-40分钟。每两周治疗1次,直至阴道镜下病灶完全消失。手术组:在全麻下行经阴道或腹腔镜下阴道部分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患者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47例阴道HSIL患者,其中PDT组26例,手术切除组21例。ALA-PDT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2.15±12.61)岁,手术切除组为(46.43±11.03)岁。ALA-PDT组7例患者(26.92%)合并CIN,1例(3.85%)合并外阴上皮内瘤变;手术切除组中有3例患者(14,28%)合并CIN病变。ALA-PDT组中13例患者(50.00%)既往有子宫切除史,手术切除组中11例患者(52.38%)既往有子宫切除史。两组间患者年龄、子宫切除史、合并宫颈/外阴上皮内瘤变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治疗前HPV检测情况在治疗前,ALA-PDT组中有24例患者行HPV分型检测,23例患者(95.83%)HPV分型检测呈阳性,其中HPV16亚型12例(50.00%)、HPV18亚型2例(8.33%)、其他高危型9例(37.50%);1例患者HPV检测呈阴性(4.17%)。手术切除组在治疗前有19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18例患者HPV分型检测呈阳性(94.74%),其中HPV16亚型11例(57.89%)、其他高危型7例(36.84%);1例患者HPV检测呈阴性(5.26%)。治疗前,ALA-PDT治疗组与手术切除组间在HPV感染率以及HPV亚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治疗效果中位随访13月(6-24月),两治疗组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PDT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为(4.96±1.74)次,其中25例患者治愈(96.15%),仅1例患者病变持续存在(3.85%),HPV清除率为56.52%。手术切除组中20例患者治愈(95.24%),1例患者病变持续存在(4.76%),HPV清除率为44.44%。随访中4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进展为浸润癌者。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HPV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不良反应21例手术切除患者均存在术中出血,范围在20-50ml之间,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损伤膀胱、尿道、直肠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因局部切口感染引起的高热、1例患者出现阴道缩短、2例患者发现阴道瘢痕形成、2例年轻患者自诉性交困难。ALA-PDT治疗组26例患者中,在治疗过程中均可耐受治疗强度,治疗后6例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1例患者出现间断性下腹部坠胀感,症状均较轻微,持续3-5天后自行缓解,未给予特殊治疗。26例ALA-PDT治疗患者中无一例发生阴道出血、感染、溃疡、愈合不良、瘢痕形成以及阴道缩短、狭窄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1.ALA-PDT在治疗阴道HSIL患者中疗效显着,与手术切除疗效无明显差异。2.ALA-PDT治疗阴道HSIL患者比手术切除治疗安全性更高。
华威,王超萃,吴鹤[6](2020)在《中国细胞学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就近年中国细胞学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从宫颈细胞学、细针穿刺细胞学、浆膜腔积液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阐述,对细胞学中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概括。该文对现阶段的中国细胞学的发展进行一个相对系统的回顾,总结细胞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发现的新进展,为细胞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杨金燕[7](2019)在《Ia1期宫颈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Ia1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Stage Ia1)患者宫颈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前、后病理差异,探讨进一步手术的病变残留,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指导Ia1期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或定量检测,均行宫颈活检术,并进一步行CKC,最终组织学诊断为Ia1期宫颈癌。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CKC前、后病理符合率,研究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研究所纳入病例CKC后进一步手术治疗的病变残留情况及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建立EXCEL数据库,临床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Ia1期宫颈癌患者159例。73例患者宫颈活检病理为Ia1,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符合率45.91%(73/159),高达54.09%(86/159)的患者宫颈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II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I)或原位腺癌甚至更低级别病变。2.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4.40±8.29)岁,中位年龄44岁,高发年龄段(41-50)岁。绝经25例,占15.72%(25/159),绝经年龄(40-55)岁,平均绝经年龄(49.42±3.67)岁。孕次0-10次,平均孕次(3.01±1.66)次,中位孕次3次;产次(0-4)次,平均产次(1.29±0.60)次,中位产次1次;无生育史者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153例;其他类型6例,其中,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AC)4例,腺鳞癌(Cervical 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2例。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点数≥3、高危型HPV(HR-HPV)感染与病理升级有关(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宫颈管搔刮(ECC)阳性、宫颈锥切术前病变级别高、HR-HPV感染≥2种的患者CKC切缘阳性的可能性更大(P<0.05)。5.对于Ia1期宫颈癌患者,CKC术后存在病变残留的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CKC切缘阳性、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阳性是CKC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P<0.05)。6.单因素分析显示,CKC切缘阳性、术后TCT/HPV持续阳性的Ia1期宫颈癌患者复发可能性更大(P<0.05)。7.对于无高危因素的Ia1期宫颈癌患者,CKC与全子宫切除术(Hysterectomy,HT)/广泛子宫切除术(Extensive Hysterectomy,EH)+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a1期宫颈癌患者宫颈活检与CKC后病理存在差异,一半以上的Ia1期宫颈癌患者宫颈活检病理为CINII或CINIII/原位腺癌。2.有生育要求的Ia1期宫颈癌患者可仅行CKC,但存在病变残留及复发的风险,需严密随访。
柴巨川[8](2018)在《HPV-DNA和TCT检测联合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中认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是妇女第二大致死癌症,临床证明95-99.7%的宫颈癌病例和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有关。自1977年Laverty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中存在人乳头状瘤病毒颗粒,以及Zur Hausen提出HPV与宫颈癌发病相关联的假设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1995年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专题讨论会上确认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先决必要引发条件。HPV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型别,长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危害生命;低危型HPV可导致生殖器尖锐湿疣,影响生活质量。同时,有一定比例的低危型感染还伴有高危型混合感染。因此,临床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高危及低危HPV病毒检测非常重要。高危型HPV导致癌症的机会较高,研究发现至少有20种高危型HPV与95%的早期浸润和浸润性子宫颈癌有关。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明确关系。TCT(Thin-Cytologic,Test)检查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本研究对淄博市中心医院妇科270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了HPV检测分析,同时部分病例同期行TCT和/或病理学活检,通过联合筛查及病理学活检确诊,可对宫颈癌提早进行干预,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联合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妇科进行HPV检测的2700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且部分病例同期行TCT和/或病理学活检,并记录病人年龄、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00例患者HPV总阳性率约为30.41%,61.90%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仅高危型HPV阳性者中,TCT的宫颈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为45.21%,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为96.89%。HPV16型和18型诱发CINⅡ级以上宫颈病变的发生率(71.13%)明显高于高危型HPV其它12种型别(36.21%);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组约88.60%为上皮内瘤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约97.37%的病例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LSIL组的诊断符合率为52.00%,HSIL组(CINⅡ-Ⅲ)的诊断符合率为84.62%。结论: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筛查手段,联合筛查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诊断准确率;能减少宫颈病变的漏诊;高危型HPV阳性病例应及早接受治疗,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张莉[9](2018)在《宫颈液基细胞与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测以及PD-L1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目的:联合开展行液基薄层细胞(TCT)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CT检查异常再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既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07月间,对我院386例同时行TCT、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筛查宫颈疾病患者与2016年11月至2017年07月间104例TCT检查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筛查宫颈疾病患者的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T检查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42.3%,显着高于同时行TCT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TCT检查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比同时行宫颈TCT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而同时行宫颈TCT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没有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的检出率,但却增加了患者的宫颈创伤和经济负担。因此宫颈TCT细胞学异常者再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第二部分目的: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PD-L1在慢性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IN)中的表达,通过分析PD-L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它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它们与宫颈癌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综合易感群体差异,选择最优的联合筛查方案,充分发挥筛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癌症易感人群进行更加合理的处理。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份存档的手术切除或活检的蜡块标本111例,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L1在48例宫颈慢性炎组织、6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前病变组织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PD-L1在宫颈慢性炎组中的阳性率为66.67%,CINⅠ级组中的阳性率为96.43%,CINⅡ-Ⅲ级组中阳性率为97.14%,PD-L1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为96.83%(61/63),显着高于慢性炎组(6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检出率,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手段之一。PD-L1在高级别病变中强表达,表达强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强,PD-L1的表达强度与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密切联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L1有望为临床筛查宫颈癌前病变提供新的道路及新的生物学指标。
邵海华[10](2014)在《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及细胞形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探讨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30例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炎症16例,CIN13例,其中CIN10例,CINII2例,CINⅢ1例。宫颈癌1例为宫颈原位癌。结论观察女性生殖道脱落上皮细胞形态,可作为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筛选方法。方法简便是防癌筛查和妇科内分泌检查不可缺少的方法。
二、宫颈阴道脱落细胞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附35185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颈阴道脱落细胞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附3518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26例阴道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选入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一般情况 |
4 诊断 |
4.1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
4.2 阴道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VaIN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 |
2 临床表现及病灶分布 |
3 宫颈筛查在VaIN中的诊断价值 |
3.1 TCT在VaIN中的诊断价值 |
3.2 HPV在VaIN中的诊断价值 |
3.3 TCT联合HPV筛查VaIN中的诊断价值 |
4 VaIN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
5 子宫切除术后VaIN |
5.1 因宫颈病变切除子宫后发生VaIN时的HPV与术前的对比 |
5.2 不同病因切除子宫术后的比较 |
6 治疗方式 |
6.1 VaIN Ⅰ的治疗 |
6.2 VaIN Ⅱ-Ⅲ的治疗 |
7 复发及进展情况 |
讨论 |
1 VaIN的临床特点 |
2 TCT、HPV筛查在VaIN诊断中的价值 |
3 VaIN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
4 子宫切除术后VaIN的发生 |
5 VaIN治疗与随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阴道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绝经后期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术前宫颈筛查流程及诊断标准 |
1.3 手术方式 |
1.4 术后随诊方法 |
1.5 复发诊断标准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绝经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一般资料 |
2.2 绝经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 |
3 讨论 |
3.1 绝经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女性的一般资料分析 |
3.2 绝经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女性的临床资料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宫颈癌脉管间隙浸润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
1.2 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 |
1.3 宫颈癌的筛查与预防 |
1.4 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入选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发病相关因素研究 |
2.2.2 病例资料特征 |
2.2.3 临床病理诊断标准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早期宫颈癌LVSI阳性与患者一般资料(计量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3.2 早期宫颈癌LVSI阳性与临床病理因素(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3.3 影响宫颈癌LVSI阳性的多因素分析 |
3.4 FAR、SCC预测宫颈癌LVSI阳性的ROC曲线 |
第四章 讨论 |
4.1 淋巴结转移与CC患者LVSI的关系 |
4.2 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CC患者LVSI的关系 |
4.3 肿瘤标志物与宫颈癌LVSI的关系 |
4.4 炎性指标与宫颈癌 LVSI 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P16蛋白在ASCUS和LSIL细胞学中的表达及分流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1.1 患者 |
2.1.2 细胞学检查 |
2.1.3 HPV检测 |
2.1.4 阴道镜检查 |
2.1.5 组织病理学 |
2.1.6 P16蛋白检测 |
2.2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所有1501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 |
3.2 细胞学为ASCUS及LSIL患者中P16及HR-HPV的表达 |
3.2.1 细胞学为ASCUS患者中P16及HR-HPV的表达 |
3.2.2 细胞学为LSIL患者中P16及HR-HPV的表达 |
3.3 细胞学为ASCUS及LSIL患者诊断≥CIN2病变中P16及HPV性能指标 |
3.3.1 细胞学为ASCUS患者诊断≥CIN2病变中P16及HPV性能指标 |
3.3.2 细胞学为LSIL患者诊断≥CIN2病变中P16及HPV性能指标. |
3.4 细胞学为ASCUS及LSIL患者P16及HPV似然比结果 |
3.5 细胞学为ASCUS及LSIL患者年龄分层 |
3.5.1 细胞学为ASCUS患者年龄分层 |
3.5.2 细胞学为LSIL患者年龄分层 |
第4章 讨论 |
4.1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分析 |
4.1.1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
4.1.2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分析 |
4.1.3 WHO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 |
4.2 CIN及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
4.2.1 HR-HPV检测技术 |
4.2.2 细胞学检测技术 |
4.2.3 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 |
4.2.4 细胞学为ASCUS/LSIL筛查方式选择 |
4.3 细胞学为ASCUS/LSIL中HR-HPV及P16的表达 |
4.3.1 细胞学为ASCUS/LSIL中HR-HPV的表达 |
4.3.2 细胞学为ASCUS/LSIL中P16的表达 |
4.4 细胞学为ASCUS/LSIL中HR-HPV及P16的年龄分组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光动力疗法在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随访及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 治疗前HPV检测情况 |
2.3 治疗效果 |
2.4 复发及进展情况 |
3 讨论 |
3.1 VAIN的临床特点 |
3.2 VAIN的主要治疗方式及其优缺点 |
3.3 ALA-PDT治疗阴道HSIL的疗效分析 |
3.4 PDT治疗阴道HSIL的优势 |
3.5 PDT治疗阴道HSIL的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阴道上皮内瘤变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Ia1期宫颈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15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
2 手术方式 |
3 病理资料 |
4 进一步手术治疗患者病变残留情况 |
5 CKC术后妊娠情况 |
6 复发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8)HPV-DNA和TCT检测联合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仪器设备与试剂耗材 |
1.1 主要仪器设备 |
1.2 主要试剂耗材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3.1 高危型HPVDNA检测 |
(1)前期准备 |
(2)实验过程 |
(3)检测原理 |
(4)结果判断 |
3.2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 |
(1)前期准备 |
(2)实验步骤 |
(3)结果判断 |
3.3 病理学活检检测(BIOPSY)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 |
2.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
3.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分析 |
4.高危型HPV、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和宫颈组织病理结果的对比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宫颈液基细胞与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测以及PD-L1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宫颈液基细胞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测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的价值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宫颈癌高危因素及筛查方案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本课题的受资助情况 |
致谢 |
(10)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及细胞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标本的采集 |
1.2.2 涂片的固定 |
1.2.3 涂片的染色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宫颈阴道脱落细胞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附35185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26例阴道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分析[D]. 高洁. 青岛大学, 2021(02)
- [2]绝经后期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D]. 张梦蕾.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宫颈癌脉管间隙浸润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D]. 田蕾. 兰州大学, 2021(12)
- [4]P16蛋白在ASCUS和LSIL细胞学中的表达及分流价值[D]. 贝盼盼. 山东大学, 2020(04)
- [5]光动力疗法在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D]. 张琼英. 郑州大学, 2020(02)
- [6]中国细胞学进展[J]. 华威,王超萃,吴鹤.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01)
- [7]Ia1期宫颈癌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杨金燕. 青岛大学, 2019(02)
- [8]HPV-DNA和TCT检测联合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D]. 柴巨川. 青岛大学, 2018(01)
- [9]宫颈液基细胞与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测以及PD-L1在宫颈病变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D]. 张莉. 苏州大学, 2018(01)
- [10]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及细胞形态分析[J]. 邵海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19)
标签:宫颈癌论文; 液基细胞学检查论文; 宫颈锥切术论文; tct宫颈癌筛查论文; 慢性宫颈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