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处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效广[1](2021)在《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及防治思路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在公路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施工渗水问题就会对隧道的安全性以及质量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出现本文立足于实际,以某项工程隧道项目实力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公路隧道工程出现渗漏水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处理方案,希望研究之后可以给该领域的工程人员提供借鉴。
狄琛[2](2021)在《林盘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及治理措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衬砌开裂会导致隧道渗漏水、钢筋腐蚀等病害,从而对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隧道二次衬砌的开裂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在建林盘山高速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施工过程中II级围岩段衬砌开裂现象进行了现场调研,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岩层倾斜角度和岩层厚度对隧道衬砌受力特性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硬质成层沉积岩衬砌开裂的原因,建议了防止衬砌开裂的工程应对措施;最后,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监控量测,分析了围岩变形、衬砌变形、受力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研究成果如下:(1)对在建林盘山隧道凝灰岩Ⅱ级围岩段二次衬砌开裂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分析了裂缝开裂位置、开裂宽度、开裂深度和开裂长度等特征,并初步提出了隧道衬砌的开裂原因,即衬砌开裂是由于隧道底部不均匀沉降和倾斜层状节理的不连续变形造成的。(2)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节理岩层倾斜角度和节理岩层厚度对隧道衬砌受力和围岩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层倾角为55°且节理岩层厚度为0.3m时隧道两侧围岩的变形和衬砌受力差最大。(3)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林盘山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隧道衬砌开裂工程应对措施,即利用带仰拱的衬砌结构和锚杆支护来消除隧道底部的不均匀沉降和两侧围岩的变形差。在此基础上,对仰拱深度和锚杆支护长度进行了优化。(4)对隧道施工过程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情况进行了现场监测,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围岩变形、衬砌内部应力、钢拱架轴力、孔隙水压力、拱底分层沉降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现场监测得到的围岩变形和衬砌受力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调研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周文皎[3](2020)在《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控制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铁路和公路不断向西部山区延伸,线路以各种方式穿越滑坡等不良地质体难以避免,不良地质体对铁路、公路危害极大,影响深远。其中,隧道与不良地质体的相互作用机理极其复杂,工程难题众多。本文从近年来所遭遇的隧道穿越滑坡体的突出问题出发,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原位监测和工程验证等手段,开展了滑坡-隧道相互作用下隧道的破坏模式、作用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滑坡-隧道相互作用下隧道的破坏模式从滑坡发育过程和破坏特征入手,结合隧道穿越滑坡体的部位,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滑坡-隧道相互作用下6种隧道破坏模式,即:牵引段-隧道纵向拉裂破坏、滑面(带)-隧道横向剪切破坏、滑面(带)-隧道纵向剪切破坏、滑坡侧界-隧道横向错断破坏、薄滑体-隧道纵向挤压破坏和滑体下部-隧道拖曳破坏。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了各种破坏模式的特点。(2)滑坡-隧道相互作用的机理针对滑坡侧界-隧道横向错断破坏、滑面(带)-隧道纵向剪切破坏、牵引段-隧道纵向拉裂破坏3种破坏模式,选取西北地区某铁路隧道、广乐高速公路大源1号隧道和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隧道,基于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和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建立了隧道与滑坡的相互作用模型,从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上揭示了滑坡-隧道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表明,隧道穿越滑坡体,滑坡变形直接造成隧道的变形破坏,隧道的开挖可能引起或加剧滑坡的变形发展。不同的滑坡作用模式下隧道的衬砌结构呈现出拉伸、剪切和挤压等不同的变形破坏特征,隧道的变形破坏特征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上与滑坡的变形特征具有一致性。(3)滑坡-隧道相互作用的控制技术基于滑坡-隧道相互作用破坏模式和作用机理,提出了稳定滑坡基础上的隧道变形控制原则和技术。为了限制局部变形和受力,避免隧道承担和传递滑坡推力,同时达到抑制地下水的目的,在稳定滑坡的基础上,采用洞顶钢花管控制注浆技术对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影响范围进行加固。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其加固效果并解决了实际工程难题。
杨启航[4](2019)在《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数量在总体上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据调查,大多数公路、铁路隧道皆存在衬砌结构类病害,这些病害将对交通质量产生很大危害,不但影响隧道行驶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更会缩短隧道的使用年限。因此,对隧道病害采取全方位的健康诊断,推测发生病害的缘由,定量评价隧道结构的健康度,并及时提出有效合理的维护手段,延缓隧道病害进一步恶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代数学方法,开展了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隧道结构主要破损形态分析,确定了影响隧道健康状态的病害指标系列,进一步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隧道指标体系;引入我国公路隧道专项检查结果的四级判别方法作为隧道健康等级的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隧道等级分级方案:在全面比较国内外诊断指标判定标准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渗漏水,衬砌裂缝,衬砌背后空洞,衬砌材质劣化,衬砌起层及剥落,衬砌变形、移动及沉降六种病害特征的判据。(2)基于包含接触算法和应力释放的地层-结构计算模型,研究隧道衬砌强度劣化、衬砌背后空洞和衬砌厚度减薄三种典型病害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病害的安全系数、结构承受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对比分析,得到病害作用对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考虑到隧道病害的多样性、实时性与不确定性,以乘积标度为主观赋权方法,以基于熵与最大熵原理的熵权法作为客观赋权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主客观综合权重分析方法——综合赋权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模糊综合评价中,通过隧道病害案例检验,其评价结果与单独利用乘积标度法及熵权法确定的评价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诊断结果差距较大时,该方法可起到数值优化作用,使诊断结果更倾向于隧道真实情况。(4)结合裂缝图像处理技术,将分形理论引入隧道衬砌裂缝病害评价分析中,通过不同特征指标的裂缝病害分形分析,研究了裂缝分维数随裂缝长度、等效宽度以及裂缝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裂缝病害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分别运用盒维数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计算裂缝病害的分维数和健康值,通过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基于分形维数的四级裂缝病害评价方法,给出了不同病害等级对应的分维数范围。进一步将该分级方法应用到工程案例分析中,结果表明基于分维数和健康值的裂缝病害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基于分维数的隧道裂缝病害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图23表48参108。
张怡兴[5](2019)在《梅大高速公路圣人山隧道渗水处理》文中研究表明结合梅州市梅县至大埔高速公路圣人山隧道实例,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原因,通过实地调查,查明了渗漏水水源,经过地质分析和水力学计算,提出采用泄水隧道的方式对渗漏水水源进行引排的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完成后,经检验满足使用要求。
李永永[6](2017)在《官道岭隧道病害检测与处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官道岭隧道病害现场检测,对其主要病害进行了分类统计。综合考虑隧道勘察设计施工等因素影响,对隧道主要病害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隧道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针对性处治措施。
闫小伟[7](2016)在《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施工总结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大浏高速公路道吾山隧道进行监控量监测以及现场勘查确定渗水点位,并仔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隧道现有二衬砼渗水现象,采用注浆止水和切槽排水的方式对隧道渗漏水进行处理,隧道渗水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保障了隧道和行车安全,也为高速公路隧道渗水施工提供一定借鉴。
常立峰[8](2014)在《小岭头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深入分析晋阳高速小岭头隧道渗漏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技术,在了解该隧道的基本工程概况、渗漏水病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形成原因,可知其渗漏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采用"注浆+封堵裂缝+安设排水管"的防治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赵文斌[9](2014)在《天坛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分析及防治技术》文中认为结合山西省晋阳高速天坛山隧道工程实例,在了解隧道渗漏水病害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指出其渗漏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地质、设计施工、地表水及地下水等因素,采用"重新布设防排水设施+25 cm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防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赵华[10](2011)在《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案》文中提出根据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现状,对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病害处治的方案,保证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处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处治(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及防治思路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隧道渗水常见的形式以及存在的原因 |
2.1 隧道路面冒水 |
2.2 涧壁渗漏水 |
(1)裂缝线形渗漏 |
(2)混凝土点面渗漏 |
(3)洞项水工涵洞 |
3 施工方案 |
3.1 地表水下渗处理方案 |
3.2 路面防水施工方案 |
3.3 对原渗漏水处治点进行整改 |
3.4 洞壁防水施工方案 |
(1)裂缝线形渗漏水处理 |
①裂缝线形渗漏水处理: |
②其工艺流程为: |
③施工步骤 |
(2)混凝土点面渗漏处理 |
(2)林盘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及治理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二次衬砌开裂原因研究现状 |
1.2.2 二次衬砌开裂治理措施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项目背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2 林盘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调查及其成因分析 |
2.1 林盘山隧道概况 |
2.1.1 隧道工程简介 |
2.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2.1.3 隧道设计及施工情况 |
2.2 隧道衬砌开裂调查 |
2.2.1 隧道衬砌裂缝调查方法 |
2.2.2 衬砌裂缝的分类 |
2.2.3 隧道衬砌裂缝调查 |
2.3 隧道衬砌开裂成因初步分析 |
2.3.1 裂缝成因分类 |
2.3.2 林盘山工程特点及开裂成因的初步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隧道衬砌开裂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3.1 数值分析基本原理 |
3.2 数值模拟分析方案确定 |
3.2.1 岩土材料的分析 |
3.2.2 Mohr-coulomb本构模型 |
3.2.3 岩体及隧道施工材料参数 |
3.2.4 数值计算模型 |
3.3 不同角度倾斜节理对隧道受力结构的数值分析 |
3.3.1 围岩位移影响性分析 |
3.3.2 不同围岩条件下二衬位移影响性分析 |
3.3.3 不同围岩条件下初支内力影响性分析 |
3.3.4 不同围岩条件下二衬内力影响性分析 |
3.4 节理岩层厚度对隧道结构受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
3.4.1 围岩位移影响性分析 |
3.4.2 二衬位移影响性分析 |
3.4.3 初支内力影响性分析 |
3.4.4 二衬内力影响性分析 |
3.5 隧道衬砌开裂的应对措施研究 |
3.5.1 增加仰拱措施及其影响分析 |
3.5.2 不同锚杆长度支护隧道受力数值模拟分析 |
3.6 裂缝治理措施 |
3.6.1 裂缝治理原则 |
3.6.2 预防衬砌开衬砌开裂措施建议 |
3.6.3 修补裂缝措施建议 |
3.7 本章小结 |
4 林盘山隧道衬砌开裂段现场监测及分析 |
4.1 现场监测方案及实施 |
4.1.1 监测方案确定 |
4.1.2 监测内容的实施 |
4.2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
4.3 衬砌结构的内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
4.3.1 混凝土内部应力 |
4.3.2 混凝土内部钢筋轴力 |
4.3.3 围岩对衬砌的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
4.3.4 边墙底部围岩对边墙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
4.3.5 围岩内部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
4.4 拱底分层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4.5 衬砌裂缝的开裂过程监测及分析 |
4.6 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
(3)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滑坡体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 |
1.2.2 滑坡体与隧道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 |
1.3 研究的必要性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技术创新 |
二、滑坡-隧道相互作用下隧道的破坏模式 |
2.1 滑坡和隧道的相互作用 |
2.1.1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
2.1.2 滑坡-隧道的相互作用 |
2.2 滑坡-隧道相互作用下隧道破坏模式 |
2.2.1 牵引段-隧道纵向拉裂破坏模式 |
2.2.2 滑面(带)-隧道横向剪切破坏 |
2.2.3 滑面(带)-隧道纵向剪切破坏 |
2.2.4 滑坡侧界-隧道横向错断破坏 |
2.2.5 薄滑体-隧道纵向挤压破坏 |
2.2.6 滑坡下部-隧道拖曳破坏 |
2.3 本章小结 |
三、滑坡-隧道相互作用下的机理分析 |
3.1 滑坡侧界-隧道横向错断破坏的机理分析 |
3.1.1 工程概况 |
3.1.2 基于地质分析判断的滑坡特征分析 |
3.1.3 基于变形监测的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
3.1.4 基于变形监测的隧道变形特征分析 |
3.1.5 基于数值模拟的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分析 |
3.1.6 滑坡侧界-隧道横向错断式破坏模式下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
3.2 滑面(带)-隧道纵向剪切破坏的机理分析 |
3.2.1 工程概况 |
3.2.2 滑坡及隧道变形特征 |
3.2.3 基于数值模拟的隧道开挖对滑坡影响分析 |
3.2.4 滑面(带)-隧道纵向剪切破坏模式的相互作用综合分析 |
3.3 牵引段-隧道纵向拉裂破坏的机理分析 |
3.3.1 工程背景 |
3.3.2 基于地质分析判断的滑坡特征分析 |
3.3.3 基于变形监测的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
3.3.4 基于变形监测的隧道变形特征分析 |
3.3.5 基于数值模拟的牵引段-隧道纵向拉裂破坏分析 |
3.3.6 牵引段-隧道纵向拉裂破坏模式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四、滑坡-隧道相互作用的控制技术研究 |
4.1 滑坡-隧道相互作用的控制原则 |
4.2 主要支挡加固措施 |
4.2.1 抗滑桩 |
4.2.2 预应力锚索框架 |
4.2.3 钢花管 |
4.3 滑坡-隧道相互作用的综合控制技术 |
4.3.1 西北某铁路隧道-滑坡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
4.3.2 大源1号隧道-滑坡病害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
4.3.3 水墩隧道-滑坡病害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五、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近代我国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 |
1.1.2 国内外隧道病害问题调查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隧道无损检测和安全监测技术 |
1.2.2 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标准研究现状 |
1.2.3 我国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
1.2.4 我国隧道病害计算模型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隧道健康状态指标体系与判定标准研究 |
2.1 概述 |
2.2 诊断指标选取原则 |
2.3 诊断指标的选取与检、监测手段 |
2.3.1 衬砌裂缝及其检测手段 |
2.3.2 渗漏水及其检测手段 |
2.3.3 衬砌材质裂化及其检测手段 |
2.3.4 衬砌背后空洞及其检测手段 |
2.3.5 衬砌变形、位移、沉降及其监测手段 |
2.3.6 衬砌起层、剥落及其检测手段 |
2.4 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指标综合体系的建立 |
2.5 隧道健康等级的划分 |
2.6 诊断指标及其子指标的判据研究 |
2.7 本章小结 |
3 隧道衬砌病害作用机理研究 |
3.1 概述 |
3.2 荷载-结构法与地层-结构法介绍 |
3.3 衬砌结构安全性验算方法 |
3.4 隧道工程模型建立 |
3.5 隧道常见病害作用机理分析 |
3.5.1 衬砌材质劣化机理分析 |
3.5.2 背后空洞机理分析 |
3.5.3 衬砌厚度减薄机理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指标权重与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
4.1 概述 |
4.2 诊断指标权重研究 |
4.2.1 诊断指标权重的特点 |
4.2.2 指标权重方法介绍 |
4.3 综合赋权法 |
4.3.1 熵及最大熵原理 |
4.3.2 主观赋权法 |
4.3.3 客观赋权法 |
4.3.4 主观与客观综合赋权 |
4.4 隧道健康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4.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概述 |
4.4.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4.4.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4.4.4 模糊向量单值化 |
4.5 工程算例 |
4.5.1 主客观综合赋权 |
4.5.2 模糊综合评价 |
4.5.3 多种赋权方法评价结果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分形理论的隧道衬砌裂缝病害评价方法研究 |
5.1 概述 |
5.2 分形原理及其在工程评价中的应用 |
5.3 衬砌裂缝分形前处理 |
5.3.1 裂缝图像采集与指标提取 |
5.3.2 分形方法研究 |
5.4 裂缝分维特征讨论 |
5.4.1 裂缝长度、宽度、深度对分形维数的影响 |
5.4.2 裂缝条数对分形维数的影响 |
5.5 基于分形理论的隧道衬砌裂缝病害评价方法 |
5.5.1 基于分形维数的裂缝病害评价等级划分 |
5.5.2 工程算例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梅大高速公路圣人山隧道渗水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
2 圣人山隧道涌水处理经过 |
3 隧道内涌水调查 |
3.1 已建隧道运营期间渗水情况 |
3.2 山塘隧道勘察 |
3.3 定量计算 |
3.4 处理方案 |
3.5 实施过程 |
3.6 处理效果 |
4 结语 |
(6)官道岭隧道病害检测与处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概述 |
2 病害检测 |
2.1 检测内容 |
2.2 结构变形检查 (隧道净空测量) |
2.3 裂缝渗漏水调查 |
2.4 材质检查 |
2.5 衬砌及围岩状况检查 |
3 成因分析 |
3.1 衬砌开裂原因分析 |
3.2 衬砌渗水原因分析 |
4 处治建议 |
4.1 病害分级[1] |
4.2 病害处治原则[2] |
4.3 处治对策 |
4.3.1 衬砌裂缝处治方案 |
4.3.2 衬砌补强处治方案 |
4.3.3 渗漏水处治方案 |
4.3.4 衬砌空腔处治方案 |
5 结语 |
(7)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施工总结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隧道渗水的危害 |
3 项目概况 |
4 隧道渗水调查分析 |
5 隧道渗水施工方案确定 |
5.1 隧道渗水施工方案研究 |
5.2 施工工艺流程 |
5.3 渗水情况及解决措施 |
6 结语 |
(8)小岭头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地形地貌 |
1.2 地层岩性 |
1.3 水文地质 |
2 渗漏水概况 |
3 渗漏水原因分析 |
3.1 地质因素 |
3.2 设计原因 |
3.3 施工原因 |
4 渗漏水防治技术 |
4.1 注浆 |
4.2 衬砌裂缝封堵 |
4.3 设置排水管 |
5 结论 |
(9)天坛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分析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1.1 天坛山隧道基本概况 |
1.2 天坛山隧道渗漏水病害概况 |
1.2.1 明洞段渗漏水 |
1.2.2 洞口排水不畅 |
1.2.3 消防系统失效 |
2 渗漏水病害成因分析 |
2.1 地质原因 |
2.2 防水设施失效 |
2.3 设计施工因素 |
2.4 地下水及地表水因素 |
3 渗漏水防治技术 |
3.1 渗漏水防治方案 |
3.2 渗漏水防治施工要求 |
3.3 渗漏水防治施工顺序 |
4 防治效果评价 |
5 结语 |
(10)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隧道渗水现状 |
3 渗水原因分析 |
3.1 工程地质因素 |
3.2 工程设计及施工因素 |
4 隧道病害处治方案 |
5 结语 |
四、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处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隧道施工渗水问题及防治思路构建[J]. 李效广.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08)
- [2]林盘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及治理措施的研究[D]. 狄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滑坡-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控制对策[D]. 周文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 杨启航.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5]梅大高速公路圣人山隧道渗水处理[J]. 张怡兴. 交通世界, 2019(09)
- [6]官道岭隧道病害检测与处治对策研究[J]. 李永永. 山西交通科技, 2017(02)
- [7]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施工总结分析研究[J]. 闫小伟. 中外建筑, 2016(06)
- [8]小岭头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J]. 常立峰. 山西交通科技, 2014(06)
- [9]天坛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分析及防治技术[J]. 赵文斌. 山西建筑, 2014(09)
- [10]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案[J]. 赵华. 山西建筑, 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