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分析

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分析

一、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谭海军[1](2019)在《旋转筛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矿业、农业、食品业、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筛分效率和精度相应提高,旋转振动筛在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平面轨迹振动筛运动形式单一,只能在二维空间运动,存在着颗粒在筛网上移动速度慢、易堆积、排泄效率低。旋转振动筛的运动轨迹为三维空间运动,颗粒不仅存在着水平面的螺旋运动,而且还存在着竖直方向的抛跳运动。由于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增加了颗粒的排泄效率、运动速度、透筛率高等,因此其市场前景非常广泛。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机电耦合、刚柔耦合计算机仿真等几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查阅国内外有关旋转振动筛的专利和文献,对旋转筛的现状、适用范围、市场背景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旋转振动筛空间运动轨迹与普通振动筛平面运动轨迹各自的优缺点。(2)建立旋转筛的三维实体模型和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旋转振动筛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求解振动系统在x,y,z方向的稳态响应。采用simulink建立旋转振动筛的机电耦合模型,求解旋转筛在x,y,z方向的振动幅值和偏心转子的相位差值。分析旋转振动筛各个部位的运动规律、筛面颗粒的运动规律、颗粒的透筛速度、物料透筛效率和精度。(3)通过系统动力学方程分析旋转振动筛的同步和稳定条件,利用Matlab编程求其数值解。分析弹簧刚度k和转子相位差之间的关系,分析电机安装角和转子同步相位差值之间的对应关系。(4)介绍刚柔耦合建模具体流程及其方法,根据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旋转振动筛的刚柔耦合模型,分析柔性筛框的运动轨迹和部分主要节点的动应力。结果表明柔性筛框的运动幅值比刚性筛框更接近理论值,筛框各个部分应力都处于许用应力范围内安全工作。

王振乾[2](2018)在《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动力学及筛分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选煤是实现煤炭清洁和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筛分作业是选煤的关键环节,而振动筛作为最重要的筛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原煤的分级、脱泥、脱水和脱介。随着煤矿和选煤厂规模的不断增大,对特大型振动筛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特大型振动筛仍旧存在可靠性差、筛分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化大型选煤厂的生产要求,是制约我国煤炭大规模提质的主要瓶颈。结构可靠性高、运行稳定高效安全、筛分效果良好的特大型振动筛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针对上述特大型振动筛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一种新型振动筛,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动态结构响应、运动规律、筛分特性以及料群冲击特性,为特大型振动筛的动态设计及高效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结论归纳如下:建立了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的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振动筛的动力学参数。通过有限元法分析比较了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与传统特大型振动筛的结构响应,揭示了超静定网梁体激振结构对振动筛整体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超静定网梁体激振结构能够改善筛体的应力分布,降低最大应力,减少高应力区域,提高振动筛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最后,对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进行现场全尺度测试,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的运动微分方程,建立了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得到了其稳态响应表达式。分析了偏心块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得到了振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根据运动微分方程建立了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的机电耦合仿真模型,并对振动筛的运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变频调速试验和振动同步传动试验分析了驱动电机输出特性的差异对振动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样机上进行动态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利用离散元法建立了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的概率筛分模型,对筛分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了振动筛的筛分效率。通过单因素逐项试验分析了振幅、频率和振动方向角对筛分效率的影响规律以及最优取值区间。设计了响应曲面试验,建立了各振动参数对筛分效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得到了筛分效率最高的参数优化方案。分别应用BP神经网络和GRNN神经网络对筛分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基于遗传算法对拟合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到了比较准确的参数优化方案。分析了颗粒在振动筛面上的运动过程,建立了颗粒对筛面的冲击理论模型,并推导得到了最大冲击力的数学表达式。为了能够全面体现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的综合性能,构建了振动筛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离散元和有限元耦合法分析了筛分过程中筛面的动态结构响应,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支撑横梁的布置方式进行了优化,降低了筛面的变形和应力。设计了正交试验,得到了振动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及显着性,并提出了针对各指标的参数优化方案,最后根据综合平衡原则提出了多指标优化方案。

钱丽丹[3](2018)在《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振动筛是利用激振轴产生驱动力的一种筛分设备,多用于水电、煤炭、矿山、公路、冶金等行业[1]。现有的三轴椭圆振动筛都是利用齿轮传动强迫振动同步,有不少缺点,比如,润滑不好,结构复杂,维修不便等等。为此,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三轴椭圆筛运动的强迫同步改为控制同步展开的。结合相关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一台大型三轴椭圆振动筛,通过三轴的偏心运动控制,强迫三轴按一定的椭圆轨迹运动,本振动筛可用于矿山、水利等物料的筛分作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椭圆振动筛的设计标准,结合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制定了三轴自同步椭圆振动筛的总体设计方案;2)根据拟定的设计方案首先进行了振动筛的机械设计,包括横梁、侧板等主要受力部件的分析和设计,筛面、激振器、变频电机等的参数选择;3)基于大型自同步椭圆振动筛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场合,对三轴椭圆振动筛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具体设计,主要指电气部分的硬件和软件控制。具体包括控制方案、技术难点、技术路线等的设计;4)对大型自同步椭圆振动筛的新产品进行调试,经过多次地实验和不断地完善,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5)对本课题的总体设计工作做出总结说明,阐述了设计内容及创新点,并对以后的振动筛研究做出展望。本课题中的振动筛,其机械结构部分是在之前的筛机基础上根据工况进行了部分的设计和改进。控制系统由齿轮传动改为电气控制,主要控制筛机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各电机能保证一个稳定的相位差,从而实现控制同步。可以说,控制同步是振动筛发展的新方向。

马俐[4](2018)在《摆动转子系统的同步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同步理论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应用中,而人们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转子系统或对摆动系统同步理论,而对摆动转子系统同步理论研究比较少,摆动转子系统广泛应用于矿业筛分、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对摆动转子系统同步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摆动转子系统在筛分机械领域应用的背景,建立了双机驱动摆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同向回转与反向回转单质体、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及稳定性条件,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了同向回转与反向回转单质体、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Lagrange方程求得其运动微分方程。(2)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解摆动转子系统水平x向,竖直y向,振动质体摆角ψ向,摆杆摆角φ1向的稳态响应解,通过Hamilton原理,求解出同向回转和反向回转(单质体和双质体)双机驱动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条件,利用Hamilton原理的极值条件求得系统能够实现自同步运行的稳定性条件。(3)通过MATLAB/Simulink对摆动转子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对系统在正常工况条件下进行数值仿真,分别得到摆动转子系统的稳定相位差、稳定转速差以及质心的椭圆运动轨迹等结果。(4)考虑系统参数变化对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的影响,定量的分析了两电机供电频率差、振动质体质量、摆杆长度以及摆杆初始安装角度对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的影响。并考虑初始相位差、初始角速度差以及系统受扰动后对系统同步稳定性的影响。(5)搭建了双机驱动单质体摆动转子试验台,通过模态测试测得其固有频率。在同向回转与反向回转两种情况下,对系统在正常工况下和两电机供电频率差不为零的情况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得到的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对,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与正确性。

李雨佳[5](2017)在《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研究及其在振动筛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钻井振动筛是固控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随着高密度、高粘度及油基钻井液在钻井作业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现有钻井振动筛难以满足钻井工艺的需求。开发新型钻井振动筛是当前油气钻采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国内外围绕振动筛变频、变轨迹和智能化等方面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都未能从本质上提升振动筛的动态力学性能。此外,当今使用激振电机也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难题,迫切需要变革激振电机以提高振动筛的动态性能。为此,本论文提出双侧柔性驱动的激振电机结构,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通过数值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结构及其设计理论的有效性。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从振动筛的动力学与同步理论两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振动筛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根据高密度、高粘度钻井液及油基钻井液对振动筛性能的更高要求,介绍了新型强激振力大跨度激振电机开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及思路。(2)提出一种单电机双侧柔性驱动的激振电机结构,改善了电机自身和载体筛箱的受力情况。建立了双侧柔性驱动的偏心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两侧偏心转子能够达到同步运动状态的条件和同步运动规律。(3)建立了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Lagrange方程推导了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以及激振器主轴的力矩平衡方程,揭示了偏心转子和振动机体的相互作用规律。运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和同步运转的稳定性条件,得到系统同步稳定相位差的影响因素。数值仿真和台架试验验证了系统稳态运动的自同步性与稳定性。(4)建立了双激振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对非等质径积反向回转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式求解,获得振动系统的稳态响应。导出了系统的同步性条件和稳定性条件,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了偏心转子的相位差角和系统参数之间互相匹配的关系。(5)提出了刚柔混合驱动的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导出了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得到了相位差角与偏心转子质径积、激振电机角速度、弹性联轴器的扭转刚度以及激振电机的驱动力矩、摩擦阻矩等多个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筛模型机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同步运动性能。(6)完成了双侧柔性驱动激振电机试验样机的设计与制造,并对反向回转的双电机柔性驱动大跨度激振电机样机载体的主要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了全面测试。设计并试制了基于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的三层超宽平动椭圆振动筛,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提出的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论文通过对双侧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结构、动力学行为等的研究,拓展了柔性驱动与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揭示了基于双侧柔性驱动激振电机的振动筛同步运动规律,为高性能振动筛的研制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论文所提出的大跨度激振电机不仅可应用于油气钻井工程,还可拓展应用到盾构工程、矿业工程及环保工程中。

宋宝成[6](2017)在《水平变轨迹等厚筛筛分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选煤是煤炭高效利用与洁净化生产的有效手段。筛分作为选煤作业的关键环节,广泛应用于煤炭的分级、脱水、脱泥与脱介。等厚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筛分设备,具有筛分效率高、处理量大等优点。但传统等厚筛结构复杂、工作空间大,且动力学参数分布过渡不平滑限制了筛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等厚筛分方法与变轨迹技术相结合,对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开展研究。利用水平筛面的变轨迹运动实现了等厚筛分效果。分析了影响传统等厚筛筛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相同处理量情况下当多段筛面的几何参数一定时,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主要为筛面振幅、振动频率、振动水平角及各段筛面倾角。提出了稳定筛分效率的概念,以此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并利用EDEM软件对香蕉筛筛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将筛分过程视为稳定筛分效率关于影响因素的隐函数,基于LRGA-GRNN神经网络对该隐函数进行了拟合,并利用局部加强遗传算法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到了传统等厚筛的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分析了水平筛面变轨迹运动机理,通过建立筛面单颗粒受力模型确定了相同处理量情况下当筛面的几何参数一定时,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主要为筛面相对参振质心位置、质心振幅、振动频率、质心振动方向角以及摆角幅值。利用EDEM软件进行了筛分过程正交试验。通过LRGA-GRNN神经网络与局部加强遗传算法对筛分过程隐函数进行了拟合及参数优化,确定了水平变轨迹等厚筛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与水平筛面直线筛及香蕉筛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在整体上筛分效果优于水平筛面直线筛及香蕉筛。分析了利用简谐力偏移激振方法实现水平筛面变轨迹运动的基本原理。对四轴强制同步偏移激振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制同步产生简谐激振力的方式对参振系统进行偏移激振可以得到与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趋势相一致的系统响应。讨论了利用偏移激振方法实现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的振动系统模型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了设计结果的数值模拟分析,仿真值与理想值相接近,以此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采用联接驱动形式的水平变轨迹等厚筛自同步偏移激振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改变电机输出特性的基本原理。将平均小参数法推广应用到联接驱动系统,分析了采用联接驱动形式的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偏移激振振动系统的自同步条件与振动同步传动机理。分析了同步相位差角对于合成激振力的影响,两激振轴同步相位差角不为0°时合成激振力将不通过回转中心中垂线并引入附加力偶。建立了采用联接驱动形式的水平变轨迹等厚筛自同步机电耦合方程并利用AMESim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驱动电机输出特性差异对同步特性的影响。对水平筛面变轨迹运动的变频调速方法与振动同步传动方法进行了仿真与试验分析,获得了变频调速方法系统响应的变化规律。利用机电耦合方法讨论了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的自同步偏移激振方法实现,仿真值与理想值较为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了提高水平变轨迹等厚筛筛面防堵孔能力,提出了一种多自由度防堵孔筛面用于分级作业。建立了多自由度防堵孔筛面的动力学模型,对筛面联接件等效刚度进行了推导分析。通过数值求解及试验验证,发现采用多自由度防堵孔筛面能够显着提高筛面相对于筛体的振动强度,振动过程中筛孔大小不断变化,从而可以获得类似弛张筛的防堵孔的效果。

张丽萍[7](2017)在《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研究》文中指出筛分机械中基于转子耦合原理的自同步振动筛,各电机间均无直接连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并便于维修,正逐步替代采用齿轮或同步带传动的强迫同步振动筛。对于该类转子耦合自同步振动筛,国内外学者先后采用哈密顿原理、平均小参数法、庞加莱法、能量法对其同步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评定同步机械系统自同步性能的直接物理量是偏心电机转子同步相位差角的大小,而现阶段对该类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的测试研究却止步于传统的拍摄法及直接转速测试法。本文针对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方法,分别从理论、仿真和实验三个角度出发,对双电机、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的间接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鉴于现有成熟的自同步理论,利用庞加莱法和平均小参数法分别研究了双电机和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系统的同步行为,并根据自同步振动筛筛箱上任意点与其质心间的运动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的间接测试理论模型,同时编写了自同步相位差角的计算分析程序。(2)根据所推导出的理论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中异步感应电动机仿真模块和方程微积分模块建立了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手段验证了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并确定了测点的布置方案。(3)利用PTC Creo三维软件设计了双电机、三电机自同步椭圆振动筛三维模型,并加工了相应的实验样机;此外基于MatlabGUI界面设计了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以便于动态测试实验数据的高效分析与管理。(4)同时展开了间接测试实验和高速摄像仪对比实验,分别利用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AutoCAD定量分析得到同步相位差角值,对照分析了两实验结果并验证了该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杜明俊[8](2017)在《基于弹性耦合的三激振电机椭圆振动筛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振动筛是用于物料的筛分、输送、脱水等的常用机械,已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食品、能源等领域。在石油钻井工程作业中,振动筛作为第一级固控设备,筛分出大量的固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振动筛逐渐朝着大型化、高强度、大处理量等方向发展。同时,振动筛多激振源、多层筛网的发展是一个较热的趋势。本文针对目前的三激振电机自同步椭圆振动筛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三激振电机椭圆振动筛,实现了同向旋转的两激振电机0°附近的同相同步。对于该振动筛系统,本文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计算机模拟以及实验验证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弹性耦合同向旋转的双激振电机振动系统和弹性耦合的三激振电机椭圆振动筛系统的物理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用庞加莱法求解出了系统在各个方向的近似稳态响应,推导出了系统的平衡方程和稳定性准则。(2)通过将工程参数代入到平衡方程和稳定性准则,对系统相位差进行了数值计算。在自同步状态下,定量地分析了系统稳定的相位差和同步稳定性受一些参数的影响。尤其是耦合单元的刚度系数、激振电机的安装位置等参数。(3)为了验证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的正确性。本文在Matlab/Simulink板块中搭建相应的机电耦合模型,对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进行了计算机动态仿真,进一步揭示了系统自同步同步机理。(4)根据本文提出的弹性耦合的三激振电机自同步椭圆振动筛模型,设计了实验样机,进行了加工组装调试,通过振动测试仪器和高速摄像机对系统进行了同步性实验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的正确性。上述的研究工作为开发设计大型高效的平动椭圆振动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贺斌[9](2016)在《多刚体多激振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振动系统中两个偏心转子的自同步现象开辟了振动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导致了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的诞生。目前,两个偏心转子驱动的自同步振动机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部门,如振动筛、振动给料机、振动脱水机等。而振动机械工作存在如下五个问题:(1)振动机工作对基础损害较大,甚至危害附近等建筑物,振动隔离成为此应用领域的问题;(2)振动电机功率小,大型振动机械无法用两个振动电机驱动,如何通过多机自同步实现多偏心转子激励叠加驱动振动机械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问题;(3)偏心转子自同步仅适用于小阻尼振动系统,大阻尼振动系统只能用齿轮实现同步,如振动桩机,大阻尼振动系统偏心转子如何同步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第三个问题;(4)振动机械的动态特性对其动力学参数有较大的敏感性,而工作过程中参振物料是变化的,变参振物料条件下如何保证系统工作性能成为该领域需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5)在振动机械中,电动机带动偏心转子启动力矩大,要求电动机功率较大,而正常工作过程电机不能满载运行,正常发热功率够大,能耗损失大。本文正是针对上述五个问题展开研究工作的,具体完成如下研究工作。以振动输送机为例,针对双刚体双机驱动自同步振动系统,引入了同步能力系数、力传递系数、特征幅值、参振物料系数等参数,分析了振动方向两个设计工作频率比和参振物料系数对同步能力系数、特征幅值和力传递系数的影响,通过仿真给出了输送效率随输送箱振动幅值变化规律,确定了双偏心转子自同步稳定性、力传递系数和特征幅值在两个设计工作频率比参数区间分布,并讨论了双刚体质量比对其影响。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变给料量输送机的系统动力学参数设计方法,保证了系统同步性能和隔振性能,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双偏心转子驱动平面运动振动机的结构,依据单质体振动系统中两个偏心转子的广义动态对称性和运动选择原理,在原机体上增加两个定轴旋转且旋转平面共面的激振器安装辅助刚体,每个辅助刚体上对称安装两个同向回转的激振器,而两个辅助刚体上的激振器反向回转,提出了三刚体四机驱动直线运动振动系统的新机构,解决了小阻尼远共振工作直线运动振动机中四偏心转子自同步问题。利用改进小参数平均法,推导出四偏心转子实现同步和同步运行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实现四偏心转子激励在给定振动方向激励叠加的系统动力学参数设计区间。利用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新机构可以实现预定设计目标。在系统稳定运行后,每个辅助刚体上停止一个电动机供电,偏心转子仍同步运行,且相位差变化很小,即系统可以实现振动同步传动,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针对双偏心转子驱动空间运动振动机的结构,在原机体上增加了两个定轴旋转且旋转平面不共面的激振器安装辅助刚体,每个辅助刚体上对称安装两个同向回转的激振器,提出了三刚体四机驱动空间运动自同步振动系统的新机构,解决了小阻尼空间运动振动机的四偏心转子自同步问题。建立了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改进小参数平均法,推导出四偏心转子实现同步和同步运行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实现四偏心转子激励叠加驱动机体实现垂直物料输送运动的系统动力学参数区间。并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新机构可以实现设计目标,且可以实现振动同步传动。针对齿轮刚性同步双偏心转子驱动液压振动锤的特定结构,提出了由同轴旋转两个双激振器安装刚体构成的四液压马达驱动自同步新机构,解决了大阻尼振动机的四偏心转子自同步问题。建立了系统运动微分方程,推导出四偏心转子实现同步和同步运行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实现四偏心转子激励叠加驱动桩锤实现垂直打桩的系统动力学参数区间。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提出新机构的有效性,且可以实现振动同步传动。针对振动机械的隔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自同步原理进行隔振的多刚体八机驱动四直线运动振动机组合隔振的新机构,实现了四振动机对基础激励的相互抵消。建立了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改进小参数平均法,推导出八偏心转子实现同步和同步运行稳定性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在给定振动方向上同一振动机中两偏心转子激励叠加,而四振动机对隔振架激励相互抵消的系统动力学参数区间。并利用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每个振动机两个偏心转子都实现π相位差自同步,激励起其振动方向的直线振动,而四振动机的运动相位差两两相反,作用在隔振架上的激励相互抵消。

余乐[10](2016)在《双质体振动系统同步理论仿真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同步振动系统利用自同步原理替换了强迫同步方式中的齿轮传动,简化了传动部件,使得机器的润滑、维修大为简化、设备的可靠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因而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如自同步振动筛、自同步振动冷却机、自同步振动给料机、自同步振动输送机等。本文针对现阶段单质体振动系统占地面积大、有效筛分面积小、地基所受动载荷大、只能进行单级筛分、分离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双质体振动系统。该系统可以改善上述单质体振动系统的不足。本文主要对同向回转双质体双激振器振动系统、反向回转双质体双激振器振动系统、同向回转双质体三激振器振动系统和反向回转双质体三激振器振动系统四种双质体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特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仿真与实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了四种双质体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出了系统各个方向的稳态响应。运用哈密顿力学原理推导出了各个系统同步运转的同步性条件和稳定性条件。2.将系统参数代入推导出来的同步性条件和稳定性条件中进行数值分析。运用控制变量法思想,讨论了弹簧刚度和电机安装位置对系统同步相位差角和同步稳定性的影响。3.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电源-电机模块以及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建立系统的机电耦合仿真模型。运用此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讨论系统各个方向的振幅、电机转速、运动轨迹等参数。4.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中设计双质体振动系统,并导出CAD图加工实验样机。利用相关实验设备测试实验样机的相关参数,并与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在满足同步性和稳定性参数的条件下系统可以实现稳定的同步运转。

二、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旋转筛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1.2 旋转筛发展状况及现状
        1.2.1 振动筛设备分类
        1.2.2 国内旋转振动筛发展现状
        1.2.3 国外旋转振动筛发展状况
    1.3 研究方法概述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1.3.3 研究方法概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单电机旋转振动筛
    2.1 单电机旋转振动筛理论
        2.1.1 物理模型
        2.1.2 动力学方程
    2.2 单电机旋转振动筛运动特性
        2.2.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2.2.2 刚体运动学分析
        2.2.3 筛面任意一点运动轨迹
    2.3 旋转振动筛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2.3.1 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
        2.3.2 刚柔耦合运动学
        2.3.3 动应力值
        2.3.4 节点应力
    2.4 疲劳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同向安装双电机旋转筛同步理论
    3.1 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
        3.1.1 基本理论
        3.1.2 力学模型
    3.2 同步理论和稳定判据
        3.2.1 系统稳态近似解
        3.2.2 系统自同步性
    3.3 振动系统数值模拟
        3.3.1 系统自同步数值分析
        3.3.2 自同步状态机电耦合数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叉安装双电机旋转筛同步理论
    4.1 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
        4.1.1 力学模型
        4.1.2 微分方程
    4.2 振动系统自同步条件
        4.2.1 系统自同步性
    4.3 系统方程数值模拟
        4.3.1 系统自同步数值分析
        4.3.2 自同步运动状态机电耦合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电机旋转筛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5.1 旋转振动筛刚体动力学
        5.1.1 同向安装双电机动力学分析
        5.1.2 交叉安装双电机动力学分析
    5.2 旋转振动筛刚柔耦合动力学
        5.2.1 同向安装双机刚柔耦合动力学
        5.2.2 交叉安装双机刚柔耦合动力学
    5.3 疲劳分析
        5.3.1 同向安装双电机
        5.3.2 交叉安装双电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动力学及筛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动态结构响应研究
    2.1 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的机械结构
    2.2 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动力学参数计算
    2.3 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和传统特大型振动筛结构响应对比分析
    2.4 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全尺度试验测试
    2.5 本章小结
3 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运动规律研究
    3.1 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运动特性理论分析
    3.2 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运动过程仿真
    3.3 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动态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筛分特性研究
    4.1 超静定网梁体振动筛的筛分模型
    4.2 振动参数对筛分效果的影响规律
    4.3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筛分特性研究
    4.4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函数拟合与参数优化
    4.5 本章小结
5 粒群对振动筛面的冲击特性分析及多指标优化
    5.1 颗粒在振动筛面上的运动分析
    5.2 试验系统及评价体系
    5.3 评价指标的动态过程分析
    5.4 筛面在冲击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5.5 振动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及优化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的设计背景及其意义
    1.2 椭圆振动筛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1.2.1 椭圆振动筛的工作原理
        1.2.2 椭圆振动筛的主要特点
    1.3 自同步控制理论发展现状
    1.4 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6 本文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的结构设计
    2.1 参数设计选型
    2.2 筛箱设计
        2.2.1 侧板设计
        2.2.2 横梁设计
        2.2.3 筛面设计
    2.3 驱动部件设计
        2.3.1 激振器设计
        2.3.2 电机选择与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控制电路设计
    3.1 控制理论设计
        3.1.1 设计要求
        3.1.2 技术特点分析
        3.1.3 技术难点分析
        3.1.4 控制分析
        3.1.5 技术关键
        3.1.6 技术路线设计
    3.2 电器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调试及其结果分析
    4.1 调试准备
    4.2 调试过程
    4.3 调试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4)摆动转子系统的同步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振动同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椭圆振动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机驱动摆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1 引言
    2.2 同向回转双机驱动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3 反向回转双机驱动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4 同向回转双机驱动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5 反向回转双机驱动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机驱动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同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分析
        3.2.1 同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响应求解
        3.2.2 同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及稳定性条件
    3.3 反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分析
        3.3.1 反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响应求解
        3.3.2 反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及稳定性条件
    3.4 同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分析
        3.4.1 同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响应求解
        3.4.2 同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及稳定性条件
    3.5 反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分析
        3.5.1 反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响应求解
        3.5.2 反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条件及稳定性条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机驱动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同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2.1 实际工作状态下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2.2 系统参数和扰动对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运动影响
    4.3 反向回转单质体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3.1 实际工作状态下反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3.2 系统参数和扰动对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运动影响
    4.4 同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4.1 实际工作状态下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4.2 系统参数和扰动对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运动影响
    4.5 反向回转双质体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5.1 实际工作状态下反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数值仿真
        4.5.2 系统参数和扰动对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自同步运动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机驱动摆动转子系统同步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摆动转子同步试验台及测试设备
        5.2.1 摆动转子同步试验台
        5.2.2 测试仪器
    5.3 模态测试与同步试验
        5.3.1 模态测试
        5.3.2 同步试验
    5.4 双机驱动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同步试验研究
        5.4.1 实际工况下,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的同步试验
        5.4.2 两电机供电频率差不为0时,同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试验
    5.5 双机驱动反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同步试验研究
        5.5.1 实际工况下,反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试验
        5.5.2 两电机供电频率差不为0时,反向回转摆动转子系统的自同步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研究及其在振动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振动筛最新产品
        1.2.2 振动筛动力学研究现状
        1.2.3 振动同步理论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柔性联轴器对电机双侧偏心转子响应的影响
    2.1 问题的提出
        2.1.1 钻井振动筛用传统激振电机结构与受力分析
        2.1.2 双侧柔性驱动的激振电机新结构的提出
    2.2 柔性驱动的偏心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 柔性驱动的偏心转子系统运动状态仿真分析
        2.3.1 数值求解方法
        2.3.2 运动仿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研究
    3.1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运动分析
        3.1.1 系统动力学模型
        3.1.2 振动微分方程
        3.1.3 稳态响应
    3.2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
        3.2.1 自同步条件
        3.2.2 稳定运转条件
    3.3 数值仿真分析
    3.4 空间单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试验验证
        3.4.1 试验系统
        3.4.2 传感器标定
        3.4.3 试验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研究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
    4.2 运动方程及稳态响应
    4.3 空间反向回转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
        4.3.1 自同步条件
        4.3.2 同步状态的稳定性条件
    4.4 数值仿真分析
    4.5 空间反向回转双电机柔性驱动振动系统同步试验验证
        4.5.1 质心与力心重合安装位置同步性能试验
        4.5.2 改变安装位置同步性能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动力学与稳态振动研究
    5.1 反向回转双电机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运动分析及稳态响应
        5.1.1 反向回转双电机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系统结构与动力学模型
        5.1.2 振动系统运动分析及稳态响应
    5.2 系统自同步条件和稳定运转条件
        5.2.1 自同步条件
        5.2.2 稳定运转条件
    5.3 刚柔混合驱动同步理论振动筛模型机试验验证
        5.3.1 振动筛模型机设计
        5.3.2 刚柔混合驱动振动筛模型机同步性与稳定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柔性驱动同步理论在振动筛中的试验及应用
    6.1 大跨度激振电机试制及试验系统介绍
        6.1.1 大跨度激振电机原型样机参数
        6.1.2 试验测试系统
        6.1.3 测试信号分析
    6.2 大跨度激振电机样机载体动态测试试验
        6.2.1 振幅
        6.2.2 筛箱速度及加速度
        6.2.3 筛箱横向扭摆量
        6.2.4 筛箱特征点运动轨迹
        6.2.5 长轴振动方向角
        6.2.6 抛掷指数
        6.2.7 总结
    6.3 柔性驱动同步理论在三层超宽平动椭圆振动筛中的应用
        6.3.1 振动筛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6.3.2 多层超宽筛箱结构设计
        6.3.3 超宽平动椭圆振动筛样机试制与初步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水平变轨迹等厚筛筛分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传统等厚筛分方法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研究
    2.1 传统等厚筛分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2 香蕉筛虚拟筛分正交试验
    2.3 香蕉筛筛分过程隐函数拟合及参数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分方法及参数优化研究
    3.1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分方法分析
    3.2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筛分数值模拟正交试验
    3.3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筛分过程隐函数拟合及参数优化
    3.4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分效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强制同步偏移激振方法与试验研究
    4.1 偏移激振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4.2 四轴强制同步偏移激振系统动力学分析
    4.3 四轴强制同步偏移激振方法试验
    4.4 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的偏移激振方法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自同步偏移激振原理研究
    5.1 偏移激振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5.2 偏移激振振动系统自同步条件
    5.3 偏移激振振动系统振动同步传动机理
    5.4 本章小结
6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自同步机电耦合仿真及试验研究
    6.1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自同步机电耦合机理
    6.2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机电耦合仿真
    6.3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试验分析
    6.4 理想动力学参数分布偏移激振方法的自同步实现
    6.5 本章小结
7 水平变轨迹等厚筛多自由度防堵孔筛面研究
    7.1 多自由度防堵孔筛面的提出
    7.2 多自由度防堵孔筛面动力学模型分析
    7.3 多自由度防堵孔筛面动力学特性与试验验证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筛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振动同步理论研究现状
        1.2.3 同步性能测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双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间接测试研究
    2.1 双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间接测试分析
        2.1.1 力学模型及运动响应稳态解
        2.1.2 系统自同步条件和稳定性准则
        2.1.3 自同步同步性能数值分析
        2.1.4 双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方法
    2.2 双电机同步性能间接测试方法机电耦合模型模拟验证
        2.2.1 双电机自同步振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
        2.2.2 双电机不等质径积椭圆振动筛结构参数
        2.2.3 不等质径积椭圆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动态仿真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间接测试研究
    3.1 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间接测试分析
        3.1.1 力学模型及运动响应稳态解
        3.1.2 系统自同步条件和稳定性准则
        3.1.3 自同步同步性能数值分析
        3.1.4 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方法
    3.2 三电机同步性能间接测试方法机电耦合模型模拟验证
        3.2.1 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
        3.2.2 三电机自同步椭圆振动筛结构参数
        3.2.3 三电机椭圆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动态仿真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实验研究
    4.1 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4.1.1 GUI环境下数据处理系统开发步骤
        4.1.2 GUI界面内主要功能控件
        4.1.3 编写CALLBACK回调函数
    4.2 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方法实验方案
        4.2.1 实验样机与实验仪器
        4.2.2 实验测点布置
    4.3 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实验与对比实验结果
        4.3.1 双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实验分析
        4.3.2 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分析处理程序(MATLAB)
    附录2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功能控件回调函数
    附录3 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分析初值及各测点坐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授权专利

(8)基于弹性耦合的三激振电机椭圆振动筛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弹性耦合的双激振电机振动系统的同步行为研究
    2.1 理论及模型
        2.1.1 基本理论
        2.1.2 物理模型
    2.2 系统的稳态近似解
    2.3 自同步稳定性条件
    2.4 数值分析
    2.5 数值模拟
        2.5.1 对于参数组1的仿真结果
        2.5.2 对于参数组2的仿真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性耦合的三激振电机自同步椭圆振动筛的同步行为研究
    3.1 物理模型
    3.2 系统稳态近似解
    3.3 自同步性和稳定性条件
    3.4 数值分析
    3.5 算法例证
        3.5.1 对于参数组1的仿真结果
        3.5.2 对于参数组2的仿真结果
    3.6 连接杆的屈曲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动系统实验研究
    4.1 样机关键结构设计计算
        4.1.1 筛箱支撑弹簧设计计算
        4.1.2 耦合弹簧的设计
    4.2 实验样机组件
    4.3 样机其它参数
    4.4 实验振动测试系统
    4.5 基于弹性耦合的三激振电机自同步椭圆振动筛系统的动态测试与结果分析
        4.5.1 动态测试
        4.5.2 相位差测量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授权专利

(9)多刚体多激振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系统自同步理论研究现状
        1.2.2 自同步振动系统参数设计
        1.2.3 自同步振动系统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发展趋势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刚体平面运动振动系统中两激振器自同步
    2.1 引言
    2.2 系统动力学模型
        2.2.1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2.2.2 两偏心转子的无量纲耦合方程
    2.3 两偏心转子的自同步
        2.3.1 两偏心转子自同步运行条件
        2.3.2 两偏心转子同步稳定运行条件
    2.4 数值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2.4.1 同步运行能力系数
        2.4.2 同步运行稳定性
        2.4.3 计算机仿真
    2.5 物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5.1 力传递系数
        2.5.2 物料对力传递系数以及特征幅值的影响
        2.5.3 工作振幅对输送机效率的影响
    2.6 振动系统参数设计
        2.6.1 振动系统参数设计步骤
        2.6.2 振动系统参数设计实例
        2.6.3 仿真验证
        2.6.4 实验验证
    2.7 结论
第3章 三刚体直线运动振动系统中四激振器自同步
    3.1 引言
    3.2 系统动力学模型
        3.2.1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3.2.2 四偏心转子的无量纲耦合方程
    3.3 四偏心转子的自同步
        3.3.1 四偏心转子自同步运行条件
        3.3.2 四偏心转子同步稳定运行条件
    3.4 数值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3.4.1 同步运行能力系数
        3.4.2 同步运行稳定性
        3.4.3 计算机仿真
    3.5 结论
第4章 三刚体空间运动振动系统中四激振器自同步
    4.1 引言
    4.2 系统动力学模型
        4.2.1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4.2.2 四偏心转子的无量纲耦合方程
    4.3 四偏心转子的自同步
        4.3.1 四偏心转子自同步运行条件
        4.3.2 四偏心转子同步稳定运行条件
    4.4 数值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4.4.1 同步运行能力系数
        4.4.2 同步运行稳定性
        4.4.3 计算机仿真
    4.5 结论
第5章 五刚体空间运动振动系统中四液压马达自同步
    5.1 引言
    5.2 振动系统传动结构
        5.2.1 液压传动系统
        5.2.2 振动系统动力传动方程
    5.3 系统动力学模型
        5.3.1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5.3.2 四液压马达的无量纲耦合方程
    5.4 四液压马达的自同步
        5.4.1 四液压马达自同步运行条件
        5.4.2 四液压马达同步稳定运行条件
    5.5 数值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5.5.1 同步运行能力系数
        5.5.2 同步运行稳定性
        5.5.3 计算机仿真
    5.6 结论
第6章 九刚体空间运动振动系统中八激振器自同步
    6.1 引言
    6.2 系统动力学模型
        6.2.1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6.2.2 八偏心转子的无量纲耦合方程
    6.3 八偏心转子的自同步
        6.3.1 八偏心转子自同步运行条件
        6.3.2 八偏心转子同步稳定运行条件
    6.4 数值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6.4.1 同步运行能力系数
        6.4.2 同步运行稳定性
        6.4.3 计算机仿真
    6.5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双质体振动系统同步理论仿真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同步的国内外现状
        1.2.2 机电耦合国内外现状
        1.2.3 双质体振动系统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双质体双激振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与数值分析
    2.1 同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
        2.1.1 同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2.1.2 系统的自同步
        2.1.2.1 同步性条件
        2.1.2.2 稳定性条件
        2.1.3 系统自同步运动数值分析
        2.1.3.1 系统的固有频率分析
        2.1.3.2 同步性以及稳定性数值分析
        2.1.4 系统的机电耦合仿真分析
    2.2 反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
        2.2.1 反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2.2.2 系统的自同步
        2.2.2.1 同步性条件
        2.2.2.2 稳定性条件
        2.2.3 系统自同步运动数值分析
        2.2.4 系统的机电耦合仿真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质体三激振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与数值分析
    3.1 同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
        3.1.1 同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3.1.2 系统的自同步
        3.1.2.1 同步性条件
        3.1.2.2 稳定性条件
        3.1.3 系统同步运动数值分析
        3.1.3.1 系统的固有频率分析
        3.1.3.2 同步性条件
        3.1.3.3 稳定性条件
        3.1.4 系统的机电耦合仿真分析
    3.2 反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
        3.2.1 反向回转双质体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3.2.2 系统的自同步理论
        3.2.2.1 同步性条件
        3.2.2.2 稳定性条件
        3.2.3 系统的机电耦合仿真分析
        3.2.3.1 中间弹簧刚度对系统同步性的影响
        3.2.3.2 上质体电机安装位置对系统同步性的影响
        3.2.3.3 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质体振动系统实验研究
    4.1 双质体振动系统实验样机
    4.2 实验方案
        4.2.1 实验仪器
        4.2.2 测点布置
    4.3 测试数据与结果分析
        4.3.1 同向回转双质体双激振器振动系统
        4.3.2 反向回转双质体双激振器振动系统测试数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旋转筛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D]. 谭海军.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2]超静定网梁体特大型振动筛动力学及筛分特性研究[D]. 王振乾. 中国矿业大学, 2018(12)
  • [3]大型自同步控制椭圆振动筛的研究与开发[D]. 钱丽丹. 南昌大学, 2018(05)
  • [4]摆动转子系统的同步机理研究[D]. 马俐. 东北大学, 2018
  • [5]柔性驱动同步理论研究及其在振动筛中的应用[D]. 李雨佳.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 [6]水平变轨迹等厚筛筛分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D]. 宋宝成.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1)
  • [7]三电机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角间接测试研究[D]. 张丽萍.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1)
  • [8]基于弹性耦合的三激振电机椭圆振动筛动力学研究[D]. 杜明俊.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1)
  • [9]多刚体多激振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研究[D]. 贺斌. 东北大学, 2016(06)
  • [10]双质体振动系统同步理论仿真与试验研究[D]. 余乐.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